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

原文:

敕勒歌①北朝民歌

敕勒川②,

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词语解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

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评价: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教师评价: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并能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大草原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天空、草原、牛羊、蒙古包等)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面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中国古代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轻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可分三步法学习) 4.看书上齐读古诗。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学习第1、2句) (1)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师:猜猜诗中哪几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3)自由读这2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讲述大概意思;敕勒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阴山脚下静静流淌着敕勒河。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4)谁愿意来读读这2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2016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上学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总序号 00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弓美华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太懂得国家是什么,更不太了解民族这个概念。 3.教材分析 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个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快乐的团聚在一起的画面。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是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难点 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评价任务

任务一: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任务二: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小结与反思: 《我是小学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总序号:002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弓美华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是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从学前班或者幼儿园来到小学,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他们还不太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3.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了一首儿童歌曲《上学歌》,歌词通俗易懂,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作为一名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是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教学难点 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评价任务 任务一: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任务二: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

一(上)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此,我将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一(6)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9人,男生26人。入学不久,我发现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比如有些好动型的小朋友,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 许多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期望都很高,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但大部分家长忙于经商,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督促孩子的学习,只是将孩子托付给托管中心管理。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有的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有的单韵母只能勉强认识几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

初中语文_敕勒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敕勒歌》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敕勒歌》是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草原风貌,赞美了敕勒族人的美好生活。 【课前预习】 1.诵读。 2.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关于《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知识。 3.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2.运用体验式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与背诵,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体验式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和体验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民歌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金代著名诗评家元好问就曾经在《诗评《敕勒歌》》一诗中赞道: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民歌不仅传遍大江南北,而且从古至今,仅仅27个字的敕勒族的民歌,一直传唱,经久不衰,为什么寥寥数字会有如此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她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本真体验,赏析意象 角色体验:作为第一次见到草原的人,你怎样读这首民歌? (通过课前的了解,我们班有很多的同学都去过草原,咱们找一位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一起开始我们的草原之旅,好不好?读一读这首民歌,好不好?) 1.学生体会朗读,思考:如何读? 2.小组讨论,试读。 3.师生讨论。 预设:应该读出一种新奇、惊异、惊奇、旷达、惊喜…… 预设: ★我看到了:阴山、天空、草地、牛羊等。特点:天空苍苍,草地茫茫、茂盛,牛羊肥壮。 ★我还能想象得到:有一座座蒙古包、骑马放牧的人们。 追问:为什么看到这些景物(意象)会新奇、会惊异、会惊奇、会惊喜? 学生思考简单交流,然后积极举手发言,教师评价肯定。 预设: 看到了阴山、天空、草地、牛羊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不同。特点:天空苍苍,草地茫茫、茂盛,牛羊肥壮。 这种种的不同聚在一起,让我们——这些草原之外的人感到了惊异、惊奇、不同、新奇、旷达。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读出辽阔之感和惊诧,读出诧异和惊喜(第一次看到天地之间如此辽阔,对于没有来过草原的人,充满了新奇)。读出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 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 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 “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 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册)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上学了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的教育。 2.借助图中人物对话组织同学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对学生渗透尊师和文明礼貌教育。 3.指导学生在看图过程中认读汉字“学丁冬年级班老师”。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读汉字 教具准备: 《上学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就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唱首歌来表达高兴的心情吧!跟录音齐唱《上学歌》。 二、新授 活动一:观察图 1.按照顺序观察校门口有谁在干什么?校园里有谁在干什么? 2.小组合作练习说话 3.指名汇报 活动二:练习口语交际 1.丁丁和冬冬在说什么? 2.他们是怎样进行自我介绍的? 3.指两名同学到前面进行自我介绍

4.同桌两个同学练习自我介绍 活动三:认字 1.出示主题图中的字 2.认识哪些字?大声读出来 3.请认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教师给予鼓励。 4.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5.指名读同桌互读 课中休息 活动四:巩固 1.读字开火车 2.做举字卡游戏 活动五: 通过观察图我们了解了第三小学,谁知道我们学校叫什么名字?教师教认校名。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我们学校看到了什么。发现校园里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家长,比比谁认字多,认字快。 课后反思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习的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小学生刚入学,学习热情十分高涨,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亢奋的状态。这节课,针对《课标》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借助图中人物对话,组织同学们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更加了解校园;同时采取了随文识字与听读识字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汉字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案点评 课堂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上学了》这课书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在教学中抓住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时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识字面扩展到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范围。在教法上,采取边看图边随机识字的方法,为巩固识字效果,穿插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使学生在听读中加深记忆,同时对他们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反思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庄严肃穆的神情,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有三: 首先,这堂课充分考虑了我班学生的学情。课中某些教学环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础,否则就很难上出好的效果来。我班学生有了一年诵读古诗的经验积累,对于诗歌孩子们都已不再陌生。所以,课堂才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其次,这堂课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与合理利用。课中,我适时引进了老舍先生描写草原的相关段落,让学生在感受草原美景的基础上,认识到要用非常少的文字描绘出草原的美丽更不容易,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相关人物、典籍及诗歌背景资料的适时呈现,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体会诗境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扎实、有效。导入部分意在感受草原的美丽,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结课环节意在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两个教学环节细针密线,扎实高效。另两个环节一“读”一“悟”,“悟”为教学重点,以提出问题开始,以问题解决结束,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本堂课安排的合作学习内容是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读一遍《敕勒歌》,同步安排了五位教师对小组活动情况予以记录。经过观察发现,很多组组长很负责任,安排好读的顺序后,各自读诗,然后有组长进行正音,可惜的是给的时间不够,组长正音后没来得及让出错的同学再读就叫“停”了。之后的展示环节每个组都有代表主动上台,两人一组进行展示,我给其中表现好的画上红旗。本次合作学习的要求是明确的,合作过程有序,但是评价环节薄弱,基本由老师包办。合作检查后正音的力度也弱了一点,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将“低”读成了“地”,此处应该还要多叫学生读、听,而不应急着进行下面的教学。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学设计

敕勒歌 【学习目标】 (目标明确,行动才会更有力) 1、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等文学常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领略壮美的草原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重点)21教育网 3、学习文章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体会构思的巧妙。(难点) 4、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课堂学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qiónɡ()庐见()牛羊 天似()笼()盖 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2.青色。() 3.辽阔,深远。() 4.同"现",呈现。() 三、品味下列语句。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思考探究。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请举例分析。 五、阅读理解。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地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1."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 2.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3."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入学教育 教学要求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教学准备:国旗、写有“马、牛、羊”字的卡片和有关国歌的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或演唱)《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1、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 2、孩子们自己翻看语文书,你能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 3、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4、小组合作认识目录、页码、讨论一下怎样爱护语文书

5、你们看看,想听哪篇课文?老师范读课文 6、整体认识“年级、班级”这几个字,并在语文书上正确地写上自己的姓名 二、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图画、讲述图片意思。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 这是什么地方?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校门外,老师正在迎接到校的同学。有的小同学结伴来到学校,有的小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学校。画面上,一个小同学正在听妈妈说着什么,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自己的爸爸说“再见”,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老师互相问好。校园里,教学楼高高矗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几个同学正在扫地、浇花。) 引导学生讨论:入学第一天,猜一猜,小朋友见到老师应该说什么?老师会对小朋友说什么? 三、情境演练 1、模拟的相互问候;并告诉同学们每天第一次见面时见到老师都要向老师问好。老师可和同学共同模拟练习。 2、联系学校实际 引导学生了解: 我们学校的旗杆设在哪里?我们怎样举行升旗仪式?我们学校有哪些专用教室,我们在那里上什么课?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哪里,

敕勒歌 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阴、似”等5个生字,随机教学“见”。 2.读诗句,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读诗句,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学习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齐读课题《敕勒歌》 教师随机点拨:敕勒是一个民族,敕勒族,就像我们的蒙古族、鄂温克族一样。 二、范读古诗,配动态画面。(课件)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圈一圈。 2.检查会认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课件和生字卡片来随机出示) 庐:似穹庐 笼盖:笼盖四野 苍茫:天苍苍—天空蓝蓝的,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 教师运用课件图片指导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教师带动作引导读句子)去掉拼音单独词语,单独读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会写的生字:苍茫似阴野(生字卡片) “苍茫”一起出示,教师重点指导“茫”字,强调上下结构。 “似”“野”重点指导。“野”“阴”教师点拨,“阴”怎么把这个字写好呢?可以放手书写(指导双姿:一拳一尺一寸)同桌之间互评一下:看看他的字写的正确美观吗?当小老师给她指导一下。 教师指导生字时随机让学生来扩词。 四、生字我们读正确了,淘气的生字宝宝又跳回到了古诗里,我们再读古诗,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 2、同桌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目标 1.掌握aoeiuu这6个单韵母,能读准它们的音及其四声。 2.认识四格线,能够正确书写aoeiuu6个字母。 3.能够找到儿歌中的韵母aoeiuu以及含有它们的音节,并能正确地朗读儿歌。 4.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书写和阅读时能够做到“眼离课本一尺远”。 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 1.正确朗读和书写aoeiuu6个单韵母和2个声母。 2.认识田字格。 3.认识四个常用的声调符号。 4.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 难点 1.二声和三声的区分。 2.o和e的发音。 3.读出带声调的韵母。 4.u和u的区别。 a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自我介绍 教师活动 1.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首先让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教师首先作自我介绍,然后让每个学生站起来作自我介绍) 2.对于每位学生的介绍,教师都应该认真听取,争取尽快熟悉每一位学生,同时应该根据学生自我介绍时的具体情况作出积极地回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认为自己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对于显得紧张的学生,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消除紧张的情绪。 二、汉语拼音的作用 教师活动 1.提问:大家在幼儿园都学习过什么知识呢? 2.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歌舞表演。 3.在学生表演完之后,可以借机提问:你们能写出你们唱的儿歌的歌词吗? 4.设问: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歌词读音的呢? 5.继续设问:老师又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读音的呢?有谁知道吗? 6.告诉学生每个汉字都有一个对应的拼音,通过这些拼音,我们可以知道所有汉字的读音。你们想学习汉语拼音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正式来学习汉语拼音了。 三、a的读音 教师活动 1.引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正式进入汉语拼音的学习了,有哪位同学能说出几个汉语拼音的拼音字母来吗? 2.对能够说出一些拼音字母的同学一定要给予表扬,同时用幻灯片或挂图的形式出示教科书第四的情境图,然后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左上角的小男孩像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 原文: 敕勒歌①北朝民歌 敕勒川②, 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词语解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

二、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诗歌朗读: 1、听范读录音。 2、学生自己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简单评议。 四、问题探究: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个比喻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明确: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牧民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这比喻包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赞美辽阔大草原的情感 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明确: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见牛羊”句暗示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目标 1. 掌握aoeiuu 这6 个单韵母,能读准它们的音及其四声。 2. 认识四格线,能够正确书写aoeiuu6 个字母。 3. 能够找到儿歌中的韵母aoeiuu 以及含有它们的音节,并能正确地朗读儿歌。 4. 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书写和阅读时能够做到“眼离课本一尺远” 。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 1. 正确朗读和书写aoeiuu6 个单韵母和2 个声母。 2. 认识田字格。 3. 认识四个常用的声调符号。 4. 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 难点 1. 二声和三声的区分。 2.o 和e 的发音。 3. 读出带声调的韵母。 4.u 和u 的区别。 a 教学步骤 第1 课时 一、自我介绍教师活动1. 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首先让我们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教师首先作自我介绍,然后让每个学生站起来作

自我介绍) 2. 对于每位学生的介绍,教师都应该认真听取,争取尽快熟悉每一位学生,同时应该根据学生自 我介绍时的具体情况作出积极地回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认为自己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对于显得紧张的学生,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消除紧张的情绪。 二、汉语拼音的作用 教师活动 1. 提问:大家在幼儿园都学习过什么知识呢? 2.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歌舞表演。 3. 在学生表演完之后,可以借机提问:你们能写出你们唱的儿歌的歌词吗? 4. 设问: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歌词读音的呢? 5. 继续设问:老师又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读音的呢?有谁知道吗? 6. 告诉学生每个汉字都有一个对应的拼音,通过这些拼音,我们可以知道所有汉字的读音。你们想学习汉语拼音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正式来学习汉语拼音了。 三、 a 的读音 教师活动 1. 引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正式进入汉语拼音的学习了,有哪位同学能说出几个汉语 拼音的拼音字母来吗? 2.对能够说出一些拼音字母的同学一定要给予表扬, 同时用幻灯片或挂图的形式 出示教科书第四的情境图,然后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左上角的小男孩像 什么? 3.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肯定,同时提示学生,小男孩的头像就像a 的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Teaching plan of Chile song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2、篇章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3、篇章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北朝民歌 课文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 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简版)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简版) 一、学情分析 因为是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根本不知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爱好,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体系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着是识字(一)。先让学生认真常用的一些生字。接着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然后是4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识字(一)和识字(二)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14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材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要求认识的字是随文呈现的常用字常见字,而要求写的是按笔画的难易进行分类编排的,每课要求写的是3-4个字,但这些字大多都分散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都是前文所认识的字,这样的编排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文已认的字,写字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写会说。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在课本的119页。 通过教学体会到,学生认字需要不断巩固,写字要严格训练按笔顺写。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2.科学性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1、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三、设计意图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因而古诗的教学,可将学生领入诗的情境中。“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这是我对本课采用的教法。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四、课前准备 1、一幅山水画挂图。 2、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3、六对反义词做成的头饰。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幅画。(出示挂图)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这幅画画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古诗 1、谈话:古代有位诗人就以《画》为题,写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把“山、水、花、鸟”四个字都用上了,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出示整首诗) 2、熟读诗句 A、自由读,找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B、出示生字卡片,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小老师? C、指名认读,同桌对读。 D、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做上记号。 E、学生自由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3、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勒”、“笼”、“苍”“茫”“见”5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生立刻翻书93页)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想读? 5、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6、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识字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35944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w w w. 5Y k J. c oM 识字(一) 1、一去二三里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1、辨认“八、入”和“九、几”。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43电39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二、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三、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