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定义物理量的原则与方法新课标人教版

定义物理量的原则与方法新课标人教版

定义物理量的原则与方法新课标人教版

定义物理量的原则与方法

—兼谈磁感应强度为何用 B = F/IL定义

(401326)重庆市铝城中学牟长元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从内涵角度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概念从逻辑顺序上可区

分为基本概念和导出概念。二者定义的方法有原则的不同。导出概念可由形式逻辑定义,但基本概

念由于它是最前提的概念,故无法从形式逻辑去定义,而是基于实践提出的人为规定。

定义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辩证逻辑学在定义内容上要求的普遍原则(对基本概念、导出概念均适用)

1、定义不能与客观事实、客观规律相矛盾

2、定义要反映事物的本质

3、定义不能人为的主观杜撰。基本概念是基于实践的人为规定;导出概念所依据的形式逻辑法

则与来源于实践。定义某一物理概念是实践的需要,而不是纯粹头脑中的产生物。

4、定义要全面(即完备性)

物理量定义的完备性,其定义必备下述两个方面才是完成整的:必须从两个方面定义概念

⑴定性定义:要能反映出该物理量的本质特点

⑵定量定义:要给出与其它已知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即数学形式的定义式。

二、形式逻辑对导出概念定义要求的原则

总的来说,只能用确切已知的概念去正确定义未知的概念。

1、定义者的外延与被定义者的外延必须相等,即定义不能太宽或太窄。

2、定义不能是否定判断。因为否定判断一般不能使人把握其本质。

3、定义不能是一个比喻

4、定义不能循环或同义反复(一种自身的循环)。在形式逻辑中即为“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

接包含被定义项”。即导出概念必须用已知概念去定义未在概念。例如,这样同时对能量和功下定

义就有这种弊病。“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的科学”等。

因此,严格的科学定义要注意概念定义的顺序。

三、物理量定义的方法

物理量是定量化的物理概念,因此它的定义有其独具的特点,即“完备性”,由定性定义和定

量定义构成。

1、基本概念物理量的“定义”方法。

基本物理量的定义是基于实验的人为规定,可以不遵守形式逻辑法则。从“完备性”考虑,基

本物理量的定义应有:

定性定义:是人为规定物质及其运动的某一基本的本质属性。

定量定义:操作性定义的要求是:人为规定单位标准;有时还须人为给定数值的定量计算式。

1

比值法在定义物理量中的应用

比值法在定义物理量中的应用 一、前言 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础,学生正确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和基础。平时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搞清楚引入物理概念的真正意图,才能使学生主动深入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内涵。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渗透着物理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因此选择合适的引入物理概念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初中物理学中引入概念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在整个初中物理学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二、比值法 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就是指在定义某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的,即将某一物理量作为分子,另一物理量作为分母,把得到的比值定义为新的物理量的一种方法。如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将物体的质量作为分子,物体的体积作为分母,得到的比值定义为该物质的密度,其定义式为ρ=m/V。 比值法通常适用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物体的某种特征等的定义。它的主要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本身与定义它的物理量无关,而是由其他物理量决定。如物质的密度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的比值定义的,但物质密度的实质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体积都无关,物质的密度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有时也与物质的状态、大气压等有关。再如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由物体运动的路程和物体运动的时间的比值定义的,但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都无关,它是恒定不变的。 三、教学模式 下面以热值为例说明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的教学模式。 (1)现实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中的燃料也在悄悄变化,由木材演变为煤球,进化为煤气,现在天然气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燃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 (2)引入意义:为了反映燃料的某种物理属性。 (3)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4)定义式:q=Q/m (5)单位:热值的单位是:J/kg (6)决定因素:①燃料的热值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燃料的质量无关,与燃料是否被完全燃烧也无关;②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7)常见燃料的热值及其物理意义:如汽油的热值为4.6×107焦/千克。其物理意义是1kg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6×107焦。 初中物理中比值定义的物理量还有: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机械效率、比热容、热值等,所有的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教学都可以按照上述模式进行。 四、几点补充: 1、不能将比值法的公式纯粹的数学化。在建立物理量的时候,交代物理思想和方法,搞清概念表达的属性,从这些量度公式中理解它们的物理过程与物理符号的真实内容,切忌被数学符号形式化,忽视了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在教学时一定要从公式中揭示所定义的物理量与有关物理量的真实依存关系和物理过程,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和乱用。由欧姆定律I=U/R可以推导出公式R=U/I,但是不能单纯从数学角度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

物理量是什么

理是什么?物理量是什么? 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运动和能量的科学,涉及到很多对象或类,基本分为力、热、电、光和声学,又细分为原子物理、核物理、固体物理、化学物理等。为了了解、认识、区别和衡量这些学科中的对象,定量和定性描述成为必然,物理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描述一个对象或系统需要多个物理量,在工程设计和选择中,了解这些物理量非常重要。 物理量的定义为物体可测量的量,或其属性可量化;或物体的属性通过测量可量化。一个物理量包括它的定义、单位和符号表示。物理量又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物理量由‘数量’和‘单位’构成。国际上定义了7个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和光流明强度,称为“LMTIQNJ”(length L, mass M, time T, electriccurrent I,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Q, amount of substance N and luminousintensity J)。物理量又分为矢量和标量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七个基本量中只有电流是矢量,其余都是标量!时间又是个不可逆的量。最有趣的是‘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居然是个‘数目’,是一摩尔物质中所含的原子数。 导出物理量是从基本物理量中引出的,比如力、速度、密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及其描述和研究成为人们对物理世界研究和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物理世界的大厦也就是建立在这些物理量的基础之上。 物理量用符号来表示和记忆,言简意赅,直指物性。 物理量不仅是个符号,更有其内涵和实际意义。通过定义,使得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属性更加清晰明了,不仅有各自的属性,如:磁、电、手性、自旋、频率等,还有大小轻重快慢的反映。有了物理量,不同对象之间还可以进行比较,还能够进行运算和推导等。物理量的定义就起到了这些作用。因此,物理量是一种属性,是一种标志,是一种和其它量的差别或区别。 物理量是否一定要能够“直接”测量吗?导出物理量就属于间接测量出来的。比如,速度(米/秒),就需要分别测量位移和时间。 物理的实在性或可操作性是源于它的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即物理的实在性,因此,描述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物理量都是实实在在的物理量,都有其具体含义。物理量的测量就包含了间接的测量。事实上,物理中绝大部分的物理量都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 物理常数是物理量吗?以前似乎从来没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比如,普朗克常数k,波尔兹曼常数h。它们无疑都是物理量,它们不仅有数量,还有单位,比如,k=6.62X10-34焦耳秒,而且其精度在不断被提高和认知。

(完整版)比值定义法(好)

比值定义法 小学就学除法,但高中大多数学生对除法的意义以及意义的延伸,却很少去问津。很多小学生都知道“去书店买书,算一下每本书的单价”,而高中学生却轻视了这里面思想方法的问题。 然而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用老教材时,感到有些难度、颇费口舌。新教材很好:在处理电场强度概念时候,在分析出电场力F与电荷量q成正比后,直接给出F=Eq,后面接着指出其中的E是“比例常数”,是“与电场有关的”比例常数,它反应了电场的性质,电荷放到不同点,发现E不同等。之后,引出E的概念,定义它为E=F/q。由“与电场有关”到“它反应了电场性质”再到“比值定义法”──单位电荷量在该位置的受力。这种思维过程,不但使问题简化,而且显得很自然、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比值定义法。 一、“比值法”的定义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磁感应强度、电阻、电容等等。 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二、物理量系统归类 加速度a=(Δv)/(Δt) ;电场强度E=F/q;电容C=Q/U;电阻R=U/I;电流I=q/t;电动势,ε=W/q;电势差U=W/q;磁感应强度B=F/(IL)或B=F/qv或B=Φ/S。 中学物理中应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现将它们收集整理成下表,供同行在教学中参

物理量的定义

物理量的定义、定义式和决定式 物理量指的是量度物质的属性和描述其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很多物理量又是基本物理概念,是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所以理解好物理量的定义,掌握其定义式和决定式,对学好物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基本物理量的定义 基本物理量由人们根据需要选定的,在不同时期选定的基本物理量有所不同,从1971年选定的基本物理量已有七个,它们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 基本物理量(包括单位)是依据选定的一个标准(国际公认)来定义的,不是用其它物理量定义的,所以基本物理量没有定义式和决定式。 二、导出物理量的定义和定义式 现在基本物理量只有七个,其余的物理量都是导出物理量,导出物理量是借助其它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它需要用一定的公式来表达。导出物理量一般包含两层意义,其一是要阐明其物理属性;其二是其量度方法,要说明量度方法,就要给出定义式。 导出物理量的定义式,可分为两类: 1.用其它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 例如功率是导出物理量,其定义为: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来表示(物理属性),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功率(量度方法),其定义式为p=w/t。 用比值来定义的导出物理量很多,如密度、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磁感应强度等,根据其定义给出的定义式分别为ρ=m/v、v=s/t、a=(v t-v0)/t、E=F/q、C=Q/U、B=F/IL(B⊥I) 2.用其它物理量的乘积来定义 例如动能是导出物理量,其定义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是一种量度机械运动的物理量(物理属性),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m与速度v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量度方法),其定义式为E k=mv2/2。 用乘积来定义的导出物理量还有功、重力势能、动量等,其定义式分别为W=Fscosα、E p=mgh、p=mv等。 三、导出物理量的决定式 决定式是表征某一导出物理量受其它物理量的制约或决定的公式,当决定式中的其它物理量一定时,该导出物理量也一定;当决定式中的其它物理量变化时,该导出物理量也随之变化,总而言之,导出物理量由决定式中的其它物理量来决定。 1.用比值来定义的导出物理量,其定义式说明的只是量度方法,并不是决

Removed_气象要素和物理量定义

气象要素和物理量定义(搬自师姐处) lats4d -i your_input_file.nc -ftype sdf -o your_outpu_file -format grads_grib 1. 海平面气压P sea单位:百帕(hPa) 2. 等压面高度H 单位:位势米 3. 温度T 单位:摄氏度(?C);绝对温度(?K) 4. 东西风U单位:米/秒(m/s), 通常正值为西风,负值为东风。 5. 南北风V单位:米/秒(m/s),通常正值为南风,负值为北风。 6.垂直速度ω 单位:百帕/秒(hPa·s-1),天气尺度的量级一般为10-3。 ●物理意义ω=dP/dT为P坐标里的垂直速度,负值表示上升运动,正 值表示下沉运动 ●应用 一定强度的上升运动是形成降水的条件之一,通常是诊断预报大 雪、暴雨、强对流等天气的物理量之一。 7.散度D 常用的是水平风散度,D=?u/?x+?v/?y,单位:/秒(s-1)。 ●物理意义由于水平风的不均匀造成空气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相对膨胀率。 ●应用 在诊断降水预报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是构成 上升运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此外水汽的汇合主要也是靠低空流场的辐 合。 8.涡度ζ常用的是p坐标中的水平风的涡度,也就是涡度的垂直分量 ζ=?v/?x-?u/?y。 ●物理意义单位面积内空气旋转速率的平均情况。ζ>0表示气旋式旋 转,ζ<0表示反气旋式旋转。单位:/秒(s-1),天气尺度的量级为

10-5。 ●应用 通常用来表征天气系统涡旋度之强度。 9.比湿q ●定义单位质量湿空气实际含有的水汽质量。单位:g/kg(克/千克)。 10.相对湿度RH ●定义实际空气的湿度与在同一温度下达到饱和状况时的湿度之比值。单位:% 11.水汽通量用来表示水汽水平输送的强度。 ●物理意义每秒钟对于垂直于风向的、一厘米宽、一百帕高的截面所 流过的水汽克数,它是一个向量,方向与风速相同。单位:克/厘米·百 帕·秒(g/cm·hPa·s)。 ●应用 通常用来判断水汽来源,水气的输送方向和强度以及与环流系 统的关系等。 12.水汽通量散度? ●定义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辐合或辐散的水气量。单位:克/厘米 2·百帕·秒(g/cm2·hPa·s)。天气尺度量级为10-7-10-6。 ●应用 通常用来定量地判断水汽在某些地区的汇聚与辐合,是诊断降 水的条件之一。 13.假相当位温θse ●定义 空气微团绝热上升,将所含的水汽全部凝结放出,再干绝热下 降到1000百帕时的温度。单位:绝对温度(°K)。 ●应用 θse随高度的分布能反映气层对流性稳定的情况。当?θse /?z>0 时,气层上干下湿,呈对流性不稳定;当?θse /?z<0时,气层为上湿下干,呈对流性稳定。 14.涡度平流即涡度的水平输送, =-(uζ?/?x+vζ?/?y)。 ●物理意义表示相对涡度在水平方向上不均匀时,由于空气的水平运 动所引起的涡度局地变化。涡度平流的符号决定于涡度与风的水平分 布,其强度与涡度梯度和垂直于等涡度线的风速成正比。

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特点

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特点 一、各物理量的特点 (一)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v 1.定义:在匀速指向运动中,物体通过的位移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定义式为:v=s/t。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特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即v是确定的,与s和t无关,既不随s的增大而增大,也不随t的增大而减小。因而不能这样叙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1.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的变化Δv与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定义式为:a=Δv/Δt。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3.特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即a与Δv和Δt无关,而是由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的。 (三)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电势) 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也叫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电场在这一点的电场强度。定义式为:E=F/q。 2.物理意义:描述电场的强弱。 3.特点:一个电场一旦确定了,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也就确定了,由电场及该点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在该点放上不同的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将不同,但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是不变的,即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放在其中的检验电荷无关,与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也无关。即使在该处不放电荷,该出的电场依然存在,电场强度仍为定值。 (四)电容器的电容C 1.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定义式为:C=Q/U。 2.物理意义: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3.特点:对于固定电容器,其电容是不变的。即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的,不取决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多少和两极间电势差的大小,即使电容器不带电,两极间不加电势差,其电容也是存在的。 (五)导体的电阻R 1.定义: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流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叫做导体的电阻。表达式为:R=U/I。 2.物理意义:表征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特点:一段确定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确定的,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材料、粗细、长短及温度决定。 (六)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B 1.定义:在磁场中某处,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的一小段通电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成绩IL(称作电流元)的比值,叫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为:B=F/IL。 2.物理意义:描述磁场的强弱。 3.特点:在磁场中某处,垂直于磁场方向放入相同长度(L)的直导线,通入不同的电流I,该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不同,但F/IL是一个恒量;在该处放入不同长度(L)的直导线,通入相同的电流I,该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不同,但F/IL仍是一个恒量,且两种情况下的恒量是相同的。这说明磁感应强度B,与通电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F、电流元IL无关,是由磁场本身决定的。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1)

比值定义法 - 概述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一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 比值定义法 - 详解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 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 补充: 一、“比值法”的特点: 1、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 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 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 是一个定值。 2.两类比值法及特点 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 如: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 所决定。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 如: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ω等。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 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 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二、“比值法”的理解 1.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 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2.理解要展开类比与想象,进行逻辑推理。 所有的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相同的特点,通过展开类比与想象,进行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活动,从而引起思维的飞跃,知识的迁移,在类比中加深理解。如在重力场、电场、 磁场的教学中,相同的是都需要选择一个检验场性质的实体,用检验实体的受力与检验实体

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定义是什么

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定义是什么 长度:米(m) 1. 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 2.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3. 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质量:千克(kg) 1000立方厘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 时间:秒(s) 1967年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采纳以下定义代替秒的天文定义:一秒为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 国际原子时是根据以上秒的定义的一种国际参照时标,属国际单位制(SI)。 电流:安培(A) 安培是一恒定电流,若保持在处于真空中相距1米的两无限长,而圆截面可忽略的平行直导线内,则两导线之间产生的力在每米长度上等于2×10-7牛顿。该定义在1948年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得到批准,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安培被正式采用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安培是为纪念法国物理学家A.-M.安培而命名的。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开尔文英文是Kelvin 简称开,国际代号K,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是国际单位制(SI)中7个基本单位之一,以绝对零度(0K)为最低温度,规定水的三相点的温度为273.16K,1K等于水三相点温度的1/273.16。热力学温度T与人们惯用的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因为水的冰点温度近似等于273.15K,并规定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K)与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完全相同。开尔文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Lord Kelvin而命名的。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定义物理量的原则与方法新课标人教版

定义物理量的原则与方法 —兼谈磁感应强度为何用 B = F/IL定义 (401326)重庆市铝城中学牟长元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从内涵角度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概念从逻辑顺序上可区 分为基本概念和导出概念。二者定义的方法有原则的不同。导出概念可由形式逻辑定义,但基本概 念由于它是最前提的概念,故无法从形式逻辑去定义,而是基于实践提出的人为规定。 定义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辩证逻辑学在定义内容上要求的普遍原则(对基本概念、导出概念均适用) 1、定义不能与客观事实、客观规律相矛盾 2、定义要反映事物的本质 3、定义不能人为的主观杜撰。基本概念是基于实践的人为规定;导出概念所依据的形式逻辑法 则与来源于实践。定义某一物理概念是实践的需要,而不是纯粹头脑中的产生物。 4、定义要全面(即完备性) 物理量定义的完备性,其定义必备下述两个方面才是完成整的:必须从两个方面定义概念 ⑴定性定义:要能反映出该物理量的本质特点 ⑵定量定义:要给出与其它已知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即数学形式的定义式。 二、形式逻辑对导出概念定义要求的原则 总的来说,只能用确切已知的概念去正确定义未知的概念。 1、定义者的外延与被定义者的外延必须相等,即定义不能太宽或太窄。 2、定义不能是否定判断。因为否定判断一般不能使人把握其本质。 3、定义不能是一个比喻 4、定义不能循环或同义反复(一种自身的循环)。在形式逻辑中即为“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 接包含被定义项”。即导出概念必须用已知概念去定义未在概念。例如,这样同时对能量和功下定 义就有这种弊病。“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的科学”等。 因此,严格的科学定义要注意概念定义的顺序。 三、物理量定义的方法 物理量是定量化的物理概念,因此它的定义有其独具的特点,即“完备性”,由定性定义和定 量定义构成。 1、基本概念物理量的“定义”方法。 基本物理量的定义是基于实验的人为规定,可以不遵守形式逻辑法则。从“完备性”考虑,基 本物理量的定义应有: 定性定义:是人为规定物质及其运动的某一基本的本质属性。 定量定义:操作性定义的要求是:人为规定单位标准;有时还须人为给定数值的定量计算式。 1

三比值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三比值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用特征气体法结合可燃气体含量法,可做出对故障性质的判断,但还必须找出故障产气组分含量的相对比值与故障点温度或电场力的依赖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此,人们在用特征气体法等进行充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过程中,经不断的总结和改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热力动力学原理和实践的基础上,相继推荐了三比值法和改良的三比值法。我国现行的DL/T722-2000《导则》推荐的也是改良的三比值法。 一、三比值法的原理 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充油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也不能只依赖于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含量,还应取决于气体的相对含量;通过绝缘油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故障点温度的升高,变压器油裂解产生烃类气体按CH4→C2H6→C2H4→C2H2的顺序推移,并且H2是低温时由局部放电的离子碰撞游离所产生。基于上述观点,产生以CH4/H2,C2H6/CH4,C2H4/C2H6,C2H2/C2H4的比值为基础的四比值法。由于在四比值法中C2H6/CH4的比值只能有限地反映热分解的温度范围,于是IEC降其删去而推荐采用三比值法。随后,在人们大量应用三比值法的基础上,IEC对与编码相应的比值范围、编码组合及故障类别做了改良,得到目前推荐的改良三比值法(以下简称三比值法)。 由此可见,三比值法的原理是:根据充油电气设备内油、绝缘在故障下裂解产生气体组分含量的相对浓度与温度的相互依赖关系,从5种特征气体中选取两种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相近的气体组成三对比值,以不同的编码表示;根据表2-11的编码规则和表2-12的故障类型判断方法作为诊断故障性质的依据。这种方法消除了油的体积效应的影响,使判断充油电气设备故障类型的主要方法,并可以得出对故障状态较可靠的诊断。表2-11和表2-12是我国DL/T722-2000《导则》推荐的改良的三比值法(类似于IEC推荐的改良的三比值法)的编码规则和故障类型的判断方法。 表2-12 故障类型判断方法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名称[符号] 单位名称[符号] 公式 质量m 千克kg m=ρ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 =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ρ=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Pa 帕斯卡(帕)P=F/S 功W J焦耳(焦)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比热:c 焦/(千克°C)J/(kg°C) g :9.8牛顿/千克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浅谈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教学

浅谈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教学 丰城一中熊爱萍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多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如:电功率、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的物理意义和定义,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和提高。 以压强为例,在通过实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后,我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1.F1=20N、S1=2㎡ F2=10N、S2=2㎡ 2.F1=20N、S1=2㎡ F2=20N、S2=5㎡ 3.F1=20N、S1=5㎡ F2=10N、S2=2㎡ 学生很快比较出前面两种情况的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第一种的比较方法是: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第二种的比较方法是: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的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但是第三种,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如果只比较压力的大小和只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结果会相反,学生就无法比较了,这时,我让学生求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看看比值能说明什么? F1/S1=20N/5㎡=4N/㎡,这个比值说明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4N; F2/S2=10N/2㎡=5N/㎡,这个比值说明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5N。 学生通过对两个比值大小的比较,很容易得出: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的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再让学生回到第一、二种情况,用求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同样能比较出来。这时我就提出,在物理学中就是采用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而我们又把这个比值叫做压强,所以,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这就是压强的物理意义,而压强的大小等于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这就是压强的定义,从而顺利的引出了压强的概念,而压强的单位N/㎡学生在上面求比值的时候就已得出,很容易接受了。

比值定义法

浅谈比值定义法 张剑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加速度、功率、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等。 一、“比值定义法”的特点 比值定义法适用于物质属性、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由于它们在与外界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的新物理量。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多个物理量可测,三是多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二、“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不能将比值定义法的公式纯粹数学化。在建立物理量的时候,要理解物理思想和方法,搞清概念表达的属性,切忌被数学符号形式化,忽视了物理量的丰富内容。一定要从公式中揭示所定义的概念与有关概念的真实依存关系,切忌死记硬背和乱用。比如速度的定义式为,这里是用比值表征物体运动的快慢,但物体运动的快慢不是由这个比值决定;另外表征运动快慢的是这个整体,其确切含义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不能看成和的简单组合,所以也不存在速度v和成正比、和 t成反比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数学形式上用比例表示的式子,不一定就是应用了比值定义法。如以后将要学到的加速度公式,只是数学形式上像比值定义法,实际上不具备比值定义法的其他特点。所以不能把比值定义法与数学公式简单地联系在一起。

比值定义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物理科学方法,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的比值去定义另外一个新物理量的方法,此方法的本质是比较的思想,其实质是建立在控制变量思想的基础之上的。比较的关键是选取相同的标准(因为只有选取相同的标准,才能使得比较的结果有意义)。比值定义法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相比,就是在比较中选取相同标准的一个基本手段。 应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依据其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比值是个常数,或是个定值,属于性质量。如密度、电阻等,比值反映的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仅由物质本身决定,与定义式中出现的其他物理量没有关系; 另一类是描写物体或物质外在的状态、外在的作用强弱等,而并不反映其自身固有性 质,属于状态量。如速度、压强、功率等,它的大小受定义式中出现的其他物理量的影响。 这两类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在教学中是有差异的。 (1)当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属于性质量时 应用比值法定义属于性质量的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如果仅依据分析某一事物的某一现象或某种性质时得到的单个(或同样)比值来定义相应的比值量,而不是将诸多事物的同一性质或者将同一事物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就会造成该比值量的引入缺乏充分的基础,学生也就不容易深刻理解相应概念的内涵。 学生只有对几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某方面属性从定性到定量的比较有了清楚的认识,才会感到反映该属性(特性)的性质量的引入是自然而然的。 例如密度,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这就说明物质在这方面性质上有差别,要用一个物理量来反映这一客观现实,这就是定义密度的必要条件;因为如果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都一样,那就根本不需要建立密度这一概念了。 通过人们反反复复的实验,发现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尽管大小不一样,但它们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却是一个常数;给定的每一种物质都有一确定的常数与之相对应,而且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常数大的质量大,常数小的质量小。可见,这个常数完全能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于是引入了密度这一物理量。

快速确定十字交叉法中比值的含义

快速确定十字交叉法中比值的含义 朱春清 (南溪县第一中学校四川南溪 644100) 摘要:十字交叉法一直被认为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解题技巧,历年高考试题中也多有体现。但笔者发现学生在应用十字交叉法时只重视其一:十字交叉法的应用范围,而忽略其二:十字交叉法比值的含义,导致解题错误。本文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大量实例总结出了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判断十字交叉法比值含义的方法,即十字交叉法中比值的含义与平均值分母的含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关键词:十字交叉法比值含义平均值分母 1 问题的提出 十字交叉法是一种适用于二元组分混合体系的计算方法,常用于计算二元组分的比例关系,其原理如下: 若a、b(a > b)分别表示某二元组分中两种组分的量,c表示a、b两组分的相对平均值,x、y分别表示a、b在混合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则有二元一次方程组:x + y = 1 ① ax + by = c ② 把②/①并移项整理得:x / y = (c – b )/ ( a – c ),由此可得到如下图式: 物质a :a c – b x c = 物质b :b a – c y 可以看出,十字交叉法是上述二元一次方程组形象、快捷的解题图式,即只要涉及到两组分的平均问题,都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决,如: 例1:已知1mol P 在1.8mol Cl 2中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求n(PCl 3 )∶n(PCl 5 ) =x :y = ? 分析:本题是典型的求二元组分比例的练习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解答。 解: 方法一: PCl 3: 3/2 0.7 7 n(PCl 3 ) 1.8/1 = = PCl 5: 5/2 0.3 3 n(PCl 5 ) 方法二:(少数同学用此法) PCl 3: 2/3 7/45 7 n(PCl 3 ) 1/1.8 = = PCl 5: 2/5 1/9 5 n(PCl 5 ) 两中方法都用的是十字交叉法求解,答案却不同,哪种方法正确呢?若用二元一次方程式求解,很容易得出方法一的答案是正确的,那么方法二究竟错在哪里呢?实际上方法二中十字交叉法的应用是正确的,错就错在没有搞清楚比值7/5的含义。 2 例题分析 上述例1的方法一中3/2、5/2、1.8/1三个量的含义都是“平均每摩尔(物质的量 ....... 的单位) ....P.对应的Cl2的物质的量”,所以得到比值7/3直接就是产物PCl3和PCl5中P. 的物质的量 .....之比,也等于n(PCl3)∶n(PCl5)。

高中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般地,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确定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就不随q、F而变。 比值定义法-详解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 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补充: 一、“比值法”的特点: 1、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 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 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 是一个定值。 2. 两类比值法及特点 一类是用比值法定义物质或物体属性特征的物理量 女口: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属性由本身 所决定。定义时,需要选择一个能反映某种性质的检验实体来研究。比如:定义电场强度E, 需要选择检验电荷q,观测其检验电荷在场中的电场力F,采用比值F/q就可以定义。 另一类是对一些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特征的物理量的定义, 女口:速度v、加速度a、角速度3等。这些物理量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引入的,比如匀速 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这些物理量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相等时间内, 某物理量的变化量相等,用变化量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就可以表示变化快慢的特征。 二、“比值法”的理解 1. 理解要注重物理量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进行研究(包括有哪些主要的物理现象、事实,运用了什么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物理量是怎样定义的,数学表达式怎样),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反映了怎样的本质属性,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这个物理量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2. 理解要展开类比与想象,进行逻辑推理。 所有的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相同的特点,通过展开类比与想象,进行逻辑推理、抽象 思维等活动,从而引起思维的飞跃,知识的迁移,在类比中加深理解。如在重力场、电场、 磁场的教学中,相同的是都需要选择一个检验场性质的实体,的有关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但也存在区别,重力场的比值中,时,要考虑电荷的电性,而磁场定义最复杂,不仅与考虑电流元置方位与有效长度。用检验实体的受力与检验实体分母是质量最简单,电场定义I,而且要考虑电流元的放

中学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中学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应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1、速度v 速度等于位移和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t s v =,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光速是目前已知的速度上限。 2、加速度a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t v a ??=,是描述物体速度 改变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 表示,单位是m/s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如果知道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就可以求解物体所具有的加速度,但速度的变化量并不是物体具有加速的原因,力才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 劲度系数k 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定义式x F k =,不同的弹 簧有不同的k 值,k 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弹簧本身的性质,数值与弹簧的材料,弹簧丝的粗细,弹簧圈的直径,单位长度的匝数及弹簧的原长有关,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弹簧越长,单位长度的匝数越多,k 值越小。 4、 动摩擦因数μ 动摩擦因数是彼此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和正压力之间的比值,定义式N f F F =μ。 动摩擦因数μ是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与外界条件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测得物体受到的正压力和摩擦力,则动摩擦因数可由对应的摩擦力和正压力计算得到。 5、 电场强度E 电场强度是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静电力F 跟它的电荷量比值,定义式q F E =,适 用于一切电场;其中F 为电场对试探电荷的作用力,q 为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单位N/C 。 定

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特点及教学对策

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特点及教学对策 白山市第十九中学 李恩馨

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特点及教学对策 白山市第十九中学 李恩馨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几个物理量是用比值来定义的。本文将对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物理量进行分析,并把笔者在教学中的对策加以总结,与诸同仁共同探讨。 一、各物理量的特点 (一)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v 1、定义:在匀速指向运动中,物体通过的位移s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定义式为:v=s/t。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特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即v是确定的,与s和t无关,既不随s的增大而增大,也不随t的增大而减小。因而不能这样叙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1、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的变化Δv与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定义式为:a=Δv/Δt。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3、特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即a与Δv和Δt 无关,而是由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的。

(三)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也叫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电场在这一点的电场强度。定义式为:E=F/q。 2、物理意义:描述电场的强弱。 3、特点:一个电场一旦确定了,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也就确定了,由电场及该点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在该点放上不同的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将不同,但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是不变的,即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放在其中的检验电荷无关,与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也无关。即使在该处不放电荷,该出的电场依然存在,电场强度仍为定值。 (四)电容器的电容C 1、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定义式为:C=Q/U。 2、物理意义: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3、特点:对于固定电容器,其电容是不变的。即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是由电容器本身决定的,不取决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多少和两极间电势差的大小,即使电容器不带电,两极间不加电势差,其电容也是存在的。 (五)导体的电阻R 1、定义: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流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叫

电学7个物理量及有关公式

电学7个物理量及有关公式

一、电学解题思路: ①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方法:把电流表视为一根导线,把电压表视为一个断开的开关,根据电流的“路径法”判断,如果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则为串联,如果两条以上则为并联; ②明确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③当电路(动态电路)发生改变时,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是否发生改变: ○4运用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解题 二、电学两大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I=U/R,应用时,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电学两大定律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Q=I2Rt 串联电路:P= I2R 三、比较灯的亮度:看灯的实际功率 并联电路:P=U2/R 四、关于效率的公式: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一、物质的组成 中子(不带电)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而原子 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二、分子动理论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的现象。 四、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五、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不论是温度高还是温度低。 做功: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 2、改变内能的方式 热传递: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3、增加物体的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2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减少物体的内能:○1物体对外做功○2物体对外界放出热量 4、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Q燃=mq(适用于液体和固体)或Q燃=Vq(适用于汽体) Q吸=Cm(t-t0) Q放=Cm(t0-t) 5、热量(Q):转移内能的多少Q=Cm△t Q吸=Q放即cm(t-t0)=ηQ燃 六、比热容: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七、热值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3、酒精的热值是×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07J。 煤气的热值是×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07J。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机: 内燃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