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

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剖析

及学号:何金()党璞()

马强()伟()所在院(系):阿拉伯学院

专业班级:15级(3)班

指导教师:南洋

日期:2015年12月1日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一、调查主题:

对于大学生校园追星情况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背景:

从60年代全民景仰的雷锋到今天炙手可热的“超女”,所谓偶像,历经了几十年,虽然有所变化,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稳固如初。也反映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时代的变迁,人事的转化,都使世界发生难以预料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所崇拜的偶像必然是他们所追寻的目标。大学生的认知与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大学阶段乃至终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感性的偶像崇拜,会威胁甚至是扭曲大学生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为此,我们课题组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

三、大学生追星情况调查概况:

1、调查容:

(1)大学生喜欢的明星的类型

(2)大学生迷恋明星的程度

(3)大学生追星的途径

(4)大学生追星的利与弊

(5)大学生追星的原因与目的

2、调查目的:.

偶像崇拜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容,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关注主流,最后针对追星文化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以引导正确的追星文化价值观念。

3、目标群体:

在校大学生

4、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人员安排:何金马强(调查问卷及PPT制作)党璞伟(数据分析及调查报告)

步骤:

①.准备阶段:方案制定调查问卷制定

②. 实施阶段:问卷调查分发填写、上网查找追星资料

③.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并分析攥写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

何金党璞马强伟

5、调查方法:

采取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报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进行在线调查。

6、调查时间:

2015年11月18日—2015年12月01日

7、样本数量:

共有68位用户参与本次调查,共收到各产品有效问卷68份。

四、调查问卷分析:

根据调查的样本统计,在调查中女生占55.88%,男生占44.12%,。受调查的学生中,86.76%的人有崇拜的明星,半数以上的人崇拜娱乐明星,其次崇拜体育明星的人较多,而崇拜学术明星、商业名流的人较少。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人对明星的崇拜保持在一个理性的程度上,盲目追星的人较少。但作为家长,对学生们的追星行为持反对态度,

一多半的家长反对学生追星,只有少部分家长支持学生追星。当今社会,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同学们了解偶像的渠道大多数也是通过互联网,

77.94%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追星。通过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追星可以愉悦

身心,学习明星的优良品质,从而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但同学们也认为浪费时间和金钱,甚至迷失自我,因此大多数人认为要理性地追星。

同时,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同学们身边很少存在有正面引导合理化追星的组织和团体,因此,也有同学希望学校可以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和社团引导大家正确追星。

五、调查结论总述:

追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时期,性的发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识仍是朦朦胧胧,对异性产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异性的影子。在年轻人的眼里,明星是快乐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了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成为生活中的目标。

另外,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学生相互竞争的压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与明星一起疯狂,一起宣泄,以满足心理的需求。

追星热还是社会诱导的结果。有的商家和“星”们的经纪人利用各种手段,对“星”们大肆包装,以追求最大的利益。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来,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经受不住诱惑,出现了种种偏差。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自居作用。在青少年时期,伴随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个体的心理和社会性开始趋于成熟,但又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这一时期人们的突出特征。偶像崇拜是通过心理上的自居作用来达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的一种寄托。当代流行文化明星们所表现的特征——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事业的成功、社会知名度、丰厚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等等,都会强烈地吸引着青春期青少年,明星的作品如歌曲等,能够不同程度地对青少年起到特有的共鸣、宽慰、激励、引导、娱乐乃至宣泄作用,从而形成“爱屋及乌”的效应。

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在追星关系中,这种单方面的付出能够令人感到心情舒畅,情绪平和,有益健康。但是继续一边倒的单方面付出很有可能导致追星者变得病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认识价值观,能够正确地看待偶像的形象,因此,偶像在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中都起到了正面引导的作用,他们能够从偶像的事迹中得到鼓励和慰藉。

我觉得,追星不仅仅是去仰望明星与偶像的耀眼之处,而是应该以他们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朝一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其实都还是有梦想的,我们的梦想或多或少都能从偶像身上找得到。崇拜偶像,不仅是找他合影留念,为他呐威助阵那么简单,而是要崇拜他向上拼搏的精神面貌和他不畏艰难的恒心与毅力。

将这种力量转换成正能量,激励自身前行!

六、建议:

1、社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要充分注意社会文化环境和大学生的心理,不要“一巴掌打死”,要循序渐进。从现实和书本中加强对社会文化的研究,把握好学校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对各种文化判断优劣,决定取舍。

2、家庭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深远,家长对于子女的追星行为不要“打压结合”,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有问题尽快协商解决,

3、“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大学校园文化要健康向上,重文化、学术氛围。老师不仅“解惑”,也要“传道”,对学生灌输优秀的思想品德。提高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能力,师生之间多做沟通。

4、大众媒体站在时代的潮头上去推出名副其实的各界明星而不只是娱乐明星,遏制媒介商品化刻意制造刺激性节目的势头,在时髦,早恋,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年代,及时的进行疏导和控制,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明星崇拜。大学生情绪和思想尚不够稳定,容易发生越轨行为,媒体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

5、很多大学生为了填补生活的空虚和找到精神寄托,或者完全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定力很差。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夯实文化功底,认真的反省自己,丰富课余生活,客观审视明星,扬长避短。

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

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 第1篇: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 近期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浙江庆元一年级男童被烟头烫;江西永新女生被数名同学扇打;云南富宁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拍裸上传空间;安徽黄山一女生遭同班男生下药;重庆少年被同学殴打致死……校园欺凌逐渐呈现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施暴人低龄化的趋势。 1、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 1.1中学生独有的青春期心理特征 中学时期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处于身体迅速成长的阶段,不管是在精力上还是在体力上都比较旺盛,在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发泄自己身体里的躁动。但是中学时期的学生在心智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在处理事情的方发生经常出现不恰当的行为,经常会因为所谓的面子问题欺凌弱小。另外,就被欺凌的学生而言,也有在性格方面的明显弱点。有些学生性格懦弱,逆来顺受,缺乏同学之间的灵活应对能力,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又对同学的言行过分敏感,这是被欺凌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1.2家庭方面的教育方式不恰当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讲非常的重要,也是学生接受社会知识以及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

以及人生观的养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方面过多的宠溺孩子;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很多的家长将时间与精力过多的放在了工作上,对孩子缺少一定的关心与照顾,导致很多的学生心理逐渐的变得偏激,没有地方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心理也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大的提升。 1.3同学之间相互的影响 不管是在中学期间还是在任何的学习期间,人都是具有合群性的心理,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讲这样的心理更加的强烈,他们比较重视那种团队归属感,并且重视自己在团队中的身份以及地位,但是也不能容忍其他团队的欺凌。正是因为这样的团队心理才会将校园中的暴力事件发生的机率提升。 2、应对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德育对策 2.1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树立正确道德观念 教师应充分的发挥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教育过程中严格遵守教育规定及教育方式,最好借鉴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案例,例如“摔倒的老人扶不扶”、“公交车上应不应该让座”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案例可能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贴合性不够强,但是可以很好的进行导向教育,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当然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不断引导学生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

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

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 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校园欺凌,作为校园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表现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据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刘文利等人的研究成果,校园欺凌可以分成直接欺凌与间接欺凌两类,直接欺凌主要包括言语欺凌(公开嘲笑、恐吓、威胁等)和身体欺凌(推、打、性侵害、死亡威胁等)两种,间接欺凌主要包括关系欺凌(传播谣言、社会孤立)和网络欺凌(歧视性短信、电子邮件和微信等)两种(《面对校园欺凌,我们怎么做》,《人民教育》2016年第11期)。 6月13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各学校都组织学习,并在校园内开展了排查工作。为提高中小学生预防校园暴力的意识和能力,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快乐成长,同时让家长正确认识校园暴力,识别孩子是否遭遇校园暴力及教育孩子如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前一阶段开展的第21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局开展了校园欺凌调研活动。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本次调研针对学生的性别、学校位置等进行调查,并特别关注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情况。我市有效参加调研总人数为35917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具体情况见表1。 1、我市校园欺凌的总体情况 我市参加调研的有效人数为 35917人,在回答“你曾在学校受到过欺负吗?”这一问题时,有27941人选择“没有被欺负过”的人数,比例为 77.79%;有6750人选择“偶尔被欺负过”的人数比例,比例为18.79%;有1226人选择“经常被欺负”,比例为 3.41%。具体数据如图1:图1 从有效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市中小学中校园欺凌现象确实存在,但并不突出。 2、我市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 我们罗列了常见的10项校园暴力主要行为,被选择最多的选项是依次是:使用文具、棍棒、刀子等攻击同学,选择人数:29786人,占比82.93%;同学间发生肢体冲突,如故意冲撞、打架和威胁、恐吓同学等两项,选择人数分别为29407人和28907人,占比81.87%和80.48%。具体数据见图2和表2。 图2 校园暴力行为比例前5项

“追星”现象的哲学思考

“追星”现象的哲学思考 中国飞人“刘翔”一直以来都是被国人追捧的超级巨星,但最近这个大众偶像竟然也过了一把“追星瘾”。在微博中刘翔“晒”出了自己在世博会闭幕彩排期间与众多明星合影的10张照片。照片中,不乏刘翔与成龙、杨澜、李宁、韩红、黄奕,以及申雪和赵宏博等各界大牌明星的合影,但所有照片的最高位置——微博开头第一张,就是刘翔与刘德华的珍贵合影。对此,刘翔还得意的表示:“真好啊。等着刘天王值了。” “不见刘德华,我决不嫁人”,2007年,沸沸扬扬的杨丽娟事件已经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但是血与泪的教训至今却让人深省。伦理学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权利,杨丽娟也不例外。她用13年青春时光去追逐她喜爱的明星。也许杨丽娟认为她是快乐的,也许她很享受这13年追星的过程,所以对此人们似乎也不必过多地指责,但是杨丽娟所追求的“快乐”却是以带给家人痛苦、导致家庭负债累累、家破人亡的结局为代价的,这样的“快乐生活”我们还是不必追求的好。这也引发了我们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明星崇拜问题的思考。 一、为什么“追星”这个话题一再被提起呢? 第一是因为浪费时间,大家都知道青少年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他们要用这个时间努力学习知识,但是“追星”的青少年把时间浪费在了收集偶像资料,参加粉丝活动上,即使不去参加活动也要花费时间在收看偶像出演的电视节目听偶像演唱的歌曲上,严

重影响了学习。 第二是因为浪费金钱,先不说偶像演唱会的门票是多少,单是平时的正版磁带、影碟、歌碟、海报、写真等等一系列购买下来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即使青少年支付得起,使用的也是父母的血汗钱,或许父母很有钱不在乎这点消费,不过追星族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挣钱有多辛苦。所以第二点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追星族懂不懂得为他人着想懂不懂得体谅父母的问题,你连爱着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你爱那不相关不知道你是哪颗葱的人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第三是因为“盲目”,我们成年人都知道凡事不要太较真,但是少年儿童不知道,他们觉得自己支持的人是值得追随的就不顾一切的支持,听到别人说偶像不好就破口大骂,负面消息一概当做恶意丑化,没办法,我们从小见到的都是“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哪能忍受嫦娥也要抠鼻屎的事实。说到“追星”的疯狂,世博会期间的踩踏事件让人记忆犹新,那么多“粉丝”为了见到偶像互相推挤踩踏侮辱工作人员演出了一场闹剧,之后向自己的偶像道歉说自己对偶像很没礼貌,道歉是好事,如果能也向被伤害的工作人员道歉就更好了,毕竟偶像们并没有被伤害。这件事情在世界杯开始之前一直是热门话题,因为偶像团体发布虚假消息造成了现场混乱,事后粉丝反向偶像道歉却并不对真正受到伤害的工作人员道歉,着实很让广大网民恼火,之后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灭“脑残”“圣战”。其实所谓圣战也是对“追星”

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

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关键词:欺凌,调查报告,校园 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介绍: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校园欺凌,作为校园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表现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据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刘文利等人的研究成果,校园欺凌可以 校园欺凌的调查报告详情: [免费论文:] 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以下小编为你

整理了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校园欺凌,作为校园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表现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据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刘文利等人的研究成果,校园欺凌可以分成直接欺凌与间接欺凌两类,直接欺凌主要包括言语欺凌(公开嘲笑、恐吓、威胁等)和身体欺凌(推、打、性侵害、死亡威胁等)两种,间接欺凌主//刀子等攻击同学” ,高中同学选择最多的选项为“威胁、恐吓同学”。要注意的是,出现了新情况:校园欺凌也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欺凌经自媒体的传播,会造成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而且第二次伤害远大于第一次伤害。在“你遭受过怎样的欺负”选项中,“被当众辱骂、殴打”和“被作弄、取笑、起外号等”被选择为最多的两项。具体数据见图3。 图3 各年级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多发形式选择分布

3、我市校园欺凌的主要特点 (1)校园欺凌中同伴欺凌的比例较高。 被欺负学生群体对“你被什么样的人欺负?(多选)”的回答中,有6324人选择“同年级学生”,占比%;有1929人选择“高年级学生”,占比%。具体数据见图4及表4。 图4 欺凌来源柱状统计 图5 欺凌者选择对象统计 从欺凌者角度看,选择“同年级同学”的有2985人,占比%,远高于选择“低年级同学”的603人和%。 从图4、表4与图5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校园欺凌在同年级学生中发生的比例要远高于不同年级间的学生发生的比例。 (2)校园欺凌有相对密集的年级段。 在选择“经常被欺负”的各年级人群中,4-6年级人数最多,有489人,占比%;其次是1-3年级,有340人,占比%。在选择“偶尔被欺负”的各类人群中,是1-3

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像的调 查研究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践时间:

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像的调查研究 【摘要】:偶像崇拜一直是当今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的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方向也越来越多,包括各个行业,涉及多方面的人物。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大学生把明星等社会上的风云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到了狂热、执着和迷恋的程度,常常导致某些偏激事件和消极后果,引起家长、老师、社会的忧虑。因此,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了解更多大学生对偶像的看法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为大学生的未来规划出一条发展道路。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寄托偶像崇拜现象特征负面效应引导一、调查的主要发现 (1)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把某些特定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即为“偶像崇拜”。 根据相关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偶像崇拜现象相当普遍,有偶像的大学生人数明显高于无偶像的人数,且偶像种类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歌星影星是其崇拜的主流。此外,商界名人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对象的新热点。一些社会公认的优秀著名人士已被许多大学生作为其崇拜的对象。同时发现,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存在性别、年龄、城乡等差异性特征。

很多人认为,当代大学生在偶像崇拜中大都倾向于把歌星影星等作为崇拜对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英雄崇拜观历史演变方面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文化环境,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 (2)大学生崇拜偶像的实质及特征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实质是对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 体现大学生的一种理想、追求和他们的价值取向。偶像崇拜具有如下五种主要特征: 1、阶段性: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是随着自身的认识提高而发展变化的, 是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深刻融合和高度统一, 是在大学生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产生, 在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展的。一般来说, 大学生的偶像崇拜都要经历由儿童时期的依恋父母和老师,最后到青年时期的依恋以社会成功人士为核心的榜样人物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2、选择性:大学生偶像崇拜不是一种被动的个体行为, 而是大学生主体 的一种对崇拜对象、崇拜方式等自觉的社会性选择, 充分反映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价值取向, 体现了青少年不同的个性特征。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取向不同, 他们所选择的崇拜对象及崇拜方式也不同。 3、时代性:由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观念和意识不同, 因而 与其相同时期的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对象以及特征体现也明显不同。 4、群体性: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是一种潮流, 无论什么时期, 无论什么对 象, 他们都表现在一组或一群人身上, 而非个体或少数人的现象。这种崇拜现象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群体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并非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或某几个人所反映出的个别现象。

对于追星的思考

对于追星的思考 如今社会上有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热崇明星。追星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一大批青少年追随影星、歌星、体育明星,崇拜他们,效仿他们,将他们当作学习的偶像,做人的楷模。一些青少年从明星身上学到了一些好的东西,而有的青少年则由于追星走入歧途。 有人认为,追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青少年处于由孩子向成人的发展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时期,理想、愿望正处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实现和完善,他们既想摆脱儿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样体现成熟。于是明星的出现使他们眼前一亮,从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希望,追随他们、崇拜他们,成为心中的渴求。 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大多数明星都有一技之长,或在体育竞技上,或在艺术上。加上其外形或是英俊潇洒,或风流倜傥,体现了美的风采,年轻人常常被他们吸引,从思想、行为和外表等去模仿学习。 另外,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学生相互竞争的压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与明星一起疯狂,一起宣泄,以满足心理的需求。 而有人认为,追星弊大于利,是不值得提倡的。 一部分青少年追星是为了实现自己一些肤浅的满足,比如视觉与心理的某些满足。为了追星,他们省吃俭用,想尽办法买偶像的相同衣服,买偶像用过的产品,买刊登有偶像的杂志及偶像的写真集,收集偶像的有关资料等等。 甚至有人盲目跟从。一些青少年心理很不成熟,盲目跟随别人,总认为崇拜偶像已成为一种时尚,如果不参与,就好像成了另类,觉得没有被社会接纳,跟不上现代社会步伐,被人瞧不起。现在,许多人追星都是盲目的,他们一味模仿他们的发型、穿着打扮,甚至收集明星的生辰星座、身高体重、兴趣爱好、服装品牌、恋爱情史等一切资料,没有了自己的方向,有的甚至因追星影响了学习生活。 有个极端的例子很值得深思。有一记者报道兰州一名女粉丝追星13年终于见到偶像刘德华,其父亲因不满刘德华拒绝与女儿单独见面而自杀。这是发生在香港的一起匪夷所思的惨剧。杨丽娟丧父依旧执迷不悔,“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完成父亲的遗愿,要刘德华再见我一次,否则父亲的死就没有意义了。我相信自己能够熬下去的,不过这种坚持能够熬到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真是悲叹! 追星一旦走上极端,原本美好的东西就荡然无存了,兰州女子杨丽娟迷恋刘德华着了魔, 13年迷恋,不过瘾,居然还跑到香港去特意找,不仅致使倾家荡产,父亲死去……对于这样一种过激行为,最终悲惨收场,是很值得人们借鉴的。 那我们该怎样看待追星热这种社会现象呢? 的确,有一部分年轻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是自己的思考的。他们能正确认识偶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些人的追星是无可厚非的。我认识一位朋友就是这样的人。他很喜欢迈克尔〃乔丹,常常对乔丹在球场上的精彩表演,投球的高超

初中作文精选:我看“追星”现象

我看“追星”现象 当今社会,“追星”也成了一种时尚。“追星”,就像社会生活给青少年出的选择题,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需要我们找出正确答案。 其实,“追星”不一定是坏事,它也有好的一面。明星们哪个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优点?主要还是在于我们如何抉择。明星们对我们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有的人会梦想着将来能成为明星,这就需要有件事的文化功底。更何况,“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明星的前提条件便是能吃苦耐劳、有坚强的意志。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庄园举办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者都是富商和名流。晚宴即将开始时,小露西来到庄园门口,她手里捧着瓷罐。 “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保安说。 “叔叔,慈善不是钱是心,对吗?”小露西问保安,保安愣住了。 “我知道收到邀请得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说完,她把储蓄罐递给保安。 巴菲特被她深深感动了,把她带进了庄园。当晚,巴菲特捐出了300万美元,比尔·盖茨捐出800万美元,而仅捐出30美元25美分的小露西却成为了当晚的明星! 显然,我们对明星的理解始终停留在华丽的外表、排场等方面。真正的明星,需要的更是一颗博爱之心,需要以自己的吸引力来感染其他人奉献出爱心。再如“壹基金”的创始人李连杰,他说“演戏是我的职业,而公益慈善是我终生的事业。”我

们真正应该崇拜的、追随的,应该是他们身上这种奉献精神,是他们无私的爱心。 “追星”,不应该用“盲目”之类的词来形容,只是得自己把握好分寸,寻找到适当的目标。这样的“追星”,才有意义、有价值,才是我们应推崇的!

追星现象的哲学的探讨

追星现象的哲学思考 “追星”这个词来自于小虎队。当年小虎队红遍大街小巷,粉丝疯狂追逐,于是就产生了“追星“这个词。追星现象通常是那些青春期,荷尔蒙旺盛的少男少女的行为。当然,也有其他年纪的人追星,不过他们追的就比较高大上了,追作家,追画家,追诗人。 “追星”,无非就是人对于美好,光鲜事物的热爱,这也无可厚非嘛。事实上,追星这件事从古至今都存在。唐代诗人罗隐(公元833---909年),才华横溢,《唐才子传》里说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他的讽刺散文成就很高,堪称古代小品文的奇葩。他的诗多用口语,清丽宜人,自成一体,许多精辟通俗、富含哲理的诗句广为流传,成为经典名言。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家财不为子孙谋”、“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无情也动人”等等。当朝宰相郑数的女儿非常喜欢罗隐的诗,常常爱不释手,日夜诵读。她通过罗隐的美妙诗句,经常幻想象罗隐肯定是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书生。事有凑巧,一天罗隐应邀来到郑数家,宰相女儿闻言欣喜异常,连忙躲在帘子后面偷偷观看。这才发现罗隐与她想象中的外貌大相径庭,因而大失所望,从此发誓不再读罗隐的诗。那时虽然没有网络、网友,但这恐怕也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见光死”吧! 那种狂热的只追求明星的潇洒温婉、风流倜傥、八面玲珑的思想动机是不值得提倡的。狂热追星追到连歌星汽车溅到身上的泥点子和足星的臭袜子都十分欣赏和爱护,那就陷入了病态心理,属于偏执心理的表现。追星族应认识到偶像的利与弊,采取剔除糟粕,吸取菁华的态度,立足于人格的历练,而不是像东施效颦那样,只学其蹙眉掐腰的皮毛性动作,而忽视学习西施内在与外在相溶为一的气质美。如崇拜歌星,可以学习他们执着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不甘示弱的顽强

校园欺凌调研报告

校园欺凌调研报告 管控校园欺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对欺凌者、被欺凌者、参与者及旁观者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会强化人的“动物属性”,形成不管是非、颠倒黑白、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欺软怕硬、逆来顺受的思想意识,让人顺应“丛林法则”,回归“丛林时代”,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养成独立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一、校园欺凌的特征 校园欺凌是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常见问题,具有典型性、重复性、群体性、隐蔽性等特征。典型性是指欺凌者有个性较强,自私,有身体或其他特长优势,有过家庭暴力史,父母溺爱等特点; 被欺凌者有内向、懦弱、自卑,身体弱小或其他缺陷等特征。重复性是指校园欺凌在欺凌者对被欺凌者经常性使用暴力或者软暴力。群体性是指欺凌者绝大多数都是有多人组成,个人施暴是极少数现象,而被欺凌者一般是个人。隐蔽性是指欺凌行为总是发生在厕所、宿舍等老师家长社会不易监管的地方。 二、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笔者认为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因素,如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淡薄、问题家庭,师生角色定位模糊,学校管控不力,不良文化影响等。 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淡薄。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教育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课程设置还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和专任教师,法制教育只是依靠社会教育。学生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养成只靠政法机关的惩戒警示是远远不够的。 问题家庭的影响。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很多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的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不深入了解孩子思想动向,不能跟孩子平等对话,教育孩子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经常打骂孩子; 夫妻相处不和谐,一言不合就开始吵架,甚至是拳脚相加; 跟他人交往喜欢时恃强凌弱、仗势欺人; 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度、放任自流,不严加管束,甚至成为还在的“欺凌对象”,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让其野蛮生长。被欺凌者经常迫于家长的权威,被家长的打骂逆来顺受,听之任之; 有的被欺凌者因父母离异、家庭重组、单亲、留守等形成自卑、封闭、懦弱等性格,不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形成交往障碍。 师生角色定位模糊。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做到以人为本。于是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学生不怕老师管的现象产生了。有的老师对学生正常教育,家长和学生也

我对追星现象的看法议论文作文范文10篇

我对追星现象的看法议论文作文范文10篇 都说粉丝行为,偶像买单,良好的行为氛围才能使得这个艺人更加红火更加受人 尊敬。真正的追星应是理智的,文明的,对于追星,我们当如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整理的我对追星现象的看法议论文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我对追星现象的看法议论文范文一 最近,我的远房表妹因为沉迷于“追星”而受到父母的斥责,心里很烦闷。对此, 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追星,其实就是崇拜偶像。汪国真说:“谁也不崇拜的人,他不是太优秀,就是太 狂妄。”我认为,崇拜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古以来的名人、伟人,在他们的少年时代 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文天祥从小崇拜苏武等民族英雄,以此为楷模,终成一代名臣,而他本人,后来也成为抗清英雄张煌言的崇拜偶像,鞭策后人永葆崇高的民族气节。 的确,崇拜能激起人们无穷的力量,催人奋发向上,当然这还要看崇拜什么,追 求谁了。现代青少年的“追星”,大多是“追”港台的歌星、影星,沉溺于他们的举止,容貌,歌声之中往往不能自拔,那“等待一昼夜,只为一个签名”的事常有所闻。固然这 些“星”也有青少年值得“追”的方面,但抛下一切不管、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到头来有 何益处呢?美国电视连续剧《成本的烦恼》中,本的故事发人深思:本十分崇拜一名星,全家人历尽艰辛为他搞到一张这名歌星的专场票。本偶然在幕后接触到生活中的这名 歌星,原来这人十分粗鲁无礼,令人大失所望。我们青少年如此狂热的追星,有不少 是和本开始时一样的心情,沉醉于一个被包装出来的工艺品,可一旦拆封,可就大吃 一惊了。 人有种种,“星”也如此。一代伟人,国之巨星,科技明星……这些不也是“星”吗? 我们应当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追星”的问题,“追”那些值得崇拜的人,才能陶冶自己的 情操,激励自己的斗志。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古往今来,出了多少伟人,多少颗“星”!屈原,文天祥,孙 中山,刘胡兰,雷锋……这些“星”曾经激励了多少炎黄子孙力挽狂澜,为中华之崛起 建功立业。所幸在今天,有识之士重新呼唤雷锋他们,呼唤这些闪亮的“星”来照亮人 们的心灵。 我想,如果有一天人人都去追这样的“星”,那么,中国将会以更新的面貌突飞猛 进!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 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剖析 及学号:何金()党璞() 马强()伟()所在院(系):阿拉伯学院 专业班级:15级(3)班 指导教师:南洋 日期:2015年12月1日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一、调查主题: 对于大学生校园追星情况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背景: 从60年代全民景仰的雷锋到今天炙手可热的“超女”,所谓偶像,历经了几十年,虽然有所变化,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稳固如初。也反映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时代的变迁,人事的转化,都使世界发生难以预料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所崇拜的偶像必然是他们所追寻的目标。大学生的认知与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大学阶段乃至终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感性的偶像崇拜,会威胁甚至是扭曲大学生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为此,我们课题组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 三、大学生追星情况调查概况: 1、调查容: (1)大学生喜欢的明星的类型

(2)大学生迷恋明星的程度 (3)大学生追星的途径 (4)大学生追星的利与弊 (5)大学生追星的原因与目的 2、调查目的:. 偶像崇拜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容,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关注主流,最后针对追星文化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以引导正确的追星文化价值观念。 3、目标群体: 在校大学生 4、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人员安排:何金马强(调查问卷及PPT制作)党璞伟(数据分析及调查报告) 步骤: ①.准备阶段:方案制定调查问卷制定 ②. 实施阶段:问卷调查分发填写、上网查找追星资料 ③.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并分析攥写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 何金党璞马强伟 5、调查方法: 采取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报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进行在线调查。

青少年追星现象的利弊分析

青少年追星现象的利弊分析 国际经贸学院电子商务071班陈小莉2023207105 一、背景 中国飞人“刘翔”一直以来都是被国人追捧的超级巨星,但最近这个大众偶像竟然也过了一把“追星瘾”。在微博中刘翔“晒”出了自己在世博会闭幕彩排期间与众多明星合影的10张照片。照片中,不乏刘翔与成龙、杨澜、李宁、韩红、黄奕,以及申雪和赵宏博等各界大牌明星的合影,但所有照片的最高位置——微博开头第一张,就是刘翔与刘德华的珍贵合影。对此,刘翔还得意的表示:“真好啊。等着刘天王值了。” “不见刘德华,我决不嫁人”,2007年,沸沸扬扬的杨丽娟事件已经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但是血与泪的教训至今却让人深省。伦理学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权利,杨丽娟也不例外。她用13年青春时光去追逐她喜爱的明星。也许杨丽娟认为她是快乐的,也许她很享受这13年追星的过程,所以对此人们似乎也不必过多地指责,但是杨丽娟所追求的“快乐”却是以带给家人痛苦、导致家庭负债累累、家破人亡的结局为代价的,这样的“快乐生活”我们还是不必追求的好。这也引发了我们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明星崇拜问题的思考。 二、追星现象的行为表现 明星有是何方神圣呢?所谓的明星即歌星、影视明星等。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他们对现代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渲染,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生活娱乐。“追星”是从以前就开始了的,在六七十年代,人们追求的明星是科学家、文学家等,而现在的青少年都喜欢追求影视明星、歌星等。在青少年的心中,很少的一部分人的偶像是自己的父母,也有一些人的偶像是有所成就的科学家之类的人,但更多的人是喜欢当红的明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追星”的观念越来越丰富,在物质生活方面许多人以从众心理为主,尤其是有的同学有攀比的心理,追求时尚、潮流,这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风俗。因此,许多青少年都崇拜明星,“追星”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有些青少年过分迷恋偶像而荒废学业,废寝忘食,用大量金钱购买有关明星的产品,对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青少年出现追星现象的原因 大人们对青少年的追星现象颇为不解,甚至反感,但追星族们对此却振振有词、乐此不彼。这其实与青少年所处的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关。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的反映,此时青少年处于自我发现和自我确立远大理想的黄金时期。他们需要一个模式来参照,而偶像是他们理想自我的载体,青少年又富有幻想和创新,当他们很多想法无法实现时,就只好借助偶像的崇拜来达到心理平衡和补偿。另一个原因,是青少年为了借追星来摆脱孤独。青少年在自我意识萌芽的过程中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许多事情埋在心里,而追星能使自己感到自由和安全,精神也有了寄托。具体有一些几种原因:(1)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很多少男少女便是如此卷入“追星族”的。少男少女在最爱编织梦幻的季节里,编织着未来的理想自我的梦,并从所崇拜的“星”们身上,印证他们的梦。他们追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为勾画理想自我的形象,并使这理想的自我逐步成为真实自我

校园暴力调查报告讲解

引言 三年前,云南大学马加爵因打牌被疑而锤杀四名舍友的血案,似乎还没有远去,美国版马加爵赵承熙的恐怖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接踵而至的是雷州版马加爵等等,如今,2008年1月18日,南方都市报一则《被包养女大学生杀死大款碎尸并拍下全过程》的消息,引来人们的一片震惊。据报道,张超,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去年12月19日,和她的男朋友等人,将包养她的当地大款杀害分尸,并用DV全过程拍摄下来,近些年来,发生在大学生群体身上的自杀,情杀,谋财害命等等极端事件很多,为什么这样的事在大学里频频出现?是什么导致一些大学生如此的狭隘,堕落和残忍?是什么使得他们如此心理扭曲和变态?

背景考究与分析 2008年,云南大学的学生再以骇人听闻的暴行震惊全国: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张超,于2007年12月19日,手持DV,将残害,分尸全过程拍摄下来,如果说谋财害命,杀人、分尸,是犯罪分子发泄仇恨、增加警方侦破难度,尚可“理喻”的话,张超为何要用DV纪录血腥的分尸过程,留下犯罪的铁证呢?究竟是什么让这个19岁的少女愤怒到如此冷血和疯狂的境地?19岁,是不少女孩在父母面前撒娇的花样年华,张超却已经犯下让好莱坞的编剧都想象不出的罪行!梳理张超的家境和人生轨迹,不难发现她走向深渊的罪魁祸首:贫困、制度缺陷,以及整个社会愚昧、下流的拜金氛围。 也许,一些生活上的小冲突,点燃了张超长期以来郁积在内心的对富人利用金钱玩弄女性的愤恨,而用DV纪录整个犯罪过程,不过是失去理智之后,一种变态的自我心理上的满足。 如果,张超事件之后,年轻人依旧还在混沌着上大学,大学依旧混沌着给学生发文凭;众多的歌厅依旧热闹繁华,更多的贫困家庭依旧供不起一个大学生;有钱男人依旧在寻找各种刺激,没钱的女生依旧在出卖着自己。那么,象牙塔里的那些学子,将会加速堕落,加速走向极端。 据报道,“张超的家庭有些特殊情况,她父母所在煤矿没有煤可挖了,处于倒闭破产状态,父母都下岗,经济不太好。”而马加爵也

高中优秀作文我看追星现象

高中优秀作文我看追星现象2019.3 如今这个时代,网络交织,信息纵横,许许多多披着耀眼光芒的“明星”走进我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拥有着出众的外貌以及那无与伦比的才艺,所以有跟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走上了“追星路”。 我认为“追星”并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不影响生活,适当的“追星”还是对我们有益的;但过于夸张或疯狂的“追星”不仅对我们的成长没有好处且对社会也无益。 那些“明星”也是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在镁光灯下闪闪发光,是他们的工作,与我们为了生活而工作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有的人为了“追星”却不惜一切代价。 近日,一段“女子因偶像入伍直播剃光头”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听闻自己的偶像马上就要入伍服兵役了,女生表示见不到偶像很难过,决定为自己的偶像剃头,以此来纪念今后没有偶像的生活。对于此事,大多数网友都表示:这位女子的行为是过激的,为了一个每天只是通过屏幕相见而未曾谋过面的偶像,牺牲了那么多,未免有些冲动和不值当。我也认为这种行为太过于荒唐,即使是这样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偶像该入伍服兵役的计划还是要照常进行。而她的这些付出都是徒劳,并没有改变什么,还扰乱了社会的风气,也使家人增加了承受舆论的负担。 正是因为那些粉丝太过于疯狂的“追星”,使那些原本同我们一样是工作者的“星儿”渐渐忘却了自己存在而应有的价值。 如今,总能看到一些所谓的大牌明星在工作时耍大牌,欺负新人,给工作人员出难题等等一系列负面新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拥有很多

粉丝,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大牌”,而却早早忘记了他们站在聚光灯下身上肩负着的那份“扬正气,促和谐,树榜样”的责任。往往总是将不好的一面留在了人们心中。 “追星”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选择一个品行兼优的明星作为我们的偶像,可以使我们自身得到发展和升华。让我们有一种“星动力”,去朝着好的方向拼搏。所以,选择偶像,是同样需要谨慎的。 “追星”是一门学问,作为一名正处于求学阶段的我们,希望不要被明星的外表所迷惑。在选择偶像时,多一分理智与清醒,而不是一味地去盲目崇拜。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心中树立正确的目标,不要在这星光璀璨的娱乐圈中迷失自我。让我们手挽手,在“追星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当代大学生追星现象调研方案的拟定

当代大学生追星现象调研方案的拟定 1.调研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追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开始追星,常常将自己喜欢的明星的名字、事迹挂在嘴边,关注一切他的消息。而对于这种现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追星呢?这次调查可以让每个同学能更加深入了解“追星”现象以及出现的特定的社会基础、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和心理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动因。同时,让同学们了解“追星”的利弊,对我们学习的影响,引导同学们正确的“追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调研的内容 1)大学生追星的原因 2)大学生追星的各种表现 3)大学生追星所带来的影响 3.调研的对象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在校大学生 4.调研的方法 1)定量调查: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进行调查,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 的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 2)数据分析:分析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应用因素分析法,对比研 究法等。 5.项目流程 1)前期准备阶段。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制定调研方案。根据调研目标细化 调研提纲执行阶段设计调查提纲和调查问卷;根据方案实地调查,控制 质量。 2)数据分析阶段。将收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汇总。 3)整理提交报告。在迁移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撰写相关报告,根

据需要提供报告的讲解。 6.调研时间 整个调研预计时间10个工作日。 7.执行过程 1)调研前期准备。制定方案、问卷设计、确定问卷、问卷印刷。 2)项目开始。培训访问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培训,实地寻找被访者, 正式访问。 3)回收阶段。将调查问卷进行回收整理;问卷编码录入,数据处理。 4)报告阶段。 8.质量控制 制定调查质量控制细则,对回收的问卷进行100%的审核和复核。

解校校园欺凌调查分析报告

解家沟镇中心小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未成年人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屡禁不止。据教育部统计,仅2016年5月至8月,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更是严重摧残了被施虐者的身心健康,需要引起老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国务院于2016年4月专门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作出相关要求,但这一潜伏在校园的“顽疾”始终难以根除,在给遭受伤害的孩子带来生理或心理的创伤之外,更引发全社会的担忧。 在未成年人聚集的小学,校园欺凌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是否对学生造成了影响和伤害?他们是否懂得如何反欺凌?为此,我校设计了一份有关校园欺凌的问卷,对我所在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概况及结果分析 1.调查概况 (1)调查目的及问卷编制依据。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瑞安外国语学校为例了解小学中高段校园欺凌的情况以及反欺凌的能力。并对此作出分析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份问卷在内容主要是依据校园欺凌的特点、形式以及反欺凌的手段进行的编制,以正常普通的问题着手慢慢向校园欺凌方向深入。 (2)调查的主要内容。这份包括20个项目的问卷从6个方面对小学校园欺凌情况进行了调查。这6个方面分别是: ①学生和周围同学的相处状况; ②学生对欺凌现象的应对方法; ③学生对于被欺凌者的态度; ④学生自身是否受到过欺凌; ⑤学生是否有成为欺凌者的倾向; ⑥校园欺凌的形式有哪些。 (3)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学生共45人,分别来自一至七年级学生。年龄在7-14岁之间,男女比例接近于1:1。 2.结果处理 本问卷发出13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92.3%。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处理,呈现如下:

追星时代看追星作文800字

追星时代看追星作文800字 毫无疑问,这是个星光璀璨的年代,追星的风潮在世界各地刮起。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让男女老少都接触着明星这个词汇,但追星的现象始终存在着极大的争论。 追星这个现在已不算新潮的词语来自于1989年“小虎队”的巡回演出时粉丝们的追踪。时至今日,娱乐圈不断涌现出新的明星,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是非常之快。小鲜肉们积攒了大量的人气与粉丝,人们都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娱乐时代,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但追星的利弊却没有那么完整的的被表现出来,大多数人还是随波逐流来看待追星。 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性,而追星也如此。盲目的追星族会将生活的全部中心和精力都放在偶像上,他们疯狂的去表达自己的喜爱,但有时却用错了方式。你或许知道杨丽娟事件,她痴迷香港歌手刘德华,16岁辍学后开始疯狂追星,父母的阻止无效,倾尽了家产帮她追星,甚至其父最后因此跳海身亡,这在网上一度引起了热议,人们纷纷斥责这种不孝之行。这是盲目追星的恶果,令人痛心疾首。 除她之外,也有人做出偏激的行为,或耗尽家产或离家出走,更有甚者放弃生命。我们为这种追星胆寒,也不希望存在这样的追星一族。但是仅靠部分人的作为就能判定追星一定是坏事吗?我看不然。 NBA巨星布莱恩特从小把乔丹看做自己的偶像,幻想着

自己能够成为篮球明星。凭着这份对偶像的崇拜和热爱,他苦练球技,终于在球场上闯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与大鲨鱼奥尼尔齐名。而美国总统克林顿,少年时受政治明星肯尼迪的影响,立志成为美国总统,由此定下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并成功在20年后走入白宫成为美国的领导人。对偶像拥有积极的态度能够促使我们更坚定地走向人生成功之道,对理智的追星者来说,明星是他们的动力,让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偶像就像是一个标杆,追星则应该是一种信念。把偶像当做自己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当你疲惫时他会给你力量,当你倒下时他让你重新爬起,追星教会你追逐梦想,我想这样的追星才拥有它真正的意义。 明星的存在并无好坏之分,而让追星产生分歧的是追星的人的态度。偶像在我们心里具有很高的分量,而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才应该是我们追星的原因。追星时代看追星,追星态度多用心。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宁夏大学 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剖析 姓名及学号:何金(1 241055)党璞(1 241053) 马强(1 241087)李伟(1 241066)所在院(系):阿拉伯学院 专业班级:15级(3)班 指导教师:南洋 日期: 12月1日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一、调查主题: 对于大学生校园追星情况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背景: 从60年代全民景仰的雷锋到今天炙手可热的“超女”,所谓偶像,历经了几十年,虽然有所变化,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稳固如初。也反映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时代的变迁,人事的转化,都使世界发生难以预料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她们所崇拜的偶像必然是她们所追寻的目标。大学生的认知与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大学阶段乃至终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感性的偶像崇拜,会威胁甚至是扭曲大学生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为此,我们课题组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

三、大学生追星情况调查概况: 1、调查内容: (1)大学生喜欢的明星的类型 (2)大学生迷恋明星的程度 (3)大学生追星的途径 (4)大学生追星的利与弊 (5)大学生追星的原因与目的 2、调查目的:. 偶像崇拜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关注主流,最后针对追星文化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以引导正确的追星文化价值观念。 3、目标群体: 在校大学生 4、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人员安排:何金马强(调查问卷及PPT制作)

关于大学生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以浙师大华晨宇粉丝为例 一、调查时间 2014年11月5日—2015年11月22日 二、调查方式 (一)在网上和图书馆寻找参考文献。 (二)在校园内发放问卷以及在网上发放问卷,进行访谈。 三、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追星现象的原因,现状,分析如何引导理智追星。 四、调查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追星”现象逐渐在我国产生。当“追星”现象用“族”这个词来表示的时候,这种现象的规模及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凸显出来。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大众媒介上群星闪耀,“追星”热一浪高过一浪,致使某些偏激化事件及其更直观的消极后果常常出现,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人们的极大忧虑。如今,要求对“追星”现象给予重视并提供正确引导是社会的一致呼声。然而,首先对“追星”现象做出科学的认识,是进行一切建设性导向工作的前提。 五、主要内容 (一)大学生追星现象现状 1.追星现象普遍 在面向华晨宇粉丝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年龄阶段在18—25岁的人数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66.41%(见图1),而大学生也正好处于这一年龄阶段。果不其然,在对这一群体深入了解时,我们发现经该粉丝后援会发布的面向粉丝的样本为14025人的问卷调查统计得,粉丝群体中的大学生占40.5%(见图2)。在面向浙师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54.6%的同学有偶像,84.05%的同学身边有追星族,说明大学生追星现象并不是偶然发生,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图1 图2 2.偶像以歌坛影坛明星为主 在对浙师大追星族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在偶像的职业选择上,74.16%的同学选择歌坛影坛(见图3),这说明大学生更容易受娱乐圈的明星的吸引,而这些明星的外貌,性格品质,能力素质也更容易成为吸引大学生成为粉丝的闪光点。 13.48% 74.16% 3.3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