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2内分泌科临床路径完整版个病种全

2012内分泌科临床路径完整版个病种全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

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七)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八)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ICD-10:E10.2- E10.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

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

(3)震动觉和温度觉测定、10g尼龙丝压力检查、踝肱比检查;

(4)肿瘤指标筛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

2.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3.对症治疗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八)出院标准。

1.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2.降糖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3.完成相关并发症的检查并开始对症治疗。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ICD-10:D35.0,M8700/0;M86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高血压,并具有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典型的症状,部分病人血压正常,且无症状。

2.血压监测提示为阵发性高血压、阵发性高血压加重或持续性高血压。

3.血或24小时尿儿茶酚胺(CA)或其代谢产物增高,发作性高血压患者发作日4小时尿CA或其代谢产物较对照日4小时尿CA或其代谢产物高3倍以上。

4.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病灶。

5.131I或125I MIBG同位素功能显像阳性。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控制血压及对症治疗。

2.手术切除肿瘤。

3.同位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内分泌科)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35.0,M8700/0; M8693/1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及肿瘤标志物;

(3)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激发试验和/或抑制试验;

(4)胸片、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腹部超

声、肾上腺CT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静脉分段取血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及其代谢产物;

(2)131I或125I MIBG。

3.酌情行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七)选择用药(术前)。

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2.钙通道阻断剂。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血管扩张剂。

5.儿茶酚胺合成抑制剂。

6.镇静剂。

(八)出院(转科)标准。

1.症状减轻、好转。

2.满足手术条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复杂、严重、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诊断和治疗困难,延长住院时间。

2.伴有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特殊诊断治疗措施,治疗和住院时间变异。

3.出现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佳,延长住院时间。

二、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ICD-10:D35.0,M8700/0;M869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库欣综合征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库欣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库欣综合征(ICD-10:E24),入院行定性、定位诊断。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水牛背、高血压等。

2.血尿皮质激素水平增高和/或昼夜节律消失。

3.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抑制。

4.影像学检查提示。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经蝶垂体手术:适用于临床诊断库欣病的患者。

2.肾上腺占位切除手术:适用于临床诊断肾上腺病变包括腺瘤、腺癌、结节性增生的患者。

3.异位ACTH综合征原发病灶手术:适用于临床诊断异位ACTH综合征,且有疑诊病灶的患者。

4.肾上腺全切术或大部分切除术:适用于临床诊断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且无法明确病因的患者,切除肾上腺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继续随诊寻找病灶争取宝贵时间。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24库欣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定性检查和定位检查≤20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糖耐量检查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

(4)垂体、肾上腺CT或MRI。

2.定位检查:鞍区MRI(平扫+动态增强)、双肾上腺CT(平扫+增强+三维重建)、胸部或其他部位CT检查(必要时)。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肺功能;

(2)血ACTH(2-3次);联合小剂量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测定、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及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4.若病因仍不明确,根据病情可选择:

(1)岩下静脉取血、奥曲肽扫描、PET扫描(必要时);

(2)必要时进行有关并发症的检查:骨密度测定等;

(3)除外MEN的检查: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胃泌素及垂体其他相关激素的检查;

(4)垂体-肾上腺轴其他激素的术前评估: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性激素、醛固酮、肾素、儿茶酚胺类激素(必要时)。

(七)选择用药。

继续使用患者既往基础用药,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予以降压、控制血糖、补钾、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治

疗。

(八)出院(转科)标准。

1.症状减轻、好转。

2.满足手术条件。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病灶的放疗和/或化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3.若出现化验结果和临床情况不符合时,需重复检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若合并MEN,则根据受累腺体的情况决定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12版)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进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临床路径病种

临床路径【1】(23个专业346个病种) 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消化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胆总管结石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大肠息肉 6.反流食管炎 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上消化道出血 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14个临床路径病种 四、心血管内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房性心动过速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出血 3.吉兰—巴雷综合征 4.多发性硬化 5.癫痫 6.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肌萎缩侧索硬化 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颈动脉狭窄 12.颅内静脉窦血栓 13.视神经脊髓炎 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 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 五、血液内科9个临床路径病种 六、肾内科10个临床路径病种 1.终末期肾脏病 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 3.急性肾功能损伤 4.IgA 肾病行肾穿刺活检 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 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 7.急性肾盂肾炎 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10.慢性肾脏病贫血 七、内分泌10个临床路径病种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4.库欣综合征 5.Graves 病 6.垂体催乳素瘤 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9.尿崩症 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八、普外科37个临床路径病种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急性胰腺炎 3.直肠息肉 4.门静脉高压症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3.初治APL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5.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 8.血友病A 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整理]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

------------- 内分秘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147)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152)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158)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 3.15—2007) (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证候诊断 (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 。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 E11.902) 。 2.空腹血糖≤11.1mmol/L 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6.7mmol/L。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 、糖化血红蛋白 (4)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 (5)血酮和/或血乳酸 (6)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7)心电图 (8)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胰岛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 C-反应蛋白、DIC 初筛试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便常规、腹部B超、肌钙蛋白、肌电图、动态血压、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2012完整版10个病种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

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 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