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一、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 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二、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中国)内部的差异性。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中国)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所以,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的突出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中国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一)地理差异显著

活动:说说祖国各地的不同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美丽的祖国,风景如画,多彩多姿,请你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说说祖国各地在自然与人文等方面都有哪些差异。

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集体交流。学生在集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也可以利用教师课件中提供的地图或图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预设学生回答如下:

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类型齐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我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③我国气温南方高北方低,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区。

④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多,流量大,属于外流区;西北部非季风区河流少,多内流河,属于内流区。东部地区河流南方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北方地区流量小,冬季有结冰期。

⑤我国东南部水资源丰富,西北部水资源匮乏。

⑥我国东部平原多耕地,种植业发达;西部高原多草地,畜牧业发达;东北和西南山区多林地,林业发达;南方多河湖的地区以及东部沿海渔业发达。

⑦我国北方树木冬季落叶,南方树木四季常绿;北部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植被越来越稀疏。

⑧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从东南向西北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⑨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地区工业欠发达。

⑩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线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区交通不便。

我国传统民居……;我国传统节日……;居民饮食……

3.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活动:举例说明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能够看出,这些地理要素的分布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些要素的分布甚至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是一种巧合还是有原因的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2.教师由简单到复杂示范1~2个实例。

例1:

例2:

3.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级交流,预设学生例证如下。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多,平原多,土壤肥沃,种植业发达;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多高原山地,以畜牧业为主。

②我国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工业、农业都发达,人口众多,交通运输业也发达。

③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降水多,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以北降水少,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

④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四季常绿,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树木冬季落叶。

⑤我国有“南稻北麦”的饮食习惯,是因为南方盛产水稻,北方盛产小麦。

⑥受气温影响,从北向南我国作物熟制从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⑦哈尔滨因为冬天寒冷,所以有冰灯节,西双版纳由于气候较热所以有泼水节。

……

4.师生共同小结:区域位置不同,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区域的人文景观也不同。也就是说,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往往对区域特征起决定作用。当然区域人文要素反过来对区域自然要素也会产生影响。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感悟:区域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不同,最终决定了其人文景观也不同。即,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复习知识点和试题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科组:Mars Tarka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三、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启发式讲述法、学生活动、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请欣赏下列一组图片,感受全国各地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 学生: [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两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一、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 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二、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中国)内部的差异性。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中国)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所以,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的突出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中国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一)地理差异显著 活动:说说祖国各地的不同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美丽的祖国,风景如画,多彩多姿,请你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说说祖国各地在自然与人文等方面都有哪些差异。

5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时:1课时 设计理念: 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高寒对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通过四大区域的复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或者影响性,培养学生哲学思维。本节的教学还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上来划分地理区域的,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也是在区域层面上划分最大的区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依据,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够简单的阐述,但是对于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学习区域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划分的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掌握其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

教学重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界线以及划分的主导因素,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教学难点: 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方法:图表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前置作业学案教材 教学过程:

探究二:干旱的大西北师:各小组展示疑问并求助 (适当点评,鼓励性语言) 出示答案 (过渡):基础知识过关了, 我们将要背着知识的行囊攀 登重、难点知识的高峰 来看探究一:出示课件(相 关图片)(播放中国1月气 温分布情况图、中国温度带 分布图、中国河流分布图、 中国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 林分布图、中国年等降水量 线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 等),提问:注意看秦岭和 淮河一线与哪几条界线位置 接近? 要求:把你们的答案一定要 落实到学案上。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疑问? 老师还有个问题,气温和降 仔细观看图片,小组合 作,探究秦岭—淮河一 线的地理意义。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两 个小组) 一名同学版图探究结果 并讲解。 暴露问题,同学之间解 决。 做学案探究以后走进中 (口、脑并用,知 识的提取便于巩 固) 锻炼学生的勇气和 语言表达能力 自学自答,有疑难 问题抛给学生解 决,互帮互学。 设计这个题一方面 是突破难点和重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总结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2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3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4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5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6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特点。 7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具有东密西疏的特点。 8经济发展水平特点,东部高西部低 9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1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田多为旱地。 12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13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14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 15秦岭一淮河以南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16秦岭一淮河以南农田多为水田。 17秦岭一淮河以南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18秦岭一淮河以南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19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一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0根据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 21根据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 22根据气温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2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关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多季节性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 B.青藏“高寒”的自然特征,多大河发源地 C.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长常绿阔叶林 D.南方地形复杂,有“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2.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 B.长城 C.太行山 D.贺兰山 4.甲地区与乙地区的地理界线大致是()

A.秦岭—淮河 B.南岭—长江 C.秦岭—黄河 D.南岭—珠江 5.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大致吻合的是()A.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6.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7.如图为台湾的旅行团6月份在大陆沿着图A—B—C—D四地完成了穿越之旅,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甲:我看到了稻田、麦田、沙漠、戈壁、雪域高原 B.乙:我看到沙漠之舟骆驼,也看到了高原之舟牦牛 C.丙: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 D.丁:我看到了热带雨林的美景 8.下列地理界线,不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上的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B. 1月0℃等温线 C.地势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D.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9.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山南是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这条山脉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培养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 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4.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中国年俗的资料。 ■教学策略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数据和文字材料,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可以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学生身边的传统节日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春节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你知道我国各地都有什么样的春节习俗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寒假开学的第一节课,寒假中学生度过了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 节日──春节,感触较多,从这一话题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体现地理就在身边的理念。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视频《中国年俗》。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根 据各地 的地 理位 置、 自然和 人文 地理特 点的不 同,可 以将我 国划分 为四大区域即_A北方地区__、B南方地区__、C西北地区___、D、青藏地区__。 (2)A北方地区与B南方地区界线a大体经过_秦岭_——_淮河一线,大体与一月_00C_等温线和_800mm_年降水量线吻合,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气候;A北方地区与C西北地区界线b大体与_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或400mm 年降水量线基本吻合,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c大体与_地势第一、二阶梯界线_基本吻和,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西北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北方和南方以种植业为主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干旱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高寒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是_秦岭_——_淮河一线,它有哪些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⑷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5)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8)水田与旱地分界线、(9)南方与北方分界线(10)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列举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差异 比较项 目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地理位 置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形平原、高原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b c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①地形—以 高原、 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新疆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 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为主。冬冷夏热,降水少。 ③河湖:多为内流河、湖;最长的内流河: 塔里木河 。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④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草原__、_荒漠草原__、_荒漠___。原因: 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 原来越少减少(P11图5.14)

八年级地理下册_第五章_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综合测试__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单元测试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词中优美的南国风景与下列哪项相吻合() A.山清水碧,鱼米之乡 B.森林宝库,温带果园 C.游泳和溜冰是本地区居民擅长的体育运动 D.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2~3题。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3.关于四大地理区域优势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①主要是煤炭和石油 B.区域②主要是石油和水能 C.区域③主要是地热能和核能 D.区域④主要是水能和石油 第八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于2009年9月8日在吉林长春农博园隆重开幕。历时3天。本届农交会的主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农村”。展会期间,展出的产品包括全国各地的特色、名优农牧产品。有吉林长春的西瓜王——“女神2000”,有新疆适应干旱地区生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库尔勒香梨,有山东的特优产品——黄河鲤鱼,有上海崇明土特产——崇明老毛蟹,还有西藏金哈达公司的牛绒制品等。其中宜昌的柑橘就签下了5亿元的大单。结合上述内容,完成4-6题

4.东北平原是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号称中国的“北大仓”,其主要的农作物是 ( ) 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 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 5.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条件 B.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热量条件 6.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牲畜是 ( ) A.细毛羊 B.野驴 C.藏羚羊 D.牦牛 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睦相处,它们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下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是 ( ) A.壮、苗、傣族 B.土家、布衣、朝鲜族 C.彝、哈萨克、藏族 D.白、黎、回族 地理景观往往是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特点的反映,代表着当地最典型的地理特征,一般是由当地典型的动植物和地形构成,是我们学习是时候应该首先认识的。在古代也有很多的诗词和谚语反映了各地的地理景观的区别。根据上述材料完成8-9题 8.下列诗句中,描写青藏地区景观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9.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乡—华北平原 B、茶园—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2009年8月8日袭击台湾、福建、浙江。持续的暴雨,致部分村镇被淹,多处山体塌方。“莫拉克”带来的超大暴雨重创台湾中南部十余县市。“莫拉克”共造成近九百万人受灾因灾死亡上百人。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结合材料完成10-11题 10.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但是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其气候类型主要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11.台湾发生灾害以后,大陆同胞迅速行动起来,向台湾运送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南方地区传统的运输工具是() A.马车B.汽车C.船舶D.火车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作者: 王文婷 单位:山东省济南甸柳第一中学 ? 课标内容 ●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明确划分依据。 ●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 课标分解 ? 目标与策略 ?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自然地理差异。 内容结构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一:情景激趣 情景导入:展示几条中国热门的旅游线路和景观图,比较各地差异。 走南闯北,漫游锦绣中华。线路: 1.黑龙江省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中国第一雪乡双飞五日游 2.海南阳光纯海游:美丽三亚五日游 3.西藏游:布达拉宫、大昭寺、林芝、卡定沟瀑布、尼羊阁博物馆、 纳木错11日 4.上海南京杭州+西溪湿地+绍兴、送江南水乡乌镇豪华六日游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生活动:很多同学利用假期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请同学们说说哪里印象最深刻?当地有什么特色?并在中国地图上指出你所介绍地区的位置。 学生介绍自己旅游、探亲到过的省区、城市,说说各地景观差异,引出对不同区域差异的认识。 教学环节二:描图填图我最棒 读课本第二页图5.1,引导学生读图、描图、填图、绘图,进一步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描图:在下图中描出1月16℃、8℃、0℃、-8℃、-16℃等温线。 (2)填图:填出800mm 、400mm 年降水量线。 (3)绘图:绘出沿30°N 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完成填图、描图、绘图练习。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的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让学生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因此,本章教材在整个《中国地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学习动词是指出,学习水平是运用,学习内容是“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分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成因。 2.能够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区域的划分,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4.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出它们大致的位置和范围,分析确定其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教学重难点】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标准 2.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本班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组,并说出划分依据。学生会以“性别”、“身高”、“头发长短”、“是否近视”……为依据来分组,从而得出班级分组可以分成多种类型的组,同一个人可以是很多组的成员。其实地理区域划分的方法与班级小组的划分方法类似,只是划分的依据应是地理要素而已。 任务1 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分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成因。 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1.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2.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东西降水的差异。 3.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东西地势的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优秀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内容】 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高寒对青藏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通过四大区域的复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或者影响性,培养学生哲学思维。本节的教学还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上来划分地理区域的,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也是在区域层面上划分最大的区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依据,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够简单的阐述,但是对于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学习区域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划分的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掌握其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原理,能用哲学的观点观察地理事物。【教学重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界线以及划分的主导因素,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 【教学难点】 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方法】 图表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图片、前置作业、学案、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 二、前置反馈 三、重难点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干旱的大西北。 探究三:高寒的青藏地区。 播放多媒体视频(关于 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 特征) 师:通过这几幅图片, 同学们可以看出我们 今天复习的课题是什么? 出示目标。 师:我们进入第一个活 动,看看你前置作业完成的 如何?给大家2分钟的时 间订正答案(根据要求完成 任务)。看哪个小组完成的 既快又好,订正后请举手示 意。(适当点评完成任务的 小组) 师:各小组展示疑问并 求助。(适当点评,鼓励性 语言) 出示答案。 过渡:基础知识过关 了,我们将要背着知识的行 囊攀登重、难点知识的高峰 来看探究一:出示课件 (相关图片)(播放中国1 月气温分布情况图、中国温 度带分布图、中国河流分布 观看图片。 生:四大地理区 域。 学生齐读目标。 小组合作:组内相 互订正答案,组长记录 疑问知识点。完毕后示 意。 有疑问的小组提 问,其他小组解答。 核对答案,记性并 相互提问。 仔细观看图片,小 组合作,探究秦岭—淮 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小组展示讨论结 果(两个小组) 一名同学版图探 究结果并讲解。 暴露问题,同学之 间解决。 做探究以后走进 中考题,做学案中考 题,并由学生讲解为什 么会选择这一项。 小组合作,根据学 以声音图像导 入复习课题,形象生 动,激发学习热情, 明确复习课题。 明确目标,带着 目的去学习。 订正答案的过 程也是巩固记忆的 过程。 (设疑解疑,全 面依靠学生) (口、脑并用, 知识的提取便于巩 固) 锻炼学生的勇 气和语言表达能力 自学自答,有疑 难问题抛给学生解 决,互帮互学。 设计这个题一 方面是突破难点和 重点的方法,另一方 面通过这个题交给 学生学习区域地理 的方法,为下一个探 究做准备。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①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②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 ③自西向东,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总之,我国的气温、将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①农业分布特点: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②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特点:东密西疏; ③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以南、以北地区的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0°C等温线 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⑤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即小麦与水稻主产区分界线) ⑥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的分界线 ⑧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⑨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⑩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5、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①根据气候特征划分为:,,, ,。 ②根据干湿程度划分为:,,,。 ③根据气温差异划分为:,,,,,。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①划分标准:依据总体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②四大区域: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③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⑴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 ⑵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 (即—山脉—山—山—山脉。) ⑶青藏地区与南方、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 (即山脉—山脉—山脉—山脉。) 7、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 (1)地理区域的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运用】:①如珠江三角洲是区域;②如工业区是区域; ③如西藏自治区是区域。 8、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

新人教版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 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 (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 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 B、学生活动: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习题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习题 江苏省东海县桃林中学陈德根 一、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 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 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 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 域。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西北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上。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青藏地区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相吻合,该界线(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3.界线A.B.C所经过的山脉和河流:

界线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界线B:秦岭-淮河 界线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1月0℃等温线;③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南方北方地区 1.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南北方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为

2.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方、北方地区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为 三、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地理概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综合测试卷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综合测试卷1(新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B.自然环境 C.人文地理D.地理位置 2.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城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热量条件B.地形和地势C.气温和降水D.季风影响 3.下图中所示地形区或流域以泰岭为界的是() A B C D 4.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大致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一线是甲区和丙区的分界线 B.大兴安岭—阴山山脉是甲区和乙区的分界线 C.横断山脉—祁连山脉是乙区和丁区的分界线 D.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是丙区和丁区的分界线 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该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该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木四季常青。据此回答5~6题。 5.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1月0°C等温线B.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6.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B.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C.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D.该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 7.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 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A.A与B B.A与C C.B与D D.C与D 9.黄河干流流经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 A.①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 10.下列四幅民居邮票中,反映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水乡”特点的是() A B C D 11.某农贸公司派小吴去外地采购水果,小吴得到四条水果产地的信息,请你帮他选择一个能采购到优质廉价水果的地方() A.山东—苹果B.广东—梨C.辽宁—香蕉D.河北—柑橘 12.下列全部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的是() A.小麦、甜菜、大豆B.小麦、甘蔗、大豆 C.水稻、甘蔗、油菜D.水稻、甘蔗、花生 13.下列现象与影响因素的搭配,错误的是() A.南方的农民种水稻,北方的农民种小麦——气候 B.南方的人们爱吃米饭,北方的人们爱吃面食——气候 C.南方的人们爱赛龙舟,北方的人们爱滑冰——气候 D.南方的民居屋顶较尖,北方的民居屋顶较——地形 14.下列地区中,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的是() A.东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四川盆地D.海南岛 15.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东地区为我国的季风区B.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C.以西地区为我国干旱区D.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导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重点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3分钟通过复习使学生能 够熟练掌握上节课的基本知识多媒体出示复习问题。督促群体落实知识,注重互考实效。抽测学困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互助。结对互考,落实知识。个别学困生代表小组进行组间交流。对学生遗漏的知识进行补充 导入新课由复习问题引出我国重要河流——黄河,导入新课。 了解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解读学习目标齐读、解读学习目标 17分钟通过预习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基本地理知识 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用双色笔做好标记。掌 握本节的地理概况。学 会用读图分析法解决地 理问题。结对互考,群 体落实需要掌握的知识 点。 20分钟展示课件,指导学生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概况。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 1、你能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2、举例说出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3、描述家乡的地理区域。 4、完成p3-4“活动题”。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吗? 2、教师讲解四大地理区域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点的不同? 3、完成p5-6“活动题”。 【展示】补充材料: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图片,找学生分析其具体的划分依据。 【展示】以某一区域为例,找学生分析如何划分。 【展示】通化市的不同“身分”,说出其不同的划分依据。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 二、[挖掘元素,建立模型]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山脉中,既是省区分界线,又是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天山B.小兴安岭C.长白山脉D.祁连山脉 2.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长白山﹣武夷山 3.主要位于非季风区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青藏地区D.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4.关于中国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B.西双版纳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黄土高原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D.长江沿江地带降水丰富、植被茂密,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5.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认识区域位置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区域的() ①气候影响很大②地形影响很大③矿产资源储量影响很大④交通影响很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下列景观图片所对应地理区域最有可能的是()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7.秦岭一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B.湿润区、热带 C.半湿润区、亚热带D.半湿润区、暖温带 8.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据此回答3~6题.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9.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D.与一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0.读图,完成下列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区域名称: Ⅰ、Ⅱ、Ⅲ、Ⅳ;Ⅰ和Ⅱ之间的界线大致为(山脉)和河. (2)在我国四大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内的是和;位于非季风区内的是和.(填序号) (3)东营市所在的区域是;广州市所在的区域是;乌鲁木齐市所在的区域是;拉萨市所在的区域是.(填序号) (4)Ⅲ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Ⅳ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5)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地区,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糖料作物是;Ⅰ、Ⅱ、Ⅲ区域都有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的位置,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了解我国的区域划分。 3、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区域的名称,并指出他们的大致位置、范围,明确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 【学习难点】 1、四大区域划分的界线与主导因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_降低___。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__越来越少___。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阶梯状__分布,逐级下降。 2、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_差异显著_,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_人类活动_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牧_东_耕_、南_稻_北_麦_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_高__,西部__低_。 3、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地理差异的界限。其中,___秦岭__—_淮河__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根据_气候__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_干湿_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根据__气温_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__北方地区__、___南方地区__、__西北地区__和_青藏地区___。 二、新课学习 (一)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的差异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自然地理要素) 1月份平均气温<0℃>0℃

年降水量<800㎜>800㎜ 干湿类型半湿润、半干旱区湿润区 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 温带 热带、亚热带河流越往北结冰期越长无结冰期 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农业差异 地区耕地类型熟制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 以北地区旱地一年一熟 或两年三 熟 小麦、玉米、大豆、花生、 甜菜等 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水田一年两熟 或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等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生活差异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主食米饭面食 建筑特点墙体厚、屋顶坡度小墙体高、屋顶坡度大 传统交通运输陆路运输为主水运仍然常用 (二)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出它们大致的位置和范围,分析确定其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读课本图5.1,5.5,完成下列活动。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 界线A是哪两个区域的分界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 (2) 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 (3) 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降水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 界线B是哪两个区域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2) 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1月0℃等温线 (3) 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800㎜ (4) 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界线B与秦岭一淮河一线是否接近?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