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第五章_第十章

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第五章_第十章

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第五章_第十章
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第五章_第十章

第五章语义和词用

一:名词解释

1.基本词汇

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

2.多义词

是具有多项意义的词,这些意义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3.反义词

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

4.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5.焦点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6.情态

情态是体现“说话这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畴。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7.语气

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8.言语行为

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像大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差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策划能够为言语行为研究。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2.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汉语的“老”有“年纪大”、“经常”、“旧的”等意义,其中,“年纪大”是,其余的是。

三、分析题

1.略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父亲——爸爸:语体色体不同,父亲是书面语体,爸爸是口语语体。

得到——获得:感情色彩不同,“得到”是中性词,“获得”是通过努力得到好的结果,是褒义词。

眼红——嫉妒:语体色体不同,嫉妒是书面语体,眼红是口语语体。

秘密——绝密: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轻,绝密重。

3.收集汉语“烹调类”单音节动词,用一组语义特征描写它们的词义。

蒸、煮、烹、煎、烤、烘、煨、炸、煸、爆

4.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

农夫用枪杀死了那只狼。

施事工具受事

5.试分析下列材料,说明什么是话题?什么是话题链?什么是有定性?

(1)夏老人送给小龙一盆昙花。昙花在这一带是很少见的。夏老人很会养花,什么花都有。小龙很小就听说过“昙花一现”。夏老人指给他看:“这就是昙花。”小龙欢欢喜喜地把花抱回来了。他的心欢喜得咚咚地跳。

(2)小龙给它浇水,松土。白天搬到屋外。晚上搬进屋里,放在窗前的高茶几上。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他的昙花。放学回来,连书包都不放,先去看看昙花。

(3)昙花长得很好,长出了好几片新叶,嫩绿嫩绿的。小龙盼着昙花开。

(4)一天夜里,小龙在梦里闻到一股醉人的香味。他忽然惊醒了:昙花开了!小龙一骨碌坐了起来,划根火柴,点亮了煤油灯。昙花真的开了!小龙好像在做梦。

(引自汪曾祺:《昙花*鹤和鬼火》,有删节)

话题: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

所谓“有定”。是指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这不仅是对于说话者来说的,而且是说话者认为对于听话者也同样适用的。也即,说话者选择的话题,是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这个有定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容。

话题链:话题句子的话题是说话者选择的传递信息的基点,而这一选择跟说话者对整篇话语的信息组织结构有关。整篇话语中各个句子的话题往往有在的联系,组成“话题链“。

相继出现的各个句子,如果话题或主话题相同,则后面句子的话题或用代词或省略。汉语中省略的手段用得多,英语等语言则更常用代词指代。

以上材料的话题是昙花。材料(2)说的“它”就是指代昙花,下文“白天搬到屋外。晚上搬进屋里,放在床上的高茶几上。”用省略照应昙花。

6.简要说明下列句子在情态上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小刚上学去了。(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十分确定)

我想小刚一定上学去了。(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不太确定)

我猜小刚上学去了。(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毫无把握)

我听说小刚上学去了。(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确定无疑)

我看见小刚上学去了。(客观述,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确定无疑)

7.以下列句子为例,说明:什么是焦点?焦点的性质是什么?

(1)这首诗连小孩都会背诵。

(2)三从四那里借来了这辆车。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就是“预设”。说话者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新信息,也即句子的焦点,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如例(2),重音可以落在“三”、或“四”或“借”或“这辆”上,强调不同的容,焦点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如例(1)用“连…都”句式强调“小孩”。

8.分析说明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并以此为例说明,什么是预设?什么是蕴含?

那个孩子把他的宠物狗领进了公园。

孩子:施事宠物狗:受事公园:处所

如果两个命题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个命题的变元与另一个命题的变元有下义关系,那么这两个命题之间存在蕴含关系。预设是指某一事态成立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在语言中,指说话人说某一句子时持有的假设。蕴含是包含在句子的断言围的,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围,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句中蕴含了“那个孩子把一只动物领进了公园。”因为狗是动物的下位词。

预设:有一个孩子,孩子有一个宠物,那个宠物是狗,有一个公园。

9.下列句子的意思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试以下列材料说明,什么是语境?语境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有什么作用?

我上课去了。

小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某些居中省略的容,并不在话语的物理语境中存在,但可以从话语语境中推断出来。第三,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我上课去

了。”如是老师说的,指的是去给学生讲课,如是学生说的,则是指去听课。“小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这句话中,“小”可以在船上,可以在岸上,“他”可能是指“小”,可能是指说话人、听话人都知道的第三者,关键是有没有这个第三者。

四、简答题

1.自己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它会影响交际吗?为什么?

通过概括而形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只有一个大致的围,没有明确的界限这就是词义的模糊性。如人的年龄可划分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五个阶段,但每个词所指具体年龄段的分界却是模糊的。

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这是因为(1.)大脑有处理模糊信息的功能。比如说“你走几步就到了”,人脑根据已知经验可以判断就是很近的路,而让机器来判断就无法完成。(2.)每个民族对于模糊信息有一些基本的认知。比如汉族人说高个子,那应该是1.75米-1.80米以上,绝对不会把1.7米认为是高个子。

就是说,处理模糊信息有认知体验在里面。

同时,有时候可以比较着说,比如大小的界线无法确定,但是一堆苹果,我们可以说这个大,那个小,因为有比较,不需要标准,模糊信息也处理了。

2.就你熟悉的语言各举一例说明什么是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是词义派生的两种方式。

隐喻:隐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便衣(服装)-----军人、警察

转喻:转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

老古董---思想腐或生活习惯旧的人

3.“动程”可以区分为哪几个类型?为什么?

(1)猴子玩苹果/他跑了(动作)

(2)花很红/眼睛很大/冰化了(性质/状态)

(3)惨案震惊了世界(使动)

4.举例说明什么是“受事”?“受事”在汉语句子中可以实现为怎样的句子成分?

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直接受到影响的事物。一般指事件中自发行动行为所涉及的已存在的直接客体,主要是与人的动作行为相关的客体,也可以是自然力所涉及的客体,如:"我看报"的"报","猫捉老鼠"的"老鼠"。“受事”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和宾语,作主语:那个苹果三吃了;作宾语:三吃了那个苹果。

5.直接言语行为一般通过哪些手段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由基本句型或施为句明确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可以称为直接言语行为。一般语言中都具有的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等句型,表达的是说话者的语气,而从言语行为的角度看,则表现了最基本的言语行为类型。一些动词如“建议”“提议”“命令”等等,当主语为说话者“我”时,都体现了相应得言语行为,为施为句。

例如:我提议由他担任主席。----提议的行为

我宣布会议的开幕。-----宣布的行为

祝你生活愉快。-----祝愿的行为

6.搜集一组汉语祈使句,说明它们可以表示怎样的间接言语行为?

请允许我向您表达歉意。-----对不起,很抱歉。

睡个好觉。-----祝你睡个好觉

7.举例说明汉语对话里使用哪些手段来突出焦点信息。

⑴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例:“小明吃苹果”,如果语调重音在“小明”,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焦点。

⑵通过句法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是……的”句式。“是”后面的成分就是信息的焦点。在“我是昨天来的”中,“昨天”是焦点。

第六章文字

一、知识题

1.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文、文、文、

文等。

2.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是指、、、、、

3.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手、泪、拖、刃

、其(“其中”的“其”)。

4.简述字母文字的产生历程。

字母文字的产生主要是由自源产生的意音文字发展而来的,意音文字后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一种借用表音的比例大大增加,表音符号的总数量却逐渐减少,向着一种声音(辅音)只

用一个表音符号表示的方向发展,如美尔一系文字。美尔一系文字逐渐向表音的辅音文字发展,希腊-罗马等字母文字是借用美尔文字的他源文字,他们对借用文字进行改进是确定了表元音的字母,改辅音文字为音位文字。

二、思考题

1.文字和图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成为文字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图画表达信息的方式是以形体直接描画现实,而文字是通过以形体对应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成分和排列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的。成为文字的必要条件是:(1)文字文本可以分解为一个个离散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2)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表达的音义不变。(3)小图形做线性排列,图形排列的次序表达语流中语言符号的出现次序。

2.既然所有的文字都是既表音又表意,为什么还有表音文字、意音文字的区别?

表音文字的最小文字单位“字母”,在其上一级文字单位中,均只表达语言符号的“音”,比如组成英文词man的三个字母m、a、n。语言的“音”有大小不同的单位,所以根据字母代表的是哪一级音系单位,表音文字又可进一步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等。

意音文字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在其上一级文字单位中,有的字符既表上级文字单位所表达语言符号的音,也表该语言符号的义(独体字,比如“日”),这时它一定独占一个正方的空间;有的字符只表上级文字单位所表达语言符号的音(比如形声字“们”的声符“门”),或只表达该语言符号的义(比如形声字“们”的义符“亻”),还有一些字符只起区别上级文字单位所表达语言符号的音义的作用(比如“鸡”的区别符“又”)。

3.表音文字又可以分为哪几种重要的类型?世界上存在单纯的表意文字吗?

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可以分为: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表示。如阿拉伯文。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

4.世界上独立产生的、成熟的古文字系统(自源文字)有哪些共同特点?

世界上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献的自源文字有四种:中东两河流域的美尔古文字、埃及地区的埃及古文字、中国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和美洲的玛雅文字。这些早期的自源文字都是不完善的意音文字,字形的象形程度也都很高。早期古美尔文、古埃及文和中国甲骨文中都有很多跟实物形体相像的图形,用来表示现实中某些常见的事物。由于与现实事物有相似性联系,所以这几种古文字有不少形体十分相似,形体与语言音义结合的方式也不出我国传统文字学所说“六书”中的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形声这五种。

这几种古文字都有大量的这些描摹外物形象的小图形。也可以把若干个象形的小图形放在一

起,把这些小图形的意义合起来表示语言中的一个音义结合体,这就是六书中的“会意”造字法。汉字“休”是取“人”、“木”两形合起来的“人倚树”形来表达“休息”之义的“休”。

此外还可以在单个象形图形的某个部分加上一些简单的标记,表示语言中另一个音义结合体,这相当于“六书”中的“指事”造字法。字形与语词的声音挂钩,因而可以念出来,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就可以借用象形表意的形体来表示语言中另一个与之同音的音义结合体,这相当于“六书”中的“假借”造字法。早期的这几种自源文字中都有大量的假借字。

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几种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即兼用表义(包括象形和记号)、表音两种字符的文字。而且,在这些文字的早期,意音文字都尚不完善,由于假借法的大量运用,使得同一形体表示数个同音不同义的语言符号,影响了文字的达意功能。

5.举例说明文字对语言的适应性和文字的相对性。

文字对语言的适应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无论是自源的还是他源的,都有适应自己所记录语言的在发展动力。例如,汉字之所以长期停留在方块字的阶段,与汉语的特点有密切关系。汉语的语词以单音节占优势,没有形态变化,缺乏词缀等附加语素。这些特点有利于保持音节—词根—形的书写体系。

相对独立性: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但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如英法德等语言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语言可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像朝、越等国家原来采用汉字,后换用表音文字,这说明了文字对语言也有相对独立性。

6.口语能否改革?书面语能否改革?文字能否改革?文字改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其中有些语言的发展规律,有些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规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

语言规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约定俗成”本身就是规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至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群众中又不是广泛使用的新成分、新用法,例如一些生造的词语,在它们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规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

文字的改革应该符合一些基本条件:视觉上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能够还原为语言的有声话语,能够表达话语中所出现的语言符号(语素或词)及其出现次序。

7.举例说明文字的保守性。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工具。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如此,如果语言发生了变化,文字也应该发生变化。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支配文字发展的条件与语言发展的条件不完全相同。

书写的工具和材料,方言的分歧,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文化历史传统的强大力量,等等,都可以影响文字的发展。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因此笔画细瘦,金文是浇铸而成的,所以笔画肥大厚实。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发展变化剧烈,各国流行的新颖字体不断出现。这些字体大多是因草率的笔法固定而形成的所谓俗体。这些俗体或俭省笔画,或增添笔画。俭省者多于增添者。俭省或增添所形成的字体,多在某一国某一地区通行。这就形成文字异形。灭六国以后,派人对文字进行整理,汉字的字形又统一起来。汉字有些字有很多异体,这和封建社会文人崇古的社会心理造成。所以,跟语言相比,文字有很大的保守性,语言社会一旦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书写形式,它就不会轻易起变化。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的语音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字形却没有改变。(篆、隶、草、行、楷是书体的演变,字本身没有变化)。语言可以死亡,记录它的文字可以存在。一种文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言,可以对别的语言产生作用,如汉字于之于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等。

8.什么是书面语?书面语跟口语是什么关系?书面语跟文字是什么关系?

(1)书面语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2)书面语和口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书面语来源于口语,依存于口语。二者有共同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

②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a.口语是“耳治、口治”的,而书面语是“手治、目治”的,即口语是说的和听的,而书面语是写的和看的。

b.口语用词围比较窄,句子比较简单,可以有重复、脱节、颠倒等现象;书面语用词的围大,句子结构比较复杂,讲究简洁、结构紧凑、连贯照应等。

c.口语和书面语发展变化的速度不同。口语随社会的变化而不停地变化,书面语并不即时地随着口语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固性。

(3)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文字是记录书面语的工具,是体现书面语的一种物质形式。书面语和文字虽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书面语也不是文字。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上应该和口语一致。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会产生书面语和口语脱节的现象。

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

a.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讲话,难以听到早一时期的人讲话。这样就促进了口语的演变。而书面语则不同,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因此,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中可以继续保留。

b.经典、法律条文的权威性让人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文、史、哲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因此,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比较强的条件下,容易造成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

9.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区别。

口语是听的。听和说连在一起,要求快,因而说话是随想随说,甚至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说话的时候,除了连词成句以外,还可以利用整句话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特殊的语调,身势等伴随的动作以及说话时的情景。口头交际讲求效率,有这么多的条件可以利用,所以口语的用词围可以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还可以有重复脱节颠倒等。

书面语是看的。看和写连在一起,可以从容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口语中的快慢高低变化,特殊语调,身势和说话场景都不起作用了,只有标点符号还起一点作用,但也有限。书面语只能用别的手段来弥补不足:扩大用词的围,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口语和书面语的这些差别是由表达媒介的不同决定的,它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异。

10.书面语与口语脱节分为几种情况?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改革书面语?

人们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过去人说话,因此,没有办法模仿古人,这种情况促进口语的演变。人们不仅能看到当时的书面语,也能看到过去的书面语,这就为模仿古人提供了可能。经典、法律条文,他们的权威性叫人们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优秀的文作品和哲学、历史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这些因此促使人们模仿古人,因此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特别强的条件下,往往会形成书面与口语的脱节。我国的书面语和口语不同,除了以上的原因外,有其特殊的原因。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记载儒家经典的语言自然也成了不得更改的万事楷模,是读书人模仿的榜样。古代的科举考试,特别是八股取士,强调替古人立言,参加考试的人只有模仿古人的书面语,才能考中。这也加强了书面语的保守性。第二,汉字对书面语的影响。书面语脱离口语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反常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根据社会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改革书面语,使它和口语一致。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2、地域方言

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3、亲属方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4、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

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和。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它有强烈的。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语系语族;法语属于语系语族;阿拉伯语属于语系。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变化的原动力。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再如,捷克斯洛伐克,原来讲捷克语,后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克仍然讲捷克语,而斯洛伐克则讲斯洛伐克语。其实斯洛伐克语只是捷克语的一种方言而已。由此可见,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2)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

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都要求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如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汉语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词语。如“电脑、彩电、股票、网络、手机、网友、网迷、网吧、黑客、电子、沙发、巧克力、特区、抢滩、VCD、DVD”等一大批新词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

由此可见,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和交际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语言作为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其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各自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其它因素也要相应地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就引起了语言的变化。

例如,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符号和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如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那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因而单音节词能保持有效的区别,但后来由于浊音清化以及辅音韵尾[m]、[p]、[t]、[k]消失等,使语音趋向于简化,语言中同音词大量增加,同时新词又不断产生,这就使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影响,给交际带来困难,因此就需要有新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语音简化所带来的矛盾。于是人们就用加长词的长度的办法来解决同音问题,用双音节词格局代替单音节词的格局。原来的单音节词变成了构词语素,如“想”变成了“想念、思想、想法”等,“袖”变成了“领袖、衣袖、袖珍”等。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部两个成分之间在语音、语义上又产生了轻重、主次的区分,于是又出现了轻声、儿化、变调等语音上的变化。某些实词也词缀化了。如“子、儿、头”等,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但由于汉语构词的双音化,这些词逐渐虚化,变成了词缀,不但语音上发生了变化,而且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盖子、看头”等词中的“子、头”语音上只读轻声,意义上也只作为名词的标志,只具有语法意义而不具有词汇意义了。由此可见,语言系统部某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正是由于语言系统部各要素之间这种彼此对立、彼此联系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促进了整个语言系统的发展。

3、什么是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渐变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之一,它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像火山爆发、暴力革命那样的突变,而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只能是渐变的。如话零声母从w到v的变化,且目前人处于变异状态,这一变化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和地区之间都有不同的变异情况。

4、什么是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之一,它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第一,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缓慢。语言各子系统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当稳固的。第二,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第三,语言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地域方言的形成,本身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各种方言形成之后,在发展变化的速度和方向上也不是完全同步的。例如

在汉语诸方言中,南方的一些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保存古代汉语的成分较多,而北方的方言,特别是北方官话区的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相对较快。

5、谈谈语言演变的和渐变性不平衡性的关系。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这些特点是由语言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群众之中,存在于不间断的使用之中。与社会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不能老是处在花样翻新的变动之中。这样的变动非但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语言是全社会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不能像机器那样停止运转,进行大修。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不平衡性,外部原因——语言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不同,部原因——语言各要素的变化速度不均衡。

语言系统各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联系的密切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词汇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其实词汇系统部演变也体现出不均衡:基本词汇——相对稳固,一般词汇——变化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与社会发展联系不那么直接,因此就稳定得多。语音、词汇、语法各系统部的变化也是不平衡的。如语法中格的畴,古英语名词、代词和形容词都有主格、宾格、属格(又称所有格)、与格和工具格五种。发展到现代英语,代词还保留三种格:主格、宾格和属格(如I、me、my);名词则只剩下两种格:通格和属格(如john和john’s)。

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变化速度和方向可以不一样。如古汉语有八个声调,其中入声在今天的北方方言区中已经基本消失了(晋语除外),但在吴方言、粤方言等南方的方言区中还存在。

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新的交际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6、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

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一、名词解释

1、借词

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英语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语言联盟

语言联盟即“语言的区域分类”。是指一片地理区域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代,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跟彼此不同。

3、语言替换

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4、语言底层

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

5、共同语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6、洋泾浜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7、克里奥耳语

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

二、填空

1、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

2、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接触。

3、共同语分为两种:和。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是以为基础方言,以为标准音,这主要是的原因。

5、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提出来的。

三、简答题

1.谈谈语言接触与语言分化的差异与联系。

一种语言部分成几种不同的方言,或者这些方言进而分成几种不同的语言,这种现象,叫做语言分化。语言分化的原因:社会的分化。社会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社会部分隔甚至分裂。分隔开来的各部分之间的交际减少甚至消失,而各个部分之间的交往要相对频繁,这样,它们在语言使用上会出现各自不同的特点,彼此变得不同,久而久之,同一种语言就会分化成不同的方言。如果社会分裂成不同的社会,同一种语言就可能分化成不同的语言。

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社会接触,从根本上说是使用语言的人之间的接触,由于人接触到了不同语言,也就是不同的表达方式,随之产生了改变自己语言习惯的需求。社会接触有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这样就造成语言接触的不同。

语言接触可以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如果不同的社会、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上也只有一般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交流,则语言的变动就只限于吸收对方语言中有而自己语言中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也即只有文化层面的、为数有限的借词。

2.语言(区域)联盟和系统感染: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深度接触(指有大量同地混居的人口,有通婚关系)的若干民族,许多人会成为双语或多语者。如果接触是相对平衡的,则各民族的语言会长期地“和平互协”:不仅各民族的词汇会互相大量借用,音系和语法上也会互相感染而趋同。结果是一片区域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结构类型上都十分相似(即系统感染),但各个语言仍保持着相当数量自己语言的核心词根,这就是语言联盟。

3.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如果若干民族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接触极为密切但不平衡(指经济文化、人口的不平衡),则经过长期的双语或多语并存阶段后,各语言相对平衡的状态会打破,经济文化和人口占优势的民族的语言会替换其他民族的语言,成为唯一的胜利者。被替换的语言不再使用,只在优势语言中留下自己的一些特征,这就是“底层”。

4.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随着社会的发展,通用书面语发展成为更高形式的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语言的这些高层形式通过读书识字等特别途径传播,所及之地不一定地域相邻。因社会分化程度的不同,通用书面语或民族共同语与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差异程度不同,对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影响也有不同。推平方言或替换民族语言是一种常见的可能

5.洋泾浜和混合语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做洋泾浜。如果后来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就叫做混合语。

语言的接触与分化的共同原因都是社会的接触和分化。原来不同的社会会有后起的接触,亲属语言和方言在分化后也可能会有后起的新的接触。

2.从音义关系看,举例说明汉语的借词有哪些表现形式。

1)音译:用汉语近似音节转写外来词读音。词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只有音和义都是从另一民族语言借来的词语,即音译词,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借词。汉语的借词很早就有了。“菩萨”、“塔”、“袈裟”、“刹那”等是随佛教的传入借自印度;“胡同”、“褡裢”、“站”、“蘑菇”等是借自蒙语的词;

2)音译加汉语语素:先音译外语词,再加上一个表示类名的汉语语素,使词义明确。啤酒,卡车,卡片,法兰绒,拖拉机等。

3)半音译半意译:这种借词是一部分是音译,一部分是意译。如“冰激凌←(英)ice cream ,ice 意译为“冰”,cream音译为“激棱”;“迷你裙”←(英) miniskirt, mini(小)音译为“迷你”,“skirt”意译为“裙”。对于这类既非完全音译,又非完全的意译的词语,使用词语的人仍觉得它是“舶来品”,而非“国货”。

4)音译兼意译:即在音译的同时,又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语语素意译,既照顾到了原词的语音形式,又能显示意义,音义双关。如,酷cool,秀show。很多音译兼意译词是对外语的词义经过各种不同角度的联想而创造出来的。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为了保证意思上的关联或感情上的褒贬,甚至可以放弃语音上更为相近的音节。如:Coca,cola:可口可乐。保持了原词的韵律结构,具有饮料的意义,还含有“可口、令人愉悦”的部意义。再如:TOEFL:托福。

3.谈谈借词与社会的关系。

(1)社会接触的强度决定了借词的限度。一方面,社会接触的程度浅则语言的接触程度也浅,两个不相邻的,交流很少的国家之间介入彼此词汇的概率就小的多,如中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另一方面,社会接触的程度深,则语言的接触程度也深。日语借入大量的汉语词就是很好的例证。

(2)语言社会在文化中的接触状况决定了借词的方向与容。如,随着佛教的传入,汉语就借用相应的梵语中的佛教词汇,傣族地区的汉语常常借入表示当地事物的傣语词。

在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借出去又借回来的现象。最典型的是汉语中的所谓借形词,即把日语中用汉字记录的词直接吸收到汉语中来并按汉语普通话来读音。

有的是日语赋予了汉语借词以新的意义,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

选举、劳动、助教、讲师、教授、封建、反对、博士、学士

有的则是日语借用汉语材料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又被汉语借用。

哲学、共产、政党、支部、反应

4.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谈谈汉语方言中文白异读的形成与发展。

文白异读是最早被学者们注意到的方言字音分歧现象,也是比较初步的研究结论。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有的现象,一些汉字在方言中有两种读音。一种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

音,称为文读,又叫读书音、文言音、字音;另一种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称为白读,又叫做说话音、白话音或话音。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时有着不同的读法,如客家话里,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生”字单用表示“生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eng1】,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sang1】,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文白异读中的文读是用方言的音系模拟标准音,白读是方言土音。所以文白异读最普遍的特点是,文读一般比较接近官方标准语言。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汉字标准音不同,文读大致分两种情况:一、古代以《广韵》为标准音,方言模拟《广韵》的发音作为文读音,官话区的文白异读多为此种情况,闽南语的文读也是保留唐朝官话语音。二、元代以来以北方官话作为通用音,南方方言模拟官话的发音作为文读音,比如话中“大衣”的“大”念做[da],是文读,接近普通话;“大人”的“大”念做[du],是白读。第二种情况导致了北方方言文白异读的现象较少,而南方方言则较多。更精确的说法是,一种「方言」之的「白读层」与「文读层」通常代表该语言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中接触当时代某种汉语(通常来自北方)的读音,从而像地层一样有所积淀而并存。例如闽南语原本保留三国时代、晋南北朝时代的汉字读音,成为该语言的「白读层」;至唐代以後又引进新一套可能与当时官话类似的读音,便形成该语言的「文读层」。另外,一般来说,方言固有语词、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动作、器物、语法功能词多是白读,借自于古代文言文、官话或现代华语(普通话)以及其他不同「方言」的词、科学术语、成语、专有名词、等则多是文读。而在不同的人群中,文白异读的现象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年轻人、教育水平高的人、会说普通话的人更多使用文读。在不同的环境中,文白异读也不一样。正式场合多用文读,日常生活则多用白读。但是,两者实是担负该语言当中不同的功能,习惯用白读音读出的固有语词并不适合改用文读音代换;习惯用文读音读出的借词也无法改用白读音。因此不应当将文读音与白读音赋予不同的文化评价,而应当同等地视为该语言不可或缺的两套汉字读音;并且也不宜为了「标准化」或「优雅化」某种语言起见而强迫将固有语词全部改用文读音发出。

5.谈谈语言替换过程中“双语”的作用。

双重语现象:指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现象。

民族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大量存在。双语现象是语言融合中的必然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过渡阶段。民族杂居区,不同民族间的交际、来往非常频繁,掌握双语以至多语是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所以人们同时掌握几种语言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同一种语言的方言和共同语之间也是一种双语现象。如一个人从小生长在某个方言区,一直使用这种方言,当他走出该方言区与其它方言区的人进行交际时,为顺利沟通,他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方言而使用双方都能听懂的普通话或学习对方的方言,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语言融合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语言融合的过程不是通过语言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方式来实现的,是通过单语和双语的交替转换实现的,即经历了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

由此可见,语言的融合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融合就不可能实现。因为只有双语这种形式才能保证在用别的语言来置换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语言使用的中断。

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融合的相持阶段,可能很短或很长。其发展结果有两种:如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民族的语言而使用经济文化较发达一方的语言,最后完成语言的融合;如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他们就会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最后也不融合。

6.谈谈洋泾浜与混合语的联系与区别。

洋泾浜又称皮钦语,是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因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最早是17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形外语,是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洋泾浜语具有以下的一些特征:

第一,在语音上往往为了适应当地语言的语音系统而有较大的改动。

第二,词汇成分比较贫乏,主要来自外来语言,有时也夹杂一些当地语言的词汇成分。

第三,结构简单,语法则是不同语言的混合,且尽可能简化,形态变化基本消失。常常用一些描述件的短语,来表达别的语言中用单词表达的意义。

第四,洋泾浜语一般只用于口头交际,所以只有口语形式而没有书面语形式。

洋泾浜语的前途只有两个:随着社会条件和交际环境的变迁而消亡;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通用的交际工具,即克里奥尔语。

克里奥耳(Creole)又称混合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B.克里奥耳语也是一种洋泾浜语。不同的是:洋泾浜语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克里奥耳语是某一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可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和使用。

C.洋泾浜语一旦在某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头中扎下了根,转变为克里奥耳语,就会扩大词汇量,完善语法规则,并迅速发展丰富起来,最后可能变得同其他语言一样完备。它还会有自己的文字系统,有自己的书面语言,并形成自己的文学传统。

7.世界语为什么不能代替自然语言。

世界语有很多优点1)“世界语”(Esperanto)兼采欧洲各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语法格局,加以简化划一,可以说是欧洲各大语言的一个合理化的公分母,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造的洋泾浜;2)它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3)它简单易学,懂得欧洲语言的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世界语正因为有这些优点,所以问世以后受到广泛的欢迎,各国都有爱好者用它来互相交往,举行国际大会,翻译出版各种译著。现在,各国的爱好者有几百万人。我国也有世界语爱好者的组织,并出版了刊物和读物。

(2)缺陷

不过,世界语毕竟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替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前面谈过,语言一进入使用就会发生演变,演变的结果就会出现分歧而形成方言。世界语作为一种国际辅助语,更需要不时进行规,统一口径,才能保持其通用性。就语言的基础来讲,世界语的国际性其实只限于印欧系语言区,对其他地区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陌生的不易掌握的工具。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局限。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一、填空题

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

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二是,三是。

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规则的变化。

4.音位的演变以为单位。

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

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这属于。

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用

为主的格局来取代为主的格局。

8.研究语言演变的凭借主要有、和。

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由认知机制引起的。

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

11.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由决定的。

二、单项选择

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方面的变化。

A.语义

B.语法组合规则

C.语法聚合规则

D.形态

2.以下哪一点表明词义发展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A.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

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

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

3.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妇女)成为一个词了。这是()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句法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4.以下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彻底消失

B.类推的效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消除语言中所有的例外现象

C,词汇的总的发展趋势是词语越来越多

D.社会的变动可能会引起词语的替换

5.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

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

B.地理上邻近

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

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

三、名词解释

1、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比较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共时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语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作历史比较法。

2、语法化

语法化是指这样一类变化:词汇性成分逐渐变为语法性成分,非语法畴变为语法畴,语法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语法性更高的成分。例如,动词变为介词,话题变为主语,介词变为连词等等。

《语言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4-6章)

第四章语法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4分) 1、内部屈折:指的是依靠词根中元音或辅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手段。如,英语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goose(鹅,单数)-geese(鹅,复数),build(建设,现在时)-built(建设,过去时)等。 2、后缀:词缀的一种,粘附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新词。如,汉语的“者”放在动词形容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这个动作形状有关的人——长者、作者、编者、工作者、劳动者,等等;又如英语的-er/-or接在表动作的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该动作有关的人——worker(工作者),teacher(教师),publisher (出版者),translasor(译者)等等。 3、词尾:是变词语素,它附着在词干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动词doing,其中的ing就是词尾,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4、复合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汉语“白菜”“电脑”“支持”,英语“themselves”,“waterfall”,都是复合词。 5、语法范畴: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例如“he”的语法意义是主格,“him”的语法意义是宾格,它们都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语法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完整的语调。 4、句子里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组合的词组叫自由词组。 5、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6、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7、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三类,例如happinesses中,es是词尾,ness是词缀,happy是词根。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是述宾结构,“跑得很快”是述补结构,“火速准备”是偏正结构,“我们努力”是主谓结构。 10、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三、单项选择(20分,每空2分) 1、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D 。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劳动、阿姨、(英)railway C.瓶子、老虎、(英)unhappy 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2、下列句子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是D 。 A.He am a studentes.B.She is a students. C.I were a student.D.You are a student. 3、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B 变化。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成本函数短期总固定成本短期总可变成本短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二、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经济学中,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 A、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B、显性成本+社会成本 C、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D、社会成本+隐性成本 3、以下关于正常利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 B、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C、正常利润是显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D、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4、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 A.如果连续的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 B.短期平均成本呈现为“U”型,是由于机会成本递增 C.经济分析中厂商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 D.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学习期间的学费 5、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先上升再下降 D、先下降再上升 6、当边际成本达到最低点时() 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 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D、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7、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 A、上升 B、下降 C、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8、短期内边际产量最高点对应于() A、边际成本最低点 B、平均成本最低点 C、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 D、平均产量最高点 9、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型形状的原因是() A、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语言学纲要的简答、论述题

一.简答题 1.广义上的应用语言学 答:指的是运用理论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基础研究成果,来阐明、解决其他学科领域中出现的各种与语言相关的问题。包括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的一般应用研究成果和语言学的跨面研究成果。 2.结构主义的特点 答:①把语言确定为研究对象;②重视共时语言的研究;③重视口语的研究;④重视详细描写语言的结构;⑤用联系和系统的观点观察语言要素,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⑥注重对立成分的分析。 3.语言的系统性 答:①首先体现在它是一个层级体系;②还体现在语言符号各层次之间的根本关系上——语言成分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以及二者彼此之间的关系。 4.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答:㈠区别:①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②语言有限,言语无限③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创造的;㈡联系:一方面,语言以言语的形式存在,因为语言离不开言语,没有说话和说出的话就没有语言;另一方面,言语离不开语言,没有大家认可的词语和语法规则就无法说话。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5.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答:①发元音时声带颤动、气流在发音通道上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声带颤动或不颤动、气流在发音通道的一个或多个部位上受到阻碍;②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位均衡紧张;辅音则形成阻碍的部位特别紧张;③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弱,拉长音而音质不变,辅音一般不可以拉长音,气流较强。 6.语音的社会性质 答: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①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采纳了100以上的音素的,各种语言使用哪些语言完全由其社会成员约定的;②语言表达意义,但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③每一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从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分析得出德尔某一语音现象或语音成分,在不同系统中可能有不同作用和不同心里感知。 7.语法构词法 答:就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语素材料构造新词。其方法有复合、附加、内部屈折、重音位置变化、词组缩简等。 8.研究语言演变的凭借 答:①通过对照方言和亲属语言可以获知;②通过对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的分析可以获知;③通过对古代的借词的分析可以获知。 9.构词法与构形法的区别 答:构词法是构成新词的方法,构成的新词的词汇意义与各构词成分的词汇意义有关但并不相同。构形法虽然与词的结构有关,但它并不构成新词,不引起词汇意义的改变,只是表

《语言学纲要》试题库剖析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语言 5.文言文 6.符号 7.符号形式 8.符号的任意性 9.语言符号 10.组合关系 11.聚合关系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个阶段。 6.语言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而且也是思维的______________。 7.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____________,摇头表示____________,送别时挥手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_____________,手舞足蹈表示____________。 8.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____________。 9.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______________表示。 10.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_____。 11.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_________。 12.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3.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14.语言符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__。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答案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一、名词解释 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反义词——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施事——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焦点——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语气——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言语行为——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像打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

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称为言语行为研究。 二、填空 、( 一般性 ) 、( 模糊性 )、( 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 中心意义)。汉语中的“老”有“年纪大”、“经常”、“陈旧的”等意义,其中,“年纪大”是( 本义 ),其余的是(派生意义)。 三、分析题 、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父亲——爸爸语体色体不同,父亲是书面语体,爸爸是口语语体 得到——获得感情色彩不同,“得到”是中性词,,“获得”是通过努力得到好的结果,是褒义词。 眼红——嫉妒语体色体不同,嫉妒是书面语体,眼红是口语语体 秘密——绝密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轻,绝密重。 3、收集汉语“烹调类”单音节动词,用一组语义特征描写它们的词义。 蒸、煮、烹、煎、烤、烘、煨、炸、煸、爆 、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5章

第五章 1.填空 (1)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战略性支持)。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3)新系统建成后,需要对系统的开发与运用情况加以(测定验收)。 (4)竞争力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企业外部环境存在一系列的威胁和(机会)。 (5)企业的经营模式,在信息系统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中相当重要。 2.选择题 (1)持续改良型的组织经营关键在于互相合作的(C)。 A 实际动机 B 奋斗目标 C 团队式结构 D 上下游分工 (2)要使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组织发挥战略支持,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战略进行(B)。 A 设计 B 规划 C 鉴别 D 定位 (3)规范的业务流程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D)。 A 保证B关键 C 核心 D 基础 3.名词解释 (1)组织战略 答:是指组织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是制定各种计划的基础。 (2)控制 答:控制是对偏离计划的具体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确保管理目标及为了达到目标而拟定计划得以实现。 (3)大量定制化 答:大量定制化是指通过服务或产品的变化与创新以满足广大客户不断改变产品的需求;但重要的是,它同时也在逐步建立能提高效率的长期流程经验与知识。 4.简答题 (1)系统开发中的问题 答: 1)系统建设与组织发展目标和战略不匹配,不能对组织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提供支持,甚至 违背了组织的发展目标。 2)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管理的改善并无多大的效果,组织结构依然陈旧。管理落后, 企业主要业务流程效率与效益依然很低下。 3)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和组织变革的需要。 4)系统开发环境落后,技术方案不合理。系统开发及运行维护的标准、规范混乱,使系统 的生命周期大为缩短。 5)系统使用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有效发挥系统效率。 6)资源短缺,投入太小,但对系统的期望有过高。 (2)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 1)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 2)分析当前的资源状况。 3)可行性研究。 4)具体规划。

语言学纲要简答题及答案精编版

语言学纲要简答题及答 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A、语言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B、其次这是由语言的自身特征决定的,语言即是声音的传播,是所有工具当中使用起来最简便快速,容量最大,效果最好的工具,其它任何联系沟通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和思维有怎样的关系? 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表达自己思想都和理解别人思想的工具,是思维存在的物质形式;思维活动的成果依靠语言得以巩固和存在,思维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要依靠语言;人脑半球的实验依据证明思维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 语言和思维又相互区别; 二者的功能不同: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能相互交际;思维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二者的规律不同:语言具有民族特性;思维是客观现实规律的反映,具有全人类共同性 二者的范畴不同:语言的单位主要是字词句等,思维的单位表现为概念、推理等3、什么是符号?符号应具备哪些条件?举例说明。 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例如:信号灯、旗语、上课铃、盲文等 符号应具备三个条件:符号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组成 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符号对于符号使用者来说具有强制性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运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事物?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容的即音和义的结合是约定成俗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 指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客观事物现象这个意义内容是任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对语音的形式作随意更改。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个人绝不能随意更改,也无权更改,各个成员都只能接受社会已经约定的符号。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约定俗成前可以说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假如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使用语言,如果这种任意性没有任何规定性,没有强制性,各人可以自说自话,乱说一套,比如把“死”说成“活”,把“高”说成“矮”,把“香”说成“臭”,等等,那么结果是谁也听不懂谁的话,语言交际就无法进行,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了。 5、语音有哪些属性?什么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具有生理属性(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和社会属性,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6、什么是音位?怎样确定音位?

最新《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5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5章SPSS的参数检验 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 75分。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 80, 81, 72, 60, 78, 65, 56, 79, 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 步骤:生成spss数据→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相关设置→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 采用单样本T检验(原假设H0:u=u0=75,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单个样本统计量 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11 73.73 9.551 2.880 单个样本检验 检验值 = 75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 成绩-.442 10 .668 -1.273 -7.69 5.14 分析:指定检验值:在test后的框中输入检验值(填75),最后ok! 分析:N=11人的平均值(mean)为73.7,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55,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 mean)为2.87.t统计量观测值为-4.22,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a和p。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a=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所以均值在67.31~80.14内,75包括在置信区间内,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2、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名大学生,调查他们每周的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1)请利用SPSS对上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绘制相关的图形。 (2)基于上表数据,请利用SPSS给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1)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频率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分) 1、语言的功能包括( 社会)功能与( 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与(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 )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 )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分) ( 错 )1、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 错 )2、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 对 )3、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分)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与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与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张三与李四同时在教室瞧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就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就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维能力就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等词对应。 B 相同语素构成的词,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 手+纸汉:手纸日:信 汽+车汉:汽车日:火车 第二章语言就是符号系统 一、填空(20分) 1、说出的话语句子就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就是由有限的(词 )与( 规则 )组装起来的。 2、我们就是通过( 听话)认识到“孔子就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 心理现实 )的。 3、心理现实就是存在于( 客观现实 )与(语言符号 )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4、语言符号的( 任意性 )与( 线条性),就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5、( 组合关系 )与( 聚合关系 )就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二、判断正误(20分) ( 错 )1、音位与音位组合构成语素。 ( 错 )2、语言就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就是不自由的。 ( 错 )3、句子就是比词组高一层级的符号单位,所以句子的长度一定大于词组。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 )( )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 )( )( )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 )( )()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 )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 )()。15、( )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 )、()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 )、( )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 )构成的。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第五章_第十章

第五章语义和词用 一:名词解释 1.基本词汇 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 2.多义词 是具有多项意义的词,这些意义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3.反义词 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 4.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5.焦点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6.情态 情态是体现“说话这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畴。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7.语气 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8.言语行为 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像大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差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策划能够为言语行为研究。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2.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汉语的“老”有“年纪大”、“经常”、“旧的”等意义,其中,“年纪大”是,其余的是。 三、分析题 1.略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父亲——爸爸:语体色体不同,父亲是书面语体,爸爸是口语语体。 得到——获得:感情色彩不同,“得到”是中性词,“获得”是通过努力得到好的结果,是褒义词。 眼红——嫉妒:语体色体不同,嫉妒是书面语体,眼红是口语语体。 秘密——绝密: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轻,绝密重。 3.收集汉语“烹调类”单音节动词,用一组语义特征描写它们的词义。 蒸、煮、烹、煎、烤、烘、煨、炸、煸、爆 4.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

c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练习5-3*/ #include int prime(int m) { int i; for(i=2;i<=m-1;i++) if(m%i==0) break; if(i==m) return 1; else return 2; } main() { int i,m,n,sum=0,a=0; printf("enter m and n:(1<=m<=n<=500)\n"); scanf("%d",&m); scanf("%d",&n); for(i=m;i<=n;i++) { if(prime(i)==1) sum=sum+i; a=a+1; } printf("之间的素数和为:%d\n",sum); printf("之间的素数个数为:%d\n",a); } /*习题5.1*/ #include int fn(int a,int n) { int i,sum=0,m=1,c; for(i=1;i<=n;i++) { sum=sum+m; m=m*10; } c=sum*a; return c; }

main() { int a,n,i,x,y=0; printf("enter a and n:\n"); scanf("%d",&a); scanf("%d",&n); for(i=1;i<=n;i++) { x=fn(a,i); y=y+x; } printf("y=%d\n",y); } /*习题5.2*/ #include int countdigit(int number,int digit) { int sum=0; while(number>0) { if(number%10==digit) sum=sum+1; number=number/10; } return sum; } main() { int number,y; printf("enter a number:\n"); scanf("%d",&number); y=countdigit(number,2); printf("y=%d\n",y); }

语言学纲要 第五章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4分) 1.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 3.多义词:是具有多项意义的词,这些意义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4.同义词:是一组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5.反义词: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 二、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 2.(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3.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本义),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叫(中心意义)。例如“老”有“年纪大”、“经常”、“过去的”等意义,“年纪大”是(本义),其余的是(派生意义)。 4.派生词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隐喻)和(换喻)两种。 5.反义词可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与“少年”是(相对反义词)。 三、分析题(30分) 1.分析下列词义的引申方式(5分) ①铁窗:本义是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换喻 ②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的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隐喻 ③矛盾:本义指用于进攻和防守的两种兵器,派生义泛指对立事物互相排斥。隐喻 ④泰山:本义指山东的一座山,派生义指岳父。换喻 ⑤红领巾: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员。换喻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5分) ①团结——勾结感情色彩不同,“团结”是褒义词,“勾结”是贬义词。 ②得到——受到搭配对象不同,“得到”同“认可、支持”等搭配,“受到”同“批评、批判”等搭配。 ③父亲——爸爸语体色彩不同,“父亲”具有书面语色彩,“爸爸”具有口语色彩。 ④眼红——嫉妒语体色彩不同,“眼红”具有口语色彩,“嫉妒”具有书面语色彩。 ⑤秘密——绝密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词义轻,“绝密”词义重。 3.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语句消除歧义(4分,每小题2分) ①我特别喜欢煎鸡蛋。 A.你喜欢煎什么?我喜欢煎鸡蛋。 B.你最喜欢哪种食品?我最喜欢煎鸡蛋。 ②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A非洲学者很注意研究自己的语言,所以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B.非洲学者特别注意研究人类语言,所以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4.分析下列对话中的“言内意外”现象(6分,每小题3分)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一版)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五章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五章习题答案 5-8答: (1)白云石是一种碳酸盐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镁,其比例约为 1 1 。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白云石中钙镁含量,是将试样经盐酸溶解 后,调节pH=10,用EDTA滴定Ca2+,Mg2+总量,原因是:pH=10时,由于 lg K f(CaY)-lg K f(MgY)<6,Mg2+的干扰严重,lg K f(CaY)<8,故第一化学计 (H)=,lg K f(MgY)= 故可测钙镁含量。 量点附近无明显pCa突跃,但lg Y (2)若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12,可用EDTA单独滴定Ca2+ ,原因是:此 沉淀,Mg2+ 被掩蔽,故可单独滴定Ca2+。 时形成Mg(OH) 2 (3)若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8,用EDTA滴定,Ca2+,Mg2+均不能被准确测定。原因是:pH=8时,由于Mg2+的干扰,使得 lg K f(CaY)<8, 不能分 步滴定Ca2+,且lg K f(MgY)<8,,故Ca2+,Mg2+均不能被准确测定。 5-9 (1) 5-10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2) (1)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稳定性愈大; (2)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大; (3)pH值愈高,酸效应系数愈大; (4)酸效应系数愈大,配位滴定的pM突跃范围愈大。 5-11 EDTA是乙二胺四乙酸简称,它的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螯合比一般为11。 5-12 计算EDTA二钠盐水溶液pH值的近似公式是pH=(1/2)(p K a4+p K a5) (=。 (EDTA相当于六元酸) 5-13 PAR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显红色: HIn- pK= H+ +In—

最新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题

A卷 一,简答 1,什么是辅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的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辅音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辅音(b)和辅音(P)的差异是什么?发音方法不同:他们都是塞、轻音,但由于克服阻碍及气流强弱的不同,故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b)呼出气流弱,因此是不送气,例如:包、斑、白、拔;(p)呼出气流强,因此是不送气,例如:爬、跑、拍。 2,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联系与区别?(PPT上第七章最后一页)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3,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哪些主要谱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 1. 印欧语系 46%(欧洲、北美洲大部份地区、西南亚到南亚) 2. 汉藏语系 21%(东亚) 3. 尼日尔-刚果语系 6.4%(撒哈拉以南非洲) 4. 亚非语系 6.0%,旧称闪含语系(北非到非洲之角、西南亚) 5. 南岛语系 5.9%(大洋洲、马达加斯加、东南亚) 6. 达罗毗荼语系(南亚) 7. 阿尔泰语系(中亚,有争议,有说法为突厥语族和日本语系分别为第7和第8位)

第五章记忆((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记忆 教学目的: 1、了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分类 2、掌握记忆的过程、影响识记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良 好的记忆品质、青少年记忆的特点及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重点:影响识记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难点: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有重要的意义且潜力巨大: 举例说明:①②③ 启发思考: 人的先天和后天因素对记忆有何影响 测试:下面有20个词语,请你只看一遍,词与词之间间隔几秒,记忆时连序号一 起背,看你能记住多少 记一记: } 你能记住吗 二、记忆的分类 (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时间分) 1、瞬时记忆(约2秒左右) 当引起感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信息仍然在感受器中继续保

持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短暂信息的保持,就是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例:闪现单词2、短时记忆(约1分钟) 处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信息一般保持在1分钟以内。 例:打电话 3、长时记忆 … 永久性的记忆存储,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举例:愉快的经历、痛苦的经历、一些知识 启发思考:你们喜欢哪一种记忆(出示三个记忆系统模式图) (二)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内容分)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并出示图片。 2.语词—逻辑记忆 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 ' 3.情绪记忆 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 4.运动记忆 对活动的动作及动作的顺序的记忆。 举例。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参与的程度分) 1.外显记忆 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举例。 【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5章.doc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 课后练习答案 第5章SPSS的参数检验 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 75分。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 80, 81, 72, 60, 78, 65, 56, 79, 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 步骤:生成spss数据→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相关设置→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 采用单样本T检验(原假设H0:u=u0=75,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单个样本统计量 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11 73.73 9.551 2.880 单个样本检验 检验值 = 75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 成绩-.442 10 .668 -1.273 -7.69 5.14 分析:N=11人的平均值(mean)为73.7,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55,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 mean)为2.87.t统计量观测值为-4.22,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a和p。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a=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所以均值在67.31~80.14内,75包括在置信区间内,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2、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名大学生,调查他们每周的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1)请利用SPSS对上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绘制相关的图形。 (2)基于上表数据,请利用SPSS给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1)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频率

语言学纲要_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10%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 A、文字学B、语音学C、词汇学D、语法学 2、汉语属于(B )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C ) A、结绳记事B、手势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B ) A、词尾B、词根C、虚词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 A、音素B、义素C、语素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C、客套话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 A、初B、视C、人D、民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 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瞻仰[+用眼+往一定方向+崇敬地]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