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高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

第一课时: 1.2.1 函数的概念(一)

教学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

①给出三个实例:

A .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 (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

B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见书P16页图)

C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见书P17页表)

②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

③定义:设A 、B 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

④讨论:值域与B 的关系?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一次函数(0)y ax b a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定义域与值域?

⑤练习:2()23f x x x =-+,求f(0)、f(1)、f(2)、f(-1)的值。→求223,{1,0,1,2}y x x x =-+∈-值域.

2.教学区间及写法:

① 概念: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x|a ≤x ≤b}=[a,b] 叫闭区间; {x|a

{x|a ≤x

② 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③ 练习用区间表示:R 、{x|x ≥a}、{x|x>a}、{x|x ≤b}、{x|x

④ 用区间表示:函数y =x 的定义域 ,值域是 。 (观察法)

3.小结:函数模型应用思想;函数概念;二次函数的值域;区间表示

三、巩固练习: 1. 已知函数f(x)=3x 2+5x -2,求f(3)、f(-2)、f(a)、f(a+1)

2. 探究:举例日常生活中函数应用模型的实例. 什么样的曲线不能作为函数的图象?

3. 课堂作业:书P21 1、2题.

第二课时: 1.2.1 函数的概念(二)

教学要求: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并能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掌握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教学难点:值域求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什么叫函数?其三要素是什么?函数y =x

x 23与y =3x 是不是同一个函数?为什么?

2. 用区间表示函数y =kx +b 、y =ax 2+bx +c 、y =x k 的定义域与值域.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函数定义域:

①出示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用区间表示)

f(x)=23

2--x x ; f(x)=1+x -x

x -2 学生试求→订正→小结:定义域求法(分式、根式、组合式)

②练习:求定义域(用区间)→

f(x)=2

3x x -- f(x)③小结:求定义域步骤:列不等式(组) → 解不等式(组)

2.教学函数相同的判别:

①讨论:函数y=x 、y=(x )2、y=23

x x 、y=44x 、y=2x 有何关系?

②练习:判断下列函数f (x )与g (x )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说明理由?

A. f ( x ) = (x -1) 0

;g ( x ) = 1 ; B. f ( x ) = x ; g ( x ) = 2x

C .f ( x ) = x 2;f ( x ) = (x + 1) 2 、D. f ( x ) = | x | ; ②小结:函数是否相同,看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3.教学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 例2:求值域(用区间表示):y =x 2-2x +4;y =

3

5+-x ;f(x)=432+-x x ;f(x)=32+-x x 先口答前面三个 → 变第三个求 → 如何利用第二个来求第四个

②小结求值域的方法: 观察法、配方法、拆分法、基本函数法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函数定义域:()

f x =1()11/f x x =+ 2. 已知f(x+1)=2x 2-3x +1,求f(-1)。 变:1()1

x f x x -=+,求f(f(x)) 解法一:先求f(x),即设x +1=t ;(换元法) 解法二:先求f(x),利用凑配法;

解法三:令x+1=-1,则x=-2,再代入求。(特殊值法)

3.f(x)的定义域是[0,1],则f(x+a)的定义域是。

4.求函数y=-x2+4x-1 ,x∈[-1,3) 在值域。

解法(数形结合法):画出二次函数图像→找出区间→观察值域

5.课堂作业:书P27 1、2、3题。

第三课时: 1.2.2 函数的表示法(一)

教学要求: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了解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

2.讨论:初中所学习的函数三种表示方法?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①结合实例说明三种表示法→比较优点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

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具体实例如:二次函数等;股市走势图;列车时刻表;银行利率表。

②出示例1.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2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

师生共练→小结:函数“y=f(x)”有三种含义(解析表达式、图象、对应值表).

③讨论:函数图象有何特征?所有的函数都可用解析法表示吗?

④练习:作业本每本0.3元,买x个作业本的钱数y(元). 试用三种方法表示此实例

中的函数.

④看书P22例4.下表是某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甲

98 87 91 92 88 95 乙

90 76 88 75 86 80 丙

68 65 73 72 75 82 班平均

分 88.2 78.3 85.4 80.3 75.7 82.6

请你对这三们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

提问:分析什么(成绩的变化、成绩的比较)?借助什么进行分析?

小结解答步骤:分别作点→连线→观察→结论

讨论:离散的点为什么用虚线连接起来?此例能用解析法表示表示吗?

2.教学分段函数:

①出示例2:写出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邮局寄信,不超过20g 重时付邮资0.5元,超过20g 重而不超过40g 重付邮资1元。每封x 克(0

(学生写出解析式→ 试画图像 → 集体订正 )

②练习:A. 写函数式再画图像:某水果批发店,100kg 内单价1元/kg ,500kg 内、100kg 及以上0.8元/kg ,500kg 及以上0.6元/kg 。批发x 千克应付的钱数(元)。

B. 画出函数f(x)=|x -1|+|x +2|的图像。

③提出: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 ,对应法则不同)→ 生活实例

3.看书,并小结:三种表示方法及优点;分段函数概念;函数图象可以是一些点或线段

三、巩固练习:1.已知f(x)=??

?+∞∈+-∞∈+),0[,12)0,(,322x x x x ,求f(0)、f[f(-1)]的值。 2.作业:P27

7,8,9题

第四课时:1.2.2 函数的表示法(二)

教学要求: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结合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举例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对应,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对应实例:

对于任何一个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P和它对应;

对于坐标平面内任何一个点A,都有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应;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某影院的某场电影的每一张电影票有唯一确定的座位与它对应;

2. 讨论:函数存在怎样的对应?其对应有何特点?

3. 导入: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映射(mapping).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映射概念:

①先看几个例子,两个集合A、B的元素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并用图示意

{1,4,9}

A=, {3,2,1,1,2,3}

B=---,对应法则:开平方;

{3,2,1,1,2,3}

A=---,{1,4,9}

B=,对应法则:平方;

{30,45,60}

A=???,

1

{}

2

B=, 对应法则:求正弦;

②定义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记作“:f A B

→”

关键: A中任意,B中唯一;对应法则f.

③分析上面的例子是否映射?举例日常生活中的映射实例?

④讨论:映射的一些对应情况?(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是映射吗?

→举例一一映射的实例(一对一)

2.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 探究从集合A 到集合B 一些对应法则,哪些是映射,哪些是一一映射? A ={P | P 是数轴上的点},B =R ; A ={三角形},B ={圆};

A ={ P | P 是平面直角体系中的点}, {(,)|,}

B x y x R y R =∈∈; A ={高一某班学生},B = ?

( 师生探究从A 到B 对应关系 → 辨别是否映射?一一映射? → 小结:A 中任意,B 中唯一)

② 讨论:如果是从B 到A 呢?

③ 练习:判断下列两个对应是否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

A={1,2,3,4},B={3,4,5,6,7,8,9},对应法则:21f x x →+;

*,{0,1}A N B ==,对应法则:2f x x →除以得的余数;

A N =,{0,1,2}

B =,:3f x x →被除所得的余数; 设111{1,2,3,4},{1,,,}234

X Y ==:f x x →取倒数; {|2,},A x x x N B N =>∈=,:f x x →小于的最大质数

3. 小结:映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书P26 2、3、4题; 2.课堂作业:书P28 10题. 第五课时 1.2 函数及其表示 (练习课)

教学要求: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解决简单函数应用问题;掌握分段函数、区间、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解决一些函数记号的问题.

教学重点:求定义域与值域,解决函数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函数记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基础习题练习: (口答下列基础题的主要解答过程 → 指出题型解答方法)

1. 说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835y x =

+; 243y x x =-+; 2143y x x =-+.

2. 已知1()1

f x x =-,求f , ((3))f f , (())f f x .

3. 已知0(0)()(0)1(0)x f x x x x π?

,作出()f x 的图象,求(1),(1),(0),{[(1)]}f f f f f f --的值.

二、教学典型例题:

1.函数()f x 记号的理解与运用:

① 出示例1. 已知f (x )=x 2-1 g (x

1求f [g (x )]

(师生共练→小结:代入法;理解中间自变量)

② 练习:已知)(x f =x 2-x+3 求: f(x+1), f(x

1) 已知函数)(x f =4x+3,g(x)=x 2,求f[f(x)],f[g(x)],g[f(x)],g[g(x)].

③ 出示例2.

若1f x =+)求(x f )

分析:如何理解1f )

? 如何转化为(x f )

解法一:换元法,设1t =,则……

解法二:配元法,2111)f x -=+),则……

解法三:代入法,将x 用2(1)(1)x x -≥代入,则……

讨论:(x f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④ 练习:若1()1x f x x

=-, 求(x f ). 2. 函数应用问题:

①出示例3. 中山移动公司开展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月租50元,每通话1分钟,付费0.4元;“神州行”不缴月租,每通话1分钟,付费0.6元. 若一个月内通话x 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12

,y y (元). Ⅰ.写出12,y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Ⅱ.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 Ⅲ.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应选择哪种通讯方式?

( 师生共练 → 讨论:如何改动,更与实际接近? → 小结:简单函数应用模型 )

三、巩固练习:1. 已知)(x f 满足12()()3f x f x x

+=,求)(x f .

2.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1,1],求函数11()()44

y f x f x =+-的定义域 3.设二次函数)(x f 满足)2()2(x f x f -=+且)(x f =0的两实根平方和为10,图象过点(0,3),求)(x f 的解析式.

职业学校高一数学教案

课题:函数的概念(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实例,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3)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讲授新课: (一)函数的概念: 思考1:(课本P 15)给出三个实例: A .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 度h (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 B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 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见课本P 15图) C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 生活质量的高低。“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见课本P 16表) 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 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 :f A B → 函数的定义: 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 (),y f x x A =∈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1)一次函数y=ax+b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 (2)二次函数2y ax bx c =++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B ;当a>0时,值

高一数学函数及其表示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1数学章节测试(3)—第一单元(函数及其表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 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一个是 ( ) A .)(x f 表示的是含有x 的代数式 B .函数的值域也就是其定义中的数集B C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D .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已知f 满足f (ab )=f (a )+ f (b),且f (2)=p ,q f =)3(那么)72(f 等于 ( ) A .q p + B .q p 23+ C .q p 32+ D .2 3 q p + 3.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A .x x y y = =,1 B .1,112-=+?-= x y x x y C .33,x y x y == D . 2 )(|,|x y x y == 4.已知函数2 3212 ---= x x x y 的定义域为 ( ) A .]1,(-∞ B .]2,(-∞ C .]1,21 ()21 ,(- ?--∞ D . ]1,2 1()21,(- ?--∞ 5.设?? ???<=>+=)0(,0)0(,) 0(,1)(x x x x x f π,则=-)]}1([{f f f ( ) A .1+π B .0 C .π D .1- 6.下列图中,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bx ax y +=2 与)0,0(≠≠+=b a b ax y 函数的图 象只可能是 ( ) 7.设函数x x x f =+-)11(,则)(x f 的表达式为 ( ) A .x x -+11 B . 11-+x x C .x x +-11 D . 1 2+x x 8.已知二次函数)0()(2 >++=a a x x x f ,若0)(

中等职业学校高一数学试卷

2013-2014学年xxx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学期高一 《数学》试题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的方框内,每题2分,共30分。 1.若集合A= { x2 [x2- 3x+2-0],那么集合A用列举法表示为( ). A.{1,2} B.{-1,-2 } C.{1,-2} D.{-1,2} 2. 设集合A= {x︱-l≤x≤3},B= {x︱2≤x≤4},则集合AUB=(). A. {x︱2≤x≤3} B. {x︱2 bc,则a>b B.若a2 > b2,则a>b C.若1/a>1/b,则a>b D.若a2 > b2,则真︱a︱>︱b︱ 7. 如果a>0,-1 ab > ab2 B. a > ab2 > ab C. ab > a > ab2 D. ab> ab2 >a 8. f(x)是(-∞,+∞)上的奇函数,已知f(4) =2,则f(-4) =( ). A. 2 B.-2 C.-4 D.4 9.已知偶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则f(-1)与f(-3)的大小关系是( )。 A、f(-1) < f(-3) B、f(-1) > f(-3) C、f(-1) = f(-3) D、无法比较 10.函数y =2(x十5)2-2的图像顶点是( ). A、(5,2) B、(-5,-2) C、(-5,2) D、(5,-2) 11.一元一次函数y= -x2 + kx-k+ 1的图像经过原点的充要条件足( ). A、k=2 B、k=0 C、k=1 D、k≤1 12. 不成立的等式是(). A、a m. a n = a m+n B、(a m)n=a m+n C、a m/a n=a m-n D、(ab)m=a m b m 13.若a∈(0,1),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a0.6 > a0.5 B. a0.6< a0.5 C.㏒a0.8 > ㏒a0.7 D. ㏒1/a0.8<㏒1/a0.7 14.不等式2<(1/2)x﹤8的解集是( ) A、(-3,0) B、(-∞,-1)∪(3,+∞) C、(-3,-1) D、(0,3) 15. 函数y=lg (x2–x- 6)的定义域是( ). A、(-2,3) B、(-∞,-2)∪(3,+∞) C、(-3,-2) D、(2,3)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用符号“∈”、“?”、“=”填空.(6分) (1)0 {0};(2){0,1} {x︱x2-1=0};(3)a ?

职业高中高中高一数学重点学习学习教案.doc

讷河市职教中心学校2015 至 2016 学年度上学期 教 案 课程名称: __数学 ____ 任课班级: _15_会计 __ 任课教师:__ __ __ 课程概况

课程概况 任课教师赵忠娟班级15 会计总学时 95 课程名称 5 数学周课时 使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 本目标适合高一新同学的教学使用。前两周主要复习和职业高中相关 的初中课程。在以后的教学周中,主要讲解基础模块的前三章内容。 课程教学 讲解主要突出基础性和职业性,教学中主要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初目标 步掌握各章节的基础知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理解记忆及反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自信心的意志品质。 章/ 节授课内容学时周次

学时分配附录 1 附录 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数及数的运算, 代数式及其运算 方程与方程组、 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集合的概念 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运算 充要条件、处理习题 机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区间 9第一周 9第二周 5第三周 5第四周 5第五周 5第六周 5第七周 5第八周 5第九周

第二章 章 / 节 第二章 第二章 学第三章 第三章 时 第三章 分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一章、第二章配 第三章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三章一元二次不等式 授课内容 一元二次不等式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综合复习 复习考试 5第十周 学时周次 5 第十一周 5 第十二周 5 第十三周 5 第十四周 5 第十五周 5 第十六周 5 第十七周 5 第十八周 5 第十九周

(完整版)高一数学函数试题及答案

(数学1必修)函数及其表示 一、选择题 1.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⑴3 ) 5)(3(1+-+= x x x y ,52-=x y ; ⑵111-+=x x y ,)1)(1(2-+=x x y ; ⑶x x f =)(,2)(x x g =; ⑷()f x ()F x = ⑸21)52()(-=x x f ,52)(2-=x x f 。 A .⑴、⑵ B .⑵、⑶ C .⑷ D .⑶、⑸ 2.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1x =的公共点数目是( ) A .1 B .0 C .0或1 D .1或2 3.已知集合{}{} 421,2,3,,4,7,,3A k B a a a ==+,且* ,,a N x A y B ∈∈∈ 使B 中元素31y x =+和A 中的元素x 对应,则,a k 的值分别为( ) A .2,3 B .3,4 C .3,5 D .2,5 4.已知2 2(1)()(12)2(2)x x f x x x x x +≤-??=-<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姓名性别年级高一 教学 内容 函数与映射的概念及其函数的表示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区间”、“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映射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映射的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区间”、“无穷大”等记号;掌握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 3.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4.了解象与原象的概念,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对应是否是映射,会求象或原象. 5.会结合简单的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过程课前检 查与交 流 作业完成情况: 交流与沟通 针 对 性 授 课 一、函数的概念 一、复习引入: 初中(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 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取值的集合叫做 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的值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 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 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问题1:()是函数吗? 问题2:与是同一函数吗? 观察对应: 30 45 60 90 2 1 2 2 2 3 9 4 1 1 -1 2 -2 3 -3 3 -3 2 -2 1 -1 1 4 9 1 2 3 1 2 3 4 5 6 (1)(2) (3)(4) 开平方求正弦 求平方乘以2 A A A A B B B B 1 二、讲解新课:

高中数学函数概念

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定义:一般地,给定非空数集A,B,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使得A 中任一元素x ,都有B 中唯一确定的y 与之对应,那么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这个对应,叫做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x→y=f(x),x ∈A.集合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记为D,集合{y ∣y=f(x),x ∈A}叫做值域,记为C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一般书写为y=f(x),x ∈D.若省略定义域,则指使函数有意义的一切实数所组成的集合。 两个函数相同只需两个要素: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次函数b ax x f +=)()0(≠a :定义域R, 值域R; 二次函数 c bx ax x f ++=2 )() 0(≠a :定义域R ,值域:当 2、 函数图象 定义:对于一个函数y=f(x),如果把其中的自变量x 视为直角坐标系上的某一点的横坐标,把对应的唯一的函数值y 视为此点的纵坐标,那么,这个函数y=f(x),无论x 取何值,都同时确定了一个点,由于x 的取值范围是无穷大,同样y 也有无穷个,表示的点也就有无穷个。这些点在平面上组成的图形就是此函数的图象,简称图象。 常数函数f(x)=1 一次函数f(x)=-3x+1 二次函数f(x)=2x 2+3x+1 反比例函数f(x)=1/x 3、定义域的求法 已知函数的解析式,若未加特殊说明,则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分式中的分母不为零; 偶次根式下的数或式大于等于零;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其定义域由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 定义域一般用集合或区间表示。 4、值域的求法 ①观察法 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例1求函数y=3+√(2-3x) 的值域。 ②反函数法 当函数的反函数存在时,则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例2求函数y=(x+1)/(x+2)的值域。 练习:求函数y=(10x+10-x)/(10x -10-x)的值域。 ③配方法 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时,可以利用配方法求函数值域 例3:求函数y=√(-x 2+x+2)的值域。 练习:求函数y=2x -5+√15-4x 的值域. ④判别式法 若可化为关于某变量的二次方程的分式函数或无理函数,可用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 ⑤图象法 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函数的值域。 例4求函数y=∣x+1∣+√(x-2) 2的值域。 ⑥换元法 以新变量代替函数式中的某些量,使函数转化为以新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形式,进而求出值域。 例5求函数y=x-3+√2x+1 的值域。 练习:求函数y=√x-1 –x 的值域。 ⑦不等式法 例6求函数y=(2x-1)/(x+1) (1≤x ≤2) 的值域。 5、复合函数 设y=f(u ),u=g(x ),当x 在u=g(x )的定义域Dg 中变化时,u=g(x )的值在y=f(u )的定义域D f 内变化,因此变量x 与y 之间通过变量u 形成的一种函数关系,记为:y=f(u)=f[g(x)]称为复合函数,其中x 称为自变量,u 为中间变量,y 为因变量(即函数)。 6、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像法 7、分段函数: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的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它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函数定义域的并集,值域也是各段函数值域的并集. 分段函数经常使用图像法 8、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代入法 例1已知f(x)=x 2-1,求f(x+x 2) ②待定系数法 若已知函数为某种基本函数,可设出解析式的表达形式的一般式,再利用已知条件求出系数。 例2已知f(x)是一次函数,f(f(x))=4x+3,求f(x) ③换元法 ④特殊值法 例4已知函数)(x f 对于一切实数y x ,都有x y x y f y x f )12 ()()(++=-+成立,且0)1(=f 。 (1)求 )0(f 的值;(2)求)(x f 的解析式。 ⑤方程组法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3 函数? ?? ??>+-≤<+≤+=1,51 0,30 ,32x x x x x x y 的最大值是 。 4已知:x x x f 2)1(2 += +,求)(x f 。 6已知()3()26,f x f x x --=+求()f x .

职高(基础模块)高一数学期中试题(答案)

务川中等职业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对职高考班数学期中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0<<=x x A ,集合{}31≤<=x x B ,则=B A ( )。 A .{}30<<=x x A B. {}30≤<=x x B C. {}21<<=x x B D. {}31<<=x x B 2.已知集合}1,1{-=M ,}44 1|{2<<∈=x Z x N ,则N M ?=( ) A 、}1,1{- B 、}1{- C 、}0{ D 、}0,1{- 3.设集合{}R x x x A ∈≥-=,914, ? ?????∈≥+=R x x x x B ,03 , 则A ∩B=( ) A .]2,3(-- B .]25 ,0[]2,3(?-- C .),2 5[]3,(+∞?--∞ D .),2 5 [)3,(+∞?--∞ 4.设1 ( )1f x x = -,则(){} f f f x ????的解析式为: ( ) A. 1 1x - B.3 1(1)x - C.x - D.x 5.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A .2x y x =与y x = B. 2x y x = 与x x f 1 )(= C. y x =与y x = D. 2y =与y x = 6.要使函数42-=x y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班级 考号 姓名 . …………………………………….装…………订…………线……………………………………….

高一数学必修1 函数及其表示练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1 函数及其表示练习题 1、判断下列对应:f A B →是否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 (1){} ,0,:,:;A R B x R x f x x f A B ==∈>→→ (2)*,,:1,:.A N B N f x x f A B ==→-→ (3){} 2 0,,:,:.A x R x B R f x x f A B =∈>=→→ 2、已知函数()()()3,10, ,85,10,x x f x x N f f f x x -≥??=∈=? +? ==-??????

高一数学函数的表示法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函数的表示法测试题及答案 1.下列关于分段函数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②尽管在定义域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但它们是一个函数;③若D1、D2分别是分段函数的两个不同对应法则的值域,则D1∩D2=?. A.1个B.2个 C.3个D.0个 【解析】①②正确,③不正确,故选B. 【答案】 B 2.设函数f(x)=x2+2(x≤2),2x(x>2),则f(-4)=________,若f(x0)=8,则x0=________. 【解析】f(-4)=(-4)2+2=18. 若x0≤2,则f(x0)=x02+2=8,x=±6. ∵x0≤2,∴x0=-6. 若x0>2,则f(x0)=2x0=8,∴x0=4. 【答案】18-6或4 3.已知:集合A={x|-2≤x≤2},B={x|-x≤x≤1}.对应关系f:x→y=ax.若在f的作用下能够建立从A到B的映射f: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①当a≥0时,集合A中元素的象满足-2a≤ax≤2a. 若能够建立从A到B的映射, 则[-2a,2a]?[-1,1], 即-2a≥-12a≤1,∴0≤a≤12. ②当a<0时,集合A中元素的象满足2a≤ax≤-2a, 若能建立从A到B的映射, 则[2a,-2a]?[-1,1], 即2a≥-1-2a≤1,∴0>a≥-12. 综合①②可知-12≤a≤12.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函数y=x+|x|x的图象,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高?考¥资%源~网 【答案】 C 2.设集合P={x|0≤x≤4},Q={y|0≤y≤2},下列的对应不表示从P到Q的映射的是() A.f:x→y=12x B.f:x→y=13x C.f:x→y=23x D.f:x→y=x 【解析】根据映射的概念,对于集合P中的每一个元素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集合Q 中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选项A、B、D均满足这些特点,所以可构成映射.选项C中f:x→y=23x,P中的元素4按照对应法则有23×4=83>2,即83?Q,所以P中元素4在Q中无对应元素.故选C. 【答案】 C 3.设函数f(x)=1-x2(x≤1)x2+x-2 (x>1),则f1f(2)的值为() A.1516 B.-2716 C.89 D.18

中等职业学校高一数学期末调研试题

都江堰市职业中学2010至2011学年下期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 (本试卷共五大题,正文共三页。) 说明:1、版本高教社《数学》(基础模块) 2、考试范围:《集合》、《不等式》《函数》《三角》《数列》 3、本试卷供 职业中学高一调研考试使用 4、本卷共三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50分) 1、已知集合A={1,2,0},B={1,0},则A B=( ) A 、{1} B 、{1,0} C 、{2,0} D 、{2} 2、已知集合A={-1,1,0},B={1,0},则A B=( ) A 、{-1} B 、{-1,1,0} C 、{1,0} D 、{0} 3、对实数a,b,命题“ 2 2 0a b +=”是“ a=0,b=0”的( )条件 A 、充分不必要 B 、必要不充分 C 、充分且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已知全集U={0,1,2,3},A={1,2},则C U A=( ) A 、{0} B 、{3} C 、{0,3} D 、{0,1,3} 5、不等式2x+1>0 的解集为( ) A 、1(,)2- +∞ B 、1(,)2-∞- C 、1(,]2-∞- D 、1 [,)2 -+∞ 6、不等式 2 230x x --<的解集为( ) A 、(-1,3) B 、[1,3]- C 、(,1)-∞- D 、(3,)+∞ 7、不等式11x -<的解集为( ) A 、[0,2] B 、(0,2) C 、(,0)-∞ D 、(2,)+∞ 8、不等式1x >的解集为( ) A 、(,1)-∞- B 、(1,)+∞ C 、(-1,1) D 、(,1)(1,)-∞-+∞ 9、、 23 =( ) A 、9 B 、8 C 、6 D 、-8 10、3=( ) A 、? ? ? ??213 B 、?? ? ??312 C 、 3 2 1 D 、 2 3 1 11、23 ? 24 =( ) A 、 212 B 、 24 3 C 、 21 - D 、 27 12、2 3 ÷24 =( ) A 、2 1 - B 、 2 4 3 C 、 2 12 D 、 27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职业高中的学生数学成绩普遍较差,已成为职业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中遇到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如何成功地转化数学差生,就必须认真深入地 剖析,找出这些数学差生产生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承担职高数学教学任务的每位教师认真反思的问题。 一、造成大量数学差生的原因 1、入学时数学基础差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家长们对子女接受教育意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对自己受教育程度感到不满足,还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读不了高中读职中已成为每位初中毕业生的选择。因此有大批升不了高中的学生就选择了读职中,特别是很多职业学校招收了大批没有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这势必造成职高学生数学成绩普遍较差。 2.由于职高的学生大多是来自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落后,中考成绩不理想,再加上部分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这些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对数学知识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而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职高数学教材结构的系统性、逻辑性较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结构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技能技巧。这样的教材结构,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连续的学习能力。这就恰好命中了很多升入职高学生的要害,这些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造成了后续学习过程中的恶性循环,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度,产生了数学差生。 3、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数学认识有偏见,学习动机过弱,期望值很低 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大部分职高学生由于不准备参加“三校生”高考,缺少高考的竞争。也就缺少了应有的压力和动力;有的学生对数学没兴趣。他们不投入,不愿学,有的甚至一学数学就头痛,有的干脆弃之不学。上了职高,实际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大概只有初一年级的水平。同时,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意识到很多专业技能的掌握要求有良好的数学功底作为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满足于“六十分万岁”,学习过程被动,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树立起“我要学”的思想。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会理想,还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变成数学差生。 4、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职高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较大,教师的辅导时间减少,学生学习的独力性增强。在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适应性差,主要表现在学习意志薄弱方面。有的职高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题目,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是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还有些甚至因为贪玩,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也就经不起玩的诱惑而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时间一长,也就变成了数学差生。 5、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高中数学的梯度跨跃很大,许多同学进入职高之后,对学习职高数学仍然采用“穿新鞋走老路”式的学习习惯,还像初中那样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等着老师来填鸭式地喂知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的学生只注重模仿,只会死记硬背结论,只会做见过的题目,只注

中等职业学校高一数学试卷

2013-2014学年xxx 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学期高一 《数学》试题 考试分数: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的方框内,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2 13 14 15 1. 若集合A= { x 2 [x 2- 3x+2-0],那么集合A 用列举法表示为( ). A.{1,2} B.{-1,-2 } C.{1,-2} D.{-1,2} 2. 设集合A= {x ︱-l ≤x ≤3},B= {x ︱2≤x ≤4},则集合AUB=( ). A. {x ︱2≤x ≤3} B. {x ︱2 bc ,则a>b B.若a 2 > b 2,则a>b C.若1/a>1/b ,则a>b D.若a 2 > b 2 ,则真︱a ︱ > ︱b ︱ 7. 如果a>0,-1 ab > ab 2 B. a > ab 2 > ab C. ab > a > ab 2 D. ab> ab 2 >a 8. f(x)是(-∞,+∞)上的奇函数, 已知f(4) =2,则f(-4) =( ). A. 2 B .-2 C.-4 9.已知偶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则f(-1)与f(-3)的大小关系是( )。 A 、f(-1) < f(-3) B 、f(-1) > f(-3) C 、f(-1) = f(-3) D 、无法比较 10.函数y =2(x 十5)2-2的图像顶点是( ). A 、(5,2) B 、(-5,-2) C 、(-5,2) D 、(5,-2) 11. 一元一次函数y= -x 2 + kx-k+ 1的图像经过原点的充要条件足( ). A 、k=2 B 、k=0 C 、k=1 D 、k ≤1 12. 不成立的等式是( ). A 、a m . a n = a m+n B 、(a m )n =a m+n C 、a m /a n =a m-n D 、(ab)m =a m b m 13.若a ∈(0,1),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 B. < a 0.5 C. ㏒ > ㏒ D. ㏒1/<㏒1/ 14.不等式2<(1/2)x ﹤8的解集是( ) A 、(-3,0) B 、(-∞,-1)∪(3,+∞) C 、(-3,-1) D 、(0,3) 15. 函数y=lg (x 2 –x- 6)的定义域是( ). A 、(-2,3) B 、(-∞,-2)∪(3,+∞) C 、(-3,-2) D 、(2,3)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用符号“∈”、“?”、“=”填空.(6分) (1)0 {0}; (2){0,1} {x ︱x 2-1=0}; (3)a ? 2. 集合{a ,b ,c ,}的所有非空真子集是 ; ※※※※※※※※※※※※※※※※※ 密 封 线 ※※※※※※※※※※※※※※※※※ 班级: 学号: 姓名: .

人教版必修高一数学教案全套打包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 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 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 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方程210 x+=的解; (5)某校2007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 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概念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理解函数符号的含义,能根据函数表达式求出定义域、值域; 3、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区间”、“无穷大”的记号; 4、使学生明白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在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初中学习的(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回答〗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 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 数的传统定义。 〖讲述〗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提问〗问题1:y =1(x ∈R )是函数吗? 问题2:y =x 与y = x x 2 是同一函数吗? 〖投影〗观察对应: 〖分析〗观察分析集合A 与B 之间的元素有什么对应关系? 二、讲授新课 函数的概念 (一)函数与映射 〖投影〗函数: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

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x f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y =)(x f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x f |x ∈A},叫做函数y =)(x f 的值域。 函数符号y =)(x f 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x f 。 函数的三要素:对应法则f 、定义域A 、值域{)(x f |x ∈A} 注:只有当这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两个函数才能称为同一函数。 映射: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 如果集合A 中的元素x 对应集合B 中元素y ,那么集合A 中的元素x 叫集合B 中元素y 的原象,集合B 中元素y 叫合A 中的元素x 的象. 映射概念的理解 (1)映射B A f →:包含三个要素:原像集合A ,像集合B(或B 的子集)以及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法则f .两个集合A,B 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集合.对应法则f 可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符号表示.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它具有: (1)方向性:映射是有次序的,一般地从A 到B 的映射与从B 到A 的映射是不同的; (2)任意性: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有像,但不要求B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像; (3)唯一性:集合A 中元素的像是唯一的,即不允许“一对多”,但可以“多对一”. 函数与映射的关系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与函数概念间的关系可由下表给出. 映射B A f →: 函数B y A x x f y ∈∈=,),( 集合A,B 可为任何集合,其元素可以是物,人,数等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非空的数集 对于集合A 中任一元素a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像 对函数的定义域中每一个x ,值域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对集合B 中任一元素b ,在集合A 中不一定有原像 对值域中每一个函数值,在定义域中都有确定的自变量的值与之对应 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是函数的推广. 〖注意〗(1)函数实际上就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特殊对应f :A →B 。这里A ,B 为非空的数集。 (2)A :定义域,原象的集合;{)(x f |x ∈A}:值域,象的集合,其中{)(x f |x ∈A}?B ;f :对应法则,x ∈A ,y ∈B (3)函数符号:y =)(x f ,y 是x 的函数,简记) (x f 〖回顾〗(二)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一次函数)(x f =ax +b (a ≠0):定义域R ,值域R 2、反比例函数)(x f = x k (k ≠0):定义域{x |x ≠0},值域{y | y ≠0} 3、二次函数)(x f =ax 2 +bx +c (a ≠0):定义域R ,值域:当a >0时,{y |y ≥a b a c 442 -};

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平面向量的内积教案课件

【课题】7.3 平面向量的内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计算公式.为利用向量的内积研究有关问题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引出向量内积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数量积的概念及利用数量积来计算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 【教学设计】 教材从某人拉小车做功出发,引入两个向量内积的概念.需要强调力与位移都是向量,而功是数量.因此,向量的内积又叫做数量积. 在讲述向量内积时要注意: (1)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数量,而不是向量,它的值为两向量的模与两向量的夹角余弦的乘积.其符号是由夹角决定; (2)向量数量积的正确书写方法是用实心圆点连接两个向量. 教材中利用定义得到内积的性质后面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其中: (1)当=0时,a ·b =|a ||b |;当=180时,a ·b =-|a ||b |.可以记忆为:两个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时内积为这两个向量模的积;方向相反时内积为这两个向量模的积的相反数. (2)|a |显示出向量与向量的模的关系,是得到利用向量的坐标计算向量模的公式的基础; (3)cos=|||| ?a b a b ,是得到利用两个向量的坐标计算两个向量所成角的公式的基础; (4)“a ·b =0?a ⊥b ”经常用来研究向量垂直问题,是推出两个向量内积坐标表示的重要基础.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 F cos30 是水平方向的力与垂直方向的力的和,垂直方向上没有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 【篇一: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 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 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 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 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 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 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 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 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 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 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