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一)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致使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遇到惨重失败。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数以百万计的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许多地方的党组织被打散了,不少党员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有的人叛变了,有的人颓唐了,有的人掉队了,有的人丧失了信心,已经发展到六万党员的党只剩下一万多党员,原来蓬勃发展的各地工会和农民协会,被查禁或解散,到处是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这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经十分暗淡的艰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义无反顾地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反抗。党领导的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相继爆发。当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于9月29日到达永新三湾时,部队人数已从五千减至不足一千,经过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军在宁冈会师,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2月10日,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后组建的红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的军队对井冈山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会剿”。在频繁而又残酷的军事斗争中,在极端困难的物资条件下,“边界的红旗始终不倒”,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

如果说井冈山斗争时期,是由于全体军民树立了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才使星火燎原,从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搞好。



(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走自己的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井冈山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对中国革命性质的深刻分析,依据对中国

国情的透彻了解,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开辟出来的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严峻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革命就不能重新发展。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始也是按照湖南省委的计划分三路攻打长沙,进军相继受挫,于9月19日各路起义军汇集文家市。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会上,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总结了秋收起义中的经验教训,否定了师长余洒度“仍主张取浏阳直攻长沙”的意见,决定部队“以保存实力”,“向萍乡退却”。他动员大家说,我们当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点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



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本身,遵循了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进行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等在做群众工作,军事工作和制定边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同样遵循了这条准则。在"人口不满二千,产谷不满万担"的窄小地域里,为粉碎强大敌人的一次次"会剿",当时红军实行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以及"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战略战术原则,这在任何军事典籍中都是找不到的。但是,实践证明,这又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军事科学。我们运用这些战略战术,打了一系列胜仗,粉碎敌人一次次的进攻,真正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



 从井冈山时期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到今天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贯穿始终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走自己的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保证我们觉永葆青春的法宝。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三)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注重思想建设,是红军在白色势力包围中坚持斗争,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正确建军路线

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1927年,毛
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针对当时部队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于9月底在永新三湾村对部队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编-一-史称“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的核心内容就是在部队各级建立党的组织,班排有小组,连建支部,营团以上设党委,并实行党代表制度。这是红军初创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创举,它使部队中党的组织系统有了坚实的基础,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这一原则的确立,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把红军建设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加强军队的纪律。“三湾改编”后,他在总结打茶陵的经验基础上,在宁冈龙市宣布红军“三大任务”的同时,为部队分别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些纪律体现了红军的本质和她的建军宗旨,对形成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和她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注重思想建设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又一显著特点。



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如果离开共产党的领导,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战胜敌人的三***宝之一,同样,它也是我们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中国的事情能否办好,关键在党。在当代国际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取代共产党的地位,没有任何一个党派能有共产党这样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如果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就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同时,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继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要进一步加强。



(四)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井冈山时期的独特政治任务和异常险恶的斗争环境决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边界党既要富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又要有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斗争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深人群众,调查研究,做到真正了解群众。因而部队每到一地,都要求红军战士把这个地方的阶级、经济、生产、群众斗争及生活等情况调查清楚。通过调查,不仅解决了一个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而且使红军和群众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还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以及需要解决什么,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而且还及时地总结了群众斗争的经验。


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革命的战争
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方能进行战争。”正因为,我们的工农红军是为群众谋利益求解放的军队,人民群众才真正支持我们的革命战争。



如果说,在过去,我们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在今天,我们只有更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思想上想着群众、行动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入基层为民多办实事。这样,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政权,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些年,我们党内有少数党员干部弄权渎职,贪污受贿,由人民公仆变成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根本的一条就是这些人严重脱离群众。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井冈山的光荣传统昭示着我们,只有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在“更加众志成城”的环境下建设得更好,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青春。



(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军事上频繁进行“会剿”,而且在经济上严密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山上。而当时的井冈山根据地“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红军必需的粮食、食盐、布匹和药品等物资严重匮乏。各种困难“有时真是到了极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工农红军之所以能粉碎敌人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就在于根据地的军民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井冈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这种精神,不仅革命时期需要发扬,建设时期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历史已雄辩证明:什么时候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得到发扬,我们的民族就精神振奋、士气昂扬,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相反,什么时候侈靡享乐之风刮起,社会精神就会萎靡,思想涣散,以至事业衰败。



 历史已清晰地告诉了我们,“虽然我们今天不再像井冈山斗争时那样每天吃红米饭、南瓜汤了,但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让我们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共396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