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档案管理学基础(人大版)讲义:第一章 档案概论.doc

档案管理学基础(人大版)讲义:第一章 档案概论.doc

档案管理学基础(人大版)讲义:第一章 档案概论.doc
档案管理学基础(人大版)讲义:第一章 档案概论.doc

第一章档案概论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档案的起源

关于档案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诞生以后,产生了文字,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就形成了档案。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国家产生后,用文字记录国家的各种事务,形成了档案。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原始部落用这种文字记录各项事务,就形成了比较原始的档案。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四种观点认为:原始社会的结绳、刻契,就是原始的档案,文字、国家形成后,形成了比较有条理的档案。

第一、二种观点又称为阶级社会产物论,又称为文字、国家条件说。第三、四种观点又称为原始社会产物说。

二、档案的沿革

档案的沿革可以从以下分析:

1.载体沿革

档案按载体可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2.名称的沿革

(1)“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汉称为“典籍”;魏晋以后称“文书”、“文案”;唐、宋以来称“文卷”、“案卷”、“案牍”。

(2)“档案”一词,一般认为初见于清代。

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官府文书中,有“档案”一词的使用,即“查得顺治十四年四月臣部题定档案”。

康熙十九年(1680年)“起居注”:“上问马哈喇之父与叔父皆殁于阵,部中无档案。”

杨宾《柳边纪略》(成书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说:“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郑州大学文博学院王金玉、王永的文章,认为“档案”一词自清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即开始应用,比《柳边纪略》早了60年,“档案”的原始涵义指仓库财物类的登记簿。(见王金玉、王永《“档案”词源新证》,《中国档案》1999年2期。)

档,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横木框档。

案,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几属。

由此引申,把处理一个事件的有关文书作为一案。

3.英文archive[`a:kaiv],n.文件、记录、档案,相当于中文“档案”一词。复数archives[`a:kaivz], n.公文保管处、档案处、公文。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

列宁:“定义可能有许多,因为对象有许多方面。”

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是:“属”加“种差”。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给档案下一个定义: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它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

也可简便表述为: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

除了这种表述外,还可以表述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为了简便起见,也可表述为:原始的历史记录。

另外再介绍《档案法》上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这几种定义,在基本思想上是相同的,只不过表述方法不同而已。第一种定义是把“文件”作档案所属,第二种定义是把“原始记录”(历史记录)作为档案的所属,这个原始记录指的就是国内外常用的较为广义的文件。所谓广义的文件,它不仅指常规的机关文书,也包括技术文件、文艺手稿以及其它各种文件材料。

第三节档案定义的涵义

一、档案来源

从形成者看来源,有三类:机构、组织、个人。

中国大陆以前不承认个人拥有档案合法性,不重视个人档案,因此许多个人保存的档案,没有集中到一个档案馆保管,相应地削弱了有些档案的利用价值。而国外有些国家则不同,一些档案管理机构承认个人拥有档案,并鼓励个人把档案存入管理机构,而管理机构只起一种代为保管的作用。但是199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有三种所有形式: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二、档案形成

档案是由文书转化而来的。转化条件有三:

(一)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所谓办理完毕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不能理解为一切文件都要把文件中所说的事情全部办完,才算办理完毕。情况有以下三种:

1.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2.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一种,如国家的法律、条约、契约、合同、经济远景规划等,只要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执行也算

办理完毕。

3.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

(二)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精华”。

(三)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三、档案的形式

档案信息的记注方式很多,载体也多种多样。

从档案的载体上来看,有甲骨、金石、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表达方式基本有三种:文字、图像、声音;

从记录方法来看,有手写、刀刻、印刷、摄影、录音、录像等。

从文件名称上看,古代有诏、诰、题本、奏折、牌等,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计划、报告、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等。

从类型上说,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四、档案内容

档案内容反映了人们各种社会活动,即档案内容上的特征是:

1.十分丰富,无所不包

一个国家的全部档案记载着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各样的内容;一个机关的档案记载着机关开展工作和生产活动的信息。从古到今的档案,数量浩如烟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无所不包。

2.原始性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是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档案不是人们有意识编写、加工的,而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自然地形成的。对于后人来说,它是第一手的资料。因此,档案具有很大的凭证作用。

原始性和真实性的区别:

从整体上看,档案是比较可靠的历史记录,但具体到每一份文件,大多数是真实的,部分档案并非如此,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形成上不真实,是假造、伪造的档案;

二是档案内容失真,形成是真实的,但其内容不真实;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不加鉴定、不加分析地相信档案的真实和可靠性,但也不能怀疑一切。应当看到绝大部分的档案是真实的、可靠的,有部分档案是假造的、不真实的,但这些也有保存价值,不能随意销毁、涂改。

第四节档案与相关事物的比较

一、档案与图书的比较

1.不同方面

(1)档案并非是有意识地编写的、杜撰的,图书是作者为了某种目的,有意识地撰写的。

(2)数量不同。档案往往是原稿原件,一般只保存几件或一件(孤本),失而不可复得,同一种图书往往印刷成千上万册。

(3)作用不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并非全是真实记录),绝大多数档案具有信证作用,同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作用,图书一般没有法律信证作用,在许多方面不如档案作用重要,图书的作用是传播知识。

(4)保密性不同。少部分档案含有一定的机密,不能向社会随意开放(但并不排斥向某些人开放);图书基本上是公开发行,不需要保密。(但并不排斥有些“内部交流”之类)。

(5)形式不同。档案以单份和卷宗的形式为主,并且手写体较多,而图书主要是一本本装订完好的,印刷体占绝大多数。

2.相似之处

(1)两者目前都以文字记录为主

(2)都记载了人类社会的知识,都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都是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

(3)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弥补。(如利用一些档案资料写成图书,由于种种原因,原档案不见了,就可用所写的图书代为档案)。

二、档案与情报的比较

1.情报的本质属性是:

(1)情报的根本属性之一是知识。

(2)有一定利用价值的知识才具有情报价值。

(3)情报是知识运动的过程之一,即情报是传递着的知识。

2.两者的比较

情报比档案的内涵丰富,涉及的范围更广;另一方面,它始终处于传递过程,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的外在形式有图书、资料、档案等多种文献。

三、档案与文物的比较

文物是留存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

大多数文物和档案属于两种不同的事物,如古文化遗址、建筑、工艺品、墓葬、图书资料等,都是文物。有部分文物是重要的历史档案,如历代手稿,部分石刻、简牍、甲骨文、契约、古代书信等,这些事物就具有双重性,部分文物和档案具有交叉性。这些东西,明清以前的一般都保存在文博部门

四、档案和文献的比较

文献的范围相当广,人类历史留下的图书、档案、资料等都称为文献,档案是文献其中一部分或一种文献,因此说“档案文献”是可以的。

五、档案与资料的比较

资料一般具有参考性质,起着推广经验、传播知识,提供某些信息的作用。与档案有关

的资料在没有档案原件的情况下,就更有参考作用。保存与馆藏有关的资料,可以辅助档案提供作用,补充档案的不足,还可以为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政治、文化、业务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第五节档案的作用

一、档案的基本作用

秦末,刘邦军队入咸阳,萧何取秦之典籍,这些典籍对治理关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明内阁大学士邱濬说档案的作用:“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者也”。

郭沫若同志在1960年写下《题赠档案馆》一诗,盛赞档案作用之的重要。

前事不忘后事师,自来坟典萃先知。

犹龙柱下窥藏史,呼凤舆前听诵诗。

国步何由探轨迹,民情从以识端倪。

上林春讯人间满,剪出红梅花万枝。

总之,档案的作用可概括为: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档案具有凭证作用,中国人常说:“空口无凭,立字为据”、“口为空,字为宗”。

198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时,先后出示和宣读档案、信件、日记、笔记、讲话记录、录音等书证和物证共651次。江青等人先是抵赖,但在证据面前,不得不供认犯罪事实。

档案具有参考作用,档案被称为“未掺水的史料”。

波兰起义者缴获康斯坦丁大公在华沙的一批外交档案,恩格斯认为它是揭露沙皇政府力图分裂和统治西欧各国的那些阴谋的历史的主要资料之一,至少是最可靠的资料。

二、档案的主要作用

1.机关工作的查考凭据

档案记录了各种机关、单位过去活动的状况,其中包括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律依据,处理行政事务的过程与结果以及管理活动的经验,它是任何一人政府、任何一个机关单位连续工作必须查考的凭据。自古以来,如《周礼》中即不乏执掌王命典法令则,“以考政事”,“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之类的记载。《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认为档案“是一个政府藉以完成其工作的基本行政工具”。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强调办事要实事求是,各种机关单位为了有效地实行管理,必须切实地掌握材料。档案可以为党、政、军等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领导工作和业务管理,提供证据和咨询资料,借以熟悉情况、总结经验、制订计划、进行决策、处理各种问题。否则,只靠记忆处理工作则有时无以为凭,或往往有失准确,对间隔日久的事务难免被人遗忘。

例如,许多机关在建立和健全工作制度、进行改革、落实各项政策和制订规则等各种活动中,大量地查考了档案,顺利地推动了工作。有的地方档案散失,“无案可查”,则给工作造成许多困难。事实证明,大至制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小至处理机关单位的具体事务,档案乃是行政管理的一种工具,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2.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

档案中记载了各种生产活动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从自然资源、生产手段到生产

过程以及计划管理和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以作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材料。当今日益增多的科学技术档案,更是进行现代化生产管理和科学技术管理的重要条件。但是,无论普通档案,还是科学技术等专门档案,总的来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情况,都能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研究、统计监督的情报信息,对制订经济计划,检查和总结生产情况,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防止灾害等等,都是重要的参考材料。

比如,有的地方为了切实规划和组织农业生产,查阅了几十年作物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水利设施、生产建设、气象雨量、管理措施、灾情记录,综合分析研究,制订了适合地区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的生产计划,促进了大幅度的增产。有些地方,查阅历年档案,汇总分析,找出了本地区发生水旱冰雹灾害的规律和防止经验,据此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或减轻了灾害,从而促进了生产,获得了丰收。与此相反,有些地方因为没有档案可考,或“有案不查”,以致生产计划不当、管理混乱、重复劳动、返工浪费、甚至发生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多损失。大量的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有关的档案,对加强经济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作用。

3.政治斗争的必要工具

档案中记载了社会、阶级、经济、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的状况,这些原始材料,历来都成为阶级统治和进行各种政治斗争的工具。在奴隶制和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把档案看作“插入鞘中的剑”,君主的“护卫”。民国时期的档案学著作中,也不断载有档案乃“政治之工具”方面的论述。我国现存的大量档案,记有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中国所进行的许多罪恶活动以及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情况和有关的历史事实。我们党和国家,一向重视利用档案,把它作为从事政治斗争的可靠根据和锐利武器。全国人民在粉碎林彪、“四人帮”帮派体系的斗争中,有关机关从档案里查取了充分的材料,揭露他们反革命的历史面貌和各种阴谋活动。同时,通过档案也查证了许多同志的历史情况,澄清了有关事实,纠正了冤、假、错案。在国际斗争中,档案也是维护我国主权、同霸权主义进行斗争的一种有力工具。今后,政治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仍须正确发挥档案的政治作用。

4.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研究,都必须详细地占有材料,才能据以潜心钻研,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档案可以从两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一方面,专门进行科学研究的原始记录,可供现实的研究工作直接借鉴;另一方面,从记录的广泛事实和经验中,为各项研究活动提供大量的实验、观察和理论概括的基础材料。所以,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1956年,周恩来同志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在这里,具有首要意义的是要使科学家得到必要的图书、档案资料、技术资料和其他工作条件。”我国水利、气象、地震等方面取得的某些科研成果,也是利用几百年来大量有关档案材料经过分析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巨著的过程中,曾大量收集、研究和利用过工厂视察员报告、皇家铁道委员会记录、证词以及其他各种文件中有关工作劳动、童工、工资、生活、居住条件等大批原始的档案材料,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论概括和阐发。所以人们常常比喻说,它是从事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食粮”。

5.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档案所以成为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因为它以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等而见长。

6.档案能够以其内容、涵义和外形特征如实地说明历史上的某些事实,作为证实国家、集体和个人正当利益的书面文件。因为档案在反映社会各种具体活动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事者应有的合法权益,其中包括立法性质的文件,证明文件和相互交往的各种材料。例如法律、法规、协议、合同、名单、记录、报告与批件、书信、账本、单据、存根等等,这些原始材料有的规定了各种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组成,有的记载了有关事件的过程,各方面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当事人具有的资历、待遇和荣誉。在这些方面发生疑问、争执或纠纷时,档案最能有力地说明权益的归属,成为权威性的法律证书,并有一定的物证作用。长期以来,为了证实国家、机关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档案发挥了广泛的作用。许多单位和个人以档案为证据,解决了债务、产权和著作权等各种纠纷,证实了个人的学历、经历以及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的诸多问题。

三、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性

1.档案对机关的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双重性

2.档案机密性的递减律

3.档案科学文化作用的递增律

4.实现档案价值的条件

(1)受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

(2)受公众对档案认识水平的限制

(3)受档案管理水平的限制

第六节国家档案全宗

国家档案全宗是指国家所有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按时期结合性质,它可以分类如下:

先以1949年10月1日为界,分为建国前档案和建国后档案,建国前档案按政治性质分为革命政权档案和旧政权档案。革命政权档案,又称为“革命历史档案”,是指“五四”运动至建国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档案,旧政权档案是指国民党政府、伪满政权、北洋政府以及历朝历代封建制政权、奴隶制政权的档案。

档案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档案管理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10%) 1、档案检索效率是指在检索过程中满足利用者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程度,其中能满足利用者要求的准确程度的是() A、查准率B、查全率C、检索效率D、漏检率 2、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比较多,将著录条目连续排列并装订成册的检索工具是()A、馆藏性检索工具B、书本式检索工具 C、查找性检索工具D、介绍性检索工具 3、大事记的种类很多,记载国家或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某一方面的大事记是()A、机关工作大事记B、国家或地区大事记C、专题大事记D、个人生平大事记 4、档案展览和陈列的性质主要表现是多方面的,能表现档案内容,能更具吸引力并能受到良好服务效果的是() A、现实性B、思想性C、艺术性D、翔实性 5、对档案数量、存在与保管的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登记的形式有多种,其中详细登记每一个全宗情况的形式是() A、全宗名册B、卷内文件目录C、档案登记簿D、全宗单 6、统计调查根据统计工作的不同类型,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因某一特定需要而临时组织的统计点调查是() A、综合性调查B、抽样调查C、专门调查D、随机抽样调查 7、编写组织沿革可以有多种方法,按年度记述某一机关组织概况的是() A、阶段法 B、系列法 C、编年法 D、系统法 8、档案文摘汇编的编辑、出版形式比较灵活,根据社会某一方面问题汇编公布的档案文 摘是() A、学术论文文摘 B、科技成果文摘 C、现行文件文摘 D、专题档案文摘 9、档案标引步骤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确定被标引档案主题概念过程的是() A、主题因素 B、主题分析 C、概念转换 D、标引规则 10、为了保证标引工作的质量,有三个指标应该掌握,其中能确认档案所有程度的是() A、标引的专指度 B、标引的一致度 C、标引的网罗度 D、标引质量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10%)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 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 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 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中国档案的起源 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的定义 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 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 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 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 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 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 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 二、档案的基本含义 (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 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 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 (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 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 班级管理

1、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上。 3、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学生观。 4、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 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5、班会具有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6、班级管理方法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德鲁克。 7、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8、小学班主任工作包括常规工作和个别工作两大类。常规工作包括: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良好的 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学生操行评定、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工作主要是指对先进生的教育和对后进生的教育。此外,还包括一些班级活动的组织工作。 9、班主任如何做个别教育工作:1、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对优等生 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发展的关系。3、转变后进生的工作包括四个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配合因势利导。4、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5、要贯彻德育原则。 10、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11、简述班主任的工作: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 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1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建制。 13、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14、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5、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有明确目的。 1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 康的班级风气。主要功能是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重要功能是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17、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18、群众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 19、我国于1986年第一次将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20、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 和个人活动。 21、小学课外活动的特点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 好形式。 22、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有放任型、专断型、民主型。勒温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 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 23、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 24、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应考虑班级规模的控制。 25、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 义。 26、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27、课堂纪律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8、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29、课堂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课堂气氛。 30、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31、在抓好班级纪律工作中,班主任应实行先专政后民主。 32、校级晨会包括升旗仪式和专题讲话。 33、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共同意见的集中体现。 34、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35、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

档案管理学复习资料 1、档案的萌芽时期是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形成时期是原始图画,成熟时期是原始文字,总之,档案的产生以文字为条件,而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推动了档案的发展成熟。 2、我国档案演变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新型载体档案。 3、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按照一定规律以备查考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基本含义1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中形成的。2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3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的多样性。4档案具有特有的原始记录性。 4、文件与档案的关系:第一,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延伸;第二,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升华;第三,文件是档案的因素,档案是文件的组合。 5、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一般属性是知识属性和信息性。6、档案的基本价值: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 7、档案的作用:第一,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第二,政治的必要工具;第三,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第四,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第五,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第六,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8、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第一,档案的时效律和扩展律;第二,档案机密性递减律和社会递增律;第三,档案行政作用弱化律和科学作用强化律;第四,档案价值共享律。 9、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第一,外部条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1)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条件;(2)社会档案意识 第二,内部条件对档案价值实现的影响:(1)档案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档案价值的实现;(2)档案管理的手段现代化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提供档案,为档案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3)档案管理状况,即物质保管条件。 10、国家档案全宗是指一个国家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11、我国“国家档案全宗”按历史时期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档案,包括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机关、部队、团体、人民公社、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档案以及国家征集或个人捐赠的某些著名人物的档案;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

2020年7月全国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档案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5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颁发《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时间是() A.1987年B.1990年 C.2018年D.201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颁布时间是() A.1980年3月1日B.1981年4月5日 C.1984年3月17日 D.1985年1月21日 3.照片档案的文字说明部分一般包括() A.时间、地点、人物 B.内容、地点、摄影者、时间 C.事由、人物、地点、时间、摄影者 D.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 4.在档案保管期限表中,一组类型相同的文件的名称或标题称为() A.条目B.题名 C.类目 D.条款 5.档案库房较为适宜的相对湿度是() A.30%~40% B.40%~50% C.45%~60% D.65%以上 6.档案室是() 1

A.机关的核心机构B.机关的后勤机构 C.机关的生产机构D.机关的内部机构 7.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档案的开放期一般为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 A.10年B.20年 C.30年D.50年 8.标识符号“=”置于() A.发文字号项前B.保管期限项前 C.正题名项前D.并列题名项前 9.按档案文件内容进行分类的具体分类方法有() A.组织机构分类法B.实物分类法 C.载体分类法D.文种分类法 10.编写大事记时大事的选择要做到() A.大事、要事不漏B.大事不漏、小事要取 C.要事不漏、琐事要取D.小事、琐事按比例选取 11.如下检索工具中属于介绍性的检索工具的有() A.主题目录B.人名索引 C.全宗单D.全宗指南 12.数据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 A.图形文件B.图像文件 C.文本文件D.数据库 13.电子文件(档案)的价值鉴定包括() A.技术鉴定B.非组织化鉴别 C.网络随机抽样鉴定D.网络在线抽样鉴别 14.属于档案馆范围的检索工具有() A.专题目录B.全引目录 2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档案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5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档案管理最起码的要求是() A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B.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C.统一领导D.分级管理 2.由若干独立全宗人为汇集而成的全宗补充形式是() A .联合全宗B.汇集全宗 C.档案汇集D.人物全宗 3.档案分类方法及其分类结果应具有() A .普适性B.逻辑性 C.人为性D.主观性 4.《上海市县级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是一种() A .同类型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B.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C.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D.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 5.编制《中国档案分类法》的目的是() A .建立统一、规范的档案主题检索方法B.建立统一、规范的档案分类检索方法 C.实现档案检索主题体系的标准化D.实现档案标引关键词化 6.馆藏性档案检索工具不包括() A .全引目录B.案卷目录 C.主题目录D.全宗目录 7.磁带的存放方法是() A .平放B.卷放 C.竖放D.叠放 8.档案统计工作的实际开端是() A .统计设计B.统计整理 C.统计分析D.统计调查 9.档案检索工具的基本职能是() A .存储和查检B.桥梁作用 C.交流作用D.管理作用

10.档案著录工作的最主要作用是() A .检索B.登记 C.介绍D.交流 11.问题分类法又称() A .事实分类法B.事由分类法 C.事件分类法D.形式分类法 12.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要补充源是() A .撤销机关档案B.散失档案 c.征集的历史档案D.现行机关档案 13.统一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机构是() A .档案馆B.档案室 C.档案行政机关D.企业档案馆 14.文书档案的归档时间一般是() A .第二年底B.随办随归档 C.第三年初D.第二年上半年 15.“排检与编号项”中不包括() A .文件编号B.档案号 C.分类号D.主题词 16.综合性档案馆对价值较大或珍贵的档案著录应主要以什么著录级别为主()A .案卷级B.文件组合级 C.文件级D.案卷组合级 17.介绍性的档案检索工具包括() A .全宗单B.全宗指南 C.全宗目录D.全宗卡片 18.以下哪种形式的利用属于推理性利用() A .学术利用B.实际利用 C.普遍利用D.业务利用 19.组织沿革的编写体例中不包括() A .编年法B.阶段法 C.系列法D.评述法 20.查不到档案人下落的人事档案是() A .人事档案副本B.人事档案正本 C.无头档案D.无名氏档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档案管理学笔记

档案管理学笔记参考资料 目录 第二章档案价值的鉴定 (2) 知识点1:档案价值及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理解 (2) 知识点2: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 (2) 知识点3: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意义 (2) 知识点4、档案价值鉴定标准 (2) 知识点5、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 (3) 知识点6、档案保管期限表 (3) 第三章档案的收集 (4) 知识点1、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 (4) 知识点2、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 (4) 知识点3、归档制度 (4) 知识点4、档案室在形成文件与组织归档工作中的作用 (5) 知识点5、馆藏档案的补充源 (5) 知识点6、档案馆对历史档案的接收与征集 (5) 第四章档案的整理 (6) 知识点1、含义、内容和意义 (6) 知识点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 (6) 知识点3、全宗相关知识 (6) 知识点4、全宗内档案的分类 (7) 知识点5、案卷知识 (7) 知识点6、档号 (7) 知识点7、档案整理中的组织管理 (7) 知识点8、文号索引 (7) 第五章档案保管 (7) 知识点1、档案保管概念 (7) 知识点2、档案保管工作任务 (8) 知识点3、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要求 (8) 知识点4、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 (8) 知识点5、基本概念 (8) 第七章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8) 知识点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含义 (8) 知识点2、开发的意义 (8)

知识点3、开发原则 (8) 知识点4、开发面临的主要障碍 (9) 知识点5、开发应采取的措施 (9) 知识点6、简述档案提供利用、档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9) 第八章档案检索 (9) 知识点1、档案检索 (9) 知识点2、检索效率 (9) 知识点3、档案著录 (9) 知识点4、档案标引 (9) 知识点5、档案检索工具 (10) 知识点6、档案目录中心 (10) 知识点7、档案的计算机检索 (10) 第九章档案的编研 (10) 知识点1、概念和内容 (10) 知识点2、编研意义 (10) 知识点3、编研特点 (10) 知识点4、大事记 (10) 知识点5、组织沿革 (11) 第十编档案提供利用 (11) 知识点1、档案利用工作概念 (11) 知识点2、档案利用工作的地位 (11) 知识点3、怎样做好档案利用工作 (11) 知识点4、档案利用服务利用方式 (11) 知识点5、档案提供利用的宣传和咨询服务 (11) 知识点6、开放档案 (12) 备注说明 (13) 绪论 一、档案管理学现状 1.档案管理学:是研究档案系统的运行规律阐述档案管理的一般原理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2.档案管路学历史:从无到有的过程

健康管理第三章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了解) 概念: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特点: 1.预防与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 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3.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二、预防医学体系的主要分类(了解) 分类: 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 小结: 预防医学的特点:既关注个体也关注群体,着眼于个提及确定的群体(健康和无症状患者)三、健康的主要决定因素(熟悉) ·预防医学把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称为健康决定因素,即我们常说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1.个人因素: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的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 特征和遗传因素 2.卫生服务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制度与政策、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 育、就业和工作条件 4.物质环境因素:生活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职业环境产生的有害物质、交通运输产生的 有害物质

健康生态学模型 健康决定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人体进而影响健康的?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以及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总结和指导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 小结:影响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有自身特征,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等会对生活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健康。 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和卫生服务,这4者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 四、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掌握)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疾病自然史: ·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或死亡)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 五、第一级预防的内容(掌握) ·第一季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 1.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有组织的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

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文件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文件制作阶段、文件现实使用阶段、文件 ________ 阶段和文件永久保存阶段。 2. 档案的内在联系性,决定了集中在一起的档案才具有___________ 功能。 3. 馆藏建设的四大原则是________ 原则、效益原则、特色原则和弹性原则。 4. 档案法规总的来说,是从________ 和保管期限两个方面,对档案信息的输入、 储存问题进行了规范。 5. 归档不仅仅是文件的转手和移交,它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性、_________ 性行动。 6. 智能控制是对档案信息更高程度的控制。智能控制的深化有助于导致实体控制的 。 7. 档案信息处理语言按其构成原理,可以分为分类法语言、________ 语言和代码语言等。 8. 立档单位必须是具有相对独立_________ ,并主要以自己名义对外行文的社会主 体单位。 9. ___________________ 全宗之下、案卷之上的档案实体分类层次,可以称为"系列" ,对"系列分类表" 人们一般称其为方案。 10. 档案整理首先是从 _______ 开始的,这是因为档案信息的有机关联性首先是 在这一层次上体现出来的,而且,它也是档案馆(室)对档案进行日常科学管理的基本单位。 11. 档案著录是对档案文件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 ________ 的过程。 12. 对档案内容所涉及事物的著录所形成的条目,是编制 _________ 的基础。 13. 所谓按事由类同性分类,就是主要按社会职能的 _________ 类分档案信息。 14. 档案检索工具具有存储、检索、 ________ 档案信息三项功能。 15. 我国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 _________ 年向社会开放。 16. 档案展览本身就是提供 ______ 的现场,利用者可以从中得到较为集中和系 统的材料。 17. 档案指南有全宗指南、 ______ 、专题指南三种。 18. _______ 是用来统计档案馆保存的全宗数量,并固定全宗号的登记册。 19. 档案统计,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 ________ 统计、档案管理活动统计和档案 事业统计三方面的内容。 20. 借阅服务是应用面最 _______ 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20 分)

档案职称重难点速记档案事业概率第三章

第三章档案法治建设 档案法治建设,是档案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保障,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档案法治建设应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总要求推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档案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档案法规体系;二是档案行政执法,维护档案法律权威,严格行政执法程序,依法行政;三是档案行政救济,确保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四是档案法治宣传,营造自觉守法的法治环境。本章主要阐述档案立法、档案行政执法、档案行政救济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档案立法工作 一、档案立法的概念 档案立法,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各种档案法律文件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档案法律的活动。通常所讲的档案立法一般是从广义上理解。这一概念有以下三方面含义: (一)档案立法是立法主体依法定职权所进行的活动 档案立法的形式主要有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职权立法是指立法主体依照我国《宪法》、《立法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进行的档案立法。授权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以外的法律授权所进行的档案立法。 (二)档案立法是遵从一定程序、运用一定技术所进行的活动 立法主体在档案立法活动中要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和规范,如国家档案法律的立法程序分为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案、通过法律案、公布法律等阶段;档案行政法规的立法程序分为规划、起草、审定、发布等阶段;档案规章制定程序分为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解释与备案等阶段。立法程序的系统化、规范化,为实现档案立法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提供了保证。 立法技术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活动中为实现立法目的所运用的操作方法或技术性规则,在任何一个国家,立法主体都必然会运用一定的立法技术来表现阶级的意志,从而更科学有效地发挥法的作用,实现立法的目的。 (三)档案立法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的活动 档案立法,包括制定、修改和废止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以《档案法》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档案管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档案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5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档案馆接收现行机关档案的要求是() A.保持全宗的完整性B.保持全宗的逻辑性 C.保持全宗的实践性D.保持全宗的互补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发布于() A.1950年B.1956年 C.1991年D.2018年 3.公务员的人事档案属于() A.文书档案B.科技档案 C.专门档案D.政务档案 4.《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发布实施的时间是() A.1985年9月6日B.1987年1月1日 C.1990年7月1日D.2000年6月1日 5.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是() A.直接鉴定法B.实用主义鉴定法 C.逻辑主义鉴定法D.现实主义鉴定法 6.档案12—16—8—11中的8代表() A.页号或件号B.目录号 C.案卷号D.全宗号 7.主题词表中“大连会议(1959)”一项的注释属于() A.含义注释B.事实注释 C.限定注释D.意义注释 8.一份文件办理完毕后是否需要归档,主要取决于() A.文件的形成组织B.文件的外在形式 C.文件的内容质量D.文件本身的保存价值 1

9.报道性的档案检索工具包括() A.全宗卷B.全宗介绍 C.全引目录D.全宗单 10.档案实体分类方法的选择应具有() A.普适性B.逻辑性 C.人为性D.主观性 11.记录和反映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文件应当()A.保存10年B.保存20年 C.保存30年D.永久保存 12.珍贵档案的存放方式是() A.竖放B.平放 C.卷放D.折叠竖放 13.某学者为编写史书而利用档案馆相关档案的行为属于() A.实际利用B.学术利用 C.普遍利用D.非推理性利用 14.文件办理完毕主要指文件() A.已完成登记手续B.已经领导审核 C.完成文书处理程序D.已完成催办手续 15.保存磁带录音、录像档案适宜的温度是() A.15℃~25℃B.16℃~26℃ C.20℃~30℃D.25℃~35℃ 16.对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电子档案,复制转存的时限间隔应是() A.一年B.三年 C.四年D.五年 17.以下档案参考资料中属于专题概要的是() A.法规文件汇编B.科研项目简介 C.会议主旨文件汇编D.专题大事记 18.《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制发时间是() A.1980年5月B.1984年6月 C.1987年1月D.2018年1月 2

档案管理学基础(人大版)讲义:第七章 档案检索工作.doc

第七章档案检索工作 第一节档案检索工作的地位 一、检索工作在整个档案工作中的地位 1.检索是提供利用的先期工作 档案馆(室)为提供利用所作的直接的准备工作,具体解决每个案卷或每一份文件的查找,是通过检索来实现的。 2.检索是提高档案馆(室)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3.检索形成了档案业务工作中一个独立的重要环节 二、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的基本要求是 1.全,指信息存储丰富。 2.准,指检索准确。 3.快,指迅速。 4.便,指检索要方便。 三、应当注意的问题 要在重要的档案上下功夫,不要平均使用人力物力。 1.一般的可著录到案卷级,重要档案则可著录到文件级。 2.强调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排列起来以供查找咨询。 四、排检方法 (一)分类法 以科学的分类为基础,结合档案的内容和特点,运用概念划分的方法,把性质相同的档案线索汇集在一起,分门别类地组成一个检索体系。 优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个专业的档案线索汇集在一起,便于查找利用。 (二)按作者排检法 现又称责任者,把同一个作者形成的文件线索集中在一起。此法一般在机关档案室用得较多。 (三)按文号排检法 即按照文号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一般有文号目录、文号对照表。在机关档案室此法也较受欢迎,而在档案馆却用得不多。但对一此历史文件或文号不全的文件档案进行文号排检则有困难。 (四)按字序排检法 编制人名、地名之类的检索工具,一般采用部首偏旁、四角号码、笔数、笔形与笔数结合使用这几种方法。 1.部首偏旁法:采用不多,因为它在排列上有相当难度,很多偏旁难以掌握。 2.笔数、笔形法:其困难在于繁,简字的问题。

3.四角号码法:全国的人名、地名卡片采用此法较多。但此法的普及面不广。 4.音序法:按汉语拼音顺序进行排列。多用于以作者、文件名称、地区为编制对象的检索工具。此法较简便,但对于年纪较大的人却有不便之处。 (五)按地序排检法 按照文件形成的地区排列。此法在历史档案和一些专业档案的检索工具中采用较多。如清代的奏折、地质档案、农业档案等。 (六)主题法 按主题排检一般是编有主题词的检索工具采用的。严格来说,此法与第(四)种方法是一致的,是按主题词的字序进行排检。对于外文档案,一般是按外文字母进行排检。 目前在档案界,比较推崇的是分类法和主题法,两者各有优缺点。 第三节中国档案分类法 1987年出版《中国档案分类法》第一版。 1996年出版《中国档案分类法》第二版。 《中国档案分类法》由编制说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分类表、新民主主义档案分类表、民国档案分类表、清代档案分类表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分类表,由主表和辅助表(综合复分表、世界各国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中国民族表以及科技档案复分表等)组成。 《中国档案分类法》虽然设有检索方法,但手工翻阅,检索速度不快。可利用计算机容量大、速度快、检索途径多的特点,制作一部电子版的《中国档案分类法》。 第四节中国档案主题词表 1989年8月出版了《中国档案主题词表》试行本。 1995年11月出版《中国档案主题词表》正式版本。 《中国档案主题词表》主要由主表及词族索引、范畴索引、首笔画检字表和附表组成。主表主题词款目如下例: Renmindaibiaodahui……………款目主题词及汉语拼音 人民代表大会…………[BB]……范畴号 D 人代大会……………………代项 F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S 国家权力机关………………属项 会议* Z 国家机构*……………………族项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参项 《中国档案主题词表》词间关系表 词间关系含义简称符号 等同关系正式主题词用项Y 非正式主题词代项 D 属分关系下位词分项 F 上位词属项S

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件得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文件制作阶段、文件现实使用阶段、文件________阶段与文件永久保存阶段。 2、档案得内在联系性,决定了集中在一起得档案才具有________功能。 3、馆藏建设得四大原则就是________原则、效益原则、特色原则与弹性原则。 4、档案法规总得来说,就是从________与保管期限两个方面,对档案信息得输入、储存问题进行了规范。 5、归档不仅仅就是文件得转手与移交,它就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得法律性、 ________性行动。 6、智能控制就是对档案信息更高程度得控制。智能控制得深化有助于导致实体控制得______。 7、档案信息处理语言按其构成原理,可以分为分类法语言、________语言与代码语言等。 8、立档单位必须就是具有相对独立________,并主要以自己名义对外行文得社会主体单位。 9、全宗之下、案卷之上得档案实体分类层次,可以称为"系列",对"系列分类表"人们一般称其为________方案。 10、档案整理首先就是从________开始得,这就是因为档案信息得有机关联性首先就是在这一层次上体现出来得,而且,它也就是档案馆(室)对档案进行日常科学管理得基本单位。 11、档案著录就是对档案文件得内容与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与________得过程。 12、对档案内容所涉及事物得著录所形成得条目,就是编制________得基础。 13、所谓按事由类同性分类,就就是主要按社会职能得________类分档案信息。 14、档案检索工具具有存储、检索、________档案信息三项功能。 15、我国国家档案馆保管得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________年向社会开放。 16、档案展览本身就就是提供________得现场,利用者可以从中得到较为集中与系统得材料。 17、档案指南有全宗指南、________、专题指南三种。 18、________就是用来统计档案馆保存得全宗数量,并固定全宗号得登记册。 19、档案统计,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________统计、档案管理活动统计与档案事业统计三方面得内容。 20、借阅服务就是应用面最________得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所谓馆藏建设就就是对文件或档案加以( ),使之入藏于档案馆(室)得行为或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

《档案管理学》复习题填空1、《文件整理规则》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件)为单位。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13)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 5、A4型纸的成品幅面尺寸为(210X297)mm。 6、全宗号用(4)位代码标准。 7、档案室的收集,正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归档)。 8、立卷说明是对档案的补充和概数,具有资料积累和(检索)的双重功能。 9、根据规定,省以上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综合档案馆移交。 10、根据规定,省辖市和县级以下机关应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10)年左右后向本地区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11、文书档案长期保管期限为(16-50)年左右。 12、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就是(直接)鉴定法。 13、档案代理卡又称(代卷卡)。 14、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信息资源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15、档案著录项目共分(七)项。 16、档案馆指南的主体部分是(馆藏档案情况介绍)。 、资料目录的主体部分是(资料分类目录)。17. 18、照片档案主要由底片、照片及(文字说明)构成。 19、档案著录时,时间项一律用(8)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0、档案著录的结果是(条目)。 单选 1.档案著录的结果是(D)。 A卡片B记录C目录D条目 2.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向社会开发的界线,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C) A 10年 B 20年 C 30年 D 40年 3.2000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通用的文件种类有(B)。 A 10种 B 13种 C 15种 D 18种 4.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D)。 A B5 B十六开 C B5 D A4 5.A4纸的成品尺寸为(A)。 A 210x297mm B 210x265mm C 184x265mm D 225x156mm 6.保存底片的适宜温度为(B)。 A 13-16℃ B 13-15℃

浙江10月自考档案管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档案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5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 他各种方式和__________的历史记录。 2.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八项,简称: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__________、 统计工作。 3.归档制度主要包括:__________归档时间、归档案卷的质量要求、归档手续等内容。 4.组织全宗内文书档案常用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组织机构分类法、问题分类法。 5.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是:从国家和人民的__________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 的观点评判档案的价值。 6.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主要指:库房、装具、设备、卷皮和卷盒、__________等物质装备。 7.在著录档案文件时,置于多个文件编号之间、多个责任者之间的标识符号为:__________。 8.在档案用户需求心理的求便规律中,__________是决定档案用户是否利用档案服务的重要因 素。 9.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是提高档案馆(室)_______的一个重要途径。 10.档案工作登记主要涉及档案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重要情况和一些基本的工作行为、 __________、数字。 11.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分类、复制、技术加工、排序编号、编制卷 内目录、__________、书写卷名、检查验收。 12.会计档案具有广泛性、__________、稳定性三大特点。 13.照片档案文字说明由事由、时间、地点、__________、背景、摄影者等6个要素组成。 14.档案保管中的八防是指:防火、防水、防潮、__________、防虫、防光、防尘、防盗。 15.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可采用实时方式。其__________归档应定期完成,归档时 间可参照国家关于纸质文件归档的规定办理,即管理性文件在次年年初归档,技术文件在项目完成后归档。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1

档案管理学笔记

绪论 一、档案管理学现状 1.档案管理学:是研究档案系统的运行规律阐述档案管理的一般原理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2.档案管路学历史:从无到有的过程 国外 苏联 我国:20世纪20、30、40年代 1935年周连宽《县政府档案处理法》 1936年程长源《县政府档案管理法》 1938年何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 1940年龙兆佛《档案管理法》 特点:照搬照抄 3.档案管理学现状 二、学科类型、定位与特点 (一)学科类型 1.文书档案或普通档案管理学 2.科技档案管理学 3.专门档案管理学 4.综合性档案管理学 (二)学科定位 档案学是以档案及档案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各门系统性专业知识体系的总称,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三)科特点 1.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2.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3.社会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三、在学习档案管理学时应掌握如下具体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研究法 第一章档案实体管理概论 一、档案实体管理的概念 1.实体:(1)所有触之有形的实际物 (2)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实物 (3)表示数据库中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或概念 (4)真实具体的东西,第一性的东西 (5)能够独立存在,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源的东西

虚拟:(1)不一定符合事实虚拟的情况 (2)编造的 (3)由高科技技术实现的仿实物或伪实物的技术 虚拟管理:(1)网络时代公司成员分布于不同地点的管理,跨时空组织边界的实时沟通和合作,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效益最大的目的。(宏观) (2)对虚拟团队进行协调,提高团队效益。(微观) 2.档案实体管理的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 收集:分散到集中 整理:无序到有序、零乱到系统 鉴定:判断档案是否保存或销毁 统计:反映数量的关系 保管:目的是延长档案的寿命 2.实体管理与内容信息开发利用的关系 档案实体管理是手段,档案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是目的 二、档案实体管理原则 原则:(1)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2)长期检验所整理出来的合理化现象 1.来源原则: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2.全宗原则 (1)全宗:一个国家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文件整体,是档案馆档案的第一层分类,统计单位。同一全宗的档案不能分散,不同全宗档案不 能混淆。 (2)全宗原则的理论意义:全宗原则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 全宗原则深刻揭示并维护历史活动的有机联系 全总原则对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全宗原则在方法上简便求实 全宗原则的理论意义:全宗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尊重历史,作为档 案管理的基本方法性原则和理论基石对整个档案管理工作 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3)实践价值:○1维护了历史本来原貌,最大限度体现了档案的本质属性 ○2使分类方法简便易行 (4)面临的问题:○1在管理实践中难以彻底贯彻落实 ○2社会各组织之间关系界限模糊 ○3组织和个人共同活动中形成的独立性较强的档案全宗划分问题 三、档案实体管理的方法 1.方法:历史方法 逻辑方法 二者区别:○1历史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客观现实存在状态及界线对事物进行直接认定性的区别与划分 ○2逻辑方法是根据事物抽象属性和特征来区别 2.实体管理中应用历史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专升本-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决策

第三章决策 1.决策的概念及其理解。 概念: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尽管各人对决策过程的理解不尽相同。过程包含6个步骤。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类型有哪些? (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或所涉及的问题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3)按决策的多寡划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4)按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划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5)按决策者的手段划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3比较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各自具有的优缺点。 个体决策的优点:①果断性强②责任明确③决策成本低 个体决策的缺点:①决策缺乏连贯性②决策的可实施性欠缺 群体决策的优点:能更大范围的汇总信息;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能得到更多的认同;能更好地沟通;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群体决策的缺点:决策所用的总时间一般比个人决策要长;过多的依赖群体决策,会限制管理采取迅速,必要行动的能力;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的问题 4决策的特点 ①目标性②可实践性③可抉择性④满意性⑤决策的信息依据性⑥过程性 5.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3)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讲,原因有: (1)决策者很难获得决策需要的全部信息 (2)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 (3)决策者很难准确的预测出方案将来的结果 (4)决策者评估并选择最优方案的代价相对较大,经济上不合适 6.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何种发展? (一)古典决策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