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2、隋的统

3、隋的疆域

4、隋的富庶、贯通南北的动脉

1、开凿的原

因引导学生看书分析隋统一的原因及条件。

在学生回答后,简单介绍统一的经过。并引

导学生回答隋统一的影响。

1、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

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

了大规模的统一;

2、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

交流与发展。

3、隋的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出示“隋疆域图”,使学生对其疆域有个大

体印象。并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隋周边重要的

少数民族。

指导学生阅读P4第一段,介绍隋的发展情

况,并提问:隋的富庶与大运河的开凿有无

必然的联系呢?由此导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在学生看书归纳本目所要解决哪些问

题,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归

纳:

开凿的原因

大运河的开凿Y 开凿及其概况

-大运河通航的影响引导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性归纳:

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

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

东南地区的控制。

4、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

5、炀帝的个人目的:至衍南游玩。

出示“大运河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大运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看书,思考并讨论。认识本目

所学内容。

学生思考并展开小组讨论,发言,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导游词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岸景观)解说词 各位游客,这边是运河广场。提起我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两大壮举,人们一定会联想到“一城一河”,城是万里长城,河是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480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这条河流不仅仅是单一的交通枢纽,更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时空大动脉”,它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说起这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大家或许更多的是敬佩。确实,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运河,它的历史地位足以与万里长城相提并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各国就已经以军事目的开凿运河。隋朝,天下统一,中央为了加强对南北的管理,打通各段运河,隋之后的历朝历代,运河不断地修道改造,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的干线,并沿用至今。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的京杭大运河已破败不堪,多处河段淤塞,不能通航。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沟通了运河航道,建设了通航船闸。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加快建设运河的步伐迈得更大,公元2006年10月1日,总投资20亿元的运河一期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胜利峻工,至此,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古运河重放昔日的光彩。如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景观,无论是沿岸风光,还是乘漕舫船从水中观赏运河两岸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杭州不光有西湖,运河风光更诱人”,运河杭州段,已经成为杭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新景。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北起余杭塘栖,南至钱塘江,全长约39公里,贯穿杭州市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城区。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对运河水质、景观、桥梁、道路、古街、古建筑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 现在运河广场上人山人海,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便在运河广场上。运河广场是建在运河的东面,离开博物馆,穿过人群,便走到运河边,连接西岸是一座古桥——

【范文】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知识点 知识点 一、隋朝统一原因 1、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高速发展,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隋文帝注重军事发展,军队实力大幅提高,为统一准备了实力。 3、陈朝政府腐化,军队战斗力低下。 4、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长时间的分裂和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隋文帝的统一事业符合历史发展。 5、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也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意义:隋朝的统一符合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需要,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二、开皇之治原因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一面躬行俭朴,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由于他明文帝所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政治方面,首先是改良政治,改革制度。中央政制行五省六部制。 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 经济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课后习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 材料二: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百度漕运简介 请回答: 材料一中,“此河”指什么?谁在位时开通的? 当时为什么要开通这条河? 结合材料二,你认为该如何评价皮日休的观点? 答案: 大运河;隋炀帝。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开通,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但运河也使人民承担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皮日休主要肯定了大运河的积极作用。

大运河沿途有哪些风景名胜

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绵延近1,800公里,沿岸名城多不胜数,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从北京算起,大运河流经天津、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阴、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座城市里,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大运河的历史记忆,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 北京什刹海 北京是大运河的起点,而大运河在北京的起点则是今天的什刹海。元时称什刹海为“海子”,又称“后三海”,包括前海、后海和积水潭(又称西海)。三湖之水来自玉泉山,经长河汇注而成。因湖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名什刹海(即十刹海)。什刹海现有水面34公顷,“银锭观山”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有许多特色的民俗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等,至今仍然保留着。现在,这里是北京著名旅游景点。 德州苏禄王墓 山东德州是一座古城,早在秦代就在这里建造县城,明代起开始称为“德州”,大运河纵贯德州全境。在德州北郊北营村,至今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古陵墓——苏禄王墓。苏禄古国位于现今菲律宾共和国的苏禄群岛,当时的苏禄国有东、西、峒三王,以东王为尊。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三王率眷属及侍从三百四十余人前来中国京城朝拜明成祖永乐皇帝,九月返国途中,东王于德州城北安陵驿馆染病,不幸逝世。永乐皇帝下令以王礼厚葬之。这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重要史迹,至今保留完好。 济宁太白楼及崇觉寺铁塔 山东济宁,古称任城,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大运河开凿成功,济宁在明清时是鲁西南地区最繁华的商都,至今仍保存着许多令其自豪的历史文物,太白楼就是其中之一。太白楼位于市区的旧城墙上,传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居。故居总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楼内有李白的珍贵遗迹,楼外的墙壁上,更镶嵌着许多历代朝野闻人的碑刻。城里还有一座崇觉寺铁塔,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座塔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整个塔身的所有构件采用仿木结构的雕模,全部由铁铸而成,代表了当时金属铸造技术的水准。 徐州乾隆行宫 江苏徐州,古称彭城,大运河开通以后,这里的战略地位益显重要,一向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争之地”之说。古诗云:“自古彭城列九州,虎争龙斗几千秋”。元代至正八年(1348年),徐州因扼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要冲而升格为徐州路。乾隆几下江南,对徐州心有独钟,下令在云龙山建造行宫,每次南巡都居于此。不过他对徐州的民俗不太喜欢,一次在云龙山游玩,遇到一个乞丐,竟敢对他不恭敬。乾隆很不高兴,指着童山说:“徐州,地,可谓穷山恶水;人,十足刁民泼妇!” 高邮镇国寺塔和文游台 江苏高邮是一座古城,自宋代起就是江北重镇。大运河流经全县,与高邮湖相接。大运河的左岸,有一座唐代建的西塔(即镇国寺塔),是大运河上最高的古建筑之一,1950年代

京杭大运河途中经过何些城市_范文

京杭大运河途中经过何些城市?范文 京杭大运河途中经过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滕州市、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1、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2、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扩展资料: 1、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2、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3、2013年11月,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被列入申遗项目的8个重点河段、15个重要遗产点保护项目已全部完成,重点河段保护展示整治工程已完成80%以上,且顺利通过世界遗产组织专家的现场评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京杭大运河 走在运河边人烟稀少的柏油路蔚蓝的天空,轻柔的白云,享受秋天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冷风透身,不由得让我站在田间想吸尽这花草的芳香,陶醉其中久久不疲。 低头瞄了眼,看到一株曼陀罗,它的花期就像这秋的万里晴空偶尔有白鹭闪过,显得有些凄冷。 这被称作天使的号角的曼陀罗冰冷的花期。 京杭大运河各位游客,山是骨架,水为灵魂。

关于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2019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市运河办)汇报今年以来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根据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安排,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总体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自去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市运河办、市发改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各辖市区及编制团队认真研究国家、省大运河规划编制要求,赴运河沿线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由文史专家及部门、板块负责人参加的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规划》初稿。今年2月大运河国家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市发改委结合国家规划纲要精神和领导小组总体要求,对《规划》初稿进行修改完善,由市运河办提交市领导征求意见,结合市领导的意见由市发改委对《规划》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讨论稿。目前发改委依据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修改意见继续修改完善《规划》。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为保护运河文化遗存,彰显运河特色风貌,延续运河历史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重点建设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先导段、中国大运河工业文化博览园、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公园(吴古故水道公园)等重点工程项目,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依据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先导段水系体系,规划形成“一园三带十节点”的空间结构。一园:即青果巷核心展示园。三带:即春秋运河文化带、明运河文化带和关河文化带。十点:即春秋运河三处节点(篦梁灯火、龙城象教、坡仙遗范)、明运河四处节点(大观天下、江湖汇秀、运河人家、南门集庆)和关河三处节点(城角水关、青山止园、关河水驿)。 其中,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于2019年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五一期间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5-6月非周末日均2万人次,周末日均3.5万人次,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开街效果。街区一期目前处于正常运营阶段,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三、文物保护修缮情况 分级分类做好大运河常州段相关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支持具备条件的文物点申报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与大运河紧密相关的重要遗址遗迹考古发掘展示。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修缮保护,完善相应功能设施,提高“三街区四地段(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天宁寺——舣舟亭历史地段、南河沿历史地段、锁桥湾历史地段、三堡街——西直街历史地段)”内的文保单位的完好率。推进名人故居保护修缮,重点实施常州春秋古运河文化保护贯通工程、止园遗址公园、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公园、石龙嘴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缮、南河沿历史建筑群修缮保护、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程、菱溪公园五园汇秀、勤工路历史文化地段保护、张太雷旧居、近园、意园、万缘桥、常州戏楼群、常州唐荆川宅、恽鸿仪宅、盛宣怀故居、瞿秋白故居等项目。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 很早以前,我国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 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现有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 59% 。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为1.04亿,只占全国人口的8.41 %。因为这55个民族所占的比例小,人口少,所以,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56个民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局面。也可以表述为各民族“大分散、小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的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一方面,各民族都有大小不同的聚居区。 我国各民族的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局面,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移民、屯田、屯军,汉族人民不断向边疆迁徙。 第二,由于战争、起义失败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迫使少数民族四处迁徙、或者是汉族起义失败后逃入民族地区。 第三,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形成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二、我国长期保持着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形态 我国自秦汉以后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此延绵不断,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直到今天,国家统一局面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像中国这样一个国土长期保持统一且未被分裂,文化传统古老且未能割断的国度,在世

京杭大运河介绍(最新)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想知道更多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知识吗?随来看看吧!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元、明、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扩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景点简介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临清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至2012年,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 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主要景点通惠河 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当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北运河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样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35012112.html,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样板 作者:贺云翱 来源:《群众·上半月版》2017年第10期 2017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17年9月15日,省委书记李强就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在淮安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把江苏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充分认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的重要意义 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河道路线最长、线路最复杂、流经城市最多、相关遗产最丰富、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最多。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从隋唐到明清1000多年间,大运河曾经是沟通我国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的通道,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形成了内涵独特的大运河交通带、城市带、经济带、文化带。通过水路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的大运河还把当代中国京津冀协调联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战略空间串联在一起,江苏作为长江经济带重点区域和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深远意义于此可见一斑。 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机遇。2006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58处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做好这一超大型线性活态遗产的保护利用,成为摆在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文物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江苏大运河沿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硕,有28处世界遗产点段、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4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省市县级文化遗产,沿线水利工程科学遗产也极其丰富。借助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契机,可以完善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大运河遗产的作用。 提高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大运河江苏段纵贯江苏南北,全长约700公里,流经江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设区市,连通长江、淮河两大东西向河流及太湖等五大湖泊,通过相关河流及运河支线,还涉及南京、泰州、南通、盐城等城市,构成江苏最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文化空间。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机遇和抓手,推动区域城市带及特色乡镇建设、文化项目联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 对发挥运河遗产的多重价值,推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大运河将江苏的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江海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联为一体,形成了兼收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各民族团结与平等的民族政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除了极“左”思潮危害,巩固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运用与创新,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归纳出我国当代民族关系的内涵,提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与共同进步的要求,强调加快发展是增强新时期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开创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也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坚持、发展与创新。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各民族大团结,民族地区大发展,民族工作成就辉煌的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这个当代中国民族工作最主要的、最基本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做出了新发展、新贡献。科学地阐明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内涵。 一、理论背景 在国家初创时期,新中国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破旧立新,确立了民族关系平等与团结的基本准则。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担负拨乱反正与开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局面,确定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性质,并探索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道路,邓小平提出的富民政策与两个大局思想(,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二十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 ,就是为了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面临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东西部差距也明显拉大,这就需要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与充实新时期民族关系的内涵,江泽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的目标。 作为党和国家的最主要领导人,江泽民在审视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以及当今 我国民族关系的现状与特点后,创新性地指出:民族问题包括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两方面的主要内 容;我国民族关系的内涵应该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与共同进步;加快发展是增强新时期民族团结的 核心问题。江泽民的民族关系理论,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民族工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 在实践中的创新。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当代民族问题的内涵作出了准确的归纳,把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作为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并辩证地指出,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互为因果,良好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得以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民族发展繁荣又是形成团结和睦民族关系的物质基础。江泽民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宏观战略性的思考,认为加速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必经道路,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的民族情况;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3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国两制;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学过程】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的民族情况(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板书)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援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在或小的聚居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的内部事务。 2、保障少数民族行使权利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新型的民族关系: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板书) 5、该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并要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复习回忆:历史上南北大一统的朝代:秦、汉(东汉和西汉)、隋、唐、元、明、清 二、一国两制和统一大业(板书) 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用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 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的原则 3、成功实践:(板书)(1)香港、澳门问题 ①由来:百年耻辱 香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租界新界。 澳门: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 ②实质:主权回归(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零时整,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案示例 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 1)开皇之治 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 (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里,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96%。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有9056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8.04% 。由于这个原因,习惯上把其余的兄弟民族称为少数民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虽都有一套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

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在50年代末完成。这场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曾经长期被压迫、遭歧视的少数民族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跨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鸿沟,跨入了现代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贯彻执行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法律的保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都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在50年代组织人员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建立专门的民族语文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培养民族语文专门人才,帮助有语言无文字或有文字但不完备、不通用的民族创制、改进或改革文字,推进少数民族语文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这些民族文字主要在双语教学、成人扫盲、新闻出版等领域使用。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三课时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得出:)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以活动中导入,使学生体会到各民族在创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从而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 (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 (2)、自觉维护民主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作到“三个尊重”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 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再从连、宋打破僵局,访问大陆到目前台湾民众意愿来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然趋势。)(与学生一起简要回顾第三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学生预习第四课内容。) 预习提纲:①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要发展,应当怎么办?中国如何走发展之路? 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小结: 板书设计:

京杭大运河调查报告汇总报告

京杭大运河调查报告 众所周知,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处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河流两岸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只是客观的经济效益,还有许许多多令人头疼环境问题,近年来,运河河水污染严重,水体乌黑发臭,致使鱼类无法生存,大量死鱼漂浮水面,河岸两侧了无生机。除此之外河滩水位下降,垃圾堆弃成山,严重的影响到了河岸附近居民的日常用水和生活起居。对此,我院特派出七个实践小队,前往家乡运河流经处,一探究竟。 第一小队吴桥 京杭大运河吴桥段属南运河,南运河南 起山东临清,流经德州,再经河北吴桥、东 光、泊头、沧县、青县入天津市静海,又经 西青区杨柳青入红桥区,流经红桥区南部, 至三岔河口与北运河汇合。 京杭大运河吴桥段南起宋门乡第六屯,北至梁集镇董庄北,

全段长34.8公里,河底宽40米,河口宽100——500米,河底高程12.88——11米,堤顶高程22.8——21.25米,流经宋门、桑园、安陵、梁集四个乡镇,是吴桥县与衡水市景县的界河。据吴桥县文保所长杨双印介绍,这一段河道南北地势相差较大,所以弯道就设置得比较多。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了影响古运河风貌的四点问题 第一,河岸途径村镇两旁的生活垃圾肆意倾倒,形成断续的固体废物污染带,风吹雨淋,极易将污物带入河道形成二次污染,同时生活垃圾的堆放,容易招致蛇鼠一类穴居动物繁衍,易对运河河堤造成透洞和溃坝危险。 第二,河水的污染问题,一是上游企业多年的排污行为,使河道底土变为酱紫色,河道水流污浊不堪,臭味较大,每年引黄济津和引黄济沧需要先期冲污才能实施;二是由于河滩地较宽,农民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也对河道形成了隐形污染。 第三,由于历史原因,为保护京沪铁路,遇到大洪水需要泄洪时,往往要对景县方的河堤决堤蓄洪,同时沿岸百姓对河堤盗土滥挖,使得景县方的河堤大部分与地面平高。 第四,村民对于运河滩的肆意开荒,甚至侵占河道,使得运河破坏了原有的风貌。 第二站故城 衡水段京杭大运河属于七段中鲁运河的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隋朝建立和隋统一南北的时间。了解大运河开通情况并认识其历史作用。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分析隋朝建立和隋统一南北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正确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隋朝结束南北分裂、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千百年年来享誉世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①开皇之治:由于本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教科书叙述比较简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②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有限,评价历史事件容易简单化。如何引导学生对大运河的开凿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疑点:对隋炀帝的评价。 一般观点认为,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但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隋炀帝开凿运河,虽然使隋朝百姓饱受困苦,但它的伟大意义却在唐代以及后世陆续显示出来。认为唐代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隋炀帝所开的运河,堪称“隋民不胜其害,唐民不胜其利”。运河功在千秋,利在中华。对此,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 教学步骤: 1、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即使是七年级的学生对于长城也应该耳熟能详。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与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你们都知道它的具体情况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的风采。”这样,由学生熟知的知识引向学生不太熟悉的甚至是未知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开始本课的学习。 2、讲解 一、祖国南北重归一统 这一目主要讲述了隋朝建立、统一南北、开皇之治三个问题。 教师可以从南北朝后期的社会形势入手,把南北朝后期政权的更迭编成歌谣,或者利用计算机制成动态电子地图,形象地展示各政权更迭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南北朝后期政权频繁更迭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隋朝建立。要求学生知道隋朝的建立时间及其都城所在地。 (2)隋朝统一南北。有关具体过程,对学生不作要求,关键是要了解隋灭陈之后南北重新统一,并分析隋朝能够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历史条件。 教师可以引发学生讨论:“中国历史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分裂时间长达270多年。为什么隋朝能够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隋朝之所以能统一南北,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①客观原因是由于隋朝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和南北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指出北方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杨坚代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国家结构形式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实行地方适度分权。 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 第一,历史上有着统一的传统和实行单一制的渊源。 第二,各民族之间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 第三,各民族主要是和汉族相互杂居,“大杂居、小聚居”。 第四,近代以来,结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第五,各民族之间,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需要互相学习、帮助、支持,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第六,防止和抵御外来干涉和侵略,维持我国的独立与安全,需要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与合作。 我国单一制两大特色: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 「民族区域自治」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其特点如下: 第一,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第二,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第三,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自治权: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在民族自治地主内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主权力,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特别行政区」最出是针对台湾做出的,但在香港、澳门付诸实施。依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特别行政区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心是一个国家。特别行政区是一级地方政府。 第二,两种制度共存,但主体是社会主义。 第三,高度的自治权。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特别行政区的建立和“一国两制”的实践,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创造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带有某些复合制特征的单一制。

第七章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含义、构成、特点和组建国家机器在政治科学上就叫做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要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凭借一定的权力设施。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体系,由此决定国家机构具有组织体系结构性。是一个复杂严整的权力组织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应地把国家机关划分为分立与制衡的三个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作为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权威代表,这个代表即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 (一)国家元首的功能: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依据国内法处于国家最高领导地位,根据国际惯例享有最高规格的国际礼遇,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不论在事实上还是在形式上与礼仪上,国家元首是处在国家机关体系的最高地位,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体现着最高国家权力,象征着国家主权,行使国家元首的各项职权。通常由一个个人组成。 (二)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时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基本职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 (三)行政机关含有“执行”和“管理”两方面的含义。执行: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管理则是指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事务。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四)司法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即法院,行使监督权的检察机关。 国家机构的特点: (1)阶级性。(2)社会性。(3)整体性。(4)强制性。 制约国家机构的主客观因素: 1.国体的制约。 2.统治阶级统治方式的制约。包括国家治理形式、国家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 3.国度国情诸因素的制约。

最新【同步练习】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习题01

【同步练习】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 河》习题01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选择题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广 B.杨勇 C.杨 业 D.杨坚 2.隋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1 B.589 C.608年 D.618年 3. 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A.581 — 618年 B.589 — 618年 C.581 — 600年D.588 — 618年 4.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5.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并且在今天仍然起

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C.大运河 D.灵渠 6.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7.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8.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千米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9.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10.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实现了南水北调

大运河一带一路

专题: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中国对外交往、古代文明的交流 热点材料: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 课程标准: 1.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 3.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4.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 5.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6通过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7.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通过万隆会议知道战后亚非拉国家主权发展经济进行的斗争。 夯实基础 考点一:丝绸之路 概况:出使西域后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经过(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 考点二:大运河 概况: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帝时开凿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 考点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唐玄宗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贞观年间,高僧西游天竺,回来后写成《》,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考点四:宋元的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置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考点五: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从出发,先后次下西洋,到过(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时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加强了 考点五;闭关锁国 含义: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朝 原因:清朝统治着坚持政策,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具体表现:清初实行海禁政策,只开放四个后减至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历史影响 考点六:万隆会议 我国的外交政策。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会议的主题:,特点: 周恩来提出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感悟启发 1. 对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总体认识是什么? (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 (4)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2. 从古代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 3. 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和启示。 认识:古代东方(亚非)文明与古代西方(欧洲)文明的交流是古代世界文明最主要的交流。 (1)和平交流是中外文明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不同的文明交流,促进各自文明的发展;(2)我们应当尊重不同的文明,学习其他文明优点,促进本民族文明的发展。 启示:当今我们要树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加深对各国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自己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做和平交流的使者。 4. 怎样正确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 (1)古代文明是多元化的,所有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该被理解和尊重; ( 2 )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 ( 3 )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积极成分,自觉抵制其消极成分和不良影响,反对全盘接受;( 4 )提倡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重点知识突破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在中国,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