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八章题解后半

第八章题解后半

第八章题解后半
第八章题解后半

8.14 试分别求解图P8.14所示各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图P8.14

解:图(a )所示电路为单限比较器,u O =±U Z =±8V ,U T =-3V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4(a )所示。

图(b )所示电路为过零比较器,U OL =-U D =-0.2V ,U OL =+U Z =+6V ,U T =0V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4(b )所示。

图(c )所示电路为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u O =±U Z =±6V 。令

I N REF 2

12O 211P u u U R R R u R R R u ==?++?+= 求出阈值电压 U T1=0 V U T2=4 V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4(c )所示。

图(d )所示电路为同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u O =±U Z =±6V 。令

V 3N O12

11I 212P ==?++?+=

u u R R R u R R R u 得出阈值电压

V 5.7V

5.1T2T1==U U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4(d )所示。

图(e )所示电路为窗口比较器,u O =±U Z =±5V ,±U T =±3V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4(e )所示。

解图P8.14

8.15 已知三个电压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分别如图P8.15(a )、(b )、(c )所示,它们的输入电压波形均如图(d )所示,试画出u O1、u O2和u O3的波形。

图P8.15

解:根据三个电压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画出在输入电压作用下它们的输出电压波形,如解图P8.15所示。

解图P8.15

8.16图P8.16所示为光控电路的一部分,它将连续变化的光电信号转换成离散信号(即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电流I随光照的强弱而变化。

(1)在A1和A2中,哪个工作在线性区?哪个工作在非线性区?为什么?

(2)试求出表示u O与i关系的传输特性。

图P8.16

解:(1)A 1工作在线性区(电路引入了负反馈);A 2工作在非线性区(电路仅引入了正反馈)。

(2)u O 与i 关系式为

u O1=-i I R 1=-100i I

u O 与u O1的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6(a )所示,因此u O 与i 关系的传输特性如解图P8.16(b )所示。

解图P8.16

8.17 设计三个电压比较器,它们的电压传输特性分别如图P8.15(a )、(b )、(c )所示。要求合理选择电路中各电阻的阻值,限定最大值为50k Ω。

解:具有图P8.15(a )所示电压传输特性的电压比较器为同相输入的单限比较器。输出电压u O =±U Z =±6V ,阈值电压U T =2V ,电路如解图P8.17(a )所示。

具有图P8.15(b )所示电压传输特性的电压比较器为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输出电压u O =±U Z =±6V ;阈值电压U T1=0V ,U T2=2V ,说明电路输入有U REF 作用,根据

I N REF 2

12O 211P u u U R R R u R R R u ==?++?+= 列方程,令R 2=50 k Ω,可解出R 1=10 k Ω,U REF =1.2V 。电路如解图P8.17(b )所示。

具有图P8.15(c)所示电压传输特性的电压比较器为窗口单限比较器。输出电压U OL =0V,U OH=6V,阈值电压U T1=0V,U T1=2V。电路如解图P8.17(c)所示。

解图P8.17

8.18在图P8.18所示电路中,已知R1=10 kΩ,R2=20 kΩ,C=0.01μF,集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2V,二极管的动态电阻可忽略不计。

(1)求出电路的振荡周期;

(2)画出u O和u C的波形。

图P8.18 解图P8.18

解:(1)振荡周期

T≈(R1+R2)C ln3≈3.3mS

(2)脉冲宽度

T1≈R1C ln3≈1.1mS

u O和u C的波形如解图8.18所示。

8.19图P8.19所示电路为某同学所接的方波发生电路,试找出图中的三个错误,并改正。

图P8.19 解图P8.19

解:图P8.19所示电路中有三处错误:(1)集成运放“+”“-”接反;(2)R、C位置接反;(3)输出限幅电路无限流电阻。改正后的电路如解图8.19所示。

8.20波形发生电路如图P8.20所示,设振荡周期为T,在一个周期内u O1=U Z的时间为T1,则占空比为T1 /T;在电路某一参数变化时,其余参数不变。选择①增大、②不变或③减小填入空内:

图P8.20

当R1增大时,u O1的占空比将,振荡频率将,u O2的幅值将;若R W1的滑动端向上移动,则u O1的占空比将,振荡频率将,u O2的幅值将;若R W2的滑动端向上移动,则u O1的占空比将,振荡频率将,u O2的幅值将。

解:设R W1、R W2在未调整前滑动端均处于中点,则应填入②,①,③;②,①,②;

③,②;②。

8.21在图P8.20所示电路中,已知R W1的滑动端在最上端,试分别定性画出R W2的滑动

端在最上端和在最下端时u O1和u O2的波形。

解:u O1和u O2的波形如解图8.21所示。

(a)R W2滑动端在最上端(b)R W2滑动端在最下端

解图8.21

8.22 电路如图P8.22所示,已知集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2V,U I的数值在u O1的峰峰值之间。

(1)求解u O3的占空比与U I的关系式;

(2)设U I =2.5V ,画出u O1、 u O2和 u O3的波形。

图P8.22

解:在图P8.22所示电路中,A 1和A 2组成矩形波-三角波发生电路.

(1)在A 2组成的滞回比较器中,令

0 O13

23O2322P =?+?=u R R R u R R R u ++ 求出阈值电压 V 6 OM 32T ±=?±

=±U R R U 在A 1组成的积分运算电路中,运算关系式为

)()(11O 12O2O t u t t u RC

u +--= 在二分之一振荡周期内,积分起始值u O1(t 1)=-U T =-6V ,终了值u O1(t 1)=-U T =6V ,u O2=-U OM =-12V ,代入上式

62)12(10

101675-?-??-=-T 求出振荡周期 T =20mS

求解脉冲宽度T 1:

60062)(1I 1T 1OM I u T U T U RC U +=-?-?-

= 求解占空比: 12

6I 1U T T +==δ

(2)u O1、u O2和u O3的波形如解图8.23所示。

解图P8.22

8.23试将正弦波电压转换为二倍频锯齿波电压,要求画出原理框图来,并定性画出各部分输出电压的波形。

解:原理框图和各部分输出电压的波形如解图P8.23所示。

解图P8.23

8.24 试分析图P8.24所示各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函数关系。

图P8.24

解:图示两个电路均为绝对值运算电路。运算关系式分别为 (b)

)a (I 1

L O I O u R R u u u ==

8.25电路如图P8.25所示。

(1)定性画出u O1和 u O 的波形;

(2)估算振荡频率与u I 的关系式。

图P8.25

解:(1)u O1和 u O 的波形如解图P8.25所示。

(2)求解振荡频率:首先求出电压比较器的阈值电压,然后根据振荡周期近似等于积分电路正向积分时间求出振荡周期,振荡频率是其倒数。

I 1T I I 1T T I 1T T 625.02 2 1 V

8 u C

R U u f u C R U T U T u C R U U U Z =≈≈

--

≈±=±=± 解图P8.25

8.26 已知图P8.26所示电路为压控振荡电路,晶体管T 工作在开关状态,当其截止时相当于开关断开,当其导通时相当于开关闭合,管压降近似为零;u I >0。

(1)分别求解T 导通和截止时u O1和 u I 的运算关系式u O1=f ( u I );

(2)求出u O 和 u O1的关系曲线u O =f ( u O1 );

(3)定性画出u O 和 u O1的波形;

(2) 求解振荡频率f 和u I 的关系式。

图P8.26

解:(1)T 导通时,u N1=u I /3。

)()(4510 )()(3

10O101I 30O101I 2O1t u t t u t u t t u C R u +-=

+-?=

T 截止时,

)()(4510 )()(3

2)(11O112I 31O112I 21O1t u t t u t u t t u C R R u +--

=+--?+=

(2)u O 和 u O1的关系曲线如解图P8.26(a )所示。

(3)u O 和 u O1的波形如解图P8.26(b )所示。

解图P8.26

(4)首先求出振荡周期,然后求出振荡频率,如下:

I

I I

3T T I 3T 1.19.0109022

4510u f u u U T U T u U ≈=?=-??= 8.27试设计一个交流电压信号的数字式测量电路,要求仅画出原理框图。

解:原理框图如解图P8.27所示,各部分波形如图所示,数字频率计完成计数、译码、显示等功能。

解图P8.27

8.28 试将直流电流信号转换成频率与其幅值成正比的矩形波,要求画出电路来,并定性画出各部分电路的输出波形。

解:首先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将电压信号接如图P8.26所示压控振荡器的输入端,即可将直流电流信号转换成频率与其幅值成正比的矩形波,如解图P8.28(a)所示,其波形如解图(b)所示。

若输入电流与解图P8.28(a)所示相反,则应将u O3经比例系数为-1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后,再接压控振荡器。

解图P8.28

此题还可选用其它的压控振荡器,完成电压-频率转换。

第8章 通信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8-1 已知一组码的8个码组分别为(000000)、(001110)、(010101)、(011011)、(100011)、(101101)、(110110)、(111000),求第一组和第二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的码距、各码组的码重和全部码组的最小码距。 【解】(1)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码距3=d (2)第四组和第五组的码距3=d (3)各组的码重分别为:0、3、3、4、3、4、4、3; (4)全部码组的最小码距3min =d 8-2 上题的码组若用于检错、纠错、同时检错和纠错,分别能检、纠错几位码? 【解】因为最小码距3min =d 因此: 只用于检错时:211min min =-≤?+≥d e e d 能检2个错 只用于纠错时:12112min min =-≤?+≥d t t d 能纠1个错 同时用于纠错和检错时:)(1min t e t e d >++≥ 无解,说明该码不能同时用于纠错和检错。 8-3、给定两个码组(00000)、(11111)。试问检错能检几位?纠错能纠几位?既检错又纠错能检、纠几位? 【解】因为最小码距4min =d 因此: 只用于检错时:311min min =-≤?+≥d e e d 能检3个错 只用于纠错时:12112min min =∴-≤?+≥t d t t d 能纠1个错 同时用于纠错和检错时:1;2)(1min ==?>++≥t e t e t e d 说明该码用在同时纠错和检错系统中:同时检出2个错码,纠

1个错码。 8-4 已知某线性码的监督矩阵为 ????? ?????=100110101010110010111H 列出所有许用码组。 【解】[]r T I P =???? ??????=100110101010110010111H ??????????=∴110110110111T P []????????????==∴1101000101010001100101110001P I K G 信息码组为: ??????????????????????????????????????????????????=11110111 10110011110101011001 0001111001101010 00101100 010*********D

第八章 习题解答

第八章 习题解答 题 8-1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和幅度平衡条件,判断图中各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简述理由。 解:(a)不能振荡,o o A F 18090~90o ??==+-因,而,故不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b) 不能振荡,虽然电路能够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但当o F 0?=时,13 F =&,而电压跟随器的1A =&,故不能同时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c) 不能振荡,o o o A F F 180RC 0~180180o ???==因,两节电路的,但当接近时,其输 出电压接近于零,故不能同时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d) 不能振荡,放大电路为同相接法,A 0o ?=,选频网络为三节RC 低通电路, o o F 0~270?=-,但欲达到o F 0?=,只能使频率f=0。 (e)可能振荡,差分放大电路从VT2的集电极输出时A 0o ?=,而选频网络为RC 串并联电路,当f=f0时,o F 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① 判断电路是否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如不满足,修改电路接线使之满足(画在图上)。 ② 在图示参数下能否保证起振荡条件?如不能,应调节哪个参数,调到什么值? ③ 起掁以后,振荡频率f o =? ④ 如果希望提高振荡频率f o ,可以改变哪些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⑤ 如果要求改善输出波形,减小非线性失真,应调节哪个参数,增大还是减小? 本题意图是掌握文氏电桥RC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的估算方法。 解:①o o 0A F 0f f 0??===因,当时,,故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②因F e 1F F e 1R 2R ,R R >2R =5.4k <Ω故不能满足起振条件,应调整,使。 ③038 11 Hz 5300Hz=5.3kHz 2231010f RC ππ-= =≈??? ④可减小R 或C 。 ⑤可减小R F 。 题 8-7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P8-7所示电路中,哪些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哪些不能?简单说明理由。 解:本题的意图是掌握产生正弦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并根据上述条件判断具有LC 选频网络的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a) 不能振荡,o o A F 018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b) 可能振荡,o o A F 18018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c) 不能振荡,o o A F 1800??==,,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d) 可能振荡,o o A F 0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e) 可能振荡,本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f) 可能振荡,o o A F 00??==,,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第八章题解后半

8.14 试分别求解图P8.14所示各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图P8.14 解:图(a )所示电路为单限比较器,u O =±U Z =±8V ,U T =-3V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4(a )所示。 图(b )所示电路为过零比较器,U OL =-U D =-0.2V ,U OL =+U Z =+6V ,U T =0V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4(b )所示。 图(c )所示电路为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u O =±U Z =±6V 。令 I N REF 2 12O 211P u u U R R R u R R R u ==?++?+= 求出阈值电压 U T1=0 V U T2=4 V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4(c )所示。 图(d )所示电路为同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u O =±U Z =±6V 。令 V 3N O12 11I 212P ==?++?+= u u R R R u R R R u 得出阈值电压

V 5.7V 5.1T2T1==U U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4(d )所示。 图(e )所示电路为窗口比较器,u O =±U Z =±5V ,±U T =±3V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P8.14(e )所示。 解图P8.14 8.15 已知三个电压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分别如图P8.15(a )、(b )、(c )所示,它们的输入电压波形均如图(d )所示,试画出u O1、u O2和u O3的波形。

图P8.15 解:根据三个电压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画出在输入电压作用下它们的输出电压波形,如解图P8.15所示。 解图P8.15 8.16图P8.16所示为光控电路的一部分,它将连续变化的光电信号转换成离散信号(即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电流I随光照的强弱而变化。 (1)在A1和A2中,哪个工作在线性区?哪个工作在非线性区?为什么? (2)试求出表示u O与i关系的传输特性。

第8章习题解答

第8章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习 题 8 8.1 由于功率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常处于接近极限工作的状态,因此,在选择晶体管时必须特别注意哪3个参数? 解:最大集电极电流I CM 、最大集电结耗散功率P CM 和反向击穿电压U (BR)CEO 8.2 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在理想情况下可以达到多少? 解:π/4=78.5% 8.3 一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如图8.1所示,设CC 12V V =,L 16R =Ω,i u 为正弦波。求:(1)在晶体管的饱和压降U CES 可以忽略的情况下,负载上可以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om P ;(2)每个晶体管的耐压|U (BR)CEO |应大于多少;(3)这种电路会产生何种失真,为改善上述失真,应在电路中采取什么措施。 解:(1) )W (5.416 2122)(2 L 2CES CC om =?=-=R U V P ,(2) )V (242||CC (BR)CEO =≥V U (3) 会产生交越失真,工作于甲乙类工作状态可以消除这种失真。 图8.1 习题8.3电路图 图8.2 习题8.4电路图

8.4 一个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如图8.2所示,设CC 12V V =,L 8R =Ω,C 的电容量很大,i u 为正弦波,在忽略晶体管饱和压降U CES 的情况下,试求该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om P 。 解:)W (25.28 262)2/(2L 2CES CC om =?=-=R U V P 8.5 在图8.3所示的电路中,已知CC 16V V =,L 4R =Ω,i u 为正弦波,输入电压足够大,在忽略晶体管饱和压降U CES 的情况下,试求:(1)最大输出功率om P ;(2)晶体管的最大管耗CM P ;(3)若晶体管饱和压降CES 1V U =,最大输出功率om P 和η。 解:(1) )W (3242162)(2 L 2CES CC om =?=-=R U V P (2) )W (4.62.0om CM =≥P P (3) )W (1.284 2152)(2 L 2CES CC om =?=-=R U V P , %6.731611644CC om =-? =?=ππηV U 8.6 在图8.4所示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中,已知CC 24V V =,L 8R =Ω,流过负载电阻的电流为o 0.5c o s (A)i t ω=。求:(1)负载上所能得到的功率o P ; (2)电源供给的功率V P 。 图8.3 习题8.5电路图 图8.4 习题8.6电路图

教材第八章习题解答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习题解答 1.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利用电极电势来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并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2)怎样理解介质的酸性增强,KMnO 4的电极电势代数值增大、氧化性增强 (3)Nernst 方程式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它与氧化态及还原态中的离子浓度、气体分压和介质的关系如何 (4)区别概念: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可逆电池与不可逆电池。 (5)介绍几种不同原电池的性能和使用范围。 (6)什么是电化学腐蚀,它与化学腐蚀有何不同 (7)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根据什么原理 【解答】 (1)电极电势值高的电极做正极,电极电势值低的电极做负极。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正极的电动电势减去负极的电极电势。 (2)根据电极反应:-+-2+42MnO +8H +5e =Mn +4H O 2442284c(Mn ) 0.0592MnO MnO c ()()lg Mn Mn c(MnO )5 c(H )()c c +--ΘΘ++- ΘΘ?=?-+? 由电极电势的能斯特公式可知,介质酸性增强时,H +浓度增大, 42MnO ( )Mn - + ?代数值增大,电对中MnO 4-的氧化性增强。 (3)对于电极反应 -a(Ox)+ze b(Red)? 电极电势的Nernst 方程为:

b Red a Ox (c /c )RT (Ox /Red)(Ox /Red)ln zF (c /c ) ΘΘ Θ?=?- 影响电极电势大小的因素: a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电对中氧化态的离子浓度(或气体分压)增大时,电极电势增加;还原态的离子浓度(或气体分压)增大时,电极电势降低。 b )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对于有H +或OH -参加的电极反应,溶液酸度的变化会对电极电势产生影响,对于没有H + 或OH - 参加的电极反应,溶液酸度的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很小。 (4)一次电池是指电池放电到活性物质耗尽只能废弃而不能再生和重复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是指活性物质耗尽后,用其他外来直流电源进行充电使活性物质再生可重复使用的电池。 可逆电池的“可逆”是指热力学可逆,可逆电池中的任何过程均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可逆电池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必须可以正逆两个方向进行,且互为可逆反应;②通过电池的电流必须无限小,电极反应是在接近电化学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凡是不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电池就是不可逆电池。 (5)锌锰干电池 :是一次电池,负极为锌,正极的导电材料为石墨棒,活性材料为二氧化锰,电解质为氯化锌和淀粉的氯化氨水溶液。电池电动势为 V ,适应于间歇式放电场合。 铅蓄电池 :是最常用的二次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负极的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铅,电解液是硫酸水溶液。该电池价格低廉但质量大,比能量低,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锂电池 :比能量高,有广阔的温度使用范围,放电电压平坦。特别

第八章例题习题解

第八章例题习题解

————————————————————————————————作者:————————————————————————————————日期: 2

3 / 15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例题与习题解) 例题1、已知25℃时,m ∞Λ(NaAc)=91.0× 10-4S·m 2·mol –1,m ∞Λ(HCl)=426.2×10-4S·m 2·mol –1,m ∞Λ(NaCl)=126.5× 10-4S. m 2 ·mol –1,求25℃时∞m Λ(HAc)。 解:根据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 m m m (NaAc) =(Na ) +(Ac ) ΛΛΛ∞∞∞ - + m m m (HCl) =(H ) +(Cl ) ΛΛΛ∞∞∞- + m m m (NaCl) =(Na ) +(Cl ) ΛΛΛ∞∞∞ - + m m m (HAc) =(H ) +(Ac ) ΛΛΛ∞∞∞- + + m m m m + m m =(H ) (Cl )(Na )(Ac ) (Na )(Cl ) ΛΛΛΛΛΛ∞∞-∞∞-∞∞-+++-- m m m =(HCl) (NaAc)(NaCl) ΛΛΛ∞∞∞+- =(426.3+91.0-126.5)×10-4 =390.7×10-4 (S·m 2·mol -1) 例题2:一些常见离子在25℃时的λ∞ ±m,见P 22表8.6,求 ∞m 24Λ(H SO )。

4 / 15 解:=∞ )SO (H Λ42m )(SO λ)(H 2λ-24m m ∞+∞+ 0.015960.0349822+?= 0.085924=(S·m 2·mol –1) 例题3:0.01mol.L -1 的醋酸水溶液在25℃时的电导率为1.62×10-2 S.m -1 ,计算醋酸溶液的pH 值和解离平衡常数。 解:-2 -32-1m κ 1.6210Λ== =1.6210(S.m .mol )c 0.01???1000 +--4 m H ,m Ac ,m Λ=λ+λ=(349.82+40.9)10∞∞∞? ).mol (S.m 103.91-122-?= -3m -2 m Λ 1.6210α===0.0451Λ 3.9110∞?? pH =-lg(αc)=-lg(0.0451)=3.38?0.01 22 c c α0.010.045k == 1-α1-0.045 ?-5-3=1.0810(mol.dm )? 例题4:电导测定得出25℃时氯化银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为3.41?10–4 S ·m –1 。已知同温度下配制此溶液所用水的电导率为1.60?10–4 S ·m –1 。试计算25℃时氯化银的溶解

08第八章题解

第八章 机械波 8-1.有一个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已知原点处质元的振动方程为0.02cos(y t π=(国际制单位),波速2m s v =.求:(1)该波的波方程;(2)x 轴正向距原点5m 处质元的振动方程;(3) 2.5s t =时原点处及在x 轴正向距原点5m 处质元的位移. 解 (1)该波的波方程为 002cos ()9x y .t v π =-002cos ()(m)92 x .t π=- (2)5m x =处质元振动方程为 5(5)002cos ()92y .t π =-5 002cos()(m)918 .t ππ=- (3)25s t .=,0x =时 (0)002cos(250)9 y ..π =?-00128(m).= 25s t .=,5m x =时 5 (5)002cos(25)918 y ..ππ=?-002(m).= 8-2.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振幅为0.001m ,波长为1m ,周期为0.01s ;波源位于x 轴原点处.当0t =时,波源处质元位移为零且沿y 轴正向运动.求:(1)该波波方程;(2)距波源9m 和10m 的两波面上的相位差. 解 (1)波源的振动方程为020001cos()y .t T π ?=+,因0t =时0y =,0y v >,所以02 π ?=- .因此 0001cos(200)(m)2 y .t π π=- 若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方程为 0001cos[2(100)]2x y .t ππλ=- -0001cos[2(100)](m)2.t x π π=-- 若波沿x 轴负向传播,波方程为 0001cos[2(100)]2x y .t ππλ=+ -0001cos[2(100)](m)2 .t x π π=+- (2)由于波每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相位落后2π,19m x =和210m x =相距1m ,恰为一个波长距离,所以其相位差为2π. 8-3.频率为500Hz 的平面简谐波,波速为350m .求:(1)波射线上相位差为π的两点相距多远?(2)对某个质元,时间间隔为3 110s -?的两个状态的相位差是多少? 解 (1)350 0.7(m)500 v λν= = =,由于波每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相位落后2π,所以 波射线上相位差为3π的两点相距 0.70.117(m)23 π π?=. (2)11 0.002(s)500 T ν===,由于质元每经一个周期相位改变2π,所以某质元时 间间隔为3 110s -?的两个状态的相位差为0.00120.002 π π=.

第八章 烧结习题及解答

第八章烧结过程 8-1 名词解释: 烧结烧结温度泰曼温度液相烧结固相烧结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 (1)烧结:粉末或压坯在低于主要组分熔点的温度下的热处理,目的在于通过颗粒间的冶金结合以提高其强度。 (2)烧结温度:坯体在高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后显气孔率接近于零,达到致密程度最大值时,工艺上称此种状态为"烧结",达到烧结时相应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3)泰曼温度:固体晶格开始明显流动的温度,一般在固体熔点(绝对温度)的2/3处的温度。在煅烧时,固体粒子在塔曼温度之前主要是离子或分子沿晶体表面迁移,在晶格内部空间扩散(容积扩散)和再结晶。而在塔曼温度以上,主要为烧结,结晶黏结长大。 (4)液相烧结:烧结温度高于被烧结体中熔点低的组分从而有液相出现的烧结。 (5)固相烧结:在固态状态下进行的烧结。 (6)初次再结晶:初次再结晶是在已发生塑性变形的基质中出现新生的无应变晶粒的成核和长大过程。 (7)晶粒长大:是指多晶体材料在高温保温过程中系统平均晶粒尺寸逐步上升的现象. (8)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8-2 烧结推动力是什么?它可凭哪些方式推动物质的迁移,各适用于何种烧结机理? 解:推动力有:(1)粉状物料的表面能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的差值, 烧结推动力与相变和化学反应的能量相比很小,因而不能自发进行,必须加热!! (2)颗粒堆积后,有很多细小气孔弯曲表面由于表面张力而产生压力差, (3)表面能与颗粒之间形成的毛细管力。 传质方式:(1)扩散(表面扩散、界面扩散、体积扩散);(2)蒸发与凝聚;(3)溶解与沉淀;(4)黏滞流动和塑性流动等,一般烧结过程中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传质机理,即烧结过程中往往有几种传质机理在起作用。

第8章习题解答

第8章思考题及习题8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单片机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 答:程序、数据。 2.假设外部数据存储器2000H单元的内容为80H,执行下列指令后累加器A中的内容为。 MOV P2,#20H MOV R0,#00H MOVX A,@R0 答:80H。 3.在存储器扩展中,无论是线选法还是译码法最终都是为扩展芯片的端提供控制信号。 答:片选。 4.起止范围为0000H~3FFFH的数据存储器的容量是KB。 答:16KB。 5.在AT89S52单片机中,PC和DPTR都用于提供地址,但PC是为访问存储器提供地址,而DPTR是为访问存储器提供地址。 答:程序、数据。 6.11条地址线可选个存储单元,16KB存储单元需要条地址线。 答:2K,14。 7.4KB RAM存储器的首地址若为0000H,则末地址为H。 答:0FFF。 8.若单片机外扩32KB 数据存储器的首地址若为4000H,则末地址为H。

答:BFFF 9. 设计一个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如果不外扩程序存储器,使其内部8KB闪烁程序存储器有效,则其引脚应该接。 答:EA*,+5V 10.74LS138是具有3个输入的译码器芯片,其输出常作片选信号,可选中片芯片中的任一芯片,并且只有1路输出为电平,其它输出均为电平。 答:8,低,高; 二、单选 1.区分AT89S51单片机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的最可靠方法是。 A.看其位于地址范围的低端还是高端 B.看其离AT89S51单片机芯片的远近 C.看其芯片的型号是ROM还是RAM D.看其是与RD信号连接还是与PSEN信号连接 答:D 2.访问片外数据存储器的寻址方式是。 A.立即寻址 B.寄存器寻址 C.寄存器间接寻址 D.直接寻址 答:C 3.若要同时扩展4片2KB的RAM和4片4KB的ROM,则最少需要根地址线。 A、12 B、13 C、14 D、15 4.当EA=1时,AT89S52单片机可以扩展的外部程序存储器的最大容量为。 A.64KB B.60KB C.58KB D.56KB 答:D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答案第八章习题详解

习题八 1. 已知某炼铁厂的铁水含碳量在正常情况下服从正态分布N,.现在测了5炉铁水,其含碳量(%)分别为 问若标准差不改变,总体平均值有无显着性变化(α=) 【解】 0010 /20.025 0.025 : 4.55;: 4.55. 5,0.05, 1.96,0.108 4.364, (4.364 4.55) 3.851, 0.108 . H H n Z Z x x Z Z Z α μμμμ ασ ==≠= ===== = - ===- > 所以拒绝H0,认为总体平均值有显着性变化. 2. 某种矿砂的5个样品中的含镍量(%)经测定为: 设含镍量服从正态分布,问在α=下能否接收假设:这批矿砂的含镍量为. 【解】设 0010 /20.005 0.005 : 3.25;: 3.25. 5,0.01,(1)(4) 4.6041 3.252,0.013, (3.252 3.25) 0.344, 0.013 (4). H H n t n t x s x t t t α μμμμ α ==≠= ==-== == - === < 所以接受H0,认为这批矿砂的含镍量为. 3. 在正常状态下,某种牌子的香烟一支平均1.1克,若从这种香烟堆中任取36支作为样本;测得样本均值为(克),样本方差s2=(g2).问这堆香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已知香烟(支)的重量(克)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取α=). 【解】设 0010 /20.025 2 0.025 : 1.1;: 1.1. 36,0.05,(1)(35) 2.0301,36, 1.008,0.1, 6 1.7456, 1.7456(35) 2.0301. H H n t n t n x s x t t t α μμμμ α ==≠= ==-=== == === =<= 所以接受H0,认为这堆香烟(支)的重要(克)正常. 4.某公司宣称由他们生产的某种型号的电池其平均寿命为小时,标准差为小时.在实验室测试了该公司生产的6只电池,得到它们的寿命(以小时计)为19,18,20,22,16,25,问这些结果是否表明这种电池的平均寿命比该公司宣称的平均寿命要短设电池寿命近似地服

尹其畅第8章_习题解答

8 习题参考答案 8.1 在图所示的四位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中,若U REF =5V ,试计算输入数字量D 3D 2D 1D 0=0101时的输出电压值。 解: B 210(0101)(5)N == REF o B 44 5255V V 1622 U u N =- =-?=- 8.2 在图所示的倒T 型电阻网络D/A 转换器中,若U REF =-10V ,试计算输入数字量D 9D 8D 7D 6D 5D 4D 3D 2D 1D 0=00时的输出电压值。 解: B 210(010********)(312)N == REF o B n 10 10312V 3.05V 22 U u N =- =?≈ 8.3 在图所示的倒T 型电阻网络D/A 转换器中,当R f =R 时:(1)试求输出电压的取值范围;(2)若要求电路输入数字量D 9D 8D 7D 6D 5D 4D 3D 2D 1D 0=00时的输出电压U O =5V ,试问U REF 应取何值?(3)电路的分辨率为多少? 解: REF o B 102 U u N =- (1) 当10max B )11023(2N =-= REF o B REF 10102310242 U u N U =- =- 当min B )1(N = REF o B REF 10110242 U u N U =-=- (2)o 10 REF B 2u U N =- ,当B 10(512)N = ,o 5V u = 时, REF 5 1024V 10V 512 U =-?=- (3) 分辨率 n 10111 111023 22==-- 8.4 图所示电路是一权电阻和T 型网络相结合的D/A 转换器。 (1) 试证明:当r=8R 时,该电路为八位的二进制码D/A 转换器。 (2) 试证明:当r=时,该电路为二位BCD 码D/A 转换器。 +-+ u O U REF S 0S 6 S 4 S 5 D 7 6 D 5 D 4 A R 2R 4R 8R S 1 S 2 S 3 D 3 2 D 1 D 0 R 2R 4R 8R r S 7

第八章 习题解答资料

第八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I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方差分析的相关概念及基本思想; 2、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会做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3、了解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4、了解回归分析方法,会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 II 习题解答 A组 1 α= 试检验3个总体的均值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0.05) 解:方差分析表为 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平均平方和F值临界值 组间618.9167 2 309.4583 4.6574 4.2565 误差598 9 66.44444 总和1216.917 11 由于F值>临界值,因而这3个总体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显著. 2、某家电制造公司准备购进一批5号电池,现有A、B、C三个电池生产企业愿意供货,为比较它们生产的电池质量,从每个企业各随机抽取5只电池,经试验得其寿命(小时)数据如下: α= 试分析三个企业生产的电池的平均寿命之间有无显著差异?(0.05) 解:方差分析表为 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平均平方和F值临界值 组间615.6 2 307.8 17.0684 3.8853 误差216.4 12 18.03333 总和832 14

由于F值>临界值,因而这三个企业生产的电池的平均寿命之间的差异显著. 3、某企业准备用三种方法组装一种新的产品,为确定哪种方法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最多,随机抽取了30名工人,并指定每个人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每个工人生产的产品数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下面的结果 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平均平方和F值临界值 组间210 3.3541 误差3836 总和29 (1)完成上面的方差分析表; α= (2)检验三种方法组装的产品数量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0.05) 解:(1)方差分析表为 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平均平方和F值临界值 组间420 2 210 1.4781 3.3541 误差3836 27 142.07 总和4256 29 (2)由于F值≤临界值,因而三种方法组装的产品数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4、有5种不同品种的种子和4种不同的施肥方案,在20块同样面积的土地上,分别采用5种种子和4种施肥方案搭配进行试验,取得的收获量数据如下: α= 有显著差异?(0.05) 解:方差分析表为 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平均平方和F值临界值品种19.067 4 4.76675 7.2397 3.2592 施肥方案18.1815 3 6.0605 9.2047 3.4903 误差7.901 12 0.658417 总和45.1495 19 分别将F值与临界值比较,可知不同品种、施肥方案对收获量的影响是显著. 5、为研究食品的包装和销售地区对其销售量是否有影响,在某周的3个不同地区中用3

第八章题解

第八章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自测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判断结果。 (1)在图T8.1所示方框图中,若φF=180°,则只有当φA=±180°时,电路才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图T8.1 (2)只要电路引入了正反馈,就一定会产生正弦波振荡。() (3)凡是振荡电路中的集成运放均工作在线性区。() (4)非正弦波振荡电路与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完全相同。()解:(1)√(2)×(3)×(4)× 二、改错:改正图T8.2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电路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要求不能改变放大电路的基本接法(共射、共基、共集)。 图T8.2

解:(a)加集电极电阻R c及放大电路输入端的耦合电容。 (b)变压器副边与放大电路之间加耦合电容,改同铭端。 三、试将图T8.3所示电路合理连线,组成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图T8.3 解:④、⑤与⑨相连,③与⑧相连,①与⑥相连,②与⑦相连。如解图T8.3所示。 解图T8.3

四、已知图T8.4(a)所示方框图各点的波形如图(b)所示,填写各电路的名称。 电路1为,电路2为,电路3为,电路4为。 图T8.4 解:正弦波振荡电路,同相输入过零比较器,反相输入积分运算电路,同相输入滞回比较器。

五、试分别求出图T8.5所示各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图T8.5 解:图(a)所示电路为同相输入的过零比较器;图(b)所示电路为同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两个阈值电压为±U T=±0.5 U Z。两个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如解图T8.5所示 解图T8.5

六、电路如图T8.6所示。 图T8.6 (1)分别说明A 1和A 2各构成哪种基本电路; (2)求出u O 1与u O 的关系曲线u O 1=f (u O ); (3)求出u O 与u O 1的运算关系式u O =f (u O 1); (4)定性画出u O 1与u O 的波形; (5)说明若要提高振荡频率,则可以改变哪些电路参数,如何改变。 解:(1)A 1:滞回比较器;A 2:积分运算电路。 (2) 根据0)(2 1N1O O1O 212O1211P1==+=?++?+=u u u u R R R u R R R u ,可得 V 8T ±=±U u O 1与u O 的关系曲线如解图T8.6(a )所示。 (3) u O 与u O 1的运算关系式 ) ()(2000 )()(11O 12O11O 12O14O t u t t u t u t t u C R u +--=+--= 解图T8.6

第八章吸收测试题答案解析

第八章吸收测试题答案解析

化工原理单元测验(四)吸收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吸收操作的基本依据是组分溶解度不 同,吸收过程的经济性主要决定于能耗、溶剂损失、再生费用。 2.吸收、解吸操作时低温对吸收有利,低压对解 吸有利;高温对解吸有利,高压对吸收有利。 3.亨利定律有3种表达形式。在总压P<5atm 下,若P增大,则m减小,E不变, H 不变;若温度t下降,则m减小,E 减小,H 减小。(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4.漂流因子的数值=1,表示等分子反向扩散。 已知分子扩散时,通过某一考察面有四股物流:N A、J A、N和N m。试用>、=、<表示:等分子反向扩散时:J A=N A;N=N m=0.A组分单向扩散时:N A>J A;N m=N>0。 5.若1/K y = 1/k y + m/k x,当气膜控制时,K y≈k y, 当液膜控制时,K y≈k x/m 6.N OG=(y1-y2)/Δy m的适用条件是平衡线为一直 线,用数值积分法求N OG时平衡关系是平衡线y=f(x)为一曲线

7.最小液气比(L/G)min对设计型(设计型、操作型) 是有意义的。如实际操作时,(L/G)<(L/G)min则产生的结果是达不到分离要求 8.设计时,用纯水逆流吸收有害气体,平衡关系为y=2x, 入塔y1=0.1,液气比(L/G)=3则出塔气体浓度最低可降至0。若采用(L/G)=1.5,则出塔气体浓度最低可降至0.025。 注:此题考察操作线斜率,当L/G=3时,操作线斜率大于平衡线斜率2,两线交于0点时(N OG无穷大),出塔气体浓度最低为0同样道理分析当等于1.5时,交于纵轴的坐标,即为出塔气体浓度。 9.用纯溶剂吸收,已知L/G=m,回收率为0.9,则传质 =9 单元数N OG 注:此题可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因A=1,此时推动力处处相等,N OG=(y1-y2)/(y2-y2e)= (y1-y2)/y2=1/(1-η)-1=9 10.操作中逆流吸收塔,x2=0,今入塔y1上升,而其 增大,回他入塔条件均不变。则出塔y 2 收率η不变。(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注:此题根据吸收因子法,三因数相图分析:因为H、 H OG、1/A均不变所以N OG也不变,则横向y1/y2不 变,所以可以分析得出结果。

第八章 例题习题解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例题与习题解) 例题1、已知25℃时,m ∞Λ(NaAc)=91.0×10-4S·m 2·mol –1 ,m ∞ Λ(HCl)=426.2×10-4S·m 2·mol –1, m ∞ Λ(NaCl)=126.5×10-4S. m 2 ·mol –1,求25℃时∞m Λ(HAc)。 解:根据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m (N Λ∞ m (∞ m (Λ∞ m ∞ m =Λ∞ ∞ =(426.3+91.0-126.5)×10-4 =390.7×10-4 (S·m 2·mol -1) 例题2:一些常见离子在25℃时的λ∞ ±m ,见P 22表8.6,求 ∞ m 24Λ(H SO ) 。

解:=∞ )SO (H Λ42m )(SO λ)(H 2λ-24m m ∞+∞+ 0.015960.0349822+?= 0.085924 =(S·m 2·mol –1) 例题3:0.01mol.L -1 的醋酸水溶液在25℃时的电导率为1.62×10-2 S.m -1 ,计算醋酸溶液的pH 值和解离平衡常数。 解:-2 -32-1 m κ 1.6210 Λ= = =1.6210(S.m .mol )c 0.01???1000 +--4 m H ,m Ac ,m Λ=λ+λ=(349.82+40.9)10 ∞ ∞ ∞ ? ).mol (S.m 103.91-1 2 2 -?= -3m -2 m Λ 1.6210α= = =0.0451Λ 3.9110 ∞ ?? pH =-lg(αc)=-lg(0.0451)=3.38?0.01 2 2 c c α 0.010.045k = = 1-α 1-0.045 ?-5-3 =1.0810(mol.dm )? 例题4:电导测定得出25℃时氯化银饱和水溶液的电导率为 3.41?10–4 S ·m –1 。已知同温度下配制此溶液所用水的电导率为1.60?10–4 S ·m –1 。试计算25℃时氯化银的溶解度和溶度积。

第8章作用和题解

习 题八 8.1某油品公司的桶装润滑油标定重量为10千克。商品检验部门从市场上随机抽取10 桶,称得它们的重量(单位:千克)分别是10.2,9.7,10.1,10.3,10.1,9.8,9.9,10.4,10.3,9.8. 假设每桶油实际重量服从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01.0=α下,检验该公司的桶装润滑油重量是否确为10千克,试给出检验的p 值的计算公式. 解:问题归结为检验如下假设 10:10:10≠?=μμH H 此处n=10,01.0=α,S=0.246.25.321=?? ? ??-αn t ,于是拒绝域为 253.010 246.025.325.30=? =? ≥-n S X μ 而253.006.01006.100<=-=-μX ,所以我们接受原假设,即桶装润滑油重量确为10千克。可以算得,该检验的P 值为 {}5.0771 .010/246.01006.10/10=≥=?? ??? ??? ??-≥--n T P n S X P μ 8.2假设香烟中尼古丁含量服从正态分布,现从某牌香烟中随机抽取20支,其尼古丁含量的平均值6.18=X 毫克,样本标准差S=2.4毫克,取显著性水平01.0=α,我们能否接受“该种香烟的尼古丁含量的均值18=μ毫克” 的断言 ? 解:问题归结为检验如下假设 18:18:10≠?=μμH H 此处n=20,01.0=α,S=2.4.86.221=?? ? ??-αn t ,于是拒绝域为 53.1204.286.29.2||0=? =? ≥-n S X μ 而53.16.0186.18||0<=-=-μX ,所以我们接受原假设,即我们接受“该种香烟的尼古丁含量的均值18=μ毫克”的断言. 8.3(1)考虑正态总体),(2 σμN 和假设检验问题 0100::μμμμ>?≤H H

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八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8-3 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在括号内。 (1)只要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且 1 AF ,就可产生自激振荡。( ) (2)对于正弦波振荡电路而言,只要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即使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很大,它也不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 (3)只要具有正反馈,就能产生自激振荡。( ) 答:(1) √。(2) √。(3) ×。 相位条件满足后,还需同时满足幅度条件才能振荡,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8-4 试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下,应采用哪种类型的正弦波振荡电路。 (1)振荡频率在100 Hz~1 kHz范围内可调; (2)振荡频率在(10~20) MHz范围内可调; (3)产生100 kHz的正弦波,要求振荡频率的稳定度高。 图题8-6 解 (1)本题振荡频率范围是低频,因此用RC串并联振荡器(或文氏桥振荡器)。 (2)本题要求的振荡频率在高频范围,因此采用三端式(电感三点式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3)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可以满足高稳定度的振荡频率。 8-6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题8-6所示各电路,哪些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哪些不能,并说明理由。 目的练习由分立元件构成的电路的判振。 解 (1)图(a),放大电路由两级构成,第一级由1V管构成共基放大电路;第二级由2V构成工作点稳定共射放大电路;反馈网络与选频网络由RC串并联网

络构成。反馈信号f U 取自RC 并联支路上,上正下负。断开f U 与放大电路输入端1C (或左或右均可)处,并在此处与地之间加入一个信号i U ,用瞬时极性法(见图中的正、负号)判别此反馈为负反馈(即i U 与f U 反相),因此此电路不可能振荡。 或者用相位条件表达式求φ: A f φ??=+ 因为第一级共基电路不反相,第二级共射电路反相,一共反相一次,因此 A ?=180° RC 串并联网络不反相,因此 f ?=0° 则 ?=180°+0°=180° 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不能振荡。 图(b),放大电路也由两级构成。第一级由1V 管构成工作点稳定的共射电路;第二级由2V 管构成共集电路,不反相。因此 A ?=180° 反馈网络与选频网络是RC 串并联网络, f ?=0° 则 A f ???=+=180° 说明该电路的反馈极性是负反馈,不可能振荡。 图(c),放大电路还是由两级构成。第一级由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构成工作点稳定的共源电路,反相一次;第二级由NPN 双极型管2V 构成工作点稳定的共射电路,也有反相作用。因为信号从输入到输出共反相两次,所以 A ?=360° 反馈网络和选频网络仍由RC 串联网络构成,不反相,即 f ?=0° 则 A f ???=+=360° 说明反馈极性为正反馈,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因此本电路有可能振荡。 图(b)与图(c)也可以用判振的“三看”步骤进行判别。两种方法相比之下,对于这种分立元件电路来说,采用相位平衡条件表达式A f ???=+判振较方便。 图题8-7

第八章同步测试题参考解答

第八章 假设检验 同步测试题参考解答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4分, 共20分) 1.设1,,n X X L 是取自正态总体2 (,)N μσ的样本,记2 211 11,()1n n i i i i X X S X X n n ====--∑∑,当μ和2 σ未知时,则检验假设00:0H μμ==,所用的统计量是 , 其拒绝域为 (显著性水平为α)。 2.设1216,,,X X X L 是来自正态总体2 ~(,2)X N μ的样本,样本均值为X ,则在显著性水平 0.05α=下检验假设:01:5;:5H H μμ=≠的拒绝域W = . 3.设12,,,n X X X L 是来自正态总体2 ~(,)X N μσ的样本,其中参数,μσ未知,样本均值为 X ,记2 21 ()n i i Q X X ==-∑,则假设:0:0H μ=的t 检验使用统计量 . 4. 设12,,,n X X X L 是来自正态总体2~(,)X N μσ的样本,其中参数μ 已知,2 σ未知,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1)αα<<,检验假设2222 0010:;:H H σσσσ=≠,则选取的检验统计量 是 . 5.设假设检验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为,为了同时减少,那么只有 . 答:1. 1 /0--= n S X t μ, )1(||2/-≥n t t α。 2.

3. 本题属于“未知方差2 σ,检验假设0:0H μ=”的题型,所使用的统计量及分布应是 ~(1)/X T t n S n = -,未给出S ,需用Q 表示S . 4. 2 ()n χ; 5. 增加样本容量.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 共28分) 1.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表示 ( B ). (A) P {接受00|H H 不真}; (B) P {拒绝00|H H 为真}; (C) 置信度为α; (D) 无具体意义。 2.在假设检验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C ). (A ) 只犯第一类错误 ; (B ) 只犯第二类错误; (C ) 既可能犯第一类也可能犯第二类错误; (D ) 不犯第一类也不犯第二类错误。 3.一所中学的教务管理人员认为,中学生中吸烟的比例超过30%,为检验这一说法是否属实,该教务管理人员抽取一个随机样本进行检验,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0:30%H μ≤, 1:30%H μ>。检验结果是没有拒绝原假设,这表明 ( C ). (A ) 有充分证据证明中学生中吸烟的比例小于30%; (B ) 中学生中吸烟的比例小于等于30%; (C ) 没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学生中吸烟的超过30%; (D ) 有充分证据证明中学生中吸烟的比例超过30%。 4.设某种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服从正态分布2 (,)N μσ,原工艺生产的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为0μ,现在有新工艺是否真的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含量,要求当新工艺没有提高有效含量时,误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