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卞春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故事了解《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理解诗意,感受他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感受李广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也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来给大家露一手,指名背诵古诗。

师:真棒!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就只能先背到这儿,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古诗有关,这首诗的题目是——板书《塞下曲》。

2.简介卢纶《塞下曲》: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他写的塞下曲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箭破敌、凯旋庆功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hè张仆射(púyè)之作,因此也叫《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中两首比较有名,其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中出现的,示诗:

指名读,自读,齐读。读准字音。

3.由诗句,简单介绍"飞将军"李广。

4.师简介李广的故事。

有一次,李广不小心被匈奴俘虏了。匈奴拿来一张网将他困住,然后用几匹马拖着他走。机智过人的李广看准时机,猛然从随行的匈奴身上夺过一把弯刀,将网割破。当其它匈奴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广已经再用那把弯刀连杀了数人,跃上一匹快马,逃离了匈奴的阵地。要知道这一连串的事情,只是发生在短短的十几秒钟之间。匈奴人愚昧无知,以为李广是神,懂得飞天遁地,自此便称李广为“飞将军”。更神奇的是,因为李广的名字威震边疆,据说匈奴人的婴儿夜晚哭啼,一但在耳边说出李广这个名字,婴儿就马上不敢哭了。

5.板书课题,揭题,生读题。

相信我们学了《李广射虎》这一课后,你们对“飞将军”李广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二、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了解关于李广的故事。

4.选择卢伦《塞下曲》六首诗中任意一首课文之外的诗进行自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故事了解《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理解诗意,感受他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2.简单介绍一下李广。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生自读交流。

示句: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功。“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指名读,交流。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圈画出表示李广动作的词语。

板书:“箭术高超”。指名读句子,要求感情朗读。

示:好一个()的李广!一起读句子。

在这里,“影影绰绰”指什么?指名说。

影影绰绰就说明当时并不太清楚,那李广又怎会认为是老虎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

示(1)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发出“沙沙”的声音。

自读句子,读一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松林?一阵疾风吹过,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理解“疾风”:猛烈的风,大风。

在这里,把“疾风”改成“微风”行吗?为什么?指名说,指导朗读。

(2)此时此刻,月色朦胧,又有疾风吹过,很自然的李广想到这一带——引读句子。

示“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广?组织生交流。板书:果断机敏

身为一名边境将领,就应具备这样机敏警惕的特点,要不敌军来犯那还得了?难怪当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时,——引读“连忙拈弓搭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广射杀了老虎。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5)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句话的意思?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谁来读一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指名读诗句。

3.再读第四自然段,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广的神勇无比?

交流:

(1)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2)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塞下曲》一诗中哪个词表达了“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的意思?(没,为没组词)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箭?李广?)把“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改成“无法拔出来”行吗?为什么?再读句子,感情朗读。

(3)说话练习: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师:李将军真是(神勇无比),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你佩服他吗?(佩服)

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生读)

(4)读到这,你理解了哪两句诗?

(5)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三、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过渡:《李广射虎》这篇课文用了几百字具体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而《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2.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

出示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读诗,从哪里能看出这首诗是些李广的?——“飞将”,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你们佩服李广吗?(佩服)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一起读《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感情朗读全诗)

5.布置作业:

(1)积累古诗《出塞》,并背诵。

(2)课外搜集卢纶的其他《塞下曲》,有兴趣的课摘抄积累。

古文观止序逐字翻译

《古文观止》 一.序 余束发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孔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就学时,则喜读古人书传。每纵观大意,于源流得失之故,亦尝探其 要领。若乃 ..(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析义理 ..(言辞、 文章的含义和观点)于精妙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此衷盖阙如 ...(空缺;缺然;欠缺,《论语·子路》:“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闕如也。”后“盖闕”连用,指缺少,阙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然矢言之道盖闕,庸器之制久沦,所以箴铭异用,罕施於代。”)也。 岁戊午,奉天子命抚八闽,会稽章子,习子,以古文课余子于三.山.(福州的别称)之凌云处。维时从子楚材,实左右之。楚材天性 孝友 ..(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潜心力学,工举业(科举时代指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课业、文字。也指八股文),尤好读经 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 ..(研究古文 经、古文字之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 ..(推崇)气宜。本其 家学,每思继序 ..(谓承继先代功业)前人而广大之。二子才气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 今年春,余统帅云中,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同“赅”,完备。),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批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

冁.(ch ..(教育童蒙)而裨后学,厥....ǎ.n)..然.(笑貌)以喜矣。以此正蒙养 (他的)功岂浅鲜哉。及命付诸梨枣 ..(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多用梨木或枣木刻成,所以称雕版印刷的版为梨枣),而为数语。以弁.(biàn放在前面)其首。 康熙三十四年五月端阳日愚伯兴祚题。 翻译 我从青年时期束发从师学习以来,就喜欢读古人的著作,每次浏览其中的大概意思,对其起源发展,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也曾经探究其中的要点。至于分析文章言辞的精致巧妙的内蕴,分辨字句的细微差别,这正是我所缺乏的。 戊午年,我奉天子的命令担任福建的巡抚,绍兴的章子和习子在福州教授我的儿子。当时,我的侄子楚材,也一起陪同。楚材天性孝顺友爱,能够专心努力学习,擅长科举各科,尤其喜欢读经书和史书,在平时老师的讲解之外,能够有一些其他的体会。他和我的侄孙吴调侯,每天用文人研究学问的精神相互勉励,调侯样貌非凡,才气过人,注重道德修养。他们以家中延续的学问为渊源,常常想要承继先祖的功业并且将其发扬光大。两人才学超凡,下笔洋洋洒洒数千言,却没有随意之处,这大概是他们古文造诣深厚的缘故吧。 今年春天,我负责管辖大同一带,处身极边苦寒之地,因与朋友各处一方感慨良多。他们两人寄给我《古文观止》一作,翻阅选文,认为简练而完备,评论和注解详细却不繁琐,对字的读音的审定,对

李广射虎的故事

李广射虎的故事 李广射虎 汉武帝一即位,就下了一道诏书,叫各郡县推举品行端正、稍有才学、能够直话直说的人,这叫做“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谏jiān,用宣言规劝在上的人的错误]。当时推荐到京师来的有一百多人。汉武帝亲自考试,挑选了十多个人,其中最出名的要算广川人[广川,在河北省]董仲舒了。他主张拿孔子的学说来统一思想,排斥百家,设立学校,培养人才。这种维持君权的主张正适合汉武帝的想头,他重用董仲舒和他一派儒家的人。可是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不赞成改变文帝、景帝的法度。汉武帝刚即位,年纪又轻,不敢得罪窦太后,只好让董仲舒去做江都相[汉武帝有个弟弟封在江都;相是辅助诸侯王的大臣]。 汉武帝的雄心大志设法发挥,只好跟一班伺候他的臣下喝酒、做诗、打猎玩儿。他十九岁那年(公元前138 年),要大兴土木建造一

座很大的花园,叫“上林园”。那一年碰上大水灾,黄河开了口子,平原的庄稼全都淹了。可是皇家十分富足,库房里的钱不知道有多少万万,串钱的绳子都烂了,钱多得数都没法数;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地堆上去,都露到外面来,多得吃不完,有的已经霉烂,不能吃了。 老百姓遭到了灾荒,皇家可有的是钱和粮食。汉武帝要大规模地起造上林园,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上书反对大兴土木的一个大臣叫东方朔。他说话好像说笑话闹着玩儿似的,可是说的都是正经话,人家就称他为滑稽派。有一回,汉武帝的奶妈因为儿子犯了罪,汉武帝要处罚她。她向东方朔哭诉,请他帮助。东方朔告诉她再去向汉武帝求饶,可不要多说话,只要临走的时候,回过头去多看皇上几回就是了。第二天,奶妈向汉武帝央告,求他开开恩,汉武帝不答应,叫她走,她还不走。东方朔执着长戟正伺候着汉武帝,他吆喝一声,说:“滚出去!”奶妈只好走了,一步一回头地看着汉武帝。东方朔责备她说:“滚,老婆子!你该放明白点儿,现在的皇上不是吃奶时候的婴孩,你还回头看什么?”汉武帝听了,心头很难受,想起自己是她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

8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本课以文助读诗歌,故事简明生动,为理解诗的意境与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提高古诗教学效率。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吴老师和同学 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李广,人称“飞将军”。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 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 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盛宏伟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射箭本领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自主识记。 3、初读感悟,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李广射虎的简笔画图。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3、质疑。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4、看来同学们对这幅图充满了好奇,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关这幅图的精彩的故事呢,你们想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渎要求,按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3)思考课始提出的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书姿势。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发现问题集体正音。 (2)理解词语。 查字典或联系课文理解生字词,重点理解“石棱、朦胧、疾风、警惕、影影绰绰”等。 (3)快速读课文,说说文章哪几节写了他射虎的故事?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点拨。 (4)交流课始提出的问题 先小组讨论解决,教师适当补充,点拨 4、识记生字。 (1)老师觉得这一课的生字挺难记的,很容易和其他的字混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清楚的记住它们呢? (2)四人小组讨论识字方法。(选择一到两个生字) (3)集体交流,评价。 (4)师范写“扎、猎、搭”,学生练写。 三、熟读古诗。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和以往学得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出示古诗(不含题目)。 (1)指名读。借机指出多音字“没”的读音,在这里读“mò”。 (2)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3)教师范读,学生找读诗的方法,仿读。 3、这首诗和我们平常学习的古诗相比少了些什么?自己去文中找找,把古诗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四、背诵古诗。 1、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现在你能依靠你对古诗的理解来背诵它吗? 2、自由练背,同桌互背。 3、师生共背,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五、拓展另一首《塞下曲》

《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太史公自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太史公自序》历述了太史公世谱家学之本末。从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家世,其父司马谈重老庄之学术思想,司马迁本人成长经历,继父志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记》之始末,无不具备于篇中。但作者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累如贯珠。叙写司马迁千余年家世,不过数百字,而系次井然。耕牧壮游,磊落奇迈的倜傥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父子执手流涕,以史相托付,场面又何其凝重。草创未就,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又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特别是作者用相当篇幅序写六家的要旨,论道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案断,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 【原文】 太史公自序 出处:《史记》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①:‘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而能绍明世,正《易经》,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②?’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③。” 【注释】 ①先人:指司马谈。②本:以……为本,以……为根据。③让:辞让,推辞。 【原文】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①:‘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②。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③,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

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④’。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⑤,下辨人事之纪⑥,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⑧;《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⑨,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厘⑩,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11)。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12)。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13)。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14),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15),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注释】 ①董生:董仲舒。②壅:阻挠。③是非:褒贬。以是为是,以非为非。二百四十二年:指《春秋》所记历史时间。④引语见《春秋纬》。⑤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⑥纪:法度,准则。⑦经纪:安排,料理。⑧风:风土人情。⑨据清梁玉绳《史记志疑》统计,《春秋》经传载弑君三十七,亡国四十一。⑩豪:通“毫”。(11)贼:杀人者。(12)权:权变,变通。(13)此句意谓被修史者加

8李广射虎

8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由介绍卢伦的《塞下曲》六首。 2、引出文中诗句,简单介绍"飞将军"李广。 3、板书课题,生读题。 4、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5、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7、出示文中诗句,学生尝试理解。自渎课文,尝试用文中语句理解。带着未解疑问进入自学和合作学习。 二、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高中部:汪俊鹏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 神。 二、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诗歌《泊船瓜洲》导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词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经换过“过”、“到”“入”“满”等字,最后才确定用“绿”,为什么“绿”字在这里用得好? 二、检查预习 1、咬文嚼字在成语词典中的本意: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形容过分推敲字 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朱光潜在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和刚才字典上的“咬文嚼字”有何不同?能 不能找出本文作者观点? 明确:这里“咬文嚼字”指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达到艺术之美。不能懒惰,不能粗心,不能受迷惑,不能轻易满足。 作者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内容梳理 1、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们归纳总结。

《杂说一(龙说)》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杂说一(龙说)》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杂说一(龙说)》表面上是论述龙与云的关系,其实是在暗喻君与臣的关系。妙在虽然反复强调云由龙而生,云从龙而灵,却更让读者感到龙不可无云。尤其妙在虽然在提醒君主要依靠贤臣,却在文中始终不予明确点出。文章仅百余字,但波澜起伏,富于变化。 【原文】 杂说一(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②。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汨陵谷,云亦灵怪矣哉③!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④。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⑤。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⑥?异哉⑦!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⑧。《易》曰:“云从龙⑨。”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 ①杂说:论说文的一种。这是韩愈写的一组托物寓意的短杂文的第一篇。 ②嘘气:呼气,吐气。固:原来,本来。于:比。 ③茫然:辽阔无边际貌。穷:极,尽。这里有周游的意思。乎:同“于”,在。玄间:犹太空。薄:逼迫。伏:遮盖,掩蔽。光景:日月的辉。感(hàn):通“撼”,摇动,震动。震电:雷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烨烨震电。”神:作动词用,使神奇。水:作动词用。用水浸润。下土:地。《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汨(gǔ):淹没。矣哉:“矣”和“哉”连用,表示终了和感叹的语气。 ④使为灵:即“使之为灵”,中间省去指代云的“之”。 ⑤神:作动词用。这里是显示的意思。矣:用在句末,表示终结的语气。

⑥凭依:凭借,依托。信:实在,真的。 ⑦哉: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⑧乃:竟,居然。 ⑨《易》,即《易经》。它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卜筮用的书。云从龙:语出《易经。乾》卦。 【译文】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多么奇怪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解析】 “杂说”是一种随感性的议论文,内容、形式都比较自由。《韩昌黎集》中有杂说四篇,本篇是第一篇,又称《龙说》。 全篇以云龙作比喻,有五层意义:龙嘘气生云;龙得云则变化无穷;龙失云则毫无神异;云的有无全靠龙自己创造;真正的龙一定人有云跟从。全文主旨大概是鼓励有志之士要自己创造出可以施展抱负的有利条件。 本文表面上是论述龙与云的关系,其实是在暗喻君与臣的关系。妙在虽然反复强调云由龙而生,云从龙而灵,却更让读者感到龙不可无云。尤其妙在虽然在提醒君主要依靠贤臣,却在文中始终不予明确点出。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卞春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故事了解《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理解诗意,感受他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感受李广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也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来给大家露一手,指名背诵古诗。 师:真棒!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就只能先背到这儿,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古诗有关,这首诗的题目是——板书《塞下曲》。 2.简介卢纶《塞下曲》: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他写的塞下曲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箭破敌、凯旋庆功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hè张仆射(púyè)之作,因此也叫《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中两首比较有名,其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中出现的,示诗: 指名读,自读,齐读。读准字音。 3.由诗句,简单介绍"飞将军"李广。

4.师简介李广的故事。 有一次,李广不小心被匈奴俘虏了。匈奴拿来一张网将他困住,然后用几匹马拖着他走。机智过人的李广看准时机,猛然从随行的匈奴身上夺过一把弯刀,将网割破。当其它匈奴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广已经再用那把弯刀连杀了数人,跃上一匹快马,逃离了匈奴的阵地。要知道这一连串的事情,只是发生在短短的十几秒钟之间。匈奴人愚昧无知,以为李广是神,懂得飞天遁地,自此便称李广为“飞将军”。更神奇的是,因为李广的名字威震边疆,据说匈奴人的婴儿夜晚哭啼,一但在耳边说出李广这个名字,婴儿就马上不敢哭了。 5.板书课题,揭题,生读题。 相信我们学了《李广射虎》这一课后,你们对“飞将军”李广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二、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优质课《李广射虎》教学设计o)],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 lu lun leng luo chuo nian sou zha 卢纶棱逻绰拈嗖扎 tang sai jing ju ti sou da ying lie dai 唐塞惊据惕搜搭硬猎呆 自读——指名读――领读 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顾及面上的情况。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读解第一句诗。 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教师将第三句改成“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遍四处搜寻着。”让学生找出差异之处,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师出示“警惕”一词,让学生体会原句中李广在搜寻猛虎时的小心谨慎的样子,然后教师再指导把这句话读好。 多媒体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 ①指名朗读,引导质疑: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 ③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继续引导质疑:同学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之间,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 提问:李广射出了箭,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寻找猎物?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开篇的第一则故事,除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外还讲说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颍考叔劝君,庄公掘地见母表现出的孝及君臣之义,是孝悌故事中的经典。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故事概要】 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 【原文】 《郑伯克段于鄢》 出处:《左传》 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生庄公及共叔段④。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蔓,难图也⒇”。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25),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夫人将启之(30)。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京叛大叔段。段人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37)。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请以遗之(39)。”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47)。《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其是之谓乎?” 【注释】 (1)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2)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3)武姜:武谥郑武公谥号,姜谥娘家姓。(4)庄公:即郑庄公。共(gōng)叔段:共是国名,叔为兄弟排行居后,段是名。(5)窹(w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 (6)恶(wù):不喜欢。(7)亟(qì):多次屡次。(8)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虎牢关。(9)岩邑:险要地城邑。(10)虢(guó)叔:东虢国国君。(11)佗:同“他”。唯命:“唯命是从”地省略。(12)京: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13)祭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设计概说: 本课是篇“文包诗”。 “文包诗”是“包”着诗的短文。它不是对古诗相关背景资料枯燥乏味的罗列和对古诗句含义的呆板翻译,而是诗文一体的精美散文。它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桥梁,还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指南。“文包诗”的教学,一般低年级学段或诗文内容深奥的课文是由“文”到“诗”,而高年级学段或诗文浅显的课文,则是“诗”入“文”。基于上两点,本课的教学先是“借文学诗”,再是“借文赏诗”,教学呈现的是“感知——理解——内化——创造”的过程。 对“文包诗”中的一些词语及背景资料教师不作一一讲解,而是与“文包诗”的风格相一致,适当地补充一些小故事、古诗词等,让学生自读自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和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李广射虎》教学主题网站。 教学过程: 一、揭示新课,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并据题提问,导入学习新课。(主要问题有:1、李广为什么要射虎?2、李广怎样射虎?3、李广射中了虎吗?4、李广是谁?)这四个问题几乎含盖了“李广射虎”故事的全部。学生解决了这四个问题也就读懂了这个故事,而读懂这个故事又是理解《塞下曲》的基础。学生有了问题,就产生探究的欲望,就明确了探究的方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二、指导学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巡查,掌握情况。 2、请一个书读得不太好的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正音并板书,读后评价,指导全班学习。 3、请一个朗读水平中等的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正音并板书,读后评价,指导全班学习。

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

狱中与诸甥侄书([南朝·宋]范晔) 【题解】这是范晔在狱中写给甥姪约、谢纬等的一封信,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信中虽说“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而事实上这“狂衅”正反映了他无视封建礼法的叛逆精神和虽杀身而无悔的进取态度。 范晔以《后汉书》垂名青史,然而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本文关于文学特点、宫商声律以及文笔之分的论述,虽然比较简略,语焉未详,却开了文学概念由先秦两汉的尚实崇用转变为六朝的缘情绮丽的先声,在文学批评史上,无疑应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是书信,故全文侃侃而谈,平易亲近,读来真切感人。至于文中自诩《后汉书》为“天下之奇作”,“殆无一字空设”,以至“乃自不知所以称之”,则表明他的自负之高。 【原文】覆灭[1],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2]。然平生行已在怀,犹应可寻,至於能不[3],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向耳[4]。自尔以来,转为心化[5],推老将至者,亦当未已也。往往有微解[6],言乃不能自尽。为性不寻注书[7],心气恶[8],小苦思便愦闷[9],口机又不调利[10],以此无谈功[11]。至於所通解处,皆自得之於胸怀耳[12]。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於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13]。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14],情急于藻[15],义牵其旨[16],韵移其意[17]。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18],政可类工巧图缋[19],竟无得也。常谓情志所托[20],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21];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22]。然后抽其芬芳[23],振其金石耳[24]。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25],屈曲有成理[26]。自谓颇识其数[27],尝为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 性别宫商[28],识清浊[29],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30],手笔差易[31],文不拘韵故也[32]。吾思乃无定方,特能济难适轻重[33],所禀之分[34],犹当未尽,但多公家之言[35],少于事外远致[36],以此为恨[37],亦由无意于文名故也。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38]。 既造《后汉》[39],转得统绪[40]。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41]。班氏最有高名[42],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43]。后赞于理近无所得[44],唯志可推耳[45]。博赡不可及之[46],整理未必愧也[47]。吾杂传论[48],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49],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史》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50]。其中合者[51],往往不减《过秦》篇[52]。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53]。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54],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55],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56],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57]。 吾於音乐,听功不及自挥[58],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59]。然至于一绝处[60],亦复何异邪[61]!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62]。亦尝以授人,士庶者中未有一豪似者[63]。此永不传矣! 吾书虽小小有意,笔势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 【译文】我因为疏狂放肆而终遭杀身之祸,这还有甚么可说的呢,你们也都将被当作罪人而被判处死刑。但我一生的行状自己心里清楚,还是可以追忆回顾的。至于能不能这样,尤其是头脑中所想到的,你们或许不一定全部知晓。

《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生动具体地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间出巡,朦胧的月光下,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误以为虎,箭射入石的故事,表现了将军的机警和勇武。 全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结构新颖,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诗。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飞将军”李广,第三、四段具体地介绍《塞下曲》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其中第三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而第四自然段则是通过第二天找箭这件事点出了射中的不是虎,而是一块巨石这一事实,并通过“深深”、“拔不出来”等词语突出了李广将军武艺高超,力大无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实际是《塞下曲》全诗的注释。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包诗”,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吗?那么,有谁知道剧中人物花荣?他什么本领最高?人们送他个外号叫“小李广花荣”,由此可见李广的射箭本领很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有关李广的故事。(板书:李广射虎) 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要求: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着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朝代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

《李广射虎》的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的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赵威后问齐使》讲的是赵威后(赵太后,惠文王之妻)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了齐王治国政策弊端,虽然简单但却很有道理。 【原文】 赵威后问齐使 出处:《战国策·齐策》 齐王①使②使者问赵威后③。书未发④,威后问使者曰:“岁⑤亦无恙⑥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⑦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⑧无岁何以⑨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⑩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11),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12),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13),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14)也?叶阳子(15)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16)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17)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18)无恙耶?彻其环填(19),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其率民而出于孝情(20)者也,胡为乎(21)至今不朝(22)也?此二士弗业,一

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23)乎?於陵仲子(24)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注释】 ①齐王——齐襄王子,名建。 ②使——派遣。 ③问赵威后一一问候赵威后。赵威后一称赵太后,赵惠文王夫人,惠文王死后太子继位,年纪较小,“太后用事”(《史记·赵世家》),曾实际执政两年。 ④书未发——书,指齐王建写给赵威后的信。未发,尚未启封。 ⑤岁——收成。 ⑥无恙——无忧,平安无事。古人问候语,大体相当于现在说的“还好吧”。恙,据说是一种害人虫,古人对它非常警惕,所以用“无恙”指代无忧。 ⑦奉使使——前一个“使”指使命,名词;后一个“使”是动词,出使。 ⑧苟——如果。 ⑨何以——以何,凭什么。 ⑩舍本而问末者耶?——这一句是反诘的语气,意思说我这样问难道是抛弃重要的而去问次要的事情吗? (11)齐有处士日钟离子——处士,不当官的知名人士。钟离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李广射虎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