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岛与屿

岛与屿

岛与屿
岛与屿

【导读】:岛屿意味着一种主体,是岛上的人存在的主体,也是国家海疆领土的一种主体标识。因着岛屿的尊严,岛屿便如人一般不可侵犯。岛屿的存在,就不仅是孤立的,就像一棵树,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

我站在岛的巅上,遥望海。海中的岛屿尽收眼底,或苍翠俊秀,明媚一片,或远山含黛,烟波朦胧。岛屿,在我的眼前凝固着,又仿佛浮动着。

岛与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是因为相近才统称岛屿,就像杨树与柳树统称杨柳。岛的地域面积远比屿的大,露出海面的陆地,面积在五百平方米以下的为屿,大于这个面积的,为岛。屿限定在一个小的数字范围之下,而岛可以无尽的放大。格梭兰,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澳大利亚,日本九州,台湾,这些都是岛,一些无居民的,甚至无:名称的海中的山头,也是岛。其实,就无涯的海洋而言,海中的大陆板块都可算是岛。是海烘托着这些陆地,海将它们紧紧地包裹着,如此,海中的岛就无比巨大,地球上除了海,便是岛,是屿。因为人类的狂大自尊与强词夺理,才将它们驱逐在岛的范围之外,岛的概念便在人们的意识里缩小。屿自是不起眼,像一粒粒海所遗落的旧钮扣,或者是岛不小心蹦出的一点点赘肉。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岛,将屿则忽略在外,抑或将屿粘贴在岛的旁边,称为岛屿。

岛与屿也确是大多相连着,亲如兄弟姐妹。大岛与小岛之间的关系自不必说,那大的岛则总散落着小的屿,屿总依附着大的岛。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岛屿聚居在一起,便组成群岛。群岛是海精心构造的岛屿群体,犹如海将一枚枚的棋子精心地布排着,筑起了一道魁伟又清新的栅栏,在海中错落有致地炫耀。大的岛在地壳运动中又会裂变成一条线状的岛屿,便成为列岛。列岛宛若一颗颗碧翠的饰物,生动地点缀在海的衣裙上,给起伏的海增添着一道亮丽。也有孤零似的岛屿,仿佛独来独往,以特立的姿态傲立于海中;更多的,如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孤寂着,抑或似一位无家可归的弃儿愁苦着,阴郁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期盼。

岛与屿看上去似乎分散着,各以独立的形态矗立在海上。其实,它们的根紧密连系着。不论海底多深,地球上的陆地只有一块,从这个板块到那个板块,都在海底相交相融,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圆核。那些我们所说的岛与屿,就是大陆骨架上冒出来的一处处关节,给海点染绿意,装点奇葩。这些大大小小的岛屿,仿佛一方方翡翠碧玉,翠绿,晶莹,生机盎然,都又各不相同,高低大小,形状形态,花木植被,飞禽动物,地质地貌,等等,都各有特点,纷呈各异,甚至有的成为鸟岛、蛇岛、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然而,它们的根系都紧紧连在一起,犹如一条无形的线将它们串连着。这就像散文一般,一座座的岛屿似一个个的章节段落,即形散,而连接岛屿间的那根看不见的线,便是神不散。散文如岛屿。

岛屿的情态自有它们各自的特性。许多时候,岛屿静默着,披着那一身的绿,凝固似的沉在海中,任凭波浪的抚摸或拍击。岛上的沙滩、滩涂这些延伸海中的平坦之处,同样静静地面对着潮涨潮落,让波浪自怜吟唱。阳光下的岛屿,明媚,清新,仿佛海托举的一块块绿荫浓烈的佩玉,醒目地嵌在蓝色抑或浑黄的海面上,令人舒心悦目,恨不得走进这一座座岛屿上,与岛屿同存共舞,将世外的烦杂抛却在波涛之中。烟雨迷蒙中,岛屿悄悄地拉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好像受不住雨雾的缠绕,阻挡着人们的视线,将自己包裹在烟雨的笼罩中。

这时候的岛屿,让人感觉轻盈似的,烟雾缭绕,朦朦胧胧,似隐时现,大有一种飘渺的境地。望着望着,心里便油然激扬起来,思绪也不由连绵遐想,共同的一点,就是迈入那仙境似的岛屿,将自己的身心彻底放置在里面,悠逸怡然。起风暴的时候,岛屿坚硬地泊着,如一座座扎进海底的巨大铁锚,冷对风雨的肆虐,连眉都不皱一下,依然冷峻地矗立在波涛的颠覆之中。狂风暴雨的严酷摧打,摇撼不了它们屹立于海的雄心意志,仿佛岛屿的使命就是要坚毅地站在波浪的冲击中,给延绵的大陆牢固地筑起一道减缓暴风侵袭的屏障。眺望着风暴恶浪中的岛屿,不能不令人感到岛屿的坚强和勇敢,心里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岛与岛,屿与屿,也各有各的情形。大的岛,总有人居住。有人居住的岛便充盈生机,写满了人所吐呐的意境。屋舍林立错落,道路阡陌纵横,车船川流不息,田野黄绿相间,将岛生生地剥离着一块又一块的皮。岛于是被异化成人的一部分,与人同在。人因岛的存在,而繁衍不息。小的岛,就那么静寂地拱立在海中。一身的杂树野草披沥出苍翠的影子,那样原汁原味地显露着岛的风情。也有稍大的岛,虽无人居住,却因拥有一些腹地和较深的岸线,不久也将被撕开一条条的口子,成为人类生产的一个所在,由无居民岛变为有人居住的岛,岛的含义将发生质的变化。屿则似无人青睐的荒山,像是被遗弃一般,寂寥地孤立在波浪起伏之间。大多的屿,总在岛的夹缝里生存,将岛的范畴予以扩大,或者在岛的衬托下傍着岛,依借岛的光彩而令人惹目,或者在岛的支撑里延伸着,演绎成岛屿的概念。这些不起眼的屿,总是离不了岛的影子。甚至许许多多的屿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翻开海岛志,见到的多以代号来表述。屿,在人们眼里,仅仅是一座海中的小山而已,仅仅是屿而已。

岛屿是地壳运动挤压出来的一处处海中的陆地,宛若大陆板块的多余部分。早先的岛屿便与世隔绝,一座座岛屿皆自成一体,没有野蛮,也无文明。只是有了船,岛屿才有了人迹。岛屿的偏远,岛屿的荒蛮,就成了逃离家园者的隐匿之所。岛屿随之也愚昧,甚至野蛮起来。岛屿更是强敌入侵的桥头堡,占领了岛屿后,岛屿便成其侵袭大陆的据点。岛屿既是大陆的屏障,也是打开大陆口子的跳板。在大陆的心中,岛屿是那样的沉甸,那样的蛮夷。因着交通的不便和信息的闭塞,岛屿的发展,岛上人的观念,总比大陆上的慢着节拍。比如中秋节,大陆上的人是农历八月十五过中秋,而岛上却在八月十六才过。历经千百年的磨合与洗礼,岛屿才紧跟上大陆的步伐。港口的开发,桥梁的建设,旅游人群的纷涌,那些大的岛已与大陆紧密相连,甚至成为半岛,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岛屿也在继续扩大着,海仿佛源源不断地为岛屿提供着广阔的土地,那些滩涂抑或水浅的地方,围垦的情景一幕又一幕地展现着。岛屿在庆幸自己膨大面积的同时,也感到一阵阵的疼痛。疼痛的不仅仅是岛屿,还有那海,一车车的巨石碎土推向海中,掀起的一阵阵浪花便是海的无奈的呐喊。

岛屿意味着一种主体,是岛上的人存在的主体,也是国家海疆领土的一种主体标识。因着岛屿的尊严,岛屿便如人一般不可侵犯。岛屿的存在,就不仅是孤立的,就像一棵树,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也如我这个长在海岛的人,现在正处于岛上,遥望着海中的岛屿,我的根连系着脚底的岛,心里遐想的,便是将自己成为一座岛或屿。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北美洲附解析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北美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加拿大的塞布尔岛东西长40公里,面积约80平方公里。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至4米,因每年平均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又被称为旅行岛。全岛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1~3题。 1.塞布尔岛的类型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 冲积岛向西 B. 冲积岛向东 C. 珊瑚岛向南 D. 火山岛向东 2.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是因为 A. 远离大陆 B. 热量条件不足 C. 降水较少 D. 土壤发育差 3.该岛将来会 A. 逐渐缩小 B. 不断抬升 C. 持续扩大 D. 基本不变 【答案】1.B 2.D 3.A 【解析】 1.根据材料,塞布尔岛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度较浅,每年都在移动位置。判断塞布尔岛是由海流携沙冲积形成,根据经纬度,该岛位于美洲东岸,中纬度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该岛的移动方向是向东,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2.本题主要考查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的原因。海陆位置对植被的生长影响不大,因此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与远离大陆没有关系,A错误;该地位于温带地区,而且受北大西洋洋流的影响,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能够满足乔木的生长,BC错误;该地主要为细沙覆盖,土壤发育差,因此不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D正确。故答案选D 项。 3.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岛是由海流携沙冲积形成,而且周围多浅滩,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因此该岛屿会不断减小,A正确。 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的拉布拉多半岛(见下图),湖泊众多,有“高原湖泊”之称。在第四纪冰期时,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据此完成4~6题。

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事件

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事件 为您整理了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事件,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钓鱼岛群岛亦称钓鱼台,依主岛名称为钓鱼岛而得名。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分布在东经12320-12440,北纬2540-2600之间的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南屿、北屿、飞屿等岛礁组成,总面积约平方千米。〔1 〕1969 年,美国海洋学家埃默里等人所著的《东海和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2 〕一文发表,提出在东海中日韩大陆架交界处存在着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尚未勘探的海底石油资源。由于上述未经证实的东海蕴藏巨大石油储量的假设,从那时起,中日两国之间围绕东海大陆架划界展开了持续较量,由于钓鱼岛主权归属可能对东海大陆架划界产生影响,因此,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争端也日趋激烈。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和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代的到来,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的斗争更加尖锐。 一、中日双方对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不同立场 (一)中国政府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基本立场和依据 中国坚持对钓鱼岛的主权,主要理由包括:首先,从地理位置讲,钓鱼岛群岛位于毗连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东南沿海大陆架边缘,附属于台湾岛;其次,从历史上讲,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了这些岛屿,在明清两代的使琉球录及一些图志中都载明了这些岛屿属于中国;再次,从使用角度讲,中国渔民长期在该海域捕鱼,利用岛屿避风,明清两代的册封使都利用这些岛屿作为航标;最后,从国际条约角度讲,钓鱼岛群岛属于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3 〕中割让给日本的领土。根据《开罗宣言》〔4 〕和《波茨坦公告》〔5 〕的有关条款,战后日本应予以归还。《旧金山和约》〔6 〕和美日《归还冲绳协定》〔7 〕是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签订的,且遭到中国政府持续反对,不应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产生影响。 (二)日本政府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基本立场和依据 与之相对,日本官方和部分学者坚持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主要依据包括:首先,从先占角度讲,日本依据国际法中无主地先占原则获得对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 〔8 〕的主权。1885年以后,日本政府对该岛反复进行实地调查,确认该岛是无人岛且没有证据表明其属于中国之后,于1895年1月14日由内阁

【地理素养】带你走进世界第一大岛

【地理素养】带你走进世界第一大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4/5的面积位于北极圈以北。 面积2,175,600平方公里(其中341,700km2为无冰雪覆盖,1,833,900km2为冰雪覆盖),由于面积庞大,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 格陵兰板块隶属于北美洲板块系统,组成岩石极为古老。格陵兰西南部的Isua 绿岩带中甚至发现了距今37-38亿年的古老锆石。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土面积相当于五分之一个中国,人口却只有不到6万。岛上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88%为因纽特人(包括一些混血因纽特人),其余12%为欧洲血统的移民,主要为丹麦移民。另有数千格陵兰人居住在丹麦。经济严重依赖于渔业和渔产品出口,占出口值的80%以上,捕虾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 格陵兰岛上有丰富矿产资源,如煤炭、锌、铜和铁矿石。据海外网,格陵兰全岛仅有41万平方公里可供矿产勘查的基岩裸露区,尽管如此,格陵兰岛已探明的矿产种类繁多,不仅有储量巨大且品质较高的铁矿、红宝石矿、金矿,还有极其丰富的稀土、铀矿资源。 除矿产外,格陵兰岛的陆上和近海石油天然气储量也十分可观。格陵兰岛近岸地区被多个盆地环绕,其中东格陵兰岛的断陷盆地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油气远景地区之一。而在东北格陵兰和西格陵兰近海盆地中也有着巨量的石油天然气储备,美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数据显示,该地蕴藏着89亿桶的石油和86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备。更重要的是,对于格陵兰油气资源的勘探仍处于勘查阶段,随着勘查工作的推进,将来会有更多的商业性油气资源得到探明。

格陵兰岛的稀土储备及其丰富。据报道,格陵兰岛可凡(Kvanefield)地区的稀土矿总量高达6.19亿吨,位居世界第二。据财新网,南部高原也发现可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金属矿床。 而《金融时报》则报道称:“格陵兰岛据估计蕴藏有大约3850万吨稀土氧化物,而全世界其他地方的稀土氧化物总量约为1.2亿吨。” 据BBC,美国最近与格陵兰岛签署了备忘录,投资合作开采稀土矿。《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还在上月撰文指出:随着格陵兰岛上的冰盖显著减少。格陵兰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愿意开放采矿项目。 格陵兰岛战略地位及其重要性。格陵兰岛地处北冰洋与北大西洋的交汇处,东临丹麦海峡和冰岛,西接巴芬湾和加拿大群岛,位于北极东北航道、西北航道与中央航道的交汇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冰川加速融化,北极地区越来越受到关注,北极的旅游、能源、航运等价值日益显现,北冰洋也大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趋势。

[其他论文文档]探究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及判定主权归属的方法

探究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及判定主权归属的方法 国际法上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主要有五种: 先占、时效、添附、割让和征服;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现代国际法上产生了一些新的领土变更方式,主要是民族自决和全民公决。这些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还是现代意义上的领土取得方式,在案例中以各种形式变化地存在着。就笔者看来,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像是骨架,在没有骨架或者错误骨架的基础上补充任何的肉都不能让这条鱼游起来。但是国内关于领土法,因为其非成文法以及司法裁判方式的不同的性质,使得相关撰文研究较少,且多数集中于一个或多个案例。国外学者对于总结领土的取得方式通常不会采取总结的形式,因为这样的方法毫无意义并且浪费时间,尽管随着国际情势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一些传统的领土取得方式在逐渐地失去功能,比如先占和征服; 而有一些情况下,割让也变得十分罕见了,但是分析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以及其变形,有助于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有的放矢。 先占是指一国有意识地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他的主权的行为。先占有两个条件,一是先占的客体是无主地,二是实行有效的占领。因此,无主地的判定也成为判定领土主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在克利伯顿岛一案中,法国基于先占主张主权,因此仲裁庭要考量在1858 年之时争议地区的法律地位视为为无主地; 并且,仲裁庭肯定了以有效方式占据某领土是通过先占方式取得主权的必备要素。 时效是指一国原先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占有某块领土,并且已经在相当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加以占有,以致造成了一种信念,认为事物现状是符合国际秩序的,那么该国就取得该土地的主权。值得注意的是,还没有任何案例确定时效作为领土取得方式的先例。割让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领土的一部分转移给另一个国家。传统国际法上中严格意义上的割让是指强制性的领土转移,即在非自愿的条件下无代价地转移领土主权,通常是战争的结果,也是本文涉及的案例的情况。其中,条约解释在其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征服这种以武力为手段兼并其他国家的领土并取得主权的方式,随着战争的合法的前提的崩塌,已经不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手段了。添附的情况也越来越罕见,而本文将不不再涉及这两种方式。 综合案例和上文探讨的领土主权取得方式分析,一种模式可以被简单有效地概括出来,即原始权源是否会发生转移,这样的转移后是否伴随着主权展示活动,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均为是的话,那么原始权源就发生了转移。而权源的原始拥有者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就争议地区行使一定的主权才能确定原始权源,使其更加稳定。 首先,就原始权源而言,上文探讨的五种方式均可根据时际法判定为合理的原始权源的取得方式,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发现并不能创设权源,或者说不能创设完整的原始权源。在帕尔马斯岛一案中,仲裁员胡伯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重申,尽管西班牙进行了条约割让,将帕尔马斯岛的主权割让给了美国,但是追本溯源,由于发现的行为仅仅创设了不完整的权源,而西班牙并没有后续的管理或者主权活动,而使得这个权源的完整化搁浅,因此西班牙并没有取得该争议地区的主权,也因此不能根据条约将超过其权利的部分转移给美国。而将发现这种不完整的权源转化成完整的权源的过程,涉及我们下文将要分析的持续、和平、实际的主权展示。紧接着1928 年帕尔马斯岛案之后判决的克利伯顿岛案,除了上文提及的无主地的分析外,仲裁庭还强调了先占的两个条件,即主观上的先占意图和实际的占有活动。这样的要求在其后的常设国际法院的首个领土主权案,即东格陵兰岛案中得以强调,在本案中法院也权衡了该争议地区在1931 年的法律地位是否为无主地似乎可以看出,原始

格陵兰岛是哪个国家的

格陵兰岛是哪个国家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你们想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马来群岛简介 马来群岛,也叫南洋群岛,世界上最大的岛群。位于东半球,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它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辽阔的海域上。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它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总陆地面积2475249㎞2,约占世界岛屿面积的20%。沿赤道延伸6100千米,南-北最大宽度3500千米。 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东帝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几内亚岛有时不纳入马来群岛。

马来群岛是世界第一大群岛,在海岛世界中,是个“人丁兴旺”的群岛“家族”。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 马来群岛的“家族成员”,大大小小共有2万个以上,总面积达255万平方千米,人口众多。在这2万多个岛屿中,有名有姓的海岛,仅占总数的1/5,其余都是“无名小卒”。有人居住的岛,仅占岛屿总数的1/10,数目也是极少的,绝大部分岛屿无人居住。在整个地球所有的群岛中,无论是岛屿的数目,还是面积、人口,马来群岛都独占鳌头,其他任何群岛都不能与之相比。 印度尼西亚主要岛屿及岛群包括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摩鹿加、巴布亚。菲律宾主要岛屿包括吕宋、民答那峨、米沙鄢群岛。该群岛还包括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群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环抱苏禄、西里伯斯、班达、摩鹿加、巽他、爪哇、弗洛勒斯和萨武诸海。西与亚洲大陆隔有

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北与台湾之间有巴士海峡,南与澳大利亚之间有托雷斯海峡。 除菲律宾北部以外,全在赤道10℃以内,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自8100毫米以上至不足500毫米,大部地区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每年7-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风达20余次,向西、向北移动,常使菲律宾遭受强风暴雨侵袭。马来群岛人民多操南岛语系的语言。马尼拉和雅加达居于世界最大城市之列。 马来群岛形成分析 按照板块学说的观点,板块内部是稳定区,而板块之间的会合处是不稳定区。马来群岛处在许多板块的会合处,西北部为华南—东南亚板块,它是欧亚板块的一部分,西南部为印度洋板块,东南部为澳大利亚板块,东部为太平洋板块,东北部为菲律宾海洋板块菲律宾海洋板块向西运动,菲律宾海洋地壳沿着琉球海沟和菲律宾海沟消亡。印度洋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02 世界地理概况和亚洲(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地理专题02 世界地理概况和亚洲(讲) 【课标细化】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3.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4.世界人口的分布。 5.亚洲的地理特征 6.以全球或大洲图为背景,结合其他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考查世界海陆分布、人种分布及某些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 【核心突破】 一、世界陆地与海洋 1.洲、洋界线及分布 大洲(洋)名称地理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A乌拉尔山、B乌拉尔河、C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F苏伊士运河、G红海、H曼德海峡 亚洲和北美洲I白令海峡 欧洲和非洲D地中海、E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和北美洲L丹麦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J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和南极洲K德雷克海峡 太平洋与大西洋经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8°W经线

印度洋与大西洋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印度洋与太平洋马六甲海峡,通过塔斯马尼亚岛的147°E经线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一线2. (1)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2)海底地形 【方法技巧】世界重要海峡(包括运河)及其意义

1.世界主要海峡及其意义 代号海峡名称连接的海洋重要意义 C 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印度洋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是亚洲东部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之间的捷径 H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与阿拉伯海波斯湾石油出口的重要通道 B 土耳其海峡黑海与地中海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F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大西洋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大西洋的惟一通道 G 英吉利海峡北海与大西洋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I 麦哲伦海峡大西洋与太平洋南美南部东西两岸的海上交通要道 E 白令海峡北冰洋与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的惟一通道 莫桑比克海峡南北印度洋世界最长的海峡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十七章世界地理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世界地理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福州质检)图Ⅰ为南非某省重大水库的蓄水量占总库容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图Ⅱ为南非区域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Ⅰ所示的水库,可能位于图Ⅱ中的( ) A.甲省B.乙省 C.丙省D.丁省 2.2014年以来,该省多处水库出现与图Ⅰ所示蓄水量相似的变化趋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异常,降水大幅减少 B.蒸发加强,水分大量丧失 C.经济发展,淡水需求增多 D.管理混乱,淡水浪费严重 解析:第1题,图示蓄水量占总库容比重7月(南半球冬季)多、1月(南半球夏季)少,说明该地7月降水多、1月降水少,结合图示位置,可判断只有丁省有地中海气候分布,冬季降水多而水库蓄水量占总库容比重大。第2题,图示2014年以来水库蓄水量基本小于总库容,特别是2017年只占20%左右,如此大规模、较长时间的蓄水量减少,只能是气候异常导致的降水大幅减少所致,故A正确。

答案:1.D 2.A 地处美国某山脉的马尾瀑布是一条季节性瀑布(图1),隐蔽于群山之间,夏季几乎断流。每年2月中下旬,当夕阳照射在瀑布上时,水流染上橙红色的光芒,如同岩浆沿着高崖倾泻而下,因此被称为“火瀑布”。这一奇景在其他日期难以看到。据此回答3~5题。 3.推断马尾瀑布位于图2中的( ) A.甲地附近B.乙地附近 C.丙地附近D.丁地附近 4.马尾瀑布面朝( ) A.西南B.西北 C.东南D.东北 5.该地10月中下旬无法观赏到“火瀑布”奇景的原因主要是( ) A.晴天少云层多B.地形阻挡夕阳 C.瀑布水量不足D.流水浑浊不清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火瀑布”出现于2月中下旬,隐蔽于群山之间,夏季几乎断流。乙地附近是落基山脉,且有地中海气候分布,夏季降水少,所以瀑布夏季几乎断流,因此瀑布应在乙地附近。第4题,“火瀑布”出现于2月中下旬,此时太阳在西南方向落下,因此马尾瀑布面朝西南。第5题,10月中下旬与2月中下旬的夕阳位置相当,但无法观赏到“火瀑布”奇景的原因不会是来自夕阳;由上题可知,瀑布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10月中下旬瀑布上游水量不足,所以原因应是水量不足。 答案:3.B 4.A 5.C 下图为亚热带区域某河段示意图,已知在全年中,X月河面最宽,Y月河面最窄,图中

最新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练习题(附答案)

一、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选择题 1.(昭通)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说明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A. 东西高,中部低 B. 地势低平 C. 中部高,四周低 D. 南高北低 【答案】C 【解析】【分析】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致使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亚洲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2.下列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B. 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C.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D. 亚洲的河流基本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答案】 D 【解析】【分析】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故答案为:D。 【点评】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为复杂的大洲,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亚洲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脉结构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受地势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部分由中间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3.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A. 海陆差异十分显著 B. 地势高低悬殊 C. 人口众多 D. 面积辽阔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两者巨大的海陆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 【点评】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4.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众多的“世界之最”。下列关于亚洲的世界之最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B. 死海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C. 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 D.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答案】 C

东格陵兰岛案

东格陵兰岛案 国际常设法院在1933年4月5日的判决中解决了一项可追溯到1921年的有关东格陵兰法律地位的争端。这项判决是以丹麦政府控告挪威政府的请求书为根据的。1931年7月10日,挪威政府发表了一项公告,宣布对爱里克一劳德斯地(北纬71度31秒到北纬75度40秒)的东格陵兰地区拥有主权,其法律根据是该地区属无主地而不是丹麦的领土。丹麦对此随即提出抗议,并根据常设国际法院规约的任意强制条款提起了诉讼。丹麦政府认为这些土地在挪威占领时期是隶属于丹麦王室的,因此不能为别的国家占领。丹麦政府要求法院判决挪威政府1931年7月10日颁布的占领公告和在这方面采取的任何步骤已构成对现实法律形势的破坏,因而是非法的和无效的。挪威政府要求法院驳回丹麦的请求书并依法判处和宣告丹麦对爱里克-劳德斯地没有主权而挪威已获得该地的主权。丹麦政府坚持它对整个格陵兰(包括争议地区)的主权已存在了很长时期,坚持说它是连续和平稳地行使主权,在此争端发生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反对过。它还宣称:挪威本身也曾以条约或别的方式承认丹麦对整个格陵兰的主权,现在不应该提出异议。挪威政府反对这些论点,它认为丹麦对挪威占领的这个地区不拥有主权,当时该地区是一块无主地。 常设国际法院审理了此案并于1933年4月5日,以十二票对二票作出有利于丹麦的判决。承认丹麦对东格陵兰的主权而否定了挪威的公告中宣布的对东格陵兰地区的主权主张。 法院认为,挪威在1931年7月10日宣布的对东格陵兰的占有行为和与此相关的任何步骤都是非法的、无效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从历史上考查,在1931年7月10日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对丹麦的格陵兰岛的主权提出异议,丹麦连续不断地和平稳地在该地行使着主权。自1380年开始,丹麦和挪威曾结为政合国时,丹麦国王在格陵兰的权利即已相当主权。17世纪初,它还曾派探险队到该岛,并排斥外国人在该地区的经商活动。1721年,丹麦在该岛建立了殖民地,更加显示和行使了主权。根据1814年签订的基尔条约,丹挪政合国把挪威割让给瑞典,格陵兰依然属于丹麦,由它继续行使着权力。如1863年丹麦发布了一系列的关于授予英国人泰勒在格陵兰东岸从事贸易、狩猎和开矿的专属权的特许文件。在1915年至1921年间,丹麦政府向外国发函,请求承认其对格陵兰主权的效力,1921年5月10日还颁布了法令以加强它对格陵兰的统治。上述事实说明丹麦对整个格陵兰,当然包括东格陵兰实行着有效统治,因此应确认丹麦对东格陵兰地区的领土主权。另一个理由是,挪威的行为表示它认可了格陵兰属丹麦领土。如挪威通过成为有关格陵兰归属问题的国际协定的当事国而对丹麦的权利作了保证,在这些条约中说明了格陵兰属丹麦的殖民地,或说明允许丹麦把格陵兰排除于条约的效力范围之外。另外,挪威的外交大臣爱赫伦于1919年7月2日在接见丹麦驻克里斯蒂安尼亚公使时曾口头声明(此声明经他本人记录在案)表示挪威政府对丹麦拥有的格陵兰的主权不予阻挠,不占领格陵兰的一寸土地。法院认为这一声明对挪威是具有拘束力的,至少挪威承担了不对丹麦在全格陵兰岛的主权提出异议的义务。 东格陵兰判决下达后两天,挪威撤田了1932年7月12日的法令,1931年7月10日有关爱里克-劳德斯地的命令也于同一天撤回。法院以1933年5月11日的命令终结了此案。 提示:本案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先占取得领土主权问题,另一个是国家机关行为的法律拘束力问题。 提问:常设国际法院为什么肯定了丹麦对东格陵兰的领土主权? 挪威外交大臣于1919年7月22日在接见丹麦公使时表示对丹麦的整个格陵兰的主权不给予为难和不占领格陵兰一寸土地的承诺是否属挪威国家行为?它是否对该国具有拘束力?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测试试题(含答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亚洲气候描述错误的是() A.气候类型复杂多样B.季风气候显著 C.海洋性气候强D.夏季风的强弱导致水旱灾害频繁2.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的() A.热带雨林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3.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众多长河() A.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B.呈平行状流向东部海洋 C.全部向南流向印度洋 D.全部向北流向北冰洋 4.亚洲和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长江B.湄公河C.莱茵河D.多瑙河 读下图回答: 5.有关该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面积最大的大洲B.人口最多的大洲 C.跨纬度最广的大洲D.全部在东半球 6.下列有关该大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面积广阔B.地形复杂多样 C.地跨寒、温、热带D.人口较多且分布不均 7.根据地理方位,我们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其中与中国属同一区的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南非 8.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发展中国家有几个()

A.5个B.6个C.7个D.8个 下图是亚洲人口分布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亚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是 A.亚洲的东部和南部B.亚洲的东部和北部 C.亚洲的西部和南部D.亚洲的中部和东部 10.下列有关对亚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D.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11.下列地理事物对应错误的是 A.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B.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C.世界最大的湖泊—死海D.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12.世界陆地最低点是 A.里海B.贝加尔湖C.死海D.苏必利尔湖 13.符合“世界陆地最低点,湖水含盐量大,除细菌外,其他生物不能生存”这些特征的是()A.黑海B.里海C.死海D.红海 14.中南半岛和印度大部分地区以哪种气候为主?()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15.下列地理事物不在亚洲的是() A.北半球的“寒极” B.世界“雨极” C.世界最长的山脉 D.世界最深的淡水湖16.关于贝加尔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地理复习4.1.2《世界主要地区》课后跟踪训练39含答案

课后跟踪训练(三十九) 一、选择题 (2019·福建福州一模)印度尼西亚(如图Ⅰ所示)天然橡胶产区地跨南北半球,天然橡胶的高产期(指割胶天数相对集中,产量较大的时期)主要集中在雨季之后,落叶期之前。帕卢城市位于该国苏拉威西岛,该城市东西两侧有海拔超过2000米的高山(如图Ⅱ所示)。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岛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帕卢成为重灾区。据此完成1~2题。 1.受地形影响,帕卢气候终年() A.炎热干燥B.炎热温润 C.温和多雨D.凉爽干燥 [解析]该地“东西两侧有海拔超过2000米的高山”,高山会阻挡水汽进入因而干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因而高温;故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A 2.加重帕卢此次灾情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海底地震B.海湾地形 C.暴雨天气D.众多游客 [解析]地震并引发海啸,使之成为重灾区;灾害来自地震和海啸,图示该城市位于海湾处,且东西有高山分布,则海啸引起的海水上涨,会使该市有淹没危险;故海湾地形是此次灾情严重的主要因素。 [答案]B (2019·新疆乌鲁木齐质检二)如图为非洲某国简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中北部地区每年有两个旱季,5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大旱季,12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为小旱季。其小旱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信风和洋流的影响 B.地处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 C.受东北信风和洋流的影响 D.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12月到次年2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因此不可能受东南信风影响,A错误。冬季,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控制该区域,东北信风来自内陆地区,比较干燥,加上沿岸有寒流影响,因此形成旱季,C正确。尽管该地位于风带背风坡,但不是形成小旱季的主要原因,B错误。该地纬度较低,副热带高气压带不可能移动至此处,D错误。 [答案]C 4.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河水量大,可以全程连续通航 ②洋流可将甲河泥沙带到港口沉积 ③港口主要输出木材、蕉麻和椰枣 ④港口风浪小,泊船气象条件优越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根据图示可知,甲河流流经山区,落差较大,不适合全程连续通航,①错。由图可知,沿岸为自南向北流的洋流,因此能将甲河口处的泥沙挟带至港口处沉积,②对。椰枣主要生长在西亚地区,该地并不盛产,③错。该港口位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浪较小,适合泊船,④对。综上所述,D正确。

初中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专题练习及答案50

一、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选择题 1.(梧州)读亚洲地图,回答下题。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下列有关港澳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来都是英国殖民地 B. 旅游业十分发达 C. 澳门面积比香港大 D. 两地都人多地广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是西亚、乙是南亚、丙是东南亚、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西亚的阿拉伯半岛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所以人口稀少。根据题意。(2)香港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两地相同处都是地狭人稠,旅游业十分发达,不同处是香港面积比澳门大,香港有深水港,港口条件优越,因此香港经济比澳门发达。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1)A(2)B 【点评】(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总人口达43 亿(2008 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2)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南,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香港多低山丘陵,澳门多平原,香港的主导产业是对外贸易,澳门的经济支柱是博彩旅游业。 2.下列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B. 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C.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D. 亚洲的河流基本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答案】 D 【解析】【分析】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故答案为:D。 【点评】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为复杂的大洲,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亚洲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脉结构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受地势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部分由中间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3.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B. 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D. 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 【答案】 D 【解析】【解答】亚洲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 A、B、C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亚洲地形特点: 1.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平均海拔高,居世界大洲中第二位; 3.大陆中间多为高山,四周多平原(中高四低); 4.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亚洲气候特点: 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 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 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影响的特点。 4.读亚洲地理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七下导学案:6.3.2美洲

6.3 美洲(2)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掌握北美洲和南美洲气候的特征,突出北美洲地形对北美洲的气候的影响。 2.了解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以及部分美洲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 3.了解美洲居民组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预习重点 1.详细了解南北美洲的主要气候分布,及其成因。 2.举例讲解美洲的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3.达标练习 1、下列关于美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 B 墨西哥首都是墨西哥城 C 美国是个移民大国 D 南美洲又称拉丁美洲 2.南北美洲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有() ①地形均由山地、平原、高原三部分组成②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③都有流程长、流量大的河流④都有古老、珍稀的动植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下列关于美洲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美洲是世界最湿润的大洲B.亚马孙平原地区的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C.北美洲亚寒带针叶从气候面积广大D.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4.关于北美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少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但气温年较差不大 D.全部属于温带气候 5.下列关于南美洲与非洲气候的比较.错误的是() A.两大洲都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 B.两大洲都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美洲有温带海洋性气候而非洲没有 D. 非洲有地中海气候而南美洲没有 6.亚马孙河流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7.下列大洲,气候最湿润的是() A.南极洲 B.南美洲 C.亚洲 D.非洲 8.下列关于美洲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B 南美洲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多数国家有大量粮食出口 C 美洲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D 阿根廷的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突出地位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探究一:美洲的气候 1.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气温。 (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 根据书29页图1-40分析美洲的降水量。 (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 根据书29页图1-41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候的各个主要因素2.读图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探究二:美洲的河流和湖泊 展示五大湖卫星图片 读图,在地图上找到密西西比河与亚马孙河,比较他们的特点 探究三:美洲居民与经济 1.居民 读图活动:讨论美洲移民的来源 2.经济 美洲经济的特点 并了解作为拥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南美洲的经济概况。 2.当堂训练 1.北美洲的东部主要地形是() A.低缓的高地 B.高大的山系 C.广阔的平原 D.幽深的谷地 2.北半球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精校版)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地理(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的。 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B.中亚 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

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从国际法角度看我国南海问题-精选文档

从国际法角度看我国南海问题 一、中国对南海诸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对南海诸岛 享有主权, 并且从发现南海诸岛时起一直延续至今, 有效地并且是稳定的,从国际法先占原则与时际法原则都能够证明, 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无可争辩的。 1.发现与先占原则先占是指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先占作为国际法上取得领土的方式之一为国际上所公认。在1928 年美国和荷兰关于帕尔马斯岛争端案中,仲裁官胡伯认为先占须 具备两个要件: 一是占领的对象必须是“无主地” ; 二是在其上建立了“有效占领”。胡伯还补充, 对于遥远而又没有居民或只有很少土著居民的小岛来说,持续不可能是不间断的。众 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无主地”南海诸岛的国家。 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占领和管辖, 已经满足了先占的两个要件, 实质上取得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并且,在东格陵兰案中, 国际常设法院通过透过复杂的历史事实, 说明在一块冰天雪地、人迹稀少的地方建立主权的特殊情况。并强调“没有国家反对”和“没有其他国家提出主权要求”的事实, 这事实有力地说明 占领是平稳的。在我国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之后的很长一段时 间内, 没有国家对此再提出主权主张。 2.时际法原则

时际法原则, 就是“用以确定因法律的变更而引起的新旧法律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问题, 即适用什么时候的法律问题”。帕尔马斯岛争端案中, 胡伯仲裁法官在国际法中首次将时际法概念引入。应用时际法原则的关键是确定“关键日 期” , 笔者认为, 确定“关键日期”不一定是争端解决的日期, 这容易产生数个“关键日期”的危险。假如一国对另一国的固有领土主权提出争议,并且不断提出这种争议, 那么依照“关键日期”就是争端日期的理论,每一次的争议就是一个“关键日期”。另外, 笔者认为, 在确认了“关键日期”之后, 不能依据国际法的变化再加以判断。依照“关键日期”取得了权利后, 不应当再据此提出异议, 否则将导致权利不确定性。 我国早在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海诸岛, 并从事开发和建设。唐朝时期将南沙群岛划归琼州督府管辖, 北宋朝廷曾派战船去西沙群岛巡逻, 很明确的将其置于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可见, 根据时际法原则, 南海诸岛的主权确定问题就应该依照宋朝时期的国际法, 而依照18世纪前的国际法,发现或者说是象征性地占领也构成有效地占领, 自始获得绝对的领土主权。 3.外国的承认 在东格陵兰岛案中, 丹麦提出挪威曾在许多双边或多边条约中承认格陵兰是丹麦的殖民地,挪威外交大臣艾赫伦在1919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一、单选题: 1. 关于亚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以土耳其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B.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欧洲为界 C.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亚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包围 2. 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 3. 读“亚欧大陆图”,判断下列气候类型A→B→C→D的组合正确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 关于“世界第一大洲”描述错误的是()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B.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D.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 亚洲地势的特点是 A.西高东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南高北低 D.中部低,四周高 6. 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西伯利亚大平原 D.恒河平原 7.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B.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D.气候类型单一、海洋性气候显著 8.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9.下图反映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是() A.西部高,东部低 B.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C.东西低,南北高 D.四周高,中间低 10. 下列世界之最与大洲搭配正确的是 A.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南美洲 B.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亚洲 C.世界最长的山脉—阿尔卑斯山—南美洲 D.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11. 读下面大洲轮廓图,回答世界最高峰所在的洲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2. 如图为亚洲大陆沿 30O N地形剖面图,图中代表四川盆地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 亚洲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从国际法角度看我国南海问题-精选文档

从国际法角度看我国南海问题 中国对南海诸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对南海诸岛享有主权, 并且从发现南海诸岛时起一直延续至今, 有效地并且是稳定的,从国际法先占原则与时际法原则 都能够证明, 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无可争辩的。 1.发现与先占原则 先占是指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 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先占作为国际法上取得领 土的方式之一为国际上所公认。在1928 年美国和荷兰关于帕尔马斯岛争端案中,仲裁官胡伯认为先占须具备两个要件: 一是占 领的对象必须是“无主地” ; 二是在其上建立了“有效占 领”。 胡伯还补充, 对于遥远而又没有居民或只有很少土著居民的小 岛来说,持续不可能是不间断的。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 早发现 无主地”南海诸岛的国家。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占领和管辖 已经满足了先占的两个要件, 实质上取得了对南海诸岛的主 权。 并且,在东格陵兰案中, 国际常设法院通过透过复杂的历史事实说明在一块冰天雪地、人迹稀少的地方建立主权的特殊情况。 并强调“没有国家反对”和“没有其他国家提出主权要求”的 事实, 这事实有力地说明占领是平稳的。在我国对南海诸岛行 使主权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没有国家对此再提出主权主

张。 2.时际法原则

时际法原则, 就是“用以确定因法律的变更而引起的新旧法 律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问题, 即适用什么时候的法律问题”。帕 尔马斯岛争端案中, 胡伯仲裁法官在国际法中首次将时际法概念 引入。应用时际法原则的关键是确定“关键日期” , 笔者认为, 确定“关键日期”不一定是争端解决的日期, 这容易产生数个 关键日期”的危险。假如一国对另一国的固有领土主权提出争议,并且不断提出这种争议, 那么依照“关键日期”就是争端日期的理论,每一次的争议就是一个“关键日期”。另外,笔者认为, 在确认了“关键日期”之后, 不能依据国际法的变化再加以判断。依照“关键日期”取得了权利后, 不应当再据此提出异议, 否则将导致权利不确定性。 我国早在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海诸岛, 并从事开发和建设。唐朝时期将南沙群岛划归琼州督府管辖, 北宋朝廷曾派战船去西沙群岛巡逻, 很明确的将其置于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可见根据时际法原则, 南海诸岛的主权确定问题就应该依照宋朝时期的国际法, 而依照18世纪前的国际法,发现或者说是象征性地占 领也构成有效地占领, 自始获得绝对的领土主权。 3.外国的承认 在东格陵兰岛案中,丹麦提出挪威曾在许多双边或多边条约中承认格陵兰是丹麦的殖民地,挪威外交大臣艾赫伦在1919 年给丹麦公使的信中亦曾承诺不反对丹麦对整个格陵兰的主权要求。外交大臣是代表国家的, 他的信应视同挪威政府的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