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长度单位知识点

长度单位知识点

长度单位知识点
长度单位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厘米。

(5)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6)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 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 概念: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认识米: (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厘米: (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 5米=()厘米 500厘米=()米 4分米=()厘米 5000毫米=()分米 3000毫米=()米 6分米=()毫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支粉笔长10() 教室长7() 小军身高12() 数学书长210() 小树高3000() 文具盒长2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分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 5米=(500)厘米 500厘米=(5)米 4分米=(40)厘米 5000毫米=(50)分米 3000毫米=(3)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km m dm cm mm 1000 10 10 10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除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其余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 10cm 1cm=10mm 2、换算方法: 如:2米6厘米=(206)厘米 20米12厘米=(2012)厘米 345厘米=(3)米(45)厘米 1001厘米=(10)米(1)厘米 20分米=(2)米=(200)厘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般千米(又称公里)用在路程、行空行驶路程、铁路等等;而毫米一般用在测量比较微小的长度,如练习册的厚度等等;而米、分米、厘米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三个长度单位,不防用排除法来确定最后的答案。 如:课桌高7( ),填7米比人还高,排除;7厘米参考尺上的尺寸,太短,排除,那只有填7分米。 4、长度单位计算(要求先统一单位,再计算。例题见练习册P44-B 级) 5、长度单位比大小 (1)如果单位一样,就直接比较数字;如:13m (>)7m (2)如果数字一样,那就看单位比大小;如:510m (>)510cm (3)其余情况,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如:5cm (<)55mm ,因为5cm=50mm ,所以填小于号。 考前读一读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000 ÷1000 ×10 ×10 ×10 ÷10 ÷10 ÷10

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 放平摆直。 2.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 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具: 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正方体、正三角形、文具盒、橡皮、铅笔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开始上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及练习题 【知识点】 概念: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认识米: (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厘米: (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 5米=()厘米 500厘米=()米 4分米=()厘米 5000毫米=()分米 3000毫米=()米 6分米=()毫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支粉笔长10()

教室长7() 小军身高12() 数学书长210 ()小树高3000() 文具盒长20()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长度单位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知识点梳理 (一)厘米和米 重点认识厘米和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知识点1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问题导入你想知道数学书的宽是多少吗?我们的文具盒多长吗?用你手中的物品量一量。 1、测量注意 在测量时,应先选一种物品作为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如上图中的硬币、曲别针、小刀、三角形等),再找到被测量物体的边(数学书的宽、文具盒的长等),将作为标准物品的左端与要测量物体的边的一端对齐,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摆放作为标准的物品,要平放摆直,最后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作为标准的物品 2、测量过程 在测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虽然测量的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如数学书的宽),但由于选用的标准不用(硬币、曲别针),所以量得的数据不同。如用硬币量,数学书的宽是7个1角硬币长;用曲别针量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虽然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但得到的结果去不相同。 (2)虽然测量的是不同一物体的长度,但由于选用的标准不用,量得的数据可能相同。如用曲别针量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用小刀量文具盒的长,是5把小刀的长。虽然量的不是同一物体,但量的结果却相同。因此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选用同一物品作为标准去测量。 知识大盘点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同一的标准去测量,这样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长。 知识点2 认识厘米,感受1厘米有多长 问题导入你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吗?1厘米有多长吗? 【过程解读】 1、认识厘米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如上图),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上面正方体的一条边正好是1厘米。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从上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我们从中体验了1厘米有多长。 3、测量手指 分别将你的手指放到尺上,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知识大盘点 方法提示 测量时,一定要把物体的一端 对准尺的“0”刻度,而不是对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

数学新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数学新二年级上册统一 长度单位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 放平摆直。 2.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 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具: 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正方体、正三角形、文具盒、橡皮、铅笔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开始上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 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 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 (米) 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 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

最新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P1—P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具准备。 每组有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各若干个。 2、要求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宽。 3、指导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4、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 5、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1)选一级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2)全班同学汇报。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曲别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 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3)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6、看书P1观察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 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 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 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的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曲别针那么长?(5个)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 提问:它们都有5个那么长,那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出理由吗?

《长度单位》知识点

km m dm cm mm 1010 10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除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其余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 10cm 1cm=10mm 2、换算方法: 如:2米6厘米=(206)厘米 20米12厘米=(2012)厘米345厘米=(3)米(45)厘米 1001厘米=(10)米(1)厘米 20分米=(2)米=(200)厘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一般千米(又称公里)用在路程、行空行驶路程、铁路等等;而毫米一般用在测量比较微小的长度,如练习册的厚度等等;而米、分米、厘米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三个长度单位,不防用排除法来确定最后的答案。 如:课桌高7(),填7米比人还高,排除;7厘米参考尺上的尺寸,太短,排除,那只有填7分米。 4、长度单位计算(要求先统一单位,再计算。例题见练习册P44-B级) 5、长度单位比大小 (1)如果单位一样,就直接比较数字;如:13m(>)7m (2)如果数字一样,那就看单位比大小;如:510m(>)510cm (3)其余情况,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如:5cm(<)55mm,因为5cm=50mm,所以填小于号。 考前读一读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长度单位知识点

长度单位知识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km m dm cm mm 1000 10 10 10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 除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其余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 10cm 1cm=10mm 2、换算方法: 如:2米6厘米=(206)厘米 20米12厘米=(2012)厘米 345厘米=(3)米(45)厘米 1001厘米=(10)米(1)厘米 20分米=(2)米=(200)厘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般千米(又称公里)用在路程、行空行驶路程、铁路等等;而毫米一般用在测量比较微小的长度,如练习册的厚度等等;而米、分米、厘米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三个长度单位,不防用排除法来确定最后的答案。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000 ÷1000 ×10 ×10 ×10 ÷10 ÷10 ÷10

如:课桌高7(),填7米比人还高,排除;7厘米参考尺上的尺寸,太短,排除,那只有填7分米。 4、长度单位计算(要求先统一单位,再计算。例题见练习册P44-B级) 5、长度单位比大小 (1)如果单位一样,就直接比较数字;如:13m(>)7m (2)如果数字一样,那就看单位比大小;如:510m(>)510cm (3)其余情况,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如:5cm(<)55mm,因为5cm=50mm,所以填小于号。 考前读一读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1、2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km m dm cm mm 1000 10 10 10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除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其余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km=1000m 1m=10dm=100cm 1dm= 10cm 1cm=10mm 2、换算方法:如:2米6厘米=(206)厘米20米12厘米=(2012)厘米 345厘米=(3)米(45)厘米1001厘米=(10)米(1)厘米 20分米=(2)米=(200)厘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般千米(又称公里)用在路程、行空行驶路程、铁路等等;而毫米一般用在测量比较微小的长度,如练习册的厚度等等;而米、分米、厘米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三个长度单位,不防用排除法来确定最后的答案。 如:课桌高7(),填7米比人还高,排除;7厘米参考尺上的尺寸,太短,排除,那只有填7分米。 4、长度单位计算(要求先统一单位,再计算。例题见练习册P44-B 级) 5、长度单位比大小 (1)如果单位一样,就直接比较数字;如:13m (>)7m (2)如果数字一样,那就看单位比大小;如:510m (>)510cm (3)其余情况,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如:5cm (<)55mm ,因为5cm=50mm ,所以填小于号。 考前读一读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000 ÷1000 ×10 ×10 ×10 ÷10 ÷10 ÷1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长度单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长 度单位)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漂亮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阅读全文: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长度单位知识点 ★《认识厘米》★ (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阅读全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厘米知识点 ★《认识米》★ (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阅读全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米知识点 ★《认识线段》★ (1)线段的特征: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阅读全文:二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线段知识点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 (1)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 4.认识线段。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5.解决问题。 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1庹、1拃、1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6.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应全面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观念建立的能力。

初二物理《长度单位的换算》知识点.doc

初二物理《长度单位的换算》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学习长度的测量是为了我们进一步的学习物理,在学习长度的测量时,要知道长度的常用单位以及她们之间的换算: 而且要掌握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需要注意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同时要掌握几种特殊的测量长度的方法:累积法、替代法、辅助工具法。 常见考法 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长度的换算以及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以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刻度尺的使用以及实验的误差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刻度尺来理解长度的测量。 误区提醒 长度单位的换算要准确;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理解。 【典型例题】 例析: 使用刻度尺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刻度尺不能歪斜使用 B.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尺子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线紧贴放置 解析: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会认: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①零刻 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 作用测量起点。 ②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 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 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 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 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 并与尺面垂直。 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 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 记录数据的单位。 答案: B。 初中物理长度单位的换算知识点 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一 统一长度单位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 课件出示:(1)人们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师: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生1:不准确,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生2: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2)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3)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4)步测教室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师: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及练习题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及练习题 《长度单位》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小明身高1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练习题 班别:姓名: 一、填长度单位。 1、教室的长大约是6()。 2、小明的身高是124()。 3、一张课桌的长约是1()。 4、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00()。 5、一枝自动铅笔长10()。 6、一根绳子长2()。 7、教室的门高大约是2()。 8、一棵大树高大约是10()。 9、小朋友的拇指宽约1()。 10、教室的宽大约是6()。 二、填一填。 1、1米=()厘米100厘米=()米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量较短的物体,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3、在刻度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5是()厘米,刻度3到刻度7是()厘米。 4、一枝铅笔大约长()厘米。 5、黑板大约长()米。 6、20厘米+50厘米=()厘米 17米-8米=()米 60米+9米=()米 15厘米-7厘米=()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7米5米17厘米25厘米 90厘米1米3厘米3米

长度单位知识点

长度单位知识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km m dm cm mm 1010 10 “长度单位”知识点整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除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其余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 10cm 1cm=10mm 2、换算方法: 如:2米6厘米=(206)厘米 20米12厘米=(2012)厘米345厘米=(3)米(45)厘米 1001厘米=(10)米(1)厘米 20分米=(2)米=(200)厘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一般千米(又称公里)用在路程、行空行驶路程、铁路等等;而毫米一般用在测量比较微小的长度,如练习册的厚度等等;而米、分米、厘米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三个长度单位,不防用排除法来确定最后的答案。 如:课桌高7(),填7米比人还高,排除;7厘米参考尺上的尺寸,太短,排除,那只有填7分米。 4、长度单位计算(要求先统一单位,再计算。例题见练习册P44-B级) 5、长度单位比大小 (1)如果单位一样,就直接比较数字;如:13m(>)7m (2)如果数字一样,那就看单位比大小;如:510m(>)510cm (3)其余情况,先统一单位,再比较。 如:5cm(<)55mm,因为5cm=50mm,所以填小于号。 考前读一读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一目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 案 【导语】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帮助到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概念: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认识米: (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厘米: (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一、填空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 5米=()厘米 500厘米=()米 4分米=()厘米 5000毫米=()分米 3000毫米=()米 6分米=()毫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