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

A型题

1脑缺血的组织学变化在缺血多久后才较明显?

A12小时

B10小时

C8小时

D6小时

E4小时

2下列哪一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错误的?

A、脑脊髓膜炎刺激征

B、颅内压升高症状

C、脑脊液混浊或脓样

D、脑脊液血性

E、皮肤淤点和淤斑

3沃一弗综合征最常见

A、破伤风

B、白喉

C、猩红热

D、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鼠疫

4乙型脑炎的病变最严重处是:

A、大脑皮质

B、脑桥

C、小脑皮质

D、延脑

E、脊髓

5在乙脑的病理改变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筛状软化灶

B、淋巴细胞浸润的围管现象

C、蛛网膜下腔中见中性白细胞

D、小脑蒲金野氏细胞的大量丧失

E、形成胶质结节

6脊髓灰质炎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输血

E、泌尿道

7小儿麻醉症病变主要累及:

A、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B、小脑

C、丘脑

E、小腿肌肉

8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和后遗症主要与什么病变有关?

A、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B、胶质细胞增生

C、出血

D、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

E、脊神经变性

9少突胶质细胞瘤在病理组织诊断上最有帮助的是:

A、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角形

B、核内染色质丰富,核周有空晕

C、间质不多,血管丰富

D、常见钙化小体

E、瘤内可有囊肿形成

10颅内形成菊形团状或假菊形团状结构的肿瘤见于:

A、室管膜瘤

B、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C、星形细胞瘤

D、脑膜瘤

E、神经鞘瘤

11脑膜瘤的最好发部位是:

A、颅后凹

B、小脑桥脑角

C、矢状窦旁大脑镰两侧

D、蝶骨嵴的侧面

E、窦汇周围

12颅内神经鞘瘤多发生于:

A、动眼神经

B、迷走神经

C、听神经

D、视神经

E、滑车神经

13一般认为神经鞘瘤发生自:

A、脊髓神经及颅神经的轴突

B、脊髓神经及颅神经的髓鞘

C、脊髓神经及颅神经的神经元

D、脊髓神经及颅神经的雪旺细胞

E、以上都不是

14脑的恶性胶质瘤如有转移则首先到:

A、脑

B、肝

C、中枢神经系统内

D、外周神经

E、锥体

15流脑时沃-弗氏综合征的发生机理是:

A、严重感染而致见双肾上腺广泛出血及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B、败血症引起的中毒性休克及肾上腺出血

C、败血症引起的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D、大量内毒素释放所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E、细菌性栓子所致的肾上腺广泛出血坏死

16 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乙脑病毒属DNA病毒

B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围血管浸润

C镂空筛状软化灶形成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D小胶质结节形成越多,预后越好

E出现脑膜刺激征基本上可排除脑炎

17神经元的卫星现象是指:

A神经细胞增生并围绕坏死神经细胞

B淋巴细胞增生并围绕肿胀的神经细胞

C神经细胞周围中性白细胞的浸润

D神经细胞周围的少突胶质细胞增生

E神经细胞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18关于腔隙状坏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直径大于⒈5cm的囊性病变

B常为单发

C发生在皮质,不见于白质

D最常见的原因是脑脓肿

E可无临床表现

19Alzheimer病的特征性病变是

A老年斑

B神经原纤维缠结

C神经细胞胞浆颗粒空泡变性

Dhirano小体

E以上都不是

20听神经瘤的特点应除外

A有完整的包膜

B复发性听神经瘤多已恶变

CAntoni A型结构

DAntoni B型结构

E又名小脑桥脑角瘤

B型题:

A、神经细胞体肿大,核偏位,核周围尼氏小体成粉末状乃至消失

B、神经细胞轻度肿胀,尼氏小体溶解消失

C、神经细胞萎缩、呈三角形,尼氏小体间被嗜碱性染料染色

D、神经细胞胞体缩小,尼氏小体消失,胞浆呈粉红色,核浓缩

E、神经细胞胞浆含有黄褐色颗粒

21神经细胞的缺血性改变

22神经细胞的轴索反应

23神经细胞固缩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蚊叮咬后经血

D、皮肤

E、神经

24流脑的传染途径

25乙脑的传染途径

26脊髓灰质炎的传染途径

C型题:

A一侧大脑半球肿大或受到肿物压迫

B小脑幕以上的脑体积增大或受肿物压迫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27小脑扁桃疝

28扣带回疝

29海马钩回疝

X型题:

30关于流行性脑脊髓炎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急性化脓性炎

B、葡萄球菌所致

C、通过消化道感染

D、冬春两季多见

E、多发性小软化灶

31在颅内疾病的经过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颅内高压

B、脑水肿

C、下肢肌肉瘫痪

D、脑积水

E、脑疝

32脑软化可见于:

A脑栓塞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脑血吸虫病

E低血压性脑病

33病毒性脑炎可有:

A、噬神经细胞现象

B、淋巴细胞围管性浸润

C、小胶质细胞增生

D、核内或胞浆内包含体

E、脑膜刺激症

34缺血性脑病的常见类型有

A点状坏死

B全脑液化

C层状坏死

D海马硬化

E边缘带梗死

35胶质瘤的特征有:

A常转移到颅外

B常浸润脑组织

C年龄越小,预后越好

D可囊性变或钙化

E较易复发

36脊髓灰质炎的特点有:

A以麻痹型最少见

B脊髓病变愈上愈轻

C脊膜充血,有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D脊髓运动神经元病变最严重

E脑组织一般不受侵犯

二名词解释

1、髓母细胞瘤

2、沃一弗综合征

3、流行性乙型脑炎

4、血管套

5、卫星现象

6、噬神经细胞现象

7、脊髓灰质炎8、海绵状脑病

9、缺血性脑病10、一过性脑缺血症

11、Hirano小体12、阿尔茨海默病

13、帕金森病14、脑疝

15、脑积水1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三填空

1、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方式是经______。

2、软脑膜炎症,包括______和______以及______的感染。

3、乙型脑炎病毒传播媒介为______和______。

4、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是______和______。

5、乙型脑炎在临床表现上,______和______常是最早出现和主要的症状。

6、脊髓灰质炎主要累及______神经元。

7、脑出血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8、神经系统肿瘤包括______及______两大类。

9、柏金森病的______和______是本病特征性的肉眼变化。

10、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且主要的并发症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11侧卧位的脑脊液压超过_____,则为颅内压增高。

12脊髓灰质炎脊髓的病变以______和______两处最为严重。

四简答题

1、最常见的脑疝有哪三种?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后遗症?

3、乙型脑炎累及的部位?

4、乙型脑炎颅内压升高的原因?

5、乙型脑炎的后遗症?

6、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死因是什么?

7、脊髓灰质炎的病因是什么?

8、脑梗死和脑挫伤的形态学鉴别要点?

9颅内肿瘤可引起的症状?

10周围神经肿瘤的分类?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变是什么?

五论述题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理变化?

2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病理联系?

3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特点?

4乙型脑炎的镜下变化?

5脊髓灰质炎组织学改变?

6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

7阿尔茨海默病的组织病变?

8试述五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来源?

一选择题

1A 2D 3D 4A 5C 6B 7A 8A 9B 10A 11C 12C 13D 14C 15D 16C 17D 18E 19E 20B 21D 22A 23C 24A 25C 26B 27D 28A 29B 30AD 31ABDE 32ACE 33ABCD 34CDE 35BDE 36AD

二名词解释

1、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始神经上皮肿瘤。多见于小儿,瘤细胞可环绕一个嗜银性纤细的神经纤维中心作放射状排列形成典型的菊形团,这对髓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有一定意义。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2、暴发性脑脊髓膜炎球菌败血症时,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大片紫癜,与此同时两侧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为沃一弗综合征。

3、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是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4、流性乙型脑炎时,围绕血管周围间隙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套。

5、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严重者神经细胞可发生核浓缩、溶解、消失,为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所环绕,如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环绕一神经元,则称为卫星现象。

6、流行性乙型脑炎常可见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包围、吞噬神经元,这种现象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7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8、海绵状脑病(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是一组以前被划归为慢性病毒感染的疾病,包括克一雅病、枯颅病、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动物的羊搔痒症,疯牛病及猫抓病等。

9缺血性脑病(ischemic encephalopathy)是指由于低血压、心脏骤停、失血、低血糖、窒息等原因引起的脑损伤。

10.阻塞性脑血管病,可由粥样斑块本身、斑块内出血、附壁血栓所引起,这种阻塞发展较慢。在发生血管阻塞以前患者可有一过性的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11、见于阿尔茨海默病,为神经细胞树突近端棒形嗜酸性包含体,生化分析证实大多为肌动蛋白,多见于海马锥体细胞。

12、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疾病。

1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称震颤性麻痹,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疾病。多发生在50~80岁,由于黑质细胞变性、脱失所致的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平衡失调,临床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及步态不稳,假面具样面容等。

14、升高的颅内压可引起脑移位、脑室变形、使部分脑组织嵌入颅脑内的分隔(大脑镰、小脑天幕)和颅骨孔道(如枕骨大孔等)导致脑疝形成(herniation)。

15、脑脊液量增多伴脑室扩张称为脑积水(hydrocephalus)。

16 、流行性脑脊髓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三、填空

1.消化道

2.蛛网膜软脑膜脑脊液

3.蚊长期贮存宿主牛马猪等家畜

4、胶质瘤髓母细胞瘤

5、.嗜睡昏迷

6.脊髓前角的运动

7.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混合性出血

8.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9.黑质蓝斑脱色

10.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积水

11.2Kpa

12、腰膨大颈膨大

四、简答题

1.扣带回疝和小脑天幕疝及小脑扁桃体疝

2.①脑积水;②颅神经受损麻痹如耳聋、视力障碍、斜视、面神经瘫痪等;③脑底脉管炎致管腔阻塞,引起相应部位梗死。

3.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但以大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小脑皮质、延脑及脑桥次之,脊髓病变最轻,一般只限于颈段脊髓。

4.由于脑内血管扩张充血,血流淤滞,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引起脑水肿而致颅内压升高。

5.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及颅神经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中枢经神经性面瘫、眼球运动障碍等。

6.病变累及延髓的网状结构,损害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将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和中枢性循环衰竭,而成为本病的主要死因。

7.脊髓灰质炎病毒,它是一种嗜神经性肠道病毒。

8.由于脑膜和皮质之间有吻合支存在,故梗死灶内皮质浅层的分子层结构常保存完好,这是脑梗死和脑挫伤(皮质全层坏死)的形态学鉴别要点。

9.①肿瘤压迫或破坏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局部神经症状如癫痫、瘫痪、视野缺损等;②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10包括两大类:一类来源于神经鞘膜,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另一类为神经细胞源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和节细胞神经瘤

11是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五、论述题

1. 肉眼: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

镜下: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2.⑴颅内压升高症状:头痛,喷射性呕吐,小儿前囟饱满等。这是由于脑膜血管充血,蛛网膜下腔渗出物堆积,蛛网膜颗粒因脓性渗出物阻塞而影响脑脊液吸收所致。

⑵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炎症累及脊髓神经根周围的蛛网膜及软脊膜,致使神经根在通过椎间孔处受压,当颈部或背部肌肉运动时可引起疼痛。

⑶颅神经麻痹:由于脑基底部脑膜炎累及自该处出颅的Ⅲ、Ⅳ、Ⅴ、Ⅵ和Ⅶ对颅神经,因而引起相应的神经麻痹征。

3.⑴病毒绝对在细胞内寄生,不同的病毒可定位于不同的细胞,或定位于不同的核团。

⑵病毒感染的细胞病变可有:细胞溶解。小胶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可形成胶质结节或可有多核巨细胞形成。感染细胞的胞浆或胞核中可出现包含体。

⑶浸润的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常环绕血管,集聚于V-R间隙形成血管套。

4.⑴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可发生明显的淤滞,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多以变性坏死的神经原为中心,或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浸润的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为主,仅在早期有为数不多的嗜中性粒细胞。

⑵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表现为细胞肿胀,尼氏小体消失,胞浆内空泡形成,核偏位等。病变严重者神经细胞可发生核浓缩、溶解、消失,为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所环绕,如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环绕一神经元,则称为卫星现象。此外,常可见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包围、吞噬神经元,这种现象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⑶软化灶形成:灶性神经组织的坏死、液化,形成镂空筛网状软化灶。

⑷胶质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也很明显。

5.脊膜显示广泛的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脊髓前角充血、水肿明显,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增生。病变晚期,噬神经细胞现象突出,并有多量泡沫细胞形成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瘢痕。

6.⑴良恶性的相对性:无论高度分化或低度分化的胶质瘤均呈浸润性生长,更无包膜形成。

⑵局部浸润:胶质瘤的浸润性生长主要累及血管周围间隙、软脑膜、室管膜、神经纤维束间。

⑶转移:脑脊液转移是颅内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特别是位于脑室旁、脑池旁的肿瘤发生这

种转移的机会更多;颅外转移极少见。

7.⑴老年斑:为细胞外结构,直径为20~150微米,最多见于内嗅区皮质、海马CA-1区。斑块中心为一均匀的嗜银团,周围有空晕环绕,外围有不规则嗜银颗粒或丝状物质。电镜下可见该斑块主要由多个异常扩张变性之轴索突触终末构成。

⑵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形成缠结。电镜下为双螺旋缠绕的细丝构成,多见于较大的神经元,尤以海马、杏仁核、颞叶内侧、额叶皮质的锥体细胞最为多见。

⑶颗粒空泡变性:表现为神经细胞胞浆中出现小空泡,内含嗜银颗粒,多见于海马的锥体细胞。

⑷Hirano小体:为神经细胞树突近端棒形嗜酸性包含体,多见于海马锥体细胞。

8 ①胶质瘤:是从中枢神经系统的外胚层支柱组织发生的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

②脉络丛乳头状瘤:由脉络丛发生。

③松果体生殖细胞瘤:起源于生殖细胞,发生在松果体及周围。

④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小脑蚓部的原始神经上皮细胞或小脑皮质的胚胎性外颗粒层细胞。

⑤脑膜瘤:由蛛网膜颗粒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资料

第五节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一、颅脑先天发育异常 【病理基础】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是由胚胎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所致。分类方法很多,本节从诊断和鉴别诊断出发,按病变的解剖部位进行分类可分为中线部位的病变、神经皮肤综合征、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 中线部位的病变:脑膜和脑膜脑膨出、胼胝体发育不良、chiari畸形、Dondy-Walker综合征、透明隔囊肿、透明隔缺如、胼胝体脂肪瘤等。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 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等。 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无脑回畸形、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脑灰质异位。 【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重者可有智力障碍、癫痫、瘫痪及各种神经症状体征,容易伴有其他器官和组织发育异常和疾病。【影像学表现】 1、脑膜和脑膜脑膨出:CT和MRI表现颅骨缺损、脑脊液囊性肿物或软组织肿物、脑室牵拉变形并移向病侧。 2、胼胝体发育不良:CT和MRI表现两侧侧脑室明显分离,侧脑室后角扩张,第三脑室上移,插入两侧脑室之间。可伴有其他发育畸形如胼胝体脂肪瘤、多小脑畸形等。 3、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5mm以上,邻近第四脑室、小脑蚓部及脑干位置形态可正常或异常,常伴有脊髓

空洞症和Dondy-Walker综合征。 4、Dondy-Walker综合征:在MRI矢状面后颅凹扩大,直窦和窦汇上移至人字缝以上,小脑发育不全等,并发脑积水。 5、无脑回畸形:CT和MRI均显示大脑半球表面光滑,脑沟缺如,侧裂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室扩大。 6、脑裂畸形:脑皮质表面与侧脑室体部之间存在宽度不等的裂隙,裂隙两旁有厚度不等灰质带。 7、脑灰质异位:CT和MRI均见白质区内异位灰质灶,多位于半卵圆中心,并发脑裂畸形。 8、结节性硬化:CT表现为两侧室管膜下或脑室周围多发小结节状钙化。 9、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综合征):CT和MRI表现病侧大脑半球顶枕区沿脑沟脑回弧条状钙化。伴有脑发育不全和颅板增厚。 10、神经纤维瘤病:CT和MRI表现颅神经肿瘤(听神经、三叉神经和颈静脉孔处),常并发脑脊髓肿瘤、脑发育异常和脑血管异常。二、颅脑损伤 (一)脑挫裂伤(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of brain) 【病理基础】脑外伤引起的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和多发散在小出血灶等。可分为三期 1、早期:伤后数日内脑组织以出血、水肿、坏死为主要变化。 2、中期:伤后数日至数周,逐渐出现修复性病理变化(瘢痕组织和

神经系统疾病习题

1、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依据为: A.是否口角歪斜 B.是否鼻唇沟变浅 C.能否皱额、闭目 D.能否鼓腮 E.能否吹口哨 答案:C 2、患者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左侧中枢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周围性面瘫 E.双侧周围性面瘫 答案:D 3、患者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下垂,闭眼、皱眉动作正常,两侧额纹正常 A.双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周围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右侧中枢性面瘫 E.左侧中枢性面瘫 答案:E 4、瘫痪是指: A.随意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 B.肌紧张力减弱或消失 C.不自主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 D.肌肉运动能力消失 E.肌肉与肌腱运动不协调 答案:A 5、根据哪项临床表现区别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 A.肌力大小 B.有无感觉障碍 C.有无病理反射 D.有无大小便障碍 E.有无感觉过敏

答案:C 6、关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 肌张力减低B. C.腱反射增强 D.病理反射阳性 E.可有废用性肌萎缩 答案:B 7、眶上神经反应及各种反射均存在,属于哪种意识障碍? A.深昏迷 B.昏睡 C.浅昏迷 D.嗜睡 E.中度昏迷 答案:C 8、整日处于睡眠状态,但呼之能应属于哪种意识障碍? A.深昏迷 B.昏睡 C.浅昏迷 D.嗜睡 E.中度昏迷 答案:D 9、鉴别深浅昏迷程度的可靠指征是 A.生命体征 B.瞳孔对光反射 C.肌力 D.腱反射 E.对疼痛的反应 答案:E 10、某患者突起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最可能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基底节出血 C.小脑出血 D.额叶出血

肠神经系统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肠神经系统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296?圈医兰凼塾堂坌盟o05年7月第32卷第7 肠神经系统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陈敏综述;罗和生审校 摘要: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神经肽不仅在畅神经元合成,而且 存肠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胞也ff合成淋巴细胞表达大部分神经肽的受体淋巴细 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肠上皮细胞都能对这些神经产生应答,并促增生或抗增生的反 应,还能影响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一些神经肽,特别是胆囊收缩素,促胃泌素 释放肽和神经降压素,似乎rf为闻疾病或胃肠道切除而不能接收肠正常反馈的患者维持 黏膜免疫. 关键词:神经呔;肠神经系统;Hjj捌关淋巴组织;免疫系统 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69(2005)07-0296,-04 l肠神经系统(entericnervoussystem,

ENS) ENS首先由英国生理学家Langley发现(1921)并命名为肠神经系统:ENS是胃肠 壁内的自主神经系统,具有独立于大脑而行使其功能的完整结构.实验证明,一个离体胃或 一 段离体小肠放在含饱和氧的生理溶液中可以自动收缩达10~20h,并能对电或各种化学刺激起良好反应,完成胃肠蠕动局部神经反射,说明胃肠壁内有一个完整的反射装置,从一级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到支配胃肠效应器的运动神经元,并独立于大脑之外的肠神经系统,称之为肠脑.胃肠运动功能的神经调l节主要依赖三个系统即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和肠神经系统: 目前发现人肠神经元的总数达到8~l0亿个, 相当于整个脊髓内所含神经元的总数分为三种类型的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任何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的突触联系均可在ENS中看到.ENS神经网络中,具有大量含有脑肠肽的神经元,对胃肠运动的兴奋,调节和抑制起重要作用.ENS中主要的兴 奋性递质有乙酰胆碱,速激肽,阿片肽和5一羟

神经病学题库(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内容参考)

第八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脱髓鞘疾病常见的病理改变: A.神经纤维髓鞘破坏 B.病变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 C.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D.神经轴索严重坏死 E.神经细胞相对完整 2.下列哪项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无关: A.病毒性感染 B.自身免疫反应 C.环境因素如高纬度地区 D.血管炎导致缺血 E.遗传易感性 3.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复发-缓解型 B.继发进展型 C.原发进展型 D.进展复发型 E.良性型 4.女性,24岁,一年前疲劳后视力减退,未经治疗约20余日好转,近1周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和麻木,2日前向右看时视物双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球后视神经炎 B.重症肌无力 C.多发性硬化 D.脑干肿瘤 E.脊髓压迫症 5.一青年,7个月前因轻截瘫诊断急性脊髓炎住院治疗,2周后基本痊愈;近20天来感觉四肢发紧、阵发性强直伴剧烈疼痛,用芬必德无好转,入院时查头部MRI及BAEP、SEP和VEP均正常。对确诊多发性硬化最有价值的是: A.脑电图检查 B.CSF-IgG指数增高和寡克隆IgG带(+) C.检查发现有感觉障碍平面 D.Lhermitte征(+) E.脊髓MRI检查 6.男性,40岁,因感冒半月后出现性情改变如欣快、暴躁和猜疑,以及EEG弥漫性慢波,以脑炎诊断住院20天,经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准备3日后出院。但患者病情反复,新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更应考虑MS: A.视力减退并排除眼科疾病 B.局灶性癫痫发作 C.查到感觉障碍 D.双侧Babinski征(+) E.头颅MRI检查有信号异常 7.一中年患者因感冒半月后出现眼球震颤、声音嘶哑、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最不可能的疾病是: A.脱髓鞘脑炎 B.多发性硬化 C.Fisher综合征 D.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 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的AchR受到损害后,受体数目减少。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治疗后明显减轻。 发病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a.发病年龄:两个高峰:20-40、40-60 b.无明显诱因,隐袭起病,呈进展性或缓解与复发交替性发展,部分严重者呈 持续性。发病后2-3年可自行缓解,仅表现为眼外肌麻痹者可持续3年左右,多数不发展至全身肌肉。 c.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但在发病早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喉部肌肉无力或肢 体肌无力,颅神经支配的肌肉较脊神经支配的肌肉更容易受累,常从一组肌群无力开始,逐步累及到其他肌群。 d.骨骼肌易疲劳或肌无力呈波动性,肌肉持续收缩后出现肌无力甚至瘫痪,休 息后症状减轻或缓解,晨轻暮重现象。 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上睑下垂、斜视、复视、眼球固定 面部肌肉或口咽肌麻痹: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连续咀嚼无力、进食时间长、说话带鼻音、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麻痹: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 四肢肌受累以近端为重,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 注意: 1.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感觉正常。 2.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者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本病致死的直接原因。 3.首次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都有明显的效果,这是本病的特点。 e.肌无力危象:早期迅速恶化或进展过程中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的换气功能时,称重症肌无力危象。 1.肌无力危象:疾病发展严重的表现,注射新斯的明明显好转。 2.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困难,之外常伴有瞳孔缩小、汗多、唾液分泌增多等药物副作用现象。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症状反而更加重。 3.反拗性危象:在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期间,因感染、分泌、手术等因素导致患者突然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无效,而出现呼吸困难;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也不加重症状. f辅助检查: 疲劳试验:适用于病情不严重者,尤其是症状不明显者,眨眼30次;两臂持续平举;持续起蹲10-20次。 新斯的明实验:1.5mg新斯的明,0.5mg阿托品; 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 重复神经电刺激(RNES):典型改变为低频(2-5HZ)和高频(>10HZ)重复刺激运动神经时,若出现动作电位波幅的递减,且低频刺激递减在10%-15%以上,高频刺激递减在30%以上则为阳性,(检查前停服康胆碱酯酶药物12-18小时)否则可出现假阴性。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Word版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谵妄。 —意识内容变化—嗜睡、昏睡、昏迷。—意识觉醒度下降 一、 以觉醒度改变的意识障碍: A 、 嗜睡。 B 、 昏睡。 C 、 昏迷: a 、 浅昏迷。 b 、中昏迷。 c 、 深昏迷——瞳孔散大,生命征明显改变。 大脑和脑干功能丧失——脑死亡。标准: 1、对外界无反应,脊髓反射可存在。 2、脑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 3、自主呼吸停止。 4、脑电图显示无脑电活动,体感诱发电位示脑干功能丧失。 5、TCD ——无脑血流灌注。 6、经各种抢救无效,时间持续≥12小时。 7、 除外药源性、内分泌性、中毒性、低温的原因。 二、 以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注意力下降、反应淡漠、定向力下降、活动下降、语言受损。 2、 谵妄(急性所致):对外界的认识和反应下降,伴幻觉,波动性症状。 三、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症: 双侧大脑皮质广泛受损——对外界无反应、眼球仅无意识活动、睡眠周 期存、脑干反射存。 2、无动性缄默症: 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障碍——肌张力下降、无锥体束征、睡眠周 期存、外界无反应。 3、植物状态: A 、 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脑干功能保存:反射性睁眼、睡眠周期存、脑干 反射存、外界无反应。 B 、 持续植物状态:脑外伤——植物持续状态(≥12月),其它原因的则 为≥3月。 四、 鉴别诊断: 1、闭锁综合症: 脑桥基底部障碍:双侧锥体束、皮质脑干束障碍——意识清楚、仅能眨 眼、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不能水平运动。

2、意志缺乏症: 双侧额叶障碍——清醒状态,但无始动性、不语少动、额叶释放反射。 3、木僵: 精神障碍——伴有蜡样屈曲、违拗症、情感性自主神经改变。 五、伴发不同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 认知障碍 认知:外界信息——加工处理——心理活动——获取知识or应用知识。 认知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理解、推断。 一、记忆障碍: A、瞬时记忆≤2秒。 B、短时记忆≥1分钟。 C、长时记忆。 根据长时记忆分: A、遗忘:a、顺行性。b、逆行性。c、系统成分性。d、选择性。e、暂 时性。 B、记忆减退: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均减退。 C、记忆错误:a、记忆恍惚——似曾相识。b、错构——在时间顺序上 错构。c、虚构。 D、记忆增强:指对远事记忆异常性增加。 二、失语: 包括:自发说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根据解剖-临床来分类: (一)、外侧裂周围失语:共同特点均有复述障碍。 1、Broca失语: 优势额下回后部——自发性说话障碍为主,仅简单的句式or词,其 他各方面均有障碍。 2、Wernicke失语: 优势颞上回后部——听理解障碍,言语增多,词不达意,其它各方面 均有障碍。 3、传导性失语: 优势缘上回、Wernicke——外侧裂周围弓状束障碍——Wernike区与 Broca区联系障碍——言语流利、大量错词、句式完整、听理解障碍 较轻、其它各方面亦受损、复述障碍最重。 (二)、经皮质性失语综合症:共同特点:复述相对保留。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优势额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Broca附近or优势额叶侧面——类 似于Broca失语,但较Broca失语轻。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优势颞顶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Wernike区附近——类似于 Wernike,较Wernike轻。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意识障碍 意识(Consciousness)--概念 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 包括意识水平(觉醒度)和意识内容(认知功能) 意识障碍分为: 意识水平受损(觉醒度下降) 意识内容改变(认知功能减退) 维持意识清醒的重要结构 1.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2. 广泛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完整性(中枢整合机构) 意识障碍--临床分类 一、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一) 嗜睡(somnolence) ?意识障碍早期表现 ?患者处于睡眠状态 ?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 能配合检查 ?停止刺激后继续入睡 (二) 昏睡(stupor) ?较深的睡眠状态(沉睡) ?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 ?简单模糊作答, 旋即熟睡 (三) 昏迷(coma) ↗严重的意识障碍 ↗强刺激不能唤醒,意识完全丧失 ↗起病状态、症状、体征可能提示昏迷病因 二、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一) 意识模糊( confusion ) (二) 谵妄( delirium ) 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一) 去皮层综合征 (二) 无动性緘默症 (三) 植物状态 第二节认知障碍 失语(Aphasia)---概念:大脑皮层语言功能区病变导致的言语交流能力障碍常见的失语类型

1.Broca 失语(Broca aphasia, BA) 又称表达性失语运动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 口语表达障碍 ?典型非流利型口语, 语量少, 讲话费力 ?发音及语调障碍, 找词困难, 电报式语言 ?口语理解相对好 ?复述、命名、阅读、书写不同程度障碍 2.Wernicke失语(Wernicke aphasia, WA) 听觉性失语理解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 严重听理解障碍 听不懂,答非所问, 难以理解 流利型口语,语量增多, 发音清晰, 语调正常 较多语义错语(帽子 袜子), 新语 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读、写障碍 3.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 AA) 又称遗忘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 特点 ↗命名不能, 能述其用途 ↗在供选择名称中能选出正确的名词 ↗流利型,自发言语赘语多 ↗听、读、写、复述障碍轻 4.完全性失语(Global aphasia, GA) 也称混合性失语 病变: 优势半球大病灶, 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所有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口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第四节痫性发作与晕厥 痫性发作(Seizure)---概念 大脑皮质神经元过度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脑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痫性发作(Seizure)---病因 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特发性癫痫、脑外伤、脑卒中、脑炎等 系统性疾病:电解质紊乱、尿毒症、肝性脑病、高血压脑病、高热等 晕厥(syncope) 概念: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供减少导致伴有姿势性张力丧失的短暂发作性意识丧失原因:血压突然下降;心输出量减少; 急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 病理机制:大脑及脑干的低灌注 晕厥-分类及病因 1.反射性晕厥 2.心源性晕厥 3.脑源性晕厥 4.其他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综合征 Bell sigh(贝尔征):面神经炎患者,闭眼时双眼球向外上方转动, 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 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消失三联 征,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CTS(腕管综合征):各种原因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出现桡侧三个手指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及大鱼际肌萎缩称腕管综合征。 Froin征: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固,称为Froin 征。 Meig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帕金森综合症: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 Charcot三主征:眼震、意向震颤和吟诗样语言。 Lhermitte sigh(莱尔米特征):被动屈颈会诱导出现刺激感或闪电样感觉,自颈部沿脊柱放散至大腿或足部,称为莱尔米特征。 手足口综合征:EV71 颅高压三主征: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巴宾斯基等位征:1 Chaddock征 2 Oppenheim征 3 Schaeffer 征 4 Gordon征 5 Gonda征6 Pussep征 无动性缄默征:又称睁眼昏迷。病变在脑干上部和网状激活系统,病人无目的的注视,似觉醒状态但缄默不语,肢体不能活动。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梗死正常发生在脊髓前动脉供血区,以中胸段和下胸段多见,病损水平的相应部位出现根痛,短时间内即发生截瘫,痛温觉丧失,大小便障碍,深感觉保留,称为~ parinnaud 综合征:上丘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两眼向上同向运动 不能。 Millard-Gubler 综合征:一侧脑桥病变时可出现同侧面神经和展 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Brow-Sequard 综合征:又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Weber综合征:一侧中脑大脑脚受损,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 中枢性偏瘫。 Froster-Kenndey综合征:一侧额叶底部病变(肿瘤)时出现,同侧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及嗅觉丧失,对侧视乳头水肿。 Gerstmann 综合征:优势半球角回(angular gyrus)的损害导致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和书写不能。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联系 自从1928 年Ernest Scharrer 发现硬骨鱼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具 有内分泌细胞的特征,并最先提出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 )概念后,启发了有关领域研究的新思路。随后众多的研究逐渐证实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活动联系紧密。近二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又促使人们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能够共享某些信息分子和受体,都通过类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这又使人们意识到机体还存在一个调节系统——免疫系统。Besedovskyn 于1977 年最先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e network )的概念。三个系统各具独特功能,相互交联,优势互补,形成调节环路(图1 )。这个网络通过感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加工、处理、储存和整合信息,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转。. 图1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联系 GH :生长激素;PRL :催乳素 一、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的物质基础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以共有、共享的一些化学信号分子为通用语言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相互协调,构成整体性功能活动调制网络。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组织都存在共同的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肽和细胞因子(cytokine ),而且细胞表面都分布有相应的受体。大部分在脑内发现的神经肽和激素同时也存在于外周免疫细胞中,而且结构和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完全相同。再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GH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存在生长激素(. (ACTH )受体和内啡肽受体等,胸腺细胞也分布有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催乳素(PRL )等受体。利用组织化学、放射免疫自显影等技术证实,无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诱导后,脑组织中都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受体或相应的mRNA 。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白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内分泌系统就存在一些细胞因子,而且经诱导后还可以产生许多细胞因子。 二、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重要枢纽,与感觉传入和高级中枢下行通路间都有广泛的联系,途经的信息都有可能经下丘脑引起反应,如精神紧张可使皮质醇分泌增加,焦虑引起闭经,对生殖道的机械刺激可引起排卵等。集中分布在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neurosecretory cells )更是直接受神经活动影响,将中枢活动的电信号转化为激素分泌的化学信号。下丘脑释放的神经肽可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的内分泌活动,腺垂体细胞也直接受神经的支配

临床药物治疗学——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学——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三、癫痫 四、帕金森病 五、老年痴呆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梗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是由颅内外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发作后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临床特点: 一过性黑矇、无力、麻木、失语、眩晕、跌倒… 起病突然、时间短暂、恢复完全、反复发作; 超声可见颈动脉或颅内动脉有动脉硬化斑块 2.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梗死的诊治重在抢时间,以减少脑组织坏死,减少失能率。 临床特点: 静息时(如夜间)急性起病,发病前可有TIA发作。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 CT、MRI——明确梗死部位、范围!

3.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预防胜于治疗 ①一级预防 指未发生卒中前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他汀类与小剂量阿司匹林。 ②二级预防 指发生卒中后预防复发。 (2)TIA 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先兆,应及时就诊。 (3)卒中后3h 内溶栓可以很好地避免脑血栓后遗症,对于高风险人群应有预案,寻找30min 车程内有开展溶栓治疗的24h/7d 医疗机构。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特点】 突发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有头痛、呕吐,可伴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头颅CT ——可确诊。 治疗原则——及时清除血肿、积极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残废程度和降低复发率。

1神经系统疾病症状 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

1神经系统疾病症状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连休克症状 (一)额叶 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身体各部在此各有一定的代表区,头部在下最接近外侧裂,足最高,位于矢状旁。该区病变引起对侧面部及肢体瘫痪。 (2)Broca区位于额下回的后部,病变引起运动性失语。 (3)眼球凝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刺激性病变凝视病灶对侧,破坏性病变凝视病灶侧。 (4)额前区该区广泛的联络纤维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冲动行为有关二)顶叶 受损后以感觉症状为主。 (1)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其分布范围与中央前回相似,头部在下而足在顶端。 (2)左侧顶叶损害:左侧角回皮质损害引起失读,左侧缘上回损害引起两侧运用不能。有时左侧角回损害尚可引起Gerstmann综合征,症状为计算不能,识别手指不能,左右认识不能和书写不能,有时伴失读。 (3)右侧顶叶损害:右侧顶叶角回附近损害,可引起病人不能认识对侧身体的存在,称偏侧忽视。 (三)颞叶 一侧颞叶损害症状较轻,尤其是右侧时。 (l)精神行为障碍:可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相识症、似不相识感、情感异常和内脏症状。双侧颞叶损害可引起严重的记忆障碍。 (2)癫痫症状:颞叶前部病变影响内侧面的嗅觉和味觉中枢即钩回时,可出现钩回发作,病人可有幻嗅和幻味,气味难闻。做舔舌和咀嚼动作。 (4)失语:左侧颞叶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和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 (5)听力障碍:一侧颞横回处的听觉中枢受损时常无听觉障碍或为双耳听力轻度下降,双侧受损则听力障碍严重,偶可出现幻听。 四)枕叶 为视觉中枢距状裂之所在,损害后主要引起视觉障碍。 (1)视野缺损:单侧病变产生对测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双侧病变产生全盲或水平型上半或下半盲。皮层盲不影响黄斑区视觉,称黄斑回避,且对光反射不消失、如双侧视觉中枢完全损害,则黄斑回避现象消失。表浅的局灶性病变可产生色觉偏盲,一般为红一绿色,物体形状仍可感知。 (2)视觉性发作:视中枢刺激性病变引起不成形幻视发作(闪光、暗影、色彩等),可继以癫痫大发作。 (3)其它视觉症状:视中枢周围视觉联络区的刺激性病灶可引起成形的幻视发作。 五)内囊 为白质中最主要的结构,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分为前肢(位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膝部(位于前后肢相联处,含皮质延髓束)、后肢(位于丘脑和豆状核之间,前部有皮质脊髓束,支配上肢的纤维靠前,支配下肢的纤维靠后。后部有丘脑辐射至中央后回。最后部有视辐射、听辐射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概述 匿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平衡障碍等■睁表现。第二章中,对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对结构损害融‘生的临床症状进行了描述,为掌握结构损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神■}实践中,就诊患者提供的信息往往是症状,这就需要临床医师从症状人手,结合病史隧体,对症状进行定位和定性,以指导诊断和治疗。因此,应当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科纷豳[杂的临床症状具有独立分析、去伪存真、抓主删次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临床科学思■本章主要从神经科常见症状人手,沿着从症状到疾病这一分析思路叙述,以符合临床翰蒙,并提高医学生对神经科疾病的诊断能力。 第一节意识障碍 E意识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意识障碍可分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昏容变化两方面。前者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后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和谵妄等。意识的■持依赖大脑皮质的必奋。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瞪各种感觉信息的侧支传人,发放兴奋从脑干向上传至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团,再由此弥■.投射至大脑皮质,使整个大脑皮质保持兴奋,维持觉醒状态。因此,上行网状激活系统鬣双侧大脑皮质损害均可导致意识障碍。匿}、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鬣,匿 (一)嗜睡(somn01ence)陲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可勉强配除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继续入睡。} (二)昏睡(sopor)} 是一种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额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作含糊、筒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i (三)昏迷(coma) 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1.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如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2.中昏迷对外界的正常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此时生命体征已有改变。 3.深昏迷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 I者荆韵女.各种晤射消嬖.七,I、何名砖鳖生命值f千户右明晶曲亦.怦哪不蜘ⅢIl|向乐前 神经病学 有F降。 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时称脑死亡,其确定标准是: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无任何自主运动,但脊髓反射可以存在;脑干反射(包括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骺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完全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人工呼呖机维持换气;脑电图提示脑电活动消失,呈一直线;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无脑血流灌注功象;体感诱发电位提示脑干功能丧失;上述情况持续时间至少12小百寸,经各种抢救无效j需除外急性药物中毒、低温和内分泌代谢疾病等。、二、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一)意识模糊(confusion)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影像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平片:评估颅骨的骨质改变,不能直接显示脊髓 造影检查 1.脊髓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脊蛛网膜下腔中,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在透视下观察其在椎管内流动情况和形态,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有创,已被MRM代替 2.脑血管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闭塞等症并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常用DSA技术。 CT扫描: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 平扫:显示含有钙化、骨化的病变有优势 平扫+增强扫描 CTA:诊断效果类似DSA MR检查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MRI优点: ①软组织分辨率高②由于骨结构没有信号,故没有骨组织的干扰③无射线 ④任意平面成像⑤多种参数、序列成像 平扫:T1上解剖结构较好,T2发现病变敏感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其他: 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敏感性极高 磁敏感成像SWI:对于小静脉、小出血灶显示有较大优势 血氧饱和度水平依赖成像BOLD(fMRI):显示功能情况 灌注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CT表现 脑的解剖 大脑:间脑、颞叶、额叶、顶叶、枕叶 小脑:半球、蚓部、扁桃体 脑干:中脑、桥脑、延髓 脑室:侧脑室、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四脑室 CT扫描 平扫:头部CT主要用横断面,有时加用冠状面。横断面CT多以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联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8~10个层面。 CT表现: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CT值20-30Hu。 2、脑灰质:密度稍高于白质,CT值30-40Hu。 3、脑室脑池(含脑脊液):呈低密度,CT值0-10Hu。 4、颅骨:呈高密度,CT值>250Hu。 5、生理钙化:点片状致密影。CT值>60Hu。 造影增强CT及CTA:经静脉注入含碘水溶性造影剂再行扫描。 剂量:成人50~100ml;小儿~kg。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MR表现 MR形态: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可清楚显示脑部与脊髓的形态结构,如灰白质、脑室、脑裂、脑干、脑血管、脑垂体等。其效果可与大体标本媲美。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颅内疾病的平扫基本CT征象 1、常规CT通过密度的变化反应信息 1)低密度病变: 脑水肿灶 脑梗死 脑软化 囊肿 慢性血肿 2)等密度病变: 部分脑肿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