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内镜室自查表

内镜室自查表

内镜室自查表
内镜室自查表

内镜室质量控制检查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评价指标评价要点评价方法自查评价

a b c d

一、科室管理(50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

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2、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

评为零分。

3、根据实际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

配置医护人员和其它工作人员。

不符合人事科、护理部规定要求的酌情扣

分。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

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内镜室工作制度、查对

制度、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管理制度、消毒灭

菌效果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物品进出和管理制度;仪

器管理制度等。

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

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

分。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

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

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

法》,与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

技术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内镜清洗消毒技

术操作规范》。

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一至两名,不熟悉

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

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

护理规范和常规。

发现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遵循医

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

规范和常规的,酌情扣分。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

助预案。

无相应预案不得分。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

和实施措施。

无科室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的酌情扣分。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

和实施目标。

无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和实施目标的

酌情扣分。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

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未进行考评的不得分。

二、患者服务与持续改进(100分)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1、应尽力使本专业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

查后及健康教育和随访的连贯性。

服务流程秩序混乱不得分。

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

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3、患者对镜下诊疗风险与处理措施等具体有

知情权。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2、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1、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病情、诊疗(手术)

方案、风险与益处、费用等真实情况具有知情

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的权利。

不尊重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知情权,违背患

者或法定代理人意愿或选择,不得分。

2、科室具有告知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真实病

情及诊疗方案的义务,特殊检查,治疗和用药

应签书面“知情同意”。

无相应知情同意记录的不得分,无患者或

患者法定代理人签字的不得分。

3、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宗教

信仰。

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3、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1、科室应建立投诉渠道,并有专人负责处理

投诉纠纷,并有记录及整改意见。

科室未建立投诉渠道,无相应记录及整改

意见不得分,记录或整改意见不完善酌情

扣分。

4、患者及其家属教育与沟通。1、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

维护患者和家属权利。

不尊重患者价值观或信仰,遭到患者或法

定代理人投诉,不得分。

2、科室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疾病防治

知识教育和指导,支持其参与诊疗活动。

未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教育或指导,不

得分。

5、就诊环境管理。1、科室应尽力向患者提供清洁、舒适、安全

的就医环境。

环境脏乱,遭到患者投诉者不得分。

2、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民族习惯、宗教信

仰。

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6、患者评估。1、科室负责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管理。无患者病情评估不得分。

2、患者病情病历中有记录,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住院病历中无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善酌情扣分。

三、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100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1、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

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

法确认患者身份。

未执行查对制度不得分,不足3种识别方

法者酌情扣分。

2、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应与患者或其家属

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得分。

3、建立使用患者“腕带”作为标示,便于实

施操作及其他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及病人标

本的有效手段。

无识别标示不得分。

2、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1、病区应有警示标识和语言提示等,防止患

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无相应警示标识不得分。

2、建立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措施,并有处

理流程或预案。

未建立相应评估与报告制度不得分。

3、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1、医护人员应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

件。

未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造成不

良后果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

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

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未对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视

其情况酌情扣分。

3、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

患者在接受介入、手术等有创检查和治疗前及

药物治疗时。

未进行该项目时酌情扣分。

四、急诊内镜管理与持续改进(50分)

1、加强急诊内镜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急诊内镜质量。1、科室应设置相对独立的急诊内镜场所,医务人

员相对固定。

抽查医护人员排班表,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2、急诊内镜项目能24小时满足临床需要。急诊

内镜及时完成报告。

未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报告视其情况酌情扣

分。

3、急诊患者应当作为特殊患者(结核、肝炎、艾

滋病患者),其使用过的内镜应按规定延长消毒时

间。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4、不断开展新的急诊内镜项目,满足临床急诊需

要。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5、急诊内镜质量控制符合内镜质量控制要求。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6、急诊内镜的清洗消毒符合内镜清洗消毒要求。未执行安全防护和医院感染防控相关要求酌

情扣分。

五、临床内镜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250分)

1、落实内镜全程质量管理,确保检查质量。1、内镜诊疗前质量控制:⑴科室应制定各项“内

镜检查项目患者准备须知”,并在预约时间告知患

者及相应临床科室;⑵检查项目预约时间不超过

48小时;⑶科室对临床医师检查申请单进行审查;

⑷做好内镜介入前的药品、试剂及药物过敏试验

准备;⑸做好药物、试剂过敏及麻醉意外等突发

事件的抢救预案。

未按照相关要求执行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2、内镜诊疗期间质量控制:⑴科室制定各专业检

查项目操作流程及技术操作规范;⑵技术人员应

严格执行内镜检查标准流程和规范要求;⑶科室

负责对内镜诊疗程序进行评审和确认。

未按照相关要求执行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3、内镜诊疗后质量控制:⑴内镜检查结果审核、

发放、评价和解释由专人负责;⑵内镜检查后相

未按照相关要求执行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关医疗废弃物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处理;⑶内镜诊疗完毕后设备回复到起始功能状态。

4、建立差错及事故登记制度。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有登记分析记录。重视临界事故,及时组织讨论,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诊疗质量。未建立相应事故登记不得分,记录不完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2、及时发放内镜诊疗报告,提高内镜诊断质量。1、内镜报告发放及时,诊断准确,书写规范。报告单未及时发放报告不得分。

2、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

及签名。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对疑难病变,应进行内镜医师会诊,集体读片

讨论或请示上级医师作出诊断,影像资料或图片

应进行。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4、定期开展临床随访,科主任或专业负责人至少

每半年向临床主动征求意见,提供改进服务,满

足临床工作需求。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加强内镜诊疗患者围麻醉期管理,保障医疗安全。1、内镜室应设立麻醉复苏室,消毒灭菌和空气净

化要求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未达要求酌情扣分。

2、科室应配备心电监护仪、供氧设备、各种常见

用药及急救药品箱,并制定突发麻醉意外等事件

的应急预案。

无应急预案不得分。

3、麻醉期间输血输液应严格按照输血、输液相关

要求规范执行。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4、医疗废物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5、对在麻醉下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必须送往麻醉复

苏室内留观。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6、患者在复苏室留观期间必须在麻醉医师的诊断

和指导下,由专职护理人员管理。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7、患者必须在麻醉医师和相关医师共同商量认可

后,确定达到离院标准方可离院。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4、认真做好设备、仪器的保养、校准和试剂的管理,加强危险品控制。1、建立科室仪器校准、保养操作规程,并有完整

的校准、保养记录。

无相应校准、保养记录不得分。

2、科室应有专人负责设备、仪器的保养及校准。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要求强检的计量器具应下期强检,及时淘汰验

定不合格的设备。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4、对需要校准的仪器和对临床检查结果有影响的

辅助设备定期进行校准。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六、内镜消毒管理与持续改进(150分)

1、内镜使用管理。1、进行内镜诊治前,必须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等传染病过筛检查。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2、凡HBsAg检查结果阳性的病人或非特异性肠

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无条件使用专用内镜

的应将此类病人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并单独

进行特殊的消毒灭菌处理。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3、急诊患者应当作为特殊患者(结核、肝炎、艾

滋病患者),其使用过的内镜应按规定延长消毒时

间。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4、血液病原微生物指标检测有效期为6个月,超

过期限,应重新检测。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5、为保证内镜的清冼消毒质量,应根据各类内镜

清洗消毒所需时间,严格限定诊疗人数,如用2%

碱性戊二醛消毒,则每条胃镜每4小时的诊疗人

数不得超过8-10人。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6、工作人员操作或清洗内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

外衣,戴橡胶手套,配备防护镜和面罩,工作人

员应接种乙肝疫苗。手套应每例患者诊疗后更换,

脱去手套后庆洗手,必要时消毒双手。需灭菌处

理的内镜使用应按手术室要求进行穿戴和消毒。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2、内镜室基本要求。1、内镜室的布局合理,室内各功能区标识明确,

界限清楚。清洗消毒室必须单独设置。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2、内镜室应当遵守以下规范:⑴不同系统内镜的

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消化系统胃镜、肠镜的诊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疗工作应分时段进行;⑵禁止胃镜、肠镜等不同

系统内镜在同槽中进行清洗消毒。

3、内镜室应配备以下消毒清洗设备:⑴专用流动

水清洗槽(三槽:清洗槽、消毒槽、冲洗槽必要

时需要增加槽数)。流水洗涤是内镜消毒的重要措

施,水流是应达到24升/分钟以上,并保持排水

通畅;⑵清洁区做贮藏内镜及其附件。内镜贮藏

柜内应设有通气孔,镜房或贮藏柜应每周清洁消

毒一次;⑶内镜室要配有;超声清洗器,高压水

枪、漏水检查器,干燥设备,消耗品如50ml注射

器,长中短刷子、纱布、棉棒等。有条件的医院

可配备自动清洗消毒机或其他消毒设施。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4、消毒剂及清洗消毒器械必须根据卫生部《消毒

管理办法》的规定,应有相应证明。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⑴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1、凡进入人体消化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附

件,使用前应达到高级消毒标准。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2、内镜消毒或灭菌应首先选用物理方法,对不耐

湿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消毒法。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3、内镜使用后,应先消毒后清洗,在使用前还应

根据内镜不同类型的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可疑结核杆菌、肝炎病毒、艾滋病毒感染或非特

异结肠炎患者等使用过的内镜,必须遵循先消毒

(置于“三槽”以外的消毒容器中进行初步消毒)、

再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的原则,并适当延长消

毒时间。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4、在用液体浸泡法消毒内镜插管的同时,应当对

所有的通道分别清洁、消毒剂和水进行冲洗。经

化学消毒剂处理的内镜,在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

进行冲洗,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5、对内镜及其附件清洗、消毒,应当按标准化程

序进行:⑴内镜清洗消毒程序:初消毒→水洗→

酶洗→消毒或灭菌→冲洗→干燥→贮存备用。⑵

内镜附件清洗消毒程序:初洗消毒→水洗→酶洗

→干燥→灭菌(单个独立包装)→贮存备用。

未按标准化程序执行不得分。

⑵内镜清洗消毒槽的清洗消毒。1、清洗槽每天工作结束后,用1500mg/L的含氯

消毒剂浸泡消毒60分钟;消毒完毕再刷干净备

用。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2、消毒槽:更换消毒液前需彻底刷槽内壁,注意

槽内橡皮垫和槽底及槽角处残垢的刷洗,用清水

反复冲洗干净后即可更换新的消毒液。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3、在使用自动清洗超声波雾化内镜消毒剂进行内

镜消毒过程中,要求每周对消毒机内储水罐(槽)

做一次清洗,将罐内残留水放尽,用1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6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后

干燥备用。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4、内镜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1、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

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

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未按规定进行监测或无相关记录均不得分。

2、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

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

测产做好监测记录。

未按规定进行监测或无相关记录均不得分。

3、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

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

无菌检测合格。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4、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

记录的保存期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5、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研

究解决办法。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七、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0分)

1、加强内镜室的管理工作,为病员提供清洁、整齐、安1、工作区内环境整洁、安全、秩序良好。病房环境不整洁、秩序不好各扣0.5分;存

在安全隐患扣1分。

2、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仪表整洁。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

静、安全及舒适的就医环境。3、护士长管理到位,工作有计划及总结,资料记

录规范。

无工作计划及总结各扣2分;护士长资料记

录不规范或记录不全各扣1分。

4、物品放置规范,标识、标版醒目。物品放置不规范扣1分;物品放置与标识不

符扣1分;标识不清扣0.5分。

5、设施、设备性能良好,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设施、设备不全,缺一样扣1分;设施设备

性能不好,不能确保使用过程中安全扣2分。

2、护理工作制度、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各类疾病的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1、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

规程按要求组织学习,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建立护理操作规程及时、完善。

未按要求组织学习的每项扣1分;无操作流

程扣2分。

2、护士知晓相关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

操作规程。

现场询问3名护士,上述内容掌握不全每人

扣1分。

3、护士落实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

作规程。

现场查看,落实有缺陷各扣1分。

4、护士有效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

人抢救制度等核心制度。

现场查看落实各项核心制度的情况,未落实

扣1分,落实有缺陷扣0.5分。

5、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按工作质量标准

落实到位。

现场抽查3名护士,执行有缺陷的每人扣1

分。

3、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达100%。1、科室有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措施有落实,有记录。

科室无相关培训及考核计划的每项扣1分;

无培训及考核记录原始资料扣1分;记录不

规范扣0.5分。

2、“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达

100%。

现场抽考护士“三基三严”情况,1人不合

格扣1分。

4、临床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设置符合效益原则,人力资源配置专业化,保证临床工作需要。有效落实护理措施,确保病员的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护理人员经过院内、院外专业培训,熟悉内镜

操作流程,熟练配合,有条不紊,能满足病人检

查需要。

护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扣1分,业务配合

不熟练扣1分。

2、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体现患者知情

同意与隐私保护的责任,执行操作前实行告知义

务。

护理工作未体现人性化服务扣1分;操作前

未告知扣1分;对患者隐私保护落实不到位

扣1分。

3、卫生宣教和分健康教育落实。落实不到位每一例扣1分。

4、有内镜操作流程,无违章操作。无操作流程及违章操作流程不得分;执行不

到位扣1分。

5、检查室整齐、清洁,物品放置规范,不杂乱。不符合要求扣1分。

6、内镜编号,专人管理,无责任性遗失及损坏。不符合要求扣1分。

7、掌握内镜及附件的使用和保养。掌握不全面每人扣0.5分。

8、每月科室有质控自查记录,对存在问题有分析、

改进措施和效果反馈,记录完整。

无自查原始资料扣1分,对存在问题无分析、

无改进措施和效果评价扣2分,无记录扣1

分。

5、加强对急救药品及器材的管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1、抢救药品、器材齐备,处于备用状态。不符合要求每项扣1分。

2、抢救车实行专人管理,物品、药品定位放置,

数量固定,补充及时。

不符合要求每项扣1分。

3、急救药品保存期规范,无裸装,无变质及过期,

基数固定,有交接、有记录。

急救药品过期、变质不得分,未按规定要求

管理扣1分,未做到班班交接扣1分。

4、保证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能正确操作。抽查3名护士,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6、加强护理缺陷管理,制定并实施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1、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与处理

程序,重点包括危重病人抢救、麻醉意外等。

无管制度、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的不得分,

不符合要求的各扣0.5分。

2、制定预防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上报制度及流

程,不良事件报告率100%。

无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上报制度及流程的

不得分,隐瞒不报者不得分。

3、药品分柜放置,标识明确;药敏标识规范,醒

目,高危药品有红色标示。

药品混装、裸装各扣1分;药敏标识不规范

扣0.5分,高危药品无红色标识扣1分。4、保证对候检的危重病人、特殊治疗及手术的病

人实施正确的护理,危重病人抢救正确、迅速、

有效。

执行有缺陷的扣1分,抢救不及时扣2分。

7、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1、区域布局合理,流程符合要求。布局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有针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护士正确掌

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基本措施、标准预

防、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并有效实施。

抽查3名护士,不熟练上述内容或执行有缺

陷每人每一项扣1分。

3、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报告及处理无防范措施、应急预案不得分,执行有缺陷

制度和应急预案。扣1分。

4、护士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

程进行护理活动。

不符合要求扣1分。

5、有手卫生制度和合格的手卫生设施。洗手不规范扣0.5分,手卫生监测不合格扣2

分。

6、开展环境微生物监测,监测达标,资料齐全,记录完整。未开展环境微生物监测不得分,未达到规定要求扣1分。

7、每月对内镜进行微生物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定期的分析、评估和反馈。未开展内镜监测的不得分,未达到规定要求扣2分。

8、内镜清洗、消毒、存放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9、内镜及器械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10、活检钳达到灭菌要求,合格率达100%。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11、无菌物品及无菌液体包装完整,专柜放置,无过期及破损。无菌物品及无菌液体过期不得分,放置不规范扣1分。

12、使用中的消毒液不监测,有标识,无过期。消毒液过期不得分,监测不合格不得分,标

识不清扣1分。

13、用后物品处理规范,符合要求。用后物品处理不规范扣1分。

14、垃圾分类存放、锐器有专用容器收集,处理

及时。

垃圾存放不规范扣1分,处理不及时扣1分。

八、仪器、设备的管理与持续改进(50分)

1、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加强协作维修。1、仪器设备在使用前,相在技术人员应进行专业

培训,并取得上岗许可证。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2、科室必须接受总务科维修人员的技术指导和管

理要求。

抽查培训记录,查看上岗资格证,视其情况

酌情扣分。

3、科室应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编制成操作手册或

上墙明示。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4、科室应定期对仪器设备的功能状态进行检查。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5、科室应有仪器设备违规操作的处罚规定。查看相关规定,无处罚规定不得分。

6、积极配合总务科建立仪器设档案。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7、拟定维修备品、备件的申购计划。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8、对拟降档使用或报废的仪器设备,提出意见和

建议。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九、内镜诊疗技术与教育培训(50分)

1、系统掌握技术要求规范,不断提高医护人员技能。

1.食道、胃、十二指肠、乙状结肠、

直肠内镜检查。

2.下段泌尿道内镜检查。

抽查工作人员相关理论及操作掌握情况,视

其情况酌情扣分。

2、应建立内镜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

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每年必须对上述理论与技能进行培训和演练,

并进行考试。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2、“医疗技术综合

指数”

1、完成医院“医疗技术综合指数”要求。未达要求酌情扣分。

总分:科室负责人:

内镜消毒灭菌制度

如皋市人民医院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相关制度 一、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基本要求 二、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四、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五、内镜室工作制度 六、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七、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技术管理制度 八、内镜室护士职责 九、内镜室院感管理质量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十、内镜室护理质量评定标准 六、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基本要求 1.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并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的知识及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相关科室每年至少组织培训一次,并有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学时、内容、签到等。 2.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 3.内镜诊疗室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

4.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分开。 5.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按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6.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围裙及袖套、口罩、帽子、手套等。必要时戴防护镜、面罩。 7.内镜及附件数量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证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8.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五槽、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签等消耗品。9.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进购批件齐全)、75%酒精(用于干燥)。 a)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 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b)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院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 管理。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膀胱镜、腹腔镜、关节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消毒隔离制度 一、院内各诊室、病区等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医护人员按规定着装,衣帽整洁,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二、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行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三、做好各类仪器设备、复用医疗器械和用品的清洁与消毒灭菌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五、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工作人员熟悉所使用消毒液的浓度及其配制与使用方法,记录紫外线灯照射累计时间;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 时,应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再晾干,不同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 六、病人床上用品每周更换1-2次,特殊情况下随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被服;换下带有血迹、体液的被服、床单放入污物袋中,单独进行清洗消毒;不明原因传染病、朊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病原 体感染的衣被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相关要求执行。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后集中清洗消毒晾晒,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

七、实施隔离措施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对多重耐药菌患者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进行隔离防护。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到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九、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正确使用利器盒。十.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门诊应设预检分诊,疑似传染病应在指定诊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标识后再交洗衣房清洗消毒。 十一、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进行终末消毒。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并洗手或手消毒。 附:消毒隔离措施 1 .一床一巾湿扫床,扫床小毛巾消毒后再用(用消毒液浸泡或蒸、煮沸法消毒),避免尘土飞扬污染空气。 2.病人小桌要求一桌一巾,用后消毒。 3.病人餐具用后蒸汽消毒,便器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4.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必须进行隔离并有标识。 5. 灭菌物品必须要有标识,包括化学指示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等,无菌物品应按灭菌日期储存在清洁、干燥的专用柜内,专人负责,过期物品应重新灭菌6.无菌持物钳(镊)及其容器,采用干燥法保存,每个容器内只放一把,每4 小时更换一次,并要注明使用日期与启用时间。 7.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需注明时间,超过 2 小时 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 小时不得使用。 8.消毒液应密闭保存,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 9.使用过的换药碗、弯盘、镊子等应保持湿润送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

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

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公利医院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检查时间:201 年第季度 有定期对麻醉医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技 能培训的制度; 科室年度培训计划; 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培训记录; 业务学习培训考核记录; 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记录; 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考核记录; 定期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记录; 继续教育达标率超过90%。 麻醉科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符合规定 有无年度人员招聘计划 麻醉科主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

护士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非主治以上人员不能独立实施麻醉。 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有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 有麻醉前讨论制度; 有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麻醉前讨论制度。 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执行情况。执行麻醉前访视,记录完整; 由具有资质的麻醉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麻醉方案; 高风险择期、疑难危重和死亡患者讨论记录; 取消或延期手术有记录和登记; 麻醉科对麻醉前访视、评估和讨论自

有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有及时报告的流程; 处理过程应该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各项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落实到位。 变更麻醉方法有明确的适应症,获得上级医师同意; 变更麻醉方法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内容充分理解; 变更麻醉方法有记录并签名; 有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检查记录。麻醉医师参加手术安全核查并签字达100%;

按照规定内容书写麻醉记录单; 麻醉全过程在病历麻醉记录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科室对麻醉记录单有定期自查、分析和反馈。 麻醉记录单书写规范,完整、准确;有麻醉效果评定记录和麻醉小结;正确执行术后随访制度。 有麻醉效果评价的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价的规范与流程有效落实; 有麻醉效果评定记录和小结; 科室定期对麻醉效果资料有分析、评价、总结,有改进措施。 麻醉效果优良率高。 麻醉后复苏室床位与手术台比不低于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执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 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 与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 配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分析,研究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趋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工作人员应掌握内镜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 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4.建筑原则、布局、设备、器械等应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 术操作规范》的规定。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区域设置合理,分区明确,流程符合功能需要。 5.分设独立的内镜清洗消毒室与内镜诊疗检查室;不同部位内镜诊 疗操作应分室进行或分时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分开。 6.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病人、其他传染病人安 排在每日诊疗的最后进行内镜诊疗,或使用“阳性”标识内镜进行。

7.灭菌内镜诊疗应在符合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执行手术区域管 理要求。 8.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 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 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 间应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 9.内镜清洗与消毒、灭菌应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的要求:执行“初洗—酶洗—清洗—消毒/灭菌—冲洗”的程序。 1)酶清洁剂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产品说明书(不少于5分钟),酶清洁剂应一镜一更换。 2)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可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 3)2%碱性戊二醛浸泡时间: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喉镜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 分钟;结核杆菌、分支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不少于45 分钟;需要灭菌的内镜必

内镜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1、内镜中心应设检查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清洗消毒区应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清洗内窥镜及其附件;严格划分清洗消毒室和诊疗室,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2、保持室内清洁,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后须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有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时立即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未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一次;操作结束后治疗车、检查床、工作台表面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镜清洗、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4、工作人员在诊疗时应按规定着装:戴帽、戴口罩、戴手套及穿隔离衣,操作前后洗手,每检查一人换一副手套;清洗人员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帽、戴口罩、戴护目镜及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换。 5、病人进行内窥镜检查前,患者必须做乙肝表面抗原检查,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使用专门内镜或安排在当天最后做,对可疑者需做丙肝标记物检查;以上患者用过的内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6、凡在检查中发现癌瘤取活检后,镜子必须严格洗刷处理后方可进行下一例检查,以免存在残留癌细胞影响他人。癌瘤患者可安排在当天最后做。 7、弯盘、牙垫、垫巾、止血带等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弯盘、罐注瓶采用2%戊二醛高水平消毒30分钟;氧气湿化瓶、吸引瓶及管道、止血带采用0.05%含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取出清洗凉干后备用。 8、消化内镜、呼吸内镜、鼻咽喉镜等使用前必须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和消毒;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镜附件必须灭菌。 9、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清内镜表面及管道水份后再进行浸泡消毒。 10、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用75%酒精干燥处理镜身及管道,高压气枪吹干后方可悬挂保存于储镜柜内储存;储镜柜内侧须采用75%酒精擦拭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11、按规定更换各种消毒剂;每日监测使用中各种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12、清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且须每个步骤一用一换,非一次性使用清洗用物使用后采用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三、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湿拖1~2次,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四、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巾),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五、病人用过的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体温计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500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专人负责测量消毒液浓度;使用过的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清洗、灭菌;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开放置。 六、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七、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八、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九、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十、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十一、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 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制定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患者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 2.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或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清洗消毒应当采用相应的清洗消毒设备; 4.配置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量相适应,保证所用器械于使用前能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5.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使用的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 6.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7.医务人员在诊疗时应戴消毒手套、口罩,手套应每人每镜一换; 8.工作人员在清洗消毒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衣、防渗透围裙、护袖,戴手套、帽子、口罩; 9.每天诊疗前测试消毒液浓度并记录,保证有效浓度,记录保持2年以上; 10.内镜一人一用一消毒,治疗附件一人一用一灭菌; 11.认真登记就诊患者姓名、内镜型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操作者签名; 12.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弯盘一人一用一消毒,咬口为一次性使用; 13.检查床床单、枕套定期更换,若有污染及时更换;诊疗结束后清洗消毒吸引瓶及吸引管,若为一次性的吸引瓶内胆和吸引管则废弃,及时对诊疗室台面、地面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并通风; 14.内镜注水瓶每天清洗消毒一次,灭菌水每天更换; 15.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每日诊疗结束后充分刷洗,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消毒槽在更换消毒液时彻底擦洗; 16.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17.储镜柜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一次,储藏室保持阴凉干燥、通风良好;

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

公利医院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检查时间:201 年第季度 有定期对麻醉医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技 能培训的制度; 科室年度培训计划; 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培训记录; 业务学习培训考核记录; 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记录; 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考核记录; 定期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记录; 继续教育达标率超过90%。 麻醉科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符合规定 有无年度人员招聘计划 麻醉科主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护士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非主治以上人员不能独立实施麻醉。 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有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 有麻醉前讨论制度; 有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麻醉前讨论制度。 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执行情况。 执行麻醉前访视,记录完整; 由具有资质的麻醉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麻醉方案; 高风险择期、疑难危重和死亡患者讨论记录; 取消或延期手术有记录和登记; 麻醉科对麻醉前访视、评估和讨论自查

有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有及时报告的流程; 处理过程应该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各项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变更麻醉方法有明确的适应症,获得上级医师同意; 变更麻醉方法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内容充分理解; 变更麻醉方法有记录并签名; 有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检查记录。麻醉医师参加手术安全核查并签字达100%; 按照规定内容书写麻醉记录单;

麻醉全过程在病历麻醉记录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科室对麻醉记录单有定期自查、分析和反馈。 麻醉记录单书写规范,完整、准确;有麻醉效果评定记录和麻醉小结; 正确执行术后随访制度。 有麻醉效果评价的规范与流程; 麻醉效果评价的规范与流程有效落实;有麻醉效果评定记录和小结; 科室定期对麻醉效果资料有分析、评价、总结,有改进措施。 麻醉效果优良率高。 麻醉后复苏室床位与手术台比不低于1:3; 复苏室每床配备吸氧设备、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监测设备,配备呼吸机、

(完整版)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参考版

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内镜室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清洗消毒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洁。 二、保持各区的清洁。诊疗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三、从事内镜诊疗时,医护人员应戴好口罩和帽子,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在内镜清洗消毒时,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四、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胃、肠镜每天检查前须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每例检查做完先用清水清洗、酶洗,然后用2%戊二醛溶液刷洗,浸泡10分钟。最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整个清洗过程同时吸引和用毛刷清洗活检孔。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每天监测浓度一次,并有记录。 六、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七、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八、使用后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不少于20分钟;HBsAg阳性病人和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灭菌需浸泡10小时以上。

九、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十、一次性接口、弯盘做到一人一用;抽吸管一次性使用;吸引器每次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十一、无菌镊、棉球罐、纱布罐、治疗碗、弯盘及器械每周高压蒸气灭菌二次。 十二、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期限。 十三、治疗床上的床单、枕套,随脏随换。如检查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或被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必须及时更换。

重点部门消毒隔离制度.doc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二、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无血迹。私人物品或书报一律不准携入,严禁在手术间内作敷料。因抢救借出的物品,一律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放回原处。 三、凡是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患者用过的器械,应标注说明送消毒供应中心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处理后备用。 四、手术室对手术病人作好详细记录,按月上报无菌切口感染情况,协同相关科室及医院感染控制科研究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五、手术室的一切敷料、器械、溶液应严格保持无菌。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 六、备用物品刀片、剪刀等器具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使用时记录打开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 七、手术中应随时保持手术台的清洁及干燥,手术完毕后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器械上的血迹,及时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八、术中被手术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面和地面,应及时用醇类或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液的浓度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清洁的顺序应遵循从相对清洁到污染的原则,避免污染扩散。 九、各种内镜的使用、清洗、灭菌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执行。 十、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十一、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每日更换。固定的器械或敷料定期检查、定期灭菌,过期物品或可疑物品应重新灭菌。 十二、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要求在不同的洁净条件下进行,两台手术之间要进行清洁地面和净化空气。手术结束后的污物应放置在污物存放处,以免随意堆放造成二次污染。 十三、接送病人的推车应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十四、应有定期的清洁卫生制度,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消毒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检查表 共2篇

医疗机构传染病消毒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检查表共2篇---------------------------------------------------------------精品范文 ------------------------------------------------------------- 医疗机构传染病消毒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检查表 共2篇 医疗机构传染病消毒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检查表 检查单位: 类别要求检查日期: 说明 检查者签名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是否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每治疗一人换手套,洗手;衣帽整洁、各科室专用拖布,洁污分开; 人员听诊器、血压计袖带每日消毒医疗废物专员配备的防护用品 符合?不符合× 消毒管理组织、消毒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职人员 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购进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制度查验制度执行,对照使用中的消毒产品 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安全评价报告 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要求 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消毒技术培训-计划一年一次,签到,培训课件,消毒知识培训医疗废物处置培训-签到,培训课件 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诊疗区域和器 1 / 4 ---------------------------------------------------------------精品范文 ------------------------------------------------------------- 械清洗、消毒区域是否分开,各室独立,有上下水,标识清楚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办公室、休息室、贮藏室分开;区域消毒,空气紫外线灯;器材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设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手消毒剂标注启用时间,有效期内使用碘酒酒精密闭存放,每星期更换 2 次;容器每周灭菌 2 次;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使用不超 7 天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环境完整,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及产编号、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号等标识,按灭菌日期顺序置于无菌物品品存放柜内,并保持存放柜清洁干燥。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等的医疗用品达到灭菌要求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密闭保存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的医疗器具是否一人一用一灭菌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隔离场所、设施设备实施消毒 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污水处理用消毒剂、消毒记录;污物无害化处理,检验科废弃标本消毒后排放各种空气、物表、手、医疗器械记录每天对口腔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及使用仪器、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 使用压力灭菌器的,开展物理、化学、生物检测,有记录 定期对紫外线灯强度监测,有记录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标准预防措施认真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洁,公共场所应及时脱去工作服。 3.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有标记;凡遇有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单独安置,严密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4.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病房,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并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5.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进行空气消毒每周一次。治疗室、换药室坚持每日清洁、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住院患者(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洗澡、剪指甲、更换衣物),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行终末消毒。 6.患者的病员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及时更换,脏被服放于污物袋内。 7.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记,专人负责回收。 8.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索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9.遇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并 悬挂标识,患者尽量置于单间,与患者直接接触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要专人专用并每日消毒,加强手卫生、无菌操作和环境清洁消毒。 10.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 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1.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2.病房及卫生间的他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应分开使 用,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侵泡,清洗后晾挂备用。 13.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 1~2次。病床湿试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14.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产房、重 症监护室(ICU、CCU、ICU等)、导管介入治疗室、内镜室、口腔科、透析室及特殊感染者按相关消毒隔离要求执行。 15.灭菌物品(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温度25° 以下,有效期为10d-14d;抽吸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溶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16.病区治疗车、换药车及病房门口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等。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修订稿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四川XX总医院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修订)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医院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准备近期更换消毒液,特修订本制度。 一、内镜室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清洗消毒室应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清洗内镜及其附件,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诊疗室设紫外线或空气动态消毒机消毒,确保室内空气物表清洁。 二、保持各区的清洁。诊疗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三、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镜的清洗、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浓度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知识,获得省、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从事内镜诊疗时,医护人员应戴好口罩和帽子,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四、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六、内镜的消毒用邻苯二甲醛消毒液,消毒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内

镜如胸腔镜、腹腔镜、活检钳必须使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浸泡时间必须达到10小时方可使用,或者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后才能使用。活检钳可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HBsAg阳性病人、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诊疗操作,其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 七、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彻底清洗后采用邻苯二甲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八、、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5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九、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十、一次性接口、抽吸管、弯盘做到一人一用,用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吸引器每次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后备用。 十一、无菌镊、棉球罐、纱布罐、治疗碗、弯盘及器械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内镜室应当做好交接登记工作。 十二、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期限。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 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进入室内时应衣帽整洁,带口罩,操作前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防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5.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名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6.碘酊、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室内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有记录。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地面湿式清扫,清洁用具要专用,除工作人员及治疗病人外,其他人员不许在室内逗留。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四川XX总医院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修订)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医院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准备近期更换消毒液,特修订本制度。 一、内镜室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清洗消毒室应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清洗内镜及其附件,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诊疗室设紫外线或空气动态消毒机消毒,确保室内空气物表清洁。 二、保持各区的清洁。诊疗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三、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镜的清洗、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浓度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知识,获得省、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从事内镜诊疗时,医护人员应戴好口罩和帽子,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 四、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五、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六、内镜的消毒用邻苯二甲醛消毒液,消毒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内镜如胸腔

镜、腹腔镜、活检钳必须使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浸泡时间必须达到10小时方可使用,或者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后才能使用。活检钳可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HBsAg阳性病人、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诊疗操作,其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 七、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彻底清洗后采用邻苯二甲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八、、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5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九、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十、一次性接口、抽吸管、弯盘做到一人一用,用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吸引器每次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后备用。 十一、无菌镊、棉球罐、纱布罐、治疗碗、弯盘及器械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后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内镜室应当做好交接登记工作。 十二、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期限。 十三、治疗床上的床单、枕套,随脏随换。如检查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或被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必须及时更换。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表

贵定县中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表 年月日实得分: 项目考核内容分值检查方法评分细则评分记录得分 组织管理(20分)1、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符合科室特点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 制度、措施。 2、有健全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并知晓各自职责。有开展工作 的登记或记录。 3、本科室每月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学习不少于1次,有学习记录。 5 10 5 1.现场查看资料 2.现场考核两名医务人员。 各科室无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的不得分, 制度不完善每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未建立健全 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不得分,无开展的工作记录不 得分,对各自职责掌握不完善扣0.5分;院感小组未 按要求建登记或记录本每少一个5分,未及时记录或 记录欠缺每本扣1分,扣完为止;提问两名医务人员, 不知晓相关知识不得分,回答不准确每一处扣1分。 环境管理(20分)1、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标志清楚。 2、保持环境整洁无尘,遇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拖把分区使用, 清洁消毒挂晾,并有明确标志。 3、相关区域室内空气定时消毒并记录。 4、使用中消毒剂监测:含氯消毒剂等有效浓度监测每日一次,记 录监测结果并保存。 5、手卫生措施齐备: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 品,手消毒剂。 6、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 3 3 4 2 4 4 1.现场查看环境布局和手卫 生设施 2.测试使用中消毒剂浓度 3.查看管理记录 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个区域一处不合格1 分,扣完为止;一处环境不整洁扣1分,拖把未分区 使用或标示不明确扣1分:相关区域室内空气未定时 消毒扣2分,记录不完善扣1分;使用中消毒剂有效 浓度不符合要求扣1分,监测记录未妥善保存扣1分; 手卫生设备不完善每项扣1分;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 菌效果监测记录不符合符合规定要求扣2分 标准预防(10分)1、工作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防护用品 (护目镜,防护面罩,口罩,手套,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护服)、 安全注射。 2、严格手卫生。 3、知晓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措施(空气、飞沫、接触)。 4、知晓职业暴露的防护,和暴露后的处置措施。 3 3 2 2 1.观察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措 施执行情况,查看职业暴露登 记本 2. 查看两名医务人员手卫生 3. 现场考核两名医生。 工作时未穿工作服及选用防护用品扣1分;每名医务 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扣1分;提问两名医务人员, 不知晓相关知识不得分,回答不准确每一处扣1分。 消毒隔离 10分1、物品回收、清洗消毒、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储存、发送全 过程科学有序。 2、各种物品车洁、污分开,有标记,专车专用,密闭运送,用后 按要求清洗消毒。 3、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 3 4 现场查看物品回收到发送未按照科学有序进行扣3分。各种车 辆有无标记扣2分。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未 按要求进行清洁处理,干燥存放扣3分。

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

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公利医院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检查时间:201 年第季度 有定期对麻醉医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技 能培训的制度; 科室年度培训计划; 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培训记录; 业务学习培训考核记录; 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记录; 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考核记录; 定期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记录; 继续教育达标率超过90%。 麻醉科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符合规定 有无年度人员招聘计划 麻醉科主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

护士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非主治以上人员不能独立实施麻醉。 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有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 有麻醉前讨论制度; 有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麻醉前讨论制度。 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执行情况。执行麻醉前访视,记录完整; 由具有资质的麻醉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麻醉方案; 高风险择期、疑难危重和死亡患者讨论记录; 取消或延期手术有记录和登记; 麻醉科对麻醉前访视、评估和讨论自

有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有及时报告的流程; 处理过程应该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各项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落实到位。 变更麻醉方法有明确的适应症,获得上级医师同意; 变更麻醉方法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内容充分理解; 变更麻醉方法有记录并签名; 有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检查记录。麻醉医师参加手术安全核查并签字达100%;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75696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执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管 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按 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配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分析,研究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趋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工作人员应掌握内镜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接受医 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4.建筑原则、布局、设备、器械等应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遵循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区域设置合理,分区明确,流程符合功能需要。 5.分设独立的内镜清洗消毒室与内镜诊疗检查室;不同部位内镜诊疗操作应分室进行或分时段 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分开。 6.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病人、其他传染病人安排在每日诊疗的最后进行内 镜诊疗,或使用“阳性”标识内镜进行。 7.灭菌内镜诊疗应在符合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执行手术区域管理要求。 8.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 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 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 9.内镜清洗与消毒、灭菌应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执行“初洗—酶 洗—清洗—消毒/灭菌—冲洗”的程序。 1)酶清洁剂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产品说明书(不少于5分钟),酶清洁剂应一镜一更换。 2)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可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 3)2%碱性戊二醛浸泡时间: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喉镜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 分钟;结核杆菌、分支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不少于45 分钟;需要灭菌的内镜必须浸泡10小时以上。 4)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消毒不少于30 分钟,用75%的酒精对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