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B.Th细胞C.CTL细胞D.NK细胞E.B细胞2.下述关于NK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IL-3能增强其杀菌活性B.来源于骨髓的髓样细胞系

C.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D.表面具有mIg

E.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

3.表达FcεR的细胞为

A.T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

E.巨噬细胞

4.发育早期的NK细胞的特有标志是

A.CD3分子B.IKAROS基因

C.CD16分子D.CD56分子

E.CD15分子

5.促进NK细胞杀伤活性的是

A.KIR B.KAR C.CSF D.TCR E.CDR

6.NK细胞主要存在于

A.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脾脏

B.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肝脏

C.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肾脏

D.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肌肉

E.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皮下

7.NK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为

A.10%~15%B.5%~10%

C.5%~15%D.10%~20%

E.15%~20%

8.天然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包括

A.树突状细胞B.B细胞C.T细胞D.造血干细胞E.NK细胞

9.吞噬细胞主要包括

A.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D.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和APC

10.作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是

A.内皮细胞B.NK细胞C.Kupffer细胞D.APC E.肥大细胞11.活化巨噬细胞表达的膜分子是

A.KAR B.BCR C.TCR D.CR E.FcεR

12.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A.分泌特异性抗体B.抗原提呈作用

C.介导Ⅲ型超敏反应D.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E.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13.关于中性粒细胞正确的叙述是

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B.含有嗜天青颗粒

C.主要功能为巡视、清除病原微生物D.在慢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E.可与IgE结合

14.关于巨噬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B.具有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C.静止时表达高水平MHC-Ⅱ类分子D.具有ADCC效应

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15.NK细胞的受体包括

A.KAR和KIR B.TCR和CR

C.KAR和BCR D.KIR和CR

E.CDR和KIR

16.关于NK细胞正确的叙述是

A.与T、B细胞来源于共同前体细胞B.个体发育上更接近B细胞

C.CD3为早期发育的特有标志D.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

E.由髓样前体细胞分化而来

17.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包括

A.特异性杀伤作用B.ADCC作用

C.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D.吞噬靶细胞

E.诱导急性变态反应的发生

18.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Th细胞B.CTL细胞C.TCRαβT细胞D.NK细胞E.Ts细胞19.常用分离巨噬细胞的方法是

A.补体结合试验B.ADCC效应

C.E花环形成D.对玻璃和塑料制品的粘附性

E.凝集反应

20.NK细胞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需要

A.补体B.抗体C.细胞因子D.MHC分子E.TCR 21.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D.B细胞

E.NK细胞

22.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2,CD3 B.CD3,CD4

C.CD56,CD16 D.CD3,CD56

E.CD16,CD11

B型题

题23~27

A.中性粒细胞B.红细胞

C.NK细胞D.巨噬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23.具有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24.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的细胞是

25.在急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是

26.能够引起急性变态反应的细胞是

27.具有清除血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功能的细胞是

题28~31

A.SR B.KAR C.FcεR D.TCR E.FcαR

28.NK细胞具有的受体是

29.巨噬细胞具有的受体是

30.肥大细胞具有的受体是

31.中性粒细胞具有的受体是

题32~35

A.巨噬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2.胞浆中含有嗜天青颗粒的细胞是

33.活化后产生H2O2,O2-,NO的细胞是

34.活化后释放毒性颗粒蛋白的细胞是

35.胞浆中含有嗜碱性颗粒的细胞是

题36~40

A.嗜酸性粒细胞B.肥大细胞

C.NK细胞D.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6.活化后合成IL-1,IL-6,IL-8,IL-12和TNF-α的细胞是37.活化后合成IFN-γ,TNF-α, CSF,IL-3的细胞是

38.活化后合成TNF,IL-8和PAF的是

39.活化后可以与IgA和IgM结合的是

40.活化后合成PAF,IL-3和IL-5的是

题41~42

A.T细胞B.NK细胞

C.巨噬细胞D.B细胞

E.肥大细胞

41.表达CD16,CD56分子的细胞是

42.表达Fcε受体的细胞是

C型题

题43~46

A.吞噬作用B.抗原递呈作用

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

43.NK细胞

44.巨噬细胞

45.中性粒细胞

46.树突状细胞

题47~50

A.巨噬细胞B.NK细胞

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

47.表达FcγR的是

48.具有ADCC作用的是

49.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是

50.表达抗原结合受体的是

题51~52

A.巨噬细胞B.肥大细胞

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

51.具有粘附于玻璃塑料表面特性的细胞是

52.具有介导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细胞是

X型题

53.巨噬细胞表达的受体包括

A.清洁受体B.FcγR

C.TLR D.补体受体

54.中性粒细胞表达的受体包括:

A.补体受体B.Fc受体

C.LFA受体D.KAR

55.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与杀菌作用有关的物质是

A.一氧化氮NO B.过氧化氢H2O2

C.超氧阴离子O2- D.防御素

56.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A.ADCC作用B.抗原提呈作用

C.免疫调节作用D.吞噬杀伤作用

57.具有ADCC效应的细胞是

A.NK细胞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D.中性粒细胞

58.单核吞噬系统包括

A.单核细胞B.Kupffer细胞

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

59.关于NK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与T、B细胞来源于共同前体细胞

B.由淋巴样前体细胞分化而来

C.CD56为早期发育的特有标志

D.TCR为NK细胞的特有标志

二、填空题:

1.【1】分子为胚胎胸腺内NK细胞和T细胞共同的前体细胞表面标志;【2】分子为胚胎肝脏中NK细胞和T细胞共同的前体细胞表面标志;【3】分子为NK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2.天然免疫细胞中,具有ADCC作用的是【4】、【5】和【6】。

3.【7】和【8】可以借助表面的【9】和IgE抗体交叉连接,受到活化后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急性变态炎症反应起主要作用。

4.NK细胞通过表达【10】,识别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11】,而抑制NK细胞杀伤正常细胞。

5.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天然免疫细胞为【12】和【13】;对Ⅰ型超敏反应起负调节作用且对寄生虫和微生物具有杀伤作用的天然免疫细胞是【14】。

6.巨噬细胞主要的免疫学功能包括:【15】、【16】和【17】。

7.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的主要受体有:【18】、【19】、【20】、【21】和【22】等。8.通常利用对玻璃或塑料表面具有较强粘附的特性分离【23】和【24】。

9.通过表达FcγR而发挥免疫监视功能的天然免疫细胞有【25】、【26】和【27】。

10.NK细胞通过【28】或【29】的方式杀伤靶细胞。通过释放【30】和【31】致细胞裂解。其杀伤特点为:【32】抗原刺激,识别靶细胞【33】MHC分子限制。

三、名词解释

1.免疫细胞2.巨噬细胞

3.NK细胞4.ADCC效应

5.中性粒细胞

四、问答题

1.简述NK细胞的杀伤机制。

2.单核-巨噬细胞主要表哪些受体?其功能如何?

3.试述单核-巨噬细胞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4.简述NK细胞的受体及其功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D

5.B

6.A

7.B

8.E

9.B 10.C 11.D 12.B 13.C 14.D 15.A 16.B 17.B 18.D 19.D 20.B 21.B 22.C 23.D 24.C 25.A 26.E 27.D 28.B 29.A 30C 31E 32D 33A 34C 35B 36D 37C 38B 39E 40A 41B 42E 43D 44C 45.A 46.B 47.C 48.C 49.C 50.D 51.A 52.B 53.ABCD 54.ABC 55.ABCD

56.ABCD 57.ABD 58.ABC 59.ABC

二、填空题

1.CD16

2.CD45

3.CD56 4~6.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7~8.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9.FcεR 10.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11.MHC Ⅰ类分子12~13.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1

4.嗜酸性粒细胞15~17.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免疫调节作用18~22.清洁受体、LPS受体、甘露糖受体、补体受体、FcγRⅢ 23~24.单核细胞、巨噬细胞25~27.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28~29.直接接触、ADCC 30~31.穿孔素、颗粒酶32.无需33.不受

三、名词解释

1.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

2.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成的天然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寿命较长,形体较大,内含溶酶体,具有粘附能力和强大的吞噬功能。通过表面表达的多种受体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主要发挥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3.NK细胞:是表面标志为CD3-、CD56+、CD16+的胞浆中常富含嗜天青颗粒的大颗粒淋巴细胞。其表面无特异性抗原受体的表达,而是作为一种天然免疫细胞,通过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识别靶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直接接触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靶细胞,或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上述靶细胞。此外,NK细胞还可通过分泌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对机体产生免疫调节作用。

4.ADCC效应:IgG类抗体V区与靶细胞表面相应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与效应细胞(如NK细胞、巨噬细胞)表面FcγR结合,从而介导效应细胞对IgG抗体结合的靶细胞产生非特异性杀伤作用。

5.中性粒细胞:又称嗜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其表面表达的受体和细胞内颗粒中含有的酶类分别参与中性粒细胞向感染部位移行,吞噬和杀伤清除病原微生物,在急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

四、问答题

1.简述NK细胞的杀伤机制。

NK细胞杀伤靶细胞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NK细胞与靶细胞的直接接触作用,依赖细胞表面分子的粘附分子(如NK细胞上的CD2、LFA-1和靶细胞上的CD58、ICAM-1)相互结合,释放NK细胞毒因子和穿孔蛋白等破坏靶细胞。其二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即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IgG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gG的Fc段与NK细胞表面的FcγRⅢ(CD64)结合,使NK细胞活化,杀伤靶细胞。

2.单核-巨噬细胞主要有哪些受体?其功能如何?

巨噬细胞可表达多种包括受体分子在内的重要的膜分子,受体主要有:(1)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摄取微生物等抗原的受体,如清洁受体(scavenger receptor)、LPS受体(CD14)、甘露糖受体、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和FcγRⅢ等,具有免疫调理和免疫调节作用;(2)为巨噬细胞提供活化信号的受体,如TLR-4(toll-like receptor-4)和TLR-2等;(3)提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的分子,即MHC Ⅰ类分子和MHC Ⅱ类分子和B7分子。静止巨噬细胞表面很少或无MHC Ⅱ类分子表达,也无B7分子表达。MHC Ⅱ类分子为CD4分

子的受体,具有对外源性抗原递呈作用,可引起单核-巨噬细胞与CD4+T细胞相互作用的MHC限制性。MHC Ⅰ类分子,为CD8分子的受体,具有对内源性抗原递呈作用,可引起单核-巨噬细胞与CD8+T细胞的MHC限制性。(4)IFN-γ受体,与IFN-γ结合后,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内寄生物的功能和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

3.试述单核-巨噬细胞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1)非特异吞噬杀伤作用:吞噬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处理清除损伤及衰老的细胞,发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刺激活化后产物如下:毒性物质如过氧化氢(H2O2)、氧离子(O2-)和一氧化氮(NO)等;抗微生物肽如防御素(defensin),阳离子蛋白;酶类,辅助杀伤被吞噬的微生物。

(2)抗原递呈作用:摄取、处理抗原并递呈给T细胞识别,使T细胞活化,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3)免疫调节作用:巨噬细胞吞噬抗原活化后,可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L-1、IL-6、IL-8、IL-12和TNF-α。可介导炎症性反应;活化NK细胞和促进Th1细胞分化等。

4.简述NK细胞的受体及其功能。

(1)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

①识别靶细胞表面糖类配体,启动活化信号,产生细胞毒作用;

②表达FcγRⅢ(CD64),在与IgG抗体结合后活化NK细胞,发挥杀伤作用。

(2)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①P58分子和P70分子,识别HLA-C编码的基因产物;

②CD94分子和NKG2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识别非多态性MHC样分子HLA-E。通过KIR 启动的活化信号,抑制NK细胞杀伤活性,即指不杀伤具有正常MHC表达的细胞。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细胞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于固有免疫细胞的是 A.αβT细胞B.γδT细胞C.NK T细胞 D.NK细胞E.B1细胞 2.以下哪些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属于调理性受体 A.甘露糖受体B.清道夫受体C.IgG Fc受体 D.Toll样受体E.MCP-1受体 3.以下哪些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能识别结合细菌脂多糖 A.清道夫受体B.TLR2 C.TLR4 D.CD3bR/C4bR E.甘露糖受体 4.吞噬细胞主要包括 A.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D.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和APC 5.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A.分泌特异性抗体B.抗原提呈作用 C.介导Ⅲ型超敏反应D.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E.特异性杀伤病原体 6.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 A.IgG Fc受体B.C3b受体C.细胞因子受体 D.甘露糖受体E.抗原识别受体 7.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 D.B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 8.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TCR - CD56+、CD11+、mIg+ B.TCR - CD1a+、CD11c+、CD83+ C.TCR - mIg-、CD56+、CD16+ D.TCR - CD56-、CD11+、mIg+ E.TCR + CD3-、CD34+、CD117+ 9.NK细胞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需要 A.补体B.抗体C.细胞因子D.MHC分子E.TCR 10.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 A.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靶细胞 B.通过Fas/FasL杀伤靶细胞 C.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D.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靶细胞 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11.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细胞是 A.T细胞B.CD8+CTL细胞C.NK细胞 D.NK T细胞E.B1细胞 12.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B.Th细胞C.CTL细胞D.NK细胞E.B细胞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doc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 NK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皮肤粘膜上皮细胞及吞噬细胞 E. 抗原提呈细胞 2.吞噬细胞包括有 A.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中性粒细胞 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NK细胞 C. 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D. 巨噬细胞和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 E. 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3.借助巨噬细胞的哪种特性,可将之与淋巴细胞分离开来★ A. 吞噬 B. 粘附 C. 提呈抗原 D. ADCC作用 E. 趋化性 4.感染时,最早被招募到感染部位的吞噬细胞是★ A. 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NK细胞 D. 单核细胞 E. T细胞 5.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 Th细胞 B. Tc细胞 C. TCRαβ+细胞 D. NK 细胞 E. Ts 细胞 6.具有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是: A. Tc细胞 B. NK细胞 C. T DTH细胞 D. 巨噬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7.大颗粒淋巴细胞是指:★ A. 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MPS D. NK细胞 E. TIL 8.关于NK细胞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无SmIg B. 来源于骨髓 C. 表达IgFc受体 D. 具有吞噬作用 E. 无TCR 9.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感应阶段,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A. 生成补体 B. 释放活性氧 C. 分泌溶菌酶 D. 参与ADCC E. 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10.同时具有CD56分子和CD16分子的细胞是:★ A.B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 D.中性粒细胞E.Th1细胞 11.不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有: A. T细胞 B. B细胞 C. APC D. 巨噬细胞 E. 粘膜上皮细胞 12.皮肤粘膜上皮细胞的物理屏障作用表现除下列哪项均正确? A. 致密的上皮细胞具有机械屏障作用 B. 上皮细胞的更新 C. 呼吸道粘膜上皮的纤毛可做定向摆动 D. 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分泌物的冲洗作用 E. 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分泌物的抗菌作用 13.以下关于巨噬细胞错误的是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 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

应性免疫。 1.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能够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经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淋巴结的结构:1皮质1)浅皮质区:细B胞定居的场所2)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的场所。 2髓质 1)髓索:B细胞和浆细胞较多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脏的功能 1.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 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 抗原概念: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BCR特异性接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 物质。 抗原的性能(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即刺激机体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终版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用名词 1.中枢免疫器官也称次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源、发育成熟的地方。骨髓是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也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也称初级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 答的发生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 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 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意义1、增加抗原和淋巴细胞接触机会,2、充实淋巴组织 5.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 的总数 6.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体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此类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 抗原短肽,与MHC-1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可被CD8+ 细胞的TCR识别 7.外源性抗原指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参考上一个) 8.调理作用是指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 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9.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由单一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 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0.Joining chain J链是一条富含半胱氨酸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可连接Ig 单 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稳定多聚体结构,参与体内转运 1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组织不相溶引起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的基因复合物 12.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 子的双重识别…,一类、二类 13.锚定残基与MHC结合成复合物的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和MHC 分 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14.补体Complement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 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免疫调节Immunological regulation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中作出的生理性反馈,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15.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 应答”的现象,具有抗原特异性,即抗原不能激活特异性T或B细胞完成正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16.高带耐受High-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抗原剂量太高引起的 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高,则诱导应答细胞凋亡,或可能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呈现为特异负应答状态,致高带耐受 17.低带耐受Low-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抗原剂量太低引起 的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低,不足以激活T、B细胞,不能诱导免疫应答,致低带耐受

固有免疫细胞1

第八章固有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指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生具有的天然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特点: 先天具有,并可稳定遗传给后代 无特异性 无记忆性,只是反应快,强度也弱 相对稳定,同一物种内个体差异小 参与的免疫细胞较多 是一切免疫应答的基础 固有免疫细胞指除T细胞与B细胞外所有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 1. 固有免疫应答即刻发生应答,没有潜伏期,识别和排除所有类型的抗原。 (1)主要参与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其它细胞(NKT、γδT细胞和B1细胞?)。 (2)主要参与分子:补体、溶菌酶(lysozyme)和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s;APP)等。 2. 适应性免疫应答大约有7-10天的潜伏期,识别和排除TD-Ag。 (1)主要参与细胞:T细胞、B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 (2)主要参与分子:抗体 第一节单核/巨噬细胞 一、吞噬细胞分类 (一)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和由其衍生的各种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二)小吞噬细胞: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一)模式识别受体 1. 简介1989年,美国免疫学家Janeway提出模式识别理论,认为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共有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这种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PAMP能被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即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所识别,以保证免疫识别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2. PRRs分类PRRs可分为Toll样受体(TLRs);清道夫受体(SRs)和甘露醇受体(MR)。 (1)TLRs 1)TLRs基本结构:人类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现已确认的有10个。TLRs分子均为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部分组成。 1)胞外区:由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区(Leucine-rich repeats, LRRs) 组成。 2)胞内区:与IL-1受体(IL-1R)胞内段有很高的同源性,称为TIR结构域(Toll/IL-1 receptor homologous region, TIR)TIR是一保守结构,其中包括3个保守盒(conserved boxes)。 TLRs基本结构TLRs的定位 (2)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SR)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免疫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果

免疫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果 其他回答共2条 免疫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免疫学研究在医学领域具有特殊地位,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它的褒奖达18次之多:首届诺贝尔奖就授予免疫学成就;70年代之后,免疫学每10年都有3次获奖。 免疫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并排斥异体物质的生理功能;免疫学则是一门研究免疫反应规律性的科学;而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是产生体液免疫反应的关键物质,T细胞则是执行细胞吞噬功能的主体细胞。 笔者认为,免疫学在20世纪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查清B细胞和T细胞免疫的隐秘。 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类免疫实践的创始者、英国医生琴纳发现牛痘疫苗以来,免疫接种实践日渐丰富;自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学者巴斯德发现病原菌以后,传染性免疫现象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到20世纪初,从理论上解释免疫机理的要求日感迫切,这时朴素的免疫学理论应时而生。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颁发给俄国人梅奇尼柯夫提出的第一个细胞免疫理论——细胞吞噬学说,以及德国人艾利希提出的第一个体液免疫理论“侧链说”(即“受体说”),这是医学家探索现代免疫理论的开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曾2次颁发给探索各种免疫反应奥秘的免疫生物学研究领域。 法国人里歇1907年将致敏动物的血液注入正常动物体内,发现其对过敏原呈现过敏状态,从而发现了一种与免疫现象相反的现象——过敏反应,为该项研究奠定了基础,荣获了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比利时人博尔德特1895年发现动物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促进病原菌溶解的物质即补体。1900年,他又发现,在补体存在的条件下,红细胞才会被溶血素溶解。将这两个发现结合起来,他又创立了补体结合试验。博尔德特因为发现补体而获取了1919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指抗原刺激引起的免疫应答,以及由此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外源性抗原,或者是自身抗原。接触变应原的人群约有20%发生变态反应,一般多有家族史,是一种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B.Th细胞C.CTL细胞D.NK细胞E.B细胞2.下述关于NK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IL-3能增强其杀菌活性B.来源于骨髓的髓样细胞系 C.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D.表面具有mIg E.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 3.表达FcεR的细胞为 A.T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 E.巨噬细胞 4.发育早期的NK细胞的特有标志是 A.CD3分子B.IKAROS基因 C.CD16分子D.CD56分子 E.CD15分子 5.促进NK细胞杀伤活性的是 A.KIR B.KAR C.CSF D.TCR E.CDR 6.NK细胞主要存在于 A.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脾脏 B.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肝脏 C.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肾脏 D.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肌肉 E.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皮下 7.NK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为 A.10%~15%B.5%~10% C.5%~15%D.10%~20% E.15%~20% 8.天然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包括 A.树突状细胞B.B细胞C.T细胞D.造血干细胞E.NK细胞 9.吞噬细胞主要包括 A.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D.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和APC 10.作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是 A.内皮细胞B.NK细胞C.Kupffer细胞D.APC E.肥大细胞11.活化巨噬细胞表达的膜分子是 A.KAR B.BCR C.TCR D.CR E.FcεR 12.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A.分泌特异性抗体B.抗原提呈作用 C.介导Ⅲ型超敏反应D.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E.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13.关于中性粒细胞正确的叙述是 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B.含有嗜天青颗粒

(整理)什么是免疫应答

一.什么是生物制品,有哪几类? 兽医生物制品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一类物质,专供相应的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之用。 (一)按生物制品性质分类 1.疫苗 2.类毒素 3.诊断制品 4.抗病血清 5.微生态制剂 6.副免疫制品 (二)按生物制品制造方法和物理性状分类 1.普通制品 2.精制生物制品 3.液状制品 4.干燥制品 5.佐剂制品 二.什么是疫苗,分为几类? 疫苗:凡接种动物后能产生自动免疫和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 根据疫苗抗原的性质和制备工艺,疫苗分为活疫苗,死疫苗,基因疫苗;按疫苗抗原种类和数量,疫苗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多联(混合)疫苗;按疫苗病原菌(毒)株的来源,疫苗分为同源疫苗和异源疫苗。 弱毒疫苗,重组活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病毒抗体复合物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单位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疫苗,同源疫苗,异源疫苗。 三.每种疫苗都有什么特点,区别在哪里? 活疫苗优点:活疫苗可以在免疫动物体内繁殖;能刺激机体产生全面的系统免疫反应和部免疫反应;免疫力持久,有利于清除局部野毒,产量高,生产成本低。 缺点:该类疫苗残毒在自然界动物群体内持续传递后有毒力增强和返祖危险;有不同抗原的干扰现象;要求在低温、冷暗的条件下运输和储存。 它包括传统的弱毒疫苗及现代的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及病毒抗体复合疫苗。死疫苗优点:死疫苗不能再免疫动物体内繁殖,比较安全,不发生全身性副作用,无毒力返祖现象;有利于制备多价或多联等混合疫苗;制品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 小,有利于运输。 缺点:该类疫苗免疫剂量大,生产成本高,需多次免疫。该类疫苗一般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免疫记忆,故常需要用佐剂或携带系统来增强其免疫效果, 它包括完整病原体灭活疫苗、化学合成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及 抗独特型抗体(Id)疫苗。 基因疫苗不能在机体繁殖,但它可被细胞吸纳,并在细胞内指导合成疫苗抗原,它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性,而且可以同时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尤其是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 四.什么是免疫应答?什么是免疫记忆?免疫应答是怎么产生的? 免疫应答:是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免疫记忆:在获得性免疫方面,一度对某抗原发生反应,则在下一次同样的抗原刺激时,可看到更强烈的反应,称为免疫记忆。 免疫应答的产生: 1.致敏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物质人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 2.反应阶段:(增殖与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进行增殖与分化,以及产生效应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最终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一部分T、B淋巴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变为记忆性细胞。该阶段有多种细胞间的协作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参加。 3.效应阶段:由活化的效应性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与迟发型变态反应T细胞(TD)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九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亦称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或天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固有免疫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执行固有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第一节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phagocytes)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s)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两大类。单核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s)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s)。单核细胞由骨髓单核系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成,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3%-8%。其体积较淋巴细胞略大,胞质中富含溶酶体颗粒,其内含有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等多种酶类物质。单核细胞在血液中仅停留12-24小时,然后进入组织器官或表皮层,在表皮棘层,发育分化为郎格汉斯细胞;进入结缔组织或器官,发育成熟为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对玻璃和塑料表面有很强的黏附能力,借此可将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彼此分离。 巨噬细胞分为定居的巨噬细胞和游走的巨噬细胞两大类。定居的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宿主全身,可因所处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和名称,如在肝中称枯否细胞;脑中称小胶质细胞;骨中称破骨细胞;淋巴结中称被膜下窦巨噬细胞和髓样巨噬细胞;胸腺中称胸腺巨噬细胞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凋亡的细胞,以及免疫复合物和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游走巨噬细胞由血液中单核细胞衍生而来,其体积数倍于单核细胞,寿命较长,在组织中可存活数月。该种巨噬细胞胞质内富含溶酶体及线粒体,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和吞噬清除体内凋亡细胞及其他异物的能力。它们可表达多种膜受体和膜分子,其中包括:①识别并结合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有关的非调理性和调理性受体;②与增殖分化、趋化黏附和抗原提呈有关的受体和分子。此外,它们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小分子炎症介质、补体成分和胞外酶类物质等,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Immunity): 是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其核心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异己)”、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涉及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等免疫学的基本科学规律与机制研究;以及免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反应: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 免疫调理:凡是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就叫免疫调理。 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异物性;抗原的理化性质;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佐剂。 免疫耐受:是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应答。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antibody, Ab)活性或在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一类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分泌型),也可存在于B细胞膜上(膜型)。 (AID)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应答并非必然引起自身免疫病,仅当自身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以致破坏自身正常组织结构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时,才导致自身免疫病。(IDD)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gcy disease,):是由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自身免疫应答: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体内检出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B细胞,此为自身免疫应答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MIS)黏膜免疫系统即(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由弥散分布于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等处黏膜及粘膜下的淋巴细胞组成。功能: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发挥黏膜局部防御作用;产生分泌型IgA(SIgA);口服蛋白抗原介导免疫耐受。 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将疫苗和类毒素等抗原物质接种机体,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或)致命淋巴细胞,从而预防感染。输入物质是抗原,诱导时间较长(数周),体内维持时间较长(数月到数年),应用在预防方面。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是宿主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输入物质是抗体、致敏淋巴细胞,诱导时间较短(立刻),体内维持时间较短(2周到数月),应用在治疗和应急预防方面。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属于粘附因子的一种,此类分子具有与IgV区和C区相类似的折叠结构,其氨基酸系列也具有同源性,在粘附作用中,它们通常作为整合素成为其他IgSF的配体。(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TCR识别并结合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导致ITAM 所含酪氨酸磷酸化,与ZAP-70等信号分子中SH 2结构域结合,可活化相关酶,将识别信号转入T细胞内。CD3是参与TCR信号转导的关键分子,CD3肽链的缺陷或缺失,将导致T细胞活化缺陷。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首先报道于1981年,1984年证实人类免疫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3菌毛:是许多革兰阴性菌与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上具有比鞭毛细、短而直、数量多的丝状物。 4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 N A 5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抗原受体和B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T/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正免疫应答,即诱导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产生,并能与之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6毒血症:产外毒素的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释放外毒素进入血液,到达特定靶器官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7Dane 颗粒:是用发现者名字命名的乙肝病毒体,是D a n e通过电镜观察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所见到的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的完整乙肝病毒颗粒。 8细胞因子:是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9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微生物群,命名为正常菌群。 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1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又称T I抗原,由单一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 h细胞辅助。 1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致病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大小差别很大,既能进行无性繁殖,也能 进行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1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15荚膜: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时,可分泌一些粘液性物质包绕在细胞壁外围,当粘液性物质牢固与细胞壁结合,厚度大于0.2um,边界明显光镜下可见时,称之为荚膜。 16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17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多形态性,可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8侵袭力:突破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并在宿主生理环境中定居、生长繁殖和扩散能力。 19超敏反应: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原发生免疫效应时所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0核衣壳:由核心和衣壳组成的结构。 21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22人工自动免疫:是用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免疫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对相应病原体感染产生抵抗作用的措施,也称为预防接种。 25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通血液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6T D抗原:又称胸腺依赖性抗原,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刺激B细胞产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在机体非特异性抗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在机体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调节和效应阶段也起重要作用。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如补体、细胞因子及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蛋白和酶类物质。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1.物理屏障: 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可有效阻挡病原体侵入体内。黏膜物理屏障作用相对较弱,但黏膜上皮细胞的迅速更新、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及黏膜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作用,均有助于清除黏膜表面的病原体。 2.化学屏障: 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杀菌、抑菌物质,主要包括: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汗腺分泌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及唾液、泪液、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液中的溶菌酶、抗菌肽和乳铁蛋白等。这些抗菌物质在皮肤黏膜表面形成抗御病原体的化学屏障。 3.微生物屏障: 寄居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可通过与病原体竞争结合上皮细胞和营养物质的作用方式,或通过分泌某些杀、抑菌物质对病原体产生抗御作用。例如:正常菌群可对局部细菌的生长产生拮抗作用,临床不适当地大量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因消化道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杀伤或抑制,致使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大量生长,而引发葡萄球菌性肠炎和白色念珠 菌性肠炎;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H 2O 2 ,对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具有杀伤 作用;肠道中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对某些厌氧菌和G+菌具有抑制和杀伤作用。(二)血-脑屏障 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此种组织结构致密,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作用。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三)血-胎屏障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习 题) 点击:130次| 回复:0次| 发布时间:2012-11-11 21:41:37 A 型题 1.下述关于NK 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1. A.IL-3 能增强其杀菌活性 2. B.来源于骨髓的髓样细胞系 3. C.可通过ADCC 效应杀伤靶细胞 4. D.表面具有mIg 5. E.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 2.发育早期的NK 细胞的特有标志是 1. A.CD3 分子 2. B.IKAROS 基因 3. C.CD16 分子 4. D.CD56 分子 5. E.CD15 分子 3.促进NK 细胞杀伤活性的是 1. A.KIR 2. B.KAR 3. C.CSF 4. D.TCR

5. E.CDR 4.天然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包括 1. A.树突状细胞 2. B.B 细胞 3. C.T 细胞 4. D.造血干细胞 5. E.NK 细胞 5.吞噬细胞主要包括 1. A.NK 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2. 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3. 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4. D.NK 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5. E.中性粒细胞和APC 6.作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是 1. A.内皮细胞 2. B.NK 细胞 3. C.Kupffer 细胞 4. D.APC 5. E.肥大细胞 7.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1. A.分泌特异性抗体 2. B.抗原提呈作用 3. C.介导Ⅲ型超敏反应 4. D.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5. E.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8.关于中性粒细胞正确的叙述是 1. 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2. B.含有嗜天青颗粒 3. C.主要功能为巡视、清除病原微生物 4. D.在慢性炎症中起关键作用 5. E.可与IgE结合 9.关于巨噬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1. 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 2. B.具有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 3. C.静止时表达高水平MHC-Ⅱ类分子 4. D.具有ADCC效应 5. 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10.NK细胞的受体包括 1. A.KAR和KIR 2. B.TCR和CR 3. C.KAR和BC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