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doc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doc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doc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doc

8.3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

(1)网具

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0.064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0.076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0.112毫米。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62.8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

单位:厘米

②浮游生物定量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量采集。其组成、质地、规格尺寸和制作方法与定性网基本相同。二者有两点区别。一点是定量网前端有两个金属环(前小后大),两环间有一圈帆布,称为上锥部(附加套),用途在于减少由于曳网时浮游生物着逆流向外而流失;另一点是网身较定性网略长(图8-2)。

定量网有大小不同类型,各类型规格尺寸见表8-2。

表8-2 浮游生物定量网规格

单位:厘米

(2)采水器:用于采集50厘米以下水层中的浮游生物。采水器种类较多,常用的有瓶式采水器、北原式采水器和颠倒式采水器三种。中学生可使用瓶式采水器进行采集。

瓶式采水器又称采水瓶,通常须自行制做。其制做方法是:取容量为1升的广口瓶,瓶底附加一重量约1500克的铅块或铁块,使瓶可以沉没水中。瓶口加橡胶塞,塞上穿3个孔,1孔插温度计;1孔插入1根较长的玻璃管,管的下端要接近瓶底这是进水管;1孔插入1短玻璃管,其下端应恰好位于橡胶塞的下端,这是排气及出水管。两根玻璃管的上端,均露出橡胶塞上5厘米左右。用1根长约23厘米、口径比玻璃管稍大的橡胶管,将两根玻璃管连接起来,接于出口管的一端要扎紧,以免脱落,接于进水管的一端不扎紧,保持松动状态,并在橡胶管靠近进水管的部位系上1根细绳,以便采水时可以拉脱橡胶管,使水样流入瓶中。两根玻璃管的直径应在10毫米以上,以便使水流入较快,而且较大的浮游动物也不易逃脱。在广口瓶上,用粗铅丝做1个环,系上1根粗线绳,绳上做好尺度标记。

用瓶式采水器采集时,将瓶塞塞紧,并将进水管的上端用水沾湿,套好橡胶管。然后手持粗绳,将瓶沉入水中,根据尺度标记,至需要采集的深度,轻拉细绳,使橡胶管与进水管脱开,水便从进水管进入瓶中,而瓶内空气则从排水管排出。约3~5分钟后,待温度稳定,将瓶提出水面,先记录水温,再将水样由出水管倒出。

瓶式采水器制做简单,使用方便,但采水深度不大,一般只适合于5米深度以内的水域。另外,由于进水管的管口不大,不易采得大型浮游动物。因此应与定量网配合使用。

(3)沉淀器:用于沉淀已固定的水样,沉淀器可以1000毫升广口瓶或分液漏斗代用。

(4)计数框:用于在显微镜下统计浮游生物的数目。

淡水生物调查规范.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000 年 7 月

一.浮游植物定量调查 (一)采样点的选择 由于水面大小、水深、水流等条件不同,不同水域的采集点选择也有差别,有条件时采样点可适当多设一些,一般情况下建议下列位置应设采样点:水库库心区、各湖区的中点、上游、下游、水库大坝附近及库(湖)湾等有代表的区域。 (二)采样层次、采水量及采样次数 ①凡水深不超过二米者,可于采样点水下0.5米处采水。②水深2-10米以内,应于距库底0.5米处另采一个水样。③水深超过10米时,应于中层处增采一个水样。深水湖泊、水库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样层次。 采样次数可多可少,有条件时可逐月采样一次,一般情况可每季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未秋初各采样一次。 每一采样点应采水1000毫升,如系一般性调查,可将各层所采水样等量混合,取1000毫升水样固定;或者分层采水分别计数后取平均值。分层采水可以了解每一采样点各层水中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采得水样后应立即加入15毫升碘液(即鲁哥氏液)固定(鲁哥氏液配制方法:将6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4克碘充分摇动,待碘全溶解后加入80毫升水即可)。 采水器,各种采水器均可,但一定要能分层采水,一般水深不超过10米可用1000毫升或1500的玻瓶采水器,水更深(如海洋)必须用颠倒采水器、北原式采水器或其它形式的采水器。 (三)沉淀与浓缩 以采水器采得水样后,须经浓缩沉淀方适于研究和保存。凡以碘液固定的水样瓶塞要拧紧,还要加入2-4%的甲醛固定液以利保存。定量水样应放入1000毫升分液漏斗中,静置24-36小时后,用内径为30毫米的橡皮乳胶管,接上橡皮球,利用虹吸法将沉淀上层清液缓慢吸出(切不可搅动底部,万一动了应重新静置沉淀),剩下30-50毫升沉淀物,倒入定量瓶中以备计数。为不使漂浮水面的某些微小生物等进入虹吸管内,管口应始终低于水面,虹吸时流速流量不可过大,吸至澄清液1/3时,应控制流速流量,使其成滴缓慢流下为宜。 采水时,每瓶上都应贴好标签,写明时间、地点、站号、样品号、水层、温度等内容,同时记录卡片以致备查。 (四)计数 将浓缩沉淀后水样充分摇均后,吸出0.1毫升,置于0.1毫升计数框内(表面积最好20×20平方毫米)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瓶标本计数二片取其平均值,每片大约计算100个视野,但视野数可按浮游植物多少,而酌情增减;如果平均每个视野有十几个细胞,数50个视野就可以了;如果平均每个视野只有5-6个,就要数100个视野,如平均每个视野不超过1-2个时,要数200个视野以上,总之,每片计数的细胞总数应在1000-2000个以上,同一样品的二片计算结果和平均数之差如不大于其均数的15%,其均数视为有效结果,否则还必须测第三片,直至三片平均数与相近二数之差不超过均数的15%为止,这两个相近的值的均数,即可视为计数结果。

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处理与检测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尽早采集、根据可疑的病原体,选择不同采集时机和标本种类、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遵守无菌操作、正确保存和运送。容器应密封不易碎,标本不得污染容器的口和外壁。 1.血液标本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当细菌侵入时可引起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时采集;持续性菌血症可随时采集;间歇性菌血症,应预测其体温上升期进行采血。一般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2~3次;多部位采集,如两侧肘静脉或动、静脉同时采取;对于已使用抗生素而无法停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取。在感染局部的附近血管中采血,可提高阳性率。采血量成人一般5~10ml,婴幼儿1~2ml。 采集的血液标本注入培养瓶中先进行增菌培养,培养基和血液标本量的比例应>10:1,将血液中的各类杀(抑)菌物质充分稀释。需氧菌常用培养基有胰酪蛋白大豆胨肉汤和葡萄糖酚红肉汤等,常加入对氨基苯甲酸(PABA)50μg/ml中和磺胺类,青霉素酶2单位/ml破坏青霉素类,硫酸镁中和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及多粘菌素等抗生素。加入0.03~0.05%的聚茴香磺酸钠(sodium polyanethol sulfonate, SPS)可抑制血清中的抗菌物质,并对氨基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生素有灭活效果。并加入Ⅹ、Ⅴ因子等生长因子。 培养瓶每天观察一次。如发现①培养瓶内液体浑浊;②血球层上面出现颗粒状的生长物,并且有自下而上的溶血;③有明显的凝块;④液体表面有菌膜,培养液清晰或浑浊等,表明有细菌生长。直接进行涂片染色初步报告。同时分别接种血平板、巧克力(色)平板,普通培养和5%CO2 35℃培养。也可直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无细菌生长迹象的培养瓶孵育至第7d,接种血平板、巧克力(色)平板,分别进行普通培养和5%CO2环境35℃孵育24h。为了提高检出的速度,在培养的第2~3d时应移种一次。 有厌氧菌感染时,同时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厌氧培养基通常用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牛心脑浸液肉汤等;培养液中有刃天青,无氧时无色,有氧时呈红色。需氧瓶和厌氧瓶同时浑浊,或需氧瓶无生长而厌氧瓶液体浑浊,提示厌氧菌生长。分别接种血平板和厌氧血平板,置需氧和厌氧环境中,如果都只生长1种细菌,则为兼性厌氧菌;如果仅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可以直接报告“有厌氧菌检出”。 若长期应用抗细胞壁类抗生素,应考虑细菌L型存在,将血液接种高渗培养基中,分别进行需氧、厌氧和5%CO2环境培养。每周移种2~3次于高渗固体培养基上,观察有无细菌L型菌落生长。 2.呼吸道标本 正常上呼吸道有正常菌群。下呼吸道正常情况下无细菌或仅有少量细菌侵入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一浮游生物调查1采样 采样点布设 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1。 表1采样点设置数量 湖泊、水库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 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采样层次 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处,底层水在离泥面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采样方法 浮游植物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 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 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8.3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 (1)网具 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0.064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0.076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0.112毫米。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62.8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 单位:厘米

微生物标本采集 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

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水体浮游动物调查

水体浮游动物调查研究 摘要为初步了解研究水生动物的手段和方法,为将来从事有关水生动物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本实验对内的一个池塘内的水体浮游动物展开调查。研究了该水体中水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种类密度。实验表明:该水体中存在多种水生植物和水体浮游动物。其中以尾裸藻为优势物种。 关键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种类密度 A research of the zooplankton in XXXX Abstract In order to learn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study the zooplankton;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work which is studying on the zooplankton.In this Experiment,Survey the zooplankton which is in a pond of XXXX.Study th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ensity of zooplankt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a variety of aquatic plants and zooplankton .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is Euglena caudata.. Key Words zooplankton;species composition;species density 1 前言 1.1 浮游动物概念及其功能特点 1.1.1 浮游动物概念 浮游动物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不能做远距离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身体微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是生态学名词,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刘健康,1999)。 1.1.1.1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由单细胞构成的微小动物,有些种类形成群体,群体中的单个虫体都是独立生活的,以伪足、纤毛和鞭毛为主要行动胞器,典型的原生动物的原生质是透明的、无色的,许多原生动物因摄食许多食物呈多种不同的颜色。原生

浮游植物取样测定规范

水体浮游植物分析规范 参考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DB43/T 432-2009 水层设置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混合均匀水体,可以只采表层(0.5m)水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对于深水湖泊,取样的水层可以将取样间隔加大,如0m,10m,20m,50m, 100m。 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现行的一些规律性的方法为:取水样,500ml,加入5ml鲁格,虹吸到30-50ml,加入1ml甲醛。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渐减缓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样20mL~25(或30~40)mL,放入30(或50)mL的定量样品瓶中。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冲洗沉淀器2次~3次,一并放入样品瓶中,定容到30(或50)mL。如样品的水量超过30(或50)mL,可静置24 h后,或到计数前再吸去超过定容刻度的余水量。浓缩后的水量多少要视浮游植物浓度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可用透明度作参考,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见表3,浓缩标准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 1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着生生物的定性调查方法,底栖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和生物量计算方法,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C/T 9102 渔业生态环境检测规范第三部分:淡水部分 SL 88 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SL 167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 3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见表1。 4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见附录A的表A.1、A.2、A.3、A.4。表中各项目的资料、数据,可从所属管理单位和当地水产、水利、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环保等部门获取,也可通过调查访谈或独立观测方式获取。 4.1 气候 需了解年、季节气候特征,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气温年变化,年(月)均风速、主导风向,年(月)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冰封期等。 4.2 水体

需调查水体形状,总面积、最大面积、最小面积、正常水面,水体长度、宽度、深度,正常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体交换量,湖(库)湾数量及主要湖(库)湾的面积和水深,底质类型及特性。湖泊还需调查容积、湖岸线长度、湖底倾斜度,含盐量等;水库需调查总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枯水期、丰水期,入库径流,各径流流量;河流需调查源头、终点,流经地区,流速和流量,含沙量,各支流名称及特征等。 4.3 水体污染源 主要调查水体沿岸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农业(农田)污染源分布情况,人口分布与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矿山污染情况等。 4.4 周围环境 需调查水体周围或集雨区的面积、地貌、土壤类型及特性;植被类型及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和开采情况;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保护状况;风景名胜区级别、旅游情况。 5 水的理化测定项目及方法 按SC/T 9102 淡水部分的规定进行。 6 浮游生物调查 6.1 试剂与器具 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1、C.2。 6.2 采样 6.2.1 采样点布设 6.2.1.1 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 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2。采样结果记入附录A的表A.5。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6.2.1.3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6.2.2 采样层次 6.2.2.1 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 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6.2.2.2 浮游动物采样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据相关统计:微生物标本的检测误差来源:80%来源于分析前20%来源于分析中和分析后其它检验样本的检测误差来源:45%分析前10%分析中(仪器))45%分析后.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前的误差来源所占比例的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在我们的大型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而在我们医院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据。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 (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抗菌药物浓度最低时采集也即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呼吸道 1、痰标本 (1)采集方法 ①清晨起床后用凉开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脓痰,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或无菌管中送检。 ②痰量极少者可用45℃ 3%-10%的氯化钠溶液约25ml雾化。对于咯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当其咯痰后用无菌棉棒采集标本。

DB21∕T2150-2013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DB21∕T 2150-2013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XX/T XXXX—XXXX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公布 XXXX - XX - XX实施 公布 (报批稿)

目次 前言II 1范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3 5讲明和其他规定8 附录A(规范性附录)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数据使用的有关讲明13 前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的规定。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范畴 本规范规定了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的术语和定义,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的方法和所依据的海洋生物量值。 本规范适用于辽宁省管辖海域内的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公有共用生 物资源造成经济缺失的评估。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 8588-2001 渔业资源差不多术语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2763-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 15919-2010 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 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 GB 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19485-2004 海洋工程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SC/T 9102.2-2007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2部分海洋 SC/T 9103-2007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 9110-200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阻碍评判技术规程 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海洋生物资源

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一浮游生物调查 1 采样 采样点布设 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1。 表1 采样点设置数量 湖泊、水库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采样层次 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处,底层水在离泥面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

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采样方法 浮游植物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网3次,所得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定性样品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过滤网和定性样品采集网要分开使用。 2 样品的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定性样品应立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5%。 3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

浮游动物的采样方法

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测量方法 自赵文《水生生物学》现存量: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存在生物体的数量或质量。 现存量若以个体数表示则可称为丰度或(数量)密度,单位为个/L。若以质量表示则可称为生物量,单位为mg/L。 采集方法: 一采水器采水后沉淀分离(适用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 二用网过滤(适用于枝角类、挠足类等甲壳动物)。 仪器:采水器,(25#)浮游生物网,显微镜,计数框(计数原生动物用0.1ml计数框,计数轮虫和甲壳动物用1ml计数框)解剖镜,毛细管,目测微尺 一采集 1 设站根据浮游动物的分布设站。 2 采水层次由水体的深度决定。切不可之采一个表层或一个底层水样。(据夏季调查,东湖B站(水深4m左右),在2m的水层区,甲壳动物的数量约占31%,而入2m一下的水层占69%左右。同时还发现,在夏季,一般幼体喜欢在表层,成体在深层。) 分层方法:是每隔0.5m或1m,甚至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得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许多水库或深水湖泊,水深20m以上,这种水体在夏季及冬季存在温跃层(或称变温层)。由于在温跃层一下缺乏光照,浮游植物数量极少,依赖植物生存的浮游动物数量也相应减少。 如果从养殖角度而言,只取温水层以上的水层就足够了。 3 采水量浮游动物不但种类组成复杂,而且个体大小相差也极悬殊。因此要根据它们在水体中的不同密度二采不同的水量。 (目前计数原生动物、轮虫的水样量以1L为宜,枝角类、桡足类则以10~50L较好。) 4 采集时间采样时间要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为好。 在长江中下游采集,如果采集四次,则春、夏、秋、冬各一次。如果只采一次,则应在秋季(9、10月)进行为好。(这是因为9~10月正是鱼类摄食旺季,为鱼类生长的最佳时期,如果此时有较高的现存量,则可认为该水体中有较大的供铒能力。) 浮游动物样品的固定,原生动物和轮虫可用碘液或福尔马林,加量同浮游植物(一般可与浮游植物合用同一样品)。枝角类和桡足类一般用5%体积的甲醛固定。原生动物、轮虫的种类鉴定需活体观察,为方便起见,可加适当的麻醉试剂,如普鲁卡因、乌来糖(鸟烷),也可用苏打水等。 二沉淀和虑缩 1 沉淀法操作方法与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沉淀和浓缩方法相同。(即在筒形分液漏斗中沉淀48小时后,吸取上层清液,把沉淀浓缩样品放入试瓶中,最后定量30或50ml。一般原生动物和轮虫的计数可与浮游植物的计数合用一个样品。) 2 滤缩法甲壳动物一般个体较大,在水体中的密度也较低,通常用过滤法浓缩水样。注意:首先必须用25#浮游生物网作为过滤网;其次,应当有过滤网和定性网之分。在不得已情况下,定要先采定量样品,后采定性标本。如果再次过滤样品时,一定要反复洗净后方可使用。同时切记用25#网过滤的水样,不能当做计数原生动物或轮虫的定量样品之用。 三计数 1 浮游动物、轮虫的计数计数时,成点样品应充分摇匀,然后用定量吸管吸0.1ml注入0.1ml 计数框中,在10*20的放大倍数下计数原生动物。在10*10放大倍数下计数轮虫。计数两片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

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程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3.适量的标本 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 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 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征 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需要。 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不推荐静脉留置导管,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 4.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在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5%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按照“酒精、含碘消毒剂、酒精”的消毒步骤操作,并等待足够的消毒时间。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实验室,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二)痰培养标本采集,运送 1.痰培养指征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喉炎,会咽炎等都可采集鼻,鼻咽,口咽拭子标本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 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 (1)网具 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 单位:厘米

(完整版)淡水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一浮游生物调查 1采样 1.1采样点布设 1.1.1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1。 表1采样点设置数量 1.1.2湖泊、水库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1.1.3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1.2采样层次 1.2.1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 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1.2.2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0.5m、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

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1.3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1.4采样方法 1.4.1浮游植物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1.4.2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网3次,所得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定性样品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过滤网和定性样品采集网要分开使用。 2样品的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定性样品应立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5%。 3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

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规范

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规范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 环境条件 (1) 5亲蚌培育与人工繁殖 (2) 5.1 亲蚌选择与培育 (2) 5.2采苗 (2) 6 稚蚌培育 (2) 7 手术作业 (2) 7.1植核时间 (2) 7.2手术蚌规格 (2) 7.3制核 (2) 7.4植核 (2) 7.5注意事项 (3) 8 饲养管理 (3) 8.1水体消毒 (3) 8.2吊养方式 (3) 8.3育珠蚌暂养 (3) 8.4吊养密度 (3) 8.5吊养深度 (3) 8.6蚌鱼混养 (3) 8.7投饵施肥 (3) 8.8调节水质 (4) 8.9注意事项 (4) 9 病害防治 (4) 9.1预防 (4) 9.2常见病防治方法 (4)

前言 为规范我省淡水有核珍珠生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德市鼎城区畜牧水产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寅初、杨立平、丁时斌、郑敬前、尤建国、高业照、曾立君、陈正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有核珍珠养殖的术语和定义、亲蚌培育与环境条件、人工繁殖、稚蚌培育、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淡水有核珍珠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应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SC/T1008—1994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DB43/T279-2006三角帆蚌养殖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述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亲蚌 用来繁殖稚蚌的河蚌。 3.2宿主 供钩介蚴虫寄生、发育的生物体。 3.3钩介蚴虫 受精卵在雌蚌的外鳃上发育,成熟后排入到水体中,依靠鞭毛的摆动和双壳的启闭运动在水中游动,遇到宿主(鱼类)便寄生在其鳍或鳃上进行变态生活的河蚌幼体。 3.4外套膜 贴在左右贝壳的珍珠层上,左右各一片,其边缘与贝壳壳缘相接,背部与内脏团相连接,由外表皮、内表皮和结缔组织三层构成,是培育珍珠的主要器官。 3.5珠核 主要用河蚌的贝壳加工而成的用作培育有核珍珠的材料。 3.6手术蚌 用来制作细胞小片的幼蚌。 3.7育珠蚌 用来植核的幼蚌或成蚌。

微生物标本采集大全

微生物标本采集大全 日期:2015-12-17 20:44:38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点击:21 次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骨髓的采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