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巨人和孩子

巨人和孩子

巨人和孩子
巨人和孩子

巨人和孩子

巨人和孩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及教

育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情感价值与态度:培养学生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方法,品味生动、精彩的语言。

教学难点:巨人的变化和结果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

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今天我们学习的童话《巨人和孩子》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板书课题《巨人和孩子》

二、课前自读检查

1.本文是()国作家()写的一篇()。

2.童话有什么特点?(生答后出示小黑板)

3.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词

栖()息:停留。肆()意: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聆()听:恭敬地听。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4.回忆作者的写作思路。(师生共同完成)

三、授新课。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理出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

第二部分(3—10):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

第三部分(11—21):巨人省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2)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路点拨1)巨人由于自私带来什么后果?

2)孩子到来,花园发生什么变化?

3)哪件事使巨人深受感动,深深觉悟,变得充满

爱心?

引生归纳主题:爱心使人欢乐,自私使己痛苦。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领悟主旨,探究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转变前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私),从哪些语言和行动中可以看出?

重点抓住巨人粗声粗气地吼叫“我的花园就是我自

己的花园”,“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的语言模仿体会

其自私的特点。

2.自私的巨人赶走孩子们后巨人的花园里变成了怎

样的景象?此时巨人的心情(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孩子们呢?

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

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小鸟无心唱歌,树儿忘

了开花;春天再也没有出现,夏天也不见踪影,也没有

秋天(第8、10自然段)。巨人悄悄来到了小男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悄悄”“轻轻”表明

巨人怕吓着小男孩,非常喜爱孩子的心情。

3.转变后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些行动和语言

可以证明?

①仿照(1)、(2)对比找出;②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悄悄”和“轻轻”两个词和砍倒围墙的动作,朗读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的语言,体会出巨人内

心勃发的爱心。

4.转变后巨人的花园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一幅

怎样的景象?此时巨人有何感受?孩子们呢?

抓住“现在我明白”的话和“亲吻”的感受(爱的温暖)设身处地的体验巨人此时快乐的心情;抓住“中午十二点”“欣喜”“最美丽”“一起”“游戏玩耍”等词

分析体会人们、孩子们快乐的心情。

5.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具有神秘色彩的爱的天使),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增加神话或童话色彩;②推动情节发展;③反映

巨人转变的彻底,突出文章主旨。

(学生先谈见解,能说出一点即可,教师相机评点。)

花园里有了美丽的春天,孩子们又能和巨人在花园

里快乐地玩耍,这些是因为巨人什么样的变化才换来的?

自私的巨人在事实的教育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

的真诚与爱心使花园更美丽,人与人之间更和谐美好。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课堂进展情况重点解决一、

两个问题。)

二、总结

(播放音乐《爱的奉献》后)

如果自私是沙漠,爱心就是绿洲;如果自私是疾病,爱心就是神医;如果自私是魔鬼,爱心就是天使;让我

们都做这充满爱心的天使吧!

自私会给世界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爱心能给世界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

三、作业:

收集童话,课后互相交流。

四、板书设计: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

言行自私赶走孩子花园寒冬肆虐巨人变

充满爱心欢迎孩子花园美景回归爱心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美好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巨人和孩子练习题七十九

2019-2020学年度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巨人和孩子练习题七十九第1题【单选题】 对课文《巨人和孩子》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巨人用斧子砍围墙的举动表明了他不再拒绝孩子、不再自私的决心之大。 B、文中的孩子、花鸟、春天是爱心的象征和化身,而围墙、风雪冰雹则象征人的自我封闭。 C、这篇童话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D、“缩”“唱”等动词把所描写的景物人格化,用得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班同学欣喜若狂,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B、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 C、我一听到好的立体声音乐就高兴得乐不可支。 D、任何站在3D水族缸面前的观赏者都会觉得缸内的美景妙不可言。 【答案】: 【解析】: 第3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 [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陈荣生译 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 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话。” 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 ⑤“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我敢肯定。” ⑦“感谢上帝!”母亲说。 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弯了腰。树叶在风的吹拂下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 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 ?“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风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感谢上帝!”母亲说。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现在你明白了!”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 ?“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

《巨人和孩子》教案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即时评价: 灵川二中俸建军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的童话,作者通过对比 的手法,歌颂了爱心,歌颂了爱的力量,今天读来仍有较强 的现实意义。学习本文,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通过辐 射阅读,增强语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做 到积累、思考、比较、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通过 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探究 精神。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特安排读——析——品——写 的教学环节。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及教育意义。培养 学生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2、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的方法,品味生动、精彩的语言。 教学难点 巨人的变化和结果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体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爱的奉献》这首歌导入。有爱,世界充满美好;没爱的 世界会变成怎样? 二、朗读、品析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大声朗读,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语,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解决(注意利用工具书)。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在孩子们的感染下,一个巨人从自私转变为富有爱心的故 事。 〈二〉细读———分析人物: 学生先读下列问题,然后小声读课文找答案,小组内互相讨 论、交流。 问题: 1、巨人的自私表现在什么地方?巨人这样做给花园带来的 后果是什么? 【表现:赶走孩子们,筑起围墙,挂出告示:不准孩子们进 他的花园玩耍。 后果是: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巨人和孩子》精品教案 语文版

《巨人和孩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情况,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学习本文精美的修辞和生动形象、饱含深情的语言。 3、理解“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4、要对社会对他人充满爱心,摒弃自私自利的行为,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那么,英国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揭示了童话的主人公:巨人和孩子。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巨人与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的,即巨人由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玩到欢迎孩子们到他的花园玩,孩子们的行为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唯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作品有:童话故事《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喜剧剧本《少奶奶的扇子》《理想丈夫》,散文《说谎的堕落》《社会主义下的人的灵魂》,诗集《里丁监狱之歌》。《巨人和孩子》一文选自《世界著名童话作品集》。 3、学习生字: 绿茸茸.(róng)栖.息(qī)聆.听(líng)城堡.(bǎo)吼.叫(hǒu)

高耸.(sǒng)徘徊 ..(pái huái)硕.果(shuò)笼.罩(lǒng)肆.意(sì) 4、理解生词。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叶圣陶曾说过:“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可见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是多么重要。 关于结构切分——教师可从花园有几次春天上加以引导。 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为课文的重点。 第一部分(1~2):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 ):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花园,从此花园只剩下肆虐的冬天。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用神话般的情节,形象地写出了巨人由于自私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且巨人威力再大对此也无可奈何。意在告诉读者:人们会为自私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部分(11~21):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也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巨人看到由于孩子们的到来,花园里又出现了春天的景象,而大受感动,幡然醒悟:“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场所。”作者写得起伏有致,因为孩子们并不知道巨人已经变好了,见到巨人“吓得都逃走了”,花园立刻又“回到了冬天里”。富有戏剧情节的是只有一个小男孩没有跑,这是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眼泪,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接着写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由于他把孩子放到了树上,“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欢唱”。使巨人尤为感动的是,“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其他孩子也不再害怕巨人,“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写得真切感人。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写出了巨人的改变是那么的真诚和彻底。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美好、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常怀私心,犹如严冬,冰封人间;奉献爱心,迎来春天,鲜花遍地。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是美好的人间。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名言警句: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巨人和孩子》同步练习 (

11 巨人和孩子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在19世纪他与萧伯纳齐名,创作了9篇童话,著有《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和《石榴屋》两部童话集。 2.主题解说 这篇童话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3.重点突破 结合课文谈谈巨人悔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巨人内心渴望春天,当他目睹了花园因为有了孩子而焕发生机的时候,特别是当他看到那棵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的、北风也对它肆意地咆哮着的树尽可能地垂下枝条,深情呼唤小孩子快爬上来时,他的爱心被唤醒,促使他以真诚的举动欢迎孩子们来花园里玩。4.结构图解 巨人和孩子 ?? ? ? ?巨人不在——孩子玩耍—— 春驻花园 巨人自私——禁孩嬉戏—— 冬驻花园 巨人醒悟——与孩共玩—— 春回花园 (爱心使人欢乐自私使人痛苦) 5.拓展延伸 世界童话大师及其代表作品 ①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②格林,德国作家,代表作《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③克雷洛夫,俄罗斯寓言作家,代表作《狐狸和葡萄》《狗鱼和猫》《鹰和鸡》等。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聆.听(líng)呼啸.(xiào)咆.哮(páo) B.烟囱.(cōng) 茸.毛(róng) 排徊.(huí) C.轮廓.(guō) 肆.意(sì) 不知所错.(cuò) D.栖.息(xī) 敝.开(chǎng) 累.累果实(léi) 2.辨析下列形似字的字音,并分别组词。 ?? ? ?? 徘() 排() 诽()?? ? ?? 篷() 蓬() 缝()?? ? ?? 萦() 萤() 索()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巨人和孩子_1

巨人和孩子 导读:教法探讨 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快乐学习教学流程设计 (一)投影名言导入新课: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米妮是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女孩。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 (1)王尔德其人:(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其作品有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四人学习小组)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 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 (1)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 答案:可从原文第5和10段来回答(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巨人和孩子 》同步练习 语文版

《巨人和孩子》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是著名作家。 2.给加点字注音: 栖息()聆听()徘徊()烟囱() 冰雹()肆意()咆哮() 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放学后,他们仍常常在高耸的围墙外徘徊,谈论着墙内花园中的美丽景色。 徘徊: ⑵就这样,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上窜下跳: ⑶只有雪和霜对此乐不可支。 乐不可支: ⑷那棵可怜的树仍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的,北风也对它肆意地咆哮着。 咆哮: 4.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⑵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5.巨人的花园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完成表格。

6.古代斯巴达人说话言简意赅,没有废话。当马其顿王攻打斯巴达时,传书给被围的斯巴达王说:“如果我们攻破你的城,就放火把它夷为平地。”斯巴达王只众马其顿王的这封来信中摘出了一个词(两个字)作为回信,应该是“”、 第二部分: (一) 寓言四则 蚂蚁要搬大象 蚁巢里出现了罕有的大饥荒,一时间,蚁心惶惶。 蚁巢里的匆匆大将军立即挺身而出,登高振臂而呼:“同胞们!你们都听说过,世上有一种巨大的动物叫大象吧?大伙别急,我们窝外就有一头大象,大伙跟我出去把它搬回来,管保我们一百年都不会缺粮!” 在匆匆大将军的下,头脑发热的群蚁几乎倾巢而出,浩浩荡荡跟随匆匆大将军去搬大象。只有一只蚂蚁没随大流,他独自出发去找一粒小米。 这只蚂蚁深知,一粒实实在在的小米,比一个巨大而虚幻的理想更管用。 占窝鸡 花母鸡早巳无蛋可下,却总在黑母鸡要下蛋之前抢占了鸡窝,不让黑母鸡进入。 黑母鸡忍无可忍,就同花母鸡理论。 没想到花母鸡地说:“下蛋是每只母鸡天赋的神圣权利和义务,难道你要剥夺我的这份权利和义务?告诉你,这会儿我是无蛋可下,但这并不能说明过会儿我也无蛋可下。要是不让我蹲窝,蛋下出来摔破了你能负责?”花母鸡说罢,继续心安理得地趴在窝里。 可怜有蛋的黑母鸡,被憋得在窝外团团乱转…… 蜗牛争名 一只蜗牛爬到农民脚边,探头探脑质问农民:“我的名字里也有个牛字,你们为什么不给我牛的荣誉,牛的地位,牛的礼遇?” 农民笑呵呵地说:“好啊,蜗牛先生,我们可以给你所要的一切。可为了让你,还是先请你下田来拉拉犁吧!” 蜗牛灰溜溜地逃走了。 生活 涨水了,浮萍随水四处漂散,浮萍说:“跟着感觉走。” 起风了,灰尘凭风纷纷扬扬,灰尘说:“轻轻松松过一生。” 云在碧空里悠游,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云说:“何不潇洒走一回。” 田野里,一头牛在躬耕:埋着头,倾着身躯,鼓凸着肌腱。牛说:“活着,就忘记肩上的

巨人和孩子

巨人和孩子 巨人和孩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及教 育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情感价值与态度:培养学生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方法,品味生动、精彩的语言。 教学难点:巨人的变化和结果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 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今天我们学习的童话《巨人和孩子》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板书课题《巨人和孩子》 二、课前自读检查 1.本文是()国作家()写的一篇()。 2.童话有什么特点?(生答后出示小黑板) 3.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词

栖()息:停留。肆()意: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聆()听:恭敬地听。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4.回忆作者的写作思路。(师生共同完成) 三、授新课。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理出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 第二部分(3—10):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 第三部分(11—21):巨人省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2)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路点拨1)巨人由于自私带来什么后果? 2)孩子到来,花园发生什么变化? 3)哪件事使巨人深受感动,深深觉悟,变得充满

爱心? 引生归纳主题:爱心使人欢乐,自私使己痛苦。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领悟主旨,探究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转变前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私),从哪些语言和行动中可以看出? 重点抓住巨人粗声粗气地吼叫“我的花园就是我自 己的花园”,“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的语言模仿体会 其自私的特点。 2.自私的巨人赶走孩子们后巨人的花园里变成了怎 样的景象?此时巨人的心情(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孩子们呢? 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 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小鸟无心唱歌,树儿忘 了开花;春天再也没有出现,夏天也不见踪影,也没有 秋天(第8、10自然段)。巨人悄悄来到了小男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悄悄”“轻轻”表明 巨人怕吓着小男孩,非常喜爱孩子的心情。 3.转变后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些行动和语言 可以证明?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陆川县乌石镇初级中学吕燕喜 教学内容分析:巨人不在,孩子在花园快乐玩耍;巨人回来,禁止孩子进花园,花园变成了寒冷的冬天;孩子进花园,巨人与孩子玩耍,春回花园。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爱心能给世界、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教学目标分析: 1.朗读课文,认真学习课文的生字,生词。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掌握文章结构,认识作品意义。 3. 初步掌握运用拟人手法,增添文章色彩。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变化过程,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 2.如何理解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花园后,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和秋天? 3.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妙处。 教学策略及方法分析:问题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多读策略、读写结合策略、诵读法、读写结合法、讨论

法、复述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今天我们学习的童话《巨人和孩子》,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爱心能给世界、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作者,知道童话) 二、检查预习情况,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1.本文是()国作家()写的一篇()。 2.童话有什么特点? 3.字词的落实:音、形、义。 栖息聆 听戏耍徘 徊 烟囱肆意哭 泣咆哮 乐不可 支:妙不可言: 欣喜若 狂:翩翩:

不知所 措:感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认识童话的特点) 三、分析结构与内容。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理出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 第二部分(3—10):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 第三部分(11—21):巨人省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2)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你觉得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情节?这个情节说明了什么? 5)使巨人深受感动,幡然悔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悔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情况,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学习本文精美的修辞和生动形象、饱含深情的语言。 3、理解“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4、要对社会对他人充满爱心,摒弃自私自利的行为,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那么,英国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揭示了童话的主人公:巨人和孩子。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巨人与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的,即巨人由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玩到欢迎孩子们到他的花园玩,孩子们的行为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唯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作品有:童话故事《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喜剧剧本《少奶奶的扇子》《理想丈夫》,散文《说谎的堕落》《社会主义下的人的灵魂》,诗集《里丁监狱之歌》。《巨人和孩子》一文选自

《世界著名童话作品集》。 3、学习生字: 绿茸茸.(r?ng)栖.息(qī)聆.听(líng)城堡.(bǎo)吼. 叫(hǒu) 高耸.(sǒng)徘徊 ..(pái huái)硕.果(shu?)笼.罩(lǒng)肆. 意(sì) 4、理解生词。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叶圣陶曾说过:“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可见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是 多么重要。 关于结构切分——教师可从花园有几次春天上加以引导。 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为课文的重点。 第一部分(1~2):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 ):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花园,从此花园只剩下肆虐的冬天。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用神话般的情节,形象地写出了巨人由于自私而带来 的严重后果,并且巨人威力再大对此也无可奈何。意在告诉读者:人们会为自私 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部分(11~21):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也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巨人看到由于孩子们的到来,花园里又出现了春天的景象,而大受感动,幡 然醒悟:“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 孩子们的游戏场所。”作者写得起伏有致,因为孩子们并不知道巨人已经变好了, 见到巨人“吓得都逃走了”,花园立刻又“回到了冬天里”。富有戏剧情节的是 只有一个小男孩没有跑,这是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眼泪,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 人”。接着写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由 于他把孩子放到了树上,“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欢 唱”。使巨人尤为感动的是,“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 其他孩子也不再害怕巨人,“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写得真 切感人。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写出了巨人的改变是那么的真诚和彻底。

《巨人和孩子》导学案答案

《巨人和孩子》导学案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 第二部分(3—10):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 第三部分(11—21):巨人省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 2.文章主旨:爱心使人欢乐,自私使己痛苦。 三、讨论交流: 1、(1)本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 答案: * 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 一个巨人与花园,孩子 * 一群孩子使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 * 巨人禁止孩子在花园玩耍,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秋天,只有严冬。孩子们进入花园,春天就不邀而至了。 (2)巨人由______而变得_________,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与缺点。 (3)孩子天真活泼,是____________的象征。 答案:(2)自私真诚而富有爱心(3)快乐与活力 2、课文为什么要强调是“巨人”和孩子呢?如果改成“男人”和孩子,效果会怎么样? 意在说明,像巨人这样强大的人,也离不开“爱”,借以强调主题。 3、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4、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由于自私而带来的恶果。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鲜花怒放,鸟儿歌唱。小男孩的亲吻使他深受感动。他由此而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5、巨人的真诚,彻底改过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游戏场所”。“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巨人悄悄来到了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巨人提起斧头,把围墙砍倒了。 四、课堂合作探究: 1、说说下面的人或物的象征意义。 A 小男孩:(指最后一个没有受到爱与关怀的人,或指特别需要关爱的人。) B 孩子、花鸟 ,春天:(爱心的象征和化身。) C 围墙:(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自我封闭或自私冷漠的象征。)

妙解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教案:15 巨人和孩子

巨人和孩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辐射阅读,增强语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思考、比较、运用。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解爱、奉献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理解应深化主题,并向生活辐射联系。◆难点片断写作表达练习。◆教学突破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印发《一棵大树》、《溪水》等几篇文章。◆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课前积累:读《一棵大树》、《溪水》等文章。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热身训练 1.形象阐述对“爱”的理解2.设疑、理解、点拨 2.朗读思考、讨论发言3.辐射资料深化理解 3.讨论探究 一、热身训练(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板书“爱”。 2.诱思:正大剧场结束曲中唱道:“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韦唯在《爱的奉献》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还有一位诗人说道:“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投影以上歌词或名言)请同学们谈对“爱”是的理解,可以引用格言、歌词、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 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1.指名朗读、谈理解。 2.讨论问题,思考、发言。记下其它同学的精彩发言。朗读名言;进入_个 爱意融融的意境之中。 3.朗读课文,写出内容提要,不超过 100字。 二、设疑、理解、点拨(约分钟)

巨人和孩子_教案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及教育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情感价值与态度:培养学生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方法,品味生动、精彩的语言。 教学难点:巨人的变化和结果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今天我们学习的童话《巨人和孩子》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板书课题《巨人和孩子》 二、课前自读检查 1.本文是()国作家()写的一篇()。 2.童话有什么特点?(生答后出示小黑板) 3.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词 栖()息:停留。肆()意: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聆()听:恭敬地听。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4.回忆作者的写作思路。(师生共同完成) 三、授新课。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理出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 第二部分(3—10):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冬驻花园 第三部分(11—21):巨人省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2)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路点拨1)巨人由于自私带来什么后果? 2)孩子到来,花园发生什么变化? 3)哪件事使巨人深受感动,深深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引生归纳主题:爱心使人欢乐,自私使己痛苦。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领悟主旨,探究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转变前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私),从哪些语言和行动中可以看出? 重点抓住巨人粗声粗气地吼叫“我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的语言模仿体会其自私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巨人和孩子同步练习语文版

第11课巨人和孩子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鸣.叫(míng)戏耍.(shuǎ)吼.叫(hǒu) 徘徊.(huái)哭泣.(qì)绿茸.茸(róng) qī(栖)息xī(嬉)戏líng(聆)听 lóng(笼)罩sì(肆)意不知所cuò(措) 2.读准多音字 (1)累累.果实:lěi其他读音:lèi组词:劳累 其他读音:léi组词:累赘 (2)城堡.:bǎo其他读音:pù组词:十里堡 其他读音:bǔ组词:堡子 (3)乐.师:yuè其他读音:lè组词:快乐 二、重要词语 1.栖息:停留。 2.肆意: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3.聆听:听。 4.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5.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6.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7.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三、作家作品 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戏剧家。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是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他的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喜剧《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莎乐美》,论文《谎言的衰朽》,散文体忏悔录《自深深处》,诗集《里丁监狱之歌》等。1900年在巴黎逝世。 1.怎样理解被巨人抱上树的那个小男孩再也没出现这一情节的设置? 点拨:孩子们偷偷进入花园,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春天。小男孩无法上树,他面对的树因此仍被冰雪覆盖,巨人看到这一切悄悄来到花园,孩子们却被吓跑,春天也随孩子们而去。当巨人把无助的小男孩抱上树时,“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欢唱”,这些变化,使巨人明白:正是因为自己的自私,才使春天远离了花园。小男孩感谢巨人,双手搂着他的脖子,吻了他的脸。巨人感到很惭愧,他砍倒了围墙,让花园再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这是一篇童话,我们不妨把小男孩当做是上帝派来考验巨人的仙子的化身,当看到巨人真诚地悔悟之后,仙子便吻了他,这一吻既含感谢又含赞许。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我们不难感到:这一吻多么像一位母亲对懂事的孩子的奖赏啊!小男孩(仙子的化身)不再出现,也许是因为他知道巨人已经变得不再自私,已完成了任务,没有出现的必要了。 2.说说文中这些人或物的象征意义:小男孩,孩子、花鸟、春天,围墙,风雪冰雹。 点拨:象征手法在童话和寓言故事中的应用尤为普遍,明确故事中人物的象征意义,对于理解作者情感、领悟文章主旨有着重要意义。 (1)小男孩:指最后一个没有受到爱与关怀的人,或指特别需要关爱的人。 (2)孩子、花鸟、春天:爱心的象征和化身。 (3)围墙: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自我封闭或自私冷漠的象征。 (4)风雪冰雹:象征人的自私冷酷。 3.核心图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第1课时教案语 文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体会文中拟人句的效果,并掌握以下词语:栖息聆听肆意咆 哮翩翩起舞乐不可支。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欣赏文章神话般的情节安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 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则童话所蕴涵的道理。 难点理解本则童话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注意查找工具书。 ②读顺文,注意声情并茂地朗读。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那么,英国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 三、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 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巨人的花园有过几次变化? 2. 作者借助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交流明确 1.关于动人的故事,花园的变化。可用下列问题带动同学: ①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到花园去玩? ②巨人为什么要筑一道围墙? ③孩子们被赶走后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④巨人原先不懂得“春天为什么迟迟不来”,后来是怎样搞懂的? ⑤巨人被感化后做了哪些事?花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关于本文的立意,可以从“思考与练习一”入手。 第1小题: 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当巨人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后,春天不再光顾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蹿下跳。而当孩子们回到了巨人的花园后,树上开满了鲜花,鸟儿们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巨人和孩子王尔德和他的童话——译者序素材语文版

王尔德和他的童话——译者序 在他安息处的墓碑上,王尔德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 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本童话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 1885年和1886年,王尔德的两个儿子先后出生,当了父亲的王尔德在和儿子们耳鬓厮磨之中一定获得了许多灵感。他的儿子后来回忆说:“(父亲)有时会跃在育婴室的地上,轮番装成狮子、狼、马,平时的形象一扫而空……玩累了时,他会让我们静静听他讲童话故事,讲冒险传说,他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童心是童话的源泉,所以童话和儿童有不解之缘;而童话引申出的意义,却可以和葆有童心、乐于幻想的成年人共鸣。王尔德很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看他的童话,犹如听着琅琅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几乎所有和王尔德熟识的人在回忆他时,都会提到王尔德无以伦比的口才。看他的童话,每每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而我们被他的谈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听过他讲话的人一样。 机趣和戏剧性,几乎孪生于他所有的童话中,也是他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造成机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以及其中的对抗和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效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像《快乐王子》中的王子和燕子;《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无愧为这位“为艺术而艺术”之始祖的佳作。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两部童话集在许多方面有区别,体现了作者风格的转变。第二部童话文体更趋华丽,《圣经》体的代名词出现得更为经常。王尔德强调他的作品是以理想的而不是复写的方式来描写现实,也是对模拟生活的当代艺术的反弹。不过有时这种“反弹”稍嫌太过,使得故事节奏变慢,失去了应有的明快生动。 有谁会想到,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文学家,在临死的时候竟会一文不名,连房租都得由朋友代付?王尔德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伏,时而如日中天,时而一落千丈。这位不齿于模拟生活,追求理想艺术的文学家,却发现自己的童话《快乐王子》惊人地预写了自己的一生。无数后来的学者试图评价王尔德的功过,我想引其中的一评作为归结:“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更多于属于维多利亚那个时代。现在,远离了那些丑闻,岁月肯定了他最优秀的著述,他安静地来到我们面前,杰出而高大,讲着寓言和哲理,欢笑而又哭泣,如此娓娓不绝,如此风趣不俗,如此确凿不移。”(理查得·伊曼)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巨人和孩子》童话的叙述方式

童话的叙述方式 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作为一种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童话,在它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叙述方式,如三段式、层递式、循环式、对照式、连环式、连续式、串连式,等等,其中有的就具有单纯、明快的特点,常为童话所采用,这里作一些介绍: 三段式将性质相同而具体内容相异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连贯在一起。这种叙述方法使故事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得到完整鲜明地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这些事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单调,反而具有一种特殊的情趣。如《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俄罗斯阿·托尔斯泰的《金鸡冠的公鸡》都运用了三段式。 循环式也称循环反复式。故事情节的展开仿佛转了一个圆圈,周而复始,即以某个形象为起点,产生一连串基本相同的情节,从一个形象转到另一个形象,最后又回到起点。在循环的过程中,有反复的因素在内。例如,我国方轶群的《萝卜回来了》,写小白兔在雪底下找到两个萝卜,就想到小猴也很饿,去送给小猴,小猴去送给了小鹿,小鹿送给了小熊,小熊又去送给小白兔。在送萝卜的过程中,不仅情节一次次反复,几个小动物的心理活动也一次次重复。在反复中,故事中互相关心、爱护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和突出。 对照式用对照式展开故事情节,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为中心,在相同环境下,出现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反面人物对照出正面人物,用假恶丑对照出真善美。如法国贝洛的《仙女》。另一种对照是前后对照,以同一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和遭遇来组织故事情节,从而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英国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又译《巨人的花园》)用的就是前后对照法。 1 / 1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 康琰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题及教育意义。 2、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3、培养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变化过程,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 2.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花园后,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和秋天? 教学课型:自读课 教学方法: 教法:设疑、启发、诱导、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问题切入激兴趣 多媒体展示春天美丽公园图片,提问:看到如此漂亮的公园美景,你的内心一定很激动,想说点什么呢? 三、预习展示说故事 1、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巨人的花园有过几次变化? 孩子们带来了春天(1---2) 巨人筑起一道围墙,春天不再光顾(3---10) 孩子们回到花园,春天又来到了花园 (11---21) 四、探讨研究解困惑 1、巨人封闭花园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巨人这样做给花园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2、使巨人深受感动,立即悔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悔悟之后的巨人做了些什么? 3、花园里有了美丽的春天,孩子们又能和巨人在花园里快乐地玩耍,这些是因为巨人什么样的变化才换来的?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有感情的朗读,并简单陈述喜欢的理由 5、假如巨人不变好,请续写后文 五、课堂展示显身手 1、巨人封闭花园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巨人?(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巨人这样做给花园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自私。巨人的花园里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小鸟无心唱歌,树儿忘了开花;春天再也没有出现,夏天也不见踪影,也没有秋天(第8、10自然段)】 2 、使巨人深受感动,立即悔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悔悟之后的“巨人”做了些什么? 【巨人目睹了花园的春景,特别是他看到那棵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北风也对它肆意咆哮的树尽可能垂下枝条,并反复深情呼唤:快爬上来呀,小孩子!这种情景深深感化了他。悔悟之后的巨人轻轻下楼,悄悄打开门,把小男孩轻轻托起放在树枝上。提起斧头砍倒围墙,欢迎孩子们来玩

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巨人和孩子》教案

11、巨人和孩子 教法探讨 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 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第一课时快乐学习教学流程设计 (一)投影名言导入新课: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米妮是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女孩。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 (1)王尔德其人:(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其作: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四人学习小组)

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 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 (1)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 答案:可从原文第5和10段来回答 (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3)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答案: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由于自私而带来的恶果。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鲜花怒放,鸟儿歌唱。小男孩的亲吻使他深受感动。他由此而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4)巨人的真诚,彻底改过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游戏场所”。“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巨人悄悄来到了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巨人提起斧头,把围墙砍倒了。 (5)说说下面的人或物的象征意义。 A 小男孩:(指最后一个没有受到爱与关怀的人,或指特别需要关爱的人。) B 孩子、花鸟 ,春天:(爱心的象征和化身。) C 围墙:(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自我封闭或自私冷漠的象征。) D 风雪冰雹:(象征人的自私冷酷。) (四)合作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