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3.共同美

能为不同主体共同欣赏的审美对象,一般称之为共同美。

4.“和谐”

和谐也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它既包含了量的差异统一,又包含了质的差异统一,却又超出量和质的差异统一,成为度的关系。

5、审美态度

所谓审美态度,也称审美立场,即审美主体所持的摆脱现实功利欲念的关照、欣赏对象的态度。

6. “流溢说”

这是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鼻祖普罗丁关于美的本质的看法。他认为神或者“太一”是宇宙的一切之源,万事万物之所以美,就在于分享到这种流溢出来的神性或者“太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答:崇高的对象往往包含丑的因素,强调恐怖和神秘,是一种矛盾对立状态。(5分)而壮美则是一种单纯的雄伟和壮阔,不含有丑的因素,仍然属于和谐美。(5分)

要求在要点的基础上有适当解释。只答要点无解释适当扣分。

2. 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视听感官的美学功能表现在:第一,形式感的确立为审美快感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而视听感官正是形式感确立的主要途径。(5分)第二,视听感官感知对象世界的整合能力是审美活动达成的又一基础。(5分)

3.审美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审美就是对美的欣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自由观照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发生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心物感应,物我交流的动态心理过程。(5分)它具有精神性、自由性、动态性的特征。(5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答:人的美是美的精华,是社会美的集中体现。(3分)一切社会美的内容最终都要归结到人身上,人的美最能反映社会美的本质。(4分)因为所谓社会实践是人的实践,社会美是

通过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来实现的,(4分)人的美是由社会实践活动造就的。(4分)要求有论有述,言之成理。

某方面答得较好可酌情加分。

2. 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答:答:1.主观说:美在于主观,美是主观的。否定了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3分)2.客观说,主张美是客观的,坚持了唯物论,但忽略了美的相对性。(4分)3.“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是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这种观点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把人的意识等同于人的实践。(4分)4.“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说”。认为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4分)

要求有论有述,言之成理。某方面答得较好可酌情加分。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二)

院系:年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喜剧

4、审美趣味

5、形式美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3、现代西方哲学提出一种研究哲学的新方法,即(),它强调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

A、社会学方法

B、现象学方法

C、解释学方法

D、语言分析方法

4、实验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A、卡西尔

B、苏珊·朗格

C、托马斯·门罗

D、费希纳

5、格式塔心理美学代表人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直觉至少有两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

A、分散化原则

B、复杂化原则

C、简化原则

D、统一性原则

6、康德认为从质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一种()。

A、无利害的快感

B、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

C、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D、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7、无论哪一种形态的美,它总是要通过特定并具体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表明()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A、感染性

B、形象性

C、社会性

D、变异性

8、崇高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西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人是()。

A、康德

B、黑格尔

C、博克

D、朗吉弩斯

9、在美学家柏格森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笑和喜剧感,是由()造成的。

A、预期的失望

B、生命的机械化

C、进步力量的胜利

D、动作的模仿

10、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11、黑格尔认为,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两种认识性感官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

A、视觉和听觉

B、听觉和味觉

C、视觉和味觉

D、味觉和触觉

12、我们平时所谓的“睹物思人”,在性质上属于()。

A、对比联想

B、相似联想

C、同一联想

D、接近联想

13、在美感心理活动中,理解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它们是()。

A、体匿性存和简单直接性

B、简单直接性和整体统一性

C、体匿性存和多义难传性

D、多义难传性和整体统一性

14、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这表明,在审美上具有()。

A、时代性差异

B、阶级性差异

C、个人性差异

D、民族性差异

15、“美在关系说”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

A、狄尔泰

B、卢梭

C、雨果

D、狄德罗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主要有哪几种看法?

2、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途径有哪些?

3、简述布洛的审美心理距离说。

4、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征?

5、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宋代文人苏轼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我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曾引用这首《琴诗》来表明自己的美学观点,请结合这首诗来分析一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并谈谈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缺点。

2、结合美的具体现象,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他

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3、喜剧: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也可称为喜、喜剧性或滑稽。它不同于作为戏剧形式之一的喜剧,而是泛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滑稽的因素,也就是一切荒谬背理、显得可笑的现象。

4、审美趣味: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倾向,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主观爱好。人的审美趣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又直接参与和影响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

5、形式美:形式美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美的形态。尽管它主要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并不相同。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某种朦胧的内容和意味。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A 12、D 13、

C 14、B 15、D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主要有4种看法。

第一,“主观说”,代表人为吕荧、高尔泰。他们主张美是主观的,是人的心灵的产物,是人的主观精神活动的结果。第二,“客观说”,代表人为蔡仪。他们主张美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鉴赏者而存在的。第三,“主客观统一说”,代表人为朱光潜。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主观,也不完全在客观,而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第四,“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代表人为李泽厚。他认为,美既是客观的,也是社会的,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

2、答: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基本途径有四个:第一,经过典型化的手法,使生活丑转化为艺术典型形象。第二,通过讽刺、幽默等喜剧性的手法,对丑的事物直接加以否定、批判,使人们在审美中获得愉悦,发出笑声。第三,通过对比的方法,以丑衬美,使美与丑的矛盾更尖锐更突出。第四,经过审美形象化的处理,使丑的形象更生动。

3、答:由瑞士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学说,他主张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他认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求,使审美活动的显著特征,这里的距离不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特指一种无功利的观赏态度。

4、答: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朱光潜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曾引用苏轼的《琴诗》作为论据。

首先,朱光潜提出了“主客观统一学说”。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如《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者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在此基础上,他提了自己的“物甲物已说”。

其次,在后来,朱光潜越来越多地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对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进行阐释和补充。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点在于,他克服了美在主观说和美在客观说的机械片面性,在一个更加辩证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概括。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缺点在于:尽管他在学说中强调了美的客观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推理,他还是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强调了社会人的主观性的决定作用。此外,他还把人的意识与人的实践,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这也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2、答: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

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

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

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

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三)

院系:年级:姓名:学号: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6、审美心理距离说

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8、悲剧

9、审美需要

10、风骨

六、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3、现代西方哲学提出一种研究哲学的新方法,即(),它强调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

A、社会学方法

B、现象学方法

C、解释学方法

D、语言分析方法

4、实验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A、卡西尔

B、苏珊·朗格

C、托马斯·门罗

D、费希纳

5、格式塔心理美学代表人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直觉至少有两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

A、分散化原则

B、复杂化原则

C、简化原则

D、统一性原则

6、康德认为从质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一种()。

A、无利害的快感

B、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

C、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D、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7、无论哪一种形态的美,它总是要通过特定并具体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表明()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A、感染性

B、形象性

C、社会性

D、变异性

8、崇高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西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人是()。

A、康德

B、黑格尔

C、博克

D、朗吉弩斯

9、在美学家柏格森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笑和喜剧感,是由()造成的。

A、预期的失望

B、生命的机械化

C、进步力量的胜利

D、动作的模仿

10、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11、黑格尔认为,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两种认识性感官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

A、视觉和听觉

B、听觉和味觉

C、视觉和味觉

D、味觉和触觉

12、我们平时所谓的“睹物思人”,在性质上属于()。

A、对比联想

B、相似联想

C、同一联想

D、接近联想

13、在美感心理活动中,理解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它们是()。

A、体匿性存和简单直接性

B、简单直接性和整体统一性

C、体匿性存和多义难传性

D、多义难传性和整体统一性

14、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这表明,在审美上具有()。

A、时代性差异

B、阶级性差异

C、个人性差异

D、民族性差异

15、“美在关系说”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

A、狄尔泰

B、卢梭

C、雨果

D、狄德罗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6、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7、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美学方法。

8、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征?

9、什么是“移情说”?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本质主要有哪四种看法,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美的具体现象,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三)答案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由瑞士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学说,他主张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他认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求,使审美活动的显著特征,这里的距离不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特指一种无功利的观赏态度。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3、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

4、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是一种驱动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审美需要往往是个不相同的。

5、风骨:风骨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是由刘勰确立起来的。这一范畴实际上特指情与理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感人的凌厉气势。后来,风骨演化为一种“刚健”的美的理想。有时被称为“汉魏风骨”或“建安风力”。

六、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A 12、D 13、

C 14、B 15、D

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答: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

2、答: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从古希腊美学

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

3、答: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

4、答:移情说是立普斯提出来的美学观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美感,就在于人类主观移情的结果,也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设身处地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们也有意志、情感和思想,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

八、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答:朱光潜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曾引用苏轼的《琴诗》作为论据。

首先,朱光潜提出了“主客观统一学说”。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如《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者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在此基础上,他提了自己的“物甲物已说”。

其次,在后来,朱光潜越来越多地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对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进行阐释和补充。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点在于,他克服了美在主观说和美在客观说的机械片面性,在一个更加辩证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概括。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缺点在于:尽管他在学说中强调了美的客观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推理,他还是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强调了社会人的主观性的决定作用。此外,他还把人的意识与人的实践,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这也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4、答: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

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

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

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

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四)

院系:年级:姓名:学号:

七、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1、“美学之父”

12、“美在生活”

13、喜剧

14、形式美

15、审美趣味

八、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3、现代西方哲学提出一种研究哲学的新方法,即(),它强调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

A、社会学方法

B、现象学方法

C、解释学方法

D、语言分析方法

4、实验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A、卡西尔

B、苏珊·朗格

C、托马斯·门罗

D、费希纳

5、格式塔心理美学代表人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直觉至少有两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

A、分散化原则

B、复杂化原则

C、简化原则

D、统一性原则

6、康德认为从质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一种()。

A、无利害的快感

B、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

C、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D、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7、无论哪一种形态的美,它总是要通过特定并具体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表明()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A、感染性

B、形象性

C、社会性

D、变异性

8、崇高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西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人是()。

A、康德

B、黑格尔

C、博克

D、朗吉弩斯

9、在美学家柏格森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笑和喜剧感,是由()造成的。

A、预期的失望

B、生命的机械化

C、进步力量的胜利

D、动作的模仿

10、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11、黑格尔认为,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两种认识性感官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

A、视觉和听觉

B、听觉和味觉

C、视觉和味觉

D、味觉和触觉

12、我们平时所谓的“睹物思人”,在性质上属于()。

A、对比联想

B、相似联想

C、同一联想

D、接近联想

13、在美感心理活动中,理解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它们是()。

A、体匿性存和简单直接性

B、简单直接性和整体统一性

C、体匿性存和多义难传性

D、多义难传性和整体统一性

14、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这表明,在审美上具有()。

A、时代性差异

B、阶级性差异

C、个人性差异

D、民族性差异

15、“美在关系说”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

A、狄尔泰

B、卢梭

C、雨果

D、狄德罗

九、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0、简要阐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1、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美学方法。

12、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征?

13、什么是“移情说”?

十、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本质主要有哪四种看法,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美的具体现象,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四)答案

九、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美学之父:是指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嘉通。一般认为是由他第一次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的。其标志是,他在1750年出版了美学专著《美学》,并将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感性认识的完善”,因此美学在初始时也成为“感性学”。

2、美在生活:是由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来的美学观点。他认为,美不在理念,也不在人的主观意识,而就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他提出,美就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3、喜剧: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也可称为喜、喜剧性或滑稽。它不同于作为戏剧形式之一的喜剧,而是泛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滑稽的因素,也就是一切荒谬背理、显得可笑的现象。

4、形式美:形式美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美的形态。尽管它主要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并不相同。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某种朦胧的内容和意味。

5、审美趣味: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倾向,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主观爱好。人的审美趣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又直接参与和影响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

十、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A 12、D 13、

C 14、B 15、D

十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2、答: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

3、答: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

4、答:移情说是立普斯提出来的美学观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美感,就在于人类主观移情的结果,也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设身处地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们也有意志、情感和思想,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

十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5、答:朱光潜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曾引用苏轼的《琴诗》作为论据。

首先,朱光潜提出了“主客观统一学说”。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如《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者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在此基础上,他提了自己的“物甲物已说”。

其次,在后来,朱光潜越来越多地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对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进行阐释和补充。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点在于,他克服了美在主观说和美在客观说的机械片面性,在一个更加辩证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概括。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缺点在于:尽管他在学说中强调了美的客观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推理,他还是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强调了社会人的主观性的决定作用。此外,他还把人的意识与人的实践,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这也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6、答: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

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

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

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

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五)

十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6、审美心理距离说

1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8、悲剧

19、审美需要

20、风骨

十二、简答题(第1、2、3小题6分,第4小题7分,共25分)

14、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15、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美学方法。

16、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征?

17、什么是“移情说”?

十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本质主要有哪四种看法,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美的具体现象,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五)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由瑞士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学说(1分),他主张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2分)。他认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求,使审美活动的显著特征,这里的距离不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特指一种无功利的观赏态度(2分)。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1分)。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2分)。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2分)。

3、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2分)。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3分)。

4、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是一种驱动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2分)。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审美需要往往是个不相同的(3分)。

5、风骨:风骨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是由刘勰确立起来的(1分)。这一范畴实际上特指情与理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感人的凌厉气势(2分)。后来,风骨演化为一种“刚健”的美的理想。有时被称为“汉魏风骨”或“建安风力”(2分)。

二、简答题(第1、2、3小题各6分,第4小题7分,共25分)

答: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

2、答: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2分)。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2分)。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

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2分)。

3、答: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2分)。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2分)。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2分)。

4、答:移情说是立普斯提出来的美学观点(1分)。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美感,就在于人类主观移情的结果,也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设身处地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们也有意志、情感和思想(4分),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2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答:朱光潜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曾引用苏轼的《琴诗》作为论据。

首先,朱光潜提出了“主客观统一学说”。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如《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者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在此基础上,他提了自己的“物甲物已说”(7分)。

其次,在后来,朱光潜越来越多地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对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进行阐释和补充。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7分)。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点在于,他克服了美在主观说和美在客观说的机械片面性,在一个更加辩证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概括(5分)。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缺点在于:尽管他在学说中强调了美的客观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推理,他还是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强调了社会人的主观性的决定作用。此外,他还把人的意识与人的实践,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这也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6分)。

2、答: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5分)。

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5分)。

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5分)。

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

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5分)。

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5分)。

美学00037_历年试卷附答案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 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 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 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高峰体验是由谁提出的?() 1.0分 ?A、 欧亨利 ?B、 马可波罗 ?C、

马克吐温 ?D、 马斯洛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 ?A、 吴道子 ?B、 张璪 ?C、 石涛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 1.0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装模作样”的目的是中小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与上层精英的()。 1.0分 ?A、 地位认同 ?B、 财富认同 ?C、 文化认同 ?D、 属性认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

1.0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分 ?A、 美育与德育无关 ?B、 美育是德育的手段 ?C、 德育是一种熏陶和感发 ?D、 德育和美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京城玩家》中把谁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1.0分 ?A、 刘义杰 ?B、 马未都 ?C、 王世襄 ?D、 张德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 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它是针对解放前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批判。 ?B、 它的中心问题是“美是什么”。 ?C、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D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C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B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D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C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D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 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美学试题(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 3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2.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33.悲剧的基本特征。 34.美育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36.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是人与世界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在。31.(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 成活动; (3)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 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32.(1)审美意象是精神性的,存在于心理活动中, 还未呈现为形式符号,有待凝定于一定的物质实在 中; (2)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 来,赋予—定的形式符号; (3)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 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4)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的艺术 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在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 直接结果。 33.(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 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 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 验。 34.[参考答案] (1)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动性。 35.(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 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 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 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36.(1)艺术技巧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2)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发挥是艺术操作的过程。 (3)艺术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中不可逾越的环 节。 (4)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不能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 与技巧,否则就会沦为匠艺。 美学试题(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 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 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 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 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 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 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 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 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 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 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 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 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 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 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 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 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 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小 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 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 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 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 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 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 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 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 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 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 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 里产生的。 42.(1)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 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 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 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美育中的情感活 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 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 分,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 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 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 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 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 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 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 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 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 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 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美学试题(四)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优美?其特征有哪些? 2.美感的产生是哪些因素的因缘汇合? 3.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具体事例,论述美育是如何转移人的心理气 质和精神面貌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等,是人类活动中目 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作为社会实践 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现实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是人对这种和谐 关系的情感肯定。 (1)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 存关系之中。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 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 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3)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轻 盈、妩媚、秀雅、圆润、清新等品格。 2.美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从逻辑上看,它是多种 因素因缘汇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有: (1)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 (3)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4)一定的审美环境。 3.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 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 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 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 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 象。 最后,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 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 的艺术力量。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 起。 (3)唯物辨证地解决了美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 的关系问题。 (4)有巨大的历史感。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自我并不是实体”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 A、笛卡尔 B、叔本华 C、歌德 D、康德 2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1.0分)1.0 分 A、物理的实在 B、抽象的理念概念 C、情景交融 D、主客分离 3以下对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美育不应该孤立起来进行,应该和提高一个人整体的文化教养结合在一起进行。 B、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心灵的深刻影响。 C、美育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D、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4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1.0分)1.0 分A、海德格尔B、费希纳C、萨特D、杜夫海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为()。(1.0分)1.0 分 A、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自然美是独立的 D、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6以下对于“自然的人化”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它的狭义指的是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 C、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属于()。(1.0分)1.0 分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8认为休闲“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的是()。(1.0分)1.0 分 A、王国维 B、胡适 C、张潮 D、欧阳修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C、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10“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1.0分)1.0 分 A、黑格尔 B、康德 C、鲍姆嘉通 D、海德格尔 11《葬花词》集中反映了()的人生感。(1.0分)1.0 分 A、林黛玉 B、史湘云 C、贾宝玉 D、薛宝钗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愉悦性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特性。 B、高峰体验会引发一种感恩之情。 C、美感只能从耳目两个感官中获得。 D、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美感的特点。 13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1.0分)1.0 分 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14不属于美育主要功能的是()。(1.0分)1.0 分 A、培养审美心胸 B、提升审美能力 C、培养审美趣味 D、形成审美风尚 15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1.0 分 A、吴道子 B、张璪 C、石涛 D、郑板桥 16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2019美学与人生章节答案有答案

第一章 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A A. 甲骨 B. 金 C. 小篆 D. 隶书 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D A. 毛苌 B. 荀子 C. 董仲舒 D. 许慎 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A. 鲍姆嘉通 B. 克罗齐 C. 柏拉图 D. 维科 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C A.毕达哥拉斯 B.莎夫 C. 笠原仲二 D.格拉底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是1750年。? 8.下面哪位学者提出了“美是难的”。格拉底 9.友兰将人生分为哪几重境界?ABCD A功利境界B自然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 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一部著作中提出了“美是生活”?A A《生活与美学》 B《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怎么办?》 D《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 第二章测试

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D A高尔吉亚 B格拉底 C芝诺 D毕达哥拉斯 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B A《法哲学》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私有制的起源》 D《共产党宣言》 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X 8一首诗和一篇散文之间的关系属于A A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B个别事物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C事物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D事物与人之间的情境关系 9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心理距离说。? 10柏拉图的哪一篇著作集中讨论了美的本质问题?B A《克拉底鲁篇》 B《大希庇阿斯篇》 C《小希庇阿斯篇》 D《曼诺篇》 第三章测试 1儒家强调尽善尽美,注重社会人格之美? 2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是法家X 3具有禅宗意味的诗人是B A屈原 B王维 C辛弃疾

设计美学试卷(A)

设计美学试卷(A) 学校____班级____姓名____分数____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阅卷人____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4) ①毕达哥拉斯②苏格拉底③柏拉图④鲍姆嘉通 2、青铜器的美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美?(3) ①原始的美②铜的材质美③狞厉的美④粗犷的美 3、设计艺术的首要功能是(3) ①认识功能②道德功能③审美功能④娱乐功能 4、技术美的核心是(2) ①形式美②功能美③色彩美④线条美 5、工业设计与其它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工业设计在创造上需要一定的技术②工业设计是一种人工制品③工业设计是意象思维的结晶④工业设计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 6、设计活动产生于(4) ①模仿②巫术③游戏④实践 7、在西方美学史上,主为“数或数量的关系是万物的本源”的美学家是() ①柏拉图②康德③毕达哥拉斯④黑格尔 8、西方美学从古典形式向现代设计形态转变的时间是()

①18世纪末期②19世纪中期③20世纪初期④20世纪中期 9、设计美学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其中最重要的是() ①社会中的审美对象②自然中的审美对象③产品中的审美对象④人生中的审美对象 10、“人是世界的美”这一命题内涵是(2) ①人为美而存在②有了人,世界才有美③有了世界,才有人的美④人是世界中最美的 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1、设计的本质是(1、 2、 3、4) ①设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②设计是人类创造的③设计是人类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物质创造④设计是将理念变为现实的物化过程⑤设计是现代艺术 2、工业美的结构要素是(1、2、 3、4) ①功能的结构②材料的结构③机体的结构④形式的结构 3、设计美的本质特征是(1、2、3、 4、5) ①功能性特征②社会性特征③形象性特征④历史性特征⑤交易性特征 4、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有(1、2、4、5) ①材料美②结构美③色彩美④形式美⑤功能美 5、产品结构的特征有(1、2、3、5) ①层次性②有序性③艺术性④抽象性⑤稳定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 D )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 C.爱迪生 D.博克 2.从联想的类型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B)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3.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A )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的是( C )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5.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C )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6.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A )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 7.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C )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8.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D ) A.审美对象 B.审美形态 C.审美经验 D.审美活动 9.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的美学家是( A ) A.苏珊·朗格 B.英伽登 C.杜夫海纳 D.阿恩海姆 10.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 C )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早期 11.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 B ) A.诗性与雕塑性的 B.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C.诗性与音乐性的 D.音乐性与戏剧性的 12.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的审美形态是( C ) A.悲剧 B.喜剧 C.荒诞 D.崇高 1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B ) A.柏拉图 B.朗吉弩斯 C.康德 D.博克 14.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 D )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15.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哈奇生 B.乔治·桑塔亚那 C.夏夫玆博里 D.狄尔泰 16.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五官感觉是( D ) A.味觉和嗅觉 B.听觉和触觉 C.视觉和味觉 D.视觉和听觉 17.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A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18.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B ) A.现代主义文艺 B.现实主义文艺 C.浪漫主义文艺 D.后现代主义文艺 19.“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A )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20.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 D ) A.意象和知觉 B.理智和情感 C.体验和感受 D.意向和想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审美形态的特征是(ABCD ) A.生成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E.差异性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2013年最新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一、概念题。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人生美学则是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美是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审美是审美的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立志是指设立自己未来方向的志愿。即确定一个长远的目标,比制定达成目标的步骤,在这基础上努力进取,且不断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过程。(立志就是要确立一个培养理想品性、达到理想境界的具体目标。) 节制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约束,它承认欲望的存在,并认为人应该实现那部分可以实现的欲望,它所约束的只是沉浸于为所欲为的纵欲。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禁欲是一种生活型态,一种以剥夺某些基本需求和欲望,特别是禁止性方面的欲望,来达成某些特定目的的手段。(禁欲是对人性的摧残) 妒忌是指在某人想法中,某种重要关系被第三者所破坏衰弱或影响,或者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某种资源或特点。(日本学者阿部次郎对妒忌曾下过一个定义:那是针对别人的成功而产生的一种心怀憎恨的钦羡之情。)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力的外部表现是毅力和行动。意志力的品质包括:目的性与坚持

设计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科学观的缔造者之一(伽利略)在天文学、运动的原理和定律、数学与经验的关联、实验科学或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2 (培根)被同时代人赞誉为“自然大臣”,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 3 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主义) 4 现代之父(塞尚)向世人揭示了新的“看”的方法。 5 在现代设计史上,(毕加索)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 6 热的抽象代表为(康定斯基) 7 冷的抽象代表为(蒙得里安) 8 英国“水晶宫”的设计者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9 纳粹时期素有“电动汽车之父”斐迪南.保时捷 10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简称为“DIA” 11 英国工业艺术院,简称“BIIA” 12英国美术与工业委员会“CAI” 13英国国家工业艺术注册设计师“NRD” 14吉奥.庞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界最有代表性且最富才华的人物。 15美国通用公司的简称为GM 16“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菲德里柯.德.奥尼斯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 17在建筑上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 18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 20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蓝-----上海土山湾工艺院 21《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22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成立学部。 23中国近代于1918年成立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 24--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作者是培根。 二、多项选择题 1 为努力探索而牺牲的科学家有(布鲁诺)(伽利略) 2 莫奈的作品有(卢昂.大教堂)(阿尔让特依大桥)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A.培养审美能力 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D.规范社会文化 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A.虚拟性 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A.审美快感 B.意象 C.形式 D.物象 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感性的 B.愉快的 C.不可抗拒的 D.自然而然的 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艺术批评 B.艺术接受 C.艺术品 D.艺术创造 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A.游戏说 B.模仿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立普斯 B.费希纳 C.布洛 D.丹纳 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A.社会关系的解放 B.生活方式的变革 C.思想观念的自由 D.创造性的发挥 14.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 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 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 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 A、毕达哥拉斯B 、苏格拉底C、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 ) A、德谟克利特B 、休谟C、博克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 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D 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D 、尼采

2015秋西南大学学员美学与人生考试答案

三、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 “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源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美学的核心命题,在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另外,自然美和劳动的关系问题,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问题,只有放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正确理解才能解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劳动的现实化和结果,同时又是美产生的根源。 整个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是经济基础,一是上层建筑,美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里面的,审美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在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产生的。人的审美意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实践、劳动。因此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欣赏自己。这就是美,文艺起源于劳动。社会活动是文艺的源泉,决定文艺的发展。 以前赵本山有个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在小品中,赵本山作为劳动人民总是把舞蹈与劳动联系起来,还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他认为劳动者是最美的。这就很好地阐明了中心,赞美了劳动,赞美了劳动者.劳动是美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事实上,很多舞蹈动作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比如《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是一首劳动歌曲,配上舞蹈也是适当美化的劳动的动作.体现出朝气蓬勃的劳动场面. (一)从社会劳动看美的来源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生产劳动是美和艺术的真正来源。社会的生产劳

动过程本身就是美的,因为它能够使人在自然物中实现自身目的。正是在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动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人才能真正证明自己是人类,自然界也才表现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因此,通过能动的、有目的的生产劳动,使人类的生活对象化,人类就不仅会在意识中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还会在现实中能动地复现自己,从而在自己所创造的美和艺术的世界中直观到自身。 马克思指出,美和艺术是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结果。他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决定的。人是类的存在物、社会的存在物决定了人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要“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实现人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人类的劳动是自由自觉地有意识的生活活动。这是马克思将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的生活相比较而得出来的人类的活动——即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在马克思看来,动物的活动是按物种自身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起来的自身尺度来进行的生命的活动,而人类的活动则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生活活动,即生产劳动。人在劳动以前已经有意识地将产品设想出来,把设想的产品变成现实的产品就是他的目的,人有意识地使这个目的物为规律来支配自己的活动的方式

《美学》朱立元版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朱立元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游戏说:首先是由康德提出的,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 游戏说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一方面,艺术和 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 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游戏是消除人性分裂的一种特 有的理想活动。 但是,艺术与游戏有相同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 是片面的。 2、表现说:兴起于西方18、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 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代表人物有德拉克洛瓦、柏格森和克罗齐等;在中国, 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可以划入表现说,代表人物有陆机和刘勰等。 表现说批判模仿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表现说把艺 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美学史 上是一大进步。 但是,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 而仍然是片面的。 3、符号说:是由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首先提出。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 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表现一种人类的普遍 情感或情感概念,它能展现人的经验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 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 符号说综合表现说和有意味形式说,把艺术的本质与人的符号本质联系起来, 理论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但也因而把艺术本质非社会化、非历史化了,由于 将人的社会、历史本质降低为自然性、生物性的“生命运动”,所以仍不能正 确地解决艺术本质问题。 4、艺术想象力:较为明确地在人性论基本框架中谈“想象力”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 艺术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生成艺术意象的能力,这种能力 可以产生想象、幻想、联想等活动。常常被认为是艺术家最重要的能力, 也是艺术创造过程中起着最大、最核心作用的能力。 艺术想象力是一种能生成意象的纯粹感性能力,是蕴涵时空从而超越时空 的,它有自己的想象逻辑。 5、艺术灵感:在西方,对于灵感有较多领会的是柏拉图和郞吉弩斯。 艺术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 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 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灵感客观存在,是艺术家在自身心理素质与后天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学养积累 基础上综合形成的一种心理体验状态和活动。它是艺术家创造力极为旺盛、 勃发时一种神思活跃、意象奔涌的心理状态。灵感是主体艺术状态对日常状 态的超越。它是一种非预期性、突发性的艺术思维境界。 6、气韵:首次出现在南朝画家谢赫的绘画六法之中。 它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抑制的 生命的活力,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且这种生命的波动又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