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最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最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最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课标内容: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材内容要点:1、全面小康的蓝图;2、奔向全面小康

教学重难点: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目标

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放歌曲〈〈好日子〉〉后,请学生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振奋,但其实我们这儿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小小缩影。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人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了解我们家乡在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

二、讲解新课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下的楷体字,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

(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

(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明确: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二)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的第二个◆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我们来概括一下《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的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这一标准包括经济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还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经过艰辛地努力,使数以亿计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家认为这一重大变化又有何重大意义呢?

明确: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我国现代化第一步、第二步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体现了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这一事实也向全世界有力地证明:发展中国家只要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人善于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并举国一致地加以执行,就一定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中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品味小康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圈的第二个◆第二个◇有关浙江省人民生活水平的内容,并按要求对照“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需求情况进行简要评价,可分组合作进行评价。

提问:1、如果要让同学们给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需求情况下一个结论,那这个结论应该是什么?

明确:2001年浙江省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体小康水平,并且部分指标超过的辐度较大。

2、那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浙江省的发展较快也较好,他们正在向着更加富裕的方向发展。

3、教师小结:在比较中我们得出,浙江省所列指标皆高于全国基本标准,这说明浙江省已完全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有些指标高出全国标准达几倍之多,这说明浙江省经济发水平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快。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个别指标只是刚刚达到全国水平,如: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这说明浙江省还应引导居民不断调整消费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 四)、小调查——“你想住在哪儿”导入第一目第二个◎圈

1、教师给出问题:“假设你可以选择生活区的城市,在可供选择的城市——上海、北京、丽江、拉萨这四个城市中,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2、教师小结: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小康生活水平综合性较高的城市(上海名列全国小康生活水平第一,北京名列全国第二),也有部分同学选择环境污染少,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说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综合的,又是多层次的。但从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希望我们的家乡也能拥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小康生活水平,希望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幸福。这也是我们国家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它的实现就将使我们梦想成真。

提问:每全人心中都不得有自己对全面小康的理解,全面小康对每个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同学们,你心中的全面小康又是怎样的呢?

3、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的内容,并思考:

(1)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

(2)全面建设小康是经济长足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其内容是丰富而广泛的。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呢?

明确: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第一个◇的内容。

(4)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要求有需多新亮点说说你家乡采取那些措施。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第二个◇的内容。

4、教师过渡:不同的地区自身的基础和发展的特点不同,因而不同的地区也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的构想。下面我们去看看广东省的全面小康构想是如何的。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第三个◇的内容。

(1)、按要求将《广东省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中的关于全面小康的具体指标按内容归类。

(2)、教师归纳:从以上的归类情况,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全面小康目标在总体小康

水平目标的基础上内容更丰富,标准更高,对人民生活区的改变也将更加显著。

(3)、教师过渡: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我们国家走过的每一小步,我们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感受将更加深刻。

(五)历史地位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二个◆的内容。

提问:1、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处于怎样的地位?

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发展阶段。

教师过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鼓舞下,各地都不得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我们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庄村民中的全面落实小康是什么样子。

2、学生齐声朗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三个◆张庄村村民对家乡全面小康的描述 提问:从张庄村村民的描述中,我们可了解到村民们盼望通过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给家乡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明确:村民们希望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村民们还希望生活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村民们还希望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环境优美……总之,从张庄村村民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而朴实的期盼,而这些朴素的词句却又通俗地诠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内容。

3、教师:我们来设想一下2020年,或许不用那么久,全面小康水平实现后我们自己的家会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呢?

教师请学生按照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三个◆下◇的要求完成相应内容。

三、本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全面小康水平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必经的、不可逾越的民展阶段,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也体现了科学和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一目标必将推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的蓝图 二、全面小康初中的物理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p 千克/米? kg/m?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 比热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

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2011级思政行知班 姓名:武佳琦 学号:2011041682

【教材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一共有两目内容: 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介绍我国总体小康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我国总体小康水平存在的不足,展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第二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介绍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要求,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进城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总体小康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总体小康的不足是我们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动力,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关键的部分。根据课程标准,本框题阐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是全书的核心,是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本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且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因此,本框题可以说是新教材的教育目的和归宿。 【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归纳和总结,但是理论框架内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有所理解,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学生对此有兴趣,有学习动力。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以及平时对时政的关注,学生已经能了解到小康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也感受到了小康生活的幸福,并且知道了今天的小康生活的到来,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市分不开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再次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能很容易的在比较中感受总体小康的不足与全面小康的美好,从而可以很自然的引发学生建设和全面小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但由于大部分学生都生活在城市,生活水平悬殊较小,对于真正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不平衡并不能在现实中很好的体会,无形中也增添了对此知识点学习的现实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并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列举总体小康建设的成就; (3)通过列举现阶段我国建设中出现的不如意现象,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 (4)通过讨论与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5)辨析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2.认识并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掌握我国从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 (4)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在对数据材料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好日子〉 教师:这首歌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那大家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吗? 学生:从1978年到199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行了十几年,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收入越来越多了,日子越过越舒心了。过上好日子的人们需要有一首歌来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好日子》这首欢快喜庆的歌曲诞生了。它反映的主题就是——小康社会。 教师:要全面的认识小康社会得先从小康一词的提出开始。 【授受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社会的提出及“三步走”战略目标。 材料1:小康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 亦劳止,岂可小康”。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 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 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材料2::1978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

最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课标内容: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材内容要点:1、全面小康的蓝图;2、奔向全面小康 教学重难点: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目标 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放歌曲〈〈好日子〉〉后,请学生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振奋,但其实我们这儿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小小缩影。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人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了解我们家乡在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 二、讲解新课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下的楷体字,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 (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 (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明确: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二)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的第二个◆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我们来概括一下《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的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这一标准包括经济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还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经过艰辛地努力,使数以亿计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家认为这一重大变化又有何重大意义呢? 明确: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我国现代化第一步、第二步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体现了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这一事实也向全世界有力地证明:发展中国家只要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人善于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并举国一致地加以执行,就一定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中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品味小康

高中思想政治_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学设计 一、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只到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能力目标:分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的能力,理解国民经济重大发展战略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培养和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2.教学难点: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三、教法 1.讲授法:教师系统地讲解重点难点,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能够突破难点。 2.启发教学法:展示图片、视频,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对其所见的分析,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 3.自主探究法:通过向同学们提供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同学进行自主探究,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培养和锻炼其探究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四、学法 1.自主学习法:阅读课本,根据材料和探究活动,完成问题,掌握知识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现实材料,利用基本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活动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学案准备。对学生进行分组,方便学生搜集资料和课上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内容,基本理清知识网络。按照老师分组布置的任务,进行资料搜集。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课前播放歌曲《领航新时代》,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调动起学生情绪,带着激情进入本框的学习。二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原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1

时政问答——扩大视野: 1、党的十七大全称叫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党的十七大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召开的?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3、党的十七大由谁做的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什么? 胡锦涛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4、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5、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的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知识回顾——再现基础: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8.14.1) 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8.14.1)

3、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活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14.2)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目标。 注意: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国家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繁荣的文明成果。(8.15.2) 5、“三个代表”的内容(8.14.1)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三个代表”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7、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8、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基本路线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8.14.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8: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新课教学 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2)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3)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材料,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说明我国只是从总体上说达到小康,不同地区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教师活动: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请同学们看教材。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国家分为四组:756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756――299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97――926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65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请大家想一想:2000年的小康和2020年的小康,在经济实力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2000年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是低标准小康;2020年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是高标准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1)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教师活动: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2002年工业产值达到51.5%,初步实现现代化。2000年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是:50%、22.5%、27.5%。2020年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5%、55%、40%,就业比重则达到20%以下、40%、40%以上,这时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清除,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党课教育 (十八大精神教育) 授课题目: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看社会” 授课目的:通过学习,使官兵更深入地领会十八大精神, 一、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历史 (一)什么是“小康”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小康"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 “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老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尽管”小康之家“、”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但在古人眼里的小康社会,归根到底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状态。 (二)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社会的提出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为了规划中

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着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三)江泽民新“三步走”战略——新的历史起点是对“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展开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2021年九年级政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生活、保持清醒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情境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思路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flash歌曲《越来越好》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学习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阅读并思考材料一、二、三,学生分析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材料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按照世界银行xx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我国xx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材料二: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 材料三: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小康基本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xx年虽已达到95.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xx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富裕的仅占0.3%。另外,从人口来看,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占74.8%,但还有一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到去年底,全国有28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中还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930万。 小结: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最关键的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文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千阳县南寨中学常兴周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 【设计思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属于国情教育课,是在八年级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之后,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我国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状况,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蓝图。而本节课则是让学生品味小康,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现实生活实际的反映,让学生从生活实例去判断和感知。鉴于我校为农村初级中学,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身边的事实同发展较快的地区小康建设步伐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知道现阶段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方法与途径:利用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统计数据资料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情感与评价: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增强自豪感。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查看图片资料。 【教学重点】 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准备】 1、搜集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统计数据资料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变化的图片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课件出示: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变化的图片(自己的摄影和网络图片),背景插曲为《好日子》 学生思考:看完影像,你有何感触? 2、引入课题: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振奋,但其实我们这里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的小小缩影。 板书:《全面小康的蓝图》(上) 二、初步感知一一提出小康。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1、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下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2、学生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

《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教学设计

《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识记 A.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使学生理解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均的小康。 B.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均的发展过程。 (3)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留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 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均的小康。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的小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寒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

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宏伟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越性。 B.我们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均的。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未来这二十年的巨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憧憬优美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漠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宏伟恢复充满信心。 C.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出一份力。【重点】 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优美前景 【难点】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前调查、成果交流、分组合作讨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逻辑分为两目: 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这一宏伟成就,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介绍总体小康的成就。同时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均的小康。 第二目“经济建设目标”。这一目专门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也是学生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播放《走进新时代》烘托出一种祖国欣欣向荣的气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识记 A. 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使学生理解 A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的小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 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越性。 B. 我们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未来这二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C.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出一份力。 重点】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美好前景 难点】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前调查、成果交流、分组合作讨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逻辑分为两目: 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这一伟大成就,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介绍总体小康的成就。同时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第二目“经济建设目标”。这一目专门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也是学生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播放《走进新时代》烘托出一种祖国欣欣向荣的气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教案资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 案设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识记 A. 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使学生理解 A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的小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 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

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越性。 B. 我们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未来这二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C.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出一份力。 重点】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美好前景 难点】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前调查、成果交流、分组合作讨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逻辑分为两目: 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这一伟大成就,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介绍总体小康的成就。同时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第二目“经济建设目标”。这一目专门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也是学生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播放《走进新时代》烘托出一种祖国欣欣向荣的气氛。

高中政治人教版高一必修1教案:第4单元第10课第1框_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_word版有答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4.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新要求。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难点:正确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基础·初探]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标志: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2)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4)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且惠及十几亿人口。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预习·提升] 1.判断 (1)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基本完成。(×) (2)实现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表明我国已达到总体小康。(×) (3)我们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4)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想一想 你了解“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吗? 【提示】“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

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P85探究问题 【提示】(1)人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略。 2.教材P86探究问题 【提示】(1)约10%。 (2)略。

2017高中政治教案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课题名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设计者:于浩然类型:原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正确目标的指引和正确纲领的指导。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展示本课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85-87自主学习本课知识 (二)、知识的具体分析和讲解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素材现代“小康”的提出: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时提出:“中国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教师提问)为了实现小康,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我们现在实现了几步了? (学生回答)两步,实现了总体的小康。 ①总体小康的成就 学生讨论:近10年来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可喜的变化? 观看“数字十年GDP和人民生活水平变化”视频,学生思考视频内容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教师总结)没错,我们在2000 年已经实现了总体的小康。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也要看到不足。 ②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师提问)现阶段实现的总体小康有什么样的特点? 材料一: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5414多美元,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89位,仍属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低水平 材料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的小康基本上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全面材料三: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曹玉书在第二届中国东西互动发展论坛上说,中国的东西部发展差距仍在增加,东部地区人均GDP达到了西部的2.2倍。——发展不平衡 (教师提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全面小康的目标 教师总结对小康社会的认识 (过渡)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①“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②新要求: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C、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教师提问)全面小康等于同时同步小康么? (学生回答)不等于,全面小康建设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了解了目前总体小康的特点,学习了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全面小康的新要求。 四、习题练习 (板书设计)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成就 2、总体小康的特点 3、全面小康的目标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新要求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 3、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布置作业: 1.完成《新课标》第10课第1框题的练习。 2.复习本框题的内容,预习新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试讲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总体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认识总体建设小康社会的不足。 2.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理解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 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新的目标要求和相关举措。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2.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相关举措。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言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末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立足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并推进“四个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目标,对其他三个“全面”,具有方向性、引领性、指导性,其它三个“全面”作为战略举措,既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又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支撑点。本节课,我们学习这个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示课题) 二、教学内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1.什么是“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为:“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不愁吃,不愁穿,并略有结余的生活”。 “小康社会”是古代人们描绘的诱人的理想社会,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2.何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理解为: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面”讲的

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建设”就是要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进步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是没有差距的小康;是针对全国各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的建设的小康。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 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从总体到全面建设的过程,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小康社会的建设是在“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目标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1)总体建设小康社会 1.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的实现 ①时间:20世纪末。 ②表现(成就):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总体小康实现的地位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4.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达世界第2位,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小康还是以生存性消费为主,发展资料的消费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偏重于物质消费。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课标内容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能力 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知识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材内容要点 全面小康的蓝图 奔向全面小康 教材分析及处理 导语 导语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情景再现 包括一个引言和两个目:《全面小康的蓝图》、《奔向全面小康》。 引言通过“小康”一词的广泛使用,引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着重分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着重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含两个◎。 第一个◎用数据和事实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个◎通过数据和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具体规定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过程性。 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含两个◎。 第一个◎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与“全面小康”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第二个◎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种种困难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际性、可行性,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明确青少年肩负的历史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