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

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始终有密切关系。柏拉图认为伦理和政治学研究的都是正义问题,伦理学主要研究个人的正义,而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正义。亚里士多德开始把伦理学和政治学分理开来,这一分离完成于马基雅弗利。《政治学》主要讨论了两大问题:一是政治理论,二是现实政制。阶级分析的方法实际上从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使用了。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中一般存在三个阶层,即富人、穷人和中间阶层。就是“占有一份适当而充足的财产”的人,他们不会为富不仁,也不会觊觎他人。因此他提出的治国之道是抑富扶贫,强化中间。这与孔子的观点不同,孔子的观点有点类似柏拉图,主张贵族统治。亚里士多德对于人与国家的关系的看法倒很类似于孔子,他们都认为个人要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在孔子那里,这叫“入世”。亚里士多德关于公民的定义,也影响深远。直到18、19世纪,欧洲的民主国家还以财产多寡限制选举权,那些没有财产或财产微薄的人被认为不能享有公民的权利。马克思对于国家的态度基本上是否定的,这非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都推崇国家,黑格尔更是登峰造极。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社会团体之一种,而且是最高层次的社团。亚里士多德指出的,人的本性发展要求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共生活,还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古代的政治思想特别强调抽象的正义和善。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个社团都是以一种善为目的,那么国家便是以最高的善为目的。在这一意义上,他认为政治学是最高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还早就提出了法治的思想。他的老师柏拉图的观点可能类似于孔子,推崇人治,孔子讲“礼治”。亚里士多德似乎更倾向性恶论,他认为个人有七情六欲,不免会产生不公和腐化,必须以法律来约束所有的人。

卷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特殊的社会团体,是最高、最广的社会团体,即政治社团。

有理智的人应该是统治者,而有体力无理智的人应该是被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制是原始家属关系的延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君主制应该逐渐为民主制所代替,野蛮民族才实行君主制。“政治家所执掌的则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威”。—19 特别强调正义,“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是奴隶制的维护者,他反驳了那种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然,是源于强权、是不正义的观点。他并不认为人生来平等。发动战争以掠取奴隶也是合理的,如果那些本应服从的卑下的部落却拒绝服从的话。因为,掠取奴隶就如同狩猎掠取野兽。

卷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有了任期制的思想。这是因为“全体公民都天赋有平等的地位”,因此统治者不应该始终是某一部分人,而“应该让全体公民大家参与政治;”。

亚里士多德反对苏格拉底财产共管的思想,因为人们的利己本性决定了他关心自己的所有物,而忽视公共事物,至多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公共事物。在财产公有的情况下,实际上人一无所有。

亚里士多德是主张“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的经济制度的,其中“私有”是关键。他认为世界上的罪恶并非来自私有制,而是来自人类的罪恶本性,即使实行了公有制也不能消除这些罪恶。因为人们大都生活于私有制下,很少生活在公有制下,对公有制下的罪恶少有觉察。“人类的恶德就在他那漫位止境的贪心”。“财产的平均分配终于不足以救治这种劣性及其罪恶。这就要求助于教育。惟有训导大家以贪婪为诫;至于他们分内应得的事务当然应该给予公正的分配,勿使发生怨望。”—74-75 另外,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实行公有制,必然导致社会的完全划一,而亚里士多德却赞成社会的多元化。亚里士多德似乎预见到了后来绝对主义或者整体主义(totalism)的恶果。亚里士多德为利己心进行了辩护,甚至进行了美化。他说:“自私固然应该受到谴责,但所谴责的不是自爱的本性而是那超过限度的私意”。只有

在私有制下,人们才会体会到施舍带来的乐善好施的快感。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自由的公民各阶级禀赋相同,政权不应由一部分人垄断,而应实行民主制度。亚里士多德主张私有制同时却主张民主制,而柏拉图主张公有制同时却主张寡头政治,这确实值得人们反思。亚里士多德似乎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尽管他承认变革的必要性,但又指出:“变革实在是一件应当慎重考虑的大事”。如果轻易废改法律,那么民众守法的习惯和法律的威信就会削弱。

卷三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制度是“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公民则是“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城邦则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这与亚里士多德先前指出的城邦也是一种社会团体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这个概念也适用与国家,那么国家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决定城邦的同异的,主要地应当是政制的同异” 这实际上上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城邦是“一种社会团体”或“一个公民集团”思想的逻辑上的必然。

亚里士多德把统治分成两个方式:㈠主人统治非自由人、即奴隶,㈡自由人统治自由人,即公民统治公民。在这种统治方式中,公民互为统治和被统治者。既然公民互为统治和被统治,就应该兼具指挥和服从的品德。“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这也就要求法治。什么是最优良的政体呢?“最优良的政体就该是由最优良的人们为之治理的政体。这一类型的政体的统治者或为一人,或为一宗族,或为若干人”。173 “政治权利的分配必须以人们对于构成城邦各要素的贡献的大小为依据。”这些要素是:门望、自由身份、财富、正义的品德和勇毅。150 亚里士多德认为,多数的平民群众素质上的欠缺使他们不适宜担任公职,但是如果把他们排除在政权之外,就等于在国内保留着许多敌人。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给予平民群众选举权、参议权和监查权。

而且,亚里士多德认为,“把公民大会、议事会和法庭所由组成的平民群众的权力置于那些贤良多担任的职司之上是适当的,也是合乎正义的(合法的)。”因为,“所有参加这些审议机构的人们的集体性能原来就大于那些少数贤良所组成的最高(行政)机构”。多数群众比少数人的统治不容易产生腐败。因为,“大泽水多则不朽,小池水少则易朽”。163-164大多数的人如果要他们判决有关自身的案件时,实际上就都是不良的判官。亚里士多德尽管主张民主、法治,但还是为独裁和人治开了一扇后门。如果出现了善德特著的人物。【也许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民主政体下,必须放逐,而在贵族或君主政体下则听从杰出美德的人。】卷四立法须与现实相适应,政体决定法律。<没有好的政体,便没有好的法律.> 平民政体的变种——非法治的平民政体否定了法律,趋向专制,不能算作政体。最坏的政体是非法治政体。

法治的两重含义:获得普遍服从;良法。法律不是奴役,而是拯救。

共和政体是寡头和平民政体的结合。

中产阶级最能顺从理性和中庸,中产阶级为基础的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政体三要素说。

卷五对于政体变革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中的寡头和平民对于政治权利不满时就会起来鼓动变革。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权的更替只有通过法律而实现才能保障稳定。而通过政变取得政权还会引起更多的争端。

对于一种政体来说,最好是恪守“中庸之道”,对于统治者来说也是如此。在平民政体中,应该保护富室。富人应该对国库做较大贡献。就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相比较而言,平民政体更加稳定,因为平民内部较少争斗,而寡头不如往往出现斗争。另外,平民政体比寡头政体更接近共和政体。235 寡头政体的变革有两个特别显著的途径:一是以暴政,被群众推翻;二是寡头集团内部出现内斗。还可能有更深层的社会经济动因:寡头政体不得不适应民众财富和参政能力增长的社会现实。

亚里士多德注意到政体变化的外部原因。雅典和斯巴达争霸时代,“雅典人到处破坏寡头城邦;斯巴达人则到处压制平民政体”。

“为政最重要的一个规律是: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防止假公济私。对寡头政体,贪污问题更加应该注意。限制政治参与和政权内贪污腐败盛行结合在一起是政体不稳定的大患

亚里士多德对僭主政体的评价很低,认为它“兼具寡头和平民政体的弊病”。僭主们象寡头们一样“不信任平民群众”,压迫平民,同时,又象平民政体一样仇视和压迫杰出人物。亚里士多德揭露了僭主维护自己统治使用的种种伎俩。他论述了僭主延续自己统治的策略,即“僭术”。

卷六——平民政体平民主义政体的精神为“自由”。平民政体的正义原则是数量的平等,即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平民政体的具体特点是:选举、轮番为治、几乎无财产限制、任期制。最高治权贵公民大会。平民占大多数,因此决定政事。亚里士多德认为平民应该拥有议事的权利,但对于参政权则应该有财产限制。

最优良的人党政,贵族担任公职,民众有审查之权。人们相互依仗而又互为限制,谁都不得任性行事,着在实际上对个人都属有利。人类倘若由他任性行事,总是难保不施展他内在的恶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农民为主体的平民政体是最理想的。“群众都爱好实利而不重名位”。这样就能保证杰出人物掌握政治权力。而以工商佣工为主的平民政体是较劣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最优良的生活应当寓于各邦在现实情况下所可达到的最优良政体中”。亚里士多德倾向积极参加政治生活。因为:人生一定要有“善行”而后可以获致“幸福”,实践(“有为”)就是幸福。最优良的善德就是幸福,幸福是善德的实现,也是善德的极致。应该“依从理性,把理性作为行为的准则”。城邦中的公民必须有财产,才可能有条件修养善德和从事政务的闲暇。倾向混合所有制的。财产划分为两部分:公产和私产。

亚里士多德《诗学》读后感

美学史上的启明星 ——读亚里士多德《诗学》有感 沈星辰5091309005 在高中的时候我对朱光潜老先生非常崇拜,那种“出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而对于他致力一生的那个神秘的美学事业也让我十分的好奇。因此在这个学期我选读了美学这门课程,也开始读一些美学的著作。这次我选择了西方美学的奠基之作——《诗学》。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著作,是欧洲美学史上第一篇最重要的文献,并且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以前主要美学概念的根据。阿里斯托芬和柏拉图的文艺理论不成系统;亚里士多德才是第一个用科学的观点、方法来阐明美学概念,研究文艺问题的人。在《诗学》中,他先确定研究的对象是诗,指出诗和其他艺术的异同,然后把诗分类,分析各种诗的成分和各成分的性质,逐步找规律,搜索各种诗的创作原则。当时古希腊文艺已经过一段黄金时期,成就已很可观,因此他有可能根据已发展的科学和哲学理论,对古希腊的文学实践和成就作出精细的分析和扼要的总结,提出一套有系统的美学理论。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供阿洛斯和竖琴表演的音乐,这一切总的说来都是摹仿。”“摹仿”是《诗学》的中心概念和出发点,是亚氏文艺理论的基础与核心。他认为诗之为诗,不在于它压韵、分行与文采,而是因为它是摹仿的产物。但是,“摹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描写对象简单的描摹和照抄,其实质在于按照创作者对于世界的理解去摹仿。亚里士多德根本否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而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肯定了艺术摹仿的对象本身是真实的存在。“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第9章)这样,艺术描写的对象本身就带有了普遍性,就富于了哲学意味。亚里士多德指出艺术家必须从“(一)过去的或当今的事,(二)传说或设想中的事,(三)应该是这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带给我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带给我的思考 班级:12国政学号:1224120 姓名:王淞《政治学》是公元前3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府政治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全书分为八卷,第一卷主要论述人与城邦,包括城邦的起源,目的。第二卷主要论述公民与政体,包括两项城邦的原则及柏拉图“理想国”的批判等。第三卷主要论述公民与政体理论,主要包括公民的本质,城邦的性质及几种不同的政体等。第四卷主要论述政体的种类,包括政体划分的标准,各种政体的种类及它认为最优良的政体——共和政体等;第五卷,主要论述政体的变更与保全,主要包括了引起政体变更的原因,政体变更的方式及对苏格拉底政体变更思想的不足的补充等;第六卷,主要论述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的构建,第七卷主要包括通过教育实现理想城邦;第八卷主要论述城邦青年的培养。感觉核心整体来说就是对政体的一种合理性的思考,什么样的政体是对多数城邦都很优良的,对于其他各种政体来说,哪一种政体适合哪一种人,我们的社会要想稳定都要哪些因素,如何通过教育使得人们都能够管好自己的事等等问题。 《政治学》是立足于希腊城邦的现实来阐发的政治理论。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理论之初,首先认为政治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在政治学开篇不久,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了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或者说,人类在本性上正是一个政治动物。因此,作为天生政治动物的人,就是指一个城邦当中拥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城邦自然生成的过程,贯穿着人的对作为最高善的幸福的追求的天性,只有在城邦当中,人的许多本质属性才能真正得到展现,城邦是人之为人的前提。这样才有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学。正是于此生发出后来政治哲学领域中的诸多命题和假设,并且在丰富和发展理论的同时推动着人类政治活动的不断完善。 读过《政治学》的人都知道,整本书的核心就是一种“中庸适度”的思想。这种中庸表现在他思想的各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主流思想是这样,所以在他看问题的时候就会处处反映出来。 在政治方面,他说:“显然,最优良的政治共同体应由中产阶层执掌政权,凡是中产阶层庞大的城邦,就有可能得到良好的治理;中产阶层最强大时可以强

亚里士多德名言名句大全

亚里士多德名言名句大全 1、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3、幸福就是至善。 4、好感是友谊的先决条件,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5、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理论、实用、鉴别。 6、吠犬之用,胜于睡狮。 7、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8、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9、严肃的人模仿高尚的人的行动,轻浮的人则模仿卑劣的人的行动。 10、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

11、天才必然和疯子结成亲密的联盟。 12、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13、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14、邪恶事件起因于邪恶。 15、记忆为智慧之母。 16、幸福在于自主自足之中。 17、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 18、严肃的人模仿高尚的人的行动,轻浮的人则模仿卑劣的人的行动。 19、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20、最明晰的风格是由普通语言形成的。 21、最易于使人衰竭,最易于损害一个人的,莫过于长期不从事体

力活动。 22、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23、怜悯是一个人遭爱顾运而引起的,恐惧是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 24、没有疯狂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 25、人生最终的价值在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26、人以为我最聪明,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是什么都不知。 27、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28、如果恶完全变成不堪忍受的,它也将自灭。 29、没有人会选择孤立状况的整个世界,因为人是政治生物,他的本性要求与他一起生活。 30、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

名著终身教育引论读书心得体会3篇

名著终身教育引论读书心得体会3篇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最初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下面是带来的名著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名著读书心得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详细论述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实施终身教育的一系列原则和建议,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书中说:“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终身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人在其一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使我联想到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来,陆续调入我们学校的老师大都没有从事过特殊教育,工作岗位的转换,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都要求我们尽快充实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学习、广泛涉猎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迎接各种挑战。今后还应该加强校本校训和继续教育,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老师们切实受益。

篇二:名著读书心得 这段时间在电脑上读了法国教育家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感觉受益匪浅。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每个人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所以就必须的学习,得接受新的教育,而且要终身的学习,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终身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指认在其一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终身教育观念是对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教育观念的彻底革新,也是人类对教育与社会关系认识上的历史性飞跃。 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是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终身教育已经是形式所迫,社会所需。我们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这点,并且欣然接受这种形式,最后祝愿终生学习的人们整个人生终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与生活的无限美好!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成人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变革和各种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险活动,适应社会习俗、道德

亚里士多德哲学名言名句大全摘抄

亚里士多德哲学名言名句大全摘抄亚里士多德哲学名言名句大全摘抄 吠犬之用,胜于睡狮。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严肃的人模仿高尚的人的行动,轻浮的人则模仿卑劣的人的行动。 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 最明晰的风格是由普通语言形成的。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爱着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爱真理。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一个纵情恣乐毫无节制的人,会变成放荡的人;一个像乡下人一样忌避一切快乐的人,会变为麻木不仁的人。 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 即使上帝也无法改变过去。 天才必然和疯子结成亲密的联盟。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美是一种自然优势。 德能够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领悟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户外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能够产生增进持续体力和健康。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古希腊)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一个人应对正当之事物,从正当的时机,而且在这种相应条件下感到自信,他就是一个勇敢的人。 邪恶事件起因于邪恶。 天才必然和疯子结成亲密的联盟。 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 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吠犬之用,胜于睡狮。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

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摘记 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始终有密切关系。柏拉图认为伦理和政治学研究的都是正义问题,伦理学主要研究个人的正义,而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正义。亚里士多德开始把伦理学和政治学分理开来,这一分离完成于马基雅弗利。《政治学》主要讨论了两大问题:一是政治理论,二是现实政制。阶级分析的方法实际上从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使用了。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中一般存在三个阶层,即富人、穷人和中间阶层。就是“占有一份适当而充足的财产”的人,他们不会为富不仁,也不会觊觎他人。因此他提出的治国之道是抑富扶贫,强化中间。这与孔子的观点不同,孔子的观点有点类似柏拉图,主张贵族统治。亚里士多德对于人与国家的关系的看法倒很类似于孔子,他们都认为个人要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在孔子那里,这叫“入世”。亚里士多德关于公民的定义,也影响深远。直到18、19世纪,欧洲的民主国家还以财产多寡限制选举权,那些没有财产或财产微薄的人被认为不能享有公民的权利。马克思对于国家的态度基本上是否定的,这非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都推崇国家,黑格尔更是登峰造极。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社会团体之一种,而且是最高层次的社团。亚里士多德指出的,人的本性发展要求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共生活,还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古代的政治思想特别强调抽象的正义和善。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个社团都是以一种善为目的,那么国家便是以最高的善为目的。在这一意义上,他认为政治学是最高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还早就提出了法治的思想。他的老师柏拉图的观点可能类似于孔子,推崇人治,孔子讲“礼治”。亚里士多德似乎更倾向性恶论,他认为个人有七情六欲,不免会产生不公和腐化,必须以法律来约束所有的人。 卷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特殊的社会团体,是最高、最广的社会团体,即政治社团。 有理智的人应该是统治者,而有体力无理智的人应该是被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制是原始家属关系的延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君主制应该逐渐为民主制所代替,野蛮民族才实行君主制。“政治家所执掌的则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威”。—19 特别强调正义,“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是奴隶制的维护者,他反驳了那种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然,是源于强权、是不正义的观点。他并不认为人生来平等。发动战争以掠取奴隶也是合理的,如果那些本应服从的卑下的部落却拒绝服从的话。因为,掠取奴隶就如同狩猎掠取野兽。 卷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有了任期制的思想。这是因为“全体公民都天赋有平等的地位”,因此统治者不应该始终是某一部分人,而“应该让全体公民大家参与政治;”。 亚里士多德反对苏格拉底财产共管的思想,因为人们的利己本性决定了他关心自己的所有物,而忽视公共事物,至多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公共事物。在财产公有的情况下,实际上人一无所有。 亚里士多德是主张“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的经济制度的,其中“私有”是关键。他认为世界上的罪恶并非来自私有制,而是来自人类的罪恶本性,即使实行了公有制也不能消除这些罪恶。因为人们大都生活于私有制下,很少生活在公有制下,对公有制下的罪恶少有觉察。“人类的恶德就在他那漫位止境的贪心”。“财产的平均分配终于不足以救治这种劣性及其罪恶。这就要求助于教育。惟有训导大家以贪婪为诫;至于他们分内应得的事务当然应该给予公正的分配,勿使发生怨望。”—74-75 另外,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实行公有制,必然导致社会的完全划一,而亚里士多德却赞成社会的多元化。亚里士多德似乎预见到了后来绝对主义或者整体主义(totalism)的恶果。亚里士多德为利己心进行了辩护,甚至进行了美化。他说:“自私固然应该受到谴责,但所谴责的不是自爱的本性而是那超过限度的私意”。只有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1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4、教育起源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 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师生关系民主化; 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 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c.利于掌握学生思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填空题 《学记》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填空题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有一部在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政治学》。读《政治学》,便不得不介绍其作者——亚里士多德。首先,我简单叙述下亚里士多德生平。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那么在这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全书共 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 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②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③第 4、5、6卷, 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④第7、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问题。《政治学》主要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和谐发展教育观和教育年龄分期。 在书中,他和他的老师柏拉图一样,把教育视为奴隶主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教育的政治意义,要求由国家创办并管理学校教育。他还把心理学引进教育学的讨论中。他首次提出的教育须依靠并适应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潜在能力的思想,开启了后代资产阶级"遵循自然"教育思想之先河。他最早依据儿童发展顺序作了划分教育年龄阶段的尝试,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并以之确定了教育的年龄分期,对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提出具体意见,要求成人应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对其进行教育。他认为人不同于其他动物,身心具有作人的某种特性。因而只有遵循这种特性,教育才能卓有成效。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21岁期间受教育的年龄按每7年为一自然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从初生到7岁为第一个时期;从7岁到14岁(青春期)为第二个时期;从14岁到21岁为第三个时期。他把课程分为有用和文雅两类的"文雅教育"思想支配欧美中等和高等教育达两千年之久。亚里士多德及他的《政治学》,既影响了阿拉伯的文化教育,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的发展,又对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及发展,起了相当大的启示作用。他对幼儿教育的专门论述及在道德教育中注重躬行实践的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有借鉴作用。须指出的是,他的整个教育体系,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其中充满了阶级的偏见和反动思想,这些都要需要批判的。 这也正是说明了在该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取之处。不过这大部分体现在他对政治体制方面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提出了“人从本性上说是政治的动物”的命题,阐述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提出了关于公共权力、政体、法治等方面的理论。亚里士多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50句_名人名言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50句 1、革命应不是琐细小事,但它却是起源于琐细事物。——亚里士多德 2、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亚里士多德 3、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亚里士多德 4、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闲暇。——亚里士多德 5、最明晰的风格是由普通语言形成的。——亚里士多德 6、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亚里士多德 7、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亚里士多德 8、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9、严肃的人模仿高尚的人的行动,轻浮的人则模仿卑劣的人的行动。——亚里士多德 10、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爱着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11、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亚里士多德 12、没有人会选择孤立状况的整个世界,因为人是政治生物,他1 / 5

的本性要求与他一起生活——亚里士多德 13、没有疯狂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亚里士多德 14、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亚里士多德 15、人以为我最聪明,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是什么都不知。——亚里士多德 16、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亚里士多德 17、好感是友谊的先决条件,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亚里士多德 18、勇敢乃是自信与害怕中间之道。——亚里士多德 19、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亚里士多德 20、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21、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亚里士多德 22、放松与娱乐,被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亚里士多德 23、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 24、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亚里士多德 25、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亚里士多德 26、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亚里士多德 2 / 5

财富_幸福与德性_读亚里士多德_尼各马可伦理学_李兰芬

伦理学研究 ( 哲学动态 2006年第10期) 财富、幸福与德性 读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 李兰芬 倪 黎 (苏州大学哲学系 江苏苏州 215021)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6)10-0048-05 财富、幸福与德性构成人的本质发展的永恒主题。财富是人们安身立命之基础,幸福则是人关于生活意义的体悟。作为基础的财富构成体悟的对象,幸福的体悟能力则蕴涵着人们对财富创造、分配和消费意义的评价和选择,具有不同评价选择能力即德性素质的人将勾勒出财富与幸福之间复杂关系的不同的曲线图。 一 财富与幸福的背离现象 坎贝尔(C o mpbell)等人关于 美国人的生活质量 的研究(1976)发现,在可能影响生活满意度的12种因素中,经济地位排在第11位。而金(K ing)和纳帕(N apa)则发现(1998),在影响幸福指数的各种因素中,金钱只起到1/5的作用,在构成 美好 生活的成分中,它所起到的作用是1/6。[1]中国新华网于2004年12月13日公布的 2005年社会蓝皮书 中关于 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 的调查结果显示,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2]如何正确分析这种有背常理的财富与幸福关系的实是状态?为什么拥有财富并不一定体悟幸福?财富对幸福意义的边界在哪里?怎样才能使财富和幸福实现和谐共生?为了理性分析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从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幸福论说起。 在亚氏看来,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最后的原因。 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是以某种善为目的。 [3]并且由于活动、技艺有许多,目的或善也就有多种,有主导的目的也有从属的目的。 在所有这些场合,主导技艺的目的就比从属技艺的目的更被人欲求,因为后者是因为前者之故才被人欲求的。 [4]而在这所有的目的中间若是因其自身之故而被当做目的被人所欲求的,就是最高善。幸福显然是专属于人的最高善。 我们把那些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东西称为最完善的。与所有其他事物相比,幸福似乎最会被视为这样一种事物。因为,我们永远只是因它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选择它。 [5] 不仅如此,我们还认为幸福是所有善事物中最值得欲求的、不可与其他善事物并列的东西。 [6]也就是说, 幸福是完善的和自足的,是所有活动的目的 [7]。至此,亚里士多德目的论视野中的幸福地位已经十分清楚: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高和最终目的,是众善中的至善,是唯一因其自身而被人们所欲求的,是最具主导意义的善目的。其他任何的善事物都只能是它的从属和实现的手段。财富较之幸福,就是一种从属的目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财富是理财术的目的,也是众善的一种。然而,它是不自足的,不完善的,它不是因其自身而是因他物被人们所欲求的,因而充其量只能是一种服务于最高善的从属善。相对于最高的目的善幸福,财富实质上就是一种手段善。 财富显然不是我们在寻求的善。因为,它只是获得某种其他事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 16、实用主义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17、前苏联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其论著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 18、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1)蔡元培:毛泽东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著《对教育方针的意见》;(2)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周恩来称“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著《中国教育改造》;(3)杨贤江: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新教育大纲》;(4)徐特立。1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德国瓦·根舍因1951年倡导“范例教学”理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20、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1、前苏联凯洛夫1951年出版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主义教学理论的诞生。 22、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1)实验法: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是德国梅伊曼。基本特征:有理论假说、有控制、有变革、可重复操作。(2)文献法:是人类用文字、图形、声频、

高中物理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素材

【拓展阅读】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给我们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在科学上并不是一个坐在椅子上空想的学者,他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敏锐的观察。在对运动的观察中,亚里士多德注意到某些运动无需帮助即可维持,而另外一些运动只有借助外界作用才能维持。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无需帮助的运动例子是:当你把一块石头丢下石桥,它在无明显帮助的情况下向地面落下。亚里士多德把这种能够自己维持的运动称为自然运动。 除固体下落外,亚里士多德还察觉到另外三种自然运动:泻下或沿坡流下的液体,上升的气体和向上跳动的火焰。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四种运动代表了地球上能发生的四种自然运动。他认为,由于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由四种不同物质或元素——土、水、气和火构成,而每一种元素都力图到达不同的自然位置,所以就产生了自然运动。虽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元素不同于化学元素,但元素这个词仍沿用至今,意指那些构成万物的物质。 每个亚里士多德元素都有各自固有的自然运动和力图到达的固有自然位置:土元素向下运动,因为地球中心是它的自然静止位置(有学识的古希腊人知道大地是一个球);水向下流动,因为它的自然位置刚好在土的上方;气上升,因为大气层是其自然位置;而火焰向上跳,这是因为其自然位置在气之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皆由这四种元素构成,一个物体的自然运动由该物体所含的每种元素的多少而定。岩石在水中下沉,因为岩石主要由土构成;木头浮在水面,因为它除含土外还含有气;而热气上升,因为它含有火。 所有这些自然运动要么竖直向下,要么竖直向上。水平运动有所不同。当你沿着道路拉一辆小车,或水平抛出一块石头,或在地板上推一个箱子时,是你的活动维持着物体运动:你使小车运动;石头因你抛出而运动;你必须推这个箱子。推和拉是让小车、石头和箱子运动所必需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之所以需要推与拉,是因为物体必须受到强制才会背离其自身的本性行事,换句话说,才会做与其自然运动完全不同的运动。亚里士多德把所有这些强制的运动归类为强迫运动,意思是需要外界的推或拉来维持它。 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所有的运动不是自然的就是强迫的,但是他觉察到天上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相信月亮、太阳、行星和恒星是由地球上找不到的第五种元素——以太(来自希腊文,意为使燃烧或发光)构成。与地上的四种元素不同,以太没有质量,不会腐朽(不变的,永恒的)。以太在一切方面都是完美的,它的自然位置是在天空,它的自然运动是环绕地球的完美的圆周运动。这第三种运动叫做天体运动。 这个理论用几条普遍原理解释了相当大范围内的观察结果。它是一个胜任的和有用的理论,并得到广泛的认可,这种情况可部分地归因于这个理论似乎言之成理。岩石的确是自动下落,为了维持水平运动的确需要推动,而天上的运动也的确与地上的运动不同。然而我们将看到,牛顿物理学与所有这些观念完全对立。

比较教育选择题

比较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的比较教育学者是(C) A.库森 B.康德尔 C.汉斯 D.贝雷迪 2.在霍尔斯的比较教育研究领域分支体系中,较为基础性的研究领域是(B) A.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 B.比较研究和外国教育 C.国际教育和外国教育 D.比较研究和发展教育 3.被称为比较教育真正先驱的是(A) A.赫勒敦 B.朱利安 C.色诺芬 D.狄德罗 4.在康德尔提出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概念中,作为理解一国教育制度重要途径的是(D) A.民族主义 B.时代性 C.人文主义 D.民族性 5.在美国全国性的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计划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 (B) A.《零岁-五岁教育计划》 B.《开端计划》 C.《幼儿教育五年计划》 D.《不让一个儿童落后》 6.德国传统的九年制完全中学,并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背景的是(D) A.综合中学 B.实科中学 C.普通中学 D.文理中学 7.打破了传统大学垄断英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揭开了新大学运动序幕的是(A) A.伦敦大学 B.开放大学 C.曼彻斯特大学 D.白金汉大学 8.提出“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的著作是(C) A.《终身教育引论》 B.《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C.《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D.《回归教育:终身学习的策略》 9.日本实行的教师培养模式是(B) A.师范院校主导型 B.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混合型 C.综合院校主导型 D.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结合型

10.法国中央的下一级教育行政管理单位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A) A.大学区总长 B.大学区督学 C.大学区秘书 D.大学区委员会 2019年4月 11.比较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A) A.跨国性和国际性 B.时代性和民族性 C.跨学科和应用性 D.可比性和理论性 12.以下不属于 20 世纪 80 年代比较教育“反省期”中开展的争论是(C)A.关于结构功能理论分析框架的争论 B.关于比较教育中意识形态的争论C.关于比较教育学科性质的争论 D.关于依赖理论的争论 13.霍姆斯指出,问题法的最终着眼点是(C) A.提出政策建议 B.鉴别相关因素 C.预言 D.选择问题 14.德国 20 世纪 90 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托幼方式是(B) A.学校附设幼儿园 B.林间“幼儿园” C.“白天的母亲” D.特殊幼儿园 15.日本 2002 年开始实施《学习指导纲要》,确定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是 (A) A.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综合学习 B.普通科目、非普通科目 C.必修科目、选修科目 D.国语、社会、数学、理科、艺术 16.根据 1992 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用以称呼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用词是(D)A.完全高等教育 B.高等专业教育 C.基础高等教育 D.高等职业教育 17.世界上第一个为继续教育立法,首次提出并使用“终身教育”概念的国家是 (C) A. 美国 B.英国 C.法国 D. 日本 18.在英国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中,主要培养小学教师的模式是(C) A.“3+1”模式 B.“3+2”模式 B.C.“4+0”模式 D. “3+2+1”模式 C. 19.日本为把学校从官僚行政管理体制的强力约束中解放出来而实行的最新改 革措施是(B) A.建立学校教育的公共治理体系 B.学校管理权利的下放与逐渐本位化C.在学校管理中强调问责管理 D.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和教育 20.根据我国教育部 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高中阶段的课程应该是以(A) A. 分科课程为主 B.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为主2018年10月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前言 从古至今,政治问题纷繁复杂,充满斗争与神秘。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哲学家,思想家,其著作对西欧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政治学领域,亚里士多德早在几千年前,通过对雅典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对当时出现的政治问题有所关注,有所研究。今天,通过阅读前人的著作,了解和学习几千年前这位大思想家对政治问题的论述和解决方案,从而有利于我们揭开政治表象背后的面纱,深刻的认识当今政治问题。 关键词:贫富差距,阶级,法治,政治体制,国家 作者简介 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他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体系,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亚里士多德生值,公元前四世纪,生于斯达奇拉城,少年时受柏拉图影响巨大,也深受父亲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自然观,当时希腊奴隶制社会正处于危机时期。自伯罗尼撒战后,雅典社会各阶级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受到战争的冲击,农民受到巨大损害。由于当时,大量的土地集中到大奴隶主手中,大量农民做了自由贫民。雅典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在政治上,雅典奴隶主国家动荡不安,自由贫民和富有奴隶主的斗争和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的发展。而作为目击者的亚里士多德,开始认真的观察社会现象,认真思考人们的行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主张,通过设学,著作,宣扬自己的主张,想要挽救江河日下的雅典社会,维护城邦的稳定。 论述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深入的剖析。在第一卷主要论家庭和城邦,在第一章到第二章,是关于人类团体的绪论,提到家庭,村坊的依次发展为城邦;在第三至十三章,论述家庭及其组成,家庭的组成于主奴,夫妇,父子三伦,家务的管理在于治产,还提到了主奴关系的发展。在第二卷,论理想的城邦和优良的城邦,其中谈到老师柏拉图的政治理想,柏拉图主张废弃家庭和私产,是一切财产包括妻子都归公。亚里士多德对老师的政治思想持否定的态度,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第二卷的九至十二章,论崇尚武力的斯巴达政体,论克里特式政体,论梭罗改革。在第三卷中,论公民和政体理论,

亚里士多德警句

亚里士多德 ?学问是富贵者的装饰,贫困者的避难所,老年人的粮食。——亚里士多德 ?勇敢乃是自信与害怕中间之道。——亚里士多德 ?吠犬之用,胜于睡狮。——亚里士多德 ?即使上帝也无法改变过去。——亚里士多德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亚里士多德 ?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爱着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他们。——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没有疯狂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亚里士多德 ?人类是天生社会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一个人面对正当之事物,从正当的时机,而且在这种相应条件下感到自信,他就是一个勇敢的人——亚里士多德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亚里士多德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亚里士多德 ?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亚里士多德 ?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理论、实用、鉴别。——亚里士多德 ?好感是友谊的先决条件,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亚里士多德 ?情感是所有样感觉:它们改变人们,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并且还伴随着愉快和痛苦感觉。这类情感有愤怒、怜悯、恐惧等等以及与它们对应的情感。——亚里士多德 ?一个纵情恣乐、毫无节制的人,会变成放荡的人;一个像乡下人一样、忌避一切快乐的人,会变为麻木不仁的人。——亚里士多德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亚里士多德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亚里士多德 ?聪明人总是与另外的聪明人意见相符;傻瓜常常既不赞同聪明人,也不赞同笨蛋。与此相似,直线总能与直线相吻合;而曲线既不彼此吻合,更不会同直线相一致。——亚里士多德 ?人们为善的道路只有一条,作恶的道路可以有许多条。——亚里士多德 ?邪恶事件起因于邪恶。——亚里士多德 ?如果恶完全变成不堪忍受的,它也将自灭。——亚里士多德 ?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亚里士多德 ?人以为我最聪明,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是什么都不知。——亚里士多德 ?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亚里士多德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亚里士多德 ?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亚里士多德 ?最明晰的风格是由普通语言形成的。——亚里士多德 ?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缘故——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励志名人名言大全

亚里士多德励志名人名言大全 导读:亚里士多德励志名人名言大全1、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2、吠犬之用,胜于睡狮。 3、严肃的人模仿高尚的人的行动,轻浮的人则模仿卑劣的人的行动。 4、人以为我最聪明,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是什么都不知。 5、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6、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 7、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8、没有疯狂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 9、勇敢乃是自信与害怕中间之道。 10、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 11、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 12、仲裁人要以衡平法为依据,法官要以法律为准绳。 13、幸福就是至善。 14、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15、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16、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17、邪恶事件起因于邪恶。 18、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19、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 20、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1、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22、好感是友谊的先决条件,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23、怜悯是一个人遭爱顾运而引起的,恐惧是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 24、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25、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26、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 27、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28、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 29、美是一种自然优势。 30、一个人人的尊严并非在获得荣誉时,百在于本身真正值得这荣誉。 31、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 32、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 33、人类是天生社会性的动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