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读书笔记思修作业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读书笔记思修作业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近期我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因而有幸了解到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更加深刻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等。在阅读中,我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源头,颇有收获:

本书分两卷去讲解,文章的第一卷讲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这一卷中,马克思批判性地分析了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等几个流派的哲学。马克思始终站在科学的角度去看问题。他提到,人们所知道的历史,是对感性世界的反映,这是自我认知,而这种自我意识的来源不是凭空想象的,是社会存在让我们去反映的。这是很多哲学先哲们探讨了数百年的问题,但由于社会的局限和研究的程度不够,始终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去定论。而马克思对此做了一个全面的详细的解答,破解了这个哲学界的千年难题。

第二卷是对“真正社会主义及其哲学观点的批判”。马克思用了许多事实论证论述了人类历史的前提,指出人民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好好的生活,满足最基本的物质资料。试想一下,人民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满足,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哪还会有心思去想其他事情呢?更别提什么探讨哲学问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了。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太不现实。可见,马克思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的人,他真正地考虑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真实需要。我认为他分析到位,考虑全面。同时,马克思能为社会下层人民周全考虑,他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书为我们揭露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分析了从原始所有制依次更替的情形,从而把社会发展看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还研究了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和生产之间的相互联系。社会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马克思在这一部分阐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事实上,这也是政治教材中必修部分的哲学原理。看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后,我终于知道这一理论出自何处了。深觉高中看政治教材的时候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太表面了,没有挖掘到深层次的东西,对这一理论的概念也只是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实际上并没有理解到它的深层含义。但在这本书中,马克思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例子,讲解了为什么经济基础会是大前提,上层建筑的重要反作用在哪等等。这时我才终于对这一重要的概念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事实上,令我惊叹不已的,不仅是这一理论的伟大,还有这一理论仍然适用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足见这一理论的真理性。这也让我不由得庆幸在马克思主义的这本著作中能发现这个问题。在本书的后半部分马克思还研究了意识的起源,特别是社会意识各种形态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为什么要研究意识的起源?我以为,我们必须去追寻这个起源,而不能盲目自大地认为是人的意识决定了物质存在。这种唯心主义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会让我们的实践陷入误区,从而不利于我们改变自身和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必须去探究这一世界的本源。意识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源这

个问题,正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点所在。物质和意识谁是本源这一分歧点让哲学先哲们探讨了数年,而且我们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哲学生活的第一章中也探讨了这个问题。

我认为,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思维去看问题。由此,马克思在书中明确指出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是他们生活的现实过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即我们政治教材中所说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指引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一理论指导,我们还仍然茫然不知地“在意识才是世界的本源”这一错误的观念之中盲目自信,那今天的世界还会发展的这么美好和稳定吗?饮水思源,我终于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理论来源的源头,进一步揭开了曾经在课本中浅显学过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面纱。这一收获对我个人而言是让我看清了自己,不再那么的盲目无知,不会因为自己的短浅而满目乐观甚至狂妄自信;于社会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在这一正确的思想引领之下凝练出来的;对世界来说,这更是全人类的思想武器,为我们更好的创造新事物和改变自我及改造世界奠定了思想基础。收获难得,马克思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强有力的科学的哲学体系。我想,马克思如此地被世人敬仰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吧。在了解了他的这一套强有力的思想之后,我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我由衷的佩服,并抱着虚心学习的心态继续潜心研究。

马克思纵观历史,分析了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观念或

者说意识,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呢?马克思认为,从来就没有过“纯粹的”意识存在。一开始,“意识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随着人类生产效率的提高,以物质生产为对象的劳动和以精神生产为对象的劳动得以分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意识都只不过是物质的派生物而已。马克思提到,人们所知道的历史,是对感性世界的反映,这是自我认知,而这种自我意识的来源不是凭空想象的,是社会存在让我们去反映的。而这种感性世界绝对无法与物质世界分割开来——以物质为对象的,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创造与生产构成了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马克思也提到,人们所知道的历史,是对感性世界的反映,这是自我认知,而这种自我意识的来源不是凭空想象的,是社会存在让我们去反映的。而这种感性世界绝对无法与物质世界分割开来——以物质为对象的,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创造与生产构成了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理论,以往的一切学说都没有那么鞭辟入里、分析到位。

基于私有制的自发分工也是马克思在文章中着重批判的对象。在对其进行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涉及了两个维度:一是从价值批判的角度,认为分工是限制人的自由、造成人的异化的源头;二是从科学实证的角度,认为分工造成了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间的对立和矛盾。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也是从该书的分工理念中受到了启发。我国也发展出了适合我国国

情的分配制度,多半也是收了这一理论的思想启发。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如此丰富的思想内涵让我敬佩不已。通过分析唯物史观构建的逻辑前提、基本、核心以及方向,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还可以加强新时代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没有这一理论体系的支撑,我们的一切体系都是空中楼阁,可见该思想体系的强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便传承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精髓,把握住了当今的时代脉搏,因而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思想对现今的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秉承这一理念,研究出符合发展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种制度。也应该引导我国有志青年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当代青年人应该把这一理论吃透,化为内在的思想力量,因为这一思想理论是科学的,发展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是马克思等等这些令世人敬仰的哲学先哲们的智慧结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而这本书就是给我们当代青年人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方向。我们要铭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用科学的理论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通读全书,我明白了历史唯物史观的来源,再一次加深了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原来唯物史观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理论概念,而是一个极其科学、强大的思想理论体系,能够指导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

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只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更是广大青年人的必修课。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我们更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始终保持辩证清醒的头脑,为推动国家和民族的不断发展进步而自强不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