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考研政治 毛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习题

考研政治 毛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习题

考研政治 毛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习题

考研政治:毛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习题【习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

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09 测绘2009092503 程志山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不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在樗。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即通常

2019考研政治毛概知识点串联整理(3)

2019考研政治毛概知识点串联整理(3)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了不同的 政策。总体情况是: (1)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2)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抗日,党在各抗日根据 地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减轻了 农民的负担,又满足了地主的要求; (3)在解放战争时期,党恢复了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其标志就是1946年5月*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 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是最低纲领和纲领的统一论者。既有提出最低纲领也有提出 纲领(共产主义)。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 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的原因: (1)半殖民地半封建及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基本国情。 (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凶残,人民军队的弱小。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的原因: (1)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3)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4)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 必要性: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 (2)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 (3)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 可能性: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的形式继续向前发展;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有; (5)*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准确。 “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世界矛盾的焦点,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国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能够被利用的。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矛盾也带来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016考研政治:毛概“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考点总结

2016考研政治:毛概“社会主义革命时 期”考点总结 (四)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事后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任务”。 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强调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另一方面又不忘记新民主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前途,在各种条件具备时,不失时机的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中: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的物质基础和最初开端。 2.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3.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 治保证。 4.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苏联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因素。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十七大上胡锦涛主席又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了阐述:“解放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是互为条件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后者是最终目标与实现方式。”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经济、文化、教育突飞猛进,这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社会主义本质是密不可分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明知决策,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到终极就是共产主义. 在2008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面前我们还能稳步的发展,这与我们的社会性质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社会与其他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是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结构,是由哲学基础、基本理论与具体理论三部分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科学体系,它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并围绕着这一主题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相互联系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其主要内容包括15个方面。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显示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认识 摘要:物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物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走“依附型”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还是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今天的中国更需要公正与平等。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不能为了生产力的一时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论;公正;平等 在邓小平理论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点是一个很有创新的观点。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变迁,我们有必要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新的认识。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主要是:第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这些因素与条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形成一种历史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苏俄革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思想进入曲折发展阶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和、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党领导人民从事的丰富的实践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和丰富经验。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自从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后,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曾对这一概念作出概括与说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首先,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其次邓小平之所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第一,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也就更加重要。 第二,从时代特征看,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尤其是我们的周边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如何抓住时机、 加快发展自己的问题,只有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 位和作用,才能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 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最后,发展生产力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有的经济体 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 改革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所以,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2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质疑的根本原则。 首先,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江浙民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过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比较快的创造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 第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第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解决如果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第三,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消灭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有。这需要在存在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题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其次,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展以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最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将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的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逐步的得到充分体现。 (3)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第一,这一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第二,它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人士提到一个心得高度,帮助我们自觉地把这一本质属性

2014_2016年考研政治毛概部分真题多选与解析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真题及答案解析 22.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 A.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D.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转变 答案:ABC【解析】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能够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故A能选,高铁所代表的新兴技术行业的兴起体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故B能选,我国高铁与印尼国企的联合体现出国际投资合作水平的提升故C能选,高铁这一个项目的提升不能代表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故D 不能选。因此本题答案为ABC。 2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企业等使用土地、减免税收,扩大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 A.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B.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D.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答案:AC【解析】民间投资政策的放活可以使得小型的难以融资的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故A能选;保障民企平等使用土地可以体现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故C能选。本题所题的各种政策中未涉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故B不选,也未涉及股份制企业员工的持股问题故D 不选,本题答案为AC。 2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到2014年末,全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 A.产业扶持 B.转移就业 C.易地搬迁 D.社保政策兜底 答案:ABCD【解析】精准扶贫的方略包括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产业扶持、教育支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和社保政策兜底,故本题答案为ABCD。 25.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激发市场主体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毛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对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探讨 1.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长期思考的结果,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同志更加频繁地提出这个问题。在前人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新时期,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反复加以论述。在论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深刻的揭示。 1980年邓小平首次论及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我们在实践中搞不好,理论上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包括体制),那么也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85年他再次谈到了这个问题时指出:“我们的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1990年邓小平又进一步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被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表明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形成共识。 2.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这一社会主义目标。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对以往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关于社会主义认识所作的高水平、深层次的提炼。因为这种提炼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属性作了科学的概括。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一个突出,三个统一)。 (一)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要发展生产力。它纠正以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一味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左”的错误认识,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调整、建设,都要服务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恢复。 (二)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这是对以往认识的一个突破。以往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任务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保护下发展生产力。事实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由于存在制度、体制方面的弊端也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改革。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⑨因此,邓小平关

2020年考研政治毛概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十)

2020年考研政治毛概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十)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2、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 A )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3、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 增强民族团结 D.增强人民凝聚力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C) 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D.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可信 D.爱国主义者 6、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 A ) A.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服务 B.是否有足够的物质条件 C.如何对待本民族文化 D.是否能够在世界文明中占据重要位置 7、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B ) A.共产主义理想 B.“八荣八耻”

C.传统美德 D.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收入水平2050年达4000美元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 ) A.思想道德建设 B.党的先进性建设 C.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D.共同理想的形成 1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B) A.只要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B.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要协调发展 C.只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D.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 标 11、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由(A ) 决定的。 A.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B. 中华民族精神 C. 教育的基础地位 D. 社会效益的首要地位 12、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根本 原因(B )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保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段话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根本途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构成了被学术界称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体现了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它包含着以下内容:其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当今所有的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为什么唯独把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呢?抽象的生产力并没有阶级性,但每一个国家的生产力都是具体的,从来没有脱离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而单独存在的生产力。我们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相统一的生产力,是同我们党的纲领相联系的生产力。其二,发展生产力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的决定因素。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才能在国际之间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既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这就使我们在不损害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采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了保证。从分配制度方面说,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同时又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根本目标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运动的结果。“共同富裕”,最能从目的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高水平发展的生产力与基本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高水平发展的生产,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但有了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共同富裕”,还要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的保证,社会成员可能有先富后富之别,但不至于使他们之间的差距拉得过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帮后富,最终使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年提高,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

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1956年5月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中共八大把它确定为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这一方针的执行虽然经历了曲折反复,但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和经验。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2.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问题。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1962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确定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地方的机动权;要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扩大企业的自主权。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写入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主要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明显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民主共和政体,也有别于苏联实行的苏维埃制度。 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这一方针作了比较集中的论述,所谓"长期共存"是指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可以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同存在;所谓"互相监督"是指,各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其中包括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 3.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国家管理的结构形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pdf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答: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有三个方面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部分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前两者的最终目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体现了一系列的辨证关系: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他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之中,避免了从生产力或生产关系单一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容易产生的弊端。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目标与手段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概括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实现目标的手段,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目标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之中,准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体现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他把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过程与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结果即共同富裕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之中,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4)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方法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首先,邓小平这一科学揭示,为我们坚持,完善公有制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因为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是实现消灭剥削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要服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作为生产关系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归根到底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转移,并且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因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 总之,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体现的辨证关系,要领会: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实践的角度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看作动态过程,即从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动力开始,到解决所存在的剥削和两极分化的基本社会问题,直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邓小平在本质论断中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邓小平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方面,说明了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改革开放进程中存在的困惑等,都与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有关。因此,邓小平本质论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

2020考研政治毛概必背内容总结(08)

政治科目复习的比较晚,但是要背的东西不少,希望同学们能够注意总结,尤其是加强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背诵。大瓜老师梳理了毛概必背内容总结,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2020考研政治毛概必背内容总结(08) 第三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②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③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④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③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⑤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历史观、价值论。 ①体现了全面、联系的观点; ②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体现了统筹兼顾的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十三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①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①平衡性、②协调性、③可持续性

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并对其做出了科学的描述。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不是从人类公平、正义等理性原则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而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的深刻分析,从中发现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种种物质因素,从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发现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特征。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主要思想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于社会主义的预测,是科学的,但在具体国家和国情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邓小平1992年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了全新的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第二个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第三个方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高体现。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新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社会主义本质的三个方面概括,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又包含了生产关系;既包含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包含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既讲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又讲了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因此,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体。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既是前者的结果,又是后者的条件,是一种关系上的递进。 二、强调了解决与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在过去,我们不知道生产力的重要性,实行计划经济,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几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有问题,也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就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才能真正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任务。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任务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所在。坚持共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四、纠正了本本和教条主义倾向。邓小平没有教条式的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概括,而是创新地、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从而引入了市场经济。邓小平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五、设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科学标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揭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和党的指导方针,并以此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判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科学性,就是要看是不是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能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六、突出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这是与资本主义目标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突出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目标和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对于广大人民的意义和价值。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了社会财富分配和占有的平等,并且为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创造了基本条件。这是社会主义一个最大的优越性。邓小平说,没有这一条,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要消灭剥削制度,还要消灭剥削现象。

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完整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它决定于事物内在的根本矛盾。任何事物的内在矛盾,都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矛盾的统一,由此构成的事物本质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是继承并高于先前一切社会形态的社会,又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它的本质,是同先前和未来社会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过去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往往只看个性,不看共性;只注重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本质区别的一面,不注重内在联系的一面。所以,不可能形成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认识。而邓小平的科学概括,使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得到了完整体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层涵义。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首先,这一概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生产力,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发展社会生产,“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一条,长期以来,经常被人们排斥在社会主义本质之外,一讲社会主义,只讲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则重视不够,甚至被“四人帮”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针对以往脱离发展生产力来讲“巩固”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他深刻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不但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而且应当继承先前社会的生产力成就,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从而建立起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的东西。 其次,这一概括还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解放生产力,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受到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阻碍时,以革命或改革的形式,消除这些束缚,使生产力获得解放,以其自身规律向前运动发展。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根据多年的实践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尽管在总体上是适应的,但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并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进行改革。因此,“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江泽民同志再一次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辩证的统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发展生产力有赖于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都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极其丰富的生产力理论。不过由于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论证社会主义时,是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又预计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