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目标

使血常规检验的受到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2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方面。

2.1血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1.1检验单的申请:检验申请单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如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床号、疾病的诊断,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与血常规检验有关的既往史等患者信息,以便检验人员查对。申请的检验项目应准确无误,如需特殊检验应注明。

2.1.2患者的准备:许多生理因素可引起血细胞数的改变,如剧烈运动、饱餐、饥饿、紧张等,常使白细胞数增加,所以在采血前应尽量避免这些生理因素的影响。在采血前患者应把自己的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告知医生,以便确定最佳的采血时间。

2.1.3标本的制备: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形态的完整。

2.1.4标本的采集

2.1.4.1详见《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

2.1.4.2抗凝剂:血常规标本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

2.143标本采集后,立即将抗凝标本轻轻180度混匀8-10次。最后再次核对

病人姓名和号码。

2.1.5标本的运输和储存:采血完成后应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因为标本储存过程中,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如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在4-8 C 低温保存,但不要超过4小时。

3血常规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3.1测定时间对标本的影响

3.1.1标本取好后,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8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

结果。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做镜检分类者应及早分血片。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的准确数据,则标本可以在2?8 C 的条件下保存24h。

3.2试剂的配套使用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最好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原装配套试剂,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选择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其中溶血素的选择很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血细胞的检验质量。溶血素的质量不好,可以造成溶血不完全,使未溶解的红细胞计数到白细胞中,造成白细胞数假性增高,血红蛋白测定偏低。另外,也可能会使白细胞明显变形,使白细胞直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不准确,甚至不能进行分类计数。

3.3仪器的校准

3.3.1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3.2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除了测定仪器的定期保养外,还要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仪器校准前应彻底清洗管道,去除管道中的残留血液、吸附的蛋白和纤维等,然后测定试剂空白,本底要符合要求。

3.3.3配备仪器标准操作手册(SOP (随机附带的原文(复印件)及仪器检定,自检,校验等相关文件,记录,证书等)。

3.3.4建立仪器操作卡(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开、关机,主要操作步骤和维护)。

3.3.5注意仪器得堵孔和半堵孔现象,并及时处理。常见堵孔原因:

3.3.6注意某些病理因素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3.4标本自身的影响因素

3.4.1标本自身的因素也会对血细胞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其中血小板计数最容易受干扰。由于血小板计数的阈值是2?24fL ,3?20fL为准确计数阈值,20?24f为血小板计数的漂浮阈值。当小红细胞体积< 24fL时,计入血小板,使血小板假性增高;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计入红细胞,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

3.4.2有核红细胞增多会使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

343淋巴细胞分群中也可能存在体积稍小的嗜碱性粒细胞,使淋巴细胞分类

计数假性增多等。

3.5室内质控

3.5.1血常规的室内质量控制可以用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一种用全血细胞质控

物,每天随常规样本测定,然后绘制质控图,观察其均值、标准差是否有漂移,另一种用红细胞平均指数即浮动均值分析法进行质控,该法的分析基础在于综合性,即病种各异的患者红细胞指数(MCV MCH MCHC勺均值是稳定的,因此测定中可以通过患者红细胞指数的变化规律来进行质量控制。

3.5.2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3.6室间质评:详见《临检室标准操作规程》

4血常规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当检验结果出来后,对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关键。

4.1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根据国际血液学复审协作专家组推荐的

“血细胞涂片复审41条国际规则”及SYSME血球分析仪分析软件制定本实验室血涂片复审标准。

4.2注意分析检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对异常结果做出正确判断

4.3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联系对在检测中出现的危急值和异常结果,要及

时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做到合理解释。多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及时纠正潜在引起实验偏差的趋势。力卩强为临床服务的思想,坚持规范化服务。不断改进实验室的工作,提高检验质量。

总之,为确保血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我们必须抉择好分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严格的保证措施,控制实验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误差, 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5流程图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做好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品在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非常重要,不要使用厂家提供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等影响,IQC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出现问题,如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品或具有性的新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一般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推荐用EDTA-K2抗凝。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4.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Hb、WBC和PLT均有一定影响,每日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别。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

检验科质量管理及监督记录文本

检验科质量管理与监督记录 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〇一六年度

实验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一、质量管理 1、科主任负责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应有适宜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进行检验数据管理,存在问题有分析、处理程序及改进措施,有记录文件。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全员参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员工知晓指控要求、程序与方法。 4、制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对特殊检测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实施准入管理、有制度、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检查项目。 二、工作规范 1、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经批准的准入项目,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应有验收、准入程序,工作人员有上岗资格证明文件、应建立实验项目临床应用指南或手册,定期更新,对本院尚未开展或条件不具备的部分检验项目应有规范的外送运行机制,并签订有保障合同或协议及委托合同或协议,有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4h急诊服务,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科室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废弃物处理程序,并落实到位,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实验室废弃物、尖锐器具的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规范要求,具有生物危害标志,使用正确。 3、有室内质控制度及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参与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有记录,有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有工作记录,检测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流程(转)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为保证每个样本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 一致性,科室特制定本程序,各实验室应当认真遵照执行! 室内质控流程如下: 选购质控品→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设定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失控判断规则→日常工作前质控测定→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质控数据的管理 1) 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 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 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 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 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 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 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 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 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 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 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 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 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 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 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新)检验科2016年质控计划

质控计划 本年度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科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了“管理年”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本检验科将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从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 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各实验室严格执行已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小组和各实验室组长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 二. 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质量监督员,生物安全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三.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各实验室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

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科外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局面。 四. 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1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实际上许多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与标本的质量有关,并不是检测过程的原因。因此,对检验前过程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检验前过程大多发生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邀请医护人员参加科内学习、检验通讯、印制发放原始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

最新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资料

精品文档 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先进仪器的普及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的检验医学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如何加强检验科管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检验医学水平的首要问题,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检验科管理的需要,也是实际的需要。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对于检验科来说,主要工作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其最终成果主要是体现在检测报告上。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化验报告,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是检验科学建设的核心问题。 为了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仅仅靠对实验标本本身的控制是不够的。因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诸如,医护人员对项目的了解,标本采取过程各环节控制仪器设备、仪器设施是符合实验要求,量质溯源,样品管理,检验方法,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为了保证实验报告的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 控制范围应涉及标本检验的全过程,也就是以体系的概念去

分析、研究上述质量形成中各项要素(包括直接的与间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接的因素)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实验室必须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规律,及时分析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注意解决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体系的适应性问题,使质量体系有效的运行。换言之,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使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检验结果始终保持可靠。 质量体系的构成 按照质量体系的概念,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四部分组成。 1、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 式建立的职责权及相互关系。组织结构的本质是实验室职工的分工协作关系,目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内涵是实验室职工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系统。组织结构对实验室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人员明确规定其责任、权限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实验室上下级和同级之间职权关系,把质量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分,明确规定不同部分、不同人员的个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质量职权结构(制定每个岗位职责范围)。 2、程度: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称之为程序。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1目标 使血常规检验的受到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2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方面。 2.1血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1.1检验单的申请:检验申请单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如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床号、疾病的诊断,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与血常规检验有关的既往史等患者信息,以便检验人员查对。申请的检验项目应准确无误,如需特殊检验应注明。 2.1.2患者的准备:许多生理因素可引起血细胞数的改变,如剧烈运动、饱餐、饥饿、紧张等,常使白细胞数增加,所以在采血前应尽量避免这些生理因素的影响。在采血前患者应把自己的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告知医生,以便确定最佳的采血时间。 2.1.3标本的制备: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形态的完整。 2.1.4标本的采集 2.1.4.1详见《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 2.1.4.2抗凝剂:血常规标本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 2.143标本采集后,立即将抗凝标本轻轻180度混匀8-10次。最后再次核对 病人姓名和号码。 2.1.5标本的运输和储存:采血完成后应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因为标本储存过程中,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如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在4-8 C 低温保存,但不要超过4小时。 3血常规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3.1测定时间对标本的影响 3.1.1标本取好后,放置的时间长短会对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8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

XX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1/2PT,参照(CLIA'88)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P80表1-2-18 (5)室间质评——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109/L 或>20.0×109/L、RBC<3.0×1012/L、HGB<100g/L、PLT<100×109/L或>400×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 b 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 c 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 d 计数100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宜新鲜随机中段尿,避免污染,不加防腐剂保正标本质量。 (3)尿液分析质控程序(标准条每日一次,质控物同批号每周一次) 1.用质控物进行质控 超出质控范围在质控范围内 进行第2步开始进行标本测定 检查质控物是否失效、是否正确储存、是否污染 是这些问题没有明确说明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流程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流 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 一、定量检测项目的每日质控 1.所有实用的,技术上可行的分析步骤都应使用质控品,并且与病人标本以同样方式检测,非常规项目每周或每月进行测试。 2.质控包含于每批病人标本的检测或者是定时间隔内进行的检测(不超过24小时),一般将室内质控品放在第1号,LIS特批号:99.未上网的结果记录于登记本。失控判断规则执行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案。 (1).如质控结果在阈限(2SD)范围内,可以报告分析结果。 (2)12s警告,质控中一个是大于±2SD但小于3SD,仅作警告,并启动其他规则判断质控数据,其他规则均符合,判断是随机错误,报告可发。 (3)13s失控:一个质控是大于±3SD,判断失控,对随机误差敏感。 (4)22s失控:如果两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超过均值的+2s或-2s,判断失控,对系统误差敏感。 (5)R4s失控:两份质控物中,一个结果超过均值+2s另一个结果超过均值 -2s,判断失控,对随机误差敏感。 (6)41s失控:有4个连续的结果连续超过-1s或+1s,判断失控,对系统误差敏感。(7)10X失控:10个连续的质控同时大于均值,或小于均值,判断失控,对系统误差敏感。 (8)出现失控应通知组长,启动质控失控处理及原因分析程序处理。 3、急诊检测设备或替代设备的质控,按照设备比对计划进行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误差在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可接受范围内。

4、出现失控时,当日报告不能发放,由组长启动质控失控处理及原因分析程序进行处理,纠正后作出发出报告的决定,并将其记录在各组室内质控专用登记本上。 二、定性检测项目的每日质控 1、实用的且技术上可行的所有定性操作步骤中应使用质控品。 2、每批病人标本检测跟随阴阳性对照并将质控结果记录。 3、如果质控结果符合要求(如阴性或阳性),定性结果可以报告。 4、如果质控结果不符合要求,则要求组长讨论解决。 5、组长启动质控失控处理及原因分析程序处理,作出相应的决定,并将其记录在各组室内质控专用登记本上。 三、建立一个可接受的可信限RCV 1.每引进一种新的操作程序或一种新的质控,尽可能在一个多星期里作30次(至少20次)分析以建立一个±2SD范围,当检测频率低或花费大,检测时间的程序例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测试含有特定值的质控物来检测质量。 2.操作步骤: ⑴.对所有结果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⑵.去除大于一个平均标准差的结果,再计算定值和标准差,重复这一步骤直到资料中无"越线者"; ⑶.计算2SD范围; ⑷计算变异系数CV,优异CV值为1%,好的CV为4%,可接受CV值为12%,根据实验的用途和分析技术的状态来仔细检查CV值,在重新评估检测结果时可能通过使用双份标本,降低标准差或其他指标来降低CV值。 3.计算: (1)平均值:X=ΣX/N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邛崃段氏骨科医院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选购质控品→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设定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失控判断规则→日常工作前质控测定→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质控数据的管理 1) 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 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 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 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 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 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 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 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 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

状况进行检查。 10) 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 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 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质控品在冰箱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混匀, 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不要使用厂家提供 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定标等影响,IQC 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偶然误差: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系统误差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 出现问题,如注射器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校准品或具有溯源性的新 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一般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推荐用EDTA-K2抗凝。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4.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Hb、WBC和PLT均有一定影响,每日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别。 (二)分析中质量管理 1.试剂的合理使用:原则上使用原仪器配套试剂。但国内开发出经过原装试剂严格对照,并经科学鉴定认可的试剂也是可以使用的。注意试剂保存时间、保存温度。 2.标本要求:血样符合要求,采血管清洁,血液混匀,无凝块、无溶血。 3.做好室内质控:每日开机后先做室内质控,看仪器各项参数的测定值是否在X±2s以内,符合要求后再做病人标本。对于失控应按质量控制程序处理,仪器质量控制当天的情况进行逐一登记。 4.注意仪器得堵孔和半堵孔现象,并及时处理。 常见堵孔原因:①采血时用棉花擦吸管,纤维混入②采血过浅,凝块形成③蛋白堵塞孔道④标本落入灰尘⑤使用后冲洗不够,停机时间长试剂结晶堵口⑥血液未混匀,有凝块。 5.注意某些病理因素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①高粘滞血症冷球蛋白增高或冷纤维蛋白增高,非晶体物聚集,使白细胞、血小板增高。

质量控制流程图.doc

3.1.1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施工准备 项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方案 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频率及方法 材料、机械、劳动力、现 场管理人员准备 分项开工报告 批准 分项开工批复单 每道工序施工 施工测量放线 报告 检验试验报告设计施工复核 不批准 分析原因,及时修复改正或返工 材料检查工艺流程检查测量检测试验检测质检工程师检查 自检结果 工序交接报告 不合格 抽样检查资料检查试验抽测测量检测工序检验记录检查 交工报告 不合格 合格 交工证书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3.1.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指挥长 生产副指挥长 质量安全 总工程师 材 料 厂 科 程 工 安全质量 试 验 室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质量安全 委员会办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工 程 队 队 程 工 程 队 工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3.1.3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原材料取样 不 合 标准试验格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试验报告 实施控制检验 成品抽样检验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合格不合格 作业结论分析原因 结束提出处理意见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3.1.4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承包单位填写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方法: 承包单位另选不合格 监理工程师审核 合 格 1.审核证明资料 2.到厂家考察 3.进场材料检验 4.进行验证复试承包单位使用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3.1.5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图纸会审 参加设计交底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师审批 工程物料确认 进场验收 技术复核 分部工程验收 技术交底工程定位交接 甲方、监理确认工程师确认 隐蔽验收质量验收 资料审核 甲方、乙方、设计联合验收 交付使用送交资料和竣工图 回访维修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血常规质控质量控制

血常规室内质控注意事项 做好血常规的室内质控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质控品在冰箱中应直立放置。 2、每天自冰箱拿出后,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再缓慢地颠倒混 匀,不要立即混匀。 3、检测完毕后,要用柔软的布或纸擦拭试管口和盖子上残留的液 体,否则影响质控品的质量。 4、血常规质控品更换频繁,每批都要统计均值(不要使用厂家提 供的均值);SD沿用历史统计的数值即可,但应小于1/3允许总误差。 血常规不像生化实验受试剂批号、试剂质量、定标等影响,IQC经常出控,血常规IQC出控大致有: 1、偶然误差:重复一次检测即在控了。 2、某一项指标(如WBC)出现系统误差时,要考虑该指标系统 出现问题,如注射器松动、检测部问题等。 3、如果全部指标偏低或偏高,多数情况是质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校正系数是不能盲目更改的,只有用校准品或具有溯源性的新鲜全血校准时才能更改。盲目更改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总之,血常规的IQC即非常“难”做,也非常“容易”做!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单开始至实 验完成检验,包括登记和发出检验报告单全过程中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 1.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2.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3.标本的采集和贮存:一般要求抗凝静脉血,尽可能不用末梢血。推荐用EDTA-K2抗凝。抗凝血标本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应及早推片镜检。

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 及流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

1/2PT,参照(CLIA'88)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P80表1-2-18 (5)室间质评——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109/L或>20.0×109/L、RBC<3.0×1012/L、HGB<100g/L、PLT<100×109/L或>400×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 b 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 c 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 d 计数100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

如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如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9-09-09T14:23:17.3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吴让江[导读] 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获取质量高的标本非常关键,更关键的是在检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误差。通川区翠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四川省达州市 635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日益重视,同时也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为基础的检验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检测。血常规检验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后续的治疗、治疗效果的评价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血液常规检验是检验工作的基础课,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设备等原因导致检验的结果出现偏差,进而给医生的诊断提供了错误的治疗方向,耽误了患者病情的治疗。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严格控制检验流程,才能有效的控制血液常规检查的质量。 1标本采集 血常规的标本采集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静脉抽血的采集方法,第二种是通过毛细血管的采集方法。根据一些医学方面相关知识可以了解到,通过抽静脉血采血的方法是检测效果最佳的一种方法,根据查相关的资料可以了解到,通过扎手指采取手指末梢血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都要比抽静脉血采血的方法差很多,并且它检查出来的结果中血小板计数会偏低。白细胞的计数则有可能明显要高出很多。所以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最好是选取静脉抽血的采集方法。 2采血量 血常规检验的采血量要根据患者所检查的项目来决定,通常为2ml。检验工作者要明确所采血量足够完成本次检测,仪器吸完血液后还有微量的剩余,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血液抗凝剂的使用量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执行,控制好抗凝剂、血液间的比例。在进行抽血的过程中,应使用定量抗凝剂的真空管进行采血,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存血液。 3标本的保存、运送以及测定的时间 标本采集之后,医院的相关人员应该及时将标本送到指定的地点去检测,最好是不要耽误运送和保存的时间,因为标本在保存的时候,运送和保存的时间会对血细胞的多种化学反应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采血之后将标本及时送到指定的地方检验,时间越短,检查出来的结果就会更加的准确。有些标本在采完血之后可能会送到第三方大型机构去检验,这时就必须要做好正确的保存措施,保护好标本,最佳的方法就是采用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标本在采集之后三十分钟到八小时之间进行检测,在这个时间段内的结果都是非常准确和稳定的。如果对标本需要进行稀释的话,则不能超过十分钟来进行检测,否则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 4生理因素对检查造成的影响 患者的生理因素对检查的结果也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让检测结果变得不准确,比如患者的精神状态不好、年龄大还是小以及是否服用药物等多方面的生理因素都会让检测的结果受到影响。比如正常人在一天的时间里面,白细胞和血小板等都会有一定的波动,因此,患者在检测之前最好是不要做运动,千万要避免剧烈运动,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则需要进行取暖之后再采血,检测时,患者还要避免在检测之前没有吃过对血液检测值有明显干扰的药物。 5试剂因素对检查造成的影响 在我们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的检测时,最好是选用原配的试剂,首先应该看取用的标准物是不是在有效的日期以内,外观上面有没有变化,然后需要进行十一次连续的标准物品的测定,第一次检测的值不用登记,然后再对从第二次到第十一次的结果进行登记,计算他们的值是否准确,能否达到可以使用的要求。如果没有原配的试剂则需要选择可以和溶血配套的稀释液,如果质量不好则会让溶血变得不完全,导致血红蛋白等方面的值出现假性的增高,还可能使一些相关值计数变得不准确,甚至导致图标计数的异常。 6仪器因素对检查的影响 如今,随着设备越来越先进,所以在血常规检测方面经常会用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减少数据分析的时间。这种检测主要用到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三分类的方法,第二种是五分类的方法。分类和筛检的方法准确性相当的高,速度也很快,如果有异常的结果会自动提示。但是这种方法不可以完全替代显微镜检查的方法。血红细胞检测在稀释方面非常重要,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倍数太大会让血细胞的数量变少,倍数如果太低的话则会让血细胞的精准度受到影响。因为需要保证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操作仪器方面必须要按照它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且对仪器也要定时的进行保养,在检测之前先对仪器进行校准操作,将它的管道彻底清洗干净,一定要除去管道中残留的血液和纤维等等,然后再对空白试剂进行检测,看是否准确,然后标本也一定要符合要求。 检查血常规能够看出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现象,还可以通过检验结果看出病人是否贫血以及是否患有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还能提示受检者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良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也很多,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获取质量高的标本非常关键,更关键的是在检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误差。

8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体检科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科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打印检验申请单:各科工作人员要根据受检者所选择的检验项目,打印检验条形码,字迹要清晰可读,内容包括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所检项目、条形码号及条形码。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受检者信息,以至于不能对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受检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受检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受检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受检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受检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

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采血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 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 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

检验科管理和持续改进记录文本

四棉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时间:地点:负责人: 质控人员: 一、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 ((★)(★)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 (一)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服务项目;急诊检验 1、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合作单位服务协议;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定期网络通报细菌耐药、临床标本菌种分布(1次/季度);三年开展的检验新项目一览表4.15.1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临床合理性建议、新项目设置合理性及急诊检验满意度调查表(2次/年);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对外公示(急性心肌标志物、凝血和感染)(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三证齐全;分子诊断项目(外送);应急检测能力和技术储备;方法学验证及评价记录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步骤;新项目实施后的跟踪,听取临床对新项目设置合理性的意见,改进项目管理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科主任负责、记录、培训;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他急救设施及耗材、警示标识、《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检验科质控小组活动记录2012

检验科质控小组活动记录2012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 检验科质控小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2-1 一、质量专题: 学习2012年室内质控要求和新的室内质控上报系统的使用 二、质量现状: 2012年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要求: 1. 采用新的上报系统上报室内质控数据 2. 增加了参加室内质量控制的检验专业和项目 三、质量对策: 所有质控小组成员学习了2012年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的有关要求:室内质控上报项目,临床生化项目为27项,甲状腺功能5项,肿瘤标志物3项,传染病标志物3项,血细胞8项,尿液干化学10项,逾期不报或漏报的单位将不得参加省级质量管理奖评先活动,也不列入“江苏省检验结果互认单位”名单中。不在通报中其它专业和项目仍按原要求上报,小组成员同时学习了新的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系统IQC Clinet的安装,下载相关资料,质控项目、批号、仪器、检验方法、质控品等的设置,以及数据的上传、导入和发送等。 四、质量结果: 全部质控小组成员了解了省临床检验中心2012年室内质控的有关要求,特别是新增室内质控类别和项目部分内容,同时掌握了新的室内质控上报系统网络的使用方法。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 ======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 检验科质量控制工作小结记录 时间:2012-12 一、质量专题: 检验科质量控制工作月总结,2013年的质控计划。质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质量现状: 1. 检验科部分检验项目因各种客观原因以往未按要求做室内质控 2. 少数人员对室内质控的规则、要求、数据分析、质控图绘制等室 内质控知识了解不够 3. 室内质控的项目有生化、免疫(乙肝、梅毒、艾滋)、血常规、血 凝 三、质量对策: 以血糖为例,所有质控小组成员对有关室内质控的知识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学习。主要内容包括: 1.质控品的保存和使用 质控品应严格按照要求及时保存在-20?以下,冰冻状态融化使用时,应轻轻摇匀。未用完部分可4?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质控血清在室温的放置时间。 2.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分析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15T15:27:35.7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作者:常苇 [导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推进,现阶段较多的新型设备和仪器推陈出新,并且大范围的应用到医疗领域当中,对诊断的精准性进行有效的提升。 (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南京210039)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对血常规进行检测的期间如何更好的对质量进行控制,同时阐述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来不断提升血常规检测的质量,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逐步的提升。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研并充分的结合现实中的工作经验,来对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在对血常规检测的期间,其主要的方面为有效的选取检测的试剂,同时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而后对标本本身进行控制,不同的阶段都呈现出较强的特征性,同时每个不同的环节都会对血常规的检测质量产生影响,对精准性产生影响。血常规的检测中对质量进行较好的控制,为有效的对精准结果进行保障的前提,将血常规的检测质量进行逐步的提升,能够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进行较好的反映。 关键词:血液化学分析;质量控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推进,现阶段较多的新型设备和仪器推陈出新,并且大范围的应用到医疗领域当中,对诊断的精准性进行有效的提升。但是新的设备和仪器在使用的期间,不同的条件对其精准性会产生相应的影响[1]。在临床诊断的期间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实施血常规检验,医师可以根据血常规的检验对病人的疾病和后期的医治进行有效的判别,因此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对病人的医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在实施血常规检验的期间,其主要是对血液中的红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实施检验,在医学实践的期间要对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的思虑,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以此来对质量保障[3]。笔者对血常规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1血常规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 1.1选取检测试剂 能够对检验的质量产生影响的方面为标本的置放时间周期,所以在对病人进行血液的抽取之后要及时的进行检验,以此来对质量进行保证。在对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试剂的选取最好就是对原装的进行使用,如果没有此条件的话,也要选取与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能够造成溶血不完全的状况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溶血素质量较差,会让白细胞的数量呈现出假性上升的状况,同时降低血红蛋白。 1.2检测仪器的校准 在进行血液分析的期间要对仪器进行有效的校准,才能对血常规的检验质量进行控制,对其进行校准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仪器实施定时养护,还要对不同的重要部位进行精准度的效验。在对仪器进行使用的前期,要开展清洁的工作,避免仪器的管壁中出现检验遗留的血液和蛋白质等。在进行检测的期间要对标准物的有效期间进行保证,在将标本取出冰箱以后,要有效的保障其与室内的温度对等,而后实施混合均匀的操作。如果出现设备仪器与标准出现偏差的状况,就要第一时间通知厂家对其进行调整。在对血细胞分析仪器的使用期间,稀释的倍数和计数的容量是特别重要的指标,对血红细胞进行检测其主要的方面就是要对测评的容量进行稳定同时精准恰当的使用稀释的倍数。稀释的倍数如果过大的期间,会造成测评容量内的细胞的数量不断的增强,如果倍数过大或过小,对于测评的精准性就会有特别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想有效的保证结果的精准性,相关的检验员工在工作的期间,要对仪器的使用标准化流程严格的遵照,同时定期的进行保养。 1.3标本本身的控制 对标本产生影响的方面也是血液检测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其中最易收到影响的方面为血小板计数。2fl到24fl、3fl到20fl是血小板计数的精准阈值,血小板计数的漂浮阈值为20fl到24fl,在小红细胞的体积<24fl的期间录入血小板,都让其呈现出假性降低的状况。除此以外,淋巴细胞群也会呈现出体积小的状况,此不同的方面都会造成淋巴细胞计数呈现出假性的改变。 2提升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试验室中开展的工作为血常规的检验工作,在进行检测的期间,允许出现误差的存在,但是要将误差的数值降低到最小,同时还要防止出现错误的状况。医师也要有效的掌握血常规的检测相关内容,以此来对其检测的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进行判别,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更好的判断,将医治的方案进行有效的改变,让病人尽快痊愈。还要对相关的仪器进行有效的保养,在对仪器进行使用的前期,要开展清洁的工作,避免仪器的管壁中出现检验遗留的血液和蛋白质等。检验的员工要严格的依照流程来开展检验工作。最后,要对血常规的质量进行较好的控制,其主要的方面为工作人员的因素,相关工作人员要对仪器产生的问题和操作中的困难进行及时的报告,以此让血常规的质量控制不断发挥其作用性,同时还要对自身的专业技能掌握和职业的素养进行提升。 3结语 在对血常规进行检测的期间,检验质量的精准与否能都对医生诊断病人的结果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全部的医治过程,也是能够对医院的医疗技术进行较好的反映和可靠性的重要方面。在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期间,要对不同的环节进行细致的操作,同时加强管理,让整体的检验过程呈现出规范化的状况,为其质量的精准性给予较好的保障,以此来不断提升医学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光顺.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6):78-80. [2]卫克生.溶血标本对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55-56. [3]王莹.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农村卫生,2016,9(6):45-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