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教案

第一节杠杆的平行条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

一、认识杠杆

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

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

及阻力臂L2的示意图。

填一填

⑴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⑵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

动力是:____ ________,

阻力是:______ _____。

动力臂:______ _____。

阻力臂:______ _____。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1.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认为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杠杆(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

3猜想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关系?

4设计实验

5按照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

(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

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示悬挂点到支

点O 的距离。

(2).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 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6.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 。

学习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你还有哪些疑问?

实验

次数

左边 右边 动力F 1/N 距离L 1/cm 阻力F 2/N 距离L 2/cm 1

2

3

自我检测

1.请你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及阻力臂

2.5N的动力F1和15N的阻力F2分别作用在同一杠杆上,杠杆恰能平衡,则动力臂L与阻力臂L之比()

3.有一杆秤称重物时,秤锤上沾上了一块泥,这样称的结果会比实际质量增大、不变还是减小?

八年级下册物理 杠杆的初步认识及平衡条件(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过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并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对力学知识获得进一步理解:能从常见工具和器械中识别出杠杆和滑轮,知道杠杆、滑轮的特点和应用,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能正确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本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节,学习杠杆、滑轮和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第3节,学习分析并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本章共分3节: 1.第1节“杠杆”,本节讲述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本节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其中重点要学习设计实验表格,学习收集数据并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怎样提出科学的猜想. 2.第2节“滑轮”,本节讲述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特点和实质,并进一步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最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斜面和轮轴的工作原理.本节也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这个实验探究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学会安装滑轮,总结出两种滑轮的特点. 3.第3节“机械效率”,本节是在学习了功、功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总功的概念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实际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认识杠杆、识别杠杆的类型,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②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通过组装滑轮组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③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会正确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特征,认识杠杆的“五要素”; 2.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方案,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进行分类; 4.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出验证方案,对信息进行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及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同时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F1+L1=F2+L2 假设二:F1–L1=F2–L2 假设三: 假设四:F1·L1=F2·L2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表格 实验次 数 F1/N L1/cm F2/N L2/cm 1 2 3 (5)交流与合作 提问: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F1·L1=F2·L2 学生练习: 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杠杆必须是一根硬棒 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0 2、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 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 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 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 3.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当A端挂重量为G A的物体,B端挂重量为G B的物体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OA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 = BO,杠杆重量不计,则:() A、G A=G B B、G A<G B C、G A>G B

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1

校内公开课授课人:张茂华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个要素,能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提出猜想、并从实验数据中归纳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2)结合我国古代对杠杆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解析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用具 杠杆、钩码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从阿基米德的名言说起,“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可以撬起地球。”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2、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哪些? (2)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分别是什么? (二)实验探究互动交流 1、提出问题 教师演示杠杆要平衡,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满足什么关系? 提出探究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器材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2、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让学生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自学课本77页后出示实验步骤,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并把所得数据填入78页表格中。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1)杠杆两端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5、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L2 6、讨论交流 为什么要改变力和力臂进行多次实验? 7、评估 实验中还有哪些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三)、练习巩固展示自我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 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边下倾,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边的螺母向旋一些。 (2)实验时只有一盒钩码(内有10个相同的钩码),当在左边第二格挂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

杠杆练习题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4.小华用钓鱼竿钓起重为15N的鱼,如图所示,OA=0.4m,OB=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钓鱼竿钓鱼费距离B.钓鱼竿是个省力杠杆 C.手对鱼杆的拉力F1的大小为75N D.手对鱼杆的拉力F1的大小为3N 4题图5题图 5. 如图所示的两把剪刀,如果想用来裁剪厚铁皮,应选择剪刀__ (填“A”或“B”)更省力。 6. 如图所示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一个杠杆,O是它的支点。 (1)小明用力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此时AOB是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他想更容易抬起重物,应该将手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点,这是因为增大了。 7. 如图所示为开瓶时使用的开瓶器(图a),可以简化成不计重力的省力杠杆(图 b),O为支点。若动力F1和阻力F2都与杠杆垂直,且AO=6cm,BO=1cm,F1=25N,则F2= N。

6题图7题图 8.如图所示,一名同学在做俯卧撑,如果把人的躯干看作一个杠杆,这是一个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该杠杆的支点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8题图9题图 9.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1千克,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若杆秤水平静止时,被测物和秤砣到秤纽的距离分别为0.05m、0.2m,则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_____千克。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_________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0.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OA的A端挂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石块,在OA的中点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当力F=4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石块重N。其密度为________kg/m3,将石块浸没于盛水的烧杯中,若杠杆仍在水平方向再次平衡,则F=________N。(g =10N/kg) 10题图11题图 11.图中AB是用软绳悬挂的杠杆,请在A点画出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拉力的示意图。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F 1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杠杆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但如何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杠杆还不清楚。故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但须说明的是,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为了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教师应适时地给一些方向性的提示和指引。对通过实验得不出结论的学生,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认知结果,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培养他们敢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出杠杆 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①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 ②杠杆平衡的仪器一套(共8组)、钩砝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FLASH MTV) 二、用图片、实物展示引入杠杆,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1)支点:杠杆转动时所绕的点(轴)。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5)阻力臂:支点到阻 三、课堂(1),巩固杠杆概念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经典导学案(含答案)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经典导学案(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导学案 学生: 课题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间 2012 年 2 月日 第课时 课型新课课时 3 主备人张婉审核人 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五要素,会画杠杆的示意图,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灵活运用解题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关于杠杆的作图; 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一、(1)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处于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2)猜想: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实验设计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①:A、B两图中的杠杆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实验时采用哪幅图为什么 图A: 图B: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4)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注意:左右两端平衡螺母都往_______处调。) 2.在杠杆的左侧挂上适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右侧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1,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2是阻力。 ) 3. 只改变钩码数量(即只改变F 2 或只改变钩码的位置(即只改变l2), 或只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即只改变l1), 分别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得出三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Array 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得到结论:杠杆平衡时满足下列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杠杆的应用和分类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变形为=> (1) 杠杆可分为三类: (2)对于不同类型的杠杆分别举例: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教案

第一节杠杆的平行条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 一、认识杠杆 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 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

及阻力臂L2的示意图。 填一填 ⑴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⑵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 动力是:____ ________, 阻力是:______ _____。 动力臂:______ _____。 阻力臂:______ _____。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1.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认为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杠杆(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 3猜想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关系? 4设计实验

5按照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 (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 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示悬挂点到支 点O 的距离。 (2).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 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6.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 。 学习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你还有哪些疑问? 实验 次数 左边 右边 动力F 1/N 距离L 1/cm 阻力F 2/N 距离L 2/cm 1 2 3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第十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编辑人:时间:2013-5-8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学时学习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认识杠杆 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在观察 的基础上,思考讨论: 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和动力F1及阻力F2的示意图。思考:F1和F2是谁 受到的力?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

1. 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2.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 活动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 示悬挂点到支点O 的距离。 2.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 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 数据填写入下表。 3.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木尺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 4.如果杠杆的左边改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使其平衡(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支 点到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距离和支点到该力作用线的距离填入下表中。 5.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木尺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做杠杆和杠杆的平衡。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四、教学用具:羊角锤、起子、核桃钳、 五、教学过程: <一> 认识杠杆: 活动一、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玩游戏吧,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游戏,请三个力气大的男同学和三个力气小的女同学到计台前比赛,老师拿出:木板(有钉)、一瓶啤酒、一个核桃,先让男同学们徒手来做,再让女同学使用工具完成。 提问:是女同学的力气大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游戏中使用工具的过程再来观察一下这些工具讨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学生讨论:老师巡回启发得出杠杆的定义:杠杆: 提问在生产、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同学举例: 观看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工具由学生分析这些杠杆工作时绕一个固定点而且还要受到力的作用,以撬棒为例,让学生讲解找出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的方向。总结:支点、动力、阻力的定义。 老师总结:生活中常用的杠杆并不是理想的直硬棒,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

形状,我们要学会将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杠杆这种方法常称为“模型法”。 活动二、同学们喜欢玩跷跷析板吗?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模拟跷跷板的游戏,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案上的内容,完成实验1,并由学生解释处于水平静止位置由哪些因素决定? (两个力的大小,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提问: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一定影响着杠杆的平衡吗?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学案上的实验2的内容,同时引出力的作用线。 结论:由学生总结。 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动力、阻力的大小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总结力臂:我们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从而得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定义。 画力臂:请同学在学案上画出力臂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动力臂: 阻力臂: 《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F 1F 2 L 1 L 2 活动三、1、提出问题:在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在刚才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 实验前:思考讨论(1)杠杆两端装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起什么 作用?(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3、进行实验与收信集数据: 4、交流与讨论:由学生回答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 1 . L 1 =F 2 . L 2 5、评估与分析: (1)在探究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你有何经验和教训? 你的收获是什么?由学生谈论。 思考与讨论:多媒体展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杠杆练习题 判断杠杆的种类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1) 若L1 >L2则F1 < F2杠杆是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若L1 < L2则F1 > F2杠杆是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若L1 =L2则F1 =F2杠杆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即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就可以判断杠杆的类型。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3.小华用钓鱼竿钓起重为15N的鱼,如图所示,OA=0.4m,OB=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钓鱼竿钓鱼费距离 B.钓鱼竿是个省力杠杆 C.手对鱼杆的拉力F1的大小为75N D.手对鱼杆的拉力F1的大小为3N 3题图 4. 如图8-3所示,用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阻力G的力臂,动力F。(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图8-3

5. 如图8-4所示,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拉力)F的作用下以 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 力臂为l,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M,则() A.F增大,l增大,M增大 B.F增大,l减小,M减小 C.F增大,l减小,M增大 D.F减小,l增大,M增大 6. 如图所示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一个杠杆,O是它的支点。 (1)小明用力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此时AOB是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他想更容易抬起重物,应该将手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 点,这是因为增大了。 7. 如图所示为开瓶时使用的开瓶器(图a),可以简化成不计重力的省力杠杆(图b),O为支点。若动力F1和阻力F2都与杠杆垂直,且AO=6cm,BO=1cm,F1=25N,则F2= N。 6题图 7题图 8.如图所示,一名同学在做俯卧撑,如果把人的躯干看作一个杠杆,这是一个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该杠杆的支点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8题图 9题图 9.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1千克,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若杆秤水平静止时,被测物和秤砣到秤纽的距离分别为0.05m、0.2m,则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_____千克。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_________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0.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OA的A端挂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石块,在OA的中点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当力F=4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石块重 N。其密度为________kg/m3,将石块浸没于盛水的烧杯中,若杠杆仍在水平方向再次平衡,则F=________N。(g =10N/kg) 图8-4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2.力臂的确定.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咱们平时吃放用什么来夹食物哪!我们写字用的笔,都是一些简单的机械。还有乘坐的飞机高铁等这些交通工具里也包含的有简单的机械。我们今天就来开始我们的简单机械的学习吧!大家有信心掌握今天的知识吗 二、新授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人移动石块 问题1:人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问题2:人用的木棍是杠杆吗 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 问题3: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强调力臂的画法: ·找支点; ·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即是力臂。 概括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用橡皮、笔、书、直尺设计一个杠杆探究支点在不同位置时动力的大小情况。

【教案】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实用文档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问题。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展示生活中的各种杠杆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 1.提出问题 看图6-37问题:跷跷板为什么能上下转动?

跷跷板为什么能平衡?跷跷板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平衡状态? 2.设计方案 [讲解]为了便于探究跷跷板怎样才能成水平状态,我们可采取转换法。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代替跷跷板,用钩码代替人进行实验研究。 每2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设计如下: (1) 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静止) ;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此处可提问: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学生回答不出,可要求课后思考。 (2) 在杠杆支点的左边挂一定量的钩码,在支点右边也挂上钩码,直至杠杆平衡为止。 (3) 重复多做几次平衡实验,得到不同数据。 (4) 将数据记录下来,分析得出结论。 3.进行实验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实用文档

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第九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课堂引入: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你相信吗?学习了本节课你就会有自己的看法。 二、导学提纲: 认识杠杆 1、阅读P164 图9—1 (a)、(b)、(c)、(d)、(e),我们可以概括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你还能举出一些在生活和生产中杠杆的例子吗? 2、阅读P165 图9---2回答下面的问题: 叫支点,用表示; 叫动力,用表示;叫阻力,用 表示;叫动力臂,用表示; 叫阻力臂,用表示。 让我们在右图中画出杠杆的五要素吧!(在A点用力提 起物重G) 杠杆的平衡 3、阅读P165“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当杠杆处于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将杠杆调至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3)要排除甲和乙猜想的理由是 4、做一做:利用课桌上的器材完成实验探究,并将所测数据填入课本上的表格中 5、对表中的数据认证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6、阅读课文P167图9—4中a、b、c 、d,对杠杆进行分析: a图是杠杆,特点是,; b图是杠杆,特点是,; c图是杠杆,特点是,; d图是杠杆,特点是,。 7、就你的生活经验而言,还见过哪些省力的、等臂的、费力的杠杆?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人体中又有哪些杠杆呢? 8、看P168图9—6古人对杠杆的应用,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猜想古埃及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三、例题 例1.如图所示,一根杠杆可绕O点转动,B处挂着一重物 G,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 平衡,则该杠杆为() A.费力杠杆 B.省力杠杆

10.1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I 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 (一)情景体验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 (2) 杠杆的平衡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 组号: 体验 认识杠杠 活动 1:用起子起酒瓶盖。 活动2:用木棍撬石头。 (1) 活动1中,起瓶盖时,起子是绕 活动2中,手往下使劲时,握住 (2) “C ” 或 “0”) (二)教材助读 _点转动。(选填“ A ”、“ B ”或“0”) 点更容易撬动石头。(选填“ A ”、“B ”、 1.认识杠杆 (1)杠杆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 的 ______ 棒称作杠杆。常见的杠杆有 _____________ 的作用下能绕某一 (2)杠杆的五要素 支占: 八动力: 阻力: 动力臂:从 阻力臂:从 等 ,表示 表示 表示 表示 表示 转动 .,用字母 ____________ ,用字母 _____________ ,用字母 _____________ 的距离,用字母 的距离,用字母

(三)预习自测 1 .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杠杆都是一根直棒 C.杠杆不一定有支点 ) B.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D .杠杆不一定要有力的作用 2.下列关于F1的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 H. 3. 当杠杆平衡时,若作用在杠杆上的阻力是动力的2倍,则动力臂是阻力臂的() 1/2 倍 B . 2 倍C. 1/4倍D . 4 倍 A.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地方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 探究解决。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 探究1:认识杠杆 结合“体验”,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跷跷板、拔钉子的羊角锤、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以及汽车刹车时踩的踏板,思考它们在工作 时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1)如图1,分别在A、B两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保持平衡,记 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2)如图2,保持作用点相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仍使杠杆保持平衡,记录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也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3)实际上,真正影响杠杆平衡的是支点到力的的距离,也就是力臂。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 4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 施桥初中物理教师:陈宏 一、教材分析 杠杆平衡条件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对使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理解了杠杆的五个要素,本节课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 (2)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2)学生通过猜想、谈论、实践,逐步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与人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三、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教具仪器: 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六、教法: 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7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七、教学过程 1.[引入]: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杠杆和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设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你认为这可能吗? 杠杆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2、提出问题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个跷跷板,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跷跷板吗?那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能玩跷跷板吗? 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 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看作是杠杆呢? (1).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2).在杠杆一端增加一个钩码,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又可以杠杆平衡与那些因素有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3、猜想与假设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1、 杠杆的定义: 。 2、 支点: 用 表示。 3、 动力: 用 表示。 4、 阻力: 用 表示。 5、 动力臂: 用 表示。 6、 阻力臂: 用 表示。 7、观察下面的两副图,思考:杠杆一定是直的吗? 。支点一定是在动力和阻力作用点 的中间吗? 。 8、请试着画出各力的力臂。 三、实验探究(用钩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把钩码重作为动力F 1和阻力F 2.) 1. 提出问题:动力F1、距离L1、阻力F2、距离L2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杠杆平衡? 2. 你的猜想是:① F1+L1=F2+L2 ② ③ ④ 。 3.设计并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 N ,杠杆上每一格的长度为 m ) (1)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尺两端的平衡螺母,将没挂钩码的杠杆尺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左边挂一定数目的钩码当做阻力F2, 在杠杆右边挂一定数目的钩码当做动力F1,调节钩码所挂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将4个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3)改变钩码个数—即动力F1和阻力F2的大小,并调节支点到阻力作用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距离L1和L2,使杠杆平衡。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F 1 F 2 O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为: 。 5、和其他小组讨论交流,看看你们的结论是否一致?是否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 6、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前如何调节杠杆平衡 。 (2)实验时应该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 。 (3)至少应该测量三组数据,再归纳结论,目的是使结论具有 。 四、当堂练习 1、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 。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表达式 。 3、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B ..杠杆的长度一定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C .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 .有力作用在杠杆上,但力臂可能为零。 4、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若在两端再加 1个同样的钩码,要使杠杆恢复平衡,可行的方法是( ) A.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左侧的钩码不动 B.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右侧钩码向右移一格 C.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右侧的钩码不动 D.左侧的钩码不动,右侧钩码向右移一格 5、如图所示,手持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 ,OA=80cm ,AB=20cm ,则物体的重是( ) A.20N B.4N C.1.25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次 数 左边 右边 阻 力 F 2/N 阻力臂 L 2/m 动力 F 1/N 动力臂 L 1/m 1 2 3 阻力F 2 O 动力F 1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1 《杠杆平衡条件》教案

10-1 《杠杆平衡条件》教案 年级学科备课时间 课题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时安排主备教师参与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 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进行分类。 3.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结合我过古代劳动人民的对杠杆的 研究和应用事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进而唤起他们对祖 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概念;科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杠杆的分类。 教学难点力臂的确定;正确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资源准备剪刀、木棒、钩码、天平、酒瓶、起子、扳手、螺帽、钳子、大石头、小石头、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设计(初案) 备课建议及 教学思考(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 “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动地球”,你认为对吗? ?2)你如何与一个比你重的成年人玩跷跷板? ?3)什么是杠杆? 【教师】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本课内容,并准备一个杠杆带到课堂上展示,说出 其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下面请同学们踊跃上台展示、交流。 【学生】我带来的是开瓶盖的起子,现在我给大家表演如何用起子开瓶盖,起子在可 开瓶盖的过程中,是在力的作用下绕着这个固定点转动的。 【学生】我带来的是扳手,扳手是用来旋螺母的,扳手也是在力的作用下绕着这个固 定点转动的。 【学生】我带来的是剪刀,我发现在用剪刀剪指甲时,剪刀的两个刀片及柄也是在力 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 【学生】我带来的钳子,它在剪金属时,也是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_杠杆的平衡条件_练习题

杠杆练习题 1.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__,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__;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_________,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_________。 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_________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_________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_________杠杆。(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4.判断下列物体中,哪些属于杠杆() A.夹取物体的镊子 B.拔铁钉的羊角锤 C.杂技演员手中的水流星 D.打气筒中的活塞杆 5.关于杠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杠杆不一定要有支点 C.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D.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总是使杠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6.杠杆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阻力越大,动力一定越大 B.阻力臂越短,动力臂一定越长 C.当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一定越小 D.动力臂和阻力臂一定是相互垂直的 7.一根重100 N的均匀直铁棒放在水平地面上,抬起一端所需最小的力是() A.50 N B.75 N C.25 N D.100 N 8.(2010江苏南通中学高三一模)如图13-4-1所示,有一根均匀铁棒,长为L,OA=L/4,重力G=600 N,为了不使这根铁棒的B端下沉,所需外力F至少应为________ N,若F的方向不变,微微抬起这根铁棒的B端,所需外力F′应为________ N。 图13-4-1 9.下图13-4-2工具中,省力杠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费力杠杆是__________;等臂杠杆是__________。

杠杆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杠杆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会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3)知道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画杠杆的力臂。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对杠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对力臂的理解,并能在示意图中画出力臂。 2.探究方法的设计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杠杆、细线、铁架台、钩码。自带生活常见工具,如羊角锤、开瓶器、杆秤、衣服夹、老虎钳、剪刀、核桃夹等。 2.教师演示器材:小黑板、课件、自制玩具跷跷板。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

1.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采用了探究性学习模式,“认识杠杆”部分采用接受式探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采用发现式探究,本课分别以这两种形式进行了设计,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自备工具,既把生活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对生活热爱之情,又开拓了教师的眼界(如学生带来的榨蒜泥器就是我未见过的),真可谓“教学相长”! 3.在“认识杠杆”的教学中,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培养了学生自学物理的能力。“教”不是教材的“留声机”,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通过先让学生指挥教师画“撬大石块的棍”的五要素,再观看课件中画铡刀的五要素,最后由学生自己画玩具跷跷板的五要素,有效地突破了画力臂这个难点。 4.本节课的重点放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到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分析现象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尝试科学探究的方法,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的理念。 作为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流程。要多创设一些物理情景,多展示一些问题,多创设几个冲突,引导学生探究、质疑、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既有学生所想又有学生未想到的,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相互倾听的场所,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的类型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新课教学 一、杠杆定义 同学们请看:(教师演示) 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模拟撬粉笔盒) 师: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像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板书定义) 同学们能否利用手边的刻度尺来做一个杠杆撬起你的书本呢?(学生实验) 师: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 出示投影片:起子、铡刀、羊角锤、抽水机柄、剪甲刀等。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 师: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看图13-1),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答,省力)对,我们利用杠杆时一般都是为了省力,那么杠杆为什么省力呢?要想知道原因,需要了解几个有关于杠杆的名词。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来学习这几个名词,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画出来。(教师示范讲授)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F2) 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教师演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