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三、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1分)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索,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1分)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1分)

四、品德心理结构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1分)道德情感、(1分)道德行为(1分)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五、学习策略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2分)和记忆效率(1分)的一切活动。

六、短时记忆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1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1分)

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1分)

七、遗忘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1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1分)就是遗忘。

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0.25分)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0.25分)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暂时性遗忘;(0.25分)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0.25分)

八、学习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分)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1分)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1分)

九、从众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2分)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1分)

十、社会学习理论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2分)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1分)

十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治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1分)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于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分)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1分)

十二、教育心理学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1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分)

十三、心理特征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因而经常表现出的意识特性。(1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分)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的主要标志。(1分)

十四、成败归因理论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了动机理论。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2分)。

这一理论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1分)

十五、遗忘的干扰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1分)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分)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重要原因。(1分)

十六、自我意识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自觉

和能动性。(2分)在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在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在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1分)

十七、社会助长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2分)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1分)

十八、教学目标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1分)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1分)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1分)

问答、论述题

一、联系实际,试论述学习迁移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研究迁移分类对高校教学有何帮助? 15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

1.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5分)

2.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1.5分)

3.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1.5分)

4.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1.5分)

(二)对教学的帮助

1.通过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迁移的种类,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对迁移的认识,从整体上来把握迁移。(2分)

2.迁移的种类不同,其教学要求的条件也不一样,了解迁移的分类有助于促进对不同类型迁移规律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认识并灵活运用迁移规律,以提高教学成效。(2分)

(三)联系本学科实际谈学习迁移。(5分)

二、什么是思维?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2分)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分)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2分)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2分)

三、心智技能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

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相继的三个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1分)

2.原型操作阶段: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1分)

3.原型内化阶段: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1分)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分)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1分)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1分)

4.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2分)

四、根据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分

(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1.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3分)

2.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问题的解决。(3分)

3.让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养成有分析地提出异议的态度,准确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解题过程的习惯。(3分)

4.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的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放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3分)

能联系实际。(8分)

五、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2分)

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3分)

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3分)

六、联系实际,试论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15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举例)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1.5分)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1.5分)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1.5分)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1.5分)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1分)

2.主动交往。(1分)

3.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

4,自尊善人、自信信人、自助助人。(1分)

(三)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吵(1分)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1.5分)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1分)

4.学会批评。(1.5分)

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分)。

(二)个体心理系统:人类个体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1.5分)

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1.5分)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1.5分)

4.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5分)

八、什么是知识的识记?怎样提高知识的识记效果?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知识的识记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新信息必须与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获得巩固。(2分)

识记的主要方式有: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进行;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材料,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还可借助语言中介编码。(2分)

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2分)

合理复习,防止遗忘;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习次数要适宜。(2分)

九、请结合所任教学科,论述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20分 (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界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的联结,而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指引,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理论(3分):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4分)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所谓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4分)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之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4分)

能联系实际。(5分)

十、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应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0分(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8分)

1.总趋势(2分)

①我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是基本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大学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意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自我体验最为强烈。

③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

2.自我认识(2分)

①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②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

③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具有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

3.自我体验(2分)

①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性。

②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

②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4.自我调控(2分)

①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

(2)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7分)

1.全面认识自我(3分)

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③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④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③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2分)

①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

②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树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

3。努力完善自我(2分)

①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⑦努力提高现实的自我。

(三)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5分)

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恰如其分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向学生广泛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娱等等。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宣讲与咨询紧密结合起来。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入学适应、学习、社会适应、恋爱与性心理卫生、择业与求职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十一、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树立教师威信,发扬师爱。20分(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教师威信

1.教师威信的涵义。 2分

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

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2.教师威信的形式。每要点0.5,共2.5分。

教师的威信取决于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是威信形成的根

本性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

(1)教师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

(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对学生威信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3)良好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

(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

(5)要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精神。

3.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每要点0.5分,共2分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

特征: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二)师爱

1、师爱的涵义。 2分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心理智慧、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同时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2、师爱的特征。每要点0.5分,共2分。

(1)师爱的职业对象性。教师必须热爱学生。

(2)师爱的原则性。必须按照培养目标去严格要求每个学生。

(3)师爱的广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不偏。

3、师爱的心理功能。每要点0.5分,共2分。

(1)激励功能。

(2)感化功能。

(3)调节功能。

(4)榜样功能。

4、师爱的表现形式。每要点0.5分,共2分。

(1)关怀和爱护学生。

(2)尊重和信任学生。

(3)同情和理解学生。

(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三)结合所任教学科实际。 6分

十二、联系实际,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0分(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

1、概念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1分

(2)、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分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分

3、学习动机的种类。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0.5分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0.5分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0.5分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1.概念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况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之形成的学

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的状态,形成学习地积极性。 1分

2.策略每要点1分,共5分。

(1)创设问题情况,实施启发性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充分考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每要点1分,共4分。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4.联系实际。

5.5分

十三、教学直观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根据直观的对象,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一)实物直观(3分)

1.概念: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1分)

2.优点:(1分)

①实物直观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比较一致,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定向作用较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也能很快地发挥作用。(0.5

分)

②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0.5分)

3.缺点:(1分)

①在实际事物中,往往是本质要素与非本质要素混杂在一块,难以突出本质要素。(0.5分)

②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知识。(0.5分)

(二)模象直观(2.5分)

1.概念: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图片、幻灯等。(1分) 2.优点(1分)

①模象直观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0.5分)

②它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0.5分)

3.缺点(0.5分)

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三)言语直观(2.5分)

1.概念:言语直观形态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言语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1分)

2.优点:(1分)

①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0.5分)

②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0.5分)

3.缺点:(0.5分)

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十四、联系实际,试论述创造性思维包含哪些成分?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5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创造性思维的构成成分(4分)

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1分)

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1分)

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1分)

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1分)

(二)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6分)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1分)

2.“头脑风暴法”(2分)

3.“戈登技术”(2分)

4.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应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进行(1分)

十五、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 8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6个环节(6分)

1.明确教学目的(1分)

2.分析任务(1分)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1分)

4。设计课程(1分)

5.教学(1分)

6.评定(1分)

(二)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分

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十六、试比较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异同,并论述这种理论对德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20分(开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3分)

皮亚杰认为:

1.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他们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1分)

2.儿童在6—10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他们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神圣不可更改的,是绝对权威的(1分)。

3.10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他们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与他人相互尊重和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1分)。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6分)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2分)。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获得奖赏。

水平二: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2分)。

3.“好孩子”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

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

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律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此时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2分)。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它是由大家商量决定的,也可以由大家商定而改变。

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基于自己的良心所选择的普遍道德原则为导向。

(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相同点和差异点(4分)

1.相同点(2分):

①认知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提出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

⑤通过道德判断研究道德发展水平。

④柯尔伯格系统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

2.差异点(2分):

①皮亚杰研究对象的年龄一般在12岁以下,13一14岁的少年;柯尔伯格把年龄扩展到22——28岁。

②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③皮亚杰认为年龄与道德成长是平行的,以年龄作为划分道德发展的标准;柯尔伯格不以年龄作为划分道德发展水平的标准,而是以道德判断水平作为划分的标准;

④皮亚杰认为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对道德发展有重大影响;柯尔伯格认为要以教育本身来促进道德水平32的发展。 (以上内容各答出2点即可为满分)

(四)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7分)

1.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2分)

2.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2分)

3.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对青年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2分) 4.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还应注意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训练。(1分)

分析题

一、上课铃声刚刚停止,讲授经济学的贾老师提着书包匆匆走进教室。在宣布

上课以后,他说:“我今天因为感冒,有些发烧,所以音量可能受影响,请同学们注意听讲。”他象往常一样先是讲评作业:“说实话,你们是我遇到的学习风气最差的班级,有的人写作业是三言两语应付老师,有的人是相互抄袭、欺骗自己。某某来了没有?某某某呢?站起来!你们已经两次没交作业了,知道吗?课下找我一下。本来我就不愿教书,遇到象你们这样的学生,我就更不想教了。”

贾老师正式讲课了,他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他的板书少,语速快,常常有许多学生听不清楚或听不明白,每当这时,贾老师看到一些学生迷惑不解的样子总是问大家:“听明白了吗?懂了吗?”下面都没有回音,于是他又继续讲课。临下课时,他的手机响了,他赶紧关掉,继续说:“下面的问题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我还是要讲一讲----”

下课铃声响了,贾老师对围着他提问的学生说:“对不起,我有急事。”然后匆匆地离开了教室。

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贾老师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本题参考分值为每要点2分,总结、归纳2分。

1、上课应有提前量,以便调整好情绪,不要来的太晚,更不能迟到;

2、声明自己有病,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3、开场白的点名批评影响学生的情绪,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4、“本来我就不愿教书,遇到象你们这样的学生,我就更不想教了。”属不良暗示;

5、他的板书少,语速快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

6、总是问大家:“听明白了吗?懂了吗?倒不如说“清楚了吗?”把责任留给自己;

7、BP机(手机)在上课前应当关掉,否则算教学事故;

8、“下面的问题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我还是要讲一讲”有些多余;

9、应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不要来也匆匆,走也匆匆。

二、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

请用所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这段话的涵义(共20分)

参考答案:

每要点3分,共15分。联系实际总结归纳5分,共20分。

1.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

2.应认真分析学生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和自我意识;

3.用教师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他们;

4.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十分必要;

5.只有感情上的相互接纳,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研究材料初步揭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大约发

生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在你的教育工作中是否也发现了这种现象,请你谈谈对这转折时期的看法。

参考答案:

本题参考分值为,第1、2要点各5分,第3要点10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情感、自我调控;

2、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自我认知日趋辨证,自尊心占主导,自我调控更加自觉,是自我意识的转折期;

3、联系自己教学中的实际,谈如何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我们并不对教师说,你们得这样或那样做,但是,我们得对他们说,你们要研究你们想支配的那些心理现象的规律,并且在工作中考虑这些规律和那么想应用这些规律的情况。”

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共20分)

参考答案:

每个要点各5分,共20分。

1、研究表明,心理学的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

2、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

3、应用这些规律的经验。

4、违背这些规律的教训。

五、赵老师是某高校的年轻女教师。今天她穿了一套漂亮艳丽的吊带裙和时髦的拖鞋。她走进教室,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这才发现有不少学生正在热烈地争论什么问题,连上课铃声都未注意到,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

她偶尔注视一下学生,才发现有一些后排的学生又在开小差了,这是她最不愉快的事,便当场要求他们收敛。她讲到重点处,习惯地提高音量,竟然还有同学说没听清楚,要求重复。她讲课的内容很丰富,直到下课铃响才结束授课内容,然后布置一些作业。

今天是她教学中很平常的一次,就这次教学活动而言,你认为她在哪些方面未运用心理学规律,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共20分)

参考答案:

每个要点2分,共20分。

1、她穿的服装,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服装应以庄重、大方、朴素为宜;

2、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学生正在热烈地争论什么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因势利导

4、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应改进。

5、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把握好节奏。

6、她偶尔注视一下学生,更多的时间干什么了?看讲稿?

7、发现有一些后排的学生又在开小差了,这是她最不愉快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力集中,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8、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表现,如说话等,不要当众批评,可静默数秒,或课下教育。

9、她讲到重点处,应当配合板书教学,教学重点应当重复。

10、拖堂不是好习惯,有时会影响其他课程,有时会影响学生生活和休息。课后作业应提前布置,并注意学生的反应。

六、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辩证法,红军小战士刘炽随众听讲。毛泽东

讲课乡音颇重,且辩证法理论过于思辨,刘不明所以,不久便在台前酣睡起来。旁有红军干部急欲唤醒刘,毛泽东微笑止之。

毛泽东在课堂上何以纵刘酣睡?

参考答案:

前两点各5分,共10分。第3点10分,共20分。

1、毛泽东讲课乡音颇重,且辩证法理论过于思辨,是毛泽东自身的问题

2、毛泽东微笑止之。是毛泽东师爱的体现。

3、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如何处理?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1.单维思维(即思维的片面性);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主要有如下特征: 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二、维果斯基论认知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在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两类心理机能:低级的心理机能和高级的心理机能。他提出强调学习社会文化性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三、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一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婴儿期: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岁~1岁); 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岁~3岁);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小学教学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小学教学心理学期末考 试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教学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2)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明确而特定的。? 2、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如何? 答:我国到达入学年龄的儿童,一般都有认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每天怀着自豪而又好奇的心情,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他们上课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偶尔因病不能上学,许多小学生是很难过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实际上,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儿童喜欢上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被学习以外的一些活动所吸引。一些小学生还保留着学前儿童的特点,把游戏和学习混在一起,对学习仍然抱着游戏的态度。一些小学生对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不愿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听课时三心二意,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应付了事。这些儿童还没有形成对待学习应有的正确态度。 3、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由于他热诚的期望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于1968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OakSchool)所作的一个实验中,先对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2015年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试题题库及答案

2015年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p74) 2.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p265) 3.最近发展区:指现有水平和在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p62) 4.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p39) 5.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p74)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行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成绩好坏,而成绩好坏反过来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269页 7.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p101) 8.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p198) 10、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p103) 1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p198) 12、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p43)

2015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之课堂管理试题

2015年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之课堂 管理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 1、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 :高于 B:接近 C :不低于或者高于 D:同等于 2、列尖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 A?是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B. 学校免收学费,可以适当收取杂费 C. 施行以当地教育局为主的管理体制 D?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开除学生的权利 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尖学习过程的—。 A ?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 ?可行方案 D. 思维程序 4、”五四”时期的著名儿童散文《落花生》作者是。 A:许地L1J B:冰心 C:郭沫若 D:周作人 5、梦是一种__ A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 :白日梦状态 D: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双眼视差是一知觉的重要线索。 A ?时间 B?深度 C. 运动

D. 所有 7、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8、在我国心理学通常按照个体把14?18岁的人群叫做_____ A:少年期 B:学龄中期 C :青年初期 D:青年中期 9、下列选项中,与“李宁和刘翔是运动员”的判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孟菲和王芳是主持人 B:孟春和李雪是同学 C:魏来和万青是夫妻 D:刘晓庆和邓婕是同乡 10、What happened to Mr. Zhu? He spoke in _ voice in today's class that I could hear almost no thi ng A: so low B: such a low C: so high D: such a high 11、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 .痕迹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同化说 D. 动机说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尖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科技 B:经济 C:综合国力 D:教育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1.简述教育心理学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3.简述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 1,学生 2,教师 3,教学内容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 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5.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性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更应该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6.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识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知识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地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7.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前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大纲中没有此知识点) 8.简述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2)从简单到复杂3)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4)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5)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思维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的思维。 9.简述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 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5) 10.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表现 11.简述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大纲中没有此知识点)

考研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历年真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真题汇总 年份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章节 2007 31 32;33;34 35;36;37;38 39 40;41 42;4344 45 2008 31;32;33 38;41;42 43;44 34;35;4536 37 39 40 2009 34 35;36;37 38;39;42;45 40;41 43;44 2010 35 34;36 38 37 2011 34;35 37 36 38 2012 37 34;36 38 35 2013 37 36;38 34 35 2014 37 36 35;38 34 2015 36 37;38 34;35 2016 34 35 37 36;38 2017 36;37;38 35 34 1

2018 34 36 35;3837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2007年,第31题】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 A.1877年卡普杰列大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2009年,第34题】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詹姆斯 D.赫尔巴特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知识点: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2007年,第33题】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08年,第32题】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2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 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 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 个案研究法(5)教育实验总结法(6)作品分析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 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心理发展概念:心理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时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2.(选择)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大题论述)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认为知识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

图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或是行为以及思维的方式,最初的图式源于遗传。 例如出生的婴儿具有吸允、哭叫以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属于遗传图式。 例如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拨浪鼓时,就会伸手去抓,抓住后摇晃拨浪鼓。这一个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即图式。或者:敲击东西有声音。 同化:根据已有的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 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到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看得见),手够不着时,他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事物(远处的玩具),即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或者:小孩子敲东西,给他新的事物的时候她还是敲。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的抓到床单一拉,玩具就从远处到了近处,以后婴儿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或者:小孩子敲击鸡蛋时鸡蛋碎了,打破了原有的图式任何东西都能敲击。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举的实例,当婴儿获得拉床单可以得到远处的玩具,这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学教育心理学 一章绪论 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 育心理学的形成 育心理学的发展 二)西方: 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代: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 代克(Thorndike)(美): 903年着成《教育心理学》 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 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内容趋于集中 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二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习的任务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涵: 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有效的教育。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质: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何揭密专长? 家-新手比较研究范型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 新教师 教师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 学≠传授知识 象:新教师授课往往“口干舌燥、面红而赤”,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愿听讲,没有学习兴趣。 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当顾及教授的对象,即“学生”。尤其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早先形成的错误概念。“学习心理”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上述内容。 科知识≠教师所需的全部知识 科知识只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知识,其它许多知识,如: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评价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等也是师必备的知识。 其是“教学法-内容知识”在有效教学中非常重要,涉及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为不同年阶段的学生安排授课难度、如何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 科内容知识不会自动生成教学法-内容知识,获得此类知识需要相当长的教学经验,并且需要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方可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版)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 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 桑代克 B. 冯特 C. 班杜拉 D. 华生 2. 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 19 世纪初 B. 19 世纪中叶 C.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D. 20 世纪中叶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 实验法 B. 问卷调查法 C. 测验法 D. 文件分析法 4. 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 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 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 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 施测简便 B. 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 .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 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 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 个案研究法

B. 测验法 C. 教育经验总结法 D. 实验法 7.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 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 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 自我中心 B. 自我评价 C. 自我体验 D .自我调控 9.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 具体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形式运算阶段 D .感知运动阶段 10.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 内外 B. 内部 C. 外部 D .以上都不对 11. 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 认知 B. 情感 C. 社会性 D. 兴趣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内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2003) 2.教育中的互动系统 3.儿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4.观察法 5.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实验法 6.问卷调查 7.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8学习(2006)/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2008)/机械学 习 9.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0.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反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005) 11.试误/顿悟 12.强化/正强化/负强化/直接强化/间接强化/潜在强化 13.潜伏学习 14.身心发展 15.心理发展动力 16.最近发展区 /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2005) 17.发展性教学 18.动机(2004)/学习动机/学习动机/(2009)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成就动机/强化理论(2006) 19.归因/内归因/外归因 20.耶基斯-多德森定律(2005) 21.概念(2009)/规则/规则 22.技能/认知技能/动作技能 23.概念学习/概念同化/过度学习/过度学习(2006) 24.迁移/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横向迁移/纵向迁移/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2005) 25.顿悟/关系转换说(2005)/相同要素说(2006) 26.知识的应用 27.认知结构 28.学习迁移的测量 29 30.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2005)/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阅读理解策略 31.元认知(2006)/元认知 32.形象联想 33.问题解决/问题解决(2005)/问题教学/问题教学 34.表征 35.系列搜索策略/选择性搜索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法 36.功能固着/ 37.创造性(2005) 38.认知风格 39.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40.脑力激励法(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