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学概论试题

美学概论试题

美学概论试题
美学概论试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3.共同美

能为不同主体共同欣赏的审美对象,一般称之为共同美。

4.“和谐”

和谐也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它既包含了量的差异统一,又包含了质的差异统一,却又超出量和质的差异统一,成为度的关系。

5、审美态度

所谓审美态度,也称审美立场,即审美主体所持的摆脱现实功利欲念的关照、欣赏对象的态度。

6. “流溢说”

这是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鼻祖普罗丁关于美的本质的看法。他认为神或者“太一”是宇宙的一切之源,万事万物之所以美,就在于分享到这种流溢出来的神性或者“太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答:崇高的对象往往包含丑的因素,强调恐怖和神秘,是一种矛盾对立状态。(5分)而壮美则是一种单纯的雄伟和壮阔,不含有丑的因素,仍然属于和谐美。(5分)

要求在要点的基础上有适当解释。只答要点无解释适当扣分。

2. 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视听感官的美学功能表现在:第一,形式感的确立为审美快感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而视听感官正是形式感确立的主要途径。(5分)第二,视听感官感知对象世界的整合能力是审美活动达成的又一基础。(5分)

3.审美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审美就是对美的欣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自由观照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发生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心物感应,物我交流的动态心理过程。(5分)它具有精神性、自由性、动态性的特征。(5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答:人的美是美的精华,是社会美的集中体现。(3分)一切社会美的内容最终都要归结到人身上,人的美最能反映社会美的本质。(4分)因为所谓社会实践是人的实践,社会美是

通过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来实现的,(4分)人的美是由社会实践活动造就的。(4分)要求有论有述,言之成理。

某方面答得较好可酌情加分。

2. 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答:答:1.主观说:美在于主观,美是主观的。否定了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3分)2.客观说,主张美是客观的,坚持了唯物论,但忽略了美的相对性。(4分)3.“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是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这种观点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把人的意识等同于人的实践。(4分)4.“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说”。认为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4分)

要求有论有述,言之成理。某方面答得较好可酌情加分。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二)

院系:年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喜剧

4、审美趣味

5、形式美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3、现代西方哲学提出一种研究哲学的新方法,即(),它强调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

A、社会学方法

B、现象学方法

C、解释学方法

D、语言分析方法

4、实验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A、卡西尔

B、苏珊·朗格

C、托马斯·门罗

D、费希纳

5、格式塔心理美学代表人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直觉至少有两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

A、分散化原则

B、复杂化原则

C、简化原则

D、统一性原则

6、康德认为从质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一种()。

A、无利害的快感

B、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

C、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D、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7、无论哪一种形态的美,它总是要通过特定并具体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表明()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A、感染性

B、形象性

C、社会性

D、变异性

8、崇高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西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人是()。

A、康德

B、黑格尔

C、博克

D、朗吉弩斯

9、在美学家柏格森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笑和喜剧感,是由()造成的。

A、预期的失望

B、生命的机械化

C、进步力量的胜利

D、动作的模仿

10、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11、黑格尔认为,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两种认识性感官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

A、视觉和听觉

B、听觉和味觉

C、视觉和味觉

D、味觉和触觉

12、我们平时所谓的“睹物思人”,在性质上属于()。

A、对比联想

B、相似联想

C、同一联想

D、接近联想

13、在美感心理活动中,理解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它们是()。

A、体匿性存和简单直接性

B、简单直接性和整体统一性

C、体匿性存和多义难传性

D、多义难传性和整体统一性

14、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这表明,在审美上具有()。

A、时代性差异

B、阶级性差异

C、个人性差异

D、民族性差异

15、“美在关系说”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

A、狄尔泰

B、卢梭

C、雨果

D、狄德罗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主要有哪几种看法?

2、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途径有哪些?

3、简述布洛的审美心理距离说。

4、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征?

5、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宋代文人苏轼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我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曾引用这首《琴诗》来表明自己的美学观点,请结合这首诗来分析一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并谈谈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缺点。

2、结合美的具体现象,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3、喜剧: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也可称为喜、喜剧性或滑稽。它不同于作为戏剧形式之一的喜剧,而是泛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滑稽的因素,也就是一切荒谬背理、显得可笑的现象。

4、审美趣味: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倾向,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主观爱好。人的审美趣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又直接参与和影响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

5、形式美:形式美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美的形态。尽管它主要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并不相同。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某种朦胧的内容和意味。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A 12、D 13、C 14、B 15、D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主要有4种看法。

第一,“主观说”,代表人为吕荧、高尔泰。他们主张美是主观的,是人的心灵的产物,是人的主观精神活动的结果。第二,“客观说”,代表人为蔡仪。他们主张美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鉴赏者而存在的。第三,“主客观统一说”,代表人为朱光潜。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主观,也不完全在客观,而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第四,“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代表人为李泽厚。他认为,美既是客观的,也是社会的,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

2、答: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基本途径有四个:第一,经过典型化的手法,使生活丑转化为艺术典型形象。第二,通过讽刺、幽默等喜剧性的手法,对丑的事物直接加以否定、批判,使人们在审美中获得愉悦,发出笑声。第三,通过对比的方法,以丑衬美,使美与丑的矛盾更尖锐更突出。第四,经过审美形象化的处理,使丑的形象更生动。

3、答:由瑞士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学说,他主张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他认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求,使审美活动的显著特征,这里的距离不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特指一种无功利的观赏态度。

4、答: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朱光潜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曾引用苏轼的《琴诗》作为论据。

首先,朱光潜提出了“主客观统一学说”。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如《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者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在此基础上,他提了自己的“物甲物已说”。

其次,在后来,朱光潜越来越多地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对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进行阐释和补充。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点在于,他克服了美在主观说和美在客观说的机械片面性,在一个更加辩证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概括。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缺点在于:尽管他在学说中强调了美的客观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推理,他还是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强调了社会人的主观性的决定作用。此外,他还把人的意识与人的实践,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这也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2、答: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

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

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

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

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三)

院系:年级:姓名:学号: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6、审美心理距离说

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8、悲剧

9、审美需要

10、风骨

六、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3、现代西方哲学提出一种研究哲学的新方法,即(),它强调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

A、社会学方法

B、现象学方法

C、解释学方法

D、语言分析方法

4、实验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A、卡西尔

B、苏珊·朗格

C、托马斯·门罗

D、费希纳

5、格式塔心理美学代表人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直觉至少有两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

A、分散化原则

B、复杂化原则

C、简化原则

D、统一性原则

6、康德认为从质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一种()。

A、无利害的快感

B、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

C、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D、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7、无论哪一种形态的美,它总是要通过特定并具体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表明()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A、感染性

B、形象性

C、社会性

D、变异性

8、崇高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西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人是()。

A、康德

B、黑格尔

C、博克

D、朗吉弩斯

9、在美学家柏格森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笑和喜剧感,是由()造成的。

A、预期的失望

B、生命的机械化

C、进步力量的胜利

D、动作的模仿

10、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11、黑格尔认为,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两种认识性感官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

A、视觉和听觉

B、听觉和味觉

C、视觉和味觉

D、味觉和触觉

12、我们平时所谓的“睹物思人”,在性质上属于()。

A、对比联想

B、相似联想

C、同一联想

D、接近联想

13、在美感心理活动中,理解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它们是()。

A、体匿性存和简单直接性

B、简单直接性和整体统一性

C、体匿性存和多义难传性

D、多义难传性和整体统一性

14、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这表明,在审美上具有()。

A、时代性差异

B、阶级性差异

C、个人性差异

D、民族性差异

15、“美在关系说”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

A、狄尔泰

B、卢梭

C、雨果

D、狄德罗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6、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7、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美学方法。

8、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征?

9、什么是“移情说”?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本质主要有哪四种看法,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美的具体现象,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三)答案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由瑞士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学说,他主张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他认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求,使

审美活动的显著特征,这里的距离不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特指一种无功利的观赏态度。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3、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

4、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是一种驱动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审美需要往往是个不相同的。

5、风骨:风骨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是由刘勰确立起来的。这一范畴实际上特指情与理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感人的凌厉气势。后来,风骨演化为一种“刚健”的美的理想。有时被称为“汉魏风骨”或“建安风力”。

六、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A 12、D 13、C 14、B 15、D

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答: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

2、答: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

3、答: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

4、答:移情说是立普斯提出来的美学观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美感,就在于人类主观移情的结果,也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设身处地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们也有意志、情感和思想,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

八、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答:朱光潜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曾引用苏轼的《琴诗》作为论据。

首先,朱光潜提出了“主客观统一学说”。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如《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者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在此基础上,他提了自己的“物甲物已说”。

其次,在后来,朱光潜越来越多地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对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进行阐释和补充。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点在于,他克服了美在主观说和美在客观说的机械片面性,在一个更加辩证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概括。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缺点在于:尽管他在学说中强调了美的客观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推理,他还是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强调了社会人的主观性的决定作用。此外,他还把人的意识与人的实践,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这也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4、答: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

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

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

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

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四)

院系:年级:姓名:学号:

七、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1、“美学之父”

12、“美在生活”

13、喜剧

14、形式美

15、审美趣味

八、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

B、阿多诺

C、鲍姆嘉通

D、黑格尔

3、现代西方哲学提出一种研究哲学的新方法,即(),它强调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

A、社会学方法

B、现象学方法

C、解释学方法

D、语言分析方法

4、实验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A、卡西尔

B、苏珊·朗格

C、托马斯·门罗

D、费希纳

5、格式塔心理美学代表人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直觉至少有两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

A、分散化原则

B、复杂化原则

C、简化原则

D、统一性原则

6、康德认为从质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一种()。

A、无利害的快感

B、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

C、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D、没有概念的普遍性

7、无论哪一种形态的美,它总是要通过特定并具体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表明()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

A、感染性

B、形象性

C、社会性

D、变异性

8、崇高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西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人是()。

A、康德

B、黑格尔

C、博克

D、朗吉弩斯

9、在美学家柏格森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笑和喜剧感,是由()造成的。

A、预期的失望

B、生命的机械化

C、进步力量的胜利

D、动作的模仿

10、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11、黑格尔认为,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两种认识性感官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

A、视觉和听觉

B、听觉和味觉

C、视觉和味觉

D、味觉和触觉

12、我们平时所谓的“睹物思人”,在性质上属于()。

A、对比联想

B、相似联想

C、同一联想

D、接近联想

13、在美感心理活动中,理解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它们是()。

A、体匿性存和简单直接性

B、简单直接性和整体统一性

C、体匿性存和多义难传性

D、多义难传性和整体统一性

14、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这表明,在审美上具有()。

A、时代性差异

B、阶级性差异

C、个人性差异

D、民族性差异

15、“美在关系说”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

A、狄尔泰

B、卢梭

C、雨果

D、狄德罗

九、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0、简要阐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1、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美学方法。

12、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征?

13、什么是“移情说”?

十、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本质主要有哪四种看法,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美的具体现象,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四)答案

九、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美学之父:是指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嘉通。一般认为是由他第一次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的。其标志是,他在1750年出版了美学专著《美学》,并将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感性认识的完善”,因此美学在初始时也成为“感性学”。

2、美在生活:是由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来的美学观点。他认为,美不在理念,也不在人的主观意识,而就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他提出,美就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3、喜剧: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也可称为喜、喜剧性或滑稽。它不同于作为戏剧形式之一的喜剧,而是泛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滑稽的因素,也就是一切荒谬背理、显得可笑的现象。

4、形式美:形式美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美的形态。尽管它主要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并不相同。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某种朦胧的内容和意味。

5、审美趣味: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倾向,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主观爱好。人的审美趣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又直接参与和影响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

十、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C

3、B

4、D

5、C

6、A

7、B

8、D

9、B 10、A 11、A 12、D 13、C 14、B 15、D

十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2、答: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

3、答: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

4、答:移情说是立普斯提出来的美学观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美感,就在于人类主观移情的结果,也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设身处地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们也有意志、情感和思想,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

十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5、答:朱光潜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曾引用苏轼的《琴诗》作为论据。

首先,朱光潜提出了“主客观统一学说”。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如《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者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在此基础上,他提了自己的“物甲物已说”。

其次,在后来,朱光潜越来越多地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对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进行阐释和补充。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点在于,他克服了美在主观说和美在客观说的机械片面性,在一个更加辩证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概括。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缺点在于:尽管他在学说中强调了美的客观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推理,他还是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强调了社会人的主观性的决定作用。此外,他还把人的意识与人的实践,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这也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6、答: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

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

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

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

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五)

十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6、审美心理距离说

1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8、悲剧

19、审美需要

20、风骨

十二、简答题(第1、2、3小题6分,第4小题7分,共25分)

14、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15、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美学方法。

16、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征?

17、什么是“移情说”?

十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本质主要有哪四种看法,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美的具体现象,试论优美与崇高的差异。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五)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由瑞士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学说(1分),他主张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2分)。他认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求,使审美活动的显著特征,这里的距离不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特指一种无功利的观赏态度(2分)。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1分)。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2分)。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2分)。

3、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2分)。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3分)。

4、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是一种驱动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2分)。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审美需要往往是个不相同的(3分)。

5、风骨:风骨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是由刘勰确立起来的(1分)。这一范畴实际上特指情与理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感人的凌厉气势(2分)。后来,风骨演化为一种“刚健”的美的理想。有时被称为“汉魏风骨”或“建安风力”(2分)。

二、简答题(第1、2、3小题各6分,第4小题7分,共25分)

答: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

2、答: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2分)。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2分)。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2分)。

3、答: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2分)。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2分)。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2分)。

4、答:移情说是立普斯提出来的美学观点(1分)。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美感,就在于人类主观移情的结果,也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设身处地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们也有意志、情感和思想(4分),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2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答:朱光潜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曾引用苏轼的《琴诗》作为论据。

首先,朱光潜提出了“主客观统一学说”。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如《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者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

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在此基础上,他提了自己的“物甲物已说”(7分)。

其次,在后来,朱光潜越来越多地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对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进行阐释和补充。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7分)。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点在于,他克服了美在主观说和美在客观说的机械片面性,在一个更加辩证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概括(5分)。

朱光潜美学理论的缺点在于:尽管他在学说中强调了美的客观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推理,他还是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强调了社会人的主观性的决定作用。此外,他还把人的意识与人的实践,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这也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6分)。

2、答: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秘等特色(5分)。

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5分)。

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5分)。

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5分)。

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5分)。

出题人:周均平发布人:孟凡晓期末考试重合率99%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美学概论试题库

美学概论试题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美学概论》试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是很的,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是十分的。 (古老、年轻)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墨子)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 5、在他的美学名着《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要辨析“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柏拉图) 6、年,德国哲学家的美学着作《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50、鲍姆加登)

7、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 的、以蔡仪为代表的、以朱光潜为代表的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 (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 8、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 的、、 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美、美感、美的创造) 9、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为两条基本原则, 即、 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构成了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与世界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选择题 1、以汉语为例,“美”字最早见于的甲骨文。 a、殷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a)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d)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c)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3.共同美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 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2.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3.维柯提出“诗性智慧”。 ◆4.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 史。 ◆5.康德主要著作是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 断就是它的美学。 6.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 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 ①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 何审美意义。 ②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 花的美。同样,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 使用“美的尺度”。 ③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 的“关系”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 ◆7.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 8.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①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②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③心理学的方法。9.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①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②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③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10.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人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 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 课后思考题: 1.“这朵花是红的”和“这朵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的判断,前者属于性质判断,后者属于趣味判断。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 2.你同意“美不是物理的事实”这一判断吗?为什么? 3.在你的阅读或观赏经历中,是否有一部作品深深地触动你?思考一下这种触动是否改变了你? 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神话一般分为三类:①起源的神话②诸神的神话③英雄神话 2.“手艺”:就是身体劳作的有目的性活动与事物在这种劳作中所显现的“合目的性”的本性之间、身体劳作的活动方式与事物的“合目的性”本性的显露方式之间的完美契合。当这种契合达到炉火纯青、巧夺天工的境界时,就是“艺”。 3.使得诗性直观从巫术直观中分离和解放出来的力量,是理性思维的崛起。 4.在苏格拉底死后,神话世界开始崩溃,他所主张的“认识你自己”“知而后幸福”等理性原则,成了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原则。 5.巫术直观的意义(30页) 6.神话运思的特征(37页) 课后思考题:

2021年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春美学专题模拟试题答案

《美学专项》期末模仿试题答案 春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欣赏和判断 2、生命形式 3、家庭美育 4、审美感知能力 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言》 6、缘情说 7、化丑为美 8、美分有说 二、单项选取题(每题3分,共24分) 1、D 2、A 3、D 4、A 5、A 6、C 7、D 8、B 三、阐述题(每题26分,共52分) 1、审美活动意义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美创造活动在实质上是一种生产,美欣赏即审美实质是一种消费,两者存在着互为前提互动互就互成关系:没有生产自然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也不会有生产。

(1)美作为一种展示过程,只有在接受者详细接受实践中才干体现出来。审美活动使潜在美得以显现,使也许美变成现实美,使意念形态抽象美变成形象状态形象美,使自在美变成体验美。接受者和艺术家共同创造了艺术作品。 (2)审美活动为美创造审美主体。审美活动在艺术熏陶中实现了对接受者精神素质影响和改造,并潜移默化塑造出了审美主体。审美活动对人精神活动具备“扶正祛邪,舒筋活血”作用。 (3)审美活动也影响美创造:群体审美消费取向是导向,规定着接受者审美需要,进而规定着创造者审美取向。接受者是艺术最后裁判。 (4)卢卡契把审美人道主义特性或人道主义功能作为审美活动重要意义纬度和价值取向:艺术形式把人提高到人高度;审美与艺术具备“反拜物化使命”;审美可以使人由整体人转变成人整体。 2、试阐述康德美感特性观。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按照形式逻辑“质一量一关系一模态”,从四个方面对美感心理进行了分析,称为“审美四契机”。她揭示了审美心理特性一系列矛盾或二律背反现象,对美感特殊规律作了哲学概括。(1)美感“质”特性。她以为,审美不涉及欲望、功利和伦理善,但又与欲望和道德感有关,产生类似快感,也就是无利害而生高兴。(2)美感“量”特性。美感不是在概念中进行结识活动,“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高兴”,审美判断是主观,但是又是普遍有效,也就是无概念而有普遍性。(3)美感“关系”特性。审美是没有明确目,但又符合目性,也就是无目合目性。(4)美感“模态”特性。审美活动虽然不依赖概念,但是,审美判断却具备普遍有效性和必然性,也就是没有概念而又有必然性。康德美感特性观对的揭示了审美心理中存在主观直觉和客观现实矛盾二重性。但是,她没能把审美心理矛盾特殊性和社会劳动实践历史联系起来,因而无法解释这一矛盾产生主线因素。

美学概论重点题目和答案

1. 什么是美学和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研究艺术美,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 2. 试分析我国古代美学“以和为美”的思想 ?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 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和六律以聪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以和为美,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 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 ?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 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的关系 ?美学和哲学 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 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 ?美学与伦理学 区别:对象不同 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 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 美学与心理学 区别:对象、范围不同 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 理学成果;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美学与文艺理论 区别:研究范围、侧重点不同;学科特点不 同;历史发展不同。 联系:美学在独立出来之前,许多美学思想 就包含在文艺理论中;两者内容上重合;两者相互作用。 4. 学习美学的意义和方法。 ?美育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完善文化心理结构,塑造完美人格 ?对大学生成才具有直接现实意义 (开发智力 培养意志力 促进身心健康) 方法: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 ?了解美学史上美学家的不同观点 ?结合艺术事实和艺术实践 ?勤于思考1. 西方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的不同观点 从客观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从主观精神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从客观对象方面寻找美的根源 从社会生活方面探索美的根源 ?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1. 西方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的不同途径 ①从客观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②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③从主客观相互作用上探讨美的本质 2. 如何理解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美的根源和本质只能从人类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作出科学说明。 1.生产活动是美诞生的最原始基础 2. 人在其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3. 如何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就是说,人身上有物质性、动物性,古有自然力量的一面,但人身上还有精神性,社会性因素,故人还有思维力量、意志力量、情感力量的一面。人不仅能从社会角度去感受世界,还能创造世界,美化世界,因此,人的本质力量是一种自由创造的力量。所谓对象化,就是说人不是像动物一样只是消极地适应世界,而是能按照客观和自身目的能动的创造世界,吧自己的聪明才智等本质力量灌注到对象中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是在人与现实所发生的审美中形成的,在这里,首先涉及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必须具有欣赏和创造美的本质力量。其次,作为客体的对象要具有审美的属性。再次,主客体之间要发生相互转化和对象化的关系。因此,我们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指人按照没得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吧对象塑造成美的形象 4. 简述美的特征 一、形象性车尔尼雪夫斯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二、客观性美归根到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的产物; 美依赖于客观对象的客观属性与形式。 三、多样性 美的形态无限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有不同表现形态。四、社会性 美的社会性指它同人类生产、生活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美总是作为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五、功利性 美的功利性即符合人的目的性,指对人有利、有

(完整版)美学专题模拟试题1-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是德国人_____于1750年所写的_____。 2.精神分析学说是瑞士心理学家_____提出来的,他的弟子荣格提出了_____学说。 3.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功能时,提出了著名的_____的原则。 4.历史上第一部美育专著《审美教育书简》作者是_____,出版于_____年。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中国南朝的文艺理论家_____。 6.距离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前的括号中,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尽善尽美”审美标准的是______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 ______在解释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时说:“美是善的象征。 A.杜夫海纳B.苏珊?朗格 C.维特根斯坦D.姚斯 3.美学理论的关键是______ A.美的本质 B.美感 C.审美 D.美育 4.唐代诗歌的繁盛,推动了中国古典美学最基本范畴_____ A.“神思”的诞生 B.“气韵生动”的诞生 C.“道”的诞生 D.“意境”的诞生 5.审美心理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是_____ A.相似联系 B.接近联系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美感 2.审美对象 3. 人化自然 4. 审美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直觉规律的主要表现 2. 简述审美理解及其三个层次。 3、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审美过程。

美学概论知识点

第二章 一、美的本质 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 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和个人爱好的影响。 (1)“美在形式”说 美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和法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英】荷迦兹《美的分析》 【美】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美在典型”说 美是典型,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古希腊】苏格拉底 【法】孟德斯鸠 【美】朗洛伊斯 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 认为美不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而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 (1)“美在理念”说 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看成是美的本源。 【古希腊】柏拉图 【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 【德】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美在主观”说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看成是美的本源。 【英】休谟 【英】科林伍德 【意】克罗齐 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 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美在关系”说 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 【法】狄德罗 (2)“美在生活”说 强调美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 【德】马克思 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劳动创造了美。

美学专题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A.“美是理式” B.“美是和谐” C.“美在关系” D.“美是生活” 2.在西方,美学从一开始就是()的一个分支。 A.哲学 B.语言学 C.文化学 D.伦理学 3.()说:“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式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 A.普列汉诺夫 B.黑格尔 C.鲍姆加登 D.康德 4.美感的()是指人们在感受美的事物时,会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愉快和喜悦。 A.客观性 B.直觉性 C.差异性 D.愉悦性

5.1912年,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发表论文《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首次提出了“心理距离说”。 A.立普斯 B.黑格尔 C.布洛 D.弗洛伊德 6.()是指抽象形式取得与内容分离的独立审美价值的过程。 A.形式化 B.独立化 C.普遍化 D.抽象化 7.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主要包括:()。 A.色彩、形状、光影、声音 B.色彩、线条、光影、声音 C.色彩、形状、尺度、声音 D.色彩、形状、光影、韵律 8.黄金分割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长:(短+长),比例值为()。 A.1:1.518 B.1:1.528 C.1:1.618 D.1:1.628 9.英国美学家()在其代表性理论著作《艺术》中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A.苏珊?朗格

B.克莱夫?贝尔 C.弗洛伊德 D.卡西尔 10.宏观地把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类,可以()地按不同的标准把艺术分为若干类别。 A.共时 B.历时 C.同时 D.实时 11.“期待视野”是()当代接受美学的“方法论顶梁柱”。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2.建筑是()的艺术,“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A.“空间创造” B.“空间表现” C.“空间存在” D.“空间再现” 13.创作出《亚威农的少女》的画家是:()。 A.毕加索 B.马蒂斯 C.康斯泰勃尔 D.克拉姆斯柯依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 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C、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 )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C、博克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D 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 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优美:即平时人们所讲的美,其实是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于审美客体优美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优雅、秀丽的美; 2、崇高: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在这里它不是一般的形容词。它是由于审美客体(崇高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冲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雄壮、激扬的美,是主体在面对巨大客体对象压倒之势的情景下显示的对客体的突破和超越的人格精神,是精神对形式的抗争与高扬; 3、悲剧:又称悲、悲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悲剧性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美。通常以美好的毁灭、正义的失败、英雄的牺牲、生活的磨难等为其基本内容,不仅催人泪下,也具有警醒和感奋人心的巨大作用; 4、喜剧:又称喜、喜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通常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是由喜剧性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美。 西方美学的三个基础 1.对事物的本质追求。(柏拉图) 2.对心理知、情、意的划分。(欧几里得几何学方式,鲍姆加登) 3.各门艺术的同一性(艺技不分;艺术与技术关联;艺术脱离技术;18世纪时,区分开来。) 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 1.无对本质的追问,且认为本质不可清晰言说。(语言、事物、内心) 2.对知、情、意无划分,认为心理是整体,并进行整体功能把握。(性、心、意、志、情不同却互渗) 3.各门艺术从未统一论述过,因为各门艺术不平等。(诗文最高,书画次之,雕塑和建筑偏低,小说和戏曲最低。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综合现象:唐、宋园林、元明清的戏曲;但此类综合从“闲情逸趣”出发,并未打破诗文的教化高位,因此并未统一。) 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 一. 本质——现象 1.毕达哥拉斯学派:数 2.柏拉图:“什么是美”(《大希匹阿斯》,《会饮篇》) 从概念和定义的水平上给“美”确定一个恰当的内涵。 二.从客体到主体 鲍姆加登用德文Aesthetica使美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以美的方式去思维艺术。理性类比的艺术”。 从感性的角度,他给美下了定义:“美”就是“完善的感性”。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美学专题》(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美学专题》(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多项选择题题库 说明: 1、资料整理于15年5月底; 2、含网上我要考试的多项选择和四次作业练习多项选择的全部习题及答案; 3、保证学员考试成绩为满分; 4、为方便学员快速完成考试,试题已经排序。 1.按照审美的方式可将美分为()。 A. 喜剧与悲剧 B. 荒诞与丑 2.按照文化不同质的层级划分,可以把人类的文化分为()。 全选 3.按照自然\社会\文化的整体分类,美可以分为()。 全选 5.从艺术的物质存在方式和审美的物化形态,将艺术划分为()。 全选 7.从中国书法可推论出中国文化中美的一些特点()。 全选 8.从主体感官出发,可将艺术划分为()。 去掉“A. 使用艺术” 9.当代城市之美主要表现在()。 去掉“A. 地铁” 11.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是()。 A. 对比 B. 协调 12.法国狄德罗依据美在关系说,把美分为()。 去掉“C. 生活美” 14.各种基本要素在整体上的排列组合法则被称为多样统一,或者被称为()。 C. 寓变化与整齐 D. 和谐繁多的统一 15.古典美学的三面是以三套逻辑来运作的,即()。 去掉“C. 矛盾—统一模式” 16.故宫的三个大殿是()。 去掉“C. 乾坤殿” 17.怪是对正常尺度的一种变形,包括()。 去掉“A. 都是人的变化” 18.贺拉斯认为文艺的三个特性是()。 去掉“A. 虚构性” 19.滑稽可以分为三类,包括()。 全选 20.荒诞的主要特征是()。 去掉“B. 主体终将战胜客体” 21.建筑艺术具有如下一些审美特征:()。 去掉“B. 雕塑性” 22.恐怖形象的构成和类型很多,下列属于恐怖形象类型的是()。 全选 24.美的特性包括()。 全选 1

美学概论试题库

《美学概论》试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历史就是很 的,但就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就是十分 的。 (古老、年轻)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就是提出的。 (墨子)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 5、在她的美学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提 出要辨析“什么就是美”与“什么东西就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柏拉图) 6、年,德国哲学家的美学著作《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750、鲍姆加登) 7、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 的、以蔡仪为代表的、以

朱光潜为代表的与以李泽厚为代表 的。 (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 8、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 的、、 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美、美感、美的创造) 9、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为两条基本原则, 即、 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构成了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与世界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选择题 1、以汉语为例,“美”字最早见于的甲骨文。 a、殷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a)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d)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就是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c)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 哥拉斯学派(d) 5、在她的美学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提 出要辨析“什么就是美”与“什么东西就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2019年826艺术综合真题解析

2019年826艺术综合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道德剧 2、颜学恕《野山》 3、马勒《大地之歌》 【精准押中!】——出处:826艺术综合狂背册(2019穆清)P4页 穆清老师在音乐编只给出了4个必背名词解释,第3个必背的就是马勒的《大地之歌》,周年纪念110周年。

4、印象主义画派 【考点押中!】——出处:826艺术综合狂背册(2019穆清)P30页 穆清老师在美术编只给出了4个必背名词解释,第3个必背的就是高更,印象主义画派主要代表人。 5、夏衍《上海屋檐下》 【精准押中!】——出处:《艺术学基础知识》配套笔记(穆清)P83页 穆清老师在配套笔记里对夏衍进行了介绍,并着重介绍了《上海屋檐下》。

二、简答 1、简述戏剧艺术综合性的特征(简述戏剧的综合性) 【精准押中】——出处:826艺术综合狂背册(2019穆清)P54页 穆清老师在要点式简答题题里给出了8道必背的题,其中戏剧的综合性是必背的第四题。 ——出处:《826艺术综合终极预测模拟卷五套模拟试题二》的简答题也押中此考点。

2、简述如何理解电视文艺节目的自主创新(电视节目应该如何创新) 【精准押中】——出处:826艺术综合狂背册(2019穆清)P87页 穆清老师只准备了7个必背高频专题,其中第7个专题就是电视媒体的出路,精准预测考点。

3、简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多元化格局 【精准配套笔记】——出处: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配套笔记(穆清)P136-137页穆清老师在《艺术学基础知识》配套笔记中精准总结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电影多元化的格局特点。

三、论述 1、《娘道》导演控诉某卫视领导指定买电视收视率,如何看待电视收视率造假? 【考点押中】——出处:826艺术综合热点册(2019穆清)P75-77页 穆清老师今年准备了13个热门专题,其中针对传媒领域容易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了传媒领域“底线”的专题,电视剧收视率造假的现象也属于触犯了传媒领域“底线”的话题。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 美学学科的诞生: 1750年、1758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第一、二卷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其美学含义为感性学,即Aesthetics,从属于哲学。 美学学科的发展 (一)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至十六世纪,美学思想主要集中思考一种独立的“美”,把美看作是所有审美现象产生的根源。 (二)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之后到十九世纪,美学思辨的焦点由美的本体转移到对人的认知能力的探讨上。 (三)存在论阶段:十九世纪末期以后,哲学转向对人的活动方式研究,语言是人的活动方式的代表。美学开始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美是一种无意义的形而上的概念,美存在于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活动之中。存在论阶段也称为语言学阶段。 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美和艺术问题 (1)把美和艺术分开来研究:柏拉图 (2)把美和艺术统一起来研究:普洛丁 二、研究艺术的哲学 黑格尔:“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者要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三、研究审美心理的科学 鲍姆加登:思考“感性的完善” 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和柏克:研究审美经验 中国美学家的观点: (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科学 (4)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美学研究方法 哲学方法:包括观察、了解和分析,体验、追问和对话,解释与建构等方式。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西纳在他的《美学导论》中把哲学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自上而下的方法就是哲学思辨的方法。 第二章 一、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论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六世纪,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一批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他们认为,万物的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他们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并发现了黄金分割率。 (二)苏格拉底论美: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谈美。他认为,美就是有用的;美具有相对性。(三)柏拉图论美:柏拉图把世界分为三种形式,即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理念,理念是不依赖于具体事物的,它就是“美本身”。而一切具体的美的事物都要依赖于这个美本身,才能成为美的事物。柏拉图说“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

美学概论复习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一、填空题 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 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 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 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 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5.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_的统一;是_真_与__善_的统一。 6.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_和审美关系。 二、名词解释 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 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美在于客观形式”。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 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 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 四、简答题: 1.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 (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 (2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 (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 (1车尔尼雪夫斯基看到了现实美本身,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美; (2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突出了美与人类生活的本质联系; (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人本主义”出发,模糊地感到了美的现实基础。

美学概论试题答案

美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是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味是外在表现。 2、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像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通过自己不断积累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使自己的审美体验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的高层次、高品味的审美追求。 3、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体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 4、荒诞――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实质是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最具代表性的表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5、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的价值标准,对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 二、简答题 1、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感性直观性;超个体眼前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2、怎样理解审美的历史性?首先,审美现象中的对象实体随着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具历史性;其次,审美主体对审美现象的思考与认同更是不断变化,更具历史性,如人对美、艺术的理解,如美学核心的演变和转移。 3、试述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审美意识指的是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理论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美学思想是主体较自觉的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思考,理论表述也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追求。但尚不是整体或独立的思考。美学则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理论,绝大多数(非全部)这种思考,会自觉地自称为美学。因此,审美意识、美学思想是美学的构成部分和基础,美学则是它们的理论化与系统化。 4、简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概况。 ⑴、本体论阶段(古希腊到16世纪)用概念的逻辑推论建立起一套追求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纯粹原理。主要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普洛丁、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⑵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奠定了美学的基本旨趣,赋予美学一种为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主要有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德国古典主义。 ⑶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始)美与感性都不再是自明的,也不再是先在的学科基础性概念,需要在丰富复杂的人类生存现象中去寻找它们的踪迹,它们的价值与意义也需要重新加以考察。有维特根斯坦、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及20世纪60年代后的诸流派。 三、论述题(此类问题,如不能展开或举例,将只有一半的分数)

美学概论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大希庇阿斯篇》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和“美本身”分开: “什么东西是美的”vs “美是什么” 结论:美是难的 柏拉图认为存在一种绝对的美,即美的“理念”(Idea) 二、对美的本质的讨论分为哪几个方面和代表性观点 (一)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 “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秩序、明确和匀称) (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 3、博克:美是物体的一些特征而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 (二)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 (1)柏拉图:美是理念 (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 第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强调内容的决定作用。 第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客观的理念对人来说是主观的。 黑格尔:艺术发展史。 象征型:东方艺术。精神内容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物质溢出精神 古典型:希腊雕刻。内容和形式契合。特点是静穆和悦。 浪漫型:近代基督教艺术。精神溢出物质,主观性突出。 2、从观赏者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费气力。” 评论:以上对美的本质的两类的看法的共同点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这对象也可能是主体)进行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 20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 主客二分:“主体—客体”的认识 天人合一:“人—世界”的体验 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 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意义: 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对审美活动的研究 三、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的讨论 讨论的中心问题:“美是什么”?“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美在物还是在心”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1.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答:1956年的“百花齐放”推进了美学讨论几乎是中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最为活跃的一次学术运动,学术以运动的方式展开并且获得学术的成果,这也是政治决定一切的年代所具有的特殊现象。去审视那种带有政治态度和政治目的的学术争论,去看待那种学理是如何在政治边界展开特殊的逻辑,这是认识和理解中国当代理论批评和美学历史的一个必要的视角。 (一)以朱光潜美学思想建构起来的批判性语境 美学问题引发讨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朱光潜的那篇检讨性的文章《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载《文艺报》1956年6月第12期),有研究者马驰认为,“朱光潜这篇文章的重心还不在于对自己旧思想的清算,而在于他重新提出的…美究竟是什么?,即美的本质的问题,也由此引发了美学界的一场持续的大讨论”。朱光潜在《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中梳理了他的美学思想的学术背景,既有中国旧学的影响,更多西方唯心主义的哲学的影响,这其中康德、黑格尔、柏格森,尤其是克罗齐的影响尤甚。朱光潜在二、三十年代就发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928)、《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后来又译著克罗齐的《美学原理》(1946-),那时就已经形成他的美学思想。然而,朱光潜先生如何解释似乎都是徒劳的。黄药眠、蔡仪、敏泽、周来祥等就写文章批判朱光潜,依然把他看成是唯心主义。对朱光潜的批判持续了多年,没有人认为朱光潜通过学习马列主义已经转变了立场和思想方法,还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当成唯心主义来批判。 (二)对政治语境的僭越:美在主观说 吕荧早在1953年撰文《美学问题》(原载《文艺报》,1953年第16期),批判蔡仪在40年代出版的《新美学》。吕荧明确反对“美在客观”的论点。他提出:“美是人的一种观念”。他说:“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一(2) 美学学科的基本情况 1.美学研究的对象 观点一:美(毫无意义) 观点二: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黑格尔(排除了艺术之外的美) 观点三:审美心理——鲍姆加登:人的感觉领域;经验主义:审美经验;心理学美、精神学分析:主观的心理结构(审美心理之外的现象,美学是否应该视而不见?)【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只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内在心理活动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观点四:将美与哲学等同起来,讨论抽象意义上的美的价值——尼采:人类通过艺术来理解世界与生存;海德格尔:艺术中包含人类生存的价值(具体的美呢?)目前美学的研究对象:(1)现实中的艺术审美活动;(2)美和艺术现象的历史变化和社会内涵;理解分析人类的审美活动的意义,进而理解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知识体系。也需要结合社会科学有关人的知识。 美学研究的特点:(1)概念与形象相结合;(2)抽象与具体相结合;(3)逻辑分析与个体经验相结合。 美学的学科性质: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的人文学科;同时也需要吸收社会学科的相关基础。 3.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来研究现实与艺术中的美的现象的人文学科,探讨这些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有关人的存在和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美学——人的现象和问题 4.美学的理论体系:没有公认统一的美学体系(个么那你讲个屁啊) 5.美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的——概念推理型 典型代表:古希腊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先找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关于美的基础概念,然后进行推导。 (2)心理学的——实验+推理方法(对产生美感的过程进行推理再做概念性描述) 心里美学:心理距离、直觉过程、移情、内模仿 【心理距离】: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认为,美的纯粹客观性并不存在,使用客观标准、准则和范畴来界定美,将会抹杀掉许多丰富多彩的美感事实,因此他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说明美感乃是出自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是生于心里距离。心理距离是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感情上或心理上所保持的距离。设喻者在情感方面对本体怀有关心、热爱、同情等善意情感或怀有厌恶、憎恶冷漠等恶意情感。 【移情】指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融合的过程,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主体把自己的感受、感情和思想注入对象使之染上主观色彩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