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布依族历史文化

布依族历史文化

布依族历史文化
布依族历史文化

布依族历史文化

一、布依族概述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布依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大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其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至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至明末清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湖广、四川等地汉民进入贵州,市场交换日益繁荣,出现了诸如贵阳、安顺、都匀、独山、兴义等重要市镇和商业贸易中心。

据1990年的人口统计布依族人口2545059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地区、毕节区、六盘水特区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布依族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耕,农业以水稻为主。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故素有“布依水乡”、“水乡布依”的美称。布依族地区林业也较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区之一。

二、布依族文化之语言文字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红水河南岸的壮族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布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土语区,过去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三、布依族文化之宗教信仰

布依族信仰多种神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社有社神,每个村寨都建有土地庙。一些古老或奇特的大树,或巨石悬崖以及山洞,都被认为有神灵。甚至耕种的水田也有神。有的还供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等。自明及清以后,佛教、道教、天主教传入布依族地区。布依族的祭祀和占卜都由本民族“濮摩”即巫师主持。占卜分为鸡骨卦、竹卦、蛋卦、米卦等等。鬼神有善恶之分,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恶鬼则相反,可捉弄人生病,降下灾祸。信仰的神,每一种都是一大集团,每个集团有若干成员。神灵之间有等级之分,各有名字和职司,职司最高者为“报翁”,即皇帝。还有统领军队的将领、执法的法官等等。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许多神祗和菩萨亦受到敬奉。

四、布依族文化之文学

布依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其题材广泛、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富于想象力,而且有独特的格律和韵律。民间广泛流传有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有《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报老多采青石盖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卜丁射太阳》、《茫耶寻谷种》、《三兄弟找水》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类似传说还有很多,如《花溪的传说》、《三月三的由来》、《六月六的由来》等。有关乐器的传说有《铜鼓的来历》、《月琴的来历》、《姊妹箫的来历》、《勒尤的故事》等等。

诗歌:民间诗歌是布依族的韵文作品,种类较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劳动歌、叙事诗、习俗歌、盘歌、情歌、苦歌、儿歌等。劳动歌有《种秧歌》、《棉花歌》、《刺绣蜡染歌》等。习俗歌有《造酒》、《敬酒歌》、《接亲歌》、《送亲歌》等。情歌有《月亮歌》、《只要哥真心》等。儿歌有《小青蛙》、《巴山豆》、《燕大哥》等。叙事诗有《河东与河西》、《王仙姑》、《南荷班》等。

戏剧:地戏:因为是在平地演出,不搭戏台,所以称为地戏。民间传说布依族演地戏是

向其他民族学来的。布依族地戏产生较早,流行较广。主要以贵阳市区及安顺一带最为盛行。主要乐器是锣、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演出。演唱地戏时,演员都穿戏服,戴面具,面具戴在额上,其下悬一块青布遮住脸面。演出武戏时,主将的背上插四面小令旗,面具插上野鸡毛,身穿战袍,手持刀、枪武器。用汉语演唱,题材都是汉族故事。传统剧目有《杨家将》、《三国演义》等。

布依戏:布依戏始于清乾隆年间册亨州,已有几百年历史,一直在乡间流行。各戏班的召集人、戏师和演员,都是生产第一线的农民,且能文能武,无论编排的剧目,演唱的形式,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般由三十二至三十六人组成戏班,各有分工。布依戏有两种类型,一是根据本民族民间故事、传说改编,由本民族的民歌和民间坐唱曲调衍变而来。穿布依族服装,用布依族语演唱。一种是根据汉族剧目或故事移植,用汉语道白,用布依族语演唱,服装与汉族的戏剧服类似。伴奏有锣、鼓、二胡、月琴、木鱼、萧等。主要剧目有《四接亲》、《秦香莲》等。

花灯戏:是在汉族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有的地区还融合了广西彩调,流行于独山、平塘等县。大约在距今一百多年前,布依族群众就已开始演唱花灯戏了。起初,花灯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民间说唱,后经艺人们不断加工、提高,逐渐形成了载歌载舞的布依族剧种。花灯剧的剧目大半是民间传说故事,也有演唱汉族剧目的。用汉语或布依族语演唱。主要剧目《金猫和宝瓢》、《梁祝》等。

音乐:布依族的民间音乐可为五彩斑斓。依据其表现内容、演唱场合等不同,可分为大歌、小歌、大调、小调、山歌调、唢呐调、铜鼓调等。乐器种类也很繁多,有铜鼓、铜锣、釵、勒尤、笔管、姊妹箫、口弦、木叶、唢呐、月琴等。

盘歌:布依族传统民歌。借用唱歌的形式盘问对方一些事物的歌。青年之间初次交往时可利用盘歌的形式了解对方的情况,如姓名,住在什么村寨等情况。老人唱盘歌,多在欢庆的场合,用盘歌互相问答,表现歌手们随机应变的才能。盘歌内容所涉及范围广泛,如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变化,山川草木的起源,动植物的种类及其特性与作用,庄稼生长过程及种植的季节等等都可做盘歌的内容。此外,唱歌猜谜语也是盘歌的一种形式。

酒歌:在酒席上敬酒时彼此对此对唱的歌,有的地区称为酒礼歌。在喜庆的时候,主人为了欢迎客人,边唱边饮,或举杯向客人劝酒。歌的内容多是互相祝颂,间或也唱到酿酒的起源,制酒的过程及饮酒的礼俗等等。

十二部对歌:布依族情歌的一种,流行于贵州省望谟、册亨、罗甸等县。一般在结婚和立新房时演唱,对唱的双方每边都是两人。女歌手坐在新娘房内,男歌手坐在堂屋的火塘边隔板壁对唱。内容是把平时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过程作为十二问答进行详细描述。十二部对歌,想象丰富,唱词扣人心弦,可以连续唱七八天,是罗甸、望道、班亭等县布依族的主要娱乐形式,相当普遍。

小歌:流行于侗族、布依族地区的民歌。侗语又称为“嘎拉”。布依族小歌是二声部民歌,一般是四句一首。大多是独唱,或青年男女在室内演唱,曲调自由、灵活、柔和、婉转,多用于情歌。

勒尤:布依族吹奏乐器。又称勒浪。有木制和竹制两种。木制的上窄下宽,下端装有共鸣器,全长40—50厘米,管上凿5—6个音孔,管上端装有哨子。哨子用虫茧制作,因此也叫“虫哨”。第二节为口子,第三节是管身,在口子和管身之间有一个铜箍。第四节是共鸣箱。竹制的没有共鸣箱。勒尤音色明亮、音域宽,能吹奏出八度音。它是青年男子的乐器,只能在家里或幽静的地方吹,而不准在村内当着姑娘的面吹奏。其乐声缠绵悱恻,如叹如诉,是表达思念和情感的曲调。虽然不能当面吹奏给姑娘听,但却可以作为爱情信物送给对方。勒尤吹奏的曲调也可配上歌词演唱,名为勒尤调。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用作礼器和乐器。贵州南部、中部、

西部的布依族地区,每个大寨或大姓都有一面或数面铜鼓。据史书记载,布依族先民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铸造铜鼓了。近代以来,布依族保存的铜鼓,基本上属于“麻江型”铜鼓。“麻江型”铜鼓是用铜制造,面径一般不超过五十公分,重量为十至十五公斤不等。鼓身分胸、足两段,鼓面有太阳纹芒,晕分宽、狭,主晕饰“游旗纹”,其余最常见的纹饰有“山”形纹、芒间心形纹、足部复线角形纹等等。在布依族人的心目中,铜鼓象征着财富、权力和团结。铜鼓平时保存在有威望的人家,用时才抬出来。西部地区的布依族,多把铜鼓当作神看待,两耳系红绸,表示镇压邪恶,也不让铜鼓“见天”。如果需要从甲家抬往乙家时,必须用红布包好。因此铜鼓,只能在室内敲击,而且都用于庄重的场合,如过年、办丧事和祭祀等。铜鼓一般都是“老摩”或由他指定的专人敲击,旁人不能触动。敲击铜鼓是有铜调的,一般是十二调。例如“祭乐”就有一套传统曲牌,分12段,即祭神调、助战调、灭火调、送葬调、迎客调、丰收调、狂欢调等。演奏这些古老的调子,经常由铜鼓担任主奏,辅以皮鼓、铓锣、手镲等,曲调雄浑厚重、亲切感人。

姊妹箫:是直吹单簧类乐器,流行于贵州省布依族、苗族地区。由于吹奏时,一种是两人各吹奏一支同音高的箫,一种是一人吹奏两支并嵌在一起的同音高的箫,因而得此名。形状类似一般的萧,用竹制成,长20厘米左右,有八孔,前方七后方一。吹口顶端封口,有一竹制的簧片。布依族姊妹萧称“力勒歪练”,可用于独奏或伴奏,常演奏的曲调有:上方调、下方调、右调、老调、花花调、芦笙调等。

笔管:是用长约三尺的“梅勒”(笔管竹)做成。制法是把竹管上端的一面削去青皮约四公分,开成一个舌头(簧片),以下依次开三个音孔,可发四音,再在下端套上一个挖空的葫芦,能起到共鸣的作用,因此音就更洪亮了。吹奏时,音色浑厚,鼻音浓,类似黒管中音区。

舞蹈:布依族舞蹈多是集体舞,有“织布舞”、“伴嫁舞”、“狮子舞”、“龙舞”、“铜鼓刷把舞”以及“花包舞”、“转场舞”等等。是布依族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活泼,深爱人民群众喜爱。

美术:

蜡染:蜡染工艺久负盛名,有千余年的生产历史。贵州西部的镇宁扁担山区的石头寨被誉为蜡染之乡。制作方法是先用铜蜡刀沾蜡液在白布上绘成各种几何图形,再以蓝靛溶液配合草药印染,去蜡即成。蜡染的花纹鲜明,文静素雅,美观大方,很受人们喜爱。常见的纹饰有刺梨花、团花、小花、水波形、旋涡形、连锁式等。

织锦:又称“纳锦”,布依语叫做“都桂”。以贵州镇宁最为著名。织锦一般有宽窄两种,多用丝线或丝、棉混织,而且多是彩色。织锦有“羊羔锦”、“鱼儿锦”、“蝴蝶锦”等等,其图案多为菱形、方形、三角形或回形等。布依族的织锦花纹精致紧密,瑰丽美观。

刺绣:布依族的刺绣历史悠久。在贵州西部镇宁、关岭一带称为雕绣,在南部望谟、罗甸一带称为姑绣。有贵独绒、贵独粑、贵杂玛母、贵绍等数十种。有平绣、绉绣、缠绣、挑绣等刺绣方法。主要刺绣于服饰、被面、背带、鞋面、窗帘、手帕等。

木雕:布依族木雕艺术久负盛名,最有名的是安顺县的木刻地戏、傩戏面具。面具以丁香木或者白杨木为材料,将圆木对半破开,用半圆弧形作刻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用刚、柔、粗、细、阴、阳不同的刀法刻制而成。此外,荔波的竹席、独山的斗笠、牙舟的陶器、惠水的枫香印染等也非常有名。

娱乐:丢花包:有固定的场地和规则。打法分为平泡、转泡、抽泡等。有双打、单打,还可以两个队对打。是布依族青年男女非常喜爱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流行于黔南和黔西南布依族聚居区。每年春节期间举行。花包内装米糠、小豆、棉籽等,形状类似八角和柑桔。过去,一般事先规定,花包丢过肩可以不接,如没有过肩而自己没有接到,那么不管是男是女都要给对方一件礼物,如项圈、手镯、戒指等饰物。现在,丢花包作为比赛,一般不限人数,对等进行,通常是男女混合,但也有男子单项和女子单项对掷。丢花包选择在村寨附近

平坦宽阔的地方,在丢花包开始之前,青年男女互相对歌,暗中寻找“对手”。开始之后便各站一排,相距约七八米,这时姑娘们手握提绳将花包左转右转向自己的如意郎抛去,后生接到花包后,即回掷给心爱的姑娘,如此往返抛接,投掷,花包左右穿梭,为青年男女传情达意。因此丢花包也是布依族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舞花棍:流传于贵州惠水、平塘等地。舞者手执一根竹或木为器械,竹或木嵌以古代小铜钱,舞者边跳边以竹木棍敲击身体各部位,发出有节律的音响。舞步大体分为行进步、半跪步、转身步等。队形以双排行进为主,走圆圈,变方阵,穿梭交叉,千变万化。

服饰: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式样较多,纷繁复杂。因地区不同,形成了几种较为典型的民族服饰。镇宁一带的布依族男女服装喜用蓝、青、白三色布缝制。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上相同。青壮年多半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大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类型较多,扁担山一带和镇宁城关、安西的部分地区妇女上穿大襟短衣,下穿蜡染百褶长裙,系花边围腰。上装以黑色为底色,在袖口、衣脚、两襟边沿配上织锦和蜡染图案。领口和托肩用印章做花。衣服没有扣子,用衣带系于右侧。未婚的姑娘头戴方形织锦花帕,并以假发和青丝合编成辫子缠绕花帕在头上,在花帕的右边垂吊丝线做的耍须,并插上各式细小的花朵。婚后,头上改戴用竹笋壳做的“假壳”。募役区和江龙区妇女上身穿青色紧身斜襟短衫,下着白底蓝花蜡染百褶长裙,裙长至脚跟。五色锦绣花朵图案的青布围腰。少女用织锦包头,留一根长辫。未婚者梳拱桥形发髻,往后垂,再由前往后插一根银簪。婚后,改银簪为银碗。老年人将头发绾成拱桥髻,但不用任何饰物。城关区的大山、江龙区的关山、六马区的乐纪等地的妇女上穿大襟长衫,披漫肩,下穿长裤,腰间先系上白色的腰带,再扎上绿色布带短围腰。在袖口、裤脚以及围腰上都绣有各种图案。姑娘婚前梳辫子,婚后绾髻带簪子。六马区和募役区的沙子、牛田等地的妇女上穿大襟右衽短衣,下穿宽脚长裤。围红、绿色短围腰。脚穿圆口白布鞋或绣花鞋。云南省罗平县八达河区,老年妇女,仍保留着传统的布依族服饰,头缠蓝黑包布,身着青色无领对襟短衣,身大袖宽,沿右衽无领衣缝处要镶一道两寸左右宽的边,上衣的下角边处还要绣各式的彩色滚边。下穿蓝黑色百褶长裙。中年妇女的包头,已改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领或矮领大襟衣,领前的结扣处喜用银包纽扣作装饰,下身穿长裤。未婚女青年的服饰,除总体上与中年妇女相似外,只是还喜欢在包头布的末尾处镶绣极为鲜艳的花纹图案。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

饮食:布依族的主食主要是稻米和玉米,还有麦子、小米、高粱、甘薯等。菜类有盐酸菜、面辣、腐乳、豆豉、泡菜等。布依族喜爱饮酒,尤其是在逢年过节、嫁娶等喜庆日子里更是离不开酒。酿酒多稻米、高粱、麦子、薯类等为原料。布依族酿酒品种较多,其中花溪刺梨酒驰名中外。在布依族家中,男女老少天天都要喝茶。茶是他们生活中最为普便和必不可少的基本饮料。

“姑娘茶”:布依人都是自己采制茶叶,其成分还包括金银花等其他植物。布依人制作的茶叶中,有一种相当名贵,即“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制好的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而只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盐酸菜:盐酸最初称作坛酸,后改称盐酸,是布依族久负盛名的食品。独山出产的盐酸菜最著名。将洗净的青菜切成条,掺上甜酒、大蒜、辣椒粉、冰糖、食盐等拌匀,盛于坛中。盐酸菜香、甜中略带苦味,鲜美可口。

糯米食品:用糯米制作的食品主要有糯米饭和糯米粑。春节的糍粑、“枕头粽”;“三月三”、“四月八”的五色花糯米饭;端午、“六月六”的三角粽;七月半的合叶粑等。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肉制品:布依族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有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

为烧、煮、爆、炸、腌。对肉食的加工主要有腌肉、血豆腐和香肠。名菜有“青苔冻肉”、“腌浸肝”、“糯米穿肠”、“爆炒螺螂肉”、“烩楠竹笋”、“酸味芭蕉树心”、“香椿蝌蚪儿”、“炸竹虫”、“软炸沙巴虫”、“猪血杂”、“血米鸡粥”、“活血”、“腊肉”、“腌鸡”等。布依人喜欢吃狗肉,贵客临门或逢“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必杀狗。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

五、布依族文化之居住

布依族的民居建筑,主要有吊脚楼、平房、楼房三种形式,有木结构、木石结构和石板房。

六、布依族文化之婚恋

家庭:布依族家庭具有浓郁的父系色彩。妇女的地位低于男子,寡妇可以继承财产,但是若想改嫁就无权享有了。家庭结构有小家庭,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婚恋:布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不同辈分者不能通婚。解放前,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布依族家庭中父亲具有绝对权力。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在赶场中物色意中人。如果互相满意就上山对歌。布依族称之为“浪哨”。“浪哨”是会朋友的意思。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参加。这与布依族古老的婚姻制度有关,因为早婚“不落夫家”,实际上只是订婚。所以参加“浪哨”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巳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浪哨”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歌等。过去有的青年男女对歌多年,情投意合,于是双双逃离家乡去远处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罗网,便双双以死殉情。

结亲过程颇为讲究,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论是自由择偶还是经媒人说合,缔结婚姻必须举行订婚仪式。一门亲事一经谈定,男方家马上择定日期邀请二三人携带礼物去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称为“吃订亲酒”。解放前,布依族有过“不落夫家”和“戴假壳”的习俗。即新娘在婚后,回娘家长住,有的住一两年或三五年,有的长达十几年。每年在农忙时节,回到夫家。如此往返,直到妻子怀孕,或长大成年,之后才到夫家定居下来。“戴假壳”是丈夫为了及早结束女方“不落夫家”生活的一种方法。用一种撮箕形状,内衬笋壳,外包青布的帽子往妻子头上戴,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壳,即可到夫家定居。这种婚俗,主要存在于扁担山区。

十五、布依族的丧葬

布依族实行木棺土葬,人死后,丧家即向至亲好友报丧,有的要立即鸣放三发火药枪。都要请本民族“濮摩”先生择吉日举办丧事。有的地方舅权比较突出,如死者是女性必须待舅家人员到场亲视入棺,方能安葬。丧礼规模视家庭经济而定。停柩期间,丧事之家一律素食,出丧之后才能开荤。下葬前二天,寨邻亲友携礼前来吊唁。出殡后第三天,要到坟上祭扫。届时用小猪、鸡、豆腐等供奉,烧化香亭、纸马,谓之“复山”。丧事到此便告结束。以后每年清明全家备祭口到墓前祭扫。

十六、布依族的节日

春节:过去,布依族以11月或12月为岁首,后来逐渐改为以正月为岁首。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缝制新衣。除夕以丰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天亮。正月初一天刚亮,姑娘们都争挑第一担“新年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子则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在畜圈之中,意为“六畜兴旺”。春节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浪哨”;中老年人彼此拜年祝贺,共同饮酒为乐。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以后,才下地干活。举行铜鼓、唢呐、歌舞、踢鸡毛毽、打陀螺、掷石头等等比赛,参加者多达数万人。还有些地方有玩龙灯、耍狮子、跳地戏、唱花灯娱乐活动。

三月三:是祭社神和山神的节日。社神是一村或邻近几个小村共建社祠供奉,有的还有基金,用基金或临时集资购买猪、牛宰杀供祭。供祭之日,禁止外人入村。这一天,有些地

方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饭。这天或次日,又是西部地区布依族的扫墓日。罗甸祭社神可在三月三这天,也可在十三日举行。紫云在三月三日只祭祀祖先,祭社神则在七月十五日举行。惠水的九龙一带,布依族青年们在这天群集歌唱玩乐,进行摔跤比赛。盘县等地的青年男女,这天是他们的社交活动日,全寨都要休息,有的地区休息三天。册亨县南部过这个节日,还意味着农忙季节已经到来,须开始投入农事活动了。望谟、册亨县的一些地方,这天要杀狗、杀猪请客。

四月八:又称“牛王节”、“牧童节”、“开秧节”,是纪念耕牛的节日,与农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天,让牛休息,要用粑粑拌糖、盐喂牛。家家吃“牛王粑”和糯米饭。在有些地方,还要给每个孩童一只蒸熟的公鸡,让他们挑到河边洗澡,抓小鱼、吃鸡肉、晒太阳。青年人则相邀进行对歌、“赶表”等活动。

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俗称“祭盘古”,有的村寨称过小年。各地布依族过“六月六”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多地区要用纸剪成三角旗或纸人、纸马插在田中,供上酒肉和粽子等。有的地方将犁耙等农具放在堂中神龛下供奉祭祀。还有一些地方每家每户拎来公鸡在田坝的水口边举行“祭水口”仪式,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的地方还利用这机会,制定乡规民约。除了这些包粽粑、杀猪、宰牛、杀鸡、祭神敬祖、制定乡规等活动外外,男女青年借此农闲季节进行娱乐活动,尽情欢乐。

七月半:是布依族祭奠亡灵的节日。在七月十四日举行。有的布依族村寨要“祭山神”,连续祭三天。有的地方杀鸡、杀猪或杀牛祭祖。有的村寨用各种鲜果来祭祖。十四日做“搭联粑”供祖。十五日晚到河边放冥船,任其随水漂流。十五、六日年青人和儿童聚集在大榕树下,或荡秋千,或打陀螺,或去游泳。有些地方集中于古桥堡对歌,跳粑棒舞和铜鼓舞,同时进行唢呐比赛。

十七、布依族的禁忌

“扫寨”时不准外人进寨;“戊日”、“甲子日”忌生产,忌出行;正月初一至初三不能动土,十五不能动刀、干活,四月初八不能让牛犁田;每年第一次打雷后的几天之内,不能种地;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也不得在供桌上摆放东西;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锅耳要顺着正梁方向放置;妇女不能回娘家生小孩,产妇不准走过堂屋,且产后未满月不能出门;未出嫁的姑娘死后不能从正门抬出;死在外面的人,尸体不能抬进家等等。建国后随着科学文化和思想觉悟的提高,这些禁忌巳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正在逐步消失。

十八、布依族的风俗

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

地域文化 贵州地域文化 全部答案

填空 1.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11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0个民族乡。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萝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4.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5.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6.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南主要有茶叶、甘蔗、柑橘、芭蕉。 7.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8.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9.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10.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11.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2.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1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汉语普通话,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15.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1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 16.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7.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国防电子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 18.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19.贵州西部有乌蒙山,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和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其景观被称为“天上石林 20.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 2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2.贵州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碳酸岩总厚度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70%。 2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6.11%。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24.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 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25.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26.贵州的黄果树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 27.目前贵州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8个民族。 28.20世纪60 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 ,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29.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0.1955年2月,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贵州省人民委员会。这是贵州省级国家行政机关,又是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除了履行相应的职能外,还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 31.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天、航空和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32.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33.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34.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35.毕节市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36.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37.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38.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39.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下。 40.贵州省2011年常住人口为3469万人,人口密度为240人/平方千米。 42.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 43.开宝七年(974年),矩州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是“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44.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45.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46.贵州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起点和技术水平较高,技术工艺先进,生产设备精良,已形成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结合,机、电、光一体化,科研、生产、经营综合化的科技工业体系。 47.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48.贵州的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在3~之间,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多在22~之间,为典型的夏凉地区。 49.《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已发展成为“耕田,有邑聚”的农耕社会。 50.截至2010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7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1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 51.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 52.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5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54.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北主要有甘薯、油菜、花生和板栗。 填空

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

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 从类型上看布依族民居建筑不是通常所谓的经典建筑也不是所谓的通俗建筑,而是民俗学重点研究的民间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的干栏式民居建筑,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其房屋顶一般为悬山式,还有少量的歇山顶和重檐,由于对汉文化的借鉴,也有少量硬山式的屋顶,有的外围加上高高的马头墙护体起到防火防风的作用。硬山式的屋顶与山墙平齐,所以主要适合于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而悬山式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则适合于温和多雨的南方气候类型。因为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能更好的遮挡雨水,减少风雨对房屋的侵蚀,布依族民居选择悬山屋顶,并非具有民族性,而是区域性气候使然。 布依族民居大体类型除了布依族先民从巢居延续来的上层住人下层养猪牛的干栏式以外,还有与其它民族文化交融的平地楼形式。就房屋的单体结构来看,其房屋类型是对中国古建筑中的穿斗式结构的继承发展,其内部全部采用的是传统的榫卯(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穿合,不用一钉一铆。从就地使用的建筑材料来看主要又有石板房和木楼两种。 从历史上来看,远古时代的布依族先民曾采用什么样的住房形式,由于目前民族学、考古学资料没有为我们提供有关这个问

题的足够证据,同时因布依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现代的文字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加以记载,因此到今天为止我们仍不能考证。关于布依族干栏式建筑的历史信息在一些汉文文献中有零星的记述。不过,?干栏?一词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在史籍中出现,之前都说?巢居?。布依族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百越人(?布依族?这一名称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定的)。20 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考古学家们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北、广东、广西等原百越民族的发祥地和分布地,陆续发现了7000多年以前古越人的一些建筑遗址。从结构特征上看,与后来的干栏建筑极其相似。同一时期在云南、湖北等地发掘的青铜器时代的遗址和器物上也发现了干栏建筑的遗址和铸型。说明了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对干栏这种建筑形式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著作,当时称为?檐巢?、?巢居?、或?构木为巢?。特别是晋代张华著的《博物志》里面记载:?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这样就一语道破,?巢居?这种建筑形式是南方越人的典型居住特征。而?干栏?一词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在史籍中出现,?干栏?又作?干阑?、?杆栏?、?阁阑?、?高栏?、?葛栏?、?麻栏?等。《魏书》(第 101 卷)记载,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干阑大小,随其家口之数。?现在大多数学者的看法是:上层住人,下层养畜即为干栏。 从上面众多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布依族曾经有过巢居的历史。在对六枝特区调查采访中,捞河(己酉、大寨、箐脚寨

2018年度秋贵州地域文化01-03任务

地域文化01任务-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填空题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贵州北部有 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 2.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 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 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3. 2005年后贵州为了使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 越,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总体战略”,即 4.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 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 5. 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 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6.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 7. 贵州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 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 几大族系先后进入今贵州地区,与古老的濮人错杂而居,在经济、文化上进行广泛交流。 9.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夜郎置 行政建置。当时所设的边郡既有郡守都尉、县令等官,又封部落首领为王、侯、邑长等,实行 “ 10. 清朝时期,官府和地主阶级互相勾结,对人民敲骨吸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在贵州先后爆 ” 发了 11.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黄壤 ?石灰土 ?紫色土 ?水稻土

贵州旅游景点大全 一生中不容易错过的风景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 一生中不容易错过的风景贵州旅游景点大全 西线:喀斯特地貌之旅东线:历史人文及原始生态之旅 东南线:苗乡侗乡民俗风情之旅南线:原始森林生态及民族风情之旅北线: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之旅 甲秀楼★★★★ 年)的甲秀楼被视作贵阳标志性建筑,屡经修葺和重建。三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层的木楼建在南明河中一块称为鳌矶石的巨石上,两端有九孔浮玉桥与河岸连结。★★★★★黔灵山 黔灵山也叫黔灵公园,主峰大罗岭海拔1500余米,峰顶可一览贵阳市区全景。植被茂密,黔灵山公园:位于贵阳市中心,是全国罕见的天然城市中央公园。园内古木参天,集贵州高原灵气于一身。青岩古镇★★★★★ 年)军队设堡后拓展而成,因了徐霞客的文字记载而有据可查。镇内明洪武十一年(1378原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古建筑均为明清两代建造,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当属石牌坊,保存尚好。造型奇古;城门也仅剩下定广门为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座牌坊,现仅存3座,共竖有8把持着最后的尊严。古民居保存完整的南街干净宁和,而闻名的天主教堂。镇内还有迎祥古寺和史载“青岩教案”泛白的梓木雕花桌椅、整齐精致的小院,仿佛时钟指在历史的某一时刻从此定格。 ★★★★★天河潭 米,深达一座天然岩溶形成的大石桥,桥旁有一个大地穴,其中是一潭碧水,直径约50 70余米,天河潭由此得名。由山下石道穿过天生桥洞可达天河潭内,景色奇险,令人惊诧。 红枫湖★★★★★ 上个世纪50年代,那些修筑电站堤坝的人恐怕不曾想到他们正在修筑的是一个国家级的重点风景名胜。整个景区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湖面最长处达25公里。 花溪公园★★★★★ 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 花溪公园则是四季皆景的旅游胜地。俗称为“贵阳市的后花园”。,其中斗篷山、剑江:是国内距离城市最近的原始林区,原始森林覆盖率近90%米的高山台地上,有原始古林近百公顷,林木根部全部长在岩石缝隙海拔1800之中。剑江景区资源丰富,是一个集自然山水、园林、桥梁、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

布依族文化概况

韦正律 一、农耕稻作 传统农耕:贞丰县布依族世居地域溪河分布密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当地布依先民在河谷岸边开垦农田,把陡坡开成耕地。田丘种植稻谷,地块种植玉米、杂粮、豆子、瓜果、桑麻、棉花和蓼草等。其中,稻作是极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稻田分类:在河谷两旁开辟水田,地势较平而连片的叫“坝子田”;在地势不平的山坡上开垦的稻田,因田块形状而称为“梯子田”。河流筑堰、田上开渠,水网纵横,水源丰富,引灌相当便利,这叫“软水田”;不能直接引水,全靠降雨灌溉的稻田叫做“硬水田”。 灌溉设施:筑堤截流或架设水车引灌,渠沿留有供水口。在不能凿渠的跨沟田上,采用竹木笕槽引灌。 水田农具:主要有长犁、水耙、水锄、泥板、水弯刀等。 稻作类别:水稻、旱稻、梗稻、糯稻、单季稻、双季稻等。 收割工具:主要有镰刀、挞斗、朗筛、撮箕、簸箕、风簸、麻袋、挑箩、驮篼等。加工机械:主要有水碾、木碓、木齿磨、小石磨等。 囤粮用具:主要有谷架,仓廪、木筒、木柜、囤箩、晾谷楼类等。 二、餐食饮品 粮类食物:纯米饭、两掺饭、糯米饭、糯糍粑、甜糍粑、饵块粑、油粽粑、褡裢粑等。 肉类食物:牛肉、羊肉、猪肉、狗肉、鸡肉、鸭肉、鹅肉等。其中,“猪活血”、“猪血肠”、“狗血肠”、“鸡八块”等是特色食物。

水产食物:鱼类、虾类、蟹类、螺类、蚌类等。 饮类食物:甜酒、火酒、其他杂料酒;古丁茶、甜叶茶、熬膏茶、草药茶等。三、民居建筑 干栏式:分成积木干栏、竹木干栏、土木干栏、木石干栏、砖木干栏、砖石干栏、钢混干栏。主要分布在鲁容、沙坪、连环、挽澜、白层、鲁贡等乡(镇)。盖草、盖瓦、或浇成平顶等。 立柱式:古有“七柱数瓜”或“九粒数瓜”排扇式木架房,多用“吊脚耍瓜”为前檐。观代用“五柱六瓜”者居多,基本款式与古代相似,屋顶盖瓦。 四、纺织与服饰 纺纱织布:主要分为:纺棉、桄线、牵纱、组线、绕轴、上机、编织。 染布缝衣:大体分为:配料、装缸、洗布、浸染、浣布、复染、定色、上胶、裁缝、制扣、烫整、折叠等。 服装款式:古装和今装有别。1、古装男性头包青色或花格帕子,上穿蓝色或灰色右衽布扣长衫,下穿蓝色或灰色大裆筒裤,腿穿白毛布底青色布帮鞋和自制布袜;女性头上搭系精美绣片,上穿布料园绣片合缀的高腰短袄,下系挑花织锦合缀长裙,腿穿船形绣花布鞋和布制袜。幼儿头戴绣花银饰或玉饰须帽,其余与成人相似。2、今装的男性头饰、下装及鞋袜沿袭古式,上衣改为短袄,开襟布结扣子。女性改包牛角形头帕,布料与男性相同;上衣改为右衽中腰短袄,系上挑绣和银饰组合的围胸腰片,简称“围腰”;下装为靛染青色布料裤,呈大裆长筒形,鞋袜也沿袭古代形式。现代夏装上衣布料,多用蔗叶条形图案和椒花几何图案白底棉布。

布依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材料

布依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本报告共分为10大部分:1、布依族民族简介,2、布依族民族建筑,3、布依族节日,4、布依族歌舞,5、布依族服饰,6、布依族饮食、7、布依族体育运动,8、布依族婚俗、9布依族神话传说、10布依族宗教信仰。 一、布依族民族介绍: 布依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总人口2545059人(1990年),其中以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 布依族的先民,一般被认为是由“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布依族自称“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饶”、“布曼”,这可能是古代“僚”、“蛮”、“仲家”、“蛮僚”、“俚僚”、“夷僚”称谓的来源。从民族语言、古称、自称及地理分布考察,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在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布依族、壮族都称为“俚僚”、“蛮僚”或“夷僚”,五代以后,布依族称“仲家”、宋代壮族称为“僮”。“仲”与“僮”仍然是同音异写。后来由于长期分居,经济文化生活及风俗习惯产生了差异,便逐步形成了布依与壮两个民族。 二、布依族民族建筑:

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建筑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有可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这种薄片石来源于水成页岩。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靠山最好是“卧狮拱卫”、“青龙环护”、“贵人座骑”等山势;向山要选“二龙抢宝”、“双龙戏珠”、“万马归槽”、“寿星高照”等形态。好在布依族地区多为石灰岩山地,这种苍山翠岭并不难寻。起房造屋要选吉日,吉日前一个月请木匠破料做房架。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房架竖好,岳父家送来大梁,大梁上拴有红绸扎的大花朵,并有乐队和舞狮队鸣鞭炮伴送。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关于民族文化展示

全文显示(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2年:MH) 当前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2年 关于民族文化展示 【原文出处】广西民族研究 【原刊地名】南宁 【原刊期号】200202 【原刊页号】67~72 【分类号】D5 【分类名】民族问题研究 【复印期号】200210 【作者】吴伟峰 【作者简介】吴伟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南宁,530022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个案论述了民族文化展示的定义、人文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展示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展示提出建议。 【摘要题】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旅游 【正文】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2)02-0067-006 民族文化展示是指通过实物、图片、音像、表演等形式对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介绍,具体如博物馆和民族文化村中的民族文化陈列展览、民居展示、习俗、技艺表演等。近年来兴起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和某些旅游景点因含有民族文化的展示内容也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一、民族文化展示的个案考察 民族文化展示的具体管理部门或经营实体主要有文化厅(局)、民族事务委员会、旅游局和股份公司,这些主管部门领导或指导的各民族文化展示场所类型不同、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个案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文物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创建于1934年,现隶属自治区文化厅,1978年在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建立新馆,1988年扩建民族文物苑。陈列大楼是一幢颇具南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占地12680平方米,原有《广西历史文物陈列》、《广西民族民俗展览》、《古代铜鼓陈列》、《广西革命文物陈列》、《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历史陈列》等固定陈列展示。《广西民族民俗展览》以民族文物和图片,反映了居住在广西的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广西民族文物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南边,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

贵州十大主题旅游线路出炉

贵州十大主题旅游线路出炉 赤水旅游 最经典游线路——贵州精品游 线路行程:贵阳(花溪公园、青岩古镇、甲秀楼)—安顺(天龙屯堡、龙宫、黄果树瀑布、天星桥)—兴义(马岭河、万峰林) 推荐理由:线路独具特色,那里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等等,集自然风光、漂流探险、科普教育、民俗历史为一体,适合自驾游或包车游。 最佳自驾游线路——黔南民族风情自驾游 线路行程:贵阳—贵定(音寨“金海雪山”)—福泉(洒金谷)—都匀(斗篷山)—三都(尧人山)—荔波(大小七

孔、水春河漂流)—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平塘(掌布国家地质公园)—罗甸(高原千岛湖)—长顺(杜鹃湖)—惠水(九龙山、好花红乡村旅游区) 推荐理由:进入黔南州,一路是喀斯特地貌的山光水色和绚丽的民族风情,令人目不暇接。黔南荔波县的樟江和茂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后一颗绿宝石”,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黔南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壮族、侗族、毛南族等,民族节日盛会丰富多彩 最佳赏花游线路——贵州唯美赏花行 线路行程:兴义(顶效桃花—万峰林风光及油菜花)—平坝(中日友好樱花园)—黔西(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开阳(十里画廊)—贵定(金海雪山) 推荐理由:中国是世界上杜鹃花种类最多的国家。贵州的杜鹃花有70多个品种,多数集中在百里杜鹃风景区。像这样天然、集中、成片、面积大、种类繁多的杜鹃花区,在国内外都属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最为难得的是“一树不同花”,即一棵树上开出若干不同品种的花朵,最壮观的可达7种之多,3月至4月是盛花期。而此条线路不仅包括最为壮观的杜鹃,更有梨花、桃花、油菜花欣赏。 最佳红色游线路——贵州红色征途感怀之旅 线路行程:贵阳—息烽(集中营纪念馆)—遵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海龙屯、娄山关)—仁怀(国酒文化城、盐津温泉)—习水(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赤水(十丈洞、桫椤自然保护区、竹海、丙安古镇、大同古镇) 推荐理由: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这条线路沿着红军长征时的足迹,遍及贵州的大部分地区,缅怀大量的革命文物与遗迹。这些丰富的红色遗迹在时代的硝烟下不应该被遗忘,而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学习先烈们的精神。 最佳生态游线路——黔中古寨亲水入地游 线路行程:贵阳—龙里(龙里草原、龙架山)—黄平(重安江三朝桥、飞云崖、野洞河漂流)—施秉(云台山、杉木河漂流)—镇远(历史文化名城、青龙洞、氵舞阳河、铁溪、报京侗寨)—铜仁(十里锦江、九龙洞)—江口(梵净山、黑湾河佛教文化园、云舍土家民族村) 推荐理由:这条线路囊括了贵州最美丽最原汁原味的古老村寨和古镇,青山绿水围绕,吊脚灰檐遍布。现代的节奏步伐太快,不如去到那里的小巷,尝一尝民间的小吃,欣赏一下民俗风情,彻底享受心灵的休憩。 最佳摄影游线路——草海六枝长角苗摄影游 线路行程:贵阳—六枝(陇嘎苗寨观赏长角苗、岩脚镇)—威宁(凤山寺、玉皇阁)—草海观鸟 推荐理由:威宁草海湖中多沼泽,盛产芦苇与蒲草,故而多鱼类和鸟类,如细黄鱼及长尾雉、白腹锦鸡、大雁、黄鸭、白鹳、丹顶鹤、黑颈鹤等155种水鸟,是国内观鸟胜地,四季宜人,被誉为“高原明珠”。

韦腾荣浅析布依族饮食文化

册亨布依族饮食文化初探 ——册亨县文化馆馆员、馆长:韦腾荣 (刊登于中国册亨2010布依文化论坛427—431页) 内容提要:册亨县布依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质朴、崇尚文明、讲究礼仪,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开放的古老民族。册亨布依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既喜食狗肉,又喜食酸、辣等菜戎。传统食品主要有粽子、糍粑、五色糯米饭等。布依族的饮食文化这一文化特质的形成,与布依族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民族意识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物质方面的因素,又有精神方面的因素,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实物文化使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与观念文化相“集合”,使其成为一种恒久地根植于布依族传统文化中的“稳定因素”。 关键词:布依族饮食文化 作者简介:韦腾荣贵州省册亨县文化馆馆员韦腾荣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南端,地处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夹角地带,总面积259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约23.1万,居住着布依、汉、苗、壮、仡佬等民族。册亨县是黔西南州建州前全国唯一的布依族自治县,其中布依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5.48%,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册亨布依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 册亨县布依族大部分都是本地土著居民,根据史书记载,布依族先民包括在古代泛称为“僚”的族群之中。关于布依族更早的族源,史学家们说法不一,一说是由“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成;二说是由“百濮”的一支发展而成;三说是战国晚期到西汉的“夜郎国”与今日布依族有渊源关系。汉以后,史籍称今布依族地区为“僚”或“俚”;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和“仲家蛮”;明清时称“仲苗”、“仲蛮”、“青仲”或“仲家”,民国除称“仲家”外,尚有“夷家”、“夷族”、“水家”、“水户”、“土人”、“本地”、“沙人”等。文件记载为“仲家”,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根据上述史料的记载和本民族古歌、神话、故事的传说,地名、姓氏

布依族婚俗文化

宁南布依族婚俗文化 第一部分概述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北距西昌129公里,南临金沙江与云南省隔江相望。全县面积1666.6平方公里,辖6个镇,19个乡级行政区,总人口18万余人,其中以汉族、彝族和布依族为主。布依族主要聚集在宁南县新华乡中村村和西瑶乡拉洛村,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男子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 在布依族的婚俗文化主要体现在接亲、发亲、拜堂、坐家等四个部分组成的。 “浪哨”即谈情说爱的意思。布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而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 布依族婚俗中的订亲 布依族普遍实现一夫一妻制。过去,青年男女之间交往比较自由,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外出劳动等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如男方同意,就可以盟誓订下终身。结婚的双方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为女儿择偶时,尤

其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还流行订“娃娃亲”(亦称“背带亲”)的习俗。目前,宁南布依族的婚姻多为自由恋爱和媒人说合相结合。青年男女相恋后,父母也同意,男子家要准备一坛酒及香、纸、糍粑(糍粑必须有12个,以10个送女方父母,2个送媒人)等礼物送到女方家。女方家以之祭家神,并请来家族长者、亲友一同喝酒,商议亲事,俗称“吃罐酒”,宣告双方正式订婚。姑娘的头发也要从中间分开编辫,表示已经许配人家。 布依族婚俗中的接亲 男方家准备五马三轿,猪肉(一方一肘),糯米粑6挑、米酒6担(表示六六大顺之意)。大小开合12封,糖果、点心若干。接亲队伍数十人,在唢呐声声、敲锣打鼓的一片欢声笑语中,在两个押礼先生的带领下,形成浩浩荡荡接亲队伍前往女方家接亲。女方家数十名青年男女用竹杆将迎亲队伍拦于进女方家的路口,双方对歌、敬酒,男方家唱赢、抛拦路粑,女方家才撤杆放行。到了女方家堂屋后,两个押礼先生将男方家所带接亲礼物(红糖、米酒、糯米粑、礼金等)点交给女方家。此后,女方家亲友虽然同意收礼了,但仍迟迟不摆酒席招待接亲客人,必须要等到新娘方将要去送亲的能说会道的女青年代表们与新郎方来接亲的语言丰富的男代表们“讨价还价”谈妥,接受了男方给的“青年钱”后,才允许开始摆酒席招待接亲客人。接亲的客人要在女方

文化旅游论坛策划方案

文化旅游论坛策划方案 【篇一:2016旅游文化活动方案】 2016旅游文化活动方案 !--adend--2016旅游文化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旅游文化系列活动 二、主办单位:**部门 三、活动时间: 四、目的意义: x年的旅游主题是中华文化游。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其中最为璀璨绚丽的亮点。贵州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旅游资源,蕴藏着异彩纷呈的人文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节庆活动最多的省份之一。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以x中华文化游为主线,制定本地区旅游主题活动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依托我省四季有产品,四季有特色、四季皆宜游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春赏花季、夏避暑季、秋风情季、冬温泉季的产品形象,以季节性线路产品为卖点,以旅游节庆活动为亮点,推出x中华文化游o贵州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向海内外游客充分展示我省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推出更多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紧密结合中华文化旅游推广,大力宣传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多彩贵州o醉美之旅旅游品牌形象,切实营造出良好的节庆氛围,不断掀起贵州四季旅游的高潮,实现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五、主题口号: 1、游中华,品文化 2、中华文化,魅力之旅 3、品中华文化bull;游多彩贵州 4、多彩贵州bull;醉美之旅 5、奇山秀水bull;多彩贵州 六、主要内容: 1、20xx中华文化游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1月1日 活动地点: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堡 主办单位: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新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贵州省旅游局、贵州省政府新闻办、贵阳市人民政府

布依族历史文化

布依族历史文化 一、布依族概述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布依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大约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其首领封号,实行羁縻政策。至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至明末清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湖广、四川等地汉民进入贵州,市场交换日益繁荣,出现了诸如贵阳、安顺、都匀、独山、兴义等重要市镇和商业贸易中心。 据1990年的人口统计布依族人口2545059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地区、毕节区、六盘水特区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布依族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耕,农业以水稻为主。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故素有“布依水乡”、“水乡布依”的美称。布依族地区林业也较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区之一。 二、布依族文化之语言文字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红水河南岸的壮族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布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三个土语区,过去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三、布依族文化之宗教信仰 布依族信仰多种神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社有社神,每个村寨都建有土地庙。一些古老或奇特的大树,或巨石悬崖以及山洞,都被认为有神灵。甚至耕种的水田也有神。有的还供雷神、门神、灶神、龙王等等。自明及清以后,佛教、道教、天主教传入布依族地区。布依族的祭祀和占卜都由本民族“濮摩”即巫师主持。占卜分为鸡骨卦、竹卦、蛋卦、米卦等等。鬼神有善恶之分,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恶鬼则相反,可捉弄人生病,降下灾祸。信仰的神,每一种都是一大集团,每个集团有若干成员。神灵之间有等级之分,各有名字和职司,职司最高者为“报翁”,即皇帝。还有统领军队的将领、执法的法官等等。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许多神祗和菩萨亦受到敬奉。 四、布依族文化之文学 布依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其题材广泛、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富于想象力,而且有独特的格律和韵律。民间广泛流传有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有《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报老多采青石盖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卜丁射太阳》、《茫耶寻谷种》、《三兄弟找水》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类似传说还有很多,如《花溪的传说》、《三月三的由来》、《六月六的由来》等。有关乐器的传说有《铜鼓的来历》、《月琴的来历》、《姊妹箫的来历》、《勒尤的故事》等等。 诗歌:民间诗歌是布依族的韵文作品,种类较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劳动歌、叙事诗、习俗歌、盘歌、情歌、苦歌、儿歌等。劳动歌有《种秧歌》、《棉花歌》、《刺绣蜡染歌》等。习俗歌有《造酒》、《敬酒歌》、《接亲歌》、《送亲歌》等。情歌有《月亮歌》、《只要哥真心》等。儿歌有《小青蛙》、《巴山豆》、《燕大哥》等。叙事诗有《河东与河西》、《王仙姑》、《南荷班》等。 戏剧:地戏:因为是在平地演出,不搭戏台,所以称为地戏。民间传说布依族演地戏是

布依文化

浅析布依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 兴义市则戎乡安章中心小学李荣美 布依族的文学价值:语言质朴自然,出自于心,信手拈来,口头活用,言简意赅,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感情深沉。这不正好与我们博大精深的语文相连了,所以说语文教学中是有必要在授课中掺入布依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教学生对生活的周围事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语文则可以给他们之间搭一道沟通的桥梁。如口语交际,写作,这两个大板块。口语交际想必不要多说,我们都知道,就是用平时生活中的语言再用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加工一下,与周围的人们用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需要多多留心观察周围并结合自己心智的功能加工,使之糅合成可以自己灵活应用的话语。在布依族人们看来她们最简单最易接受的方式便是唱情歌,也叫对山歌。布依族自古以来是一个深情的山区民族,其音乐文化有着含蓄、幽深、意远的文明素养,蕴藏音乐之内,这也是布依文化的精华所在。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一位匈牙利作家巴托克说:“一首农民歌曲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典范,它是以同巴赫赋格或莫扎特的奏鸣曲相媲美。”歌曲固然从属于音乐范畴也不外呼它没文学的成分融入其中。21世纪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从中我们提炼出布依文化的这种手法,来引领我们的学生在学语文中也把它们应用其中。相信这样我们就不像别人所说的“书呆子”除了会读书之外,什么都不会。这也就显得布依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这是一项多么宏伟的工程,必须的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携手共进。 布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好客的比较优秀的民族,他们言行举止文明,有礼貌的视为世人学习的楷模,在生活中他们也相当讲究卫生习惯,诚实守信是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应灌输给孩子们的。教育不光是教知识给学生,

黔西南州旅游推介词

推介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来到千年古城、帝王之乡—宁波,举办这次“多彩贵州寻亲之旅”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推介会。在此,我代表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向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黔西南发展并对此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宁波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就宁波与黔西南而言,我们两市州还有一份特殊兄弟情谊。宁波市和黔西南州自2012年起就建立了全面帮扶关系。尽管山水相隔、距离遥远,但作为兄弟友好城市,两地之间交流合作持续推进、兄弟情谊不断加深。特别是宁波市在产业发展、人才交流、干部培养等方面给予了黔西南诸多支持,充分体现了宁波各级干部和群众对黔西南人民的真挚感情,黔西南州各族群众始终铭记于心。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为加深宁波市各界朋友对黔西南州的了解,下面,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走进“康养黔西南·绝美喀斯特”。希望通过我简短的介绍,能够让在座各位对黔西南多彩的山水“颜值”、独特的人文“气质”留下深刻印象。 黔西南是典型的山地之州,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古朴的民族风情、奇特的自然景观。黔西南因山而特、因古而灵、因爽而名、因香而美、因红而丽,红遍神州……

黔西南之美,美在自然山水的浑然天成。 境内有奇峰、峡谷、飞瀑、云海、温泉、溶洞、天坑等丰富多样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山地旅游胜地,户外运动的乐园。著名自然景点有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林、万峰湖、二十四道拐、双乳峰等。 黔西南之山的王国 万峰林是国家地质公园,由2万多个山峰组成,峰林田园与布依人家和谐相处、山水美景如诗如画,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峰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盛赞其“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形胜”;万峰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湖岸万峰环绕,湖面烟波浩淼,与万峰林形成湖水、峰林、峡谷完美结合的奇特山水风光,景色迷人,被誉为“野钓天堂”;双乳峰占地面积40公顷,相对高差158米,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堪称天下奇观,是喀斯特的峰林绝品,被誉为“天下奇峰、大地圣母”。 黔西南之花的海洋 原产自南美洲的三角梅,落户黔西南后,由于土壤、湿度、光照等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合其生长,因此又被誉为黔西南州州花、兴义市市花。 三角梅在黔西南分布广泛,种植蔚然成风,遍及州内各风景名胜区、公园、道路、家庭阳台、庭院、公共游乐场所等。其中,以兴义市为最,长达9个月的花期,无需刻意寻找,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是贵州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人口近250万。主要居住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次是安顺地区、六盘水市和贵阳市郊。贵州省其他地区也有部分布依族人分布。 布依族,据历史文献和民族学资料考证,是属于古越人中“骆越”的一个支系。布依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布依族人应该是黔贵之地的原住民之一。 布依族人在历史上的称谓,有“蛮越”、“夷濮”、“俚僚”、“仲家”、“水户”、“土边”等。1953年11月4日新华社报道:“一九五三年冬召开的布依族人士协商统一民族名称的代表会议……认为解除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家’、‘土边’、‘本地’等等不是布依族的自称。会议通过,今后应根据布依族人民共同的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 布依族语言文化 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语言文化。布依语,特别是其语汇(语词及谷语、谚语等)部分,保存了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本民族的传

统文化。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各地布依语的词汇基本一致,语法相同,语音有细微差别。所以,布依语无方言差异,只有土语区别,各地布依族人都可以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布依语分为三个土语区。都匀、独山、荔波、平塘、罗甸、惠水(部分)、册亨、兴义、兴仁、安龙、贞丰等县,属第一土语区。贵阳、龙里、贵定、清镇、平坝、开阳、安顺、惠水(大部分)等县,属于第二土语区。镇宁、关岭、紫云、晴隆、普安、六枝、盘县、水城、毕节、威宁等县,属于第三土语区。 布依族人与兄弟民族交往,通常以汉语为交流工具。布依族在历史上有语言而无文字。其民间现存的宗教祭祀用书,大约始于明代,是用汉字作记音符号记录的。有一种称为“方块布依字”的,包括“借汉布依字”和“自造布依字”两大类,实际上仍是用汉字或汉字偏旁组合来记录布依语。1956年国家创制的拉丁字母布依文,目前正在推行之中。但是有人提议,布依族和傣族、壮族同出一源,语言相通,其文字可以“联盟”,实行东、西两大方言区的联盟文字。 布依语汇中,反映其农耕(主要是稻作)状况、居住条件、婚姻家庭、风俗习惯的词汇和谚语非常多。

布依族婚俗文化浅谈

布依族婚俗文化浅谈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 2005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张波 【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随着现代科技、经济、文化力量的冲击。各民族传统文化正日渐消亡,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迫切的任务。婚姻习俗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布依族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但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在惠水县好花红乡的实地调查,对布依族婚俗的过程,表现形式,以及这一习俗的当代现状等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布依族婚俗文化 Culture Customs Bouyei Guizhou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of China National Culture Institute 2005 Minority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Zhang bo 【Summary】China is a long history and many ethnic country. With modern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cultural impact strength。Various ethnic groups is becoming the demis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s outstanding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Marriage custom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Bouyei as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China and a large minority, in the unique customs and culture,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of the more obvious problemsT。his artic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a good bonus Huishui County Rural Bouyei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process of customs Bouyei, manifestations, and A contemporary practices such as the status quo of shallow。 【Key words】Buyi Cultural Wedding Custo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