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角形的外角 公开课教案

三角形的外角 公开课教案

三角形的外角   公开课教案
三角形的外角   公开课教案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2课时三角形的外角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用到了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这个角叫做什么角呢?下面我们就给这种角命名,并且来研究它的性质.

活动目的:

引出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

教师应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意见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外角的角度进行思考。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结合图形指明外角的特征有三:Array

(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

(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②两个推论及其应用

由学生探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问题1: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能

由∠A、∠B求出∠ACD吗?如果能,∠ACD与∠A、∠B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任意一个△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的大小会有什么关系呢?

由学生归纳得出: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例1、已知:∠BAF,∠CBD,∠ACE是△ABC的三个外角.

求证:∠BAF+∠CBD+∠ACE=360°

分析:把每个外角表示为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得证.

证明:(略).

例2、已知: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BE、CD相交于F,∠A=62°,∠ACD=35°,∠ABE=20°.求:(1)∠BDC度数;(2)∠BFD度数.解:(略).

活动目的:

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接推导三角形外角的两个推论,引导学生从内和外、相等和不等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作更全面的思考.

注意事项:

新的定理的推导过程应建立在学生的充分思考和论证的基础之上,教师切勿越俎代庖。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活动内容:

①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平分外角∠EAC,∠B=∠C.求证:AD

∥BC

分析:要证明AD∥BC,只需证明“同位角相等”,即需证明∠DAE=∠B.

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C(已知)

∴∠B =2

1∠EAC (等式的性质) ∵AD 平分∠EAC (已知)

∴∠DAE =2

1∠EAC (角平分线的定义) ∴∠DAE =∠B (等量代换)

∴AD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呢?

这个题还可以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证.

证明:∵∠EAC =∠B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 =∠C (已知)

∴∠C =2

1∠EAC (等式的性质) ∵AD 平分∠EAC (已知)

∴∠DAC =21∠EAC (角平分线的定义) ∴∠DAC =∠C (等量代换)

∴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还可以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证.

证明:∵∠EAC =∠B +∠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 =∠C (已知)

∴∠C =21∠EAC (等式的性质) ∵AD 平分∠EAC (已知) ∴∠DAC =21∠EAC ∴∠DAC =∠C (等量代换) ∵∠B +∠BAC +∠C =180° ∴∠B +∠BAC +∠DAC =180° 即:∠B +∠DAB =180°

∴AD ∥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

A

C

D

E

② 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E 为边AC 上一点,延长BC 到D ,连接DE .求证:∠1>∠2.

证明:∵∠1是△ABC 的一个外角(已知)

∴∠1>∠AC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ACB 是△CDE 的一个外角(已知)

∴∠ACB>∠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2(不等式的性质) ③.如图,求证:(1)∠BDC >∠A .

(2)∠BDC =∠B +∠C +∠A

.

如果点D 在线段BC 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

[分析]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辅助线的作法及重要性,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

证法一:(1)连接AD ,并延长AD ,如图,则∠1是△ABD 的一个外角,∠2是△ACD 的一个外角.

∴∠1>∠3.

∠2>∠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1+∠2>∠3+∠4(不等式的性质) 即:∠BDC >∠BAC .

(2)连结AD ,并延长AD ,如图.

则∠1是△ABD 的一个外角,∠2是△ACD 的一个外角.

A B

C D E

1

F

2

∴∠1=∠3+∠B

∠2=∠4+∠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2=∠3+∠4+∠B+∠C(等式的性质)即:∠BDC=∠B+∠C+∠BAC

证法二:(1)延长BD交AC于E(或延长CD交AB于E),如图.

则∠BDC是△CDE的一个外角.

∴∠BDC>∠DE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DEC是△ABE的一个外角(已作)

∴∠DEC>∠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BDC>∠A(不等式的性质)

(2)延长BD交AC于E,则∠BDC是△DCE的一个外角.

∴∠BDC=∠C+∠DE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DEC是△ABE的一个外角

∴∠DEC=∠A+∠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DC=∠B+∠C+∠BAC(等量代换)

活动目的:

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几何证明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证明思路,特别是不等关系的证明题,因为学生接触较少,因此更需要加强练习.

注意事项:

学生对于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关系的证明比较陌生,因此有必要在证明第2小题中,要引导学生找到一个过渡角∠ACB,由∠1>∠ACB,∠ACB>∠2,再由不等关系的传递性得出∠1>∠2。

第四环节:课堂反思与小结

活动内容:

由学生自行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活动目的: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注意事项:

学生对于三角形外角的两个推论以及它们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课后练习:课本第244页的随堂练习第1题,习题6.7题第1,2,3题。

思考题:课本245页第4题(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教学反思

教学中,帮助学生找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特别是当一个角是某个三角形的内角,同时又是另一个三角形的外角时,困难就更大,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讲清定义,分析图形,变换位置,理清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1)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题;

(2)从特殊到一般,从不完全归纳到合情推理,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3)在整个教学中尽可能的避免教学的单调性,因此编排了一题多解的训练,为发散性思维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

4.4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会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2.会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一、情境导入

某农场租用播种机播种小麦,在甲播种机播种2天后,又调来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直至完成800亩的播种任务,播种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你能通过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吗?你知道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多少呢?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你就知道了.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求正比例函数y =(m -4)m 2

-15的表达式.

解析:本题是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确定表达式的,即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这种类型简称为定义式.

解: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m 2

-15=1且m -4≠0,∴m =-4,∴y =-8x.

方法总结: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表达式: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 探究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类型一】 根据给定的点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析:先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因为它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所以当x =0时,y =5;当x =2时,y =-5.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关于k 、b 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出待定系数k 和b 的值,再代回原设即可.

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根据题意得,

∴?????5=b ,-5=2k +b.解得?????k =-5,b =5.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5x +5. 方法总结:“两点式”是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基本题型.二次函数y =kx +b 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 、b ,因而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才能确定函数的关系式.

【类型二】 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为A(4,3),B 为一次函数的

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且OA =2OB.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析:根据A(4,3)可以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A 的长,从而可以求出点B 的坐标,根据A 、B 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k 1x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k 2x +b.∵点A(4,3)是它们的交点,∴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3=4k 1,3=4k 2+b.∴k 1=3

4,即正比例函数的表达

式为y =34x.∵OA =32+42

=5,且OA =2OB ,∴OB =52.∵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B 点的

坐标为(0,-52).又∵点B 在一次函数y 2=k 2x +b 的图象上,∴-5

2=b ,代入3=4k 2+b 中,

得k 2=118.∴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18x -5

2

.

方法总结: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从图象上选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

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将两点的横、纵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中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

【类型三】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x 与售价y 的关系如下表所

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y(元)与数量x(千克)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售价由8+0.4依次向下扩大到2倍、3倍、…… 解:由表中信息,得y =(8+0.4)x =8.4x ,即售价y 与数量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8.4x.当x =2.5时,y =8.4×2.5=21.所以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是21元.

方法总结:解此类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变化关系,并求出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作答.

三、板书设计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正比例函数y =kx (k≠0)

一次函数y =kx +b (k≠0)

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

式,进一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2.2 平方根 第1课时 算术平方根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2.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做过:由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得到一个边长

为a 的大正方形,那么有a 2

=2,a =________,2是有理数,而a 是无理数.在前面我们学

过若x 2

=a ,则a 叫做x 的平方,反过来x 叫做a 的什么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64;(2)214

;(3)0.36;(4)412-402

.

解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要找到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即可.

解:(1)∵82

=64,∴64的算术平方根是8;

(2)∵(32)2=94=214,∴214的算术平方根是32;

(3)∵0.62

=0.36,∴0.36的算术平方根是0.6;

(4)∵412

-402

=81,又92

=81,∴81=9,而32

=9,∴412

-402

的算术平方根是3.

方法总结:(1)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时,首先要弄清是求哪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分清求81与81的算术平方根的不同意义,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2)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常借助平方运算,因此熟记常用平方数对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十分有用.

【类型二】 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值

3+a 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a 的值.

解析: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3+a 的值,再求a.

解:因为52

=25,所以25的算术平方根是5,即3+a =25,所以a =22.

方法总结:已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可以根据平方运算来解题.

探究点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类型一】

解析:首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开方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解:49+9+16-225=7+5-15=-3.

方法总结:解题时容易出现如9+16=9+16的错误.

【类型二】

已知x 3(y -2)2

=0,求x -y 的值.

解析:算术平方根和完全平方式都具有非负性,即a ≥0,a 2

≥0,由几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可得每一个非负数都为0,由此可求出x 和y 的值,进而求得答案.

解:由题意可得x -1=0,y -2=0,所以x =1,y =2.所以x -y =1-2=-1. 方法总结:算术平方根、绝对值和完全平方式都具有非负性,即a ≥0,|a|≥0,a 2

≥0,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各数均为0.

三、板书设计

算术平方根???概念: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 性质:双重非负性???a≥0,

a ≥0

让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概念的形成

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清概念,加强训练,逐步深化.

4.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会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2.会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一、情境导入

某农场租用播种机播种小麦,在甲播种机播种2天后,又调来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直至完成800亩的播种任务,播种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你能通过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吗?你知道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多少呢?学习了本节的内容,你就知道了.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求正比例函数y =(m -4)m 2

-15的表达式.

解析:本题是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确定表达式的,即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这种类型简称为定义式.

解:由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知m 2

-15=1且m -4≠0,∴m =-4,∴y =-8x.

方法总结:利用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表达式: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 探究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类型一】 根据给定的点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析:先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因为它的图象经过(0,5)、(2,-5)两点,所以当x =0时,y =5;当x =2时,y =-5.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关于k 、b 的方程,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出待定系数k 和b 的值,再代回原设即可.

解: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kx +b ,根据题意得,

∴?????5=b ,-5=2k +b.解得?

????k =-5,b =5.∴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5x +5. 方法总结:“两点式”是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基本题型.二次函数y =kx +b 中有两个待定系数k 、b ,因而需要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才能确定函数的关系式.

【类型二】 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为A(4,3),B 为一次函数的

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且OA =2OB.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析:根据A(4,3)可以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A 的长,从而可以求出点B 的坐标,根据A 、B 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k 1x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k 2x +b.∵点A(4,3)

是它们的交点,∴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3=4k 1,3=4k 2+b.∴k 1=3

4,即正比例函数的表达

式为y =34x.∵OA =32+42

=5,且OA =2OB ,∴OB =52.∵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B 点的

坐标为(0,-52).又∵点B 在一次函数y 2=k 2x +b 的图象上,∴-5

2=b ,代入3=4k 2+b 中,

得k 2=118.∴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18x -5

2

.

方法总结: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从图象上选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

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将两点的横、纵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中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

【类型三】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x 与售价y 的关系如下表所

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y(元)与数量x(千克)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售价由8+0.4依次向下扩大到2倍、3倍、…… 解:由表中信息,得y =(8+0.4)x =8.4x ,即售价y 与数量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8.4x.当x =2.5时,y =8.4×2.5=21.所以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是21元.

方法总结:解此类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变化关系,并求出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作答.

三、板书设计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正比例函数y =kx (k≠0)

一次函数y =kx +b (k≠0)

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

式,进一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课题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二次修改意见 课时 1 授课人 科目 数学 主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设想 教法 三主互位导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 教具 三角板,多媒体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示 ⑴: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⑵: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预习检测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 cot ;tan ;cos ;sin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 ===cot ;tan ;cos ;sin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 ;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 ∠∠=∠=∠= cot tan cos sin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三、质疑探究 例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2, a=6,解这个三角形. 例2在Rt △ABC 中, ∠B =35o ,b=20,解这个三角形. 四、精讲点拨 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五、当堂检测 1、Rt △ABC 中,若sinA= 4 5 ,AB=10,那么BC=_____,tanB=______. 2、在△ABC 中,∠C=90°,AC=6,BC=8,那么sinA=________. 3、在△ABC 中,∠C=90°,sinA=3 5 ,则cos A 的值是( ) A .35 B .45 C .916 .2525 D 六、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 边角之间关系 例1. 三边之间关系 例2 锐角之间关系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外角教案

三角形的外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并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2、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角的度数。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三角形角度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关角的推理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想一想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你们知不知道国旗上的五角星的五个角的和是多少度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2、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角的度数。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同学们看书p14内容,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 B C D E

2、看书p15“思考”,学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看书p15例4,学会运用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角的度数,注意例题解题格式。7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地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1)试一试 画△ABC ,并画作出它的所有外角.观察△ABC的外角共有几个? (2)计算 课本p15练习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内容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检测题 3、已知:五角星如图所示. 求:∠A+∠B+∠C+∠D+∠E的度数. 分析:设法利用外角把这五个角“凑”到 一个三角形中,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解. A B C D E H 2 F 1

公开课--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 学生 公开课 时间和时段 年 月 日 ( : — : )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名称 北师大版 授课题目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技巧 课 次 第( 1 )次课 锐角三角函数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与边之间的关系,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可以解决许多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运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一、寻找直角三角形 图形中往往会有众多的图形存在,首先我们要找到所求元素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分析这个直角三角形已具备那些已知条件,还需要哪些条件,需不需要别的直角三角形为其提供条件。 例1、如图,∠B=90°,∠CDB=40°,DB=5,EC=2,求ED 的长。 分析:首先寻找直角三角形,其次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本题图中有三个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而根据条件,Rt △BCD 可以先直接解,然后为解Rt △BDE 提供条件。 解:在Rt △BCD 中,∵BD=5, ∴BC=5 40tg ≈4.20. 在Rt △BDE 中,BE=BC+CE= 6.20, ∴ DE=22DB BE +=2544.38+ =44.63≈7.96 二. 借助代数方程 这些题型中的有些条件,不能直接代入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边与角、角与角之间的公式进行求解,这时可以引入未知数,让未知数参与运算,最后列方程求解。 例1、如图,已知∠C=90°,AB=26,∠CBD=45°,∠DAC=30°,求BC的长. 分析:图形中有 Rt △DAC 和Rt △DBC ,但是没有一个直角三角形条件够用,原因是AB=32不属于任一个直角三角形,可以通过设BC=x ,则AC=x+26,让字母参与运算, 最后立方程求解。 解:设BC=x ∵∠CBD=45°,∠C=90° ∴BC=CD=x 在Rt △DAC 中,∠DAC=30°,AC=x+26 tan30°=26+x x ,3x= 3 (x+26),x=3 3326-, x=13( 3 +1)∴BC=13( 3 +1). 三、构造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教案公开课

§12.3.2.1等边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教学难点 1.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 教具准备 三角板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我们在前两节课研究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我们知道,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1.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到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 3.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同伴交流. (教师应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时间) [生甲]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又由三角形三内角和定理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都等于60°. [生乙]等腰三角形已有两边分别相等,所以我认为只要腰和底边相等,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 [生丙]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分别都等于60°,我认

《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开课教案超好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衡阳市高新区华新小学吴咏 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7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2、通过量算、撕拼、折拼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概括、反思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渗透转化迁移思想,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和严谨科学的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且能应用。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 教学准备:课件、各类三角形、学具袋(量角器、三种三角形,记录单)、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猴王选太子,猴王跟他的三个儿子说我有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它们谁的内角和大呢?谁能告诉我,他就是王位的继承人。大儿子说:大王,我认为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二儿子说:不对,应该是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三儿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黑板上展示三类三角形) 他们能继承王位呢?(都不行) (学生猜测: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相同,都是180度) 师:你肯定提前预习了我们的教材,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吗?(是或不是)。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对于猜测,我们还要去验证。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呢? 生:是。 师:需要把所有的三角形都拿出来一个一个进行验证吗? 生:不需要。 师:那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三角形进行研究,三角形按角分可

三角形的外角教案

三角形的外角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及性质; 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探索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从而使他们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创新性目标 在体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和性质; (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证明“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2)运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合作交流为辅的方法进行学习;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的数学 你是一个合格的检验员吗? 有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100°,∠B=20°,∠C=30°。现在量得∠CDB=152°,你认为这个零件合格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 1、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把它的一边延长,得到如图所示中的∠ACD 。 问题1:这个角是三角形的内角吗? 问题2:∠ACD 的特点有哪些?(从顶点和角的两边两方面思考) 2、请同学们在上图中,画出△ABC 的所有外角,数一数,共有几个外角? 探究活动(2) 1、如图,△ABC 中,∠A=70°,∠B=60°。∠ACD 是△ABC 的一个外角。能由∠A ,∠B 求出∠ACD 吗?如果能,∠ACD 与∠A,∠B 有什么关系? 2、任意画一个△ABC ,画出它的一个外角∠ACD 。把∠A ,∠B ,∠ACD 剪下来,你发现这三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样的猜想 A B C D A C B D 60° 7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公开课教案】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1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1)(2)(3)(4)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活动目的: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 教学效果: 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说出用撕纸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用严谨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②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A D E A B C E D

方法一:过A点作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B+∠BAC+∠EAC=180° ∴∠BAC+∠B+∠C=180°(等量代换) 方法二: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 ∵CE∥BA ∴∠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A+∠ACE+∠ECD=180° ∴∠A+∠B+∠ACB=180°(等量代换) 活动目的: 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让学生再次体会几何证明的严密性和数学的严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效果: 添辅助线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证明某一结论,需要引用某个定义、公理、定理,但原图形不具备直接使用它们的条件,这时就需要添辅助线创造条件,以达到证明的目的.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ABC中可以有3个锐角吗?3个直角呢?2个直角呢?若有1个直角另外两角有什么特点? (2)△ABC中,∠C=90°,∠A=30°,∠B=? (3)∠A=50°,∠B=∠C,则△ABC中∠B=?

冀教版七下《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word教案

11.2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三角形内角、外角的关系,会进行角度的计算和大小的比较 2.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会进行直角三角形中角度的计算; 3.知道三角形按照角度分为三类,会判断三角形的种类. 【学习重点】 1. 三角形按角分类 2.三角形内角、外角的关系,会进行角度的计算和大小的比较 【学习难点】 外角性质的语言论述过程。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请在右图标出的四个角中,指出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简 诉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回忆一下角的分类: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一): 1、思考::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几个直角,可以有几个钝角? 2、预习尝试: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几类?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存在一种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索新知(二): 1、已知: △ABC ,∠A =60°,∠B =40°,动手测量∠ACD =___; 2、请把你准备的纸片按照课本P133图11-6剪开,再拼接起来. 你发现三角形的外角和与其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C D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公开课教案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教案 单位:泸县一中 年级: 九 学科: 数 学 设计者:_______ 时间:2015年 4月14日 【学习目标】: 1. 巩固三角函数的概念,巩固用直角三角形边之比来表示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 2. 熟记30°,45°, 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值,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它的对应的角度. 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4.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图形,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教学难点】: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灵活、恰当地选择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考点梳理: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Rt △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角α sin α cos α tan α 30° 45° 60° 1sin =A A A ∠=∠———— ——— ————的、正弦函数:的=A A A ∠= ∠———— ——— ———— 的2、余弦函数:cos 的=A A A ∠=∠———— ——— ———— 的3、正切函数:tan 的

3、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类型 (1)定义:一般地,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 5 个元素,即______条边和______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 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 的叫做俯角. (2)方位角 一般以观察者的位置为中心,南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方位角。如下图: OA 方向用方位角表示为 ;OB 方向用方位角表示为 。 (3)坡角、坡度 坡角:指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如图中的 坡度:指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如图中的i =1:表示AF 与BF 的比 坡角与坡度的关系: 二、基础巩固: 1. 如图,在Rt △ABC 中, ∠ C=90°,BC=3,AC=4,那么cos A 的值等于( ) 2.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6 m,迎水坡AB 的坡度为 ,则AB 的长为( ) 3 . 4A 4. 3B 3. 5 C 4. 5 D 3.12A m .43B m .53C m .63D m

《三角形的外角》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1.2.2 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并会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总结知识内容,使之条理化,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用几何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⑵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的应用. 【难点】三角形外角的概念.真正理解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课型】新授课 【学习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目标导入 〔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是∠A、∠B、∠C,它们的和是18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1): 1.自学内容:教材第15页“思考”上. 2.自学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三、交流展示(1): 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角的特征有三:(1)顶点在___________上.(2)一条边是______________.(3)另一条边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它的所有外角。 4、下列图中,∠1、∠2、∠3哪些是△ABC的外角?

F 四、自主学习(2): 1.自学内容:课本15页思考到15页第3行; 2.自学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 五、交流展示(2) 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 与相邻的内角∠ACB 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投影2〕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此图说明∠ACD 与∠A 、∠B 的关系吗? ∵CE ∥AB , ∴∠A=∠1,∠B=∠2 又∠ACD=∠1+∠2 ∴∠ACD=∠A+∠B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由加数与和的关系你还能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即 A ACD ∠>∠,B ACD ∠>∠。 六、自主学习(3): 1.自学内容:课本15页例题; 2.自学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 例 如图,∠1、∠2、∠3是三角形ABC 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分析:∠1与∠BAC 、∠2与∠ABC 、∠3与∠ACB 有什么关系?∠BAC 、ABC 、∠ACB 有什么关系? 解:∵∠1+∠BAC=180°,∠2+∠ABC=180°,∠3+∠ACB=180°, ∴∠1+∠BAC+∠2+∠ABC+∠3+∠ACB=540° D A E

《三角形的外角》评课稿

《三角形的外角》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三角形的外角》评课稿 聆听了祁老师的课。下面就祁老师的《三角形的外角》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祁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祁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祁老师先引领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尤其是以三角形之间非整数倍之间的关系为背景的计算题。而后学习外角的定义,确定外角的特征,教会外角的画法。根据既定图形,学生先数个数,再判断度数大小,最后使用两种方法证明外角定理。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三点,祁老师没有注意到。第一外角之间比较大小,较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学生应该知道方法,也必须学会其内在原理;第二使用外角验证三角形的存在性,也是熟练验证方法,掌握新题型的绝佳机会。第三从理论上辩证外角与内角直角的关系,以计算题为背景,计算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祁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

公开课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 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主要是从“数”上去研 究的.在具体解题时,要画出它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按照图中边角之 间的关系去进行数的运算. 2、方程的思想: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常常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使 问题变得清楚明了. 3、转化的思想:在求三角函数值和解直角三角形时,常利用三角函数的 意义,可以实现边和角的互化,利用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可以实现“正弦”与“余弦”的互化. 教学重点: 1、锐角三角函数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教学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四、考题透视 锐角三角函数在中考中考查的难度不大,分数约4-6分,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出现;解直角三角形方面的应用题历来都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之一,分数达到8~12分不等,分值占的比例较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例1(郴州市2007年)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 B 3

ABC 中,则______. 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例2:计算 考点三:解非直角三角形 例3 :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60,∠B=45,AB=8.求△ABC的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 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 例4、一高速铁路即将动工,工程需要测量某一段河的宽度。如图1,一测量员在河岸边的A处测得对岸岸边的一根标杆B在它的正北方向,测量员从A点开始沿岸边向正东方向前进100米到达点C处,测得∠ACB=68°. (参考数据:sin68°≈0.93,cos68°≈0.37,tan68°≈2.48); 1)求所测之河的宽度 2)除图1的测量方案外,请你再设计一种测量江宽的方案,并在图2中画出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等知识。在本课之前,学生又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作了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为本课内容的教学作了铺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类形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若干个记录表 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同学们,【课件出示:三角形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三角形按角分类有哪些三角形?【课件依次出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在数学王国里,这三种三角形在平日里是很要好的朋友,可是今天他们却为了一件事争吵了起来,他们为什么事而争吵呢?我们一起来看。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课件出示三个三角形对话的情境: 直角三角形:哈哈!我的三角形最大,所以内角和也就最大! 钝角三角形:不对,不对。我有一个大钝角,所以我的内角和才最大! 锐角三角形:我的三角形小,那我的内角和就小喽……】 同学们,看来三角形里一定藏有一些奥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课件出示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三角形的外角》教案

《三角形的外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2、数学思考: 能剪剪拼拼,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有关结论。 3、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得出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的角。 4、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会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外角及其性质 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时能准确地表达推理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教材由学生已经熟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入,然后探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在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结论—

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是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并采用了拼图和数学说理两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剪剪拼拼,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有关结论,另一方面又加以简单的数学说理,使学生初步体会,要得到一个数学结论,可以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数学推导说理的方法,观察实验只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直观形象的数学结论,而推导说理才能使我们确信这一数学结论是否正确,当然对于这一点的认识还有待于以后学习。 四、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保亭县第二中学位于保亭县城内,是一所普通中学,历届学生都由重点中学录取后,剩余的成绩低下的学生就由我们学校录取,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不过,上个学期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另外,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现在班级中,已有一部分学生初步形成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五、教学准备: 学生:三角尺、铅画纸、小剪刀 教师: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公开课(2)

《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位于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及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基础进行的,是对图形进一步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用以研究角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依据之一。 2、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和性质; (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证明“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2)运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及性质; 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探索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从而使他们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创新性目标 在体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合作交流为辅的方法进行学习;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 三、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剪刀,量角器等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的数学 你是一个合格的检验员吗? 有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100°,∠B=20°,∠C=30°。现在量得∠CDB=152°,你认为这个零件合格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2)用问题点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好奇与困惑中投入到探究活动中;(3)为本节课探究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 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把它的一边延长,得到如图所示中的∠ACD 。 问题1:这个角是三角形的内角吗? 问题2:∠ACD 的特点有哪些?(从顶点和角的两边两方面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而且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对三角形的外角有一个感性认识。 2、请同学们在上图中,画出△ABC 的所有外角,数一数,共有几个外角?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探究活动(2) A B C D B C D

三角形的外角 公开课教案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2课时三角形的外角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用到了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这个角叫做什么角呢?下面我们就给这种角命名,并且来研究它的性质. 活动目的: 引出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 教师应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意见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外角的角度进行思考。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结合图形指明外角的特征有三:Array (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 (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②两个推论及其应用 由学生探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问题1: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能 由∠A、∠B求出∠ACD吗?如果能,∠ACD与∠A、∠B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任意一个△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的大小会有什么关系呢?

由学生归纳得出: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例1、已知:∠BAF,∠CBD,∠ACE是△ABC的三个外角. 求证:∠BAF+∠CBD+∠ACE=360° 分析:把每个外角表示为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得证. 证明:(略). 例2、已知: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BE、CD相交于F,∠A=62°,∠ACD=35°,∠ABE=20°.求:(1)∠BDC度数;(2)∠BFD度数.解:(略). 活动目的: 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接推导三角形外角的两个推论,引导学生从内和外、相等和不等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作更全面的思考. 注意事项: 新的定理的推导过程应建立在学生的充分思考和论证的基础之上,教师切勿越俎代庖。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活动内容: ①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平分外角∠EAC,∠B=∠C.求证:AD ∥BC 分析:要证明AD∥BC,只需证明“同位角相等”,即需证明∠DAE=∠B. 证明:∵∠EAC=∠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C(已知)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6.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教案 北师大版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6.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及其应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从而使他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应用. ●教学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我们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大家来回忆一下:它的证明思路是什么?(通过作辅助线,把三角形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这样就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那三角形的外角有什么性质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外角及其应用.

Ⅱ.讲授新课 1、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外角的特征: (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 (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如: (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4)一个三角形有6个外角。 3、外角的性质 议一议 如图,∠1是△ABC的一个外角,∠1与图中的其他角有什么关系呢? 误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它也大于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如:

(1)(2) 图(1)中,∠ACD是△ABC的外角,从图中可知:△ACB是钝角三角形.∠ACB>∠ACD.所以∠ACD不可能等于△ABC内的任两个内角的和. 图(2)中的△ABC是直角三角形,∠ACD是它的一个外角,它与∠ACB相等.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 .....的内角. 4、什么叫推论 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导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应用 图6-59 [例1]已知,如图6-59,在△ABC中,AD平分外角∠EAC,∠B=∠C,求证:AD∥BC. 6、若证明两个角不相等、或大于、或小于时,该如何证呢?

三角形的外角教案

11.2.2 《三角形的外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得岀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和三个性质。 2.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的角。 (重点) (难点) 一、我思考,我发现。(有勇气就会创造奇迹!) 1定义: 如图:角_______ 是三角形的外角,它是由边 _________ 和边_____ 的延长线组成的 三角形__________ 与另一边的 _________ 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3、思考/ 1 + / 2 +/3 = ?你能说岀是怎么得到的吗? 结论一:三角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1)看一看:图中三角形的内角是 _______________ 。 (2)算一算: 若/ A = 70o / B=60o,你能求出/ ACD吗?如果能 / ACD与/ A, / B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A BC ,你能画出所有的外角来吗 A

(3)想一想: 任何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是否都有这种关系 答:______________ 。 (4)证一证:结合右图证明你的猜想。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一选:如上图: / ACD ____________ / A (<、>); Z ACD _____________ 结论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 三、闯关我们最棒!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三角形各外角的比为2:3:4则它的每个外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女口图,AB // CD, Z A=40° , Z D=45°, 求Z 1 和Z 2. 4?把图中Z 1、Z 2、Z 3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学中你有什么疑问,请说出来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无法确定 .两个内角之和; 任何一个内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生:想。 师:请听谜题,形状似坐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位连,学问不简单。(打一个图形名称) 生:三角形。 师:(课件播放三角形三兄弟),三角形三兄弟正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老大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最大,老二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老三被他俩的争论吵糊涂了,同学们说说是这样吗? 生:不是。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三角形内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生2:三角形有三个角,…… 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直观介绍“内角”。) (二)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拿出三角板。)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 生:90°、60°、30°。(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的三角形及各个角的度数。) 师:也就是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它们的和怎样? 生:是180°。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90°+60°+30°=180°。 师:对,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拿出另一块三角板。)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90°+45°+45°=180°。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 生1: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生2: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三)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180°。 生2:不一定。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