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项目提要 (1)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1.3主要建设指标 (3)

第二章基本情况 (6)

2.1自然地理条件 (6)

2.2社会经济条件 (8)

2.3历史沿革 (10)

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0)

第三章湿地资源 (12)

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2)

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3)

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5)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8)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19)

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0)

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1)

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第五章总体布局 (24)

5.1湿地公园范围 (24)

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4)

5.3规划指导思想 (24)

5.4规划原则 (25)

5.5规划依据 (25)

5.6规划期限 (27)

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27)

5.8功能分区 (29)

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29)

第六章保护规划 (32)

6.1 规划原则 (32)

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33)

6.3水岸保护规划 (34)

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34)

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34)

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35)

第七章恢复规划 (38)

7.1 规划原则 (38)

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38)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0)

8.1科普宣教设施 (40)

8.2解说标识系统 (42)

8.3标识系统 (43)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44)

9.1科研规划 (44)

9.2监测规划 (44)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48)

10.1规划原则 (48)

10.2资源利用方式 (48)

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49)

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50)

10.5旅游项目规划 (52)

10.6游览线路规划 (52)

10.7旅游设施规划 (53)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56)

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56)

11.2洪涝防治规划 (57)

11.3防火规划 (58)

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59)

第十二章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 (61)

12.1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61)

12.2水资源协调规划 (61)

第十三章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63)

13.1保护管理处建设 (63)

13.2保护管理站建设 (63)

13.3信息管理建设 (63)

第十四章基础工程规划 (65)

14.1道路交通规划 (65)

14.2电力工程规划 (66)

14.3给排水工程规划 (66)

第十五章管理规划 (68)

15.1管理机构规划 (68)

15.2运营规划 (69)

15.3保障措施规划 (70)

第十六章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 (73)

16.1估算依据 (73)

16.2投资估算 (74)

16.3效益评价 (75)

第十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78)

17.1环境影响预测 (78)

17.2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78)

17.3评价结论 (80)

附表

附表1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投资估算表

附表2-1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鸟类

附表2-2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哺乳类

附表2-3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爬行类

附表2-4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两栖类

附表2-5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鱼类附表3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名录

附图

附图1 区位分析图

附图2 交通分析图

附图3 资源现状分布图

附图4 土地现状利用图

附图5 总体规划布局图

附图6 功能分区图

附图7 水系规划图

附图8 生态旅游规划图

附图9 道路交通规划图

附图10 供电工程规划图

附图11 防御灾害规划图

附图12 土地利用规划图

附图13 管理设施规划图

附图16 分期建设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

1.1.2 项目建设单位

大伙房实验林场

1.1.3 项目性质

新建社会公益型项目

1.1.4 项目建设地点

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境内。

1.1.5 规划区范围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抚顺市抚顺县章党乡和上马乡境内,东接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南邻本溪,西靠沈阳,北连铁岭市铁岭县。规划区毗邻大伙房水库,四至范围为:北至沈吉铁路沿线,西至铁背山吉林崖,南至古楼河西村以北苏子河东岸,东至新宾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24°16′17〞~124°23′16〞,北纬41°52′53〞~41°57′32〞,总面积2670.34hm2,其中水域面积为661.89hm2。

1.1.6 项目建设期限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建设期限为8年,即2011年~2018年,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为2011年~2013年,二期为2014年~2015年,三期为2016年~2018年。

1.1.7 建设目标

1、通过水质及水系保护,提高水源地的蓄水量、维护水源地的

洁净,将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抚顺市安全、优质的水源地,生态安全的屏障;

2、通过水体修复、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将湿地公园建设为辽宁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

3、通过建设科普宣教馆、湿地植物园、湿地文化展示廊等,将湿地公园建设为辽宁省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的示范基地;

4、通过湿地生态观光项目、湿地休闲体验项目,将湿地公园建设为抚顺市人民重要游憩休闲地场所;

5、最终将该湿地公园建设为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兼备,具有湿地森林特色的辽宁湿地生态旅游首选地之一。

1.1.8 项目建设资金额

经估算,规划期内建设项目总投资为5108.18万元。

1.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湿地保护工程

对河流湿地进行保护和保育,构建良好、自然和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维护和建设好生物栖息地,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的湿地森林景观。

2、湿地恢复工程

根据湿地公园范围内的自然地形、湿地特征和湿地恢复需要,恢复水生植被、治理河道两侧河漫滩地,人工营造鸟类栖息地和投食点。

3、科普宣教工程

建设湿地植物园、森林植物园、观鸟平台等科普宣教设施。展示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植被类型。建设森林植物园为辽宁省植物引种、栽植、科普示范的生态教育基地。

4、合理利用工程

主要建设湿地木栈道、仿木栈道、观景平台等,结合规划区现有优美的湿地和森林自然景观,开展适度的生态旅游。

5、防御灾害工程

防御灾害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林木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外来有害物种监控与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防洪、防火和应急救援安全等方面的建设。

6、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保护管理处建设、保护管理站建设和信息管理站建设。

7、基础设施工程

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电力工程、给排水工程等。

1.3 主要建设指标

表1-1 主要建设指标表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

规划区坐落于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大伙房实验林场境内。抚顺县东接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南邻本溪,西靠沈阳,北连铁岭市铁岭县。规划区与大伙房水库相邻,是浑河与苏子河在抚顺市抚顺县的交汇之处。

2.1.2 地形地貌

规划区地处长白山山系,吉林哈达岭(北部)和龙岗山山脉(南部)的延伸部分,属于抚顺市的低山丘陵区。规划区分布有铁背山、日月山,分别位于区域中部和南部,总体地形呈现南北高,中间低,河谷与南北山脉之间,形成南、北两大坡势,平均坡度在15~30度之间,平均海拔为400~500m。

2.1.3 水文水质

规划区共有两条河流水系,一条是发源于清原县的浑河,一条是发源于新宾县的苏子河。浑河水系全长415km,流经清原、新宾、抚顺、沈阳、辽阳、鞍山、海城、台安、由营口流入渤海的辽东湾,流域面积为11481 km2,平均年迳流量达7.69 亿m3。流域面积在20 km2以上的河流有12条,河谷较为开阔平坦;苏子河是浑河上游第一大支流,新宾县境内最大河流。河流走向由东向西,水系发育呈阔羽状河网分布,流域面积为2230km2。流域年平均降雨在790~840mm之间,年平均值为794.53mm,年平均径流深326.9mm,年平均径流总量为7.2亿m3。规划区水质良好,根据监测结果,水质常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标准。

2.1.4 气候

抚顺市地处温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东亚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冬季漫长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少雨多风,秋季凉爽短促,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年平均气温为6.6℃,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7℃,最低为-20.5℃,日最高极端气温达36.3℃,日最低极端气温为-35.2℃,≥10℃年积温平均为2700~3200℃,无霜期为130~15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826.8mm,日最大降水量为185.4mm,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0天,最多为115天,一次最大积雪深度为26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0mm。多年平均风速在1.5m/s~3.8m/s 之间,最大风速多发生在4月~5月间,可达20m/s。地面冻结深度为1.2~

1.4m,冰厚0.5m。

2.1.5 土壤

抚顺市土壤类型可划分为暗棕壤、棕壤、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和水稻土等6个土类,11个亚类,48个土属,98个土种。规划区主要以棕壤土为主,成土母质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河口及沟谷低湿部分分布有草甸土和水土流失形成的冲积土。阴坡、缓坡地段土层深厚肥沃,阳坡、陡坡土层较薄,以砂壤土居多。

2.1.6 生物资源

(1)植物资源

据统计,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现有高等植物81科219属411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科14属32种;裸子植物1科2属3种;被子植物69科203属376种,其中单子叶植物6科21属25种,双子叶植物63科182属351种。

代表种有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长白苎麻(Boehmeria tricuspi)、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黄檗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

(2)动物资源

经统计,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共有脊椎动物29目56科141属199 种。其中鸟类17目34科86属133种,代表物种有:白头鹤(Grus monacha)、大白鹭(Egretta alba)、苍鹭(Ardea cinerea)、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大天鹅(Cygnus cygnus)、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等;哺乳类有5目10科20属21种,代表物种有野猪(Sus scrofa)、狍子(Capreolus capreolus)、狐狸(Vulpes vulpes)、黄鼬(Mustela sibirica)、豹猫(Prionailurus benglalensis);爬行类有3目3科8属14种,代表物种有鳖(Trionys sinensis)、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等;两栖类有1目3科3属7种,代表物种有史氏蟾蜍(Bufo stejneger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等;鱼类3目6科24属24种,野生鱼类和养殖品种共存,主要有: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东北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

2.2 社会经济条件

2.2.1 行政人口

规划区属大伙房实验林场林地范围,无村民居住,也无林场职工居住,仅有少量管护人员巡护,是一片人为干扰极少、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所属的大伙房实验林场,其林地范围共涉及16个村庄,与其相邻的自然屯有13个。

2.2.2 社会经济

抚顺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25.5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增长15.3%。全社会从业人员103.9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3元,城乡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有所提高。

规划区周边村屯的群众收入较少,人均收入约为4500元/年,经济总产值较低,第二与第三产业薄弱,农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重较大,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

2.2.3 土地利用现状

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2670.34hm2,陆地面积2008.45 hm2,为大伙房实验林场所属,为国有林地。但是目前存在周边村民私自占用无立木林地开垦稻田的情况,导致林业用地资源减少。水体面积661.89hm2,归大伙房水库管理局管辖。土地类型主要包括林地、水域、耕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广场用地等。其中,林地面积为963.19hm2,占公园土地总面积的36.07%;水域面积为661.89hm2,占公园土地总面积的24.79%;水域(洪泛平原湿地)面积为425.35hm2,占公园土地总面积的15.93%;耕地面积为607.68hm2,占公园土地总面积的22.76%,均属大伙房实验林场;建设用地面积为7.46hm2,占公园土地总面积的0.28%;交通用地面积为4.5hm2,占公园土地总面积的0.17%;广场用地面积为0.27hm2,占公园土地总面积的0.01%。详见表2-1。

表2-1 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现状

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紧邻沈吉铁路、沈吉高速公路,北依202国道。距抚顺市40km,距沈阳市区99km,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94km,所处位臵地理条件优越,对外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2.3 历史沿革

2.3.1 抚顺市

战国时期,抚顺地区属燕国的辽东郡。汉代设玄菟郡,治所即在抚顺。西晋时期的高句丽王国在抚顺的高尔山上建新城。初唐时期曾为安东都护府下辖的都督府治所在地。辽、金时臵贵德州统辖抚顺地区。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修筑抚顺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抚顺为直辖市。1954年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抚顺改为省辖市。

2.3.2 大伙房水库

大伙房水库始建于1954年4月11日,1958年9月5日竣工,坝长1834m,高49m,水库总长25km,最宽处4km,最窄处0.31km,平均水深12m,最深处36m,水面总面积110 km2,总蓄水量21.8亿m3,是当时全国第二大水库。1959年朱德委员长游览萨尔浒时题诗曰:“大伙房水库源自长白山流出,抚顺矿区人民,子孙万代享幸福”。水库除了据有防洪、灌溉、发电、水产养殖等几项功能外,现已成为沈阳、抚顺两大城市居民重要饮用水源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4 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规划区现有基础设施一般,区内道路以库区堤坝道路和乡间简易道路为主,是林场的巡护道路。由于区域内无长年居住人口,所以无

公共交通服务。给水和排水管线也尚未统一敷设,两处工区所在地的用水均来自于深水井。周边社区的电力、电信通信设施和交通条件都比较完善,通电率达到100%,电信网络可以覆盖整个规划区。

公园及周边开展的旅游活动比较少,在每年鸟类迁徙期会有观鸟爱好者来此地拍摄,也有一些来自周边院校、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在此区域进行湿地与鸟类的科研、监测和其他一些科普教育活动等。湿地资源和环境保留了较好的原始景观特征。

第三章湿地资源

3.1 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3.1.1 湿地类型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分类系统,规划区湿地类型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 2 大类,具体分为永久性河流湿地、库塘湿地和稻田3种类型。

表3-1 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类型表

3.1.2湿地资源分布

1、永久性河流湿地

主要为规划区的两条入境河流,浑河和苏子河以及河床部分,分别位于规划区的东北部和东南部。

2、库塘湿地

水位高程131.5m以下范围内的水体及消落带部分为库塘型湿地,主要分布于规划区中部的铁背山两侧。

3、稻田

主要分布在规划区浑河以北的陆地和苏子河南部的河漫滩地。

3.2 湿地生物多样性

3.2.1 植物资源

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加之苏子河和浑河两条河流汇聚于此,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条件,使湿地公园得以孕育高度的植物多样性。据统计,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现有高等植物81科219属411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科14属32种;裸子植物1科2属3种;被子植物69科203属376种,其中单子叶植物6科21属25种,双子叶植物63科182属351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植物共有 5 种,分别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野大豆(Glycine soj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紫椴(Tilia amur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 )。

3.2.2 动物资源

丰富的湿地资源为湿地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大量的鱼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提供了湿地动物充足的食物。

1、鸟类

湿地公园内鸟类资源丰富,据调查统计湿地公园内分布有17目、34科、86属、133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保护鸟类白头鹤;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9种:大天鹅(Cygnus cyg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鸢(Milvus Korschun )、苍鹰(Accipiter gentilis)、雀鹰(Accipiter nisu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鹊鹞(Circus melanoleucos )、普通鵟(Buteo buteo)、大鵟(Buteo hemilasius)、燕隼(Falco subbuteo)、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黄爪隼(Falco naumanni)、红隼(Falco tinnunculus )、花尾榛鸡(Bonasa bonasia)、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s)、长耳鸮

(Asio otus)、短耳鸮(Asio flammeus)、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

2、哺乳类

湿地公园内有兽类5目10科20属21种,其中有辽宁省重点保护物种有:狼(Canis lupus)、狐(Vulpes vulpe)、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黄鼬(Mustela sibirica)、狗獾(Meles meles)、豹猫(Prionailurus benglalensis)、野猪(Sus scrofa)、狍(Capreolus capreolus)共8种。

3、鱼类

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内鱼类24种,包括3目6 科24属24种,其中青鱼(Mylophat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e)系人工投放,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戴氏红鲌(Culter erythropterus )等为人工带入的,其他种类为水库及河道自然繁殖。主要经济鱼类有5种,即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花鲢(Aristichthys mobilis)、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

4、两栖类

湿地公园内有两栖类1目3科3属7种,属省级保护两栖类有史氏蟾酥(Bufo stejneger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3种。此外,还有花背蟾蜍、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无斑雨蛙(Hyla japonica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5、爬行类

湿地公园内共有爬行类3目3科8属14种,有辽宁省重点保护物种—鳖(Amyda sinensis ),此外还有白条草蜥(Gehyra mutilata)、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枕纹锦蛇(Elaphe dione)、红点锦蛇(Elaphe rufodorsata)等。

3.3 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内孕育自然、人文、生物三大景观,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既有引人入胜的茂密山林,又有静谧安详的秀丽湿地,堪称北方风景美地;鹭鸟、天鹅等美丽纯洁的湿地生灵在此地生息繁衍;满族故里、元帅衣冠冢、雷锋事迹发生地也是规划区所在地悠久的文化遗产。

3.3.1 水域景观

大伙房水库为带状河谷型,工程雄伟、气势磅礴。水库水面狭长,港湾交错,从高空俯视酷似一条飞舞的巨龙。水库水质清澈,四周群山、岛屿。正所谓山青、水碧、洞古、石奇,既有云山淡淡、烟水悠悠的湖泊水乡风貌,又是峰峦叠嶂、溪谷纵横的山岳景观。这里的山水景观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都能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3.3.2 山林景观

规划区中部铁背山山体秀丽,恰似一扇巨大的绿色屏障立于浑河碧波之上。山上草木葱笼,百花吐鲜,秀色可餐。山上还有奇特景观:高2.3m的白色晃荡石,上有石炭下临深渊的悬空台,高5、6m的神秘四方洞,峰顶可远眺河流、水库、山村等,美不胜收。公元1687年,康熙皇帝赠赋诗称赞:“城成龙跃竦重霄,黄钺麾时早定辽。铁背山前酣战罢,横行万里迅飞飙。”

3.1.3 生物景观

湿地公园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其中以鹭鸟群飞景观最为著名。湿地公园南部苏子河河滩地,夏季水涨时节白鹭聚集,雪白的身姿在碧波中星星点点,是湿地公园一道如梦如幻的风景。白鹭栖则神态闲雅,飞则直冲云天,自古就是诗人吟咏的对象。如:“振鹭于飞,于彼西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有双鹭鸶,飞来作佳景。”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3.3.2 人文景观

1、满族文化

抚顺市是满族的故乡、清王朝的发祥地。抚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据考证,抚顺地区人迹历史达7000年。“抚顺”这一名字最早见于1384年,当时的明朝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建砖城一座,取名抚顺城。所谓抚顺,就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抚顺是清王朝发祥地。1616年,努尔哈赤在抚顺所辖新宾满族自治县的赫图阿拉称汗,这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满族第一国都因此而享誉神州。抚顺是中华满族之乡具有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化。

2、民间艺术文化

(1)满族地秧歌

抚顺满族地秧歌,即抚顺满族秧歌,是在抚顺所属各县区流传的一种满族民间舞蹈。抚顺地秧歌形成于清初,一直流传至今。抚顺满族地秧歌主要分两种,一种源于河北,有关内移民传入的地秧歌;另一方面源自于满族传统民间舞蹈,经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满族地秧歌,又称“太平秧歌”,俗称“鞑子秧歌”。

(2)根雕艺术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一、公园简介 1、公园范围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二期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2、公园性质 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二、绿化保洁 1、公园绿化 灞桥湿地公园内植被丰茂,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灞河水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植物,既要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要满足审美的需要。灞河泥沙较多,可以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在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松等进行种植,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湿地公园,应尽量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

某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化大纲版)

********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 二零一零年五月

项目名称:********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编制单位:**** **** 项目负责人: 编制小组成员: 成果审核:经审查,本项目符合有关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同意提交。签发日期: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要 (1) 二、研究范围与方法 (1) 三、研究依据 (1) 第二章项目背景 (3) 一、宏观背景 (3) (一)经济背景 (3) (二)旅游发展背景 (3) (三)旅游政策背景 (3) (四)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背景 (3) 二、项目概况 (3) (一)自然地理 (3) (二)社会经济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三章旅游资源条件评价 (5) 一、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5) (一)景观资源 (5) (二)文化资源 (5) 二、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5) 三、项目区资源条件 (5) 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7) 一、市场分析 (7) 二、游客规模预测 (7)

一、空间布局的依据与原则 (9) 二、总体结构布局规划 (9) 三、旅游规划设计 (9) 四、旅游投资估算 (13) 五、建设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14) (一)建设总目标 (14) (二)近期目标 (14) (三)中期目标 (14) (四)远期目标 (14) 六、永久性建筑及辅助设施 (15) 第六章效益评价 (16) 一、经济效益评价 (16) 二、生态效益评价 (16) 三、社会效益评价 (16) 四、风险分析 (17)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9) 一、区域环境状况评价 (19) 二、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19) 三、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20) 第八章组织管理、人力资源需求及安全消防 (21) 一、组织管理构架 (21) 二、运营规划 (21) 三、保障措施 (22) 四、防火和安全 (23)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南宁五象岭总体规划文本

南宁市五象岭总体规划(2015-2025)文本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 (3) 第一节性质和范围 (3) 第三节总体布局 (3) 第四节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4) 第三章生态文化建设 (4) 第一节规划原则 (4) 第二节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4) 第四章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5) 第一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 第二节游线组织规划 (5) 第五章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 第一节游客容量控制 (5) 第二节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 第六章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6) 第一节规划原则 (6) 第二节植被规划 (6) 第三节森林景观规划 (6) 第四节风景林经营管理规划 (6) 第七章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保护分区及保护措施 (7) 第三节生态环境及生态资源保护 (8) 第四节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 (8) 第八章基础工程规划 (9)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9) 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供电规划 (9) 第四节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0) 第九章防灾及应急管理规划 (10) 第十章土地利用规划及居民点调控规划 (10)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0)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10) 第三节居民点调控规划 (11) 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 (11) 第一节近期(2015~2016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 第二节中期(2017~2019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 第三节远期(2020~2025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 第四节实施保障措施 (12) 第十二章附则 (12)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项目提要 (1)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1.3主要建设指标 (3) 第二章基本情况 (6) 2.1自然地理条件 (6) 2.2社会经济条件 (8) 2.3历史沿革 (10) 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0) 第三章湿地资源 (12) 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2) 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3) 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5)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8)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19) 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0) 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1) 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第五章总体布局 (24) 5.1湿地公园范围 (24) 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4) 5.3规划指导思想 (24) 5.4规划原则 (25) 5.5规划依据 (25) 5.6规划期限 (27) 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27) 5.8功能分区 (29) 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29)

第六章保护规划 (32) 6.1 规划原则 (32) 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33) 6.3水岸保护规划 (34) 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34) 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34) 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35) 第七章恢复规划 (38) 7.1 规划原则 (38) 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38)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0) 8.1科普宣教设施 (40) 8.2解说标识系统 (42) 8.3标识系统 (43)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44) 9.1科研规划 (44) 9.2监测规划 (44)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48) 10.1规划原则 (48) 10.2资源利用方式 (48) 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49) 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50) 10.5旅游项目规划 (52) 10.6游览线路规划 (52) 10.7旅游设施规划 (53)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56) 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56) 11.2洪涝防治规划 (57) 11.3防火规划 (58) 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59)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5.3功能分区 (9) 5.4容量与人口 (10)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6.1保护规划 (11) 6.2森林景观规划 (13)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6.5基础工程规划 (16) 6.6土地利用规划 (18) 6.7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8.1投资估算 (20) 8.2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9.1一般规定 (20)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9.3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8-2020) 规划说明书(中间稿)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掀起了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然而,在大规模城市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湿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湿地功能的衰退几乎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但另一方面,随着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加,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湿地保护的必要性,从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湿地保护的标志性开端是1971年缔结的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最初目标是保护国际重要的水禽及其栖息地;而后由于逐渐认识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陆地淡水的净化和汛期洪水的滞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作用,而逐步提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保护,其中包括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性的保护)、特殊的湿地类型(特色的保护),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湿地(历史文化的保护)的保护等等。 2 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从《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调查来看,台州市湿地资源较少,但其类型非常丰富。全市湿地类型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湿地,分布于沿海椒江、永宁江两侧、河网汇集处、水库等地。其中,鉴洋湖是台州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块面较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 传统的湿地生态保护往往采用“就点论点、就线论线、就面论面”的保护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从宏观层面解决湿地保护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台州市在2004年启动和编制了《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并在2007年通过立法,成为国内首个生态规划立法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湿地与水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及开放空间系统等。因此,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完整的生态和文化背景,是湿地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前提。 3 城市湿地公园的兴起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1节规划提要 1.1.1 规划名称 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2020年) 1.1.2 项目建设单位 民勤县林业局 1.1.3 单位法人代表 彭智荣 1.1.4 项目主管单位 民勤县人民政府 1.1.5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6 项目规划宗旨 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石羊河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人文景观的特点,以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鸟类资源为出发点,采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构建多样化动植物栖息生境,维持石羊河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积极开展湿地科研监测和环境教育等工作,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石羊河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1.7 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域: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由石羊河民勤段及红崖山水库周边区域构成。行政区划涉及武威市民勤县及凉州区。具体范围包括民勤县蔡旗乡金家庄村、蔡旗村、官沟村的部分区域,重兴乡双桥村、黑山村、红旗村、上案村、下案村、新地村、野马泉村、扎子沟村的部分区域,涉及11个村,红崖山水库管理处,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小西沟分场、扎子沟分场、红崖山分场的部分区域;凉州区洪水河桥以西、白沙河与洪水河汇合处以东、平乐林场以北区域,涉及九墩乡平乐村、光明村等2个村。规划区南北长31km,东西宽0.6~3.5km,总面积6174.9hm2。其中民勤县范围总面积6140.0 hm2,包括民勤县属5082.5 hm2,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属1057.5 hm2;凉州区属面积34.9 hm2。

第2节主要指标 1.2.1建设期限 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期限为2012~2020年。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17年,远期为2018—2020年。 1.2.2湿地公园功能区划 依照《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中有关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石羊河湿地类型、面积、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分布等因素,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四大功能分区。 湿地保育区包括规划区内石羊河蔡旗桥至重兴乡红旗村延伸到石羊河流入红崖山水库的河口滩涂以及相连部分适合水禽活动、人类活动密度相对较低的开阔水面,主要为石羊河两岸约0.8~1.9km范围内的永久性河流湿地、泛洪平原湿地、红柳灌丛沼泽湿地及库尾湿地,规划面积2994.2hm2,占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的48.5%;湿地恢复重建区包括规划区的红旗村柴湖以北至红崖山水库南坝以及重兴乡双桥村至民武路以北区域两部分,石羊河东岸约1.5km范围内的弃耕地、稀疏草地,规划面积1014.2hm2,占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的16.4%;湿地宣教展示区包括南北两部分,总面积663.3 hm2,占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的10.8%。南部宣教展示区为洪水河桥和蔡旗桥之间、石羊河两岸约0.5km范围的永久性河流湿地、泛洪平原湿地、红柳灌丛沼泽湿地区域,面积411.4hm2。北部宣教展示区为红崖山水库坝下以北、老外河部分区域中植被类型多样、适宜开展宣教的区域,面积251.9 hm2;湿地合理利用区以红崖山水库为中心,包括红崖山水库部分区域、水库管理区、湿地公园管理服务区、老外河以及现有开发利用区域,规划面积1503.2hm2,占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的24.3%。 第3节主要规划内容 1.3.1 湿地保育 建设湿地公园外围围栏49.0km;河流缓冲湿地28.6hm2;人工净化湿地及设施1处,面积20.0hm2;建设石羊河生态护岸6.0hm2;建设湿地周界隔离带32.0hm2;生态河岸整治6.0km;建瞭望塔1座;标示牌1座,界碑、界桩200个,警示牌100个;建鸟类观测点3个、鸟类投食点20处,巢箱巢台50个,水禽避难所5处,鸟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前言 1范围 .......................................... ..... ........ ... ............. 第4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第4页 3术语与定义 ....... .. ......................................... ......... .. ...... .第4页 4总则 ...................................................................... 第6页 5 一般规定 .................................................................. 第6页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 .. ............................... 第6页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 .第9页 5.3功能分区 ............................................................ .……第9页 5.4容量与人口 ............................................................. .第10页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 .第10页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 .第11页 6专项保护 ................... ...................................................... 第11页 6.1保护规划 ................. ...................................................... 第11页 6.2 森林景观规划 ......... .. .................................................... 第 13 页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 .… ..................................................... 第13页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 ................................................... 第14页 6.5基础工程规划 ............ ..................................................... 第16页 6.6 土地利用规划 ............ .… ..................................................... 第18页 6.7社区发展规划 ........... .… .................................................... 第19页 7分期建设规划 ............... ..................................................... 第19页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 .... .................. 第20页 8.1投资估算 ............................................. ..... ................... 第20页 8.2效益评估 .......................................... ...... ..................... 第20页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 .... ..................... 第20页 9.1 一般规定 ....................................................... ....... ....... 第20页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 ..... ....... 第20页 第20页 附录A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附录B 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9.3附件 第21页 第22页

省级湿地公园申报条件

第六条湿地面积在20公顷以上,资源权属清晰,管理机构明确,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建立省级湿地公园:(一)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集中分布地,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水鸟的主要繁殖地、栖息地;(二)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省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在全省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示范性; (三)湿地自然景观优美,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 第七条申请建立省级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一)所在地的市(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提报的申请文件及申报书; (二)拟建省级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及其电子文本,反映拟建省级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三)拟建省级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的证明文件;(四)拟建省级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证明文件或者承诺建立机构的文件;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出具的拟建省级湿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文件; (六)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向省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建立省级湿地公园的文件,跨县(市、区)的需出具同属上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省级湿地公园的文件。

第八条申请设立省级湿地公园遵照以下程序: (一)市(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向省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材料。 (二)省林业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实地考察、评审;对不符合要求的,在10日内告知申请单位。 (三)申报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总体规划和有关材料进行修改完善,并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查; (四)省林业主管部门根据专家实地考察和评审结论,依照有关规定审批。 第九条湿地公园采取下列方式命名: 市(设区市)或县(市、区、)名称湿地名省级(或市级、县级)湿地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 总则 1.1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2术语 2.1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2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

《XX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方案及思路

XX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9-2028 年)方案及思路 XX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XX年XX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二、规划范围及目标 三、森林公园各功能分区要求 四、时间安排 五、人员安排 六、资料收集清单 七、附表 表1 XX省级森林公园-社区居民分布情况统计表 表2 XX省级森林公园-管理局(处)人员现状统计表 表3 XX省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现状统计表 表4 XX省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统计表 八、附件 附件《LY/T 2005-2012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一、编制目的 根据XX等文件精神,要求自公园设立批准之日起十八个月内,须按批复的面积和范围完成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为能继续有效发挥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进一步提高森林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水平,有效开展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有必要及时对森林公园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总规的评审与审批。 二、规划范围、目标 1、规划范围:按XX号文批复的面积和范围进行规划),总面积为XX公顷(约XX万亩)。 2、规划目标:按照“XX”的规划思路,以“全面保护、合理利用”为前提,将XX省级森林公园打造为XX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上的绿色节点,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本规划必须遵循森林公园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并与区(县)级、市级旅游规划及其他上位规划进行充分有效衔接。 三、森林公园各功能分区要求 目前,省级森林公园没有相应的总体规划编制规范,依照《LY/T 2005-2012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进行编制。根据该规范,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类型包括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和生态保育区,每类功能分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再划分为几个景区(分区)。 1、核心景观区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forest park master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 My dent ist ha d jus t pu him neys w ere bu ilt ab ove se a-lev el. In 1860, a b etter plan was put f orwar d by an

目录 1 总则 (5) 2 术语 (5) 3 一般规定 (7)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7) 3.2 资源评价 (14)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15) 3.4 布局、结构与综合分区 (16) 3.5 容量与人口 (17) 4 专项规划 (19) 4.1保护保育规划 (19) 4.1.1 一般规定 (19) 4.1.2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20) 4.1.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4.1.4 防灾规划 (22) 4.1.5安全保障规划 (22) 4.2森林景观规划 (22) 4.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23) 4.4 游憩规划 (24) 4.5 基础工程规划 (27) 4.5.1 一般规定 (27) 4.5.2 道路交通规划 (28) 4.5.3 供电规划 (28) 4.5.4 给排水工程规划 (29) 4.5.5 供热规划 (29) 4.5.6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 (29) 4.5.7 广播电视规划 (30) 4.5.8 燃气规划 (30) 4.5.9 医疗救护规划 (30) 3 , a bette r pla n was put forwa rd by an

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临海城市概况: 一、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东中部沿海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台州市副中心城市。 二、位置与人口: 临海地处浙中沿海,东濒东海,南接台州市,西邻仙居县,北接天台县及三门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0°29′—29°04′之间。104国道、605省道、606省道、716省道、707省道通过市域,是台州地区的内陆交通枢纽。市区规划面积为49.5平方公里,其中至2005年底建成区面积31.15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26.89万人。 三、自然条件: 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且雨热同季。夏少酷暑冬无严寒。境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7.1℃,一月平均气温为5.9℃,七月平均气温为28.0℃,极端高温39.6℃,极端低温-6.9℃,无霜期241天。降水主要集中于5—6月梅雨期和7—9月台风降雨,雨季明显,一年有两个丰水期(5、6月的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两个枯水期(11月至2月的冬季枯水期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相对枯水期)。风向随季节转换明显,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为频繁,秋季和冬季以北风为主,春季多东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盛夏滨海地带海陆风明显。气象灾害以7—9月台风侵袭最为严重,常有洪涝灾害发生。间有低温阴雨、干旱、冻害等。由于受海水调温的影响,东部滨海冬暖夏凉,同时由于境内海拔高差显著,气温分异也十分明显。 四、历史沿革: 临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时代为扬州属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为楚境,秦时属闽中郡。西汉时临海为会稽郡回浦县属地,东汉属会稽郡章安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置临海郡,治所临海,翌年置临海县。晋及南北朝时期,建置承袭旧制。隋代建永嘉郡,临海为一属县。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永嘉郡临海县置台州临海郡,郡治临海。五代,临海属越国台州。及至宋代,复置台州临海郡、临海县,郡治临海。元代改郡为路,临海属台州路,明代改名台州府,清代承袭明制,建制基本不变,府治临海。 五、城市特色与历史风貌: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国 家 湿 地 公 园 管 理 办 法 (2017版)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同时废止。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建设、管理和撤销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第三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六)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 (七)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第六条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评审会,并在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审核后符合晋升条件的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 第七条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 规划成果: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成果文件,由摘要、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三部分组成。 一、摘要 简述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编写参考提纲如下,规划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并鼓励规划单位以此为基础增加创新性内容。 第一章总则 规划主要内容(摘要) 第二章基本情况 第1节自然地理条件 第2节社会经济条件 第3节历史沿革 第4节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第三章湿地资源 第1节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第2节湿地生物多样性 第3节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第4节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节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第2节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第3节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第4节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1节湿地公园范围 第2节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第3节规划指导思想 第4节规划原则 第5节规划依据 第6节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第7节功能分区 第8节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第六章保护规划 第1节规划原则 第2节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第3节水岸保护规划 第4节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第5节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第6节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第七章恢复规划 第1节规划原则 第2节水体修复规划 第3节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第1节科普宣教设施 第2节解说标志系统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第1节科研规划 第2节监测规划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第1节规划原则 第2节资源利用方式 第3节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第4节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第5节旅游项目规划 第6节游览线路规划 第7节旅游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第1节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第2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3节洪涝防治规划 第4节防火规划 第5节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社区公园设计导则

社区公园设计导则 1.总则 1.1.为了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城市公园全面发展的形势,迅速提升本省城市公园设计和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导则。目的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城市公园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以设计和建设生态、经济、安全的,具有游憩、防灾避险功能和景观艺术俱佳的城市公园。 1.2.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各类附属绿地的设计可以参照使用。 1.3.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化条例》及其它有关法规,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4.公园设计的基本原则: 1.4.1.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原则:以原有生态为基础,把生态功能置于首位,自然生态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形成多样化、多元素的公园格局;保持和利用原有基地内地形、水体、植被、矿物等各种资源,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造成大的破坏;或在破坏过程中加以恢复,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1.4. 2.以人为本和社会性原则:尊重人的使用需求,在设计中考虑不同人群的功能需求,塑造人性化、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园;通过美化生活环境,倡导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体现城市和社会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 1.4.3.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公园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协调,合理设置出入口,科学布局重要的视线廊道、功能布局,合理确定公园主题;公园内应统筹考虑各功能区和景观区的内容、规模、交通组织、绿化特色、基础设施和防灾避险等要素。 1.4.4.节约性和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低维护的植物及建筑材料,达到优良的性价比和低成本运行管理。 文化性与地域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公园设计,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2.基本要求 2.1.公园类型及规模 表2.1.1 公园分类表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修订稿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功能分区 (9) 容量与人口 (10)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保护规划 (11) 森林景观规划 (1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基础工程规划 (16) 土地利用规划 (18) 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投资估算 (20) 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一般规定 (20)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是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的总称。 景物 scenic attraction 指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森林风景资源个体,是森林公园构景的基本单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