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行政法学(1)

行政法学(1)

行政法学(1)
行政法学(1)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行政法?有何特点?(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

答: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规范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行政权力的活动以及对行使权力后果如何补救,其目的在于实现依法行政,确认或建立行政法律秩序。

特征:(一)行政法在形式方面的特征

1、行政法没有统一的、完整的法典形式

2、行政法渊源的多层次性

3、授权立法居多

(二)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征

1、行政权是行政法调整的核心内容(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2、存在于行政法规、规章中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3、实体法与程序法没有明确的界分,行政法主要是程序法

二、☆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其特征有哪些?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公共行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法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一)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一方具有恒定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的行政法地位具有不对等性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往往决定于行政主体单方面的意思表示

(四)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不可自由处分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其基本含义与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涵义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

法律相抵触。

2)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

1.行政活动必须根据法律

2.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

第一,行政行为必须证据充分

第二,行政行为不能超越法定权限

第三,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3.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涵义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

1.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目的

2.行政行为必须具有合理的动机

3.行政行为必须考虑相关的因素

4.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公正法则

5.违反行政合理性原则也需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章行政主体

一、☆什么是行政主体?其特征?它与行政机关的区别何在?确立行政主体的意义有哪些?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

特征:1.行政主体必须是承担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效果(主要是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的组织。

4.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区别:1.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2.并非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3.成为行政主体的不限于行政机关。

意义:1.实现依法行政的需要

2.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

3.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需要

4.保持行政活动连续性、统一性的需要

二、☆什么是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二者的区别何在?受委托组织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行政授权: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或规章直接规定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授予某个组织,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的行政主体,通过法定方式,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行政委托: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来行使的法律行为。

区别:

(1)从行为名义来看:行政授权是被授权方;行政委托是委托方。

(2)从效果归属来看:行政授权的效果归属于被授权方;行政委托的效果归属于委托方。(3)从承受对象来看:行政授权的承受对象是组织;行政委托的承受对象是组织或个人。(4)从创设结果来看:行政授权是形成一个新的行政主体;行政委托的创设结果是形成一个新的行为主体。

(5)从诉讼地位来看:行政授权接受诉讼的被授权方;行政委托接受诉讼的是委托方。(6)从条件程序来看:行政授权的条件程序相对严格;行政委托相对宽松。

受委托组织应当具备的条件:

(1)受委托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2)受委托组织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3)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

第三章行政相对人

一、☆简述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行政相对人是指某一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具有对应权利义务关系的另一方当事人,也即其权益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组织和个人。

特征:第一,行政相对人是具体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

第二,行政相对人是与行政主体具有对应权利义务关系的另一方法律主体。

第三,行政相对人是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因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第四章行政行为

一、☆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二者有何区别?

(1)抽象行政行为

静态意义:指行政机关制订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动态意义:指行政机关制订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2)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对象,就特定的事项作出的处理决定。

区别:

1.调整范围不同

抽象行政行为一般调整不特定的多数人和事,但是具体行政行为仅仅针对特定的人和事。

2.能否反复适用不同

抽象行政行为能反复适用;而具体行政行为则不能。

3.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方式不同

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抽象行政行为一般并不会直接导致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变化。

4.行为程序不同

抽象行政行为程序接近于立法程序;具体行政行为则强调调查程序以及听证程序。

二、☆简述行政行为的构成(成立)要件和合法要件。

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行政权能的存在

(2)权力要件——行政权的实际运用

(3)法律要件——法律效果的存在

(4)形式要件表示行为的存在

合法要件:(1)行为的主体合法

(2)行为的权限合法

(3)行为的内容合法

(4)行为程序合法

(5)行为形式合法

三、试述行政行为无效、撤销、废止的条件和法律结果。

无效的条件: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2.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3.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4.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5.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无效的结果:1.无效的行政行为自始不生效力。

2.行政相对方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机关确认并宣布其无效。

3.有权国家机关机关可在任何时候确认并宣布其无效。

4.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被行政行为改变的状态应尽可能恢复到行政行

为作出之前的状况。

撤销的条件: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2.行政行为不适当。

撤销的结果:1.被撤销的行政行为失去法律效力且撤销的效力以溯及既往为原则。

2.如因行政主体的过错引起行政行为被撤销,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

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3.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相对人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共同过错

所引起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应对各自的过错负责。

废止的条件: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文件被修改、废止或撤销。

2.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3.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

废止的结果:1.被废止的行政行为行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2.行政主体应对因废止行政行为给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失予以补

偿。

第五章抽象行政行为

一、☆什么是行政立法?如何认识行政立法的性质?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性质:1.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

(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权限的国家行政机关。

(2)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

(3)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4)行政立法与其他行政行为是一种属种关系。

2.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

(1)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

(2)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具有国家强制性。

(3)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二、试述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及其权限?

(一)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

1.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2.《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事项。

4.宪法或法律规定由国务院作出规定的其他事项。

(二)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立法权限

1.为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2.本系统机关内部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如各部委行政公文处理办法等

3.有关行业标准

4.法律或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规定由有关部、委员会作出规定的事项

(三)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

1.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2.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3.法律、法规规定由地方政府作出规定的事项

4.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事项

三、试论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一)权力机关的监督

1.严格规定授权立法的目的、性质和范围。

2.审查行政立法行为,撤销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或规章。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2)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3)授权机关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撤销授权。

(二)行政机关的监督

1.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三)司法机关的监督

1.认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合法、有效性并对违法的行政法规、规章向有权国家机关行使撤销或改变的建议权。

2.在行政诉讼中对违法的行政法规、规章不予适用。

四、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一)在行政管理领域的法律效力

1. 对行政管理相对方的个人、组织具有拘束力和强制执行力。

2.对行政机关本身具有确定力,对具体行政行为具有适用力。

3.是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的依据。

(二)在行政诉讼领域的法律效力

1.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以行政规范性文件作为论证相应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合法的根据。

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时,应同时审查相应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3.人民法院在判决的正文中,不宜直接引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条文,但在判决的理由部分,可以指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合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第六章具体行政行为

一、☆名词解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给予处罚的行政相对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行为。

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又称行政即时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预防、制止或控制某种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危险状态,或者为保全证据、确保案件

查处工作顺利进行,而依法采取的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加以暂时性强制限制,

使其保持一定状态的行政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在行政相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时,由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行为

二、☆简述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

可设定:(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

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

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

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

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

的事项。

(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不能设定:(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

(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

三、☆简述我国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规范类型)及其权限。

设定主体: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法律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2、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可以通过制

定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3、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4、省级政府规章设定临时行政许可

5、国务院各部委、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制订的规章、党组织、具有公共管理的

组织、企业、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没有行政许可设定权。

权限:1.法律的行政许可设定权

2.行政法规的行政许可设定权

3.国务院决定的临时行政许可设定权

4.地方性法规的行政许可设定权

5.省级政府规章的临时行政许可设定权

6.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7.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行政许可规定权

8.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四、☆试论行政处罚的原则。

(一)处罚法定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是指行政处罚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它是行政活动合法性要求在行政处罚中的具体体现。

(二)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三)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针对行政相对人的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给予多次的处罚。

(四)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五)保障权利原则

五、☆试述行政处罚的种类及行政处罚设定权限的划分。

种类:(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设定权限:(一)法律的设定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可以创设各种行政处罚,且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创设拥有专属权。

(二)行政法规的设定权

1.创设权:

可以创设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各种行政处罚;

2.规定权: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三)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

1.创设权:

可以创设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2.规定权: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

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四)行政规章的设定权

1.创设权:

只能创设一定数额的罚款和警告的处罚。

2.规定权:

行政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六、试析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的内容。

简易程序:①表明身份②说明理由和告知权利③制作处罚决定书以及备案。

一般程序:(1)立案(2)调查取证(3)说明理由、当事人陈述与申辩。(4)作出处罚决定(5)送达。

七、☆试述间接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1)代履行

①代履行的含义

代履行,又叫代执行,是指义务人不履行法律、法规等规定的或者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可代替作为义务,由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行政强制执行方法。

②代履行的条件

第一,存在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义务的事实,且此种不履行因故意或过失引起。

第二,该行政法上的义务是他人可以代为履行的作为义务。

第三,代履行的义务必须是代履行后能达到与相对人亲自履行义务同一目的的义务。

第四,由义务人承担必要的费用。

③代履行的程序:告诫→代执行→征收费用

(2)执行罚

①执行罚的含义

执行罚,亦称强制金或滞纳金,是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的强制执行措施。

②执行罚的特点

(1)执行罚一般只用于不作为义务和不可代替作为义务。

(2)执行罚的数额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执行机关不能自行其是。

(3)执行罚的数额从义务主体应履行义务之日起,按日数计算,并可反复适用。

第七章行政复议

一、☆什么是行政复议?它有何特点?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特点:(1)行政性(2)职权性(3)监督性(4)程序性(5)救济性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原则

(二)书面审查原则

(三)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原则

三、☆简述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一)行政复议的肯定范围

1.行政处罚案件2.行政强制措施案件

3.许可证管理案件4.行政确权案件

5.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案件6.农业承包合同案件

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8.行政许可案件

9.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10.行政给付案件

11.行政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权引发的争议

(二)可附带申请复议的抽象行政行为

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三)行政复议的排除范围

1.不服行政处分及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

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做出的调解和其他处理的

3.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四、☆如何确定行政复议的管辖?

(一)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

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既可以向本级政

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但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这些机关属垂直

领导体制)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只能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对国务院各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

定不服的,既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终局裁决。

(二)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

1.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政府申请行政复

议;

2.对省、自治区政府派出机关(即地区行政公署)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

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3.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人民政府申请

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既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

请终局裁决。

(三)对特殊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

1.对派出机关、机构行为不服的管辖

(1)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派出机关(即地区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2)对政府工作部门派出机构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既可

以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地方政府

申请行政复议。

2.授权关系中的管辖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

政府、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对共同行政行为不服的管辖

对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

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4.对被撤销行政机关行为不服的管辖

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

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四)复议管辖与诉讼管辖的衔接

1.选择型2.必经型3.选择兼终局型

五、☆什么是行政复议机关?它有何特点?

行政复议机关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有权受理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

特点:(1)行政复议机关是行政机关。

(2)行政复议机关必须是法律赋予其复议职权的行政机关。

(3)行政复议机关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复议权,并独立承担其后果的行政机关

六、☆什么叫行政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及第三人?在实践中各自有哪些情形?

行政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行政复议,并受行政复议决定约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被申请人是指申请人的对方当事人,即因申请人提起行政复议而由复议机关通知其参加复议的当事人。

行政复议中的第三人是指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经复议机关批准而参加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七、☆申请行政复议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1.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申请复议范围。

5.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八、☆简述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

(1)维持决定(2)履行决定(3)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决定(4)赔偿决定

1.维持决定

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应当依法作出维持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

2.履行决定

复议机关经过审查,认定被申请人没有履行法定职责的,作出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

3.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决定

行政复议机关经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该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B.适用依据错误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D.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E.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根据规定,被申请人不按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4.责令被申请人赔偿的决定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行政法学2作业及答案

成绩: 行政法学(2)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11秋季法学本科 学号:1113001250146 姓名:张璐璐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行政法学(2)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性这个呢知道哦啊一起功能为标准,分为管制型、调整性和(C )行政指导 A.促进性 B.贸易性 C.教育性 D.个别性 2.行政指导制度试点行且影响最大的国家是(D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3.行政指导的行为主体是(B) A.立法机关 B.行政主体、 C.行政相对方 D.司法机关 4.行政指导对于相对而言的后果是(A)

A.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B.具有法律强制力 C.部分具有法律强制力 D.无法律意义 5.下列基本制度中主要目的在于保障程序公正原则的是(A) A.回避制度 B.表明身份制度 C.时限、时效制度 D.简易程序制度 6.下列选项属于行政程序的是(D) A.司法机关审查行政行为时所作训的程序 B.行者功能相对方的行为过程的总和 C.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过程的总和 D.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过程的总和 7.第一次确立我国听证制度的法律规范是(C) A.专利法 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 D.行政诉讼法 8.(A)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权力、进行行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 A.行政程序 B.行政程序法 C.行政方式 D.行政制度 9.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方权利义务时,要说明作出决定的实施原因和法律依据,这是行政程序的(C)制度。 A.辩论 B.通知 C.说明理由 D.资讯公开 10.对所有相对方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相关利害关系人以同等的辩论机会,这体现了行政程序的(C)原则 A.程序法定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程序公正原则 D.效率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程序法定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效率原则 D.科学原则 2.下列属于管制性行政指导的是(BC) A.抑制物价飞涨

《行政法学》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答: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1.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构成要件。 2.行政行为的本质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运用,这是行政行为的权力属性要件。 3.行政行为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行政行为的客观要件。 2、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的关系。 答: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行政确认具有如下特征:(1)它是要式行政行为;(2)它是羁束行政行为;(3)它的外部表现形式往 往以技术鉴定书等形式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技术规范的制约,并由此决定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两者常常是同一行政行为的两个步骤,一般确认在前,许可在后。(2)两者有时是一个行为的两个方面。 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主要区别在于:(1)对象不同。许可一般是使相对方获得某种行为的权利;而确认则是确认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和法律事实等。(2)法律效果不同。许可是

允许被许可人今后可以进行某种对一般人禁止的行为,其法律效果具有后及性,没有前溯性;而确认是对既有的身份、能力、权利、事实的确定和认可,其法律效果具有前溯性。 3、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哪些? 答:《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政处罚的程序,它包括3个程序: 1.简易程序。适用于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其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应当填写统一制作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2.一般程序。行政机关对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予以立案、调查、审查和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案件自立案之日起,一般在30日内办理完毕。 3.听证程序。是对较重的行政处罚实施前适用的法律程序,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之前,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

2016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川大《行政法学》第一次作业答

《行政法学》第一次作业答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4年05月26日 08点43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9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代行政的特点决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技术性和____,以圆满完成 日益复杂的行政事务。() ( A ) A.专业性 B.社会性 C.服务性 D.灵活性 2.下列各项,属于行政法的特殊渊源的是() ( D ) A.宪法 B.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C.法律 D.法律解释 3.下列机关不是对行政立法监督的主要主体的是() ( D ) A.权力机关 B.上级行政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4.行政法领域的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常称为() ( B ) A.执行事务 B.公共行政 C.形式意义上的行政 D.机关意义上的行政 5.下列不属于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判断公务员的要素是()

( C ) A.依法履行公职 B.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C.拥有法定权力 D.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6.从整体上讲,行政行为的哪种特征决定了其无偿性?() ( A ) A.公共服务性 B.从属法律性 C.栽量性 D.单方意志性 7.在税收征管领域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管理领域,行政行为的哪一特点非常明 显?() ( B ) A.公共服务性 B.强制性 C.形式的多样性 D.效力先定性 8.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可分为() ( B ) A.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C.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栽量行政行为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9.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章,规章适用于所有符合规章要求的某一类人或某一 类事,是抽象行政行为哪一特征的表现?() ( A ) A.对象的普遍性 B.效力的普遍性 C.效力的持续性 D.准立法性 10._______是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 D ) A.行政先行处置权

行政法学自考汇总

行政法学 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 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2.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3.行政征用: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相对人参与的原则: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权利 5.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6.特别行政法:对特别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规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7.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 种法律效力 8.行政命令: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 9.参与型行政,亦称互动型行政,指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与私人共同创造互动,协调、协商和对话行政的程序和制度 10.裁定管辖:不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是由法院直接作出裁定和决定确定诉讼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和移转 11.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12.行政行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效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13.行政监督检查:又称行政调查,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对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等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的监督行政行为 14.行政违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 为 15.转移管辖:经上级法院同意,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移送上级人民法院,或由上级移送下级人民法院 16.行政合法法原则: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17.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18.行政强制: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民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安全采取紧急、即时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 为的总称 19.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按照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应承担的义务 20.必要的共同诉讼:两个以上的原告或被告,因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一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共同 诉讼 2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22.一般授权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3.执行罚: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处以一定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方法 24.行政侵权责任: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25.司法审查裁定:人民法院在司法审查过程中,针对司法审查的程序性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意思表示。 26.行政优益权: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的行使职权等以法律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优益条件的资格 27.间接强制执行措施:行政主体不通过自己的直接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而通过间接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的行政强 制行为 28.行政处分: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惩戒措施 29.司法审查决定:人民法院对司法审查过程中就判决、裁定范围以外涉及诉讼的事项所作的司法行为 30.行政机构: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各单位,它是为行政机关服务,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归 属其所属行政机关 31.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从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到作出准予等行政许可等决定的步骤、方式和时限的总称 32.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来和其他活动之前,事先制定规划,并制定实现该计划所需的各项活动 33.行政复议: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与被管理对象发生争议,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活动 34.中止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中途停止诉讼后可再恢复的 35.行政性公司:以公司的构成要件而成立,从事经济活动,同时又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组织 36.招标:行政机关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对象参加行政许可的投标,并根据结果作出决定的行为 37.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38.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在行政复议中,复议机关、申请人以及被申请人等,为解决行政争议,根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而形成的权 利义务关系 39.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40.行政相对人:称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

2020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某县社保局向社会发布2014年本县参加社会保险统计数字B.某市工商局购买办公用品 C. 某市环保局为净化空气禁止某餐馆以煎炒方式做菜 D. 某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交换某块土地使用权 2.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这是行政行为的 A.公定力B.强制力C.确定力D.拘束力 3.下列属于外部行政行为的是 A.某市工商局对本单位王某进行降级处分 B.某市公安交管局拒绝为王某颁发驾驶执照 C.某市卫生局宣布一批新任科长名单 D.某市政府对所属区政府下达完成年终考核的命令 4.行政行为主体明显超越行政主体职权的,该行政行为应属于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 D. 效力未定行政行为5.下列不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宪法 B. 法律C.行政法规和规章D.道德规

范 6.2014年4月17日下午,王民与张华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丢失,王民怀疑是张华转移,便用不堪入耳的言语谩骂,张华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语谩骂,王民与张华在漫骂中发生厮打,双方均受到了轻微伤害。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2014年6月18日作出处罚决定,对张华予以罚款100元,对王民予以行政拘留5日。公安局的行为违反了 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 C. 诚实守信原则D.责权统一原则 7.某工商局干部张某在周末开公车,带领家人到外地旅游,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单位因此给予其警告处分,张某不服。下列关于他的救济途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先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如果对复核决定仍不服,还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申诉 B.可以不经复核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诉 C.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行政监察部门提出申诉 D.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8.下列做法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是 A.某卫生局副处长李某因在年终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称职,被降低一个职务等次任职 B.某市税务局干部沈某到该市某国有企业挂职锻炼一年 C.某市公安局与技术员田某签订的公务员聘任合同,应当报该市组织部门批准

行政法学作业一答案

《行政法学》作业一 一、填空题 1.行政权是由国家的宪法、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2.根据行政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不同,可以将行政主体划分为职权性行政管理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3.行政法规要经过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形式发布。 4.行政行为按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 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机关作出有关涉及处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行政相对人享有知情权、申辩全、听证权和要求回避权。 6.申请人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由最先收到复议申请书行政机关管辖。 7.行政复议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审理作出决定以及行政复议的履行。 8. 行政滥用职权是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的行为。 9. 程序违法主要有两大类表现形式:方式违法和步骤违法。 10. 在我国,确认行政违法的机关包括权利机关、和行政机关。其中司法审判机关的确认具有最高、最后的效力,但只限于针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判机关只限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进行确认;行政机关的确认效力最低但运用最广泛。 二、单项选择题 1.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a )。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2.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滞纳金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c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3.行政征收是以相对人有行政法上的( b )为前提的。 A、给付义务 B、缴纳义务 C、履行义务 D、不作为义务 4.《海关法》规定,对走私罪嫌疑人,经关长批准可以扣留移送司法机关,扣留时间不超过( c )。 A、48小时 B、36小时 C、24小时 D、72小时5.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由( a )签署。 A、总理 B、主管部长 C、秘书长 D、国务院法制局局长

行政法学(第2版)-在线作业-2

行政法学(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5分)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行政法是宪法统领下的三大部门法之一,有学者将其称为“动态的宪法” ? B. 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在我国各部门法中占领先地位 ? C. 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常交织并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中 ? D. 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统一的行政法典 2.(5分)下列行政机关中,有权制定部门规章的是()。 ? A. 国务院研究室 ? B.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C. 北京市人民政府 ? D.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3.(5分)下列关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务院办公厅负责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 B. 几个部门共同起草的行政法规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应当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 ? C. 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施行 ? D. 行政法规应当在公布后30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4.(5分)甲、乙两村因林地权属问题产生纠纷,乡政府以政府6号文的形式对林地使用权作出认定。根据行政行为理论,该文件属于()。 ? A. 抽象行政行为 ? B. 具体行政行为 ? C. 内部行政行为 ? D. 行政调解行为 5.(5分)下列法律、法规中,不属于行政组织法的是()。 ? A.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 ? B. 《国务院组织法》 ? C.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 D. 《公务员法》 6.(5分)2017年8月,T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位于郊区的城北县爆发山洪、泥石流,受灾严重。在灾后救助过程中,城北县政府根据灾民是否拥有T市户口发放赈灾物资,结果使许多受灾的外来农民工没能领到帐篷。请问,县政府的赈灾行为违反了行政法的哪一项基本原则?() ? A. 合理行政 ? B. 程序正当 ? C. 诚实守信 ? D. 权责统一 7.(5分)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不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是()。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置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A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 .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D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 A 有效行政行为B .无效行政行为C .可撤销行政行为D .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 .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 厅进行消防检查 B .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 .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 D .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 .补充性立法B .执行性立法C .试验性立法D .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通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

答案行政法学作业二

《行政法学》作业二 一、填空题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行政权的法律转化形式,行政职权只属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并不拥有行政职权。 3.国务院具有制定行政法规的职权。 4.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相比较,主要有单方强制性和无偿性等特征。 5.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包括职权合法、意思表示正确、真实、依据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 6.对某县一区公所所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向县政府申请复议。对某省一行政公署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应向省政府申请复议。 7.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8. 行政不当只发生在行政主体的合理裁量行为中,它侵害了行政关系的合理性。 9. 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与行政责任的关系不同。其中行政违法必然会引起行政法律责任,行政不当与行政法律责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0. 行政不当的法律救济可以分为权力机关的救济和行政机关的救济,其中,权力机关的救济的效力最高。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D )。 A、不可诉性 B、准立法性 C、行政性 D、执行性2.《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属于( A)。 A、无条件放弃的许可证 B、有条件放弃的许可证 C、无需生效的行政行为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3.对森林采伐许可证赋予当事人的采伐权( D)。 A、不得抛弃 B、可予转让 C、可予继承 D、可予抛弃 4.在行政复议中,第三人享有与( A )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行政复议参加人 D、行政复议代理人 5.在行政复议中,作为依据而在行政诉讼中作为参照的行政管理法规是( C)。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期末考核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答: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1.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构成要件。 2.行政行为的本质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运用,这是行政行为的权力属性要件。 3.行政行为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行政行为的客观要件。 2、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的关系。 答: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与其他行政行为相比,行政确认具有如下特征:(1)它是要式行政行为;(2)它是羁束行政行为;(3)它的外部表现形式往 往以技术鉴定书等形式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技术规范的制约,并由此决定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 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两者常常是同一行政行为的两个步骤,一般确认在前,许可在后。(2)两者有时是一个行为的两个方面。 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主要区别在于:(1)对象不同。许可一般是使相对方获得某种行为的权利;而确认则是确认相对方的法

律地位、权利义务和法律事实等。(2)法律效果不同。许可是允许被许可人今后可以进行某种对一般人禁止的行为,其法律效果具有后及性,没有前溯性;而确认是对既有的身份、能力、权利、事实的确定和认可,其法律效果具有前溯性。 3、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哪些? 答:《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政处罚的程序,它包括3个程序: 1.简易程序。适用于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其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应当填写统一制作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2.一般程序。行政机关对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予以立案、调查、审查和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案件自立案之日起,一般在30日内办理完毕。 3.听证程序。是对较重的行政处罚实施前适用的法律程序,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之前,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全国自考2018年10月00261行政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豳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民事法律关系 B.刑事法律关系 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一般渊源的是 A.法律解释 B.判例 C.行政法规 D.国际条约 3.下列属于行政机关的是 A.县人民检察院 B.市教育局 C.市人民法院 D.县人大常委会 4.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市人民政府 5.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下列属于公务员法律关系发生途径的是 A.晋升 B.委任 C.辞职 D.死亡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行为作出后,如果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是违法的,可以不予执行 B.行政行为作出后,可以根据情况随意变更 C.行政行为是对行政相对入作出的,对行政机关没有约束力 D.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必须自觉履行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7.下列关于行政给付的理解,错误的是 A.行政给付的内容可以是一定数量的金钱,也可以是实物 B.行政给付通常是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获得行政给付是符合给付条件行政相对人法律上的一项权利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理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D.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D.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厅进行消防检查 B.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D.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补充性立法B.执行性立法C.试验性立法D.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经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是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事项作出规定,可能创设新的法律规则或新的权利义务规范,因此,它必须有特定法律、法规或决议的授权,没有具体法律文件的特别授权,行政机关任意进行的创制性立法是无效的。一般而言,补充性立法所制定的法规、规章一般以“补充规定”、“补充办法”的形式表现出来。(3)试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或法律的特别授权,对本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在条件尚不充分、经验尚未成

浙大远程教育-XXXX行政法学在线作业答案

2013年浙大远程教育秋季行政法学在线作业答案单选题 1.某税务局的下列何项行为属于行政行为()。 ? A 征收税款的行为 ? B 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 ? C 租用办公用房的行为 ? D 分配内部车辆的行为 单选题 2.()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 A 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被吊销 ? B 税种、税率改变 ? C 行政机关的合并、分立和撤销 ? D 行政机关行政职能的增减 单选题 3.公安派出所属于()。 ? A 一般权限的行政机关 ? B 首长制的行政机关

? C 派出机构 ? D 综合管理机关 单选题 4.下列不属于行政确认形式的行政行为有()。 ? A 认可 ? B 证明 ? C 鉴证 ? D 勘验 单选题 5.社会组织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 ? A 该社会组织的行为 ? B 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 C 该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的共同行为 ? D 既是社会组织的行为,又是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单选题 6.国家行政机关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执行性和从属法律性 ? B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C 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 ? D 强调行政管理的效率性 单选题 7.对公安派出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管辖。 ? A 该派出所 ? B 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的上级机关 ? C 派出所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 ? D 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 单选题 8.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 A 确定力 ? B 拘束力 ? C 公定力 ? D 执行力

单选题 9.下列何项属于国务院的职能机构()。 ? A 中国建设银行 ? B 审计署 ? C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D 国家语言文工作委员会 单选题 10.在行政复议中,作为依据而在行政诉讼中作为参照的行政管理法规是()。 ? A 法律 ? B 行政法规 ? C 行政规章 ? D 地方性法规 单选题 11.我国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销或合并,依法应由()。 ? A 全国人大决定 ? B 国务院总理决定 ? C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行政法学(1)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行政法?有何特点?(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 答: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规范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行政权力的活动以及对行使权力后果如何补救,其目的在于实现依法行政,确认或建立行政法律秩序。 特征:(一)行政法在形式方面的特征 1、行政法没有统一的、完整的法典形式 2、行政法渊源的多层次性 3、授权立法居多 (二)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征 1、行政权是行政法调整的核心内容(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2、存在于行政法规、规章中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3、实体法与程序法没有明确的界分,行政法主要是程序法 二、☆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其特征有哪些?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公共行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法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一)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一方具有恒定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的行政法地位具有不对等性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往往决定于行政主体单方面的意思表示 (四)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不可自由处分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其基本含义与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涵义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 法律相抵触。 2)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 1.行政活动必须根据法律 2.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 第一,行政行为必须证据充分 第二,行政行为不能超越法定权限 第三,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3.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涵义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 1.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目的 2.行政行为必须具有合理的动机 3.行政行为必须考虑相关的因素 4.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公正法则 5.违反行政合理性原则也需承担法律责任

2001.10-2017.10自考00261行政法学历年名词解释

00261自考行政法学历年名词解释 *1.不作为行政行为:是指以消极不作为方式表现出来的行政行为。P118 2017.10 2.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P161 2017.10 2014.10 201 3.1 2010.10 2006.10 *3.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以示警戒的行政处罚,故又称为申诫罚或精神罚。P178 2017.10 4.行政侵权责任: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P242 P2017.10 2007.10 5.行政复议机关:是指受理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P258 2017.10 2017.4 2014.10 2002.10 6. 抽象行政行为: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P129 201 7.4 2015.4 2013.1 2003.10 7.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P313 2017.4 2010.1 2007.10 2005.10 8.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P174 2017.4 2015.4 2013.1 2006.1 9.相对人参与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权利。P224 2017.4 2015.4 *10.派出机关:是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2016.10 1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P96 2016.10 2013.10 2012.1 12.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P148 2016.10 2015.4 2001.10 *13.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处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P188 2016.10 *14.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和其他活动之前,首先综合地提出有关行政目标,事先制定出规划蓝图,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目标所必需的各项政策性大纲的活动。P194 2016.10 *15.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采取某项措施时,必须权衡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和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若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而可能采取对个人或组织权益不利的措施时,应当将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而且要保持二者之间适度的比例。P71 2016.4 *16.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即狭义上的人民政府,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以及相应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指挥和监督的国家机关。P82 2016.4 17.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P108 2016.4 2014.10 2012.10 2011.10 2011.1 18.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

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A.有效的B.无效的C.部分有效的D.以上答案都不对 2.立法必须以()为依据。 A.党的政策B.客观事实C.宪法D.领导人的讲话 3.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对立统一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A.根本法与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5.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A.国内法和国际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6.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A.法律适用B,法律制定C,法律遵守D.法律实施 7.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人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A.法律草案B.议案C.法律草稿D.法律 8.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 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9.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10,法律关系是由()保证的社会关系。 A.国家法律B.国家权力 C.国家强制力D.国家司法机关 1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 C.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D.可以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枪 12.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关系主体 13.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 14;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 C.法律行为D.法律制裁 l5.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A.民事制裁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D.法律制裁 1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A.权力机关的干涉B.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7.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A.权利和义务B.物和行为 C.法人和自然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律关系的主体。 A.不能成为B.可以成为C.部分可以成为D.必然成为

行政法学作业一

《行政法学》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题 1.行政权是由国家的宪法、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2.根据行政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不同,可以将行政主体划分为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3.行政法规要经过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形式发布。 4.行政行为按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 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机关作出有关涉及处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行政相对人享有知情权、申辩权、听证权和要求回避权。 6.申请人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由 最先收到复议申请书行政机关管辖。 7.行政复议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审理作出决定以及行政复议的履行。 8. 行政滥用职权是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的行为。 9. 程序违法主要有两大类表现形式:方式违法和步骤违法。 10. 在我国,确认行政违法的机关包括权力机关、司法审判机关和行政机关。其中司法审判机关的确认具有最高、最后的效力,但只限于针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权力机关只限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进行确认;司法审判机关的确认效力最低但运用最广泛。 二、单项选择题 1.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A )。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2.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滞纳金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C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3.行政征收是以相对人有行政法上的( B )为前提的。 A、给付义务 B、缴纳义务 C、履行义务 D、不作为义务 4.《海关法》规定,对走私罪嫌疑人,经关长批准可以扣留移送司法机关,扣留时间不超过( C )。 A、48小时 B、36小时 C、24小时 D、72小时5.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由( A )签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