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企业大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他

企业大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他

企业大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他
企业大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他

企业大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他

定义:

企业大学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的传递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提高企业员工技能水平、员工的企业责任感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企业大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学习观念,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公民、环境框架和核心职场能力三个方面。

历史发展:

通用电气于1955年成立的克劳顿村(杰克〃韦尔奇领导发展中心)为全球范围内企业大学的开端。克劳顿村成立之初仅为了满足有潜力的公司管理者的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是为这些有潜力的管理者提供为期13周的“经理人员开发项目”,其中包括为期一个月、涵盖通用电气公司员工职业生涯中管理部分的三门课程。而随着实践的发展,克劳顿村开始进一步拓展其培训对象和方式,将更多的员工以及价值链相关成员的培训容纳进来。从这个角度看,摩托罗拉大学与克劳顿村的做法不谋而合——摩托罗拉大学也随着一段时间的发展才延伸培训对象,以至最终提供“培训的全面服务”,即培训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成员,从内部员工和团队到外部客户和供应商,甚至包括新型市场上的潜在客户。

实际上,最初企业大学的培训都旨在公司内部,大都为适应公司的战略而设置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方式。随后,各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认

识到培训价值链上相关成员的重要性,于是便将适当的培训内容向供应商、客户等展开,以确保他们成功地完成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这样做的依据是,如果价值链上的所有关键成员都明确企业的愿景、价值观、使命,都了解并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优势,那么企业就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其经营目标。

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的收入大幅下滑,庞大的企业大学似乎成为企业前行中一个不小的负担,公司不再有很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大学良好的运行体系中。很多企业大学便开始依赖其独特优势开展对外培训,并将培训收入补充到企业大学的部分预算中,甚至自给自足。于是,随着这种由企业配置资金转向自筹资金方式的改变,企业大学的培训对象也进一步对外拓展。2002年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宣布其培训对象的战略转移,尽管某种程度上在贯穿其全球范围内的做法,但更多却在于调整摩托罗拉大学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并取得资金预算来源。今天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对外部企业的直接收费。另外一家知名的企业大学——惠普商学院则完全对外开展培训,通过分享惠普近70年的成功管理经验,帮助国内的中高层管理者建立企业的管理优势;而其内部员工的培训则由人力资源部承担。

回看全球企业大学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企业大学在初期基本上都只开展内部员工培训,随后才进行价值链上相关成员的培训,甚至完全对外开展培训。这样做的依据在于:其一,对价值链上所有成员的培训有利于企业更好实现经营目标;其二,来自外部培训的费用可

以减轻或完全承担企业对内培训的费用,特别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大学完全对外开展培训可以获取资金来源,并保持良好运行。

目标:

各个企业大学的名称、定位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建设的目的一般不外乎三这样几种:

第一、梳理和传播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的对象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针对公司员工,对外针对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通过企业大学传播文化理念以提高企业在员工中的形象,并让合作伙伴认同企业的文化。

第二、建设公司知识的平台。企业中有一些优秀的经理讲课非常好,但是没有形成标准的课程与固定的体系,当这个经理离开了公司,他的课程也留不下来。企业大学能为内部的学员建立起标准的课程体系,把散落在经理人手中的好课程和案例整理成管理经验,成为公司的文化财富。

第三、整合培训资源。在大规模的公司成立企业大学,对于课程开发、内部讲师的共享都有很多好处。

参考资料:

https://www.sodocs.net/doc/2c17414964.html,/Html/CU_News/Expert_Idea/200608 17154244.htm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科发展历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科发展历程 一.早期的电磁学研究 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比较零散,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事件列出如下: 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在对静电研究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称为松脂电和玻璃电,即现在的负电和正电。他还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排斥,异性相吸。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存储电荷的装置-莱顿瓶,它和起电机一样,意义重大,为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工具。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 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而发明了扭秤。1785-1786年,他用这种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且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得到启发,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反成反比的规律,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在早期的电磁学研究中,还值得提到的一个科学家是大家都已经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创立者-欧姆。欧姆,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

中国大学起源探析

第22卷第2期2009年6月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ourna l ofHU BEI Co rrespondence U n i versity V o.l 22N o .2 Jun .2009 中国大学起源探析 袁长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收稿日期:2009-04-27 作者简介:袁长青(1969-),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摘 要>本文认为,中国大学的起源可以溯源到五帝虞舜时期。五帝时代,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特别是文字的出现,宗教、军事等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为高等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大学;起源;五帝时代 中图分类号:G 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2-0007-02do:i 10.3969/.j i ssn .1671-5918.2009.02.03本刊网址:http ://www .hbxb .net 张祥平先生在5人生六境#心智6中说,心有二义,即心脏与神志;智分六等,即初智、天智、理智、言智、仁智、大智。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也就是人类心智的进化史。从远古时代的钻燧 取火、结绳记事,到上古时代的刻符造字、化民成俗,再到信史时代的授业解惑,设科取士,人类的心智一直在发展。文字与教育就是心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而大学则是人类用于传播心智的高级场所。 一般认为中国大学发端于殷商时期。但也有史料佐证中国大学起源于五帝时代的虞舜时期。据53礼记#文王世子4注6,中国的五帝时代(公元前二十七世纪至纪元前二十三世纪)就有大学,那时的大学叫做/成均0。所谓五帝时代,是指黄帝(姬轩辕)、玄帝(姬瑞顼)、喾帝(姬夋)、尧帝(伊放勋)、舜帝(姚重华)统治前后约五百年的历史时期。黄帝、尧帝、舜帝因常被史学家和儒者所称道而为人所周知,玄帝与喾帝却鲜为人知。远古的/帝0,并非现代意义上人格化的/上帝0,甲骨文中的/帝0是指能够与/天0沟通的烟火,也就是说,尊称某人为/帝0,意味着他具有与/天0沟通能力。 中国大学起源于虞舜时期,虽然没有进一步的考古学证据,但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也是有可能的。 一、作为教育不可勿缺的媒介)))文字(或准文字)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可操作的媒介 在传说中,黄帝的大臣仓颉看到鸟兽走过后留下的爪印和蹄印产生灵感,从而造就成中国特有的方块字。史载,仓颉造字之日,天上突然落下雨点般的粮食,入夜之后,还听到鬼神的痛哭!传说固不足信,但也许蕴含着两层意思:天降粮食意味着开启了民智,物质进步,而鬼神痛哭,则意味着文字将扰乱心智,人类烦恼从此始! 仓颉造字毕竟是传说,据考古学的发现,早在仰韶时代(距今约6500至4600年)前期的半坡、姜寨、北首岭遗址中已经出现作为文字前驱的刻划符号,到了仰韶时代的后期和龙山时代(距今约4500至今4000年),刻划符号被广泛运用,而且不同地区的刻划符号出现形体趋同的现象,另外,在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晚期均发现图画文字,它与刻划文字一起,共同构成甲骨文的来源。也就是说,距今约 4500)4000多年即父系氏族的晚期,文字在古中国已出现!复杂的文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在一天一夜完成的,但中国人喜欢把历史与文明的进步归功于某些/超人0或/伟人0,譬如,史 载黄帝就发明了房屋、衣裳、车船、兵器、陶器、阵法、音乐等多种东西,缧祖发明了养蚕抽丝,隶首发明了算术,容成发明了历法等,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个人的超能力,而应当把它们理解为一个时代成就的反映!文字的出现,大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为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媒介。 二、五帝时代的社会发展尤其是政治文明的发展,为大学的创立提供了社会基础与政治保证 黄帝时代的古中国,已开始驯养使用牛马,发明了车船,学会了打井和养蚕抽丝,战争中开始使用铜制武器。除发明了文字外,还制定了历法和甲子,美术、音乐、舞蹈创作也繁荣起来。黄帝还设官治民,草创了古中国的政治制度。颛顼则将散于民间的祭祀权收归中央所有,专门设立了管理祭祀的官员和从事教职的巫师;尧帝曾派人测定过日月位置,制定太阴历法,计算出一年三百六十天的差数,创立了闰月制度。舜帝在五帝中政绩卓勋,其一,任命禹为治水大臣,治理肆虐已久的洪水。禹采用堵、疏、蓄并用的方法,并取得了其他部落的支持,身先士卒,不辞劳苦,终于取得了成功。其二,改组政府,设九官分管工程、农业、内政、司法、建筑、林业、祭祀、典乐、纳言;其三,鉴于幅员辽阔,把全国划分为十二个州,以便管理;其四,为各部落解决纠纷,征收税赋,统一法律。 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初具规模,部落首领为了传授生产经验和思想文化,正如5礼记#学记6中所说,/君子若要化育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吧0。(/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0),5尚书#兑命6也说:/永远要念念不忘教育0。(/念终始典于学0)。舜帝于是设立学校,为子民接受教育提供了场所。中国最早的大学也许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5礼记#王制6中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0。有虞氏,即舜帝,在舜帝摄政、执政期间(公元前2285年至2208年),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舜帝,就开始设立不同层次的学校,将贵族子弟集中在/上庠0、平民的子弟集中在/下 7

河北大学历史详细介绍

有多少人了解河大的历史?但在这儿已经生活了几年的老生们了解河大的历 史吗?又有多少人了解几代河大人在名校之路上所留下的汗水和眼泪呢? 生根天津 岁月流转,沧桑巨变,我们生于斯养于斯的这所大学,已经走过了八十三年的风雨历程。翻开厚厚的校史,我们发现河北大学的历史之源,可以追溯到一九二一年的天津工商大学。 最初的工商大学是1921年由当时管理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的法国耶酥会士在天津马场道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当时的罗马教廷与在华传教人员的信函,清楚地说明了建校的目的:“中国还是一个非公教国家,奉教的很少。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在中国占优势。为打进这两个阶层,必须成立高等学校。” 工商大学虽然是教会为传教而建立的,但主持建校的人员,却是天主教中一些热爱科学,崇尚进步的著名学者。学校奉利玛窦、南怀仁等前辈传教士为楷模,实事求是,崇尚科学。在学校主楼正厅,悬有二人画像,墙壁正中悬挂着南怀仁绘制的巨幅《坤舆全图》。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学之输入中国,耶酥会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这所学校一开始就打上了鲜明的科学印迹,恰恰满足了当时社会民众科学救国、工商富国的愿望与要求,校训中的“实事求是”由此而来。 在工商大学院内,建有著名的北疆博物院,那是当时在世界上影响很大的科研机构。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大学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比肩并立于北国津城。这里的治学态度,深刻地影响了工商大学的学生。 刚刚建成的工商大学,第1期只招收了51名学生,全校只有9名教师,在当时的高校园林里,它就像一棵小小的幼苗,因所设系科未达到三院九系的大学标准,1933年它在南京政府立案时不得不改名为工商学院。 由大学降为学院,这对建校不久的教职工而言,无异于一次精神上的打击。但是,当时学校的教职工一心想把这所学校,办成一个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大学。著名法籍学者裴百纳,在担任校长期间,曾到欧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考察,为学校采购来大量世界领先的教学仪器与设备,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高校管理办法,招聘来一批著名学者、教授到学校任教。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学校在欧美有了很大影响。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简单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中国矿业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20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设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博士点,173个硕士点;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矿业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现设研究生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等院。 中国矿业大学历任校(院)长: 彭世济:(1982至1993,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学院院长);郭育光:(1993至1998,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谢和平:(1998至2003,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王悦汉:(2003至2007,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2007至现今,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乔建永:(2003至现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本文来自:https://www.sodocs.net/doc/2c17414964.html,/beijing/yangb/zgkydx.html 由:https://www.sodocs.net/doc/2c17414964.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2c17414964.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2c17414964.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2c17414964.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2c17414964.html,整理上传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中 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 形成与发展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中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出现新兴的市民阶级,并在文化教育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欧人扩大了眼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世俗教育形式的中世纪大学出现了。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一些学生和教师按照行会形式自愿结合成的“组合”,旨在某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来诺大学(以医学着称)、波洛尼亚大学(以法学着称)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以神学着称)。按领导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类型。中世纪大学分文、医、法、神四科,其中文科是其他三科的准备阶段。当时,大学享有许多特权,如大学自治、免除赋税和兵役、迁校自由、颁发教师许可证等。此外,中世纪大学还始创学位制,学生合格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西欧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并从人才上和思想上为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现代欧美一些大学在一些做法上继承了中世纪大学的传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着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11、12世纪,由于生产的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形成,这些城市以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为主,从事这些活动的手工业者、商人又构成了城市中的特殊阶层,也称市民阶层,他们是资产阶级的前身。新兴市民阶层具有本阶级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些利益和需要反映在教育上,便是缺乏满足这种需要的学校,于是,一种新型学校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城市学校。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型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比如,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学校城为行会学校,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称为基尔特学校。城市学校作为一种学校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在领导权上,最初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从其归属上看,尽管与教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从内容上看,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与商业、手工业等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扩大了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一些程度

电磁学发展简史

电磁学发展简史 07 电联毛华超 一.早期的电磁学研究 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比较零散,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事件列出如下: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在对静电研究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称为松脂电和玻璃电,即现在的负电和正电。他还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排斥,异性相吸。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存储电荷的装置-莱顿瓶,它和起电机一样,意义重大,为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工具。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而发明了扭秤。1785-1786年,他用这种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且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得到启发,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反成反比的规律,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在早期的电磁学研究中,还值得提到的一个科学家是大家都已经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创立者-欧姆。欧姆,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实验中他用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八根铜导线进行了测量,得出了欧姆定律,也就是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势差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这个结果发表于1826年,次年他又出版了《关于电路的数学研究》,给出了欧姆定律的理论推导。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二.安培和法拉第奠定了电动力学基础 1820年间,奥斯特在给学生讲课时,意外地发现了电流的小磁针偏转的现象。当导线通电流时,小磁针产生了偏转。这个消息传到巴黎后,启发了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他思考,既然磁与磁之间、电流与磁之间都有作用力,那么电流与电流之间是否也存在作用力呢?他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几天后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磁针转动方向与电流

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高校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教育学专业是高师院校的特色专业,曾为中国师范院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如今专业发展囧态连连,前景甚是堪忧。 追溯我国教育学学科设置及专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列举教育学专业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发展现状,解决当今教育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是一件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教育学学科及专业的引入初创在中国,教育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大学》和《学记》等古籍,百家争鸣的儒、法之争却将其淹没。 历史上也出现了像孔子、韩愈、朱熹、王守仁、康有为、蔡元培等著名教育思想家,但其思想并未系统化、理论化。 因此,中国在近代以前并未出现具有学科意义的教育学,教育学是从国外引入的。 [1] 1.学科引入 1894 年,中日甲午战败,激起了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 作为运动倡导者之一的梁启超,在《论师范》一文中主张自办师范学堂。 1902 年,清政府在举办高师教育之初,借鉴日本设置教育学课程, 1 / 11

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之原理、学校管理法以及实习,还规定了每星期的课时。 1903 年,延续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宗旨,将师范分初级和优级两级,每级都设有教育学,规定包括教育史、教育原理、德育、智育、教育法令、学校管理法以及实事授业。 [2]教育学凭借甲午战争的契机,正式被中国引入了。 这一时期,教育学教材几乎都是翻译日本的著作。 如熊谷五次郎著、范迪吉译的《教育学》;牧濑五一郎著、王国维译的《教育学教科书》等等[3]。 教育学科师资也是日本留学回来的教师。 在大量翻译的过程中,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外著教育学逐渐融会贯通,继而出现了中国教育学著作。 如王国维的《教育学》;刘以钟的《新制教育学》;彭清鹏的《实际教育学》等等。 [3]然而,1914 年以后,由于北洋政府的约束和对教科书编撰制度的改革,使得有关教育学的翻译和编著都处于停滞状态。 2.仿美学德 20 世纪 20 年代,在欧美各国教育新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师范学校由仿日转向美国模式。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联盟学早在 20 世纪初期就开始传人我国了,尤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杜威来华讲学,进行教育演说,发表教育著作,使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播达到顶峰,其著作被广为翻译。

大学发展史

曾经在高中时代,大学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如象牙塔一般,它纯洁典雅,高贵神圣,是喧嚣尘世间的一块净土。不知道刚进入大学的你是否也曾这般认为。 “象牙”象征着洁白、高贵、神圣、坚韧的品质。“塔”则具有宗教性和神秘性的文化内涵。作为大学的一种象征,它提醒人们,大学是以探求高深知识或学术为根基的地方,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把大学看做象牙塔就有永恒的意义。然而,大学存在于社会之中,做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在发展,大学的精神、理念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说几个世纪前的牛津、剑桥们主要致力于对高深学问的探讨和对真理的追求,而远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不理俗物,因而被称为“象牙塔”,那么今天的大学已经超越了“象牙塔”,它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轴心机构。 最早现代意义上的上的大学是被欧洲各地大学视为建校样板的三所“母大学”—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这些大学可以说都是在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的需要中产生的——萨莱诺大学的产生是因为十字军东征时在萨莱诺聚集大量的医生,博洛尼亚大学的产生是由于博洛尼亚作为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出于对法律人才的渴望,只有巴黎大学可算是当时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大学的产生为黑暗的中世纪带来了光明。当时的大学崇尚世界精神,欧洲的学者们追求真理、周游列国,大学荟萃这各地的大师,大学还造就了许多划时代的英雄人物,是他们掀起了宣告中世纪结束的文艺复兴运动。所以甚至可以说,大学为中世纪这个黑暗时代留下了唯一一道为后人称道的光芒。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也如此。中世纪的大学很快就被统治君主或教皇所控制而逐渐走向衰落。哲学屈躬成了神学的奴婢,而大学也成了教会的灰姑娘。但大学并没有因此而夭折,可能从大学诞生的那天就注定它的光芒无法掩盖。大学之所以发展成现在的大学,必须感谢四位大学发展史上的巨人,他们所提出的大学理念代表着大学发展的轨迹,了解了他们,也就了解大学发展的脉络。这四位巨人分别是英国的纽曼,德国的洪堡,美国的弗莱克斯纳和科尔。下面介绍四位巨人的观点。 纽曼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所以纽曼的大学理念反映了英国大学传统的精髓,以及他所处时代牛津大学的教学情况,他的大学理念主要有三点:首先大

心电历史-百年发展

心电图的诞生,你不知道的事! 记心电图百年发展史 医学史上有两项检查与诊断技术临床应用已逾百年而久盛不衰。一项是X 线检查,该检查的发现与发明者伦琴(R?ntgen)于1900年荣膺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项则是心电图检查,其发明者艾因特霍芬(Einthoven)于192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心电图技术问世 (一)心电图先驱:沃勒(Waller) 1887年,英国皇家学会玛丽医院举行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演示:该院生理学教授Waller在犬和人的心脏上应用毛细管静电计记录心电图。在观摩这次科学演示的全世界著名生理学家中,包括荷兰莱顿大学的Einthoven。 、演示中,Waller当场成功记录了人类第一例心电图,该图中只有心室的V 1 V 波,心房P波未能记录(图1)。Waller伟大而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为心电2 图技术的最终问世奠定了基础。 (二)心电图之父:Einthoven 心电图之父威廉·艾因特霍芬(Wlliem Einthoven)(Willem Einthoven, 1860-1927)其实与中国人有着很大的渊源。荷兰生理学家,因对心电图学的开创性工作和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被誉为“心电图之父”,并于192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60年,艾因特霍芬出生在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医学世家,耳濡目染,爱因托芬从小就已经决定以后要做一名医生,但是研究方向还未确定。 当时,中国南方省份盛行“下南洋”之风,印度尼西亚也有不少华侨。艾因特霍芬的保姆就是一位洪姓华侨,她心地善良,对艾因特霍芬视如己出,悉心照料,二人亲如母子。从四岁开始,艾因特霍芬还跟着洪妈在上海住了六年之久,可以说,他最好的童年时光几乎都在中国度过。 可惜,在艾因特霍芬17岁时,他最亲爱的洪妈因心脏病离开了人世,这让艾因特霍芬万分悲痛。亲人的离世,使他明确了终生的奋斗目标:研究心脏病。于是他回到荷兰,进入了以医科闻名于世的乌得勒支大学。 1887年,英国皇家学会玛丽医院举行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演示:该院生理学教授Waller在犬和人的心脏上应用毛细管静电计记录心电图。在观摩这次科学演示的全世界著名生理学家中,包括荷兰莱顿大学的Einthoven。演示中,Waller当场成功记录了人类第一例心电图,该图中只有心室的V1、V2波,心房P波未能记录。 Waller的创举震撼并像磁石一般吸引着荷兰的年轻生理学家Ein thoven。此后13年,Ein thoven完全致力于毛细管静电计记录心电图的研究。他改进了多项关键性技术,使记录到的图形更加清晰,他记录的心电图中显示了心房P波、心室除极的B、C波及复极的D波。但有个始终让他逾越不过的难关:记录心电图的毛细管中汞与硫酸界面上下的微小移动除受心脏生物电变化的影响外,还受周围环境各种干扰的影响。 最终,他受阿德(Ader)于1897年发明的弦线式电流计的启发,决心将之改造后用于记录人体心脏微弱生物电。1901年,Einthoven成功地用弦线式心电图机记录了第一份心电图,并将各波命名为P、Q、R、S、T、U波,这些命名沿用至今。 但在那时,心电图还并未能真正用于临床,因为心电图仪的体积是在太大了,并且受检者的双臂要浸泡在两个装满盐水的液罐中,为减少干扰,记录仪还要距受检者1.5公里之遥。

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历史发展对比

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比 ——从历史角度来辩证看待中西方大学教育差距 摘要:本文对比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着重从高等教育历史文化起源、高等教育制度发展起源、现代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大学教育发展的差异。在充分陈述历史过程之后,本文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学生本身三个角度辩证看待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现在所处的阶段。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欧美高等教育教育发展史 一引言 在本学期过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目前中国的学术和科技发展的一些现状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让我很受启发。但我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研究生的同学,从学术的角度看很多问题可能都是不成熟。于是,我决定从中国大学教育入手,反思教育对于大学生和学术的影响。 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是很多清华人的梦想。但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大学一直面临这样的一个一个困境——无法产生大师。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的学术人才在思维上缺少一种人文情怀,在大学里缺少这一部分的教育,这使得这些人才最后仅仅能成长为专家,而进入不了大师的层次。 针对这个观点,本文从中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以一种辩证思维对比分析中国和西方大学教育的特点。 二西方大学起源及发展过程 从传统上来看,西方是科学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的中心。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回顾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于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西方的科学传统和发展现状是优于东方各国。但是,西方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对于大学、科学、以及大学的人文思考也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几个阶段。 西方科学起源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在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代表是数学,海洋小国时代的古希腊将数学的地位放在了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上,使得科学的发展脱离了功利性。由于古希腊的特有文化特点,使得古希腊自由民主的人文气息也深深的影响了那一个时代的科学家。希腊文化对于西方近代科学的贡献,处于一种奠基意义地位的存在。他们在科学上贡献了跨时代的成果,在思想上甚至为千年之后的文艺复兴打下伏笔。苏格拉底曾提到“我唯一比学生知道的多的是我自 己的无知,而真正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他们的这一种开放自由批判的人 文精神,为那个时代乃至以后的数千年都奠定了科学在求知方面的底蕴。同时,柏拉图学院的设立开启了西方教学机构的历史。在他的价值观引导下,西方建立一种纯粹的学术与思考传统。从地位上来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相似的,但其不一样的地方,本文会在之后的部分进行分析。 大学在西方的第二个阶段是毁灭和沉寂阶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逐渐进入封建社会,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科学与人文泯灭的时期。教

超导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超导技术 超导技术的主体是超导材料。简而言之,超导材料就是没有电阻、或电阻极小的导电材料。超导材料最独特的性能是电能在输送过程中几乎不会损失。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汞(水银)在4.2k附近电阻突然下降为零,他把这种零电阻现象称为超导电性。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Onnes,1853年9月21日-1926年2月21日),荷兰物理学家,超导现象的发现者,低温物理学的奠基人。1853年出生于荷兰的格罗宁根,1894年创建了莱顿大学低温物理实验室,建立了大型液化气工厂,1904年液化了氧气,两年后又液化了氢气,并在1908年7月10日首次液化了氦气,以-269 °C(4K)刷新了人造低温的新纪录。1911年由于对物质在低温状态下性质的研究以及液化氦气,昂内斯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23年,昂内斯退休,1926年在莱顿逝世。为纪念他,莱顿大学物理实验室1932年被命名为“卡末林·昂内斯实验室”。 汞的电阻突然消失时的温度称为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常用Tc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超导电性的物体称为超导体。金属汞是超导体。进一步研究发现元素周期表中共有26种金属具有超导电性,它们的转变温度Tc列于表5-6。从表中可以看到,单个金属的超导转变温度都很低,没有应用价值。因此,人们逐渐转向研究金属合金的超导电性。表5-7列出一些超导合金的转变温度,其中Nb3Ge 的转变温度为23.2K,这在70年代算是最高转变温度超导体了。当超导体显示导材料都是在极低温下才能进入超导态,假如没有低温技术发展作为后盾,就发现不了超导电性,无法设想超导材料。这里又一次看到材料发展与科学技术互相促进的关系。低温超导材料要用液氦做致冷剂才能呈现超导态,因此在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人们迫切希望找到高温超导体,在徘徊了几十年后,终于在1986年有了突破。(1)瑞士Bednorz和Müller发现他们研制的La-Ba-CuO混合金属氧化物具有超导电性,转变温度为35K。这是超导材料研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打开了混合金

企业大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他

企业大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他 定义: 企业大学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的传递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提高企业员工技能水平、员工的企业责任感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企业大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学习观念,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公民、环境框架和核心职场能力三个方面。 历史发展: 通用电气于1955年成立的克劳顿村(杰克〃韦尔奇领导发展中心)为全球范围内企业大学的开端。克劳顿村成立之初仅为了满足有潜力的公司管理者的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是为这些有潜力的管理者提供为期13周的“经理人员开发项目”,其中包括为期一个月、涵盖通用电气公司员工职业生涯中管理部分的三门课程。而随着实践的发展,克劳顿村开始进一步拓展其培训对象和方式,将更多的员工以及价值链相关成员的培训容纳进来。从这个角度看,摩托罗拉大学与克劳顿村的做法不谋而合——摩托罗拉大学也随着一段时间的发展才延伸培训对象,以至最终提供“培训的全面服务”,即培训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成员,从内部员工和团队到外部客户和供应商,甚至包括新型市场上的潜在客户。 实际上,最初企业大学的培训都旨在公司内部,大都为适应公司的战略而设置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方式。随后,各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认

识到培训价值链上相关成员的重要性,于是便将适当的培训内容向供应商、客户等展开,以确保他们成功地完成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这样做的依据是,如果价值链上的所有关键成员都明确企业的愿景、价值观、使命,都了解并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优势,那么企业就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其经营目标。 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的收入大幅下滑,庞大的企业大学似乎成为企业前行中一个不小的负担,公司不再有很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大学良好的运行体系中。很多企业大学便开始依赖其独特优势开展对外培训,并将培训收入补充到企业大学的部分预算中,甚至自给自足。于是,随着这种由企业配置资金转向自筹资金方式的改变,企业大学的培训对象也进一步对外拓展。2002年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宣布其培训对象的战略转移,尽管某种程度上在贯穿其全球范围内的做法,但更多却在于调整摩托罗拉大学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并取得资金预算来源。今天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对外部企业的直接收费。另外一家知名的企业大学——惠普商学院则完全对外开展培训,通过分享惠普近70年的成功管理经验,帮助国内的中高层管理者建立企业的管理优势;而其内部员工的培训则由人力资源部承担。 回看全球企业大学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企业大学在初期基本上都只开展内部员工培训,随后才进行价值链上相关成员的培训,甚至完全对外开展培训。这样做的依据在于:其一,对价值链上所有成员的培训有利于企业更好实现经营目标;其二,来自外部培训的费用可

南京理工大学简史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简史 按照哈军工建院时的战略考虑,1960年,炮兵工程系最先从哈军工的母体中分离出来,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汇合,在虎踞龙蟠的钟山南麓牢牢地扎下根,独立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著名将领孔从周中将受命为第一任院长。 从此——彪炳千秋的功业在这里拓展;庄严神圣的使命在这里继续! 上集 浩浩江山,泱泱大国。 上下五千年,岁月蹉跎。 历史无法忘记,当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腐败的清王朝就是在这里[静海寺],与英国人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悲愤与耻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又一幕的悲剧。 国无防不立,落后就要挨打。历史的警钟一直回荡在华夏大地上。 然而,历史从来就是浑然天成。 早在50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把一份神圣而庄严的使命托付给了"哈军工之父"——陈赓大将,陈大将军又把这一使命留给了南京理工大学创业者与后来人。 是啊!后来人没有忘记,毛泽东主席在给哈军工的《训词》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具有极重大的意义。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国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五十年江河行地,五十年薪火传承;五十年矢志不移,五十年春华秋实。 1966年,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先后更名为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1993年定名为如今的南京理工大学。1998年南京理工大学正式实施"211工程"国家立项建设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寄予了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南京理工大学的新的时代的殷切期望。从北国冰城到江南故都,从哈军工的艰苦创业到南理工的硕果累累。 五十年的卧薪尝胆,几代人的奋发进取,南理工人始终传承着"强大国防,繁荣祖国"这一神圣而庄严的使命,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近乎神话的传奇。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中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出现新兴的市民阶级,并在文化教育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欧人扩大了眼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世俗教育形式的中世纪大学出现了。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一些学生和教师按照行会形式自愿结合成的“组合”,旨在某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来诺大学(以医学着称)、波洛尼亚大学(以法学着称)和法国的巴黎大学(以神学着称)。按领导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类型。中世纪大学分文、医、法、神四科,其中文科是其他三科的准备阶段。当时,大学享有许多特权,如大学自治、免除赋税和兵役、迁校自由、颁发教师许可证等。此外,中世纪大学还始创学位制,学生合格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西欧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并从人才上和思想上为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现代欧美一些大学在一些做法上继承了中世纪大学的传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着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11、12世纪,由于生产的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形成,这些城市以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为主,从事这些活动的手工业者、商人又构成了城市中的特殊阶层,也称市民阶层,他们是资产阶级的前身。新兴市民阶层具有本阶级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些利益和需要反映在教育上,便是缺乏满足这种需要的学校,于是,一种新型学校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城市学校。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型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比如,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学校城为行会学校,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称为基尔特学校。城市学校作为一种学校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在领导权上,最初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从其归属上看,尽管与教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从内容上看,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与商业、手工业等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扩大了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一些程度低的学校,一般使用本民族语

原子发展历史

原子物理的发展历史 内容: ?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 1.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2.葡萄干布丁模型(枣核模型) 3.行星模型 4.玻尔的原子模型 ?波尔模型的主要内容 ?波尔模型的条件 ?玻尔理论推导过程 1.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近代原子物理的应用 1.原子弹 2.核能发电 3.超级计算机 4.超导体应用 ?最前沿原子物理发展趋势和应用 1.超导体未来展望 2.寻找最小的粒子 原子的基本概述: 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正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而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周围的负电子带正电。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负原子原子核中的反质子带负电,从而使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原子构成分子而分子组成物质中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定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理中物质构成的最基本粒子 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非常小 ②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③原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相同 1.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 2.葡萄干布丁模型(枣核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枣核模型)由汤姆生提出,是第一个存在着亚原子结构的原子模型。 3.行星模型 行星模型由卢瑟福在提出,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 4.玻尔的原子模型 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接受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概念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5.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薛定谔和海森堡等人,经过13年的艰苦论证,在现代量子力学模型在玻尔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很好地解释了许多复杂的光谱现象,其核心是波动力学。在玻尔原子模型里,轨道只有一个量子数(主量子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则引入了更多的量子数。 基本构成: 1.亚原子粒子:即电子、质子、中子。

中国大学是哪一年开始扩招的

中国大学是哪一年开始扩招的 中国大学是哪一年开始扩招的? 回顾1999年,高考扩招的第一个年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主动安排增加招生人数最多的一次。同一时期,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扩招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时至今日,再回头看扩招,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扩招的速度确实快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从1999年至2005年每年递增25%左右,远远超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这不能说是一个理想的科学发展。2007年,普通高校大概1900多所,一半以上是扩招后新增加的学校,其中一大部分是中专升上来的,理念、制度、师资、设施等各方面准备都不足。” 十年间,高考扩招从大受欢迎到引来争议,许多人不禁要问:我们的高考扩招是对了,还是错了?更有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其中的成败。 扩招是为了拉大内需吗? 说起大学扩招,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汤敏一度被冠名“扩招之父”,在中国高校大举扩招之前,他曾经以个人的身份向中央寄了一封信,陈述扩招的五大理由。 无疑,他的谏言提得正是时候。从那时起,中国高校开始了一轮步伐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轰轰烈烈的十年扩招。 时至今天,汤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能够一口气说出五个理由: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其五,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以扩招拉动内需,可行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插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1999年时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回忆当年,他说教育部要北大教科所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交了一个报告,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拉动内需的排位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排在第一百零几位上,微乎其微。 既然扩招不是为了拉动内需,那扩招究竟让中国收获了什么? 2009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时回顾了建国六十年来我国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