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继续保持位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前列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

1、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产值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0—2005年,每年完成总产值分别为:8368.87亿元、9318.09亿元、10759.30亿元、16163.86亿元、20000亿元,5年增长约140%。

2、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2000—2005年食品工业产品产量普遍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主要产品有小麦粉、液体奶、食用油、乳及乳制品、罐头、水产加工品、方便主副食品、礼品食品等。有的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如食用植物油、味精、柠檬酸、制盐、啤酒、食糖等。

3、全国食品工业经济效益增幅较大

2000年完成利税总额1129.79亿元,其中利润229.49亿元,2001年完成利税总额1673.62亿元,其中利润444.83亿元,2002年完成利税总额1925.90亿元,其中利润524.85亿元,至2004年完成利税

总额2757.42亿元,其中利润915.90亿元,2005年预计完成利税总额3200亿元,其中利润1140亿元。5年利税总额增长180%,其中利润增长4.1倍。

4、全国食品工业出口创汇平稳发展,出口额逐年增加

全国食品工业出口贸易额2000年为107.50亿美元,2002年为155.12亿美元,2003年为187.59亿美元,2004年为203.26亿美元,2000年至2004年出口贸易额4年内平均年增长率为17.26%,共增长了89%。

5、食品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首先是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其中与人民群众一日三餐密切相关的小康型膳食结构的新产品增幅在20%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旋律;其次是企业的装备结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优化,使食品产品在“质”中有了新的突破,满足了市场向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产品高度集中的需求;再次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调整,近年来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平均水平增长一倍。

6、高新技术得到较好应用,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提高。

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得到较好的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啤

酒、葡萄酒、饮料、乳品、烟草加工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

7、食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食品法规和标准已较为完善与健全,食品企业普遍重视基础管理,特别是规模以上的大、中型食品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如HACCP、ISO9000-14000认证及QS 准入制等。从全国市场的食品抽检合格率来看,2004年已达94%,而1994年仅为82.3%,这充分说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8、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发展

许多食品工业企业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近年来,除了国有资本外,私人资本、外资、港澳台资纷纷进入食品工业,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较快,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骨干企业。

9、龙头食品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中央“三农”问题及农产品深加工高度重视的产业导向下,各地从资源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大力扶持发展龙头食品企业,使龙头食品企业在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龙头食品企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二) 宁波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宁波食品工业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市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传统产业之一。

全市目前从事食品工业生产企业达2000余家,年工业总产值达22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约50亿元。

据统计,2005年全市食品工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203家实现工业总值184亿元,占全市工业3.9%;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占全市4%;实现出口交货值40.2亿元,占全市2.3%;实现利税总额44.6亿元,其中利润11.7亿元。按大类分: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占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9%;食品制造业21亿元,占11.4%;饮料制造业20亿元,占10.9%;烟草加工业52亿元,占28.3%。

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市食品工业主要产品年产量为:卷烟45万大箱,水产品加工40万吨,食用植物油40万吨,啤酒35万吨,罐头15万吨,软饮料10万吨,饮用水40万吨,其中瓶(罐)装饮用水1.4万吨,精制茶3.2万吨,大米加工7.4万吨,小麦粉2万吨,配混合饲料30.3万吨。外贸出口主要品种有水产制品、罐头、茶叶、蔬菜加工制品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食品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已形成四个大类、20个中类、近50余个小类,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的食品工业体系,与之相配套的食品加工与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实施“名牌战略”以来,全市食品工业现拥有中国名牌1个、省名牌18个、市名牌54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个、省著名商标18个、市知名商标46个。

(三) 宁波市食品工业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突出

我市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林海特产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全市年水产品总量达百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达85万吨;水果总产量120万吨,其中柑桔25万吨,梨8.5万吨,桃子6万吨,杨梅8万吨;茶叶3.2万吨;肉类总产量16.5万吨;禽蛋总产量13万吨;牛奶3万吨;蜂蜜1.5万吨;蔬菜总产量达300万吨,其中竹笋、榨菜、雪菜是我市蔬菜主要品种。优质丰富的食品资源为我市从事水产品加工、罐头、果汁饮料、果酒、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制茶、榨菜、雪菜、禽蛋制品等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

2、区位优势明显

宁波地处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中部,长三角经济发展圈南翼,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地区。宁波也是吸引国内外资金前来投资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得天独厚的东方深水良港—北仑港为国内外贸易货物的大进大出提供极为便捷的通道。我市一系列优惠的招商投资政策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也是吸引内外商来我市投资的一大优势。

3、食品市场消费潜能巨大

宁波已连续多年列全国大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茅,中国

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2005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消费性支出为11758元,恩格尔系数为37.8%;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生活消费支出6623元,恩格尔系数为41%。我市“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左右。富裕起来的宁波市民必将对食品消费提出更大的市场需求。

4、已形成一批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

经过多年来的技术引进、设备改造和外商投资,目前我市在卷烟、食用植物油、啤酒、制麦(麦芽)、水产加工、蔬菜加工、罐头、食品添加剂等行业,已拥有国内一流生产加工设备和生产技术,有的产品产量位居国内前茅。目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2家。

(四) 宁波食品工业在国内同行中的地位

宁波食品工业从经济总量来看,每年220亿元左右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或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处于中等水平。比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青岛等城市来说,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产品幅射能力、品牌影响力等诸方面均落后于他人。以我市的卷烟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啤酒、黄酒、蔬菜加工、制茶等行业为例,大红鹰牌香烟虽在国内有相当的知名度,但和国内著名品牌相比,经济总量、市场占有率还远远低于同行,基本上还是属于区域性产品;食用植物油加工虽然产量达40万吨,但品牌效应不堪理想,根本无法与国内的金龙鱼牌和鲁花牌相匹敌。啤酒、黄酒基本上也是以区域

性地产地销为主,比起青岛啤酒、绍兴黄酒的知名度相差甚远,蔬菜加工虽已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品种繁多,缺乏品牌意识,叫得响的牌子为数不多。茶叶也是仅有几只名茶,且产量很小,影响不大。

我市食品工业目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量居国内同行前茅的主要有:麦芽、水产加工制品(冻虾仁、梭子蟹、烤鳗、腌泥螺、蟹糊等)、水产干品、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小包装榨菜、果蔬罐头、水煮笋、食品添加剂中的山梨酸、山梨酸钾和氨基酸多肽。

(五) 宁波食品工业行业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食品工业在保持经济总量持续发展的同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行业绝大部分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2005年统计数据为例,全市203家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4亿元,其中卷烟工业52亿元,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30亿元,两大行业相加,就占了全行业45%,203家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仅有22家。全市20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分布在饮料、饮用水、黄酒、水产加工、茶叶、糕点、榨菜等,每个行业均有上百家企业之多,如水产品加工达350余家,糖果糕点企业更是多达566家之多(很大一部份属于前店后场)。

2、名牌食品缺少,产品幅射能力弱。

近年来,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我市食品工业虽有一批产品获得国家、省市名牌称号,但总体上来说,与我市其他行业相比,缺乏有

国内影响力的产品,整个行业仅有大红鹰卷烟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这与宁波评为品牌城市很不相称。市区大超市、大商场销售的绝大多数是外地、外省或进口食品,尤其是饮料、冷饮、乳制品、方便面、调味品、高档名烟名酒等食品,几乎是外地产品一统天下。

3、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企业规模偏小,质量保证体系缺乏,不少企业违规违法生产经销食品现象屡有发生。黄白酒、冷饮、饮料、榨菜、酱腌菜、水产腌制品等一直是合格率较低行业。2005年,黄酒抽查128批次,合格为83批次,合格率仅为65%;酱腌菜抽查236批次,合格为168批次,合格率为71.2%.

4、行业经济效益不甚理想。

2005年全市食品工业203家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4.6亿元,其中利润11.7亿元,从总量看,年184亿元的工业总产值,能产生这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了。但深入分析发现:44.6亿元利税总额中36亿元是高税收的卷烟工业,11.7亿元的利润中6.3亿元是卷烟工业实现的。剔除卷烟工业,实现利润仅为5.4亿元,利税总额也仅为8.6亿元。

5、科技力量薄弱,缺乏自主创新开发能力。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宁波食品工业,拥有专业科技人员的比例极低,有些民营企业甚至连一个大学生也没有。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虽设有食品科学与食品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但因食品加工行业

经济效益差,待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造成一方面企业急需食品工业各类科技人才,但又留不住人;另一方面毕业出来的大学生纷纷转行,造成学非所用、人才浪费的两难局面。由于人才缺乏,行业科技含量低,新技术应用少,新产品开发能力弱,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处于中低档水平。

6、我市食品工业行业管理组织亟待加强

1983年12月20日成立的宁波市食品工业协会是经市政府批准建立,承担全市食品工业行业管理的行业协会。随后,各县、(市)、区也相继建立了食品工业协会。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及各县、(市)、区也相继建立了水产加工与流通、茶叶、水煮笋、榨菜、千层饼、饮用水等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协会或同业公会。

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原本应进一步得到加强的我市各县、(市)、区食品工业协会组织,却因机构撤并、原有工作人员退休、因编制原因人员无法补充等等,致使各县、(市)、区食品工业协会工作人员数量锐减。有的县、(市)、区协会组织撤销,牌子摘掉,县、(市)、区一级食品工业协会开展行业管理面临重重困难。作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市食品工业协会同样也面临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的局面。

中国食品企业产品研究与开发的现状

中国食品企业产品研究与开发的现状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食品工业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不再满足于维持生存所需的初级食品,过去人们只要求吃得饱而现在要求吃得好,要求通过工业加工提供品质优良、卫生安全、营养合理、方便实惠的食品,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劳动强度、不同健康状况人的需要,这是人类进步的主要标志。随着科学进步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一个要求食品“返本求真”的热潮正在形成。 中国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食品工业获得了有目共睹的光辉业绩。2002年中国食品工业突破1万亿元的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10%左右,连续8年位居工业部门之首。2000年比上年增长10.1%,2001年增长12.7%,2002年为16.6%,2003年年增长率达到17%,中国食品工业进入高速成长期。2003年从产品来看,同比增长名列前五位的是:液体乳,增长63.27%;乳制品,增长30.87%;发酵酒精,增长26.08%;机制糖,增长25.81%;鲜冻畜禽肉,增长23.48%;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等食品工业的四大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发展态势最好。 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食品添加剂产值约300亿元,约占世界食品添加剂销售额200亿美元的15%,而且保持了多年连续增长的好势头,某些产品已在国外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看好中国的添加剂市场,纷纷进入中国,独资建立食品添加剂厂,或寻找国内基础较好的企业合资控股生产食品添加剂。因此,今后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竞争将更加激烈。 我国饮料生产2003年总产量为2374.4万吨,其中碳酸饮料666万吨,果汁及果汁饮料310.8万吨,瓶(罐)装饮用水955.9万吨。总产值813.9亿元,销售收入774.4亿元,利税总额103.6亿元,利润总额64.3亿元。我国饮料生产总产量20世纪80年代平均年增长率接近30%,10年增长了10倍,90年代则在22%以上。从我国饮料工业发展的历程来看,这种增长率的变化是合理的。可以说,我国饮料工业的总产量在20多年来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近年的增长略有放慢,但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期。2003年我国经济受到了非典侵袭的影响,即使在这种不利因素的严重干扰下,我国饮料工业仍然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这充分反映了我国饮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时间:2010-09-06 17:31:52 文章来源:中华机械网中国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据专家预测,全国食品工业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10万亿元以上,位居各行业之首,成为真正的天字第一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食品工业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如何挖掘具有较快发展潜力的市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健康观念的变化,食品更多地在风味化、时尚化的基础上,迈向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低糖、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纤维是一个发展趋势,功能食品、功能饮料层出不穷,并逐渐走上国民一日三餐的餐桌。大众食品功能化,功能食品产业化正在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遵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我国食品工业要坚定不移地走“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的道路,才能又好又快地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食品优质化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 食品优质化,就是要求食品企业要生产品质优良的安全食品。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也就是说,食品安全不只包括卫生安全,还应包括营养安全,要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绝大部分质量稳定,产品合格率一

年比一年高。但是应该承认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②食源性疾病和群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较多;③食品质量不合格、不达标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隐患仍大量存在;④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比较普遍;⑤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今年7月1日,《小康》杂志总第107期刊发的《中国人安全感大调查》一文指出,社会治安、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职业安全、医疗安全、婚姻安全等11项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以高达72%的比例成为我国消费者的最大关注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不仅让老百姓吃起东西来小心翼翼,而且也成了我国政府的一块心病。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上述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我国食品工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小作坊、摊贩较多,90%以上是中小企业,增加了监管难度。二是食品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守法诚信意识不强,质量安全措施不落实。三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监测检测评估预警体系建设等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支撑不足,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管能力较弱。四是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部门协调合作难度大,监管边界不够清晰,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一些地方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措施不得力。对此,我们要对症下药,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在实现食品优质化,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政府

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河南省食品工业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抓住国家加快农业产业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食品行业被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的政策优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实现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的重大转变,食品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一、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03年以来,河南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到2007年底,河南省2238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52.45亿元,占全省总计的13.8%,年均增长2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5.92亿元,占全省总计的13.9%,年均增长26.5%,占全国食品工业总计的8.3%,居全国第2位;实现利润总额281.51亿元,占全省总计的14.5%,年均增长55.6%,占全国食品工业总计的12.0%,居全国第2位。 进入2008年,河南省食品工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企业个数增加至2636家;完成增加值1043.28亿元,增长23.8%,增幅较全省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前11个月,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4.4%和35.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和15.4个百分点,均居全国第2位。目前,河南省的食品工业在总量上已经远远超过广东、江苏、四川、辽

宁和河北等人们印象中的传统食品工业大省,仅低于山东,竞争优势凸现。 2007年部分食品工业大省食品工业主要指标 (二)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主导产品稳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通过充分发挥“大粮仓”优势,积极向“大厨房”转变,河南省基本告别了卖原粮的历史,走上了卖产品的历史新阶段,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速冻米面食品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方便面、饼干、小麦粉、味精产量均占全国的20%以上,已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 河南省部分食品产量情况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6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现状:增速正在放缓 中国的食品在过去的24年,一直是以比较高的速度在增长。2014年达到万亿。但是2015年,只有万亿,增速放缓。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折算成GDP,大概一半,食品占GDP的6%。目前,国内食品饮料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且大都以酒类和罐头食品为主。同时,质量保障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而在国际食品工业发展方面,他指出有如下几个特点:常规食品稳定,健康食品发展快;创新推动发展,龙头企业成为行业支撑。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创新不足,企业在研发的投入不够。同时,可以看到以后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规模、集中度增加,规模增大,企业数量减少,这是一个趋势。此外,中国市场要走向世界,这也是一个趋势。 二、需求:消费者、社会经济两驾马车 (一)首先是消费者需求: 1、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对食品加工的要求更加严格。 2、营养缺乏与营养过程并存,健康食品成为最佳选择。 3.生活方式以及节奏的改变,驱动食品产品向方便化转型。比如日本的速冻食品消费和GDP相关联,方便食品或者速冻食品会提高。 4.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追求美食和享受饮食文化成为趋势。 (二)其次是社会经济需求 1、国民收入水平持续升高,食品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2、居民收入与消费同步增长,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三、机遇与挑战:企业需要正视 (一)食品饮料行业面临的机遇: 1、一带一路助推食品制造全球化。 2、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形态和组织形式转变。 3、大数据有助于掌握食品需求动态。 4、大数据帮助及时准确掌握食品产业发展与食品安全动态。 5、物联网技术使得食品产业链全过程透明,保障食品安全。 6、基因测序大众化让精准营养食品成为可能。 7、老龄化推动保健食品、特殊膳食快速发展。据说到2025年,老年人会突破3个亿。 8、厨房革命加剧,推动方便食品快速发展。 (二)食品饮料企业面临的挑战: 1、资源不足,食品原料供应国际依存度越来越高。以牛奶为例,没有这么多的奶源来供应这么多的人口,这就是一个客观情况。 2、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的“三废”排放企业以前客观考虑不够,现在、以后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很大的一块是环境污染给带来的压力: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 3、国家战略的需求与挑战。 4、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升。 5、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凸显,人口红利正在丧失。当然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在往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应该是大家看得比较清楚的。 四、趋势:营养健康成消费者首选 (一)食品工业需求很大,预计还会有比较高的速度增长。同时食品安全应该是成为基本保障。

2016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2016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之而来,中国食品产业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与趋势。 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并不意味着经济收缩,其GDP总量和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 从整个食品行业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将出现回落。以中国A股市场食品饮料行业73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三年多来食品企业经营数据的变化,发现食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呈现出回落态势。 随着国内冷链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食品企业将加大中央厨房的投入,为餐饮行业生产定制产品。食品企业面对众多餐饮客户,因而拥有规模效应,成本低于餐馆自己的中央厨房。 在动物蛋白行业方面,特别是乳业、肉业领域,国内食品龙头企业纷纷加快走出去步伐。近两年,由于牛肉结构性的供给短缺,中国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以供应国内市场以及全球市场。2015年9月,上海梅林计划通过现金增资方式,认购新西兰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商——银蕨牧场牛肉有限公司,实现控制国外优质牛羊肉上游资源的战略布局。2015年10月,山东得利斯成功签订了澳洲第七大牛肉加工商的部分股权收购协议,实现从猪肉加工市场到牛肉市场的业务拓展。 在逐步摆脱“不够吃”的大问题后,如何破解“不敢吃”的局面成为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就政府监管层面来看,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预计,2015年以后至2020年左右,将是我国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的加速推广期。 相对于传统零售渠道,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额正逐年快速增长。而中国食品电子商务正逐渐发展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Euro Monitor的数据分析,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由线下到线上的转移使得2014年线上食品与饮料的销售额增至667亿元,同比增长49%。 在中国,线上平台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分销渠道。近年来,类似中粮我买网等大量垂直型食品电商在迅速崛起,为消费者在平台型电商之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一发展趋势也对物流、仓储、存货管理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商平台销售的食品中,进口食品和生鲜食品,增长潜力尤其巨大。目前,生鲜食品只占线上平台总销售量约1%。但是在过去的三年,生鲜食品已成为很多线上零售商的主要业务,销售量也随之飞速增长。在我买网、1号店和美味77这类主要销售食品的线上零售商中,

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继续保持位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前列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 1、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产值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0—2005年,每年完成总产值分别为:8368.87亿元、9318.09亿元、10759.30亿元、16163.86亿元、20000亿元,5年增长约140%。 2、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2000—2005年食品工业产品产量普遍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主要产品有小麦粉、液体奶、食用油、乳及乳制品、罐头、水产加工品、方便主副食品、礼品食品等。有的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如食用植物油、味精、柠檬酸、制盐、啤酒、食糖等。 3、全国食品工业经济效益增幅较大 2000年完成利税总额1129.79亿元,其中利润229.49亿元,2001年完成利税总额1673.62亿元,其中利润444.83亿元,2002年完成利税总额1925.90亿元,其中利润524.85亿元,至2004年完成利税

总额2757.42亿元,其中利润915.90亿元,2005年预计完成利税总额3200亿元,其中利润1140亿元。5年利税总额增长180%,其中利润增长4.1倍。 4、全国食品工业出口创汇平稳发展,出口额逐年增加 全国食品工业出口贸易额2000年为107.50亿美元,2002年为155.12亿美元,2003年为187.59亿美元,2004年为203.26亿美元,2000年至2004年出口贸易额4年内平均年增长率为17.26%,共增长了89%。 5、食品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首先是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其中与人民群众一日三餐密切相关的小康型膳食结构的新产品增幅在20%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旋律;其次是企业的装备结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优化,使食品产品在“质”中有了新的突破,满足了市场向科技含量高的优质产品高度集中的需求;再次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调整,近年来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平均水平增长一倍。 6、高新技术得到较好应用,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提高。 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得到较好的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啤

第一章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一、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 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 利用工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表1-1我国食品行业分类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7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该报告所研究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这一变化,适应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 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这是因为: 1、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潜力巨大。 2、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差距即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2011

中国保健食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国际食品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张志祥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食品委员会会长 目前,国际、国内对保健食品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论。我国的定义是: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营养补充剂,并且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尽管世界各国的保健食品概念和范围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包含以下条件:①心须是无毒无害的食品,符合应有的营养卫生安全要求。②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而且明确具体经科学验证的特定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膳食摄入和对各种必须营养素的需要。③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的。④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一、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 综观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史,先后经过了缓慢起步到迅速崛起,再到蓬勃发展、无序膨胀,最后国家进行标准规范管理的过程。①缓慢起步阶段(1949——1979)。少数补药、营养补剂成为主流。据考证,我国的保健食品源自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及食疗养生学说,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历代药食同源、食疗养生理论及实践,为我国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9——1979年期间,在我国还没有保健食品这个名称,这个时期的保健食品统称补

药或营养补剂,绝大多数属于传统的中药补品,如用人参、鹿茸、阿胶、灵芝等制成的丸、散、膏、丹、茶及传统药酒约百余种。少数新开发的营养补剂如氨基酸类、麦乳精等,其中蜂乳、蜂王浆是20世纪60年代上市的,国内外都比较畅销,剂型也比较新颖,有蜂乳胶囊、蜂王浆口服液。②迅速崛起阶段(1980——1985)。在1980——1985年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保健食品的品种增多,产量逐渐上升,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各种口服液、维生素及蜂王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东北的人参王浆、北京蜂王精、杭州的双宝素名声大噪,维生素本来是老产品,此刻却焕发青春,有口嚼片、冲剂等剂型,其中“果味维生素C”,1980年上市后一鸣惊人,年销售量达到一亿多片;中药补品有龟苓膏、灵芝浸膏、田七片、至宝三鞭酒、北茋精口服液、人参蛤蚧精口服液、参桂鹿茸口服液等。这一时期食品强化剂也逐渐增多。到1984年上市保健食品约有1000种左右,生产企业800多家,年销售额约为20亿元,已初具规模。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也于1984年相继挂牌成立。在此期间,保健食品迅速崛起,主要是滋补品和营养强化食品,品种还是比较单一,但剂型发展较快。主要剂型有口服液、胶囊、冲剂、片剂、膏剂、散剂、糖浆等,以及传统的中药剂型,其中口服液是由中药复方提取的口服溶液,能体现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功效。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绝大多数产品没有进行实验验证,仅根据产品的某些成分推测其功能,属于原始的第一代保健食品。③蓬勃发展阶段(1986——1990)。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出诸多新

中国食品工业五大领域的发展趋势

我国粮油工业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 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就粮油加工而言,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 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小型分散。 二、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和粮油科技发展的重点 (一)我国粮油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内容 1、在大米加工新工艺及设备方面 2、在面粉加工新工艺及新设备方面 3、在油脂加工工艺及设备方面 4、在玉米加工新设备、新工艺方面 5、在饲料生产新工艺、新设备方面 6、在谷物、油料皮壳的利用技术方面 (二)我国到2020年粮油科技的发展重点 在实施中,要重点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原始?创新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创专利技术与创名牌效应相结合;以高新技术应用带动粮油科技跨越式发展;把粮油科技的基点放在企业上,把科技成果落实到产品上和坚持城乡兼顾协调发展等原则。为此,粮油科技确立了以下目标: 一是建立健全粮油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产业化成果开发的投资力度,使整体的粮油科技水平,到2010年争取达到上世纪末发达国家水平,到2020年争取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是在粮油储运与加工中,科技贡献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2010年的45%和2020年的55%。 三、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 (一)企业的生产规模日趋大型化、规模化 (二) 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迈进 (三)粮油产品必须坚持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 (四) 以发展粮油食品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将进一步加快 (五)杂粮杂豆和特种油脂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引起重视 (六)粮油加工的副产品综合利用将进一步发展 (七)粮油工业企业的品牌意识将进一步增强 (八)粮油工业企业的节能、环保将被高度重视 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一、近三年来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肉类资源稳定扩大,给肉类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和可支配货源。 (二)肉类工业中屠宰加工快于肉制品加工增速。 (三)肉类工业形成明显的区域性发展梯次。 (四)肉类加工企业在转型中,质量提升成为企业中心任务,品牌战略纳入发展过程中。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民以食为天”,食品和食品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已迈入新千年,现代食品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场日新月异,产品琳琅满目,工艺技术日趋完善。透过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分析、探讨和把握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食品工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我国食品工业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和加快其发展速度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客观地说,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差是我国食品最普遍和最严重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自身生命健康的日趋关注和食品销售与消费的国际化、理性化,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食品工业企业注重提高食品生产的安全性。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疯牛病事件,我国的有毒食用油、致癌大米、有毒奶粉和有毒香肠、金华火腿、乡巴佬违规生产等等事件,均造成恶劣影响,祸害无穷,触目惊心,已敲响了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性的警钟。要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性,食品工业企业必须注意:①优质原料的选择。控制有毒有害原料的购入和保持原料的新鲜状态,尽可能选用非疫区、无公害、绿色食物原料;②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加工工艺流程,制定并执行相关的生产标准,保持环境卫生,杜绝食品交叉污染,严防有毒有害成份的混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③强化销售过程的管理。注重对食品运输、贮存条件的完善及跟踪配套管理的控制,防止变质、过期食品流入市场。我国质检、卫生执法部门正在加强和完善食品的安全生产监测工作,随着国家对食品市场准入制实施的不断推进,生产条件差的作坊式食品企业将会很快淘汰出局。 重点强调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与使用。说到食品添加剂,人们往往谈虎色变,嗤之以鼻,这其实是种误解。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食品生产都不同程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所谓食品添加剂是指能促进食品加工过程缩短与产品保存,能改善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化学或天然添加物。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只要按规定的种类、剂量和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国家食品卫生要求所允许的。但置食品卫生法于不顾,超剂量、超范围和超种类地滥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见利忘义地盲目投放工业用的化学品,这样生产出来的食品无异于毒品,既害了消费者,又害了自己。 食品营养化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根本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过分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形”,讲究“吃饱喝足”。从营养学的观点看,这是一种不良的饮食文化,事实上色香味形只是表象、形式和外因,营养价值是实质、内容和内因,是食品的根本所在。生产营养成份丰富和各营养成份比例合理的营养平衡食品是食品工业企业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者“吃好”,才能增强国民体质,保持健康状态。要实现此目标,首先要求食品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合理的工艺流程,程度地保持食物原料应有的营养成份不被流失、破坏和分解;其次,要求食品加工企业的工艺技术人员掌握现代营养学知识,根据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通过不同食物原料的有机组合,研制出营养基本平衡的组合食品。 食品方便化是现代食品消费的发展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期望从繁杂、琐碎的家庭厨房劳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休闲、娱乐和工作、学习。 为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食物具有方便烹调和便于享用的特性。因此,食品方便化趋势将进一步明朗,半成品食品、调理食品和方便食品的产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对于肉制品生产,要在传统散装熟食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现代保鲜技术,重点开发方便卫生有特色的袋装、罐装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例如地方特产:扬州风鹅、高邮咸鸭蛋、南京盐水鸭、风鸡等畜禽熟食品,这些产品通过真空包装、灭菌保鲜,便于储藏流通,

浅谈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民群众生活刚性需求产品,食品工业也是临沂市 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占临沂市工业总量的20%左右。大力发展食品工业, 对于促进当前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出口创汇,提高人 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社会提供有效供给和生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品工业;现状;趋势 1.临沂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1.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以来,临沂市食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 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5 年末,临沂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7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2100多亿元。临沂市食品工业形成了门类齐全、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现有粮食加工、肉类制品、果蔬罐头、焙烤食品(饼干、膨化制品)多功能生物糖、黄原胶、谷 氨酸、大豆分离蛋白、大豆低聚糖、大豆肽及制品、酶制剂等行业,其中淀粉糖 及制品产量名列全国同行业前列;果蔬罐头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黄原胶、味精产量 名列全国同行业前列。 1.2技术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提高 近几年临沂市食品工业加大产业投入,企业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了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了产品质量和 档次。目前,临沂市肉类加工、淀粉糖及功能糖、大豆制品、黄原胶等行业的重 点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1.3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优化,现已基本形成初具规模的多个产业集群。即:“生物 糖产业集群”、“果蔬罐头产业集群”、“焙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肉类制品产业 集群”“果仁制品产业集群”、“蔬菜加工生产基地”、“饮料产品生产基地”。 1.4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 临沂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制订完善食品相关法规、标准,建 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管理体系,食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 等认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食品质量监管力度,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进 一步提高。目前,临沂市大、中型食品企业基本上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2.1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 经过近些年发展,临沂市食品工业虽然初具规模,但产业层次多处于价值链 的中低端,与食品工业发达地区相比,食品工业链延伸不够,食品企业生产产品 多为初级加工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少,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档次不高,更新换代速度不快。 2.2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少 虽然临沂市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焙烤食品等在全省有较强影响力,但粮食 加工、禽畜加工、方便食品等产业却存在品牌影响力较弱、名优产品较少等问题。在高端产品上没有品牌优势,在中低端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大。 2.3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食品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短缺,部分发展较快的果蔬加工、畜禽加工等行业的随着规模不断扩大,重要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缺乏人才的矛盾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Array中国食品 行业发展 概述 一、食品行 业定义与 分类 食品行 业是对农、 林、牧、副、 渔等部门生 产的产品进 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 工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表1-1 我国食品行业分类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7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该报告所研究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 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 销售持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 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食品工业不仅与人 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 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 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

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00001)

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国际食品行业现状分析 一、国际食品行业发展特点 发达国家食品行业的一个显著发展特点是高加工率、高附加值。 发达国家的食品原料加工率一般都在70%以上,有的高达92%,而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仅为20%-30%。由此可见,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基本是以吃“原料”为主, 而发达国家的人民是以吃“成品”为主,发达国家把这么多原料加工成即食方便、品种齐全、 质量优良和数量充足的食品,是靠科技优势,靠先进的加工工艺和优良的机械设备武装的强 大的食品工业。 发达国家有很高的食品工业产值,食品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很高,一般在10%以上,最高的接近18%。食品工业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这些发 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很高,一般是 1.6:1-2.4:1,这说明他们把农业 产值翻了一番到二番。 食品机械产品品种齐全,多达3000多种。食品工业加工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产值相当可观,由于不断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规范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都较高。 在发达国家,为食品工业提供装备的食品机械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机械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机械产品品种齐全,多达3000多种。食品工业加 工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产值相当可观,由于不断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产品质量可靠、稳定、规范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 都较高。 发达国家生产的食品机械,一般具有动力、燃料及水消耗少的优点,如生产1吨奶粉耗煤、耗电及耗水分别为0.8吨、400-800kWH、1.5吨,燃料及动力消耗的费用为乳品整个 加工费用的7.5%。 发达国家生产的食品机械原料利用率高、得率高。例如,美国生产的淀粉糖制造设备用于淀粉糖生产,能做到无废渣、废水或废气排出,即无环境污染。发达国家的食品机械工业 全员劳动生产率高,食品机械出口比例都比较大。例如,法国食品机械的进出口额各为其国 内产值的一半左右,日本出口额占其生产总值的50%,进口额占出口额的72%。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食品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餐饮业、酿酒业、乳品业以及食品机械制造、包装业等相关配套行业。食品工业作为我国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食品工业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揭示了食品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因为此,食品工业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起草,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今年11月 1 日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食品工业被分为 4 个大类、22 个中类、56 小类。 4 个大类名称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食品工业成为工业发展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截至“十一五”期末的2010 年底,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41867 家,从业人员654万人,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 6.31 万亿元;按工业增加值计算,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的10.4%。 “十一五”期间,经过食品工业全行业的努力,《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主要指标已经全面或超额完成。这五年中,食品工业企业布局趋向合理,加快向主要原料产区、重点销区和物流节点集中,集约化程度提高,规模企业数目有较大增长;食品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上升,品种档次更加丰富,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大大增强;食品工业整体科技水平有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除美国、德国之外少数几个可以制造食品冷加工、高效能太阳能干燥、大型连续成套高技术设备的国家之一;食品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食品工业“三废”排放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平均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食品工业对外贸易总额比“十五”期间增长125.9%,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7%,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810.7 亿美元,其中出口1750.4 亿美元,进口2060.3 亿美元。 2011 年1-9 月份(即今年前三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的比重分别为:企业数占10.1%,从业人员占7.4%,现价工业总产值占9.0%,利润占10.0%,税金占19.3%。这些数据表明,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背景 我国近几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食品质量安全和其他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政府始终坚持在发展,在发展中秋转变,在转变中秋发展。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品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食品行业也成为了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中国的谷类、油料、肉类、蔬菜和水产品发展最快,且数量成为世界第一。发展较快的食品加工主要有食用油的加工、乳品制造、蔬菜水果的加工、淀粉及食品的制造、和方便休闲食品的制造。 二、现状 食品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是在世界经济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食品行业将完成食品消费与需求,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和方便等类型转化。改革30多年以来,我国食品行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 (一)食品企业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先列 依据中国具有全球第一大食品消费市场、城镇人口比例不断增大、市场竞争充分、产业调整加速、粮食安全和科技支撑等几大因素,使得我国食品产业高速发展。像食用油、盐、味精和软饮料等食品产量居世界先列。 (二)在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及包装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的需要。如油脂品种由单一的二级油为主,发展到可以生产一级油、高级烹饪油、色拉油和食品工业各种油等。奶粉生产实现了系列化、配方化,产品品种增加,不同包装规格的消毒液体奶和各种乳酸奶的提供大幅度增加。方便主副食、速冻食品和各种保鲜食品,正在逐步进入居民的一日三餐。 (三)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原来的食品企业数量繁多,生产水品参差不齐。经过一定的发展,一些企业被淘汰,一些企业被兼并重组,还有一些企业发展壮大以后,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在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名中,挤身中国企业500强的食品企业超过40家。 (四)高新技术不断地被大中型企业用于实际生产中 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技术、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和分子蒸馏等一

对我市食品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对我市食品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一、全国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及发展趋势 我国食品产业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食品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值上,发达国家为,我国为:1;目前我国居民一日三餐的食品基本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 就目前食品产业发展看,表现出了以下突出的发展趋势: 1、市场对强化营养食品需求加大,强化营养产品开发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安全性、营养健康性食品蓬勃发展。当前,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是居民营养面临的双重挑战。因此,营养强化食品体现了食品营养成分重组和组合的概念。 2、各类健康食品及具有预防或有助于病后康复等调节身体功能的各种功能性食品,将得到较快发展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3、方便快捷的休闲食品日益走俏,全球化的民族食品深入人心,专用化食品原料品种日益繁多。 4、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且将向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5、中国已进入消费转型、内需拉动的新时期,饮食消费更加多元化、差异化,产品开发也必须走向品种多样化、档次差异化、规格系列化,推进西式产品中式化,中式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大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6、生产规模化、经营国际化、加工自动化、食品品牌化是全球食品企业发展的大趋势。

7、冷冻食品以及调理食品逐步成为城镇居民动植物产品消费的主要形式。冷却肉的生产供应、低温肉制品是未来的突破方向。 8、全球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世界食品需求的增长动力部分大多数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9、食品产业的附加值的高低,一部分来源于企业规模,更取决于产品品牌。 二、全国食品产业布局与产业转移情况 食品产业是一个是个永恒不衰的行业,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食品生产,他绝不是一个某一地区绝对垄断的行业,因此,它是广泛分布的。但是,也不同地区间表现出一些突出的区域特点。尤其是随着食品的大工业生产,地区比较优势更是显着显现。 食品产业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比如粮食加工、肉品加工、蛋制品加工、奶制品加工、蔬菜加工、果品加工、饮料生产等。概括地讲,粮食加工总规模仍然要数河南、河北以及东北地区为先,比如河南饼干的全国市场占有率21%,方便面的全国市场占有率30%,速冻水饺、汤圆等速冻食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而在蔬菜规模化生产加工方面,山东则远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以潍坊寿光市为代表的规模化四季蔬菜更是全国的标杆。奶源生产几本上都在长江以北,内蒙、河南、东北地区,但奶品加工基本上被几家屈指可数的龙头企业掌控,如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光明集团、雀巢、三鹿等企业。再就是近年消费市场逐年扩大的休闲食品,休闲食品相关生产企业更多的在闽南和粤东地区,比如福建晋江、广东潮安等地市。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一章Array中国食品 行业发展 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食品 行业发展 概述 一、食品 行业定义 与分类 食品 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 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 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表1-1 我国食品行业分类 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7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该报告所研究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 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 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 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 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 产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这一变化,适应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 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这是因为: 1、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潜力巨大。 2、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差距即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 1、主要成就与问题 (1)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2001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2000年,食用植物油产量万吨,味精产量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万吨,啤酒产量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表1—2 1998年和2001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