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素质教育的难以实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阐述了语文审美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美育教育中学语文

中国语文教学在经历了近3000年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具备了完备的内容和形式。然而,时至今日,语文教学在目标和方法上越来越显示出其游离性和陈旧性。于是,教学质量滑坡,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了几十年语文,字都写不好”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语文美育的理论准备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

一、中学语文课程中的美育问题

1、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所谓的语文美育,只是抓住课文中的某些词句,刻意同美学概念挂钩,形成教材分析加美学术语的套路,实际上课内容与美学概念仍是未能完整结合的两张皮。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育,甚至会因为重形式而无法落实语文内容的教学。这样的美育,并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

部分。部分老师之所以能把语文课同美育较好地结合起来,往往得力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或者是自己独创性的教学经验。他们的课充满诗意,氛围活跃,能收到

“陶冶情操、启发智慧、传授知识”的综合效益,但其实践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缺少自觉性、主动性,也缺乏推广性。他们创造的宝贵经验,并不能让其他教师也同样获益。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文美育理论框架已是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

2、构建语文美育的新框架时,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语文美育的性质。美育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或者点缀,也不仅仅是为了进行情感陶冶。从根本意义上说,语文美育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而美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3、教师自身审美素养不高是制约语文美育的瓶颈。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则更加具有艺术特性。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主导者,应激发、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和独创冲动。同时,教师自己应更多地在课堂上实施创造性教学参与到课堂艺术的设计中来。这需要教师既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的脉络结构,同时又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板书,投入教学,引导学生。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1、开发课本中的美育资源

中学课本中有许多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在作家的感性审美之中,融注了个体对世界的领悟和感知,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个人独特性。清代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这些“景语”,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潜藏的“情语”,从而进入文本境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教师应尽量挖掘作品中蕴含的美,用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受到美让人产生联想,从而达到情感上的美感愉悦,还有很多的诗词,反映了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可以让学在其中,去分辨是非,体验道德之美。

2、促发联想,引导学生鉴赏美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一方面要诉诸形象,另一方面则必须诉诸感情。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认为文章必须借助艺术形象,才能感染读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艺术形象,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获得审美的情感与审美的愉悦,并同时获得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为此,在讲解分析中,必须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他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并有意识地将自身的审美经验与之相互联系,积淀审美财

富,成为他们一生享之不尽的宝藏。

3、强化作文训练,提高审美创造力

作文教学是实施语文美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教师通过课程教学,会给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许多写作范本,而学生的作文创作,是范本实践的重要基地。学生能学会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自然、社会、人生之美。这一全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辨别社会和人生、如何审视真善美和假恶丑,也就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以防学生跨入审美误区。

三、中学语文教育中美育的积极意义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借助于人们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

美育教育在语文教育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审美化教学一改过去呆板,平淡乏味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动之以情”的美感熏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语文审美化教学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审美情感交流,通过物我融合,移情和认同,使审美主体与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的

艺术形象产生共鸣,可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2.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智能发展的重要内容,语文审美化教学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大有裨益。教学中对美的事物的欣赏与创造,是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无论是引导学生欣赏美景的描绘,还是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阅读,都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乐趣,把握其中的主旨,获取美的享受,扩展了形象思维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

中学语文审美教学,以焕发着真善美光辉的美的事物为生动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通过形象生动的美的事物,美的语言,美的节奏,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提高审美鉴赏力,能分清美丑,识别美的性质、类型及程度,得到韵味无穷的审美享受,最终落实到表现美、创造美的社会践,进一步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语文审美创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力。

4.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今社会需要有较高审美修养和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试教育的苦果引发了教育界对美育的反思,而美育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它是未来各科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化教学,能切实改变以往单调僵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师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对传统教学方法模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语文素质教育论》,马国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周庆元,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感应与塑造一语文审美教育论》,曹明海,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年。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0多年中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20多年中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20多年中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0余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对教育的认识、理解更清晰了,也有了点滴心得,即:教学中突出三个环节,抓好两个方面,培养一种习惯。 一、突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备好课。作为语文教师,精心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绝对不能忽视。备好课,熟悉课本,做到三备: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备好课就应备好学生,如本课所设计的观点、问题学生知道多少,本课用到的旧知识学生知道多少,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里,讲课中学生可能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设计本课才能让学生接受,哪些问题需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应达到什么水平等;备知识,关键就是理顺知识点,摸准重点和难点,找出疑点和与本课有关的实际问题;备教法,就是每一堂课、每一个问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降低要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就四十分钟,如果能充分利用,高于课后两个四十分钟的效率。当堂能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到课后解决,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涌跃参加每一个教学环节,不能让学生分散精力,搞小动作,不能让学生干或想与本课无关的事情,时常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尽可能多地提问每一个学生。否则你准备得再好,讲得再清楚,也是一堂失败的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为了使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感染学生;播放音乐创设氛围;设计悬念激发兴趣……这些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多种能力,目前的高中教学已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时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尽管如此,高中的教育教学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因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重智育,轻美育的不良现象。在此,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际,谈谈对高中生开 展审美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 一、高中生审美现状分析 (一)审美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审美教育,通常称美感教育或美育,它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开展审美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美育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学校工作文明程度的重要

标志。 (二)审美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亚里士多德曾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高中生由于处在青春期,其特殊年龄阶段具有不成熟和可塑性的特点,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容易走入审美的误区,存在明显的弱点。第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甚至美与丑的标准模糊,产生审美错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把“新”、“奇”的东西视为美,有的把“江湖义气”、“哥们义气”视为美。第二,过分注重外在美,不善于追求内在素质。认为外表漂亮就是美,把戴耳环、染发,穿奇装异服视为最时尚,刻意修饰外在服饰,把许多传统的美好东西则视为已经过时了。 究其原因有三方面:1、社会因素。由于目前的高中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受商品经济大潮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加之审美标准模糊,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极容易盲目追求一些形形色色的丑恶的东西。2、家庭因素。长期以来,有些家庭缺乏审美教育的良好环境,家长的审美意识低,缺乏正确的审美教育方式,尤其是“特殊家庭”更容易抹杀孩子的审美萌芽,缺乏爱心,容易丧失以“爱”为美,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这样一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良好的审美环境。3、学校因素。虽然学校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孩子的健康成长应伴随宽松的学习环境,受文学、艺术等的熏陶。但高中学校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音、体、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培养人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的教育,通过美育,使人们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这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以培养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学校众多的美育活动中,课堂美育是最重要的活动形式,而在课堂美育中,语文教学又是具有举足轻重的美育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意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却忽略了语文课的美育作用,只把它当成智育、德育的手段,而很少注意它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及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的独到价值。可以这样说,人类对美的信息的获得,对美的欣赏的视线,对美的创造的完成,对美的观念的确立,都与语文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语文课从内容到形式无不与美学有关,语文课自然也就有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语文课可以培养人正确认识美的形态。 美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是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而艺术美又包括文学美、绘画美、雕塑美、音乐美等多种形式。 先说自然美,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徐霞客的《游黄山记》中认识了黄山的奇峰、怪石、云海、劲松,也从徐霞客的《黄山记》看到了大自然中黄山的鬼斧神工之趣,从而认识了黄山的自然之美。《与朱元思书》中春江的清流幽谷,《风景谈》断壁残磨的“桃林小景”、《岳阳楼记》洞庭湖阴雨季节的浊浪排空和晴日的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不同的自然景物,给与我们不同的自然美,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或诉诸于视觉——线条、形状、色彩,或诉诸于听觉——冷冷作响的清流、婉转悦耳的鸟鸣,或诉诸于味觉、嗅觉——暗香浮动、清香扑鼻、芳草诱人。而这些感受,让人由自然而社会,在流连忘返之后,既感受到自然之美,也感受到美的意蕴。如《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自然美景之后,顺手带过“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事务者,窥谷忘返”,说明自然景物让忙于事务的人也会在自然中得到心灵净化。可见自然美,不仅是“人化”,而且也会“化人”,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变得高尚。由洞庭阴晴变化,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就是自然美景的崇高升华了。 再说社会美。人是社会的核心。社会美的核心是人。无论是人的劳动,人的自由创造,还是进步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情操,都呈现着一定的社会美、劳动之美、自由创造之美、悲壮之美等等。而学生通过社会美洗涤了心灵,得到启迪,从而在美的感受中受到熏陶。如《愚公移山》不仅表现人征服自然的劳动之美,更是崇高和壮美的体现,“以子子孙孙无穷匮”的精神与自然斗争。而社会美有的是以丑的形态出现,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个丑恶的形象。审美就是认识丑、鞭挞丑,而人们在对丑的批判中达到灵魂的净化。科学美也是语文课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习报告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在电大学习即将结束之际,学校为了检验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激发我们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增强语文教学的能力,促进我们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学校特为我们安排了为时一月的教学实习。在这次实习中,我再次体验到为人师的滋味,真正体会到处于教育第一线的酸甜苦辣。 这次教学实习我是在正宁县纪村初中完成的,实习从9月8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实习时学校给我分配的任务是九年级一班的语文课教学兼任九一班班主任。在这期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学校、家长的沟通,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教育技能,提高了自己驾驭课堂的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深深的感受到,要做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两年的电大学习,充实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才使我在教学实习中得心应手。此外还要通晓新的教育理论,懂得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既能做学生的老师,又能做学生的朋友,聆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取得学生的信任。还有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实习经过

xx年9月7日,我到学校报到,实习工作从8日开始。我首先了解了纪村初中的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1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3名,其中高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18人,初级职称教师17人。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25人,学历达标率和任职资格合格率均为100%。学校现有学生333人,其中女生161名,设8个教学班。 其次,我了解了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情况:九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6名,其中女生17名,班上有一半学生学习基础差,是全校典型的差生班级。但有不少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特长突出,在全校很有声誉。 再次,我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听课,除了语文课之外,我还坚持听了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就语文课而言,全校8位语文老师的课我都听过过,课后及时请老师为我进行临场指导,我及时吸收了不同老师上课的优势,提升了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试讲是从9月11日开始的,我讲的是梁启超的《敬业和乐业》,试讲前,指导教师认真审阅了我的教案,并进行临场指导,上课时,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教师出示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指导学生收集各种信息,做好笔记小组反馈疑难,师生共同解决的五步和预习展示反馈三段式的教学方式,课后,指导教师和其他听课的老师逐一对我进行了指导,为我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五,那次试讲后,学校便同意我直接进行上课,我非常珍惜这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美育就是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人进行审美观念与美的价值的教育,使人完美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具体表现在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急剧成熟的时期,也是政治思想、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美育作为一种情感动力系统,能把追求真善美的动力化为内部学习动机。语文教学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蕴含着多姿多彩的“美”。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下面我就语文教学谈谈课堂美育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导语美育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导语实质上是情感的激发,它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得到教育。导语很象自然中的催化剂,其作用是巨大的。如教学《难忘寄园情》,我们用这样的导语:哺育过你、教诲过你、使你得以茁壮成长的人,将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请看,谢稚柳先生通过对少年读书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老师何等深切的怀念之情!请读一读这篇课文,它将告诉你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向你展示一幅怡然自乐的乡村图景,引你遐想,使你沉思。这样充满激情的导语,就会把学生

带入特定美的意境中去,使审美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很好地利用导语进行美育。 二、利用音响美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声情并茂,感情细腻的好文章不少。这些文章单凭老师的讲解或让学生读读议议,是难以唤起学生美的形象,也难以理喻其中特有的艺术情趣。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好音响进行教学,就能在课文和学生内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更美更广阔的艺术境界中去,因为这是由音乐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情感世界。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育者,变抽象,枯燥的概念为生动有趣的形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古诗《敕勒歌》,利用音响,美妙动听的音乐会把学生到生机勃勃的大草原上,在那里,天广地阔茂草无边,时有风力,牛羊隐现,诗文的美感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三、利用插图美育 插图把抽象的东西化为能直接感观的色彩艺术,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众多,形象逼真,它为教材增添了优美与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刘庆云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是德育的必要补充;同时能开拓学生的智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本文就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审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引起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可见,美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运用教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来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从而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更具特点,更有实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同时,通过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美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从长期文化发展史中筛选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们文质兼美,文情并茂,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语文教学活动富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极有利于美语的施行。 根据自己半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我总结出了关于审美教育的几种方法和途径,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要在渗透上下功夫,将美育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去。用审美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入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社会美,挖掘科学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美的氛围里入境、品情、悟理。在吸收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 一、展示教师美,诱发审美情感。 创造美的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审美教育的前提。我们知道,情感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先导作用。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通过具体、可感、独特的形象感染人。试想一个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又怎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又有什么美育可言?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那么怎样的老师才能诱发学生美的情感呢?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尤其要讲究语言美。标准、流畅、富有感染力而又不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诱发美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美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美好生活的明灯,而语文教学的课堂,又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实施审美教育是加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作出它应有的重要的贡献。在实施审美教育中要明确语文教学采用此手段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它的基本任务,同时要注意在读写听说这四个实施点怎样去实施美育。 一、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美。 普列汉诺夫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及。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预习课,讲读课,讨论课,展示课,无所不包。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是什么形式,都不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美的渗透,美的熏陶。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美。 叶圣陶说过:“读的方面,它是包含了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一幅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得由你自己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的确,读的过程是对教材加深感觉,形成体验的过程。只有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才能不知不觉使学生的心情得

一个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随笔

一个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随笔---日记 ...因工作的需要,于是我从**小学调到了**中学任教,接手初一年级二班下期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于是我的心情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多谢了!好心人 ......好心人甲说:“胡老师,加把劲擂哟!不然你就考不赢另一个优生班……” ......好心人乙说:“胡老师,注意点哟,两个优生班比,平均分相差超过5分就要写说明书,表面说是说明书,实则是写检讨书……”......好心人丙说:“胡老师,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教学有些不一样,你一定要注意哟!要这样……才行。”......…… ......“多谢了……”石鞋中学的老师让我心热、让我感动。“好好干吧!”我对自己说。 ......有一天,隐隐约约听到另外一个“好心人”的声音:“小学老师,哼!以为初中跟小学一样嗦!什么都交给学生自己学,学生能学会,要老师来干什么?想得出来!会教初中语文吗?不知道领导是怎么想的,居然把优生班交给他,别耽误了学生。第一个月考就有好的看,不信等着瞧嘛!看他如何写说明书。” ......“他妈妈的,小瞧人噻,我就不信那包药。到时候看你如何把吐来的口水吞回去!”一股刺心的痛,让我狂妄,“有本事的,就像我一样,用课堂上四十五分钟,不搞题海战术,不搞时间加汗水,看看谁行!”......虽然有好心人的提醒,但仍就我行我素,我只知道,一个好教师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才行,跟着别人转,尤其是跟一群不懂得如今教育

是咱回事的人转,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于是,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初中 语文教学生涯。每天,担心吊胆似的,有点累。不为啥,只为有好心人的忠告。大概一个月左右吧,于是“初中 语文知识出题考点备忘录发到了学生 的手中。 ......月考了。 .....没输。可我没有高兴。我认为:这是上期同学们的底子打得好,才一 个月,受我的影响不大,所以没有输。......还好,至少没有授人以把柄。......又考了,仍没输,而且有点提高。好心人私下说:“胡老师运气真好,两次都没有输。全靠那个老师不 爱擂。” ......期末考试了。 ......“还没有输!”有的好心人说,“胡老师,你还是不错嘛!”......“哪里哟,多亏你们平时好心 的提醒与帮助。”我不冷不热的说,“多谢了……” ......(注:这是对上期的回忆) TOP 明健 见习战士 Member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2#中小发表于 2005-10-17 20:45 只看该作者 一个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随笔---日记 ......“同学们好!” ......“教师,您好!” ......一阵师生问话后,就开始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上好初中的语文课,在来中学前我就认真的思量过。我知道,有的内容同学们自己看书也能学懂,就不用老师讲了,教师只在同学们不太懂的地方给以引导和点拔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于是就与同学们商量。......“语文课,我想这样上……”便把我的想法源源本本与同学们讲了。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素质教育的难以实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阐述了语文审美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美育教育中学语文 中国语文教学在经历了近3000年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具备了完备的内容和形式。然而,时至今日,语文教学在目标和方法上越来越显示出其游离性和陈旧性。于是,教学质量滑坡,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了几十年语文,字都写不好”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语文美育的理论准备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 一、中学语文课程中的美育问题 1、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所谓的语文美育,只是抓住课文中的某些词句,刻意同美学概念挂钩,形成教材分析加美学术语的套路,实际上课内容与美学概念仍是未能完整结合的两张皮。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育,甚至会因为重形式而无法落实语文内容的教学。这样的美育,并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

部分。部分老师之所以能把语文课同美育较好地结合起来,往往得力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或者是自己独创性的教学经验。他们的课充满诗意,氛围活跃,能收到

“陶冶情操、启发智慧、传授知识”的综合效益,但其实践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缺少自觉性、主动性,也缺乏推广性。他们创造的宝贵经验,并不能让其他教师也同样获益。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文美育理论框架已是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 2、构建语文美育的新框架时,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语文美育的性质。美育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或者点缀,也不仅仅是为了进行情感陶冶。从根本意义上说,语文美育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而美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3、教师自身审美素养不高是制约语文美育的瓶颈。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则更加具有艺术特性。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主导者,应激发、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和独创冲动。同时,教师自己应更多地在课堂上实施创造性教学参与到课堂艺术的设计中来。这需要教师既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的脉络结构,同时又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板书,投入教学,引导学生。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始终贯穿的教育内容,它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可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给学生美的滋养和熏陶,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观 当前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的一种倾向是重视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忽视了教他们如何做人,为了获得好的分数和升学率,集中于客观知识的传授面忽视共他方面的教育。这种现象是当今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固然,我们应看到语文在实用推广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更应注意语文教学现实功利性的负面影响,中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行为、思想的可塑性时期,这一时期除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外,更应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健康心理的培养,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语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中国语言文字的背后是人性美、人格美。在青少年时期,让学生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乃至学生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少年记忆”往往给人一生带来影响,是每个人最长久的记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的双重性:既是人文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因而,语文教学不光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鲜活的文字对学生进行心灵和智慧的开发、性情的陶冶和人格个性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三、贴近现实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里有限的篇目,而应力图使学生走近形形色色的生活,体悟不同的人生,让学生在自已身边的广阔生活天地里学习知识,认识社会和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对真、善、美生活的热爱,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所以,为了学生以后的生存、社会的需要和民族的发展,应尽量把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结合,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内容,使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大胆创新,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和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逐渐变成“黑线”,微风送来铃铛“丁当,丁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庄严、妩媚”的感觉。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中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二、培养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回忆和联系”。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

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高中学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定型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不断学 习知识并提升综合素质,为进入大学奠定基础,为成为新世纪的有 用之才而努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已成为需要深入探究和实践的教学课题。基于此,本文以“核心素 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为题作如下几方面研究。 一、核心素养及审美教育解读 (一)核心素养20XX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 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 是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审美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 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 美教育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一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 美学理论知识,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要求,结合语文教学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审美情趣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求真、尚善、赏美的教育目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一)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 美教育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是具有 丰富情感的课程,是集诗词歌赋、经典美文、历史典故、人文地理、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小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挖掘美,为学生创造审美意境,将学生带入审美意境中去,让学生们感受美,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渗透在小学教学的每一个学科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无论是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还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都蕴含着“美”的元素。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将学生带入到有声有色的意境中去,让他们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下面,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帮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 “所谓自然事物,也是指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纯自然的事物。”如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神奇的泰山等。它包括单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也包括由多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所组成的大自然的风光美;它既包括春光明媚、色彩柔和、奇花异草组成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自然界的优美,也包括乌云翻滚、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奇山异水所组成的自然界的壮美。自然美是与社会美相对而言的,并与社会美共同组成现实美。大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料来源,同时也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以“自然美”为描写对象的游记、散文之类,就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自然美”方面的审美教育内容。在教材中有写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的《大地》;有写雄伟奇丽的天山景物的《天山景物记》;有写生机蓬蓬的春天秀色的《春》;有写艳如处子的茶花的《茶花赋》;有写丹心似火的枫叶的《香山红叶》;有写梅雨潭迷人的《绿》;等。每一篇都能给学生美的感受,唤起学生美的感情,使其甘之若饴。通过文章所创造的审美境界,帮助学生深化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促发他们的审美发现,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山河的美好情操。 二、帮学生学会欣赏“人物形象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除散文作品外,大量的是以人物形象为描写对象的小说作品。在这条文学作品的长廊中,作家们留下了不少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有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作为审美典型,对学生有强烈的审美教育作用。如迂腐可怜的孔已己,麻木不仁的闰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不愿做亡国奴的韩麦尔,追求虚荣享受的路瓦裁夫人,守财奴葛朗台,悭吝鬼泼留希金……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无一不强烈地震撼青少年学生的心灵。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挖掘“人物形象美”的这种感人力量和教育作用,感染启迪、净化升华学生的思想、心灵,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点燃他们为美好理想而献身的感情火花。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通过“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高度赞扬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朴实的热忱的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学者形象。表现了作者深沉挚着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堂良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愉快的艺术”,它是建立在教师、学生和知识三位一体的和谐共鸣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美的享乐。 教师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对教材的美进行挖掘和再创造,使其渗透着自己的情感,成为能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一种审美对象,从而引导学生曲径通幽,深入这种美的境界。我结合平时教学中的感受,说说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知识传授与趣味引导的统一 艺术生来就和趣味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古代的《礼记?学记》里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也就是说,不能引发兴趣,就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大教育家、美学家梁启超说:“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引起和培养学生的趣味,让学生在趣味导引下进行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最佳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为了不至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字的理解和抽象的概念上,分析课文时,我用深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温情而美丽济南冬天,让学生从我的范读中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情,济南山的可爱、秀气,济南水的温暖。想象这如诗如画的济南冬景

图:济南小山的雪景,老城、阳光,城外远山,冒着热气的清水,山上“青黑”的矮松,“全白”的山头,露“草色”的山坡,“镶边”的“蓝天”。然后,我让学生把心中的济南的冬天描绘出来。没想到,学生情绪高昂,竟把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画得如此美妙,如此传神,有的学生还主动到黑板上去一显身手。我知道,这一课已经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洋溢在他们心中,同时,快乐也写在他们的脸上。这样,不仅在趣味中乐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 二、语言审美和科学认知的统一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教学必须凭借作品语言来进行,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我做到了寓教于言,也就是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意义和情感的剖析,使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七年级课本中《夏》这篇散文,作者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我让学生认真诵读、品味、感悟。诵读文章时,要求同学用心感受文章语言所表现的夏天之特点,读出夏天的蓬勃生机与勃发向上的精神。要求读出轻重、缓急、节奏。在朗读品味中,学生很快对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完整版)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现将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 总结。任职以来,我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端正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做受人尊敬的,不辱神圣职业的人民教师,为共和国的建设培养后备人才,且呕心沥血,一如既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思想上追求上进,与周围人们的关系融洽,尊敬领导,对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都能乐意接受,从无怨言,我尊重同事,团结同事,乐于助人,能关心、爱护学生,同时也得到学生的尊敬,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我的满意率均达 100% !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积极下班参加班级的劳动,学校教职工会议及全校师生大会和教研组的业务学习我从未缺席。学校安排的晚上下班辅导,我很少缺席。我遵纪守法,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对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均能积极完成。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教学工作中,始终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这恰好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能够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点,此阶段恰好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不得不思考着我们的教育方向与成果。于此,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我校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反思,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进行各种美的创造外,还要通过审美教育,实现自身的美化。审美教育是指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陶冶人的感情,启迪人的智慧,使人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首先,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地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薰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其次,美育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语文固然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但语文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念以及负载人类文明成果也是显示了其鲜明的人文性。“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堂更应是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着生命活力的磁场。课文一旦离开了美,必将显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应有的魅力。第三,课堂美育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不仅包括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同样包括美的素质,即正确感知、判断、理解美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师更有必要高度重视审美教育,通过美育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美育是点亮语文课堂的有效方法,渗透美育的语文课堂更加丰盈灵动。 一、引领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中的形象美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如《古井》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优美的散文。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欣赏文中的插图:村子东头的古井,附近是络绎不绝的担水人,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心旷神怡,陶醉其中,营造美的氛围。凭借语言描述渲染美,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反复朗诵,品味语文课文中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可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如《触摸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盲童流连于花繁叶茂中的绮山丽水的画卷。触摸一词,写出了盲童对触摸春天的感触。细细赏析,还能诱导学生将热爱桂林山水的情感升华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激情。 三、细读默念,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美 小学语文课文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朗读表达最能以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观潮》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尽情地游览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结束部分,我请学生说说体会:有的说,杭州真美啊!有的说,我真想到杭州去看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四、读好书好读书,审美观悄然而生 一本好书能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五、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美文创作 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完成对美的创造呢?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采用如下三个步骤:一是指导观察;二是启发讨论;三是完成创造。如让学生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为题进行作文写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