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习重点:

1. 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

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

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

成就。

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的阶

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

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 ( )鳌

迥(

危檣() 官应() 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 夔()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 戎( ) 鳌( ) 迥( ) 儒(

拆() 戍( ) 鳖( ) 扃( ) 孺(

墙() 瓯( )募( ) 霄( )

1

八、

(

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使这一体

裁达到完全成熟李杜/大李杜”。存诗

1400多首, 与李白并称

3.解释字词

吴楚东南坼亲朋无一字官应老病休雪霁寒宵坼:乾坤日月浮乾坤: 老病有孤舟有:

字:危檣独夜舟危:名岂文章著岂:

应:岁暮阴阳催晚景岁暮:阴阳:景霁:人事音书漫寂寥漫:

4.名句填空

吴楚东南坼,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雁引愁心去,

天上接行杯。今上岳阳楼。

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

岁暮阴阳催短景, 。五更鼓角声悲壮,

野哭千家闻战伐, 。卧龙跃马终黄土,

5.用自己的语言把全诗描述一遍,力争押韵。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望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春日忆李白》 《前出塞九首》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 《春望》 《江南逢李龟年》 《小寒食舟中作》 《登高》 《登高》 《登高》

《咏怀古迹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 《秋兴八首》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绝句四首(其三)》 《绝句二首(其一)》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戏为六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 《客至》 。 《江村》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曲江对酒》 。 《曲江二首》 。 《曲江二首》

《阁夜》 6.杜甫名句填空

1会当凌绝顶, 2、 读书破万卷, 3、 清新庾开府,

4、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

5、 朱门九肉臭,

6、 感时花溅泪,

7、 烽火连三月,

8、 正是江南好风景,

9、 娟娟戏蝶过闲幔, 10、 风急天高猿啸哀, 11、 无边落木萧萧下, 12、 万里悲秋常作客,。 13、 一去紫台连朔漠, 14、 画图省识春风面,。 15、 丛菊两开他日泪, 16、 丹青不知老将至,。 17、 两个黄鹂鸣翠柳,。 18、 迟日江山丽, 19、 新松恨不高千尺, 20、 尔曹身与名俱灭, 21、 留连戏蝶时时舞, 22、 细雨鱼儿出, 23、 花径不曾缘客扫, 24、 自去自来梁上燕, 25、 露从今夜白, 26、 文章憎命达, 27、 桃花细逐扬花落, 28、 一片花飞减却春, 29、 穿花峡蝶深深见,

”首联用了什么手法? 昔闻”和 今上”两相对照,包含了怎

景象:

炼字:

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

《旅夜书怀》部分

(一)解题

① 从 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明确: ② 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

诗句: ③ 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诗句:

(二)整体感知

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二。感知文本 《登岳阳楼》部分

手法:

情感: 作用: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哪两个字用得好?

仁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样的感慨?有何作用? ”,诗的意境由开阔突然转为狭窄,

联系尾联和作者当时的处境,

(三)质疑讨论

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颈联如何理解?

3、赏析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赏析。

孤雁不饮啄, 望尽似犹见,

1这首诗描写

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赏析第二 联或第四联。

(四)拓展延伸

阅读这首诗, 回答下面的问题。

孤雁

杜甫

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阁夜》部分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交代了什么要素?流露了什么情感?作用是什么? 要素: 情感: 作用: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感觉:

情感:

内容: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用意:(提示步骤:明确手法,具体说明,用意)

三.课堂欣赏

1、 3、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了什么?

4、

(一)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 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上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下联: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上联:洞庭西下八百里;下联:淮海南来第一楼。

4?上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下联:万家忧乐到心头。

5?上联: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下联: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三)仿照上述对联,自选事物,情感,拟写三副对联。

对联:

四?课堂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干坼g a n ch e戎马r o ng m a 涕泗d i si 沙鸥sh a OU

6. 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危檣独夜舟 译:船帆升起,夜晚行船非常危险。

B.

名岂文章著 译: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二显赫呢。

B. 轩窗 xu a n chu a ng 乾坤 qi a n k u

n

w u i

qi

m g 地迥 d 1 t o g C.分0州 b 1 n zh o u 短景du a n y i ng 渔樵 y u qi o a 寂寥ji li

o m

D.天涯 ti a y a

雪霁XU e q 1 夷歌

yi

慰藉wei j i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景动摇 B.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廖。 C.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 亲朋无一信,老病有孤舟。

3.下面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字:文字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划分

C.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危:危险

D.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应:应该

4. 下面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风景 B.天涯霜雪霁寒霄 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白白地

D.夷歌数处起渔樵

起:唱起

5. 下列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天涯霜雪霁寒霄 译:漫天霜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B.三峡星河影动摇 译:侧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C.岁暮阴阳催短景 译:岁末,阴阳变化无常,美丽的风景短暂。

D.夷歌数处起渔樵

译: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民歌。

C.吴楚东南坼 译:吴楚两地以洞庭湖水划分疆域。

D.乾坤日夜浮 译: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二)文句赏析 7.下列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名句,先写湖东与南吴楚两地地势如裂,然后写日月星辰 日夜浮动在湖水面上,意境壮阔,气势极大。 B.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只听说洞庭湖水,到了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这是沉 郁之感。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与诗的开头照应,诗人往日远大抱负全成了泡影,天下兵荒马 乱,因而只有老泪纵横了。 D.全诗已经清醒婉丽,纤柔细腻,历来为人称道,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有关,更与诗人 的思想感情有关》 8.下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图景,岁暮时节,冬日傍晚,刚 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着似的, 的寒夜,无边无际的霜雪漫延到天边, 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晖, 夜晚来临。这是一个霜雪初晴 银白色的雪光发出阵阵寒意。 B.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中回荡, 句从视觉上写,后句从听觉上写,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使西阁的夜显得惊心动魄。

是千古名句,首先在于气象雄浑。五更时分,军营里 峡江中星空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 前

C.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两句是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 了自我慰藉之语。 以此作

D.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战争消息传来,他曾在夜晚听到千家万户的哭声,曾 经听到许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歌声和渔樵们的歌声都是乱世的音响。 9.下列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这两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 船在月夜里

孤独的停泊着。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涛,大江东流去。 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

C.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有点名声,那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到应该因为年老 多病而退休,这是

反语,立意至为含蓄。

D.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然独行,像一只沙鸥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作者以沙鸥 自况,表达了诗人

内心对美好愿望的乐观追求。

10 ..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 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

今未能实现之情。用 昔闻”为 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

酿气氛。

B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作者胸 中吞几云梦!写景如

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 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

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弓I 人联想。开 端 昔闻洞庭水”的

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 正可与 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11..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下面几首诗前后两层的大意,体 会杜甫,李白律诗章

法的严密。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旅夜书怀》:前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后一层抒发自伤飘泊之情。

B. 《越中览古》:前一层写勾践破吴,义士还家;后一层写物是人非,美景不再。

C. 《阁夜》:前一层写阁夜景象;后一层抒发伤时感世之情。

D. 《登岳阳楼》:前一层写登楼及洞庭景观;后一层抒发忧国之情。 12. 阅读下面宋诗,选出正确答案

北斋雨后①

小庭幽圃绝清佳, 雨后双禽来占竹, 唤人扫壁开吴画, 野性渐多公事少, 爱此常教放吏衙。 深秋一蝶下寻花。 留客临轩试越茶。 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①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

,可见一斑。

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 ?有禽有蝶增添了生

气;”双禽"、

E. 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

(三)课外阅读赏析

倦夜

[唐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

13. 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4. 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 ”倦意的?(4分)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5----16题。(8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c . "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稀星乍有无。 空悲清夜徂。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

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5.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答:(杜甫)

(周邦彦)

16. 虽然两首诗抒发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角度分析。说明自己偏爱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答案

1. 注音略

2. 注音组词略

3. 见课下注释。

4. 名句见原文。 5译文:

《登岳阳楼》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日月全映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的亲戚朋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

关山以北正在打仗,回去已经没有希望了,依着楼窗流下了眼泪。

《旅夜书怀》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阁夜》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6.杜甫诗名句填空

2. 下笔如有神。

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6.恨别鸟惊心。

1.一览众山小。 3.俊逸鲍参军。 5.路有冻死骨。 7.家书抵万金。

9.片片轻鸥下急湍。

8.落花时节又逢君。 10. 渚清沙白鸟飞回。

二. 感知文本

《登岳阳楼》

1. 手法: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 现目睹名湖的愿望。

情感: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作用: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 景象: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日月全映在湖面上。描写了洞庭的浩 瀚无边,波澜壮阔。

炼字:(1)坼”字用得好, 坼”,分裂的意思。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把吴楚两地广 大地区冲开分裂,显示了洞庭湖磅礴气势。

(2)浮”字用得好, 浮”,漂浮荡漾,有动态的美感,洞庭湖几乎包含了整个天地 万物,并且主宰了

他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波涛荡漾起伏,显示了一派壮阔图景。

3.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

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既老”且 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纵横, 之情,一起袭上心头,诗人的意境从狭窄转向宽阔, 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

他总是以国家为

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

11. 不尽长江滚滚来。 13.独留青冢向黄昏。 15.孤舟一系故园心。 17. 一行白鹭上青天。 12. 百年多病独登台。 14. 环佩空归月夜魂。 16.富贵于我如浮云。 18. 春风花草香。 19.恶竹应须斩万竿。 21.自在娇莺恰恰啼。 20.不废江河万古流。 22.微风燕子斜。 23.蓬门今始为君开。 25.月是故乡明。 24.相亲相近水中鸥。 26. 魑魅喜人过。 27.黄鸟时兼白鸟飞。 29.点水蜻蜓款款飞。

28.风飘万点正愁人。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

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眼 难以抑

制,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 由个人悲苦转到国家衰颓,由此可见,

运的高尚情操。

《旅夜书怀》部分

(一) 解题

① 旅”有 旅居”的意思。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 ② 诗句 危檣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③ 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二) 整体感知

参考: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诗人 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 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 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名声难道应因为

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

一只沙鸥罢了。 (三)赏析

1、 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 首

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 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 情。(表达情感)

2、 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

为年老多病而辞职。 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 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

被辞。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3、 尾联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明确方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

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详细说明)也表达了自己的漂泊无依的凄苦之情。 (表 达情感)

(四)拓展延伸 参考答案:

(1 )颔联用了反衬的手法,

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 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

大的反差,极言其 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著与勇敢。 尾联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

了衬托的手法。孤雁的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 而野鸭们却全然不顾,它们纷 纷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诗人以孤雁自喻,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两点即可。)

《阁夜》部分四、鉴赏:

1要素: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时间)天涯”,(地点)宵”这里指黎明前,(暗 示诗人彻夜未眠)

(表现情感)

(描写景物) 表达出凄苦之

(答出

情感: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忧心

重重。

作用: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2、感觉:听觉、视觉。

情感: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

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明确: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数处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

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颈联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野哭”夷歌” 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忧国忧民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

悲伤。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学

生合作探讨后,老师补充总结如下)

明确:作者运用典故,(方法)卧龙指诸葛亮,一代明相;跃马,代指公孙述,迂拙之人。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方法说明)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

感到寂寞。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古往今来,不论贤愚

忠逆,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就像诗中所说,虽然有野哭”但也闻夷歌”寄予了作者结束战争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

三.(三)对联参考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光摇朱户金铺地, 雪照琼窗玉作宫

但以诗书慧心灵, 莫将成败论英雄

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负箧曳屣从师苦,映星望月读书勤

多年凌寒彻骨尽在一朝怒放,十年寒窗苦读只在一刻拼搏

你善他善共建和谐社会,你读他读同创书香班级

月圆家圆团团圆圆天暖地暖暖暖活活

深夜宿舍灯照影,黎明操场书伴身

谦虚受益人生处处有阳光, 满盈招损生命天天布阴霾

青春舞台尽显真我风采少年豪气展示精彩人生

四.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C. 6.A.

7.D. 8.B. 9.D. 10.C. 11.B. 12.B.C.

13.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14.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15. 杜甫:(1)春雨来得及时(2)春雨默默的滋润万物

周邦彦:(1)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2)春雨水量可观

16. 杜诗要点:(1)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2)借助拟人修辞格(好雨知时节

-----润物细无声)(3)展开想象,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4 )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和想象结合)

周邦彦要点: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注意: 耕人”花”鸥”的作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 1、指导阅读《旅夜书怀》:在我们读第一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时,语调很缓 慢,哪怕重音放在“独”上,依然读起来只有淡淡的忧伤,当读到第二句的时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时,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平野还有波光粼粼的东流江水,语调低沉而雄浑,这时的杜甫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孤寂无助,凄苦茫然的漂泊之伤痛,在紧接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杜甫的愤激不平呼之欲出,可是杜甫最后只是无可奈何不无感伤说了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份呼之欲出的愤激之言就这样硬生生的堵在喉颈。情感表达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第五题和第六题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第55页。 七、潮湿的岸边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只有瘦弱的草孤零零地在无边的风中摇摆不定,水边的草注定纤细单薄。那只破旧的小船还有那根高傲的桅杆静寂地躺在月色中,守候着漫漫长夜。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几颗星辰垂挂着,皎洁的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一江的波光粼粼铺向远方,江天一色。 八、抒发了诗人孤苦无依,茫然凄苦的感情。“天地一沙鸥”借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 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雄浑开阔的意境。“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坼”描写洞庭湖的千层巨浪冲裂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显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描写洞庭湖主宰着天地万物的沉浮,显示洞庭湖的壮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立石麟志担振兴责云浮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导学练系列 本页仅供浏览参考,具体内容下载后可见。 无需排版,直接打印即可。(包括教师版和学生版) ·课题: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杜甫生平,知人论世。 2.赏析作品:《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理解诗中思想情感。 3.通过《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对比鉴赏,感悟意境营造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二.知识链接 1.生平简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2.写作背景 《蜀相》(760年)、《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763年。 760年,杜甫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得以定居成都;765年,严武病逝,无所依靠的杜甫被迫离开成都,全家栖居在长江边的一艘小船上,依靠接济度日;在夔州寓居两年;“安史之乱”结束后,时局又陷入军阀连年混战的内忧中,对外又得面临吐蕃对蜀地的不断侵袭,期间,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一系列不好的消息加深了杜甫思乡之情,决意北上返家,但又由于经济拮据,流落湖南岳阳。 三.作品赏析(请把笔记做在课文空白处!) 1.结合“生平简介”、“写作背景”和相关诗句,分别概括出《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和《阁夜》的思想情感。(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2.在《蜀相》中, 3.《阁夜》的感情基调在“悲”的基础上,还有这与其他三首诗不同的意蕴,你能从具体的诗句中读出来吗?请结合“生平简介”和“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感受。 4.在《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中, 四、学以致用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1

登岳阳楼等带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注,凭轩涕泗流。 注:关山北,北方边境。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登楼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神往己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感慨万千。 B. 从写景的境界来看,颔联虽然广阔宏大,但不如孟浩然咏叹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高远。 C. “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D. 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2. 请分析颔联所写之景和颈联、尾联所抒之情之间的关系。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情景名句: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4)、《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答案】 1. B 2. ①用洞庭湖的宏阔反衬诗人的孤独,从而引出颈联对年老多病、孤舟漂泊的愁苦之情的抒发;②“吴楚坼”“乾坤浮”隐喻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稳定,为尾联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铺垫。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出示岳阳楼图片) 宋代闻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了解 【师:欣赏诗歌前,了解诗人,了解诗的历史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现在我们就来结合课文的注释,熟悉诗人陈与义与他的经历】(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3.了解“靖康之变”:先请学生说说靖康之变,然后出示课件了解。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一)读准诗歌 【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1、自由朗读诗歌。 2、请一个学生朗读。 3、齐读诗歌。 4、明确诗歌节奏。【师: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重节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一般节奏应该是223,但在读诗的时候应该结合意思来朗读,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出示课件“节奏”) 5、学生根据PPT的节奏划分齐声朗读。 (二)读懂诗歌 1、解释要害词: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迟:缓慢 横分:瓜分 徙倚:徘徊 凭危:凭:靠着;危:高处。登楼(出示课件“注释”) 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诗的内容描绘出来。 3、PPT显示诗歌大意,学生齐读(出示课件“译文”)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 一) 课题:《登岳阳楼》 编号:编写人:审核人:刘慧珍审批人: 时间: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学习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习重点】 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知识链接】 1、知识构建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 “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 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 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的意境。 2、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 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3、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完整版)蜀相阁夜登岳阳楼练习

咏史怀古诗复习: 主要表现的情感: 1、歌颂英雄业绩,寄托个人理想抱负;将历史人物事迹与自身际遇相比,抒发深重的人生感慨,借古伤己。 2、借古讽今,讽谏当朝,以史为鉴; 3、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抒发昔盛今衰之感。 4、表达作者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思考。 手法: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抒怀;借古伤己;用典;对比;借景抒情。 《蜀相》练习 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2分) 【答案】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1分)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1分)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5

分) 【答案】“自”和“空”二字,使怀古思贤的悲怆境界全出。(1分) (1)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无人光顾;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无人聆听。(1分)(2)这两个字使诗意逆转,突出了祠堂的荒凉。以乐景衬哀情,(1分)祠堂内春意盎然,却遗迹荒落;先哲已去,今又逢乱世,却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流露出作者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和自己的寂寞感伤。(2分) 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哪些功业?(3分) 【答案】三件大事: (1)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定天下鼎足三分之大计;(2)辅助刘备开创蜀汉政权;(3)辅佐后主巩固帝业。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谁? (2分) 【答案】“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1分)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一生不得志。(1分) 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习重点: 1. 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 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 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 成就。 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的阶 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 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 ( )鳌 迥( ) 危檣() 官应() 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 夔()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 戎( ) 鳌( ) 迥( ) 儒( 拆() 戍( ) 鳖( ) 扃( ) 孺( 墙() 瓯( )募( ) 霄( ) 惟 1 八、 ( ) ) ) 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使这一体 裁达到完全成熟李杜/大李杜”。存诗 1400多首, 与李白并称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教书人生 《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本诗,在诵读中体悟诗人不顾个人悲苦,心怀天下的无私情感。 2、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 教学时间:第九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及作品: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古。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附录一:杜甫年谱(据朱鹤龄所编,有删节)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天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鹿州。闻肃宗即位,自鹿赢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疏救房殖,上怒,招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救之,获免。八月,墨制放还郴州省家。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759)春,自东都回华州。七月,弃它西去,度陇,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人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宝应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严武还朝。未见,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人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 广德元年(763)在详州。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云安,居之。

2019精品教育《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鳌() 迥()危樯()官应()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夔( )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戎()鳌()迥()儒() 拆()戍()鳖()扃()孺() 墙()瓯()募()霄()憔()

2-4《登岳阳楼》学案(新)

《登岳阳楼》学案(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了解诗人及相关背景;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诗歌赏析方法,能准确把握诗歌所绘之景及所抒之情。 2.过程和方法:诵读诗歌;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与态度:通过诗歌,感受岳阳楼的风景和人文之美; .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和探究兴趣。 二、导读 1、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在唐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他却只能在漂泊困顿中度过了自己的大部分人生。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登高》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风沉郁顿挫,诗艺精湛,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史”。 2、解题: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3、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时年57岁的杜甫携家眷出三峡,漂泊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带。这时距杜甫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他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完全靠饮药维持生命。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今湖南岳阳市)寓居。一天,杜甫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三、导思 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赏析“坼”“浮”二字。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4、自主品析,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

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

《登楼》导学案 编写 付丽芳 审核 聂建银 一、作者与作品 杜甫,字( ),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二、基础积累 1、字音积累 坼. ( ) 乾坤..( ) 戎马(... ). 轩. ( ) 涕泗(... ). 2、词语解释: 坼: 乾坤: 轩: 戎马: 涕泗: 3、名句填空: 1、吴楚东南坼,( ) 2、戎马关山北,( ) 三、课文探究 (一)、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楼。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2、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3、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后者是( )。长安与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 )。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小结: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写出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为下文的写景、()拉开了序幕。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境界,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颈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自身遭遇和处境的(),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教学难点] “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我们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大家应该记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样的句子,范仲淹这里所说的“前人”里就有一个杜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二、【本课解题】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鹊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岳阳楼的名联: 1、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2、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3、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4、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三、【课文朗读指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四、【古诗串讲与赏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翻译: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解词:昔闻:过去就听说过

(完整版)登岳阳楼导学案及答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 编写付丽芳审核聂建银 一、作者与作品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 二、基础积累 1、字音积累 坼.()乾坤 ..(.). ..()戎马 轩.()涕泗 ..(.). 2、词语解释: 坼:乾坤:轩: 戎马:涕泗: 3、名句填空: 1、吴楚东南坼,() 2、戎马关山北,() 三、课文探究 (一)、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2、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3、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后者是( )。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 )。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

(完整版)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赏析指导 (一)知人论世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明确: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四)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明确: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明确: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

杜甫《登岳阳楼》《阁夜》

? 《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撩情,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你记住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③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④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⑤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二、回顾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诵读并默写这首诗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五、赏析诗歌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翻译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②“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登岳阳楼导学案(教师)

高二语文选修 导学案 登岳阳楼(教师) 【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重点难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法指导】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必修三)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知识链接】 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着名。 2.走近作者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他一生不为重用。只做过小官。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3.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4.诵读提示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整体感知】——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感受:辽阔雄伟 意象:吴楚、乾坤、日月——感受:开阔博大 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置身诗境 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

最新整理高中登岳阳楼学案教案.doc

《登岳阳楼》导学案 杜甫 学习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法指导: 学习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知识构建和相关xxx: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1.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说出诗句大意: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课堂探究: (一)导入课文 由前面的背景介绍过渡,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

登岳阳楼导学案20

龙涤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编号:19 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_ __ ___ 使用时间:2016-11-28至12-2 课题:《登岳阳楼》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重点难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法指导】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知识链接】 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2.走近作者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他一生不为重用。只做过小官。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3.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4.诵读提示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环节一:【问题导学】(所用时间:10分钟) 【整体感知】——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环节二:【合作探究】(所用时间: 20分钟) 【合作探究1】——置身诗境 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补写)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 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表现的呢?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 “映”比较)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6.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尾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大家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请举例。 环节三:【归纳小结】(所用时间:2分钟) 1.主旨意境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浩翰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2.艺术技巧 ①意境博大深远,风格沉雄悲壮 ②全诗对比强烈,对仗工整 ③用词精当,含意深刻。 【素材积累】 1.写洞庭湖的佳句 ①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②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③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④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