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与民主的关系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与民主的关系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与民主的关系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与民主的关系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与民主的关系摘要

上个世纪中叶的李森科伪科学事件对当时苏联的遗传学研究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伤害,经历过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两个时代的苏联科技史上的“李森科事件”将苏联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引向了一个黑暗的深渊。反思李森科事件让我们了解到科学进步在专治政治体制下举步维艰的事实。就是科学与政治斗争、政治权威取代科学权威裁决科学论争的可悲事件。对比古希腊民主的政治制度而所取得的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没有政治民主科学理论的研究就会受到政治霸权的侵害,由此可见民主对科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李森科遗传学民主政治科学

1. 李森科事件的始末

1.1 李森科简介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

(1898.9.17—1976.11.20)。苏联农学家、

生物学家。生于乌克兰,1925年毕业

于基辅农业专科学校后,在一个育种

站工作。曾于基洛佛巴德农场工作时

研究春化处理,于1929年提出植物阶

段发育理论,提出生物的获得性遗传

学,否定孟德尔的基于基因的遗传学,

并进一步将他的观点普及化而提倡米

丘林生物学,因此与全世界生物学界

在思想上处于对立的地位。可是李森

科得到斯大林的支持,并借此使用政

治手段迫害打击在苏联内反对自己的

学术者,得以使他的学说成为当时苏

联生物遗传学的主流。

于1935年,李森科获得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并任敖德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1941年李森科报告得到了无性杂种,并在“遗传性及其变异”一书中提出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1944),即“李森科的学说”。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否定斯大林的路线,但令人遗憾的是赫鲁晓夫继

续支持李森科。直至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苏联的生物界才得以清除李森科的荒谬学说。

1.2 历史背景及其始末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曾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思想政治大运动。当时,科学界的一些人把阶级的方法应用到各种科学问题上。许多科学家和其所属的领域被宣布为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科学,被贴上反马克思主义的标签。许多著名的科学学派和科学家因为害怕被贴上类似的标签,争先把自己所属的研究领域确定为“无产阶级”的、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更让人不齿的是,还同时指责同领域中的其他学派以及持不同观点者。遗传学受国内这一社会状况的影响,在1929年至1931年间终于形成了一场尖锐的争论,即关于建立“无产阶级生物学”的争论。[1]当时的争论主要是在生物学的遗传学问题,围绕关于获得性遗传和作为遗传物质的基因的实在性问题展开,即少数拉马克主义者与摩尔根主义学派间的争论。坚持摩尔根主义者,认为内部因素在进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坚持拉马克主义者则强调环境因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争论中的两派都试图将自己所支持的观点确立为唯一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相一致的观点。双方在争论过程中都曾前后在社会中占过上风。期间已经有一批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农学家被宣布为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和反马克思主义分子。这场争论给不少学者带来不幸,在生物学界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也给各种投机分子提供了绝好机会,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不学无术之人把持了领导岗位,大批专家被赶下讲台,其中有些人被拘捕或判刑,被流放或是被投入集中营,甚至有一些学者被扣上“危险分子”的帽子,最后被秘密处决。这一时期的争论与李森科事件表面上没有多大关联,李森科和他的支持者在当时还没真正露头。但“无产阶级生物学”争论却真正成为导致李森科事件的基础和导火索。从1926年开始,这股势力已经在全国萌芽,一些投机分子已经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中窥到了可乘之机,产生了搞伪科学的想法。[2]一旦时机成熟,自然就会聚集到类似李森科一类人的周围,开始借力打击、报复反对者和竞争对手。后来的一系列的斗争中,李森科都是靠扣“唯心主义的”、“反动的”和“资产阶级的”帽子来打击反对者。所以说生物学领域中大批科学家参与意识形态的争论和活动,是李森科事件萌芽的先决条件。李森科事件的另外一个历史大背景是前苏联正处在“大转折”时期,国内放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开始推行中央集权体制,在农业方面提出个体农民的集体化。而农业集体化造成城镇粮食和商品严重匮乏,当时的前苏联农业处于困境并面临很大的危机。

李森科利用了当时的形势,迎合前苏联国内的政治需要,乘机宣布遗传学是反动的、反科学的魏斯曼—孟德尔—摩尔根主义倾向的美帝国主义的工具。[3]在8月会议前,李森科借口有人压制他,以辞掉农业科学院院长的职务为要挟,获得斯大林的召见。会见时乘斯大林关注粮食产量低的问题,标榜米丘林生物学可以使农业增产,博得斯大林的信任和支持。至此,李森科借着政治上的权利打压其反对者,一些坚持科学、合理学说的科学家有不少死于他的镇压之中。直到1965年1月苏联成立国家检查委员会,对应用遗传学进行检查,发现李森科当时的了许多弄虚作假的“科学方法”,从此李森科事件宣告结束。

1.3 李森科事件的原因分析

非科学的功利性的目标介入,催生了伪科学

众所周知,科学最高的价值就是求真,所有的科学规律都是为求真服务的。其他一切非科学的功利性的目标介入科学研究,都极有可能使研究成果“失真”,从而动摇整个科学的基础,使科学丧失其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会催生大量伪科学的出现。李森科将自己的“学说”夸大为一种哲学体系,使之赋有一种社会政治内涵,因此,其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不再是出于学术目的而完全是出于纯粹的政治功利,即完全服从于他的狭隘的政治需要。为了证明自己的一贯正确,为了给自己增添政治资本,他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经不起任何科学理性的检验。

学术贴上了“阶级”的标签,真正的科学被扼杀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苏联科学界已经受到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扰,一些自然科学的观点和科学家纷纷被扣上“唯心主义”、“资产阶级”、“反马克思主义”的帽子,并由此引发了清查“资产阶级科学理论”的疾风暴雨。李森科靠他灵敏的嗅觉,发现了这一政治动向。于是,他处心积虑,把自己打扮成苏联著名科学家米丘林的继承人。

强权左右科学研究,势必酿成暴力肢解科学的悲剧

李森科明知在学术上战胜不了自己的对手,就从政治上战胜他。李的这一战略得到了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的怂恿和支持。最高领导人的支持,助长了李森科的气焰,使得他对一班反对者的迫害更加肆无忌惮。他倚仗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宠幸”,以其“理论”对现代遗传学进行全面进攻,并逐渐将恶劣影响波及整个苏联科学界。部分知识分子对“李森科事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李森科围剿遗传学、镇压瓦维洛夫的过程中,苏联知识界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瓦维洛夫瘐后十五年,其侦查案卷公开。令人惊诧的是,李森科的诸多耳目竟然来自知识界。可以毫不夸饰地说,瓦维洛夫实际上是政治强权和文化败类合谋的牺牲品,而“李森科事件”也正是这两者交媾的畸形儿。

苏联体质缺乏民主

当时苏联国内盲目推崇斯大林主义,致使国家权力过分集中到个别领导身上。人们的意愿得不到充分表达,甚至不符合领导意愿的声音被打压。介于这样得国家形式,李森科等投机倒把的人得以壮大,进而迫害其反对者,最终造成了科学历史上黑暗的一幕。

2. 科学与民主关系

2.1 近代科学的“摇篮”

古希腊创造了众所周知的科学文明,包括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以及建筑、水利、冶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古代希腊之所以创造了人类历

史上灿烂的古典文化并成为近代科学的源头,是与古希腊当时的社会制度有密切关系的。

古希腊的社会制度是城邦制度。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独立主权,各城邦虽不时地结成联盟,但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二是实行直接民主制,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当然不包括奴隶) 的多数决议具有最高权威。城邦间通过文化或贸易交流进行联系,如4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赛会及共同的神庙集会。

希腊的城邦制度,为知识阶层提供了比较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使“每个人都保持其独立的地位,并非从开始就约束于家长制那种自然的伦理下”,并“通过个性的多样化差异和对多种多样化差异的扬弃”[4]形成了希腊精神的特征:追求真理与美。

2.2 民主与科学内在关系

科学和民主是人类文明的双生子,也是支撑现代文明的两大基石,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就本性而言都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和认识,是对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提供指导;民主的实质是人对自身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认识,是人类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社会组织形式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科学要求充分尊重自然、实事求是,尊重他人的见解和观点,不迷信权威,唯真理是从,这种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尊重个人在客观事实面前的独立思考和理性批判。这在某种意义上与民主所倡导的自己决定自己、自己支配自己,确保个体的自主性和对个人权利选择的尊重是一致的。所以说民主与科学在尊重他人权利、尊重事实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科学的繁荣需要一个民主的社会环境,民主的进步需要科学来指导。从科学与民主的进程来考察,可以发现民主与科学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存在着俱损俱荣的密切相关性。在历史上,古希腊的民主制度造就了科学的繁荣,而中世纪基督教的高度专制统治窒息了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则是随着教会专制制度的衰落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思想的两个繁荣时期(春秋战国和宋朝)都是专制制度相对薄弱的时期。科学是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认识上的民主,而民主也可以认为是在某些群体活动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合乎科学规律的运作。从两者的发展进程来看,它们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个发展的过程是具有一种内在统一性的。

从上诉可知,科学的发展需要一个民主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政治干预。科学是一个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需要一个各个观点都能发表探讨的环境,才能确定出真理的所在。而民主是一种体制,真正的民主是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发表各自的看法,这正好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的环境。

2.3 李森科事件中的民主与科学关系

而从李森科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与政治分裂、冲突、恶性交融的原因是科学真理的永恒性与阶级利益暂时性的对立。因为以瓦维洛夫为代表的科学遗传学家的几乎所有成就,都对斯大林新的政治哲学体系、对斯大林创立的新的社会

秩序从自然科学方面形成了反证。[5]与此相反,李森科“米丘林生物科学”梦呓,不仅适应了苏联官方意识形态,而且尤其适应了斯大林正在进行的社会试验和正在确立的社会秩序。从这可知斯大林是把个人意识形态强制使用到科学上,即是一种政治干预科学研究的典型做法,也是一种极为不民主的行为,致使科学研究发生歪曲,破坏了科学求真的过程。

在苏联斯大林、李森科将自己的“学说”夸大为一种哲学体系,使之赋有一种社会政治内涵,因此,其所有的“科学研究”都不再是出于学术目的而完全是出于纯粹的政治功利,即完全服从于他的狭隘的政治需要。他们把自己的政治需要强加到科学上,并且在指导农业生产上不是依靠严格的科学实验,却是借助于浮夸和弄虚作假。这就违反了科学的求真性,致使科学真理发展得不到体现。

李森科一类人借力打击、报复反对者和竞争对手。在一系列的斗争中,李森科靠扣“唯心主义的”、“反动的”和“资产阶级的”帽子来打击反对者。李森科借助斯大林的信任得到政治的权利,缺少主观的民主意识,把新思想当做异类加以排斥,把正当的学术交流作无限上纲式的学术批判,从而使自己的科学研究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这不仅扼制了别人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实际上也堵塞了自己再创新的道路。

从古希腊当时创造的科学文明和苏联斯大林时代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根生的科学黑暗,可以知道只有民主的社会制度才能适合科学的发展。一个公正、合理、完善的科学评价与鉴定体系和一个民主独立的社会制度是科学事业正常、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

3. 总结

民主作为促进真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不是真理的化身,也不是真理发展的必要充分条件,更不是正确与错误的至高无上的仲裁者,它只是给人们发现、发展真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交往方式。因此对真理的认识,要发扬民主,尽可能地让人们把各种观点反映出来,并且经过比较、辩论,把错误的、歪曲的东西排除掉。民主也许会犯否定真理的错误,但民主的多数原则具有强大的纠错力,谬误的存在是暂时的。而专制的独断专行则没有有效的纠错机制,所以专制可能会让谬误长期盛行不衰,甚至走向不可逆转的极端。所以说,从长远来看,民主富有理性和稳定性,而专制则充满攻击性和躁动性,会经常出现极端化与暴力化的倾向,专制将与真理越走越远,而民主则与真理越走越近。

参考文献:

[1] 孙慕天.李森科现象及其教训[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 埃·伊·科尔钦斯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无产阶级生物学”[J].科学文化评论,2004,(1).

[3] 若列斯·亚·麦德维杰夫.李森科沉浮录[M].李宝恒,赵寿元.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4]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2 ~16

[5]孙慕天.“李森科事件”的启示[J].民主与科学,2007,(3): 17-20.

如何看待民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

如何看待民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 如何看待民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2016年09月23日08:00:00 ■ 西式民主通常把多党竞争视为政治民主的表现形式 之一,但各个政党是特定利益群体的代表,它们的目的是赢得选举的胜利和维护自己政党的利益,彼此之间经常陷入无序竞争,往往出现相互恶斗和彼此否决现象,短期的、个别的政党利益超越了长期的、共同的国家利益。 ■ 西式民主在本质上是以资产阶级私有制为经济基础 的政治上层建筑,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和总体利益为宗旨,反映的是垄断集团的利益,是少数人的民主。在观念表达上,它以“全民”的形式掩盖资产阶级利益的实质;在政治法律上,它把经济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虚幻地表现为平等。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 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因此它不仅有完整的

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从而能够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有机统一起来,由此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对国家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民主发展道路。为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认清西式民主的本质和弊端,本刊特刊发这组文章。 西式民主的乱象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参赞周余云 近年来,西式民主逐渐脱离了正常发展轨道,出现了此起彼伏的乱象。 民主选举沦为政治游戏。在西方政治语境中,民主通常被视为“一三多”:一人一票、三权分立和多党竞争。然而,一些实行西式民主的国家却陷入了“民主疲乏综合征”:一是政治参与热情降低。一些西方国家选民参与投票的比例从上世纪50年代的80%下降到本世纪初不到60%,频繁的选举销蚀了民众政治参与热情,使得选举结果并非代表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意志和利益。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到欧洲民众掀

浅谈“五四精神”及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浅谈“五四精神”及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开篇我们谈谈五四以及什么是五四精神: 首先五四运动是怎样的一种运动,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中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向会议提出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归还中国,同时还提出七项“希望条件”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但这些要求和希望均遭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不仅如此,他们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并将其写进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完全失败。但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愤怒的爱国学生痛打了亲日派官僚章宗祥,并放火焚烧了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的住宅。军阀政府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0多人。全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在日本、法国等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南洋华侨学生都开展了爱国活动。6月3、4两日,军阀政府又逮捕北京学

生近千人,激起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九江及山东、安徽等地的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罢工,上海和全国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后举行罢市。至此,五四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即从开始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运动,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六三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日至10日,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那么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呢? 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实际斗争的锻炼,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产主义者。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了解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我们再谈谈什么是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

自然辩证法作业及问卷

课程大作业 一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 1 从萨哈罗夫的呼吁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2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3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4 从万尼瓦尔·布什的建议谈科学和社会的契约关系 5 斯诺命题和两种文化的融合 6 默顿的科学规范和现实 二大作业按论文格式撰写,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正文部分不少于4000字。题名、摘要、关键词不需要译成英文。文末的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规范注写。 三大作业须提交纸版和电子版。纸版论文在最后一次课(第8周)上课时提交。各专业推选一位同学担任课代表,负责收齐电子版作业,将压缩后的文件夹以学院专业为文件名, 四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图、表、数据等均须注明出处,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标注,出处在文末参考文献中按同样顺序列出,相同的文献使用相同的文献序号。 五纸版作业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不需独立的封面页。首页左上角注明学院、专业、姓名和学号。 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作业,必须提前将缓交申请发送到上述电子邮箱,说明情况并告知本专业的课代表。经同意后,作业可缓两周提交。 七请各位同学协助完成一个小问卷调查,附在电子版作业的后面。感

谢各位协助我们改进“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 注: 1 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 ),苏联核物理学家,在苏联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60年代开始活跃于政坛,反对核武器扩散,呼吁各国停止在地面进行核试验,也参和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1963年的签署。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3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Trofim Denisovich Lysenko),苏联生物学家。 4 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美国著名工程师、科学家。二战末,为回应罗斯福总统的咨询,组织专家学者写作《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该报告认为“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行官”,建议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 5 斯诺(Charles Percy Snow),英国学者。1959年,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的演讲。 6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美国科学社会学家,1942年撰文《论科学和民主》,提出科学的规范。

事件驱动

[Part] 练习 1.

[试卷13号第11题] 假如我们想要对象eh来处理TextArea对象t的TextEvent事件,那么我们应如何把eh添加为t的事件处理程序?
(A) t.addTextListener(eh) (B) eh.addTextListener(t) (C) addTestListener(eh,t) (D) addTextListener(t,eh) 2. [试卷13号第4题] 编写JButton组件的事件处理器类时,需实现哪个接口? (A) ItemListenser (B) ActionListenser (C) ButtonListenser (D) WindowListenser 3. [试卷13号第6题] 事件适配器类的作用是:(选三项): [A] 为编写事件侦听器提供简便手段 [B] 创建一种全新的事件侦听机制 [C] 是由相应的事件侦听器接口继承而来 [D] 定义在Java.awt.event中 4. [试卷13号第12题] 处理一个对象事件的首选方式是哪项 (A) 覆盖对象的handleEvent()方法 (B) 添加一个或多个事件监听来处理事件 (C) 覆盖对象的processEvent()方法 (D) 覆盖对象的dispatchEvent()方法 5. [试卷13号第10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哪项?(选三项) [A] TextField能产生ActionEvent事件 [B] TextArea能产生ActionEvent事件 [C] Button能产生ActionEvent事件 [D] MenuItem能产生ActionEvent事件 6. [试卷13号第2题] GUI事件模型的组成元素包括(选三项): [A] 事件 [B] 事件处理器[C] GUI容器 [D] 事件源 7. [试卷13号第15题] 在事件委托类继承体系中,最高层次的类是哪项? (A) java.util.EventListener (B) java.util.EventObject (C) java.awt.A WTEvent (D) java.awt.event.A WTEvent 8.
[试卷13号第7题] 以下哪个方法不是鼠标事件侦听器接口(MouseListener)定义的?
(A) mousePressed (B) mouseEntered (C) mouseDragged (D) mouseClicked 9. [试卷13号第5题] 以下哪些接口是事件侦听器接口(选三项)? [A] ActionListenser [B] ItemListenser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标志性事件集锦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标志类事件汇编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鸦片战争(1840—1842) 2.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鸦片战争 3.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 4.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5.清朝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的标志——1858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6.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事件——金田起义 7.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建立政权组织的事件——永安封王 8.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 9.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天京事变 10.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 11.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12.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1895年威海卫战役 13.标志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14.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标志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5.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辛丑条约》 16.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7.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的事件——洋务运动 1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19.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0.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戊戌政变 21.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辛亥革命 22.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的事件——宣统帝下诏退位 23.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4.标志着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事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5.辛亥革命的两大重要成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6.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组阁成功,孙中山宣布解职 二次革命1913 反袁 27.护国战争爆发的标志——云南宣告独立1915 2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五四运动 30.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 3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32.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4.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标志——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6月中共三大 35.国共两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6.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37.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1927年8月7日“枪杆子里出政权”八七会议,毛泽东 38.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标志——三湾改编1927年9月23-10.3江西三湾村 党指挥枪、党建在连上、官兵平等 39.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事件——1931年中华苏维埃一大的召开 40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935年遵义会议 4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军队开始的标志——1927年南昌起义 42.长征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43.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4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九一八”事变 45.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46.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48.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49.淞沪会战结束的标志——上海失陷

安然事件的启示

安然事件的启示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安然事件的启示 在美国这样一个所谓法制完善、市场成熟的国家,发生安然这样的大骗局,被称为诚信楷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如此不诚信的事情。这里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美国政府对此做了些什么前面已作了初步的分析。那么,安然事件给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能带来哪些启示呢 (一)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说,美国资本市场的法律和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这些法律和制度正是美国市场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长期不断斗法的结果,是多年来不断试错和纠错的结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经济在发展,只要市场存在,这种斗法就不会终结,法律和制度也就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只依靠法律和制度是不行的,诚信同样也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第一,现实生活非常复杂,法律和制度能够规范的总是有限的;第二,法律和制度是根据过去的实践和经验来制定的,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法律虽有预见未来的功能,但很难准确预见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所以,法律制度总是有漏洞的。

在资本市场中,法律的漏洞需要诚信来弥补,同样,法律的贯彻执行也需要诚信来保证。 (三)一些激励性的改革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那么这种改革措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作用。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公司普遍推行了期权制度,这种机制对于激励企业经营人员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谋利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这种机制的弊端,即把公司利益与经营者自身利益绑在一起,为经营者伪造业绩、虚构利润提供了动机。又如,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才能增发和配股,并根据盈利高低确定增发和配股的多少,这种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努力经营,但同时也为企业伪造业绩提供了动机。 (四)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安身立命之本。对什么是独立性、如何保持独立性、形式上的独立性与实质上的独立性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注册会计师行业一直存在争议。安然事件以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对独立性有了新认识,不保持独立性,行业就难以生存,不仅实质上要保持独立,形式上也要保持独立。现在国际上一些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主动将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分开,美国新出台的《公众公司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也明确规定了对于审计客户,有9种非审计业务是不允许做的,其目的就是保持行业的独立性。

试论正确处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试论正确处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摘要:在推进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过程中,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经常发生矛盾,能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衡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必须把握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深刻内涵,把群众利益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以民主决策作为基础,保证决策的合法性,以科学决策作为导向,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关键词: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 增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但现实政府行政实践常常发生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矛盾和冲突,出现决策的困境。处理好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关系,就有助于实现政府的决策目标,否则就会因决策失误造成混乱,甚至引起重大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 一、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内涵及其矛盾 1.决策民主化的内涵。行政决策民主化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渠道,充分表达对各种行政决策供选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决策目标符合民情、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政行为。简言之,行政决策民主化就是指行政决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保持广大公民的参与度,力求使决策的达成融入人民的力量,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政行为。 2.决策科学化的内涵。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也可称为科学决策,是指行政决策在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包括决策体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决策方式的科学化。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本质内涵是决策的内容必须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它是和决策的随意性、人为因素以及浪费等相对应的概念。为此要建立一整套决策的程序、体制、方法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简言之,所谓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就是指决策的正确属性,以及是否能够最大程度的契合当时的环境,强调的是决策的做出是否既考虑到了降低成本,又考虑到了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或是否很好的处理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协调了各方的利益格局。 3.两者之间的矛盾。一般情况下,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并不能兼容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反过来,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也不是完全能兼容其民主性,在行政决策实践中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决策民主性强调的是合民意性,而决策的科学性强调的是合规律性,有时候往往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以失去决策的科学性为代价,或者是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以失去决策的民主性为代价。 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特别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一项行政决策的出台涉及的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还有生态问题、发展问题等。也不仅仅是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而是在更大范围、更多的主体之间利益的整合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等。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决策便会带来巨大的成本与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新时代对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的要求便显得更为迫切。 在决策实践中,政府决策存在着草率决策、随意决策、决策的经济导向和政绩导向,出现了大量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现象。归结起来,就是没有把决策的科学性与决策的民主性统一起来,把民意与科学结合起来统筹谋划,要么在某项决策偏向于科学性,要么在某项决策

浅谈校长的治学之道(一)

浅谈校长的治学之道(一) 浅谈校长的治学之道(一) 校长在学校的地位极为重要,他受国家的委托,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领导学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他既要对国家负责,又要对学生负责。要领导全体教职员工担负起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任。一所学校办得好坏,“以校长的得人与否为权衡”。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学校的校风如何,就看这个学校校长的作风如何。”这说明办好一所好学校,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校长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是办好学校的决定因素。好校长和好学校两者密不可分,高度相关。这一点,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培养众多的优秀校长,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由于人们评价校长的角度不同,标准就不同。然而好校长的评价标准会对校长产生巨大的激励和影响,对校长的成长、学校管理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终将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我认为,一名好校长主要应该是先进的办学理念与科学而卓有成效的办学实践的完美结合。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应该表现在它是符合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学校实际状况,是否能代表教育发展的方向,富有创新精神。在校长主持工作的过程中能否形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教育教学质量较高;教育改革及教育科研工作能处于领先水平并有一定突破性发展。然而校长又要面对每天像排山倒海一样不断涌现的学校活动和校长管辖的广大范围内的工作,多而杂的事务又会时常将他们卷进纷乱无序的泥潭。管理难题之中。校长办学困难多,要排除困难办好学校,校长应该闯出一条什么样的治学之道呢?一.确信人格魅力,实行人本管理。教育是特殊的事业,教育的特点、校长工作的特点,要求校长除了自身思想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外,必须在师生中要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校长要得到师生的尊重、信赖和拥护。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强弱对于办好学校有着重要意义。教育是一种教人从善的事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以自觉自愿为基础的交流活动。校长做的是人的工作,是自己与工作对象——师生员工之间,思想、品质、知识、技能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权力是软弱无力的,情感却是优质“导线”。当好校长,做好管理工作,必须靠人格魅力,实行人本管理。1.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当一名好校长,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看准了的东西,要勇于坚持。只有将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在事业上无往而不胜。让老师认同你、信服你。认为校长讲的道理是先进的,发展的思路是科学的,工作的决策是正确的,具体的措施是到位的。2.尊重人格,同仁善待。教育是爱的事业,做一名好教师的前提是爱自己的学生,当一名好校长,尊重爱护师生员工是基本条件。我工作过几所学校,我尊重爱护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即使是学校门卫,勤杂人员我都一视同仁善待他们,与师生员工关系融洽和他们作朋友。因此我在任职的学校,工作能得到大家广泛的支持。工作起来也很顺利、顺心。3.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首先,校长是学校一把手,法人代表,必须在思想品德、财务、个人生活等方面严以律己。公正廉明,公正无私,成为教师的表率。担任学校领导工作的近十年中,在这些方面我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要先作出榜样。要求教师讲师德,自己要带头规范道德行为。榜样是无声的命令,行端心正,作风廉洁,限制私欲,才能政务畅通。其次,当一名好校长必须揽过推功,学校工作做好了,是全体干部和教职工共同劳动的成果,出了问题,校长要主动承担责任,切忌一切功劳归自己,一切过失推别人。否则,学校干部职工的关系难以理顺,更谈不上形成合力,办好学校。其三,校长要学会宽容,相信每一位教师。学校工作隶属于事业范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撑,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成众。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多看别人的长处,就感到周围的同志都值得信任,都能团结共事。这样,就能做到用人不疑。对待同志的缺点或有错误的同志,既要帮助改正其缺点或错误,又要宽容相待,积极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尽快改进。宽容需要博大的胸怀,要公正看人,公正用人。“厚德载物,宽容得众”。校长宽容大度、平等待人,就

热点事件的标志性符号版本与讲解

热点事件的标志性符号版本与 描述性符号版本的传播效果调查 2011级传播学 包旭 2011100746 刘洋 王欢 王楠

热点事件的标志性符号版本与 描述性符号版本的传播效果调查 摘要 在新媒介时代,事件符号化是当下各种热点事件的一种特性并具有普遍性。将以还原事件本身为目的的符号称为描述性符号;以突出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因素为目的的符号称为标志性符号。本报告通过设置控制组,对东北师范大学2009和2010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以及2011级传播学和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分析,显示出热点事件的标志性符号版本的传播效果要明显强于描述性版本。 前言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 [1] 作为2010年中涉及人员伤亡的219521起道路交通事故中的1起个案 [2],这起事故的最明显特征就是“我爸是李刚”作为“河北大学院内的醉酒交通肇事案”的标志性符号,最终演变成36万条大众对于强权社会的无奈调侃 [3]。 以河北大学车祸事件为例。在百度新闻中搜索肇事者“李启铭”找到新闻约11100篇,搜索“河北大学车祸”找到新闻约6970篇;搜索“我爸是李刚”,结果约为26600篇。值得提出的是仔细阅读关于“李启铭”与“河北大学车祸”的新闻,大都在其中发现对“我爸是李刚”的引用,也就是该事件的标志性符号“我爸是李刚”的实际形象要远远大于事件本身。 事件符号化的传播学研究价值显而易见。本文以“河北大学交通肇事事件”、“佛山女童被压事件”以及“甘肃特大校车交通事故”三起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为素材,对描述性符号以及标志性符号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 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传播效果作为一个抽象概念,需要进行量化转换。本报告通过三个方面将传播效果进行量化: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及分析 就在我们为中国资本市场系列造假案忧心忡忡的时候,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也“不甘寂寞”地爆出了当量巨大的假账丑闻。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安然公司(Enron)曾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01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市值约700亿美元。但在安然公司前任财务主管因涉嫌做假账,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的消息公布后,公司的盈利大幅下调,股价急剧下跌至26美分。安然公司被迫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 一、做假手段 (一)隐瞒巨额债务 安然公司未将两个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SPE)的资产负债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处理,但却将其利润包括在公司的业绩之内。其中一个SPE应于1997年纳入合并报表,另一个SPE应于1999年纳入合并报表,该事项对安然公司累计影响为高估利润5.91亿美元,低计负债25.85亿元。SPE是一种金融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它在不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情况下融入资金。华尔街通过该方式为企业筹集了巨额资金。对于SPE,美国会计法规规定,只要非关联方持有权益价值不低于SPE资产公允价值的3%,企业就可以不将其资产和负债纳入合并报表。但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只要企业对SPE有实质的控制权和承担相应风险,就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从事后安然公司自愿追溯调整有关SPE 的会计处理看,安然公司显然钻了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 (二)安然公司利用担保合同上的某种安排,虚列应收票据和股东权益12亿美元。 (三)将未来期间不确定的收益计入本期收益,未充分披露其不确定性 安然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通过与能源和宽带有关的合约及其它衍生工具获取收益,而这些收益取决于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在IT业及通讯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1999年至少通过关联企业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这其实是数字游戏。尽管按照美国现有的会计规定,对于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实现的收益可以作为本期收益入账,但安然公司缺少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合理预期,也未对相关假设予以充分披露。 (四)安然公司在1997年未将注册会计师提请调整的事项入账,该事项影响当期利润0.5亿美元(1997年的税后利润为1.05亿美元,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此采取了默示同意的方式)。 (五)利用金字塔构架下的合伙制网络组织,自我交易,虚增利润13亿元 (六)财务信息披露涉嫌故意遗漏和误导性陈述

民主与权威

民主与权威关系视角下的家庭教育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在民主与权威之间,往往面临着艰难的困惑与抉择,在新旧教育观念冲突下的选择一种合理、恰当的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的重心。而在当下的社会,更多的教育人士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吁民主式管理,但民主化的教育方式并非适应所有孩子,更甚会导致孩子放任自流,不易管束。所以有的家庭还是崇尚权威的教育方式,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很多教师家长在民主与权威之间徘徊,实际上,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更应该积极探索将二者完美融合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家庭教育;民主;权威 一、家庭教育中的民主与权威 在当前的子女教育问题中,家长在民主与权威中往往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惑:是该采取民主的还是权威的教育方式,是否应该放弃权威选择民主,还是舍弃民主坚持权威,这也正是当下教育理念的碰撞。家长应该给孩子无限自由,还是有所限制的自由。当然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子女应尊重父母,“百善孝为先”,不应当顶撞父母,父为子纲,孩子应当对父母无条件服从。所以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很少,父母也是以一种权威的方式管理子女。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新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模式已经建立,家庭教育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是民主、平等、对话、沟通、交流,父为子纲的年代已经过去。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父母民主的管理方式使得孩子有了足够的选择空间,他们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跟子女进行一场平等、民主的对话。但有的人却认为这样会宠坏孩子,将家里的主导权交给一个孩子是荒谬的,而且这会使父母失去威信,之后将无法顺利开展家庭教育。 事实上,民主与权威并非是对立的关系,个体的现象并不能代表全部。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家庭教育到底要采用民主的还是权威的方式?而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民主和权威有所了解。 二、民主与权威的关系

浅谈陈独秀与现代文学的关系

浅谈陈独秀与现代文学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独秀代表中国人民翻帝反封建,追求进步的社会理想,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陈独秀不仅在国家斗争和社会进步中大有作为,在现代文学发展中也有他卓越的贡献。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而陈独秀与现代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 一、陈独秀“打倒孔家店”: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宣传倡导“德先生”和“赛先生”,批判儒教和传统道德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思想,因而《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人中影响很大。这种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在五四以前,所谓的文学大都是雕琢阿谀的,陈腐铺张的,迂晦艰涩的,而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中所倡导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恰恰是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过程。陈独秀主张改文言文为白话文,文章内容也要趋向实际,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使中国传统的文言文形式发生改变,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使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这无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陈独秀的文化建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而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勉励青年冲上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在陈独秀等人的带领下,“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期刊中的文中所运用的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从而更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而这就进一步促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使现代文学朝着更加社会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三、文艺理论主张:文学之文以情为主,应该华美而不重实用 所谓“无用”,即无实用之意,并非无价值。文章区别于文学,正是在实用与不实用上划清界线。应用之文以理为主,应该朴质而有用,清除“阿谀、虚伪、铺张的贵族古典文学”的恶劣文风。陈独秀一针见血地指出:“碑铭墓志,极量称物,读者决不见信,作者必照例为之。寻常启事,首尾恒有种种谀词。居丧者即华居美食,而哀启必欺人曰,苫块昏迷。赠医生以匾额,不曰术迈岐黄,即曰著手成春。”陈独秀深谙此弊,提出将应用之文与文学之文彻底分家。陈独秀对应用之文和文学之文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使文学更趋于文学性,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现代文学得以发展和壮大,与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及其一生的文学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与民主的关系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与民主的关系摘要 上个世纪中叶的李森科伪科学事件对当时苏联的遗传学研究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伤害,经历过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两个时代的苏联科技史上的“李森科事件”将苏联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引向了一个黑暗的深渊。反思李森科事件让我们了解到科学进步在专治政治体制下举步维艰的事实。就是科学与政治斗争、政治权威取代科学权威裁决科学论争的可悲事件。对比古希腊民主的政治制度而所取得的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没有政治民主科学理论的研究就会受到政治霸权的侵害,由此可见民主对科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李森科遗传学民主政治科学 1. 李森科事件的始末 1.1 李森科简介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 (1898.9.17—1976.11.20)。苏联农学家、 生物学家。生于乌克兰,1925年毕业 于基辅农业专科学校后,在一个育种 站工作。曾于基洛佛巴德农场工作时 研究春化处理,于1929年提出植物阶 段发育理论,提出生物的获得性遗传 学,否定孟德尔的基于基因的遗传学, 并进一步将他的观点普及化而提倡米 丘林生物学,因此与全世界生物学界 在思想上处于对立的地位。可是李森 科得到斯大林的支持,并借此使用政 治手段迫害打击在苏联内反对自己的 学术者,得以使他的学说成为当时苏 联生物遗传学的主流。 于1935年,李森科获得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并任敖德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1941年李森科报告得到了无性杂种,并在“遗传性及其变异”一书中提出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1944),即“李森科的学说”。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否定斯大林的路线,但令人遗憾的是赫鲁晓夫继

续支持李森科。直至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苏联的生物界才得以清除李森科的荒谬学说。 1.2 历史背景及其始末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曾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思想政治大运动。当时,科学界的一些人把阶级的方法应用到各种科学问题上。许多科学家和其所属的领域被宣布为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科学,被贴上反马克思主义的标签。许多著名的科学学派和科学家因为害怕被贴上类似的标签,争先把自己所属的研究领域确定为“无产阶级”的、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更让人不齿的是,还同时指责同领域中的其他学派以及持不同观点者。遗传学受国内这一社会状况的影响,在1929年至1931年间终于形成了一场尖锐的争论,即关于建立“无产阶级生物学”的争论。[1]当时的争论主要是在生物学的遗传学问题,围绕关于获得性遗传和作为遗传物质的基因的实在性问题展开,即少数拉马克主义者与摩尔根主义学派间的争论。坚持摩尔根主义者,认为内部因素在进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坚持拉马克主义者则强调环境因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争论中的两派都试图将自己所支持的观点确立为唯一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相一致的观点。双方在争论过程中都曾前后在社会中占过上风。期间已经有一批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农学家被宣布为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和反马克思主义分子。这场争论给不少学者带来不幸,在生物学界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也给各种投机分子提供了绝好机会,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不学无术之人把持了领导岗位,大批专家被赶下讲台,其中有些人被拘捕或判刑,被流放或是被投入集中营,甚至有一些学者被扣上“危险分子”的帽子,最后被秘密处决。这一时期的争论与李森科事件表面上没有多大关联,李森科和他的支持者在当时还没真正露头。但“无产阶级生物学”争论却真正成为导致李森科事件的基础和导火索。从1926年开始,这股势力已经在全国萌芽,一些投机分子已经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中窥到了可乘之机,产生了搞伪科学的想法。[2]一旦时机成熟,自然就会聚集到类似李森科一类人的周围,开始借力打击、报复反对者和竞争对手。后来的一系列的斗争中,李森科都是靠扣“唯心主义的”、“反动的”和“资产阶级的”帽子来打击反对者。所以说生物学领域中大批科学家参与意识形态的争论和活动,是李森科事件萌芽的先决条件。李森科事件的另外一个历史大背景是前苏联正处在“大转折”时期,国内放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开始推行中央集权体制,在农业方面提出个体农民的集体化。而农业集体化造成城镇粮食和商品严重匮乏,当时的前苏联农业处于困境并面临很大的危机。 李森科利用了当时的形势,迎合前苏联国内的政治需要,乘机宣布遗传学是反动的、反科学的魏斯曼—孟德尔—摩尔根主义倾向的美帝国主义的工具。[3]在8月会议前,李森科借口有人压制他,以辞掉农业科学院院长的职务为要挟,获得斯大林的召见。会见时乘斯大林关注粮食产量低的问题,标榜米丘林生物学可以使农业增产,博得斯大林的信任和支持。至此,李森科借着政治上的权利打压其反对者,一些坚持科学、合理学说的科学家有不少死于他的镇压之中。直到1965年1月苏联成立国家检查委员会,对应用遗传学进行检查,发现李森科当时的了许多弄虚作假的“科学方法”,从此李森科事件宣告结束。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右。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 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二、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 (一)、董事会的责任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不独立。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秉承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实行单一董事制,把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会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组合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为了防止股东大会成了“鼓掌大会”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度,并要求独立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

浅谈魏书生的民主与科学管理

浅谈魏书生的民主与科学管理 中国著名的班主任、教育家魏书生说到:“班级管理需要民主与科学。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就是班集体这支鸟的两翼,缺少任何一方,班集体就无法腾飞。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习惯。民主化与科学化是互为条件的,民主本身就需要科学,另一方面,如果民主找不到科学的方法就难以实行。民主与科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互相配合的。”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从大的方面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道授业解惑;小到管理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要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重点突出。由班主任一个人说了是不行的,必须实行“民主与科学管理”。 一、班级要实行民主管理 1、师生要平等 魏书生说:“在一个班级以学生为主的群体中,老师只不过是护送学生渡河的船工而已。”班主任要“俯首甘为孺子牛”,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也仅仅其中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切不可居高临下,要让学生理解自我,发展潜能,获得一种“存有感”。 2、师生要互助 从现实的教育改革来讲,魏书生认为:师生之间是互助关系。教师以“教人”为己任,教师协助学生发展、完善自我个性,鼓励学生超越自己,使学生的将来更有意义;同时,学生也协助老师进一步发展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更有意义。师生关系的融洽,能促动班级朝良好的方向前进。 3、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偏袒优生,不漠视差生。优生违规,要严肃处理;后进生最易犯错,他们心理脆弱有自卑感,但自尊心又强,而且很在意老师的评价。所以要采用心平气和的说理教育,耐心引导,积极鼓励,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回自信。要从学习、生活、思想、意识等各方面注重学生。课余时间多交流、班会课一起共同处理问题,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学生心灵。扮演老师朋友父母的角色,赢得学生的尊敬、信赖,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4、以身作则最需要 教师要以身作则,优秀班风的创建,要从小事入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班级要实行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就是研究制定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知道:不成规矩就不成方圆。以法治班。 1、班级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必须先要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 班干部认真负责学生们就有责任感,班干部有凝聚力学生们就会团结 一致,还要在班级中有意树立他们的威信,让他们放手去干。 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以法治班。结合本班实际,征求同学意见,制定 班规班法,然后全班监督,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 不移地贯彻执行。力求在班级中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力求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