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

[智利]佩·普拉多

老园丁培育出许多品种优良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忌。

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

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哝着园丁对她说的话。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我花园里的花全部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下来的玫瑰花,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您不要笑话我。”

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摩着花朵,一边说。

“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

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通通的火苗。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

“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结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哪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

“每年到了10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在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

“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

“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在那个女人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

“第二个女人爱我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她的敌人去搏斗,去战胜他们。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个女人爱我英俊的容貌。她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

情也就完结了。.

“第四个女人爱我忠厚善良。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

“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是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100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因此而永远地凋零了。

“自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花。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时算作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

5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前三段叙述了人们对老园丁的妒忌与讨厌,表现了人们对老园丁的不理解,为下文表现老园丁独特、深刻的人生感悟作了铺垫。B.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以及比喻、反问等修

辞手法,使小说人物形象生动、主旨深刻。

C.老人把玫瑰开花的过程比作篝火喷吐出火苗,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采摘玫瑰就如同将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会断送玫瑰的生命与美丽这一道理。

D.老园丁的感情生活之所以没有圆满的结局,是因为四个女人都只就像人们只是爱玫瑰花外表的美丽一样。不爱他的本质,爱他的外表,

53.小说以“当玫瑰花开的时候”为题有何作用?

54.这篇小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请结合文本谈几点你的理解。

【答案】52D

.53.(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美好的氛围。(2)烘托人物形象:老园丁的精心培育使玫瑰花竞相开放,花开后

他从未允许别人摘走一朵玫瑰。小说通过老园丁对玫瑰花的培育、爱护以及感悟,表现他的勤劳与智慧,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捍卫。(3)引起对小说主旨的思考:玫瑰花开隐喻爱情或其他美好事物的存在。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应该怎样对待美好的事物,这都是读者要思考的问题。

54.(1)对于美好的事物,需要真诚地付出,精心地培养,全力去保护。老园丁给玫瑰花人工授粉、培育出许多品种优良的玫瑰花,并且从不允许别人从他园中摘走花。(2)生命是一个整体,爱一个人或物,要爱他(它)的全部,而不能只看到他(它)的局部。玫瑰的花朵和花萼、花茎、花枝、根一样,都只是玫瑰的一部分;一朵玫瑰花也只是满树玫瑰中的一朵。爱玫瑰就要爱它的全部而非只爱一朵美丽的花。(3)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想要自私地占有美好的

事物,必定会使其残缺不全而生命短暂。每个人都爱慕玫瑰花的美丽,但是拥有完整生命的花的美丽才能持久。被摘下的玫瑰花因与整体分割很快会枯萎。

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2017·石家庄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

六上《丁香结》课内阅读11篇(含答案)

《丁香结》课内阅读1 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现出两片________,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 ________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________的潇洒,________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①城里街旁,忽然呈现出两片________,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________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②月光下________的潇洒,________的朦胧。 2、用横线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3、这两段话分别从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4、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雪白;星星般;白;紫 2、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3、颜色;气味 4、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丁香结》课内阅读2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 答案:作者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2、选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再联系全文说说作者的意思。 答案:选段分别从色彩(雪白)、香味(甜香)描写了丁香花。作者以丁香花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中考新闻类题目训练及答案修订版

中考新闻类题目训练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考“新闻”类试题模拟演练 1.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舌尖上的中国2》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012年,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感动无数中国人;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2》回归央视荧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爱奇艺、乐视网等网络平台也同步推出。《舌尖上的中国2》共分8集,前七集依次为《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秘境》《相逢》《三餐》,第八集则为拍摄花絮,每集50分钟。央视相关负责人表示,比起前作,《舌尖上的中国2》在拍摄制作上比第一季更加精致大气,美食范围也更广。在微博上,网友对《舌尖上的中国2》表示出了极大的欢迎,但对播放时间非常的不满意,认为这是央视“深夜报复社会”的举动,完全就是“逼人吃宵夜”的节奏。 探究结果: 2.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标题: 据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记者齐中熙、樊曦)2014年4月13日9时30分,自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运送旅客宣告突破2亿人次。2013年2月28日,在京沪高铁开通运营1年8个月之际,京沪高速铁路运送旅客突破1亿人次;而仅1年2个月后,这条高速铁路的运送旅客量就实现了翻番,再次展示出其巨大的输送潜能。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10个字)

本报青岛4月11日电(记者宋学春)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村开村仪式11日举行。 世园村总占地约5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紧临世园会园区,位于青岛滨海公路和世园大道交汇处,交通非常便捷。世园村开设了世园会特许产品、青岛旅游纪念品专卖店,吸引了多家星级酒店和20余家特色餐厅入驻,建设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应急保障设施,集种植加工、科研培训、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茶博园,将为国内外宾客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办公、休闲等综合服务。世园村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园艺景观、服务设施等体现了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态理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4月12日) 4.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拟写恰当的导语。 政府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农村学生个子变高了 本报北京4月11日电(董洪亮、赵玲)。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将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把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监测表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三顿饭的比例从2012年度的%下降到2013年度的%;6-15岁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同比增加和0.6厘米,体重均增加了0.3公斤;西部小学男、女生的贫血率下降和个百分点;西部小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同比提高了和分。 据介绍,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和资金“两个安全”得到保障,实施规模世界第三,食堂建设完成过半。监测表明,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丁香结课外阅读题及答案一[00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丁香结课外阅读题及答案一 类文阅读-2 丁香结 草原野花 高安侠 当我的双脚踏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一片辽阔。哪里都不是路,但哪里又都可以走;哪里都不是床,但哪里又都可以躺。规矩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往往会茫然,像在鸟笼里关久了的鸟儿,即使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知道怎么飞翔。 面对蓝天、碧草、白云,我像个孩子打开了一本奇妙的书,但是什么也看不懂,只好静下心来,品读草原上盛开的野花。 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一连四天,我一直带着它旅行,它淡淡的紫色一点一点消失,但形状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细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希冀与蝴蝶、蜜蜂有一次邂逅。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

自己的那片草场。尽管它枯萎得那么慢,那么不甘心,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1.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再写出一个这样的词语。 2.初到草原时,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文中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指的是() A.“我”来到草原旅游。 B.“我”折了一枝花,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C.“我”爱美,折花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 D.“我”不听同事劝告折花。 4.文中画“”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你对文中“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1.眺望端详打量 2.初到草原时,作者目光所及是一片辽阔,所以感到有些茫然。 3. B 4.拟人这样描写,能将小野花彰显着蓬勃的生命之美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5.对待真爱,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尊重,学会珍惜。 夏天 汪曾祺

最新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最新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二、新闻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

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 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 45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8.4 本,日本的8.5 本,美国的 7 本……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丁香结》优秀教案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识记本课要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中心。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学生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以豁达的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件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丁香结》, 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答,全班交流) 小结:《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从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3.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要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要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四、总结感悟 1.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期(份)和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

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豪莎士比亚诞辰4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

丁香结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 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 cēncī)芭蕉(bā)衣襟( jīn)妩媚(wǔ)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 课《丁香结》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丁香结》课后作业及答案 1.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宅院朦胧 B.眼帘单簿 C.点辍浑浊 D.文思顺心 2.拼读音节,结合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1)考试时,我时而低头沉思,时而fúàn()疾书。 (2)人们都穿上了厚衣服,做操的时候显得很bèn zhuō()。(3)píng dàn()是真,远离世俗纷争,能让你的心静下来。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面词语中“怨”与“愁怨”中的“怨”的意思相同的是()。 A.埋怨 B.怨言 C.恩怨 D.任劳任怨 (2)“参”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cān”“shēn”“cēn”。请给下面词语中的:“参”标注正确的读音。 参.加()人参.()参.差不齐()参.谋()(3)“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这句话中的“恍然”的意思是,词语“恍然大悟”也是这个意思。与“恍然大悟”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如梦初醒、、。4.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2)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①用“”画出描写月光下丁香的词语,我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丁香的。 ②请你仿照第二句的写法,补充下面的句子。 阳光下的野菊花,黄的,白的。 的,,。 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分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 ③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中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题练习

中考语文“新闻类”试题解题技巧与练习 【考点导航】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在7-9年级阶段目标的“综合性学习”中指出: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这就说明了语文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特点。 一、标题拟写类 例1.(2016年重庆市A)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采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美的作品,都可以参赛。即日起至8月31日止,摄影爱好者可以发送相关重庆江河的摄影、摄像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取信息类 例2.(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请从下面这则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 据新华社专电这里既无风也无雨,除了不时飞落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已经寂静了40 多亿年。2018年,月球永远背向地球的那一面将首次迎来人类的着陆探测器——嫦娥四号。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在近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透露,中国计划于2018年5月底或6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点的轨道上,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主要内容类 例3.(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6个字,包括标点) 人民网5月28日电 2016“数博会”(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登中国电子商务创断发展峰会)于5月25日在贵阳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他对贵州发展大数据给予肯定:贵州在这里把“无”生了“有”,在信息产业里。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所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落后的地方甚至可以抢占先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闻综合类 例4.(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的那个地区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新闻类文本阅读方法

新闻类文本阅读方法(一) 一、命题角度 1.关键牲语句理解题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段的?意?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结构(思路)类题目 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不同的体裁,结构形式也不同二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 提问方式:文章画线部分(第几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规范回答: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鉴赏形象类题目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规范回答: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5.信息筛选类题目 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提问方式:文章写了描述对象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6.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类题目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 丁香结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 丁香结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 含笑不________(以已)(佩折)________服 (竟竞)________然倒(像向)________是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4)注意划线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答案】(1)已;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已、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2丁香结含答案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ì mǎn yōu yǎ 1.丁香花开了,星星般的小花()枝头,散发着淡淡的()的甜香。 fúàn 2.爸爸已经连续()工作了三个小时。 huǎng hū 3.这位老人回想着自己过去的生活,神情()。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参()()() 系()() 薄()() 解()()()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灵---()浑浊---()单薄---() 模糊---()遮掩---()潇洒---()

第一课时 一、缀满优雅伏案恍惚 二、cān参加 shēn人参 cēn参差不齐 xì联系 jì系扣 bó单薄báo 薄饼 jiě解答xiè解数jiè押解三、灵巧污浊瘦弱朦胧遮盖洒脱

一、默写填空。 1.芭蕉不展丁香结,。 2. ,丁香空结雨中愁。 3. ,纵放繁枝散诞春。 4.霜树尽空枝,。 二、读《丁香结》,回答文后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4.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面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 -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汀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新闻访谈类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梦碎雅典 杨明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答: 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丁香结

丁香结 宗璞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住了断续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课一练-2丁香结(含答案)

新部编版六语上标准化试题+课文片段 2.丁香结 标准化试题: (提醒:第1~5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zhuì mǎn yōu yǎ bèn zhuō dān bó huǎng rán ( ) ( ) ( ) ( ) ( ) 2.殷勤解却丁香结,。 3、《丁香结》作者,作品、,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 篇小说奖。 4 好的回忆。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银装.缀.(zuì)满窥.(kuì)着 B.轻灵 ..浑浊.(zhuō)笨拙.(zhuō) C.莹.白参差 ..(cēn cī)惹.(rǒu人喜爱 D.花苞.衣襟.(jīn)愁怨 ..(chóu yuàn)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我断断续续 ....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B.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 ....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C.还有淡淡的幽雅 ..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辩.出,这是丁香。 D.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少而薄)。 B.月光下白的潇洒 ..(不清楚;模糊)。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紫的朦胧 C.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 ..(不整齐,不一致)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D.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姿态美好可爱)。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B、我们搞四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 D、浙江、江苏两省是稻米的重要产区。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高考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题型与答题技巧

高考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题型与答题技巧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二、新闻文体的特点 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 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 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 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

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看标题信息: 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抓记叙要素: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理行文线索: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辩叙述方式: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挖中心主旨: 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析表现手法: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