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

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

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
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

中药颗粒制备发明专利(26条

记录号申请号专利名称

1 200410078096.X 一种治疗肝炎的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

2 200310103524.5 壮骨蠲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3 200310103525.X 症痛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4 200310103526.4 龙鹤丹颗粒剂其制备方法

5 200410078095.5 一种治疗气虚血亏颗粒剂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6 200410081279.

7 治疗梅尼埃病,梅尼埃综合症及各型眩晕病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7 03132096.1 一种抗感冒中药无糖颗粒剂、片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

8 03139681.X 制备新雪颗粒的新方法

9 03149370.X 仙草癌毒清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10 02156768.9 中药微米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新用途

11 03126986.9 制备清开灵颗粒剂的新方法

12 200410078100.2 一种提升白细胞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13 01128602.4 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14 01128603.2 治疗心脑疾病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15 01129071.4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颗粒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16 01131874.0 中药原药材的颗粒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17 02109359.8 灵仙颈肩通颗粒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18 03109733.2 通阳抗疲劳颗粒剂配方药物及制备方法

19 03114644.9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疾病的金刚藤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20 00113734.4 单味中药片剂、颗粒、胶囊的制备方法

21 01106564.8 微米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22 200510065830.3 一种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泡腾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3 200510034316.3 一种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24 200510013868.6 葛根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25 200510036564.1 一种治疗肝炎的十味溪黄草颗粒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6 200510200531.6 治疗鼻炎的中药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颗粒制备文献

1 胃肠舒宁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董传海高莹... 中成药-2005-1

2 蓝根解毒颗粒的制备及应用杜立平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5-135

3 颅痛安颗粒制备工艺优选唐灿[1] 蒲清荣[1]... 中国药业-2005-1

4 温胃舒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王薇马明... 中国药师-2005-1

5 老鹳草颗粒剂的制备探讨史伟国刘娟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6

6 关节积液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白和平赵力学...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21

7 清肺止咳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王书杰李冬梅时珍国医国药-2004-11

8 磁性颗粒固相分离剂的制备及其在放射免疫分析中的应用董墨张春富... 核技术-2004-11

9 补肾健骨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张春林[1] 王炯[2]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9

10 复方抗乙肝颗粒剂制备工艺和质控标准的研究吴静[1] 毛晓冬[2]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27

11 超顺磁性葡聚糖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研究曹正国周四维... 癌症-2004-1 0

12 种子三号颗粒的制备与临床应用陈红梅吕怀莺医药导报-2004-10

13 内障明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刘志兰[1] 叶卫东[1]...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10

15 玉屏风生药颗粒的制备工艺优选与质量控制陆晓和[1] 候晓宁[1]... 中国药师-2004-9

16 健肝颗粒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李建民王啸... 时珍国医国药-2004-9

17 止嗽(散颗粒剂的制备及其生物碱含量的测定金耀荣窦玉红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22

18 芦根枇杷叶颗粒制备工艺研究王文红康宏广...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

19 β-环糊精在穿心莲颗粒剂制备中的应用王七根黄慧烽... 中成药-2004-7

20 益肺颗粒的制备与临床应用陈红梅张志娣医药导报-2004-8

21 喷雾干燥——一步制粒联合流化制粒技术在脑康颗粒制备工艺中的应用研究李玲[1] 何宇新[2]...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4

22 超细硫酸沙丁胺醇药物颗粒的制备与表征续京[1] 刘晓林[1]...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4-4

23 通脉健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王卫平海峡药学-2004-3

24 制备类马尔堡病毒颗粒江丽君陈锦荣生物制品快讯-2004-6

25 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小柴胡汤的药效研究孙兰朱晓洪...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

26 中药止泻补液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易坚正朱锦善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6

27 一枝黄花抗感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兰燕宇何迅... 中国中药杂志-2004-5

28 不同颗粒度^188Re-硫化铼混悬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于延豹[1] 汪勇先[1]... 同位素-2004-2

29 应用由乳化-扩散方法制备的功能PLGA纳米颗粒的药物发送系统J.H金S.W崔... 大连大学学报-2 004-2

30 鼻渊颗粒的制备与应用蒋玉芳饶双超... 时珍国医国药-2004-6

31 二陈颗粒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陶金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3

32 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的制备及表征段磊夏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33 复方胃炎宁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付超美邹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

34 疏肝舒乳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杨云洲鲁汉兰... 时珍国医国药-2004-5

35 洁肤颗粒的制备及临床观察谢岱林世和... 中华医药学杂志-2004-1

36 JH澄清剂在肺炎颗粒剂制备工艺中的应用贺冰滕亮... 中成药-2004-4

37 疏肝化瘀颗粒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李建民[1] 陈雪莲[1]... 青海医药杂志-2004-2

38 微细硫酸沙丁胺醇颗粒的制备续京刘晓林... 过程工程学报-2004-2

39 林蛙油颗粒剂制备工艺初探杨锦竹[1] 韩丛成[1]... 人参研究-2004-1

40 解热宁颗粒的制备及临床观察盛高峰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7

41 高速搅拌制粒机制备通痹颗粒工艺苗青王京霞中成药-2004-3

42 四黄调胃颗粒制备工艺研究何薇曾祖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2

43 喷雾干燥制备康复欣胶囊颗粒的影响因素潘强王世岭... 中国药业-2004-3

44 壮骨灵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鲍华山马巽奕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1

45 益髓颗粒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喻萍[1] 蔡宇[2]...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3

46 五柴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观察张长水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3

47 羟乙基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药物缓释张彩华[3] 刘晓亚[1]...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 4-1

48 愈精颗粒的制备与临床应用王守才[1] 林荣强[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

49 胃舒颗粒中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何伟丛竹凤...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 4-1

50 铝碳酸镁颗粒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王旭梅[2] 庞玉华[2] 河北医药-2004-1

52 骨痿颗粒的制备与临床应用郭昭山黄松...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5

53 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硫酸沙丁胺醇颗粒马静[1] 王玉红[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54 淋通颗粒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袁敏[1] 张贞丽[1]... 山东医药工业-2003-5

55 清热凉血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李正翔[1] 任荣[1]... 中草药-2003-11

56 肾荣颗粒的制备及应用王守才[1] 钟百灵[2] 辽宁中医杂志-2003-9

57 芦荟(颗粒胶囊制备工艺研究张裕民[1] 钟喜光[2]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

58 黄芪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叶梦屏陈丹福建分析测试-2003-2

59 病毒清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郑修丽闵云山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9

60 益肝颗粒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林勇陈明安... 中国药业-2003-8

61 健元壮骨颗粒的制备及初步质量控制刘玲珠[1] 蔺晓康[1]... 西北药学杂志-2003-3

62 芪珍抑瘤颗粒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林静[1] 王利胜[2]... 时珍国医国药-2003-6

63 菌毒清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潘惠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8

64 肝安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吴琳琳陈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8

65 雪荔颗粒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工艺优化方芸裴云萍...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9

66 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思路陈天朝中国药业-2003-7

67 赤丹退黄颗粒成型工艺的制备试验研究刘峰群[1] 靳守东[2]... 中医药学刊-2003-8

68 贯叶金丝桃抗病毒颗粒中藁本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研究邢建国[1] 陆华[2]... 中成药-2003-8

69 消渴通络颗粒的制备及应用刘雅琴中国药师-2003-7

70 五柴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观察张长水胡冰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7

71 疏肝祛瘀消癖颗粒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卢喆胜[1] 梁玉仪[2]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6

72 茵栀颗粒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苏志坚阮清发福建中医药-2003-3

73 安心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文洪宇吕德屏... 儿科药学杂志-2003-3

74 更-平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冯俭谢萍华西药学杂志-2003-3

75 坤月安颗粒不同制备工艺对成品中芍药式含量的影响时继福贤英越医学文选-2003-2

76 风痛灵颗粒制备工艺研究王建敏[1] 黄绳武[2]...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3

77 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技术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陈际达崔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4

78 眼络通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姜宁华[1] 吴素香[2]... 中国药业-2003-4

79 HPLC考察川芎茶调颗粒制备中川芎嗪的动态变化桂卉肖锦仁... 中成药-2003-4

80 芪仙颗粒的制备及生精作用观察石磊[1] 李昌勤[2] 时珍国医国药-2003-4

81 肠安康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席昕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3-2

82 骆驼蓬总生物碱颗粒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刘冰马合木提·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1

83 急咳停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李丰文娄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1

84 健胃化食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刘联合[1] 穆军明[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1

85 理血颗粒的制备与临床观察蒋星刘峰时珍国医国药-2002-11

86 血脉宁颗粒制备工艺研究赵剑唐灿...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5

87 益肾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曲福生[1] 李廷忠[2]... 山东医药工业-2002-6

88 健脾益气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邱玉英邓玲玲...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

89 大鼠创伤性肠粘连模型的制备及黄厚排气颗粒对其粘连程度的影响杨士友黄世福...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2-3

90 有机荧光染料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包埋机制的研究段菁华王柯敏... 化学传感器-2002-3

91 愈痫灵颗粒剂中3种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何群王净净... 中成药-2002-9

92 降压颗粒剂的提取制备工艺研究吴文生中药材-2002-8

93 颗粒状载银珊瑚礁石的制备和它的灭菌性能研究张昭[1] 王向东[2]... 湿法冶金-2002-3

94 黄连增液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路绪文王书杰... 中国药业-2002-8

95 清肝颗粒制备工艺研究刘力罗月琴... 中草药-2002-8

96 膜分离技术制备的热毒净颗粒药理作用研究胡小鹰[1] 朱萱萱[2]...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5

97 干式制粒在中药颗粒制备中的应用宁洪斌[1] 张欣[2]... 中医药信息-2002-4

98 肺纤愈颗粒剂的制备研究刘合禄杨巧凤... 山东医药工业-2002-3

99 健脑益智颗粒制备工艺研究刘玉桥高培红西北药学杂志-2002-3

100 保健速溶茶(颗粒的制备陈晶[1] 黄志刚[2] 中药材-2002-6

101 胃康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林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5

102 超细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腊蕾[1] 蒋雪涛[2]... 中国药房-2002-4

103 三黄泻心颗粒剂制备中提取工艺的研究成源[1] 王桂敏[2] 陕西中医-2002-4

104 口消灵颗粒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王丽萍王书杰时珍国医国药-2002-4

105 RESS过程及其用于微细颗粒制备研究综述孙晓宇王亭杰... 化工进展-2002-1

106 颅痛安颗粒制备工艺初步研究蒲清荣唐灿...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1

107 小儿肺咳宁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李平[1] 张建林[2] 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1

108 用重组乙肝病毒颗粒制备丙肝疫苗江丽君生物制品快讯-2002-2

109 丙肝病毒清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吴宗耀牛礼仪河北医药-2001-9

110 胃康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林勇汤季红成都医药-2001-4

111 不同颗粒制备方法对龙胆腱胃片的崩解度和硬度的影响孙开珍[1] 马立新[2]...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6

112 超临界CO2快速膨胀法制备布洛芬细颗粒工艺过程的研究陈兴权[1] 于慧杰[2]... 宁夏石油化工-2001 -4

113 天葵菌毒清颗粒剂的制备与应用叶成德余剑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1-10 114 颈痹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刘移兰时珍国医国药-2001-11 115 金黄利胆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董占军[1] 韩桂茹[2]... 中国药房-2001-9 116 中药颗粒剂的发展与制备工艺的改进孙维广何国熙...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10 117 新脑灵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林厚文[1] 张纯[2]... 中国药业-2001-12 118 挤出造粒—气流包衣法制备包衣微粒剂Ⅱ.奥美拉唑肠溶微颗粒的研究朱金屏[1] 王雅珍[2]...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12 119 清肺止咳颗粒制备工艺探讨罗为杨建刚西北药学杂志-2001-6 120 沸腾制粒机在颗粒剂制备中的应用研究周辉[1] 张永萍[2]...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12C 121 化瘀复元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张晓燕[1] 张汉忠[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9 122 泌乳Ⅰ号颗粒剂的制备与疗效观察张殿民郝影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9 123 胃肠通颗粒包衣的制备及释放度的测定魏凤玲[1] 单光璇[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11 124 八正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金灿[1] 姜宁华[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11 125 清肺止咳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谢瑛谢力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10 126 扶骨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罗国庆[1] 胡文倩[2] 医药导报-2001-8 127 硝苯地平缓释固体分散体颗粒的制备沈德凤[1] 张启兴[2]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5 128 复方元胡颗粒制备工艺的探讨陈玉云基层中药杂志-2001-5 129 调胃颗粒的制备和疗效观察孙文格[1] 赵五申[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9 130 降糖御消颗粒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容凯文[1] 王利胜[2]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09C 131 病毒消提取条件优选及其颗粒剂的制备袁珂[1] 屈志莲[2]...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3 132 半自动化制备颗粒剂经验点滴简于群邓国泉... 宜春医专学报-2001-2 133 利用超临界 C2 制备α—细辛醚及布洛芬微细颗粒陈兴权[1] 于慧杰[2]...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2 134 肺喘宁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陈俊涛基层中药杂志-2001-3 135 复方延胡索颗粒的制备,质控与初步戒毒作用的研究居红卫[1] 蒋

雪涛[2]...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3 136 高速搅拌制粒机制备无糖型中药颗粒屠吉海[1] 朱锦华[2] 中成药-2001-3 137 妇康宁颗粒不同制备工艺对小鼠补气作用的影响徐琳本张水寒...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1 138 菊芩清解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研究胡克菲时珍国医国药-2001-3 139 桔梗颗粒(冲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曹继华王正益... 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

140 抗脂肪肝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周建新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3 141 超临界流体溶液快速膨胀法制备灰黄霉素微细颗粒陈鸿雁蔡建国... 化工学报-2001-1 142 复方脑脉康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胡碧波尹忠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1 143 苍葛止泻灵颗粒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巢建国[1] 刘产明[2]...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 144 疏肝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研究马涵涛时珍国医国药-2001-2 145 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现状与展望赵瑞玲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2 146 人脱钙骨基质颗粒的制备及应注意的问题赵廷宝[1] 范清宇[2]... 滨州医学院学报-2001-1 147 皮康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张忆梅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0-4 148 加味地黄饮颗粒剂的制备及其鉴别方法柳春娣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0-3 149 沸腾制粒机制备中药颗粒时"塌床"现象的防止和操作控制邢黎明[1] 赵争胜[2] 中国中药杂志-2000 -12 150 香砂六君颗粒制备工艺研究唐灿[1] 黄玉兰[2] 中国药房-2000-6 151 佐陷宁颗粒剂制备与临床应用丁蔚王爱民时珍国医国药-2000-12 152 芪术胃安颗粒剂制备工艺优化选择郑云花[1] 朱延萍[2]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5 153 喷雾干燥与高速搅拌方法制备中药颗粒剂的初步研究崔福德[1] 刘光艳[2] 中成药-2000-8 154 肾炎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张立平李锦中成药-2000-8 155 皮疹清颗粒制备工艺研究余南才胡克菲中成药-2000-7 156 苏桑止咳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赵满靖中药材-2000-6 157 三种方法制备的结代停冲剂颗粒的形貌特征及其溶解速率黄虹[1] 华捷[2] 中成药-2000-2 158 用正交试验法探讨颈天蛭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李世洋[1] 董良杰[2] 中医药信息-2000-1 159 肺炎宁颗粒剂制备工艺优化及抗菌试验研究张学农孙殿甲时珍国医国药-2000-5 160 肾安颗粒的制备康佐文王松林中国新药杂志-2000-5 161 高含量对乙酰氨基酚直接可压性颗粒的制备陈茂棠马逊娜广东药学-2000-1 162 苍脂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何薇李卫敏中成药-2000-4 163 浅谈制备

中药颗粒剂对原辅料的要求程光其时珍国医国药-2000-2 164 中药乙醇提取物制备

颗粒剂的探讨魏凤玲戴玉荣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1 165 眼络通颗粒的制备

毛姜蓉中国药业-1999-7 166 二陈颗粒剂制备工艺的研究王健美[1] 杜清[2] 中国药业-1999-12 167 咽炎康颗粒制备工艺研究狄留庆刘忠保时珍国医国药-1999-11 168 正交试验法优选痹克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张铁军任涛河南科学-1999-A06

169 罗红霉素颗粒剂的制备及生物利用度研究樊夏雷卓海通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9-2 170 痔灵颗粒的制备工艺朱洪刘戟华西药学杂志-1999-4 171 复方感冒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观察潘英医学文选-1999-3 172 肠肛舒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周淑芳唐声武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 173 越桔无糖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于立河[1] 白凌涛[2] 中医药信息-1999-3 174 用多指标试验全概率评分法研究茶多酚颗粒制备工艺魏毅[1] 罗杰英[2] 中国中药杂志-1999-5 175 强力解热抗炎颗粒的制备与薄层鉴别李春花张明霞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4 176 舒关温经颗粒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郭立玮王天山中药材-1999-2 177 不同制备方法对柴葛颗粒部分药学的影响王胜春[1] 张仲海[2]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4 178 养阴清肺颗粒的制备工艺张纯周斌中成药-1998-3 179 结肠康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钟永祥卢秀琼中草药-1998-8 180 乳康平颗粒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邹桂欣张希弘时珍国药研究-1998-3 181 乳块消颗粒制备工艺研究闫雪生邵幼梅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2 182 虎石灌肠颗粒剂的制备杨慧云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0 183 干式造粒工艺用于中药颗粒剂的制备邬威尧中药材-1998-7 184 舒筋外洗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李奋儒吴雪茹中药材-1998-1 185 抗癌一号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刘静[1] 郭昱[2]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2 186 截毒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刘惠茹王莲英中医药信息-1998-4 187 扑感颗粒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于宗渊[1] 孙中矾[2] 时珍国药研究-1998-2 188 超大颗粒^99Tc^m—SMAA 药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李春林[1] 武秀朵[2] 同位素-1998-4 189 少腹逐瘀颗粒剂制备工艺的研究白雁中国药学杂志-1997-8 190 咽炎无糖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王守愚中草药-1997-8 191 胃舒灵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杨广文[1] 董燕[2] 中医药研究-1997-5 192 抗癌药复合性粗颗粒乳剂的制备,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刘福全梁君中国肿瘤-1997-4 193 氨茶碱多剂量型胃漂浮颗粒的制备及影响因素杜青范春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2 194 直接喷雾法和超滤喷雾法制备颗粒剂工艺研究朱婉珍黄伟文中成药-1996-9 195 肠安颗粒剂

制备工艺的研究刘人树[1] 王建卫[2] 中草药-1996-A09 196 小儿咳喘宝颗粒剂的制备研究陶正升吕淑琴中药材-1996-3 197 小颗粒免疫胶乳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吕绳凯[1] 陶义训[2]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6-2 198 降脂降粘颗粒剂的制备及应用丁倩中医药学报-1995-3

199 甲硝唑泡腾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观察丁召兴吕瑞琴滨州医学院学报-1995-2 200 千缗颗粒剂的制备研究肖宏浩谢一辉中药材-1995-3 201 牛黄解毒颗粒剂制备工艺中雄黄的炮制方法及其可溶性砷盐的含…裴月梅杨士友中国中药杂志-19 95-10 202 滴霉净泡腾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吴凤英杨淑莲滨州医学院学报-1995-5 203 硝苯地平缓释颗粒的制备齐瑗晶王菊山东医药工业-1994-1 204 牡牛分枝杆菌吞噬颗粒制备及在吞噬细胞发光测定中的应用刘正华王新宁临床检验杂志-1994-2 205 湿法制粒与多室流化床干燥的组合法制备药用颗粒姜国平医药工程设计-1993-3 206 曲尼斯特缓释颗粒制备工艺黄胜炎化学医药工业信息-1993-3 207 布洛芬缓释颗粒的制备及熔出度研究杜青张汝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3 208 新肿瘤标记物嗜铬颗粒蛋白纯化及其多抗,单抗的制备郝钟林黄建英和中国肿瘤临床-1993-8 209 六味地黄颗粒冲剂制备工艺韩训萍中成药-1991-7 210 磁性颗粒二抗的制备方法和初步应用邴圣民朱秀英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1-1 211 流化床制备浸膏颗粒工艺优化探讨张加真田时玲中国中药杂志-1990-10

中药的服法

中药的服法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用药的经历,用药过程中,除了要选对药物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服用方法,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中药因其剂型或治疗目的不同,其服用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严格掌握中药的服用方法尤为重要。下面分别介绍中药汤剂、免煎中药和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常识。 一、中药汤剂 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应根据病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用药,掌握服药的温度、服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服药的时间和注意事项,从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一)服药的温度 根据病情需要,中药汤剂可分为温服、冷服和热服。 1、温服:一般来说汤剂均需要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 用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能和胃益脾,减轻刺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2、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凡是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该冷服。 3、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 用于寒证。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并且服后还须盖好衣被,或吃点儿热粥,以帮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二)服药的剂量 根据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等。 1、分服:适用于慢性病、病情轻的,可慢慢调治的患者。一剂汤药 可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呕吐的患者要先少后多,分多次服下。小儿口服汤剂时,应将汤剂浓缩,从而减少服用量。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 2、顿服:适用于急性病及病情较重的,应急速治疗的患者。一剂汤 药可1次服下。这样药力大而猛,能充分发挥药效。 3、危重病人应该少量多次服用;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

颗粒剂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包括提方法、浓缩干燥、制粒方法、颗粒干燥方法、整粒、包装) 1、提取方法 因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及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多数药物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含挥发油的药材还可用“双提法”。 (1)煎煮法。系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一般操作过程如下:取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或沉降滤过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90℃)为1.30-1.35。 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常采用水煮醇沉淀法,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定浓度(一般比重为1:1左右),冷后加入1-2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必要时滤过),沉淀物用少量50%-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或加一定量水.混匀)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率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煎煮法为目前颗粒剂生产中最常用方法,除醇溶性药物外,所有颗粒剂药物的提取和制稠膏均用此法。 (2)浸渍法。系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其操作方法如下:将药材粉碎成粗末或切成饮片,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溶剂后密封,搅拌或振荡,浸渍3-5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倾取上清液,滤过,压榨残液渲,合并滤液和压榨液,静止24小时,滤过即得。 浸渍法适宜于带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但是具有操作用期长,浸出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程出等缺点。 (3)渗漉法。系将经过适宜加工后的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的方法。其一般操作方法如下:进行渗漉前,先将药材粉末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以免在渗漉筒内膨胀。取适量脱脂棉,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润湿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松紧程度根据药材及浸出溶剂而定。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石块之类的重物,以防加溶剂时药粉浮起;操作时.先打开渗漉筒浸出液出口之活塞,从上部缓缓加入溶剂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浸渍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渗漉时,溶剂渗入药材的细胞中溶解大量的可溶性物质之后,浓度增高,比重增大而向下移动,上层的浸出溶剂或较稀浸出溶煤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细胞壁内外浓度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技术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技术 1、中药配方颗粒是如何生产的?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是依据传统中药汤剂的煎煮要求,根据不同品种分别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其基本工艺路线是:优选中药材,炮制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检验。 2、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煎煮方法一样吗?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煎煮方法相似,是在继承传统汤剂煎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产。主要表现为:(1)中药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是按照传统汤剂的煎药的要求,如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次数、先煎、后下、包煎、烊化、溶化、另煎、冲服等。结合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优化不同中药品种的提取技术参数。 (2)结合现代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制药最新研究成果,对研究明确的脂溶性有效成分,采用水提取结合乙醇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技术,充分提取有效成分。 (3)对于传统药材粉末入药的品种,采用超微粉碎技术,达到了细胞破壁,快速发挥药效。 (4)在颗粒制造过程中,采用浸膏粉直接干法造粒,不加赋型剂,部分品种确实需要加入赋型剂的,也是尽量少加。因此中药配方颗粒和其他冲剂不同,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冲剂和颗粒剂都是含有较多的糖和辅料,而配方颗粒不含糖,部分品种含辅料也是少量的,保证了中药原有的药性和药效。

3、生产上如何体现“先煎”? 先煎是要求增加药物的煎煮时间,目的是为了增加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出,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药效。 如石膏、煅自然铜等矿石类;石决明、牡蛎等贝壳类;龟甲、鳖甲等角甲类药物;乌头、附子等有毒的药物;石斛、天竹黄等。该类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是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工艺参数,如石斛需要煎煮2次,共4小时,龟甲砂炒破碎,加水煎煮2次,共10小时,这是家庭煎煮无法做到的。 4、那些品种“先煎”? 先煎的品种主要有:龟甲、鳖甲、石膏、煅自然铜、代赭石、寒水石、龙骨、紫石英、牡蛎、石决明、川乌、草乌、附子、石斛、天竹黄、滑石、磁石、珍珠母、阳起石、赤石脂等。 5、生产上如何体现“后下”? 后下是要求减少药物的煎煮时间,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和免于有效成分分解破坏。 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荆芥、砂仁、广藿香、豆蔻、青蒿等,先蒸馏收集挥发油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再加水提取,挥发油经处理后包裹加入到颗粒中。 不易久煎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采用冷提法萃取。 6、那些品种“后下”?

中药颗粒剂服用方法

中药颗粒剂服用方法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药颗粒剂服用方法: 1.取一适当大小容器,将“一日量”的所有药包都撕开并把颗粒倒入同一杯中,用约 300毫升“沸水”冲化,搅拌调匀后加盖密封3分钟,再二等分早、晚服用。如医师无特殊制定服用方式,一般为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热服用一次。 2.若经沸水冲后颗粒还未完全溶化,可用小火煮片刻至其完全溶化。而颗粒剂经小 火煮片刻后,药物之间发生反应,产生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3.部分贵重中药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打粉入药,故不易冲化溶解。可以像服用散 剂般,连同汤药一并服下,疗效颇佳,切不要将未溶解的药物当作杂质丢弃。4.若小儿嫌药味太苦不愿服药,可在冲药时加入少量白糖,以改变药味利于服用; 也可适当减少冲药的水量,提高药物浓度;或少量多次服用,同样可达到治疗效果。 ●提示: 1.装药容器宜用搪瓷、玻璃、陶器或不锈钢等材质。不宜用铜、铁或铝等材质,否则影响疗效。 2.多数药宜用“沸水”冲服,否则药不容易溶化。不宜用自来水、矿泉水、茶、咖啡等冲服。 3.少数药宜用“温开水”冲服,如紫河车、乳香、没药等,如用沸水冲服,其腥臭味特别重,许多人会感到恶心欲吐;若用温开水冲,腥臭味则会大减。 中药颗粒剂服用方法: 5.取一适当大小容器,将“一日量”的所有药包都撕开并把颗粒倒入同一杯中,用约 300毫升“沸水”冲化,搅拌调匀后加盖密封3分钟,再二等分早、晚服用。如医师无特殊制定服用方式,一般为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热服用一次。

6.若经沸水冲后颗粒还未完全溶化,可用小火煮片刻至其完全溶化。而颗粒剂经小 火煮片刻后,药物之间发生反应,产生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7.部分贵重中药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打粉入药,故不易冲化溶解。可以像服用散 剂般,连同汤药一并服下,疗效颇佳,切不要将未溶解的药物当作杂质丢弃。8.若小儿嫌药味太苦不愿服药,可在冲药时加入少量白糖,以改变药味利于服用; 也可适当减少冲药的水量,提高药物浓度;或少量多次服用,同样可达到治疗效果。 ●提示: 1.装药容器宜用搪瓷、玻璃、陶器或不锈钢等材质。不宜用铜、铁或铝等材质,否则影响疗效。 2.多数药宜用“沸水”冲服,否则药不容易溶化。不宜用自来水、矿泉水、茶、咖啡等冲服。 3.少数药宜用“温开水”冲服,如紫河车、乳香、没药等,如用沸水冲服,其腥臭味特别重,许多人会感到恶心欲吐;若用温开水冲,腥臭味则会大减。

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

中药配方颗粒专家经典处方 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 (1) 感冒初期: 主要表现:鼻塞流清涕头痛咽喉不适咳嗽发热恶寒等。 处方: 荆芥 1袋薄荷 1袋金银花 1袋 用法: 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首日加倍,连服3天。 注; 荆芥: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薄荷: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效果显著. 三药均具气味芳香,共奏开窍解表,驱邪解毒。 加减: 恶风恶寒者,加:防风,咳嗽有清痰者,加:法半夏; 发热恶寒者,加:柴胡,发热不恶寒者,加:板蓝根; 头痛恶风者,加:羌活,川芎。 (2) 感冒后期: 主要表现:咳嗽、吐痰、咽喉不适、头痛 处方一:

荆芥1袋前胡1袋僵蚕1袋 桔梗1袋百部1袋甘草1袋 用法: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每日两次,首日加倍 感冒后期咳嗽(感冒后期反复、久治不愈的咳嗽) 处方二: 党参 1袋生姜 1袋蜂蜜 30g。 用法: 痰多气逆加:化橘红, 微喘加:胡桃肉, 便秘加:玉竹。 每日一剂,开水泡服,连服3天 注:感冒咳嗽虽称之为“小病”,但治疗不当,可以迁延日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尾巴,患者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大都不愿继续服药治疗,然而,一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 党参生姜蜂蜜三味,用于感冒咳嗽的收尾,十分合适。 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润燥止咳,党参益气补虚.生姜得蜂蜜之润,则温而不燥,蜂蜜得生姜之温,则润而不涩,党参得生姜之温散,则补而不留邪。 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主要表现:反复咳嗽,痰多或白黏难咳出,遇风寒加重,咳甚出现喘息,胸闷、气促、水肿等。 属肺阴亏虚,痰湿蕴肺。 治宜:补气养阴,利湿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 矮地茶 1袋灵芝 1袋红景天 1袋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提取方法 因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及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多数药物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含挥发油的药材还可用“双提法”。 1.煎煮法系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一般操作过程如下:取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或沉降滤过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90℃)为1.30-1.35。 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常采用水煮醇沉淀法,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定浓度(一般比重为1:1左右),冷后加入1-2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必要时滤过),沉淀物用少量50%-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或加一定量水.混匀)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率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煎煮法为目前颗粒剂生产中最常用方法,除醇溶性药物外,所有颗粒剂药物的提取和制稠膏均用此法。 2.浸渍法系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其操作方法如下:将药材粉碎成粗末或切成饮片,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溶剂后密封,搅拌或振荡,浸渍3-5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倾取上清液,滤过,压榨残液渲,合并滤液和压榨液,静止24小时,滤过即得。 浸渍法适宜于带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但是具有操作用期长,浸出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程出等缺点。 3.渗漉法系将经过适宜加工后的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的方法。其一般操作方法如下:进行渗漉前,先将药材粉末放在有盖容器,再加入药材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以免在渗漉筒膨胀。取适量脱脂棉,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润湿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松紧程度根据药材及浸出溶剂而定。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石块之类的重物,以防加溶剂时药粉浮起;操作时.先打开渗漉筒浸出液出口之活塞,从上部缓缓加入溶剂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浸渍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渗漉时,溶剂渗入药材的细胞中溶解大量的可溶性物质之后,浓度增高,比重增大而向下移动,上层的浸出溶剂或较稀浸出溶煤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细胞壁外浓度差。渗漉法浸出效果及提取程度均优于浸渍法。 渗漉法对药材粒度及工艺条件的要求较高,一般渗漉液流出速度以1kg药材计算,慢速浸出以1—3ml/min为宜;快速浸出以3—5ml/min为宜。渗漉过程中,随时补充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浸出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药材粉末:浸出溶剂)。 4.其它 (1)动态温浸工艺:将原药材破碎到规定粒度.使药材与溶媒有效接触面积扩大.在适当的温度围保持恒温;用机械搅拌促进流动,实现药材界面外浓度差,有利于有效成分快速浸提,而低温温浸,药液不沸腾,避免了淀粉的过分裂解糊化.既方便了固液分离和离心除杂,又避免了水蒸气共沸蒸馏成分的损失。因此,动态温浸工艺与传统的静态沸腾提取工艺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保存有效成分多,缩短工时,降低耗能等优点。 (2)超速离心除杂与超滤除杂技术:与传统的醇醉沉除杂工艺相比,超速离心与超滤(采用微孔滤膜,经加压滤过)除杂技术,避免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多糖和肽类成分的损失,天然成分保留较完全,既使中药汤剂的特色得到发挥,同时又缩小了剂量,制得的颗粒质量高.稳定性好”。 (二)浓缩、干燥技术 药材中指标成分提提取后,制成原颗粒之前应得到流动性粉末为宜,因此提取液必须浓缩与干燥,需要一定温度除去水,伴随有效成分的损失与破坏。如长瓣金莲花的水煎液常压浓缩1小时、16小时及26小时,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6.25%、20%及39%,时间越长有效成分破坏越多。又如采用常压浓缩或减压浓缩制备三黄泻心汤干浸膏,结果成品中番泻苷、黄芩苷的含量降低了23%-94%,改用逆渗透液缩和喷雾干燥技术,含量仍降低1%—6%,当归芍药汤的汤液作成软膏后.其仓术醇和β-桉醇含量分别只有原药材的0.04%和0.14%。 通常浓缩最简易是采用真空度1.33kPa(即10mmHg),温度约40℃即可,若采用薄膜浓缩、离心薄膜浓缩则效率可提高,且可降低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浓缩液一般浓缩到20%—50%,进行干燥,喷雾干燥操作简便、速度快,产品细度均匀,干燥过程液滴干燥的实际温度仅35-50℃,在几秒或十几秒钟完成,被干燥物料不致发生过热现象,不耐热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致破坏,如大黄浓缩液以进风温度20℃、出风温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作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作 1、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优质、道地药材经规范炮制加工成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经过科学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的供医生临床配方使用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又被称为“免煎中药”、“科学中药”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煎煮。但中药配方颗粒和另外一种“精致颗粒饮片”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只是将传统饮片粉碎加工,改变的只是饮片的物理性状,使用的时候仍然需要煎煮。而中药配方颗粒只需要用开水冲服即可。 2、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有哪些优势?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相比:具有相同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同时具有“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特点,是传统饮片的发展与补充,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比中成药更灵活,完全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它具有携带服用方便、便于医院中药房调剂、便于中药生产实现现代化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中药质量的安全性、均一性、稳定性和卫生学指标,是对传统中药汤剂的一次改革。 3、中药配方颗粒有哪些特点? 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保留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 四变、四不变的特点: ①剂型改变,汤剂——颗粒剂;炮制加工不变; ②包装改变,纸包装——铝塑复合膜包装;药物的名称、功能、主治不变; ③调配方法改变,人工称取——标准包装;药物随症加减的特点不变; ④使用方法改变,煎煮——冲服;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变。 从以上特点可看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可控、可靠、计量准确;便于携带,方便服用。 4、配方颗粒的包装问题 我公司产品采用单剂量小包装主要是基于防潮的考虑,为保持产品的原汁原味,生产过程中未加入任何防潮剂。从中医的辨证论治角度看,小袋单味药能满足药味的增减变化,但因剂量固定,而不能进行单味药量的增减。为此,我们在确定包装规格的时候,对各品种的常用处方量进行了考查,并征求了大量名老中医的意见和建议,尽量使包装规格能适应临床的需要。如药典规定党参的用量为9-30克,通常的处方用量有10克、20克、30克等情况,我们将包装规格确定为10克,这样可以通过倍数增加而满足临床配方使用。 5、配方颗粒的用量问题 中药饮片在一般的家庭式煎煮中(家庭煎剂),其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仅为40-60%;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可以依据不同药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工厂煎剂),使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可达到70%以上。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使一付中药从无质量标准到有质量标准。我们以家庭煎剂的成分及含量为基础,通过标准煎剂和大量对比实验测定折算出中药配方颗粒相当于原中药饮片的使用量。每袋的装量为成年人一日的用药量。一般情况下,一付中药每味药用一小袋即可,根据病情的需要也可以加量。掌握用量的关键在于医生要熟习品种规格表,即每袋颗粒相当于饮片的量。医生在熟习了产品规格后,在开处方时可直接写每味药的用药包数,如当归1包、熟地1包、川芎1包、白芍1包;医生也可直接按每袋相当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现状研究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现状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和散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由于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且体积小,服用、存储及运输较方便,在80年代曾以年递增40.9%的速度发展,可谓近年发展最快的一种中药固体制剂。1996~1999年间批准的443种新中药品种中,颗粒剂占17.2%,排列第3位。随着药物制剂朝着“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的方向发展,以及高速搅拌制粒法、喷雾干燥制粒法、滚动凝聚制粒法等新工艺的应用,中药颗粒剂出现了无糖型、泡腾型、包衣型、吞服型等新类型,新辅料在中药颗粒剂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此现状作一概述。 1 稀释剂(填充剂) 蔗糖、糊精和淀粉是传统的稀释剂,但蔗糖有吸湿性,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龋齿等患者不宜长期服用,糊精和淀粉的冲

溶性不甚理想。为开发性能优良的稀释剂,药学工作者作了许多研究。 1.1 乳糖易溶于水,性质稳定,无吸湿性,与大多数药物不起化学反应,对主药含量测定的影响较小,是很好的稀释剂。如:复方芩柏颗粒剂的最佳辅料比为浸膏粉:乳糖=8:2;清喉消炎冲剂的辅料比则以β-环糊精:糊精:乳糖=1:3:5为佳。《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首次收载了4种乳糖型颗粒剂。 1.2 甘露醇、木糖醇、甲壳胺、双岐糖抗病毒颗粒的辅料糊精改为甘露醇后,在冷热水中均可溶解,经临床观察发现改变辅料不影响疗效,对需控制糖摄入的患者增加了一种选择。对续春冲剂的研究表明:以易溶的甘露醇、木糖醇和完全水不溶的甲壳胺为辅料的制剂效果均不好,而双岐糖溶于水,有一定的水吸附能力,溶解速度较慢,无论单独与浸膏粉制粒或与淀粉等混合制粒,其制粒效果均好,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浸膏粉:双岐糖:淀粉=10:3:2。本类辅料中,蔗糖、乳糖、甘露醇、木糖醇、双岐糖等兼有矫味的功能。另外,用可溶性淀粉或水溶性糊精作稀释剂,其溶解性比淀粉好 2 润湿剂与粘合剂 2.1此类辅料能使药物细粉湿润、粘合,以便制成合格的颗

中药配方颗粒专家经典处方1

中药配方颗粒经验处方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方一:急性发作期:矮地茶 1包,灵芝 1包,丹参 1包,浙贝母 1包,葶苈子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方二:症状缓解期:灵芝 1包,黄芪 1包,丹参 1包,瓜蒌皮 1包,炙甘草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方三;症状较轻期:灵芝 1包,丹参 1包,川贝母 1包,鹿衔草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2.慢性咽炎、慢性扁桃腺炎 方一:连翘 1包,蒲公英 1包,赤芍 1包,丹参 1包,岗梅根 1包,全蝎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方二:荆芥 1包,僵蚕 1包,蝉蜕 1包,桔梗 1包,牛蒡子 1包, 川牛膝 1包,甘草 1包,红花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3.慢性鼻窦炎 处方:葛根 1包,连翘 1包,鱼腥草 1包,三七 1包,蝉蜕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4.过敏性鼻炎 处方:葛根 1包,连翘 1包,鱼腥草 1包,防风 1包,蝉蜕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1.冠心病 处方:黄芪 1包,三七 1包,丹参 1包,银杏叶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2.中风后遗症 处方:黄芪 2包,川芎 1包,蜈蚣 1包,三七 1包。 用法:黄芪每次一包,其余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3.脑动脉硬化 处方:天麻 1包,三七 1包,蝉蜕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1.慢性结肠炎 处方:苦参 2包,三七 1包,赤芍 1包,沉香 1包。 用法:苦参每次一包,其余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1.腰椎间盘突出 处方:三七 1包,杜仲 1包,牛膝 1包,蜈蚣 1包,补骨脂 1包,黄精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2.颈椎间盘突出 处方:葛根 5包,当归 1包,川芎 1包,蜈蚣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3.风湿腰腿病 处方:蜈蚣 1包,杜仲 1包,牛膝1包,三七 1包,海风藤 1包,路路通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4.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蜈蚣 1包,三七 1包,大血藤 1包,秦艽 1包,威灵仙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5.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蜈蚣 1包,杜仲 1包,三七 1包,丹参 1包,大血藤 1包,补骨脂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原辅料的处理、制颗粒、干燥、整粒、包装。 1.原辅料的处理 (1)原料药的提取和精制 因中药的有效成分不同,不同类型颗粒剂对溶解性的要求也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和精制。 (2)辅料的选用 目前最常用的辅料为糖粉和糊精。此外还根据应用需要选择使用β-环糊精和泡腾崩解剂。 ①糖粉是可溶性颗粒剂的优良赋形剂,并有矫味及黏合作用。糖粉易吸湿结块,应注意密封保存。 ②糊精系淀粉的水解产物。颗粒剂宜选用可溶性糊精。使用前应低温干燥,过筛。 ③β-环糊精(β-CD)能将芳香挥发性成分制成包合物,再混匀于其他药物制成的颗粒中,可使液体药物粉末化,且增加油性药物的溶解度和颗粒剂的稳定性。 ④泡腾崩解剂系泡腾颗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粒剂必须使用的赋形剂,由有机酸与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等组成。 2.制颗粒

目前常用的有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等方法。干法制粒方法将在片剂有关章节中介绍,这里重点介绍湿法制粒方法。 (1)湿法制粒 系指将药物细粉或稠膏与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混合均匀,加入润湿剂制成“手捏成团,压之即散”的软材,再以挤压方式通过l4~22目筛网(板),制成均匀的颗粒。小量制备可用手工制粒筛,大生产多用摇摆式颗粒机或旋转式制粒机。 (2)流化喷雾制粒 使粉末预热干燥并处于沸腾状态,再使粉末被润湿而凝结成多孔状颗粒,继续干燥至颗粒中含水量适宜即得。 (3)喷雾干燥制粒 先将经适当处理后的药材浸提液或药物、辅料的混合浆,经喷雾干燥制成于浸膏粉,然后加入辅料,用于挤制粒机制粒。 3.干燥 湿颗粒制成后,应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以60℃~80℃为宜。颗粒的干燥程度应适宜,一般含水量控制在2%以内。 4.整粒 湿粒干燥后,可能会有部分结块、粘连。因此,干颗粒冷却后须再过筛,使颗粒均匀。 处方中的芳香挥发性成分,可选用: ①溶于适量乙醇中,雾化喷洒于干燥的颗粒上,密闭放置一定时

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

中药颗粒制备发明专利(26条 记录号申请号专利名称 1 200410078096.X 一种治疗肝炎的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 2 200310103524.5 壮骨蠲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3 200310103525.X 症痛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4 200310103526.4 龙鹤丹颗粒剂其制备方法 5 200410078095.5 一种治疗气虚血亏颗粒剂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6 200410081279. 7 治疗梅尼埃病,梅尼埃综合症及各型眩晕病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7 03132096.1 一种抗感冒中药无糖颗粒剂、片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 8 03139681.X 制备新雪颗粒的新方法 9 03149370.X 仙草癌毒清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10 02156768.9 中药微米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新用途 11 03126986.9 制备清开灵颗粒剂的新方法 12 200410078100.2 一种提升白细胞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13 01128602.4 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14 01128603.2 治疗心脑疾病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15 01129071.4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颗粒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16 01131874.0 中药原药材的颗粒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17 02109359.8 灵仙颈肩通颗粒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18 03109733.2 通阳抗疲劳颗粒剂配方药物及制备方法 19 03114644.9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疾病的金刚藤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20 00113734.4 单味中药片剂、颗粒、胶囊的制备方法 21 01106564.8 微米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22 200510065830.3 一种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泡腾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3 200510034316.3 一种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24 200510013868.6 葛根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25 200510036564.1 一种治疗肝炎的十味溪黄草颗粒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6 200510200531.6 治疗鼻炎的中药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颗粒制备文献 1 胃肠舒宁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董传海高莹... 中成药-2005-1 2 蓝根解毒颗粒的制备及应用杜立平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5-135 3 颅痛安颗粒制备工艺优选唐灿[1] 蒲清荣[1]... 中国药业-2005-1 4 温胃舒颗粒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王薇马明... 中国药师-2005-1 5 老鹳草颗粒剂的制备探讨史伟国刘娟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6 6 关节积液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白和平赵力学...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21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

近日,笔者在辖区一家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这家医疗机构门诊药房设有中药配方颗粒区,其中药配方颗粒是由本地某药品经营(批发)企业购入的。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要求,中药配方颗粒只能由被批准的试点生产企业生产,并且只能在由试点生产企业确定并报当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的临床医院使用。也就是说,中药配方颗粒尚未正式批准进入流通领域,药品经营企业不得经营中药配方颗粒。 在处理这起案件时,笔者可以确定该医疗机构存在未经备案违法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行为,而药品经营企业则存在违法销售中药配方颗粒行为,但却无法找到明确的禁止与处罚条款。法规相对滞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在给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在未经批准单位经营使用如何查处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市[2006]630号)中明确表示:根据国家局《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未经国家局批准的试点和生产企业及未经相关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的临床医院不能生产和使用中药配方颗粒,药品经营企业不允许销售中药配方颗粒。对违反规定的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应依法查处。 根据这一批复,发现上述违法行为时,药监部门首先要责令药品经营企业与医疗机构停止经营使用行为,限期整改。但是对于整改后再犯的,却找不到明确的法律条款。于是在上述案例的处理上便有了争议:有人认为对逾期未整改的药品经营企业以超出《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的经营范围论处;也有人认为,如果药品经营企业批准的经营范围有中药饮片,因为《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已明确中药配方颗粒从2001年12月1日起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所以按超范围经营论处就会有牵强之处。而对拒不改正的医疗机构则只能对相关产品予以先行登记保存后再进行处理了。

中药颗粒剂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中药颗粒剂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罗仕伟1周丽萍1陈军2 刘汉儒 3 (1.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州天河 510642 2.重庆市饲料兽药监察所,重庆渝北 401147 3.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北碚 400716 ) 摘要:中药颗粒剂是一类常用的中药剂型,是以单味中药为原料,经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精制而成的一种颗粒状制剂。颗粒剂型携带方便,便于运输、保存和临床投药的方便,能更好的满足现代规模化养殖的需要,发挥中药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就近年来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工艺研究现状做简单综述。 关键词:颗粒剂;生产工艺;中药 中药颗粒剂是指中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匀,制成的干颗粒状剂型。中药颗粒剂按溶解性能和溶解状态分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中药颗粒剂是结合汤剂、酒剂和糖浆剂的特点而发展起的一种中药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久置易霉败变质的特点,不便携带的缺点,具备了易溶解、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优于片剂,制备工艺又比片剂、针剂少,所以颗粒剂发展很快,深受临床使用的一类新剂型[1]。也可以说中药颗粒剂是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工艺及剂型改革研究的进展,是依据中医药理论临床应用需要,而对中药材及中药材饮片进行特殊加工的一种便于携带和服用的疗效显著增高的新剂型。开始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其携带服用方便,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药生产工业中曾以年递增41.9%的速度发展。中药颗粒剂最初多含药材细粉,工艺凭经验而定。随着制剂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种新辅料和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中药颗粒剂的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已向中药配方颗粒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对中药颗粒的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更加明确的规定,更能保证质量和用药安全。 1 提取工艺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关键的问题是对原药材的进行提取和浓缩,中药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是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目前,煎煮法仍然是最常用的提取工艺。煎煮法最明显的缺点是效率较低,只适用于一些水溶性较强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有人对煎煮法提取效率进行了研究,测定发现其浸出率仅为55.5%左右[2-3]。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提取方法 因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及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多数药物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含挥发油的药材还可用“双提法”。 1.煎煮法系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一般操作过程如下:取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2-3 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或沉降滤过后,低温 浓缩至规定浓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 —90C)为1. 30—1. 35。 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常采用水煮醇沉淀法,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定浓度(一般比重为1:1 左右),冷后加入1-2 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必要时滤过),沉淀物用少量50%—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 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或加一定量水.混匀)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率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煎煮法为目前颗粒剂生产中最常用方法,除醇溶性药物外,所有颗粒剂药物的提取和制稠膏均用此法。 2. 浸渍法系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其操作方法如下:将药材粉碎成粗末或 切成饮片,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溶剂后密封,搅拌或振荡,浸渍3— 5 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倾取上清液,滤 过,压榨残液渲,合并滤液和压榨液,静止24 小时,滤过即得。 浸渍法适宜于带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但是具有操作用期长,浸出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程出等缺点。 3. 渗漉法系将经过适宜加工后的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的方 法。其一般操作方法如下:进行渗漉前,先将药材粉末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 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以免在渗漉筒内膨胀。取适量脱脂棉,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润湿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松紧程度根据药材及浸出溶剂而定。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石块之类的重物,以防加溶剂时药粉浮起;操作时.先打开渗漉筒浸出液出口之活塞,从上部缓缓加入溶剂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浸渍24—48 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渗漉时,溶剂渗入药材的细胞中溶解大量的可溶性物质之后,浓度增高,比重增大而向下移动,上层的浸出溶剂或较稀浸出溶煤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细胞壁内外浓度差。渗漉法浸出效果及提取程度均优于浸渍法。 渗漉法对药材粒度及工艺条件的要求较高,一般渗漉液流出速度以1kg 药材计算,慢速浸出以1—3ml/min 为宜;快速浸出以 3—5ml/min 为宜。渗漉过程中,随时补充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浸出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药材粉末:浸出溶剂)。 4. 其它 (1)动态温浸工艺:将原药材破碎到规定粒度.使药材与溶媒有效接触面积扩大.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恒温;用机械搅拌促进流动,实现药材界面内外浓度差,有利于有效成分快速浸提,而低温温浸,药液不沸腾,避免了淀粉的过分裂解糊化.既方便了固液分离和离心除杂,又避免了水蒸气共沸蒸馏成分的损失。因此,动态温浸工艺与传统的静态沸腾提取工艺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保存有效成分多,缩短工时,降低耗能等优点。 (2)超速离心除杂与超滤除杂技术:与传统的醇醉沉除杂工艺相比,超速离心与超滤(采用微孔滤膜,经加压滤过)除杂技术,避免了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多糖和肽类成分的损失,天然成分保留较完全,既使中药汤剂的特色得到发挥,同时又缩小了剂量,制得的颗粒质量高.稳定性好”。 (二)浓缩、干燥技术药材中指标成分提提取后,制成原颗粒之前应得到流动性粉末为宜,因此提取液必须浓缩与干燥,需要一定温度除去水,伴随有效成分的损失与破坏。如长瓣金莲花的水煎液常压浓缩 1 小时、16小时及26 小时,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6. 25%、20%及39%,时间越长有效成分破坏越多。又如采用常压浓缩或减压浓缩制备三黄泻心汤干浸膏,结果成品中番泻苷、黄芩苷的含量降低了23%—94%,改用逆渗 透液缩和喷雾干燥技术,含量仍降低1%—6%,当归芍药汤的汤液作成软膏后.其仓术醇和桉醇含量分别只有原药材的0.04 %和 0. 14%。 通常浓缩最简易是采用真空度1. 33kPa(即10mmHg),温度约40 C即可,若采用薄膜浓缩、离心薄膜浓缩则效率可提高,且可降低 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浓缩液一般浓缩到20%—50%,进行干燥,喷雾干燥操作简便、速度快,产品细度均匀,干燥过程液滴干燥的实际温度仅35 —50C,在几秒或十几秒钟完成,被干燥物料不致发生过热现象,不耐热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致破坏,如大黄浓缩液以进风温度20 C、出风温

中药颗粒剂服用方法

: 1.取一适当大小容器,将“一日量”的所有药包都撕开并把颗粒倒入同一杯中,用约300毫升“沸水”冲化,搅拌调匀后加盖密封3分钟,再二等分早、晚服用。如医师无特殊制定服用方式,一般为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热服用一次。 2.若经沸水冲后颗粒还未完全溶化,可用小火煮片刻至其完全溶化。而颗粒剂经小火煮片刻后,药物之间发生反应,产生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3.部分贵重中药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打粉入药,故不易冲化溶解。可以像服用散剂般,连同汤药一并服下,疗效颇佳,切不要将未溶解的药物当作杂质丢弃。 4.若小儿嫌药味太苦不愿服药,可在冲药时加入少量白糖,以改变药味利于服用;也可适当减少冲药的水量,提高药物浓度;或少量多次服用,同样可达到治疗效果。 ●提示: 1.装药容器宜用搪瓷、玻璃、陶器或不锈钢等材质。不宜用铜、铁或铝等材质,否则影响疗效。 2.多数药宜用“沸水”冲服,否则药不容易溶化。不宜用自来水、矿泉水、茶、咖啡等冲服。 3.少数药宜用“温开水”冲服,如紫河车、乳香、没药等,如用沸水冲服,其腥臭味特别重,许多人会感到恶心欲吐;若用温开水冲,腥臭味则会大减。 中药颗粒剂服用方法: 5.取一适当大小容器,将“一日量”的所有药包都撕开并把颗粒倒入同一杯中,用约300毫升“沸水”冲化,搅拌调匀后加盖密封3分钟,再二等分早、晚服用。如医师无特殊制定服用方式,一般为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热服用一次。

6.若经沸水冲后颗粒还未完全溶化,可用小火煮片刻至其完全溶化。而颗粒剂经小火煮片刻后,药物之间发生反应,产生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 7.部分贵重中药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打粉入药,故不易冲化溶解。可以像服用散剂般,连同汤药一并服下,疗效颇佳,切不要将未溶解的药物当作杂质丢弃。 8.若小儿嫌药味太苦不愿服药,可在冲药时加入少量白糖,以改变药味利于服用;也可适当减少冲药的水量,提高药物浓度;或少量多次服用,同样可达到治疗效果。 ●提示: 1.装药容器宜用搪瓷、玻璃、陶器或不锈钢等材质。不宜用铜、铁或铝等材质,否则影响疗效。 2.多数药宜用“沸水”冲服,否则药不容易溶化。不宜用自来水、矿泉水、茶、咖啡等冲服。 3.少数药宜用“温开水”冲服,如紫河车、乳香、没药等,如用沸水冲服,其腥臭味特别重,许多人会感到恶心欲吐;若用温开水冲,腥臭味则会大减。

中药颗粒剂生产工艺及含量标准

摘要:中医原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中医所使用的中药经常需要熬制,没有医药基础的人经常糊锅,中药熬制需要学习相应的技巧,还需要购买相应的器具,十分不容易。因此很多制药厂开发了中药颗粒剂。大大方便了百姓使用中药,同时减去相应熬药麻烦。本文阐述了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工艺,并对相应的标准进行介绍。 关键词:中药;颗粒剂;成产工艺 中药颗粒剂中医结合现在技术开发的一种新型中药。颗粒剂药品更利于药品的吸收,同时节约了药品,而却还解决了中药需要长时间熬制的,携带以及储存不便的的缺点。另外通过包衣可以解决中药中散发的特殊的气味。因此中药颗粒剂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1、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中药配方颗粒剂,是将传统的中药饮片经单味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一种颗粒型(一些贵细药材可直接粉碎制粒),又称中药浸膏颗粒、中药免煎颗粒等。90年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与开发”正式立项。2001年国家首次确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合法性,批准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同时国内上百家医院进行了配方颗粒的应用尝试。 中药颗粒剂是亚洲范围内采用的比较常见的一种新型重要形式。在日本地区中药颗粒剂的药品有100种左右,在韩国有150种以上,在我国中药颗粒剂的药品有近300种。现在大多是中药颗粒剂的制备一般分为熬制、提取、制粒、烘干等工序,不同药品的步骤可能根据药品的性质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大同小异。都是先利用水煎或煮的方式,得到药液然后进行药液提纯,在将提取液中的水分烘干,加入一些糖分等添加剂制成相应的颗粒,之后进行密封保存。可是这种方式得到的颗粒剂无法吸收全部的药液,造成了一定的药物浪费,同时个别药物可能会出现药力下降的情况。因此在原来的制药基础上又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发展了萃取,生物酶提取法等新的方法。 1.1提取技术 提取药液的技术是制药工作的关键性技术之一,也是中药颗粒剂制药厂的产能的重要表现。提取的高低不仅仅会影响中药产品的质量,更会影响到原材料的用量,直接影响了制药企业的产能。另外采用不同的提取药液技术,会导致药物的各种有效成分的比例产生变化,有时成分比例发生变化导致中药的药效也发生较大改变。因此要根据药品的成分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但是随着化学界和物理学界的发展,也为医药学带来了新的方法,利用物理学的方式的临界超流体,以及超声波方法的萃取,以及利用生物化学酶进行有效物质的提取等高科技的方法为中药制药带来了新的发展。 1.2纯化技术 重要的成分复杂,在提取液中有很多成分是没有作用的,如果不把他们分离出来,所形成的颗粒药物有效成分的比重就会下降。同时有些物质是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要把一些无关的杂质进行分离。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利用乙醇进行提纯,但是乙醇提纯的速度慢,用量还大,同时对一些个别药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会对药效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所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人们又开发了离心法,纳米材料过滤法等一系列的新的方案,让提取液有效成分的比例不断上升。 1.3制粒技术 1.3.1湿法制粒技术是最常见的制粒技术之一,也是发展时间最长技术。是和西药的冲泡颗粒剂一同发展的一项技术,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用烘干后的纯化液与一定比例的糖分。淀粉等物质进行融合,形成可做成颗粒的固状物体。然后在进行制备成相应的颗粒,但是制成的颗粒没有固定的质量,每个颗粒的药量也不确定。造成使用者每次服用的药物有效成分都存在着偏差。现在研究人员正在尝试使用离心,正交等方式让药物均匀分布,同时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