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生

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①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

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

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

(1)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引发想象,可在理解课文词句时进行。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根据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两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候,好像把它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读着这么优美的句子,教师不妨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小精灵”。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描述进行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改写成短文等,这些都不失为拓宽学生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2)作文。小学作文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写童话、看图作文等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以看图作文为例,让学生根据静止的画面想象画外的“动”,包括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具体的情节等等,再把画面本身和想象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想象思维的参与不行。

二、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

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②。

三、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

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以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让四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胜似亲人》,体裁、内容不限。有的学生写的是祖孙俩说笑;有的写的是祖孙二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有的由奶奶想起一件往事或一个人……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2.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枫叶。”“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长期以来,我们教师

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如看拼音写字词、选词填空、解释词语等等。当然,笔者并不是反对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但如果总是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我们收回了澳门”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澳门被我们收回了。”(被字句)“我们把澳门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了澳门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澳门。“(双重否定句)……

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地教学。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从“小”处着眼,小学生的一点新看法、一个新观念对于社会来说可能不具有创新性,但相对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应该肯定它的创新性意义;二是要紧密联系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

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否则,它只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①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在实 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智慧,使他们养成 科学思维的习惯,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鼓励创新注重求异培养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在好动、好奇的行为活动中,每个学生或多 或少都会有创新意识的萌芽,再加上科学课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本身 的操作性和趣味性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小学生 虽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但他们从上小学起就被老师们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管得 死死的:只有老师让干什么才敢做什么;回答问题,不能离开那“唯一”正确的答 案一步;没法问老师课本以外的一些问题,不敢举手质疑……长此以往磨灭了好奇心,磨灭了求知欲,磨灭了想象力,又谈何创新能力的萌生?又谈何创新能力的 培养?那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注重求异训练,鼓励标新立异 传统教学观把获取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往往从教材或学习过 程中获取“唯一”正确的答案。“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是形成唯一正确答案的基本模式,学生很少有发挥创新的余地。破除“唯一” 正确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进行求异思维,允许学生根据所学的知 识“异想天开”地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寻求“众多”答案,发挥自己的创新,鼓励 标新立异……只有不断的这样训练,学生才会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成为主 动求知的“主人”,学生的应变素质、应变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例如,教学《磁铁》时,让学生做“巧取曲别针”的实验,同学们大都很容易 地想到先用磁铁在烧杯壁外吸住曲别针,然后沿着烧杯壁慢慢向上移动取出的方法。此时,我为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强烈的好胜心 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不一会儿,他们果然想出了很多办法:“我用铅笔刀在磁铁上磨几下,铅笔刀就能吸出曲别针”。“我用磁铁吸住一长串曲别针,然后 将它们伸入烧杯也能吸出曲别针,好像猴子捞月亮一样。”……这些方法虽不能说 明磁铁隔着物体吸铁,但也是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几次试验后“发现”的新奇方法,不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吗? 二、巧妙观察实验,诱导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本身就包含了创造的成分,不去发现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 活动,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科学老师应巧妙组织观察,设计合理 的实验,把问题蕴含于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中,提供发现问题的契机,诱导学 生独立分析,尽可能地多“发现”问题。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并提出的问题不 成熟、不完整时,教师应多鼓励,以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积极观 察探索,形成创新的心理愿望。 例如:在教学《水的浮力》时,巧妙设计了四个乒乓球分别装有沙、锯末、 空气和水(留少许的空气,目的是“模拟”一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同)。通过 对比实验让学生“发现”:一样大小的物体,轻的浮在水面上,重的沉入水底。“物 体的轻重和谁相比较呢?”继而,细心的同学又“发现”:四个装着不同物体的乒乓 球在水中的高低位置不同,而装水的乒乓球处在他们“中间”,自然而然地想到: 是不是应和同体积的水相比较呢?这样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材料,诱导学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3412313076.html,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更尕代阳 来源:《学园》2013年第20期 【摘要】要实现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笔者从三个 方面浅谈体会: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尝试研究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情境心理辅导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86-01 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飞速,学生的学习性质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原来的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和创新性,而要实现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体会: 一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理论总结出,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出能结合社会现实和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刺激学生的思维,让思维向更宽阔的范围拓展,带着问题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反复阅读课内教材或课外教材,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信息,促进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去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当然,在阅读材料中,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或启发,通过阅读自学课本教材或补充教材,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取了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又发现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要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习惯转变为主动独立思考习惯相当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辅导能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质疑、提出新的看法或想法,要打破陈旧的学习观念,打破现实中先入为主的成长,冲破过分追求秩序的情感障碍。过分追求秩序就会使思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导致解决问题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怕犯规矩、怕失败或怕担风险是最常见的基本心理障碍,这些障碍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拓展,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不

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常市杜家镇中心学校安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前提。培养创新思维是实施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创造,要求冲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把创新的理念,白始至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会带动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要以教师创新的教,引导学生创新的学,以创新来培养创新。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主体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实践基础上,伴随着思维方式的变革,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想法的思维过程。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成规,提出大胆的设想,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寻到具有创新意识的简捷妙法,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一)转变教师的职能,创新其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但要遵循上课的规律去引导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培养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共同参与语言的交际活动。因此,教师要懂得怎样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懂得怎样组织教学才能

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 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参与者。教师应随课堂教学需要扮演多种角色,随时保持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在双向交流中摩擦出新的师生关系。 (二)改变学生的地位,培养其创新思维。 创新,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和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在教师职能,学生地位,教学形式三方面进行转变,强调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人的生命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会产生一种主动性的欲望。教师必须诱发学生主动性的欲望,引导学生求知。把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亲白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潜能,才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创新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创新的情境,一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引起学生的创新期待。德国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姓名:陈子言 学号:1408114098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创新的思维应该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说,在当今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大多大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

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3、缺乏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活动倾向。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女生追剧、逛街,男生打游戏等充斥,对于新奇的事物提不起那么多兴趣。4、缺乏创新的毅力。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虽然很多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被思维局限性所牵绊从而导致半途而废。5、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观察是个体预定目的主动了解事物的感知过程,是感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急速发展,快生活的节奏下大致大学生对于周围一切事物的观察漫不经心,缺乏耐心导致对事物的洞察力严重下降。 从我们的教育体制方面来说,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做到量入为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填鸭式教育,老师与学生都是按部就班的讲课、听课,到了大学之后依旧如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极少的。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了解到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获得咨询与倾听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阅读一本书来说其中的思考比起主动阅读来说相对少很多,那么对于教育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大学里的确有许多的关于大学生创新的活动,但很多都存在华而不实的特点,当你真正参加之后却发现创新的方面微乎其微,更多人注重的是获得的荣誉,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科学家素养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考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一、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二、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清河育才小学潘志新 要实现创新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为创造性而教”,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如何认识创新思维?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就是本人此文要研讨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涉及许多问题。诸如:要求学生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注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协调结合;注意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协调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开展课外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与适当的数学竞赛等。这里,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创新动机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人的认知内驱力。居里夫人把好奇心看成学者的第一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容易对许多事物习以为常,好奇心逐渐减退。于是,许多科学家提出要保持“童心”,要像儿童那样具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儿童的好奇心,教师有时会误认为是“调皮”、“愚蠢”的表现,因而常加以限制、谴责、嘲笑。据说爱迪生在小学上数学课时,因为好奇地问“2加2为什么等于4?”,被老师认为是有意调皮捣蛋而被赶出了学校。现在,年龄小的学生爱问,越大反而越不爱问,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应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敢于各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即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是幼稚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简单批评制止,而应积极点拨诱导。 二.鼓励创新精神,重视创新个性的培养 要从小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志向。要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一些教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斥责,这是窒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极大,一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谈道:“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智力、好奇心测验中成绩中等以上,他们的学生的创造性能在三个月以内有显著提高,而那些成绩中等以下的教师,其学生便没有进步”。教师往往会偏爱心理类型和自己一样的学生。有创新才能的教师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缺乏创新才能的教师则不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创新才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会取得极好的成绩;如果教师很缺乏创新才能,那么创新能力低的学生成绩就比较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反而会被埋没。 按理讲,教师应该喜欢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却不大喜欢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或者由于精力充沛、好动好问、被视为“淘气”、“调皮”;或者独立思维能力强,不墨守成规,思想行为常超出教师意料;或专注地钻研、为创新吸引、不善交往、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等,因而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喜爱。研究创新思维的德国心理学家海纳特说:“许多调查表明,创造型学生的形象是被否定的。”确实,如果不改变对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的错误态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只是空谈而已。 三.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创三个特征。流畅性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1)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数学教学为平台,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设疑探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用新理念设计组织教学,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得到发展等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营造环境加强训练巩固发展 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新课标要求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统帅教学全过程。具体讲:在教学目标上突出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满兴致;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破旧立新,师生互动;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阵地源于课堂教学,而作为数学学科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当前数学教师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以下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就应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1、重视教学民主,让学生自主学习 实行教学民主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敢想、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课堂上应积极倡导学生交流探讨,发表不同见解,在这样的气氛里,学习活动充分自主,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重视课堂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 新教材有丰富的动手操作素材,引导学生摆、拼、剪、画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操作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创新的一种手段,通过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 3、重视学生语言表述,让学生动口 课堂教学中在操作活动后有条理的把操作过程表达清楚,推理计算把理由表述清楚,归纳分析思路用语言叙述简洁、清楚,表述概念、法则、性质要准确,通过表述把感性上升为理性,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 二、设疑探究,加强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南昌教育学院祝伟倩 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把创新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日程。教育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是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方案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优化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化。一是加强基础课程的授课,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标准,制定旨在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课程。二是注重文理渗透,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文科类学生也应在计算机应用等自然科学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另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应该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如缩减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实行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跨系、校选课等,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由单一型向交叉型转变;积极进行教材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尽可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新成果、新思想和新信息。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应该说,课堂教学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课堂讲授方法。积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可采用四种做法:一是“三个讲”的方法,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用”字,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手段上追求一个“新”字;三是“三个运用”的方法,即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运用自学式教学法伸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有这些措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主动深入下去,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的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科技导师制,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活动能常年开展下去,可以制定鼓励学生创新的若干规定,实行学生科研项目立项,选拔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课题小组,并配备指导教师。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和立项申请工作,对正式批准立项课题,拨给一定课题启动经费,为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证。同时规定每位教师每年必须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给予教师一定的指导津贴,同时将其与教师的职称晋升等挂钩。这样一方面会调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科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关键词:创新思维 思维能力 示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鼓励质疑问难,激发求异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思路才会开阔。 1、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求异思维的开端。例如,教学“倒数”概念时。我先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中他们产生了不少的想法,所以在上课时提出了不少问题,有的说:书上为什么讲零没有倒数?有的说:为什么1的倒数是1,而零的倒数不是零?等等。由于学生开动了脑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所以他们从各个方面提出了问题,这就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在教学时,我不仅对所提问题做了恰当解答,还鼓励学生的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促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习惯。我在教学中,根据需要经常运用小组相磋和大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开展辩论,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先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2r S 。然后向学生提问: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大多数同学回答必须知道半径r 才能求出圆的面积。我作了肯定和小结,有一个同学举手表示不同意老师的意见,认为2r S ,知道r d ,知道r d c ,对于这个同学的回答,我立即向全班学生做出肯定,并向学生说明使用2r S 的最终结果是知道r ,但我们在求r 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答案。这件事对我很有启发,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会燃起智慧的火花。 3、鼓励学生咬文嚼字。数学中的各种结语用词科学,逻辑严谨。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对数学结语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咀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例如,在讲授带分数乘法的法则“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酌,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时,我要求学生领会“通常”一词的含义,不少学生认为“通常”的意思就是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做,还有的同学做出深刻的剖析,认为书上用“通常”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可这样计算,但不是绝对的,一定还有另外情况下的特殊算法,接着我出示4016243 22412432124 的简便算法,使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不把1化成5,/3去做,而是用乘法的分配律来进行计算的道理。也使学生懂得遇到带分数乘法时,避免不作分析,一律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的现象。 二、注意多向求解,发展求异思维 在思维上注意多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发展求异思维的有力措施。 1、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包括正向和逆向)到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主要是通过逆解题进行训练的,逆解条件含蓄。叙述间接,需要学生反向推理才能解决。在教学中如果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对克服思维的呆板性以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内容中有许多可逆成份,如公式的正反运用,某些概念

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发展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变成了时代向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先准确的定位“创新思维”。只有选正确了方向,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我们每个人平时提到他都念念有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vation,它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invation”的拉丁词根“ 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 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二:大学生创新思维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重视不够。高校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涉及到教育者的学习观、知识观、人才观和教育观。不同的思想认识导致教育的立足点不同,组织教学的思路和遵循的原则就不同。我同高等教育受传统的“教学三中心”的影响还很深,这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有余,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因而,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较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走;在学习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严格的监督和惩罚,而不注黄学生的参与和自我管理。 2.高校创新教育机制滞后。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制约,高校教学在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人才选拔等方面都没有形成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的合理有效的机制。教材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和科学脱离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教育方法不适宜,教师往往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分数至上,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3.缺乏有利于创新的校园环境。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浓的现象,有的学生宁愿花时间去对付各种外语考试,也不愿花时间参加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历史赋予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那么,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榜样。《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运用教学手段,从而真正作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要解放教育思想,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因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作为教师,还应以创新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更新的观念和知识技术武装自己,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循循善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确实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脑细胞,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做练习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创新方法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教学生创新。三、持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进行教材的再创造。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启智,培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讲课教案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意识。研究显示,人类有80%的潜能被埋没。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联想,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训练。排除创新思维中的障碍,营造创新教育气氛,改革考试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共同探讨、尝试创新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 随着全国高校连续几年扩招以及社会办学迅速崛起,技校招生就显得极其困难,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这对技工教育是个挑战。要摆脱困境,技校的出路只能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任何伟大的创造发明,都源于创新意识。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有创新欲望和要求,才会有探索研究,才会有成功。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科研成果面前不屑一顾地说:“这还不简单,谁都会!”或许,人人都具有创造力,但是,不是人人都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去观察生活、反复思考生活中引人注意的问题,并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要创造、要发明的愿望。创新意识比创造力更重要,若把创造力比作钞票,那创新意识应该就是验钞机了,它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试想,一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任何新生事物毫无兴趣的人,决不会想到去创造发明,所以,从小就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引发创造性成果,它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制度的不断完善,都离不开创新意识这个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有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土都受益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道路,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技校生将来是各企业技术岗位操作的主体,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条件,因此,技校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积极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为学生将来的创新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在技术改革、设备创新中,技校生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多无限美的想像空间。 一、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或是学习、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按常规的思维方法要么是不能解决,要么是太繁琐,太费时、费力。是否能寻求一种简捷、高效的办法来解决呢?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创新意识。 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数学题:“从1到100的数依次相加,和是多少?”别的同学一个劲地计算加法,而高斯则静静地独立思考,他从排列有序的数字上发现了规律:即首尾两个数依次相加其和相同。如:1、2、3……98、99、100,于是他很快算出了答案:101X50=5050。高斯摒弃了繁琐的演算,利用数字的组合,找到了最快捷的计算方法,这是典型的创新思维。如果他没有改变旧算法的意愿,也就是没有创新意识,他也不会获得成功,而

《学生创新思维及其培养》论文

学生创新思维及其培养 四川省中江县甘柏中学邓秋林 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学校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创新型学生的责任。学生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学生敢于置疑,善于置疑,敢于推陈出新的问题意识和不迷信权威的勇气;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具有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归纳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有进行科学创新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即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能经受挫折,为创新而寻根问底,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主要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而不是要求学生象科学家、发明家一样有多少创新理论和科学发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改革当前课堂结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的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

从以上几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排除学生创新思维障碍。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教师,由于传统教法的限制,教师对课文繁杂的讲解,肢解整体,过细分析,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同时,由于教师本身由于缺乏爱心,无意中扼杀学生个性或者由于教师学法误导等,都可能造成学生思维的闭塞。另一方面来自学生,由于农村中学教学方法的长期落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满足心理,缺乏自信,思维狭窄,迷信教师和课本以及学习中兴趣不大,厌学的心理等。 克服来自教师方面的故障则需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不轻易否定学生,对学生思想火花要多鼓励,另一方面,努力学习教改实验理论及教学原则,探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灵活,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克服来自学生方面的故障则需教师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具体作法有如下几步:首先建立民主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情绪放松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思维才能集中而敏捷,同时只有发扬课堂上的民主,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干,才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思维进行下去,才能排除紧张的学习心理。事实上,可以改变教室布置,播放轻松音乐等来达到调节学生情绪的目的。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说,不敢做,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卑心理所造成的学生心理脆弱是缺乏自信心根源。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政治课或专题讲座专项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大声喊:“我很棒!”、“我能行!”、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各个方面的创新,例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等等,创新就是发展。要做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关键还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没有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提高,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只能是空谈。 关键词:创新思维;大学生;高校现状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殊性 那么什么才是创新思维呢?要想理解创新思维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创新。创新是指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或实施行为,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精神成果、社会成果、物质成果)的活动。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那什么又是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就是为解决实践问题而进行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活动。或者说,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组从而获得有效创意的思维活动和方法。 创新思维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1、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又经常体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跨越性或逻辑的中断,这是因为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由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 3、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 4、思维成果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或标志,常常具体表现为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及唯一性。 5、思维主体的能动性——表明了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被动的直映,充分显示了人类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我国高校创新思维培养现状 面对我国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新科学技术的挑战,高等学校必须由过去培养市场人才的传统模式向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创新型教育模式转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人才已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诉求,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开始重视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基础扎实稳妥地推进。此外,还把转变教育方式与教学体制作为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把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教育转变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并重的教育,并培养大学生的双向思维,逐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总之,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已经不断地将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融入课堂,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以适应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 2.高校创新思维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已基本形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首先是大力加强了重点学科的建设,并以教学带动科研,加强了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其次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力度,突出创新人才及教育队伍的建设;第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