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唐诗故事-读唐诗听故事

唐诗故事-读唐诗听故事

唐诗故事-读唐诗听故事
唐诗故事-读唐诗听故事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唐诗故事-读唐诗听故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从前有个大官,他住在城里最热闹的地方,家门前总是车水马龙,喧闹得不得了。可是,这位大官却总也不高兴,他老是心烦意乱的,时不时还会发脾气呢。 家人给他请来了医生,医生给他检查完身体后说:“你的身体很健康啊,大概是因为周围太吵太闹,所以你才脾气暴躁吧!”

大官听了医生的话,搬到城外去休养,这里安静多了。

一天,大官的一位朋友来看他,对他说:“我最近想在书房挂一幅字画,你来为我写一首唐诗,可以吗?”

“当然可以啦,你选了哪首诗呢?”大官说,

朋友笑了笑,说:“就写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的《江雪》吧!”说着,朋友就高声朗诵起来。

“好!选得好!”大官说。他摆好笔和纸,认认真真地为朋友写这首诗。 大官写得很慢很慢,写着写着,他被诗吸引了,仿佛走进了诗歌里: 白雪茫茫,一座座的山,鸟儿都飞得无影无踪了,一条条的小路,也不见了行人的踪迹。只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坐在一条小船上,在大雪中独自一人拿着渔竿静静垂钓……

大官一边写,一边默默地读诗,他的心情变得平静极了,所有的烦躁不安都消失了。他真没想到,《江雪》这首诗居然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如此宁静,一首诗的力量可真大啊!

我和唐诗的故事

我和唐诗的故事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 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知何时起,我与唐诗 结缘,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相识、相知, 一点点地陶醉其中。它的光芒渐渐闪耀,让我情 不自禁地靠近,也深深沉沦,无法自拔 与唐诗初遇,是在一个杨柳依依的初春。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懵懂的、牙牙学语的孩童。那是我今生接触的第一首诗,也是我印象极深的 一首诗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咏鹅》。犹记那时,母亲一字一顿、慢慢吟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犹记她的微笑和清晰的发音。那时的我或许还无 法理解诗的含义,只是专注地倾听,只觉得那声 音和韵律都是美好的。那时的我,甚至没有见过鹅,只想象着它身披洁白羽毛,浮游在碧水清波,只感觉那副画面好美。 与唐诗的相识,是在一个凉风飒飒的秋日。

那时的我,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对未知事物 充满好奇。那是我从课本上学习的一首诗唐代著 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读懂那首诗后,我常常化身李白,流连在夜晚的窗边,一边赏月,一边 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妈妈看到我一副心事重重 的样子,好奇地问我在想什么,知道我在心底默 诵《静夜思》,妈妈笑了,第二天便买回一本《唐诗三百首》放在我书桌上。从那以后,我每日捧书朗诵,经常似懂非懂,又仿佛自己满腹经纶。那 时的我,因此书而结识唐代的一位位大诗人,也 渐渐开始懂得了唐诗。 爱上唐诗,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 那时的我,对古诗词兴趣浓厚,常常花很多时 间沉浸其中。我爱诗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 称臣是酒中仙的潇洒不羁,也爱诗圣杜甫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每 每朗诵他们的诗词,感佩之心油然而生。 寂静的星空中,那道横跨天际的银河之于夜空,就像唐诗之于古典文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古诗故事

古诗故事 唐僖宗(862~888年),即李俨。唐代皇帝。懿宗子。公元873~888年在位。处封晋王。十二岁时受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拥立。即位后专务游戏,称宦官田令孜为“阿父”。乾符元年(874年),关东旱饥,州县继续催征勒索,爆发王仙芝、黄巢起义。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入长安,逃亡成都,黄巢起义失败后,他于中和五年(885年)还京师。数月,即再奔凤翔,旋又走兴元(今陕西汉中东)后又返京,但此时朝廷孤弱,藩镇之患近在肘腋,已成岌岌不可终日之势。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舍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唐宣宗李忱裁减宫女,准许宫女嫁百官司吏。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幽幽地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 另据《本事诗》记述,天宝年间,顾况在洛阳时暇日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一位宫女在梧桐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得诗后写下:“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从上游流入宫中。过了十几天,又在御沟流出的梧桐叶上见诗一首,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故事很凄美,但她没有韩氏那么走运。 而在《北梦琐言》里,却演化成了人鬼相恋的悲剧故事:进士李茵是襄阳人。一次他游御苑,见一片红叶自御沟中流出,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

儿童唐诗故事

儿童唐诗故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还记得李白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我们曾经介绍过的唐朝大诗人啊! 在唐朝,李白的诗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个叫汪伦的人,就特别想邀请李白来自己家做客。 可是,李白根本不认识他啊,怎么能请他来呢?汪伦想了个好主意, 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信上说:您喜欢旅游吗?我们这儿有十里桃花呢!您喜欢喝酒吗?我们这儿有万家酒店啊! 李白读到了信,哇,十里桃花?那该多美!万家酒店?可以喝得多么尽兴! 李白立刻起程了,他赶了五天的路,来到了汪伦家。 汪伦热情地接待了李白。可是,当李白要去看桃花和酒店时,汪伦却说:我们这里有个深潭,名叫‘桃花潭’,足足有十里宽,那就是‘十里桃花’;我们这里只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所以叫‘万家酒店’。 李白一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他在汪伦家住了下来,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 几天后,李白要回家了。 当李白乘坐的船正要开时,忽然岸上传来了合着拍子的歌声,原来,是汪伦带着村子里的人来为李白送行了。 李白虽然没见到十里桃花,也没喝遍万家酒店,可是,汪伦的友情才是他最大的收获啊!于是李白写下了这首诗,从此,每当人们读到这首诗,总会想起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总会想起自己的好朋友。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夏天,爸爸带着两个孩子在乡下做客,孩子们在屋里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说着玩什么游戏。 忽然,小妹妹看见有人在外面干活。瞧,小妹妹赶紧报告哥哥,那人不怕热吗? 是呀!哥哥说,你看他们锄草锄得满头大汗,汗水都流到地里去了! 爸爸听见了,站起来看着窗外。 孩子们,爸爸慢慢地说,农民伯伯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要从早到晚不停地劳动,才能保证秋天有个好收成。他们不是不怕热,是根本没时间休息啊! 小妹妹轻轻地说:他们真辛苦! 是啊,很辛苦呢!爸爸说,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格外珍惜盘子里的食物。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啊! 哥哥说:爸爸,你写一首诗吧,把这个道理告诉更多的小朋友! 爸爸笑了,他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诗。没错,就是这首《悯农》。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熟悉并喜欢这首诗,因为,我们的心里,也有着同样的尊重和同情!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从前有位诗人,他有个朋友住在深山里。一天,诗人要去拜访他的这位朋友。诗人出发了,他走过野花盛开的草地,淌过清清的小河,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林,进入到云雾缭绕的深山。 我的朋友见到我一定会特别高兴!诗人想着,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走着走着,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诗人仔细一看——一棵苍翠的大松树下有位小小少年盘腿而坐,捧着书正读得出神。 请问,诗人走上前问少年,这山里有一位很有才学的人,他是我的朋友,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少年抬起头,说:您问的是我的老师吧?他今天去采草药啦!

唐诗的故事

1、说明崔护提督城南庄诗本事,并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 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于桃花树下,向一女子讨水,双方一见钟情。第二年清明日,崔故地重游,但见门院如故,院中桃花盛开,却未有人应。睹物思人,崔感慨万千,题诗于院门之上。”正伤心时,有老人告知,他怀念的女子因思念崔护不见,已于前日故去。崔抚尸而哭,女子竟然苏醒过来,有情人终成眷属。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深情的女子。崔护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殷勤周到,有村女特有的淳朴、好客。这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妖姿媚态,绰有余妍”。这又是一位怀春的女子,面对崔护的挑逗,虽默然“不对”,有“知书”女子的含蓄自持,但“目注者久之”,“如不胜情而入”,见出女子对属意男子的爱慕与眷恋之情。美丽多情,淳朴善良,心性贞静而不乏风情,正是男子理想中的女子形象。 故事中的崔护则是一个风流倜傥、有情有义的才子。他不仅“姿质甚美”,而且善为诗歌,从题都城南庄诗不难看出其风流才子的心性与风采。他对女子的挑逗,近而不狎,并无轻佻之嫌,正是其风流本色。 2、说明李适之《罢相》故事,并说明诗意 故事:李适之从天宝元年至五载担任左相。为相五年中,与奸臣李林甫争权相斗,但是每次都斗不过李林甫的口蜜腹剑。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在当时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贬官流放。李适之害怕自己与他们的结局一样,所以就辞去宰相一职,避免灾祸。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设宴请亲友,并写了这首诗。 诗意:这是一首充满反语、俚语和双关语的讽刺诗。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 后两句是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示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尾句一问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性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3、说明宋之问题寺诗故事,说明“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的好处 故事:曾在武后朝中得宠的诗人宋之问遭到贬谪,后来被放还,经过江南,游灵隐寺散心。宋之问长廊漫步,望着夜色笼罩的西湖和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吟出两句诗道:“鹫岭郁岹峣,龙宫锁寂寥。”可是后面的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时有个老和尚走来点佛前长明灯,见状问什么事。宋之问如实回答。老和尚微微一笑,立即接口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得了这个提示,很快就把整篇诗做成了。第二天天亮之后,宋之问迫不及待想再向老和尚请教,找来找去,整个寺院里却再看不见老和尚的身影。询问其他寺僧,都推说不知。被他逼问急了,才有一个人悄悄对他说:“这位师傅云游四方,在家时的俗名好像是骆宾王 好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灵隐寺的楼上纵目远眺,可见海上日出,而寺院的大门又正对钱塘江,可以观赏著名的钱塘大潮,足见灵隐地势之高峻,视野之开阔。这里的写寺已明显超出了灵隐本身的范围,将飞来峰、钱塘江乃至东海都聚纳过来,在描绘实景的同时又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深拓宽了画面的深度和广度,给人带来雄壮的感受。形成壮阔的

唐诗故事(一)

唐诗故事(一) 唐诗故事(一) 陈友冰 旗亭画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唐诗题为《凉州词》,作者是王之涣。关于王之涣,我们只知道他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武则天垂拱四年(688)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间在世,享年五十五岁。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游历名山大泽间,闲居十五年,其高风亮节,深受黄河沿岸民众仰戴。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尤善五言诗。全唐诗存此诗六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登鹳雀楼》和这首《凉州词》。但《登鹳雀楼》一直有人怀疑是诗僧畅当或王文奂所作。《国学网·诗词清话》中《登鹳雀楼故址、诗意散考——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四》对此有较详细的考辨。因此,唯一知名于世的的就是这首《凉州词》。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

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因此“凉州词”并非诗题,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当时的诗人依谱创作者,多以抒写边塞风情。王之涣这首《凉州词》也是如此:诗中描绘了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边塞孤城块然独处苍凉而壮阔的地理环境,抒发戍守边塞的将士在春天到来时悠长而哀怨的思亲怀乡之情。这首诗之所以在众多的凉州词脱颖而出,被清诗神韵派领袖王士祯推为唐人绝句中“压卷之作”(《带经堂诗话》)。主要是诗中显现的阔大盛唐气象和精妙的构思:诗的一、二两句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第三句羌笛和吹奏的曲调《折杨柳》又凸显典型的异域边塞风光,暗示戍守的将士离家千里、有家难回,为第四句抒发思想之情,批判朝廷刻薄寡恩、不恤士卒做好铺垫。但三、四两句在表达方式上又不是直抒其情、直接鞭笞,而是含蓄婉曲:“羌笛何须怨杨柳”表面上是在劝慰,是在否定,但“何须怨”的前提是有“怨”,是“少妇城南,征人蓟北空回首”,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何须怨”,不仅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诗的最后一句更是直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因为,他们从来就自诩是“春风雨露”、“化育万物”。明代的杨慎就认为内中含有讽

古诗里的故事

表达古诗里的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2.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齐背古诗。师:很多古诗里都有故事,比如说《赠汪伦》就是写的李白即将远行和好朋友汪伦告别时的情景。 2.生:我们可以把有些学过的古诗改写成故事。 二、回忆古诗: 1.这个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古诗? 2.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 3.请同学们回忆这些古诗里是不是都有一个故事? 4.下面就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叙事古诗,把它背诵下来,并把它进行改编,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通过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全班交流: 1.班级召开一次“古诗里的故事”故事会,每组选派代表到前面汇报,要求所讲的故事情节完整,声情并茂,教师要注意指导和点评。 2. 同学们中有兴趣的还可以表演诗中的情节。 3、评一评,你们之中谁讲的最好?(以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为标准)。 四、总结: 1.同学们交流了这么多的古诗故事,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2、讲古诗里面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古诗的含义。 五、布置作业 准备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故事。 板书设计: 古诗故事会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2.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同学们讲了许多的古诗里的故事,我们还评选了最佳表演小组是第三小组。今天这节我们来把古诗里的故事写一写。 二、搜集相关资料: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其实,还有很多古诗里都有故事,而且很生动。请同学们把你所搜集的资料展示。 三、自由习作: 1.教师巡视。 2、请写完的同学读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布置作业:准备更多的古诗故事。 板书设计:

[民间唐诗故事悲情卓文旧]唐诗宋词精选100首

[民间唐诗故事悲情卓文旧]唐诗宋词精选100首【导语】以下是大的民间唐诗故事:悲情卓文旧,欢迎阅读!那年,卓文君17岁,窈窕妩媚,才气过人,精诗文,善弹琴。可惜命运不济,上天和她开了个很大的玩笑,她年纪轻轻,未聘夫死,成了名门新寡。她绮年玉貌,被幽禁在寂寞深闺中,但一颗芳心如三月含苞的桃花,在春日里熠熠生辉。司马相如的出现,则如润物无声的春雨,一下子催开了她爱情的花蕾。 悲情卓文旧一次卓文君父亲卓王孙宴请宾客,风度翩翩的司马相如来了,带来了他的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司马相如大胆直率的表白,一下子点燃了卓文君爱的激情。她朱颜玉貌,他诗情过人,才子佳人两相遇,瞬间碰撞出电光石火般的爱情。 她和他一见钟情。他爱上了她,她也委身于他。两人相吸相悦,却遭到了卓父的强烈反对。卓父岂肯把如花似玉的千金嫁给一个穷书生?无奈,卓文君只得随司马相如夜奔。

相爱时,爱情就是止渴的鸩酒,哪怕中毒,也要以最美的姿态,一饮而尽。相爱时,哪管山高路远坑深,就是走尽天涯道路,也要把他紧紧追随。卓文君就这样,放弃了富裕的家庭,跟随穷书生走了。 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卓文君只得放下千金小姐之身,当垆卖酒为生,司马相如亲做打杂。想那时,她卖酒来他陪伴,相携相守,只要在一起,不羡神来不慕仙,夫妻恩爱苦也甜。想那时,两人甘苦与共,该是快乐幸福的吧。 卓文君的小酒店就在临邛老家不远处,要面子的卓王孙,岂肯让女儿受委屈,让人说闲话?无奈之下,卓父只得认下司马相如这个女婿,分给小夫妻俩金银财产。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初始的爱情故事,就像一个经典的传奇,惹得多少人唏嘘赞叹!一个古代的奇女子,美貌,诗才,勇气,让千百年之后的我,深感汗颜。 相爱时,每个人都以为手中握着满满的爱,就像上天洒下的滴滴甘霖,它永远滋润愉悦着我们的心。就这样两情相悦,每天看着对方,相依相守,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经历了爱的沧海桑田之后,相爱的人还是分了手。人心,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感情,又是多么的脆弱!

古诗改写成小故事

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 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后来,张籍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改写《秋思》故事 2 秋风瑟瑟,树叶枯黄,随阵阵秋风纷纷飘落,洛阳城内,冷风飕飕,让人感觉到秋天的一片凄凉景象。 一个夜晚,张籍来到窗前,一轮明月撒下淡淡的荧光,遥望远方的家乡,他心里涌起一股思乡之情,他随手拾起飘落在窗前的一片落叶,仔细端详着,他的思绪随着落叶飘向远方的家乡,他不禁思念起家乡的父母、亲人…. 张籍出生贫寒,家庭贫困,他从小读书刻苦,十三四岁就远离了家乡,到了二十五六岁就经历了漂泊异乡的生活。十多年中,他虽身居异地,举目无亲,不时感到十分寂寞、孤独,却无思念家乡,想念自己的亲人。 他坐在桌前,铺纸磨墨,正准备给家里父母写信,提起笔,千言万言不知从何写起,顿时,他脑海里浮现出童年时与父母相聚的快乐时光,与弟弟妹妹嬉戏玩耍的快乐场面,与父母亲们离别的情景…想着,想着,他不禁热泪盈眶,一时间,他心中的情感犹如泉水般涌出,把所有的思念之情倾诉于笔端,寄托于这封家书中,他一边写,一边感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终于写完了。他把信封好来,齐整整地放桌上。这时已近三更了,他才熄灯上床睡觉,他翻来覆去,难于入眠。 第二天早晨,张籍拿着家书,匆匆跑去找朋友,叫朋友帮捎信回家。当他经过大树下下,恰逢这位朋友正要启程返乡,于是,他连忙将信交给朋友。突然,他又人朋友手中要回了信,生怕信中漏写了什么,又检查了多遍,将拆开的信封好之后,再将信郑重地交给朋友,千叮咛,万嘱咐,真可谓“家书抵万金”呀! 朋友便接过信,细心装好,跨身上马,“驾---”朋友扬鞭而,,他在原地久久地伫立着,眼睛中满足泪水,一阵秋风拂过,吹落他的泪水。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1.白住长安 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11岁时,拿着个名片(当时有名片的)去请宰相指教。当时宰相看到白居易这三个字就笑着说:“长安米很贵的,而你是白白居住在长安很容易。”宰相继续往下看(名片下面一般都会有自己作的诗,用来显示自己的文采)看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之后拍案叫道:“有这等文采,可以很容易的在长安白白居住。” 2.墓上题诗 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

人写了一首绝句: 采石江边一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3.横槊赋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们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

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绝命之词 李后主(李煜)被赵匡胤囚禁之后被封为“违命侯”,在七夕之夜,李煜写了这首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和唐诗的故事--作文

我和唐诗的故事 唐诗是中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虽不深谙唐诗,也并没与唐诗有着不解的情缘,但是我热爱唐诗,也和唐诗发生了许多故事。 3、4岁的我认为唐诗不过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也许是我只听过这些诗的缘故吧。 所以每当有客人来访,如果问我会唐诗吗?,我便会脱口而出: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可当他们问这是谁写的时,我总不假思索地说道:李白。 那时候,我觉得不是李白写的就不是唐诗。 上小学后,我才意识到有杜甫、有王维、有白居易,还有七言绝句、古体诗、今体诗……每周五,老师会让我们背两首唐诗,并要求周一默写。 为了赶时间,我发明了一种孙氏背法:读三遍,遮每行的第一个字背。 再读三遍,遮两个字背……而我从未想过要了解其大意、主旨,认为这多此一举。 就这样,每周一的默写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只要一挥笔,双百分就被我收入囊中。 可久而久之,这种不求甚解的精神让我吃了不少苦,闹了不少笑话。

比如某一个周五,老师让我们背《月下独酌》与《静夜思》。 一如既往,我用了孙氏背法。 但当老师验收时,我偏把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写反了:举杯邀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默写本发下来时,我看着两个鲜艳的红叉和一个大得出奇的重默,心一下子冰冷了!这样事情还有,我都不好意思再说了。 步入高年级后,要背的唐诗几乎都是七言诗,量也远不止每周五的两首,孙氏背法完全不可行。 于是我吸取教训,背唐诗时先理解大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我发现这样背速度虽不及孙氏背法,但质量更高,也积累了许多文学常识。 同时这也是一种享受,背每首诗时身临其境,有时体会到游子的思乡之情,有时体验到田园山水风光,又有时会不由自主同情作者,为他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忿忿不平……这种背法更培养了我勇于质疑的品质。 在一本唐诗鉴赏书上,我发现作者把床前明月光的床解释为供人休息的床。 我十分纳闷:记得这里的床应解释为井栏。 我是否要报告出版社呢?很矛盾:报告,又怕对方不耐烦;不报告,又错失了一个良机。 最后,为了不让这本书误人子弟,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按下出版

唐诗的故事

唐诗的故事 1、试述王维《息夫人》诗的思想内容及创作起缘。《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释义: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思想内容: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运用了春秋时期的息夫人典故十分辛辣地讽刺了宁王李宪依仗权势强行夺取他人妻子的行为。,王维此刻俨然是传统的正直而又正义的士大夫的化身。儒家思想中的“怨刺不平”之美彰显无遗。创作起缘: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王维运用了春秋时期的息夫人典故十分辛辣地讽刺了宁王李宪依仗权势强行夺取他人妻子的行为。 2、讲述贾岛题兴化池诗歌的故事,并解释诗歌的意旨。故事:文宗时裴度进位中书令,大肆修造兴化寺亭园。贾岛题此诗来讽刺权贵劳民伤财的事实行为。意旨:这是作者对当时“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现实而写下的。仅“池”便可“破却千万家”的园庭中却没种“桃李”反植“蔷薇”反映了贫富的心理殊异。“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明写秋后园景,暗写敛财的后果,以“种花”拈连“栽刺”蕴藉含蓄,自然贴切,本篇以家常语,从眼前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 3、试述刘希夷的诗“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四句,并讲述相关故事。第一句释义:今年的花凋谢、颜色变了,明年繁花绽放的时候又有谁还在这里观赏, 第二句释义:年年岁岁繁花依旧依旧盛开,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同。故事:白头老翁曾是一个美貌少年,从前他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 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随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李清 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此典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她丈夫是金石学家。2 :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 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3 :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 —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 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 : 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谐。有个年迈的七旬的老宰相,续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夫人,生活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 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看你像面团儿似德!” “看你像粉团儿样。”“你那老夫子 哩?”“就像一颗枯焦的老干葱!”宰相越听越生气,忍了又忍,到别屋睡去了。 第二天,宰相摆上月饼,水果,叫来小夫人和书童,要他们吟诗作对。宰相先吟道:“八月十五日正东,忽听屋内笑甜声。面团伴着粉团乐,外头亮了老干葱。”小夫人一听宰相知道了,并不害怕,索性对了一首:“八月十五月正西,功夫休掉少年妻。活着虽然在一块,死了还是别人的。”书童见这事露馅了,心 头不免有些害怕,忙向主人赔罪,也吟了 一首诗:“八月十五月正圆,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把小 人怪,从今以后不再犯。” 5 : 宋代文人陈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苏东坡为了嘲笑这位自称 “龙丘居士”的惧内先生,写了一首有趣的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谈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诗中采用了幽默夸张的手法,把陈季常怕老婆的模样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喷饭。把悍老婆称为“河东狮子”也是形象的首创。从此后,“河东狮”便成了“恶老婆”的代名词。

我与古诗词的故事

我与古诗词的故事 记得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爸爸总要教我念几句古诗词,但是到了第二天便忘得一干二净。那时候我觉得古诗词就是没有儿歌、童谣那么好听。要说在我记忆里能够留下一丁点美好印象的,也许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了,有一次听着老师一边读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边学着鹅游水的样子,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那时,我发现古诗词原来还是蛮有趣的。 现在上了小学,听着老师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因此也认识了李白、陆游、王安石等许多著名诗人。现在,我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词。我惊叹古诗词的驾驭艺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用简简单单的言语便把一幅江南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面前;我更敬佩古人那高尚的情操,我曾经读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而被陆游的爱国热情感动的热泪盈眶。是的,古诗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我遨游其中,痴迷不已! 古诗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给我天真烂漫的童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乐趣呢! 记得去年有一次,学校组织了春游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太阳刚刚探出头来,路边的小草还含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小鸟在树上欢快地跳跃着,花儿展开着笑脸,一群群小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看着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说一句赞美春天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村烟”……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我突然想到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便不慌不忙地说:“太阳才探半边脸,早有蜜蜂采蜜忙”,大家都让我这句不伦不类的打油诗逗得捧腹大笑。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片竹林地里,有一只蝴蝶扇动着五彩斑斓的翅膀,慢慢地停落在一片竹叶上面,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想捉住它。“嘘”,我怕惊动了蝴蝶,示意大家不要出声,自己却不经意地说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因为有古诗词一路相伴,那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也玩得特别开心。 还有一次,我跟几个伙伴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我自作聪明地出了一个题目:什么盘天上挂?“空中飞碟”“天宫一号”伙伴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非也,非也,是月亮也。”我故作深沉摇头晃脑地说:“李白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小伙伴们听了我的解释后,个个仿佛恍然大悟,信服地点了点头,又让我暗自得意了一回。 这就是我和古诗词的一些小故事。我爱古诗词,我知道,我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她将伴随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和古诗词的故事_小学生

我和古诗词的故事 记得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爸爸总要教我念几句古诗词,但是到了第二天便忘得一干二净。那时候我觉得古诗词就是没有儿歌、童谣那么好听。要说在我记忆里能够留下一丁点美好印象的,也许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了,有一次听着老师一边读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边学着鹅游水的样子,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那时,我发现古诗词原来还是蛮有趣的。 现在上了小学,听着老师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因此也认识了李白、陆游、王安石等许多著名诗人。现在,我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词。我惊叹古诗词的驾驭艺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用简简单单的言语便把一幅江南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面前;我更敬佩古人那高尚的情操,我曾经读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而被陆游的爱国热情感动的热泪盈眶。是的,古诗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我遨游其中,痴迷不已! 古诗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给我天真烂漫的童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乐趣呢! 记得去年有一次,学校组织了春游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太阳刚刚探出头来,路边的小草还含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小鸟在树上欢快地跳跃着,花儿展开着笑脸,一群群小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看着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说

一句赞美春天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村烟”……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我突然想到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便不慌不忙地说:“太阳才探半边脸,早有蜜蜂采蜜忙”,大家都让我这句不伦不类的打油诗逗得捧腹大笑。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片竹林地里,有一只蝴蝶扇动着五彩斑斓的翅膀,慢慢地停落在一片竹叶上面,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想捉住它。“嘘”,我怕惊动了蝴蝶,示意大家不要出声,自己却不经意地说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因为有古诗词一路相伴,那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也玩得特别开心。 还有一次,我跟几个伙伴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我自作聪明地出了一个题目:什么盘天上挂?“空中飞碟”“天宫一号”伙伴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非也,非也,是月亮也。”我故作深沉摇头晃脑地说:“李白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小伙伴们听了我的解释后,个个仿佛恍然大悟,信服地点了点头,又让我暗自得意了一回。 这就是我和古诗词的一些小故事。我爱古诗词,我知道,我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她将伴随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唐诗的故事

1、唐诗的故事 【作者】王曙著 【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内容提要】本书以唐代的历史大事、文化艺术、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边塞风光等为主线,用唐诗巧妙地串接起来,有机地讲述诗的创作背景,分析同一时代不同诗人作品的联系与区别,并适当穿插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游踪轶事。 2、元曲选 【作者】郑勇,余莹,曹诣珍注析 出版商】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 2007 【参考文献格式】郑勇,余莹,曹诣珍注析. 元曲选. 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 2007. 【内容提要】本书由作者小传、作品、注释、评析四部分组成。收录了最有特色的元散曲200余首,是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的生动写照 3、明清小说名著导读 陈文新,汤克勤著. 明清小说名著导读. 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内容提要】本书是关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聊斋志异》、《隋唐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阅微草堂笔记》等11部明清小说名著的导读。作者学识丰富,眼光敏锐,其导读不仅触及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且以其清新的文笔,富有个性地展现了名著的魅力和价值。 2004.05. 【内容提要】高等学校语言文学名著导读系列教材:本理论文章收录的相关文章有:《读三国志法》的选录、《梁山泊一百单八人优劣》、《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的选录等。 4、 【参考文献格式】赵仁珪著. 论宋六家词.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内容提要】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主要收选了宋词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六位人物柳永、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姜夔、吴文英进行分析研究。 5、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 【参考文献格式】张庆民著.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内容提要】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是作者撰写的学位论文。书中综合论述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纷繁多样的风貌、创作特征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历史地位。 6、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参考文献格式】陈继征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内容提要】本书不仅叙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事实和现象,更注意探究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和灵魂,不仅描述文学发展的一般过程,更注重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等。 7、中国古代文学 【参考文献格式】郭昕,母润生编. 中国古代文学. 重庆市: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内容提要】艺术院校文学教程:本书内容包括:课内学习篇目、课外阅读篇目、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三大部分,各篇篇首设计了“学习提示”,介绍相关背景、提示学习重点;篇末附有“鉴赏要点”解析学习内容;最后设计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8、速读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参考文献格式】汪龙麟主编. 速读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北京市:蓝天出版社, 2003. 【内容提要】本书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和清时期的文学脉络进行梳理,对中国古代61部名著提供作者简介、内容梗概、鉴赏分析以及推荐书目等。 9、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参考文献格式】费振刚等编著.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故事)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故事)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说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诗里的故事

品牌作文——《语文世界〃作文教程》教案执教教师:邓婷婷完成时间:11年2月28日上课分校:

附录:《赠汪伦》的资料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