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五年规划/规划发展历程

起源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回顾“五年计划”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而且可以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可以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五年计划发展历史数据,

“十一五”改革开放“十一五”攻坚战

概述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些基本政策。第一个转变是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出发点,实现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增长的转变。

结果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5.2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2.1万亿美元;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260亿美元,年均增长11.9%,是“十五”的1.6倍;外商投资额2010年为59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36.9%。

“十二五”(2011~2015):迎接新常态,实现新增长

概述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和国内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开好局,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结果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7.9%。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经济结构明显改善。2012年服务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服务业占国内市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9.5%;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潜力释放,消费对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约58%;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4年城镇化率为54.77%。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也是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

目的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的均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翻一番,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城镇化率显著提高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按照我国目前的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已经脱贫,所有贫困县都摘帽解决区域整体贫困问题。公民的社会文明素质和水平显著提高。生态

环境总体质量有所改善。制度各方面更加成熟、定型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中国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部署国家战略资源,充分利用人才红利黄金期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6%以上,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集中力量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技术难点,在物联网、AI、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一批对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科技成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妥善处理高质量发展与保持GDP较快增长速度的关系,牢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坚守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刻不忘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专心致志谋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议“十四五”时期全国GDP年均增长速度拟定为6.0%,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比较活跃的发展状态,进一步彰显大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韧性。 2.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 充分利用中国工业体系完整、综合实力持续增长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巨大、创新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人才红利,从一线技术创新做起,围绕数字化与智能化主题思路,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凝聚一代人的创新智慧,集中力量攻克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产品,稳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逐步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全面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3.继续坚持铁腕治污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污染防治,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进与提升上下硬功夫,在绿色技术研发上集聚创新资源,形成更多的突破性技术,并推广应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取得重大进展,以更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中国的智慧与力量。 4.有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时期要以更大的力量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特别是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要科学规划,有序启动。针对黄河流域的特殊情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5.坚定不移在高水平开放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并且坚持主动开放、有序开放、持续扩大开放,以更加包容的胸怀支持全球多元化发展、包容性增长。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法制化的力量为扩大开放保驾护航。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所提出的要求,为所有合法投资者提供宽松和谐的营商环境。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令第七十四号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一、城乡规划是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乡、村庄的建设布局、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事项的总体安排和实施措施,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城乡规划不是指一部规划,而是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有关城镇和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体系。 在城乡规划法出台以前,我国有关城市和乡村规划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1日起施行)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5月7日国务院令第116号公布、1993年11月1日起实施),简称“一法一条例”。“一法一条例”实施十多年来,对于加强城市、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遏制城市和乡村的无序建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一法一条例”为基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其周边乡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乡村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日益交融。但“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的,城市规划法不涉及乡村规划和管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不涉及建制镇以上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这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度与实施模式使得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考虑和协调,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 2.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条件,擅自变更规划,批准开发建设,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贪大求洋,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剧了用地矛盾,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广泛的社会参与程序,使得行政权力失去了必要的制约,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虽然对乡、村庄规划作了一定的规范,但乡和村庄规划管理仍然薄弱。有的乡、村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有的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未能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 5.原有的城市规划仅从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难免导致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会产生城镇体系布局不当的问题。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飞速发展的密集城市群建设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6.土地使用制度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需要对原有“一法一条例”规定的规划实施制度作相应调整。比如,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由主要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向主要通过出让方式取得,投资体制以项目建设一律须经审批转变为审批、核准、备案相结合,以备案为主,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批准、发放程序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7.“一法一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过于原则,迫切需要针对城乡建设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行为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原有的法律责任规定予以修改和完善,如增加对有关主管部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进一步提高对违法建设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总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为城镇化发展服务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有必要根据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新情况,对原有的“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按照本条的规定,本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年度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年度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培训目的 每个培训项目都要有明确目的(目标),为什么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培训效果?怎样培训才有的放矢?培训目的要简洁,具有可操作性,最好能够衡量,这样就可以有效检查人员培训的效果,便于以后的培训评估。 培训对象 哪些人是主要培训对象?根据二八法则,20%的人是公司的重点培训对象。这些人通常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以及业务骨干等。确定培训对象还因为需要根据人员,对培训内容进行分组或分类,把同样水平的人员放在一组进行培训,这样可以避免培训浪费。 培训课程 年度培训课程一定要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分为重点培训课程、常规培训课程和临时性培训课程三类。其中重点培训课程主要是针对全公司的共性问题、未来发展大计进行的培训,或者是针对重点对象进行的培训。这类培训做得好可以极大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有效弥补企业不足。因此,这类培训需要集中公司人力、物力来保证。 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内训和外训两大类,其中内训包括集中培训、在职辅导、交流讨论、个人学习等;外训包括外部短训、MBA进修、专业会议交流等。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涉及管理实践、行业发展、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专项业务、企业文化等课程。从人员上讲,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宜外训、进修、交流参观等为主;而普通员工则以现场培训、在职辅导、实践练习更加有效。 培训讲师 讲师在培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讲师分为外部讲师和内部讲师。涉及到外训或者内训中关键课程以及企业内部人员讲不了的,就需要聘请外部讲师。在设计年度培训计划时,可以确定讲师的大体甄选方向和范围,等到具体培训时,再最后确定。 培训时间 年度培训计划的时间安排应具有前瞻性,要根据培训的轻重缓急安排。时机选择要得当,以尽量不与日常的工作相冲突为原则,同时要兼顾学员的时间。一般来说,可以安排在生产经营淡季、周末或者节假日的开始一段时间。并应规定一定的培训时数,以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和人员水平的真正提高。 培训费用 预算方法很多,如根据销售收入或利润的百分比确定经费预算额,或根据公司人均经费预算额计算等。在预算分配时,不能人均平摊。培训费用应向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以及技术骨干人员倾斜。 年度培训计划的制订工作分析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城乡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

第二节城乡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 (本章第四节的基础,一般与第四节结合考查) 大纲要求:城乡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熟悉) 重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城市和镇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乡域规划和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 难点:城市总规和详规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 知识点1:全国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重要程度*)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目的 (1)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城乡发展,明确城镇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 (3)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2.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重点:确定国家城市发展方针政策,组织全国城镇空间结构以分类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3.省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确定发展重点,安排和协调省域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城市职能、方向和规模提出指导性规划。 知识点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常考点)(重要程度***)1.涵义: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是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应该包括纲要和成果两个阶段,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2.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9个方面) (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 (2)综合确定土地、水、能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城乡规划法全文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一、城乡规划是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镇、乡、村庄的建设布局、土地利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事项的总体安排和实施措施,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城乡规划不是指一部规划,而是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有关城镇和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体系。 在城乡规划法出台以前,我国有关城市和乡村规划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1日起施行)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5月7日国务院令第116号公布、1993年11月1日起实施),简称“一法一条例”。“一法一条例”实施十多年来,对于加强城市、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遏制城市和乡村的无序建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一法一条例”为基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其周边乡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乡村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日益交融。但“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的,城市规划法不涉及乡村规划和管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不涉及建制镇以上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这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度与实施模式使得城市和乡村规划之间缺乏统筹考虑和协调,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 2.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条件,擅自变更规划,批准开发建设,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贪大求洋,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剧了用地矛盾,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广泛的社会参与程序,使得行政权力失去了必要的制约,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虽然对乡、村庄规划作了一定的规范,但乡和村庄规划管理仍然薄弱。有的乡、村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有的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未能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 5.原有的城市规划仅从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难免导致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也会产生城镇体系布局不当的问题。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飞速发展的密集城市群建设迫切需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6.土地使用制度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需要对原有“一法一条例”规定的规划实施制度作相应调整。比如,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由主要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向主要通过出让方式取得,投资体制以项目建设一律须经审批转变为审批、核准、备案相结合,以备案为主,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批准、发放程序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7.“一法一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过于原则,迫切需要针对城乡建设活动中发生的违法行为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原有的法律责任规定予以修改和完善,如增加对有关主管部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进一步提高对违法建设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总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为城镇化发展服务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有必要根据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新情况,对原有的“一法一条例”所确定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按照本条的规定,本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十三五规划纲要精选习题

十三五规划纲要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发展主线是( C )。 A. 促进区域协调 B. 调整经济结构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 D )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A. 生产力 B. 服务能力 C. 管理能力 D. 供给能力 3.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 B )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A. 工业经济 B. 实体经济 C. 国民经济 D. 公有制经济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十三五”时期启动的重大科技项目?( A ) A. 精准医疗 B. 深海空间站 C.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D.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 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是( C )。 A. 信息 B. 金融 C. 人才 D. 物质 6.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地域分割和( C )。 A. 区域分割 B. 部门分割 C. 行业垄断 D. 行政体制分割 7.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增强简政放权的( A )。 A. 针对性、协同性 B. 针对性、有效性 C. 针对性、实用性 D. 针对性、科学性 8.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C )。 A. 绿色农业 B. 高效农业 C. 智慧农业 D. 精细农业 9.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C )。 A. 10% B. 12% C. 15% D. 20% 10.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 A )。 A. 数字中国 B. 互动中国 C. 数据中国 D. 宽带中国 11.“十三五”时期将建设( B )世界级机场群、城市群。 A. 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 B.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C. 京津冀、长江中游、环渤海 D. 京津冀、中原、珠三角 12.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 D )。 A. 特大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城市群 13.“十三五”时期,将制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计划,严格落实约束性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 A )。 A. 25% B. 30% C. 35% D. 40% 14.“十三五”时期,将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C ) A. 甘肃浙江 B. 宁夏广东 C. 新疆福建 D. 青海上海 15.“十三五”时期,全国总人口将控制在( A )亿左右。 A. 14.2 B. 14.5 C. 14.7 D. 15 二、多项选择题。 1.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供( BCD )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 A. 规范智能 B. 公开透明 C. 高效便捷 D. 公平可及 2.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和政策取向是( AB )。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主要内容的工作计划书

主要内容的工作计划书 根据中纪委信访接待场所安全保卫服务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文件》—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拟设定本项目计划书如下: 一、相关的规定和依据 本项目依据以下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安保工作: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一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一九八四年五月十 三日国务院公布。 (二)《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号国务院令。 (三)《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由公安部发布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二、基本简况 中纪委接待场所隶属中央直属单位,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检查监督机关,担负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永定门内西街甲号,占地约亩,主要承担来访群众接待任务,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窗口单位。 中纪委接待场所位于南二环北侧,紧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人民信访接待室(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西侧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面为永定门西路,贵单位出入口二侧为信访

排队处,仅限本单位车辆及信访人员出入,人员密集,周边环境比较复杂。 三、本项目的等级与级别 中纪委接待场所隶属中央直属单位,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检查监督机关,是中央重点保护单位。 四、岗位情况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安保工作岗位共设部岗位,涉及门岗、中控室值守岗、院内巡视岗、外围巡视岗、出入口岗、安检岗、存包岗、接待大厅秩序维护岗、接待小厅巡视岗、治安室岗。另设管理岗位专职队长名。 五、本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一)门岗岗位目的及要求 、保安人员对客户单位出入口进行把守、验证、检查,保卫客户单位安全。 、客户单位人员进行验证检查、登记,严禁外部人员随便进入,对来访者,要及时与被访部门人员联系。 、根据客户的要求,对出入的人员、车辆携带或装运的物品进行查验,防止客户单位财物流失。 、指挥、疏导出入车辆,清理无关人员,维护出入口的正常秩序。 、认真落实六防(防火、防盗、防爆炸、防破坏、防抢劫和防治安灾害事故)任务。 、注意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客户单位或公安机关,对发现的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

1、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 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输入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测试;进行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 2、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 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3、系统分析阶段需要确定的主要内容 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 提出新系统的各种方案和设想;对所有方案和设想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4、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及主要目的 总体规划是管理信息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由于MIS开发项目往往是投资巨大、时限较长,对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冲击较大的工程,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并把它置于战略高度。 归纳起来,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三点:(1)保证信息共享;(2)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3)使系统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5、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主要是编制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1)系统总体需求分析;(2)制定一套系统开发的文档规范作为各分系统书写文档的标准;(3)设计系统总体结构;(4)设计系统总体网络结构;(5)初步进行系统所需编码分析;(6)初步完成系统的接口设计;(7)制定系统的安全标准;(8)设计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9)制定系统运行及维护标准;(10)统一协调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6、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结构的种类 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模式大致可划分为四种,即集中式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以及基于Web 的网络计算模式或称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这几种网络计算模式在进行数据处理方面大不相同。

项目计划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项目计划书是指项目方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等目的所制作的计划书。根据相关要求,编制项目计划书需要体现如下内容: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项目主要开发和建设内容、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资金需求及来源、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项目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包括国内外现状,知识产权状况和发展趋势;技术突破对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项目可能形成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前景。 2、项目主要开发和建设内容 包括项目的主要科技攻关内容,项目目标及开发任务。 3、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 包括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点;产品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本项目的优势。 4、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

包括项目的组织形式,产学研联盟运作机制及分工安排;项目的实施地点;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领军人物主要情况;项目开发的人员安排。 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包括项目阶段考核指标(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能取得的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和国外专利情况)及时间节点安排;项目的验收指标。 6、项目资金需求及来源 包括项目新增总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含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科教兴市专项资金,推进部门配套资金等),投资使用计划。 7、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包括项目未来三年或五年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和利税估算;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的动态财务分析;社会效益分析。 8、项目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包括项目技术,市场,资金等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9、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项目计划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没有任何的撰写经验,建议您可以交给专业的机构进行代写哦。

十四五规划1

西固煤业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 为认真落实集团公司科矿业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发挥科技创新对集团公司“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战略的核心支撑作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以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实施为先导,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实现安全生产,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现制定公司“十四五”规划具体内容。 1、现状与需求分析 陕西蒲白西固煤业公司就是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煤业生产及经营活动。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现井下为“一井一区、一区一面”生产格局。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掘进方式生产。 截止目前,我公司已经顺利实现安全生产十七周年,各类安全设施齐全,生产布局合理,人员配备到位。 我公司与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围绕我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现状,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主要问题就是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停留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方面,未能进行实际有效的科技创新工作,为此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一就是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的总体目标任务;二就是从科技创新实质出发,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创新企业科技发展需求。 2、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与目标 2、1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矿井科技创新工作长期发展战略,以“安全、高效、创新”为中心,以生存发展为动力,以节支降耗为主线,以科技管理创新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夯实经营管理基础,加速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坚持以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努力获取市场高地控制的主动权。要以煤炭高效开采与战略产业关键技术为重点,坚持“跟踪前沿、聚焦核心、精深培育、引领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创建内外协同、开放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自主创新模式,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运行机制,推进成果转化,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着力煤炭开采新技术新工艺、煤炭高效利用、高端装备、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摆脱对传统高碳产业发展路径的依赖,增强煤炭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2、2发展目标 (1)建立健全科技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明确科技资金的提取、用途、使用,保证规范的科技资金年度投入量。 (2)充分落实对标管理工作,将对标项目、对标工程逐步落实转换为实际成果。 (3)“十四五”期间,积极探索,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自身标准化,进而推广应用。

试述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第3章 1.试述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主要任务是: (1)制定MIS的发展战略。 (2)确定组织的主要信息需求,形成 MIS的总体结构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 (3)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2.试述系统规划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关键问题。 (l)系统规划工作是面向长远的、来来的、全局性和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它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非结构化程度较高。 (2)其工作环境是组织管理环境,高层管理人员(包括高层信息管理人员)是工作的主体。 (3)目前尚无可以指导系统规划全过程的适用方法,因此必须采用多种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4)规划工作的结果是要明确回答规划工作内容中提出的问题,描绘出系统的总体概貌和发展进程,但宜粗不宜细。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在对MIS进行系统规划时应注意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使信息系统规划与该组织的总战略目标协调一致。 (2)设计组织信息系统的总框架是关键 (3)人、管理、技术应协调发展 3.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系统分析?其主要目标和活动内容有哪些?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系统分析的目标:就是按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

者说从信息处理的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即逻辑模型,为下一阶段进行物理方案(即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方案)设计、解决“怎么做”提供依据。 系统分析的主要活动: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 (l)系统分析工作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知识水平 (2)系统分析工作主要面向组织管理问题,方式与手段主要是人际交往 (3)使用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 (4)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成果(产品)是文档资料 (5)系统分析工作应确定系统边界,适可而止 4.初步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企业概况。企业的发展简史、目前规模、经营效果、业务范围、管理水平、企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2)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强弱决定了新系统的成败。 (3)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调查企业的组织机构、领导关系、人员分工和配备情况,从中不但可以了解现有系统的构成、业务分工,还可以了解到人力资源,发现组织和人事制度的不合理成分。 (4)现行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现行的信息管理系统(人工的或人机的)运行状况。诸如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率、可靠性、问题等。 (5)新系统开发的条件。包括计算机设备情况,计算机应用人员情况;资金来源;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精确度;管理基础等。 (6)问题和薄弱环节。企业期待MIS解决的问题,问题的重要性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 5.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系统是否能够实现和值得实现等问题做出判断,避免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之后才发现系统不能实现或新系统投入使用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引起的浪费。对新系统可行性的研究,要求用最小的代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系统是否可行。

规划文本主要内容

舟山市金塘岛总体规划(2008 - 2020年) 文本 (简缩)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舟山市金塘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六月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加快推进国家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战略,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两创”区域战略和建设“港航强省”、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决策部署,推动舟山现代化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将金塘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集装箱物流岛、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深水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基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受金塘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委托,特编制《舟山市金塘岛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第2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2)部门规章与技术标准 (3)文件、相关成果 第3条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金塘镇行政辖区范围,即金塘本岛、大鹏岛2个住人岛及10个无人岛。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0.87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层次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岛域,即金塘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含大鹏岛),陆地面积80.87平方公里,全镇岛屿12个。 第二层次:城区,包括沥港中心城区及大丰、山潭、柳行三个产业配套服务区,涉及大观社区、沥平社区、和建社区、山潭社区、大浦社区、河平社区6个社区中对未来城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2年;远期,2013-2020年;远景,2020年

以后。 第6条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第7条总体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战略,依托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港口建设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国际现代化的港口发展理念,加快重大设施建设、港口物流业发展、中心城市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到2020年,把金塘岛全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作规范、生态良好、效益突出、国际接轨的长三角地区重要港口物流基地,带动舟山市、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8条发展阶段 (1)起步发展阶段(2009年--2012年) (2)规模扩张阶段(2013年—2020年) 第9条城市发展目标 2020年发展指标: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2020年达到75%,沥港城区人口规模3.1万人;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自来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污水处理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 第10条社会发展目标 2020年发展指标: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人口自然增长率零增长;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高中普及率大于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于30%,医生数每千人达到3.5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社会保险参保率90%;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小于30%。

班主任计划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计划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工作计划 1、序言。概括分析说明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组织纪律、身体健康等情况及特殊问题。要说明本学期的基本教育任务。在分析和说明学生情况时,要掌握班级的主导方面和本质的东西,要看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不能以点代面;要具体分析学生骨干的情况及他们在班级的作用;要分析个别学生的情况及他们的作用和影响;要分析班级学生进步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因素。计划写得详略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和班主任的情况而定,如新班主任工作计划就要写得详细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班主任可以写得简略些。但是,都要把一学期的几项任务写得具体明确,要定出班级的活动日程。 2、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计划要反映对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渗透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此外,还必须专门组织活动进行培养教育,要组织各种班会、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各种社会活动、劳动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同时要结合形势和班级发展变化情况,适当增补新内容。 3、提高学业成绩工作。计划要包括对学生进行树立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具体措施。要规定严格的学习纪律,保证班级的正常学习秩序。 4、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班主任计划要明确写出协助团队组织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和指导团队活动的内容。5、文体及科技活动工作。班主任计划要包括组织班级文娱活动、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等内容。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使之更加广泛,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计划中要规定每周及不同季节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组织领导及目的要求等。6、卫生保健工作。班主任在计划中要写明配合校医、体育教师做好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记录,预防常见病、多发病,认真做好'两操'、'两活',争取全班同学都达到国家锻炼标准。7、家长工作。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包括学生家长工作的内容。要写明家访、家长会、座谈会等活动安排的时间、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五年规划/规划发展历程 起源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回顾“五年计划”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而且可以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可以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五年计划发展历史数据, “十一五”改革开放“十一五”攻坚战 概述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些基本政策。第一个转变是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出发点,实现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增长的转变。 结果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5.2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2.1万亿美元;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260亿美元,年均增长11.9%,是“十五”的1.6倍;外商投资额2010年为59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36.9%。 “十二五”(2011~2015):迎接新常态,实现新增长 概述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和国内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开好局,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结果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7.9%。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经济结构明显改善。2012年服务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服务业占国内市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9.5%;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潜力释放,消费对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约58%;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14年城镇化率为54.77%。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也是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 目的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的均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翻一番,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城镇化率显著提高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按照我国目前的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已经脱贫,所有贫困县都摘帽解决区域整体贫困问题。公民的社会文明素质和水平显著提高。生态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_第三章 第三节 《城乡规划法》主要内容_2013年版

1、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以116号令颁布了《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条例》,并于( )起执行。 A:1993年10月1日 B:1993年11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4年4月1日 答案:B 2、下列选项中,《村庄和集镇规划管理条例》适用的建设不包括( )。 A: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 B: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建设 C: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的公益事业建设 D: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 答案:D 3、《村庄和集镇规划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中规定,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不应以( )为编制规划的依据。 A:县域规划 B:镇总体规划 C:农业规划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答案:B 4、对于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审批来说,( )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

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A:村庄总体规划 B:集镇总体规划 C:村庄建设规划 D:集镇建设规划 答案:C 5、国务院颁布了2008年4月2日经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自( )起施行。 A:2008年7月1日 B:2008年10月1日 C:2008年11月1日 D:2008年12月1日 答案:A 6、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中,村庄、集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 ),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 A:市域规划 B:县域规划 C:农业规划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E:城市规划 答案:B,C,D

7、对于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审批来说,( )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A:村庄总体规划 B:村庄建设规划 C:集镇建设规划 D:详细规划 E:集镇总体规划 答案:A,C,E 8、对城市规划编制组织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据已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 C:城市人民政府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来编制 E:承担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答案:A,C,E 9、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坚持( )的原则。 A:以科学发展观 B:政府组织 C:部门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