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一教学最优化概念:

最优化是以最小的代价(资源、时间等的投入)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效益(产量,质量等的产出)。

其中必须注意,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中,“最优的”一词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不等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最优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二教学最优化应考虑教学的组成成分:

1 在教学任务上,最优化要做到明确教学和发展的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把教学任务具体化。

2 在教学内容上,最优化要做到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教学内容。

3 在教学方法上,最优化要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4 在教学进度上,最优化要做到确定适当的教学步调、速度,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节省时间。

5 在分析教学效果上,最优化要做到对教学结果作科学的测评、分析、解释

以上可以看到,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所以说,没有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是教学迈向最优化理想境界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条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要从学习成绩、品德修养、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第二,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这就是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等;第三,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能。

另一条标准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把这两条标准具体化,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四巴班斯基提出的优选教学内容的七条标准:

(1)教学内容的完整性;(2)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3)突出主要的、本质的东西;(4)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可能性;(5)教材安排必须符合规定给该教材的时数;(6)考虑教学内容的国际水平;(7)内容应符合当前教师的可能性和学校教学物质设备的可能性。巴班斯基又规定了教师在优选教学内容时的工作程序:(1)深入分析教科书内容,判断它能否完成特定课题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2)从教学内容中划分出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3)考虑学科之间的协调;(4)按照分配给本课题的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容;(5)保证区别对待差生和优生。

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巴班斯基 一、简介 巴班斯基(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1964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60~70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人物: 巴班斯基: 苏联教育家。 毕业于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 1971 年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74 年被选为正式院士。 1979 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 把现代控制论、系统论观点用于教学论研究,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观点)》、《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原理)》等。 (二)理论: 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以及该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 发挥在一定标准看来最有效的作用。 也可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解为: 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 最优化包含 5 个因素: 1/ 12

1.遵循教学规律。 根据教学规律所论证的原则、方法、形式和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2.考虑条件。 既包括教学的外部条件,又包括师生的实际情况。 3.选择方案。 比较各种可行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4.调控活动。 随时控制和调整师生教学活动的进程。 5.获得效果。 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上述五方面缺一不可,但关键是选择最佳方案,其本质是获取最优效果。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包括: 1.综合教学任务,注意全面发展。 2.了解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 5.采用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 6.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的时间。 7.优化教学条件,提供教学保证。 8.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调整教学过程。

巴班斯基 最优化理论

一、巴班斯基的生平 巴班斯基(1927-1987),他是前苏联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巴班斯基不仅培养了许多教育科学工作者,而且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以总结“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著称。 巴班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创造了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经验,更直接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实验材料。巴班斯基在此基础上与1972年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的方法》一书,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此后,他又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并在《国民教育》和《苏维埃教育学》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来阐述自己的最优化教学思想。 巴班斯基(ЮрийКонстиновичБабанский,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1927年1月7日巴班斯基诞生于罗斯托夫一个农民家庭。卫国战争期间他在一所国营农场工作。战后进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物理数学系。1949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后来调往罗斯托夫师范学院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1971年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73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1974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1975年他调任该科学院附属的高级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并以院士秘书身份主持该科学院教育学理论和历史科研部的工作。1979年他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直至1987年8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他生前还兼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中央理事会会长、全苏“知识”协会附属心理学和教育学传播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议会主席。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二、关于巴班斯基教学论的方法论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其方法论基础”⑵那么其方法论基础是什么呢?他把辨证的、系统—结构方法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基础,在辨证唯物主义指导下,引进“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其中又以系统论为主,包括整体观、系统观、矛盾观、综合观、联系观、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划出体系中主要环节的原理等。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

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巴斑斯基(1927-1987)是 "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1977)、《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一方法论原理》(1982)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原理 巴班斯基指出,"最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其本质在于"以最小必须的消耗,取得该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涵是指,从现有的学校条件和师生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学所能获得的最佳效果。在他看来,教学过程效果最优化有两条衡量标准,第一条标准是"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 (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第二条标准是"学生与教师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批示所规定的课堂教育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二)教学最优化的方法 巴班斯基分析了教学最优化,提出了一些既能提高教育效率、又能防止过度消耗教师的时间与精力的方法。主要有: 1、综合规划教学任务,以综合的观点来选择和决定教学任务、安排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活动形式。在拟定某个专题、某个篇章的教学任务时,应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任务,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能同时解决几个任务,这就直接促进了教学最优化。 2、在研究班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把教学任务具体化。这个具体的任务应"指向消除学生知识中的落后面,解决学生教育和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应考虑教学现有的条件和可能性,研究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以及预见外在条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巴班斯基指出:"不遵守这个办法,就不可能在合理花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下,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当 "教育工作同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吻合,教学教育的效果就会急剧增长。"由于考虑了这些教学可能性,学生就会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师所提出的任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教育共鸣"状态,使得教师在少花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取得较大的教学教育效果。 3、选择教学内容时,划分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和事实。 4找出在班级教学场合下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课堂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讲义——最优化教学理论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讲义——最优化教学理论 (一)最优化教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最优化教学理论是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了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一般概念 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最优化包括:取得最大的可能效果;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耗费最少的必要精力;花费最少的经费。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根据效果和时间两条标准,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 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提高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 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 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 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

这一方法的有机统一,它既包括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成分,又包括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既包括教师的活动,又包括学生的活动,强调师生力量的协调一致,从而找到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1.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注意全面发展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重点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 5.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 6.创造必要条件 7.随时调整教学活动 8.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理论的实质其实就是以最小代价取得相对最好的 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 规律和原则、教学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以及该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 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 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 效果。其关键是比较各种方案,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本质是获得最 优效果。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理论中,“最 优的”一词并不等于“理想的”,也不是一般所指的“最好的”。最优化 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寻求最好的方案,以达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代价 取得最大的效果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和教师在具体条件的制约下 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如果师生发挥了全部可能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 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成果,就可认为是实现了最优化。最优化是相对的,它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案”。可见,最优 化不是一种抽象的、僵化的模式,它是相对于一定条件而言的。这充分显 示出辩证法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的灵魂。 2、基本标准 巴班斯基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 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二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 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3、基本方法体系 (1)综合设计教学任务,并把教学任务内容具体化。 (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主次。 (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法。 (5)采取合理的形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6)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 4、对教学最优化理论的评析 教学理论的优势是: (1)以辩证的系统理论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巴班斯基以辩证的系统理论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把教学过 程看成是一个系统。他认为教学过程的结构成分包括: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而这些结构成分的存在 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完整系统。例如:教学目的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又影响着教学方法。 (2)引入最优化思想,符合劳动活动的普遍原则 效果标准、时间标准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理论的两条主要评价标准。这两条标准完全符合高效、低耗的人类劳动活动的普遍原则。 (3)关注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重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心得体会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心得体会《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心得体会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心得体会1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是苏联巴班斯基经典之作,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和教育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辩证地、具体地论述了教学最优化原则。我在教学工作中遇到许多困惑,在初读这本书后,深感受益匪浅。 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具体确定教学目标 巴班斯基在“最优化”理论中,把教学目的划分为教养性目的、教育性目的和发展性目的,在教学前,根据学情,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二)突出主要教学内容 透析教材的内容,并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看清知识的生长点,展开新层次的教学,突出重难点,让学生乐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选择合适、多角度的练习,以取长补短,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全面。 (三)选择恰当教学结构 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教师依据教学任务、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等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四)选择合理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需要树立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并重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观,实现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相结合;教师点拨诱导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相结合;培养收敛思维与培养发散思维相结合,教知识与教方法相结合。 (五)消除过重学习负担

巴基斯坦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基斯坦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 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包括六个方法: (一)综合地规划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 (二)研究学生并使教学任务具体化; (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四)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五)区别对待学生; (六)采取专门措施节约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一)最优化不是片面的 "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二)最优化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巴班斯基指出,这种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具体性的学说为依据的。"某种方法对某种情况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它可能就不是最优的方法。"过去看来是最优的,现在则未必仍然最优;同样,现在看来是最优的,将来也可能发生变化。 (三)最优化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认真贯彻这个原则,就是要系统地全面地考虑现有的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展开全文 一、巴班斯基生平简介 巴班斯基(1927--1987年),生前是前苏联教育科学博士、教育科学院院士及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研究的中心课题是:“教学过程最优化”。关于该课题的论述占据了他著作的较大比重,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问答》、《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60年代,前苏联教育改革和教学实验不断深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教学内容复杂化并强调不低于国际水平,而学制比别国短,要在"10年完成"12年的课程计划,因此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于是一批学者提出把“劳动的科学组织”原理纳入到教育工作中来,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经费,获得最大可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从教学侧面对劳动的科学组织原理予以丰富和深化。此外,在罗斯托夫地区,学校大面积消灭了留级现象,并总结了“发挥课堂教学巨大可能性”的经验,也为巴班斯基教学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观点 1.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学过程”和“最优化”两个概念组成的。巴班斯基用系统论观点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它是由目的;激发———动机;教学内容;操作———活动;检查———调整;效果———评价六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而师生的双边关系及教学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心理条件(是影响系统运作的三个基本因素。他的“最优化”是指“对现有条件来说,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因此“最优化永远是相对的,因为它并不提供理想的、绝对的决策”,它只是寻求指导教学过程的理想方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1949年毕业后在中学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1973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1974年被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作有三百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 作为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著述字里行间不乏“苏维埃教育”“发达社会主义”等特定背景及其名词,之于当下中小学教师而言,或许显得有些古板枯燥。当前涉及教师专业阅读的有关文论解读、开展教师阅读推动的活动之中,几乎很少谈到其人其书,巴班斯基在中小学大众视野中似乎成了一个束之高阁、渐行渐远的名词。 金克木先生谈及读书治学经验时曾指出:“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其实,对处于班级授课制运作形态之下的中小学教师,巴班斯基可谓必读,尤其是对启迪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应用、提升教学规范化与课程自觉性方面,其人其书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去年6月的一次会议上,山东省教科院李文军副院长曾谈到,不要小瞧前苏联而去盲目学习西方的一些教学思想,他特别提到了巴班斯基,强调其论述背景也是班级授课制,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是有启发的。 “最优化”蕴含的教学质量观与科学发展观 巴班斯基认为,在现代学校条件下,“首先必须把解决教学教育任务的效果、质量,以及教师和学生为解决这些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教学过程最优性的最重要标准”,“判断教学质量,我们将依据教学成果同现代学校教学的全部目的和任务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依据教学成果同每个学生在一定发展时期内的最大可能性相适应的程度”。他进而指出,能同时符合下列两条标准的教学过程是最优的:

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最优化理论 尤里·康斯坦丁诺夫·巴班斯基(1927--1987)是原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院土,着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成就的集中代表。 一、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准则。所谓"最优化"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按照一定的准则来衡量是最好的。"最优的组织教学过程,应当是各个班级的每个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方面,达到他当时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他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两个基本准则是: (1)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方面都达到他该期内可能达到的水平; (2)每个学生和教师都遵守归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数。 二、教授最优化的八个方法。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要求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前者更为迫切和重要,具体方法:(1)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 (2)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东西上;(3)选择最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提问→学习新知→练习→巩固→家庭作业→小结的顺序; (4)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其中包括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复现法、探索法、独立工作法、激励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检

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5)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采取全班形式,小组形式和个别形式; (6)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7)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 (8)按最优的准则分析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时间用量。 三、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巴班斯基将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1)组织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 (2)激励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 (3)检查学习的认知活动的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及学生的特点、本人的特长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化的组合。 四、消除学生负担过重的途径。在这巴班斯基提出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他认为,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就是他的心理、生理和精神潜力的总和,学习超过了这个总和就是学习负担过重。学习负担过重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应区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巴班斯基强调,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最优化。学生学习负担最优化有赖于课堂教学方法各个成分的完善。因此,不管是拟定授课计划,还是安排提问和讲授新课的时间,以及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都应把重点放在讲授新教材上。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最优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对消除学生家庭作业负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 [苏]巴班斯基 一、内容简介 《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一一般教学论方面》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代表作。本书研究了教学过程的理论原理,论证了选择最优教学结构的标准和程序, 总结了在实验学校实施教学最优化方面的先进经验。是研究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全书共六章,以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线索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阐述。 二、阅读指南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第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随着20世纪60年代 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大 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1964 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使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第三,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

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六七十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巴班斯基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他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在相互联系中考察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 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做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条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另一条标准是时间标准,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把这两 条标准具体化,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1)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这一方法体系强调教学双方最优化方法的有机统一,它既包括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成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又包括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准备、进行、分析结果);既包括教师活动,又包括学生活动,强调师生力量的协调一致,从而找到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该方法体系包括以下八个基本方法: 1.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注意全面发展2.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 3.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分出内容重点4.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5.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6.创造必要条件7.随时调整教学活动 8.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以上八个方法构成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完整的方法体系。只有综合运用整个方法体系,才可认为是真正实施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巴班斯基从辩证的系统结构论出发,使发展性教学的所有研究成果都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体系中占据恰当的位置,通过教学过程最优化体现出发展性教学的最优效果。因此,尽管这一理论体系存在着优选步骤繁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等缺点,但仍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体系。 三、他人评价 1. 乔建中.我读巴班斯基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J]. 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01). 2. 王俊翔. “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05(22). 3. 刘云生.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批判性思考[J]. 外国教育研究,2001(05). 4. 白彦茹.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述评[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03). 5. 张定璋.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J]. 课程. 教材. 教法,1981(01).

教育技术的最优化

电化教育的最优化 教育最优化理论在国外早已开始研究。20世纪60年代原苏联就向中小学教育界提出了“教学过程的积极化”号召, 并已存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提法。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巴班斯基院士研究了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 论证了选择最优教学结构的标准和程序,总结了原苏联罗斯托夫地区学校在实施教学最优化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形成最优化教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1977 年前苏联教育科学院编辑出版了巴班斯基的专著《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1982 年他又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方法原理) 》、《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学》和《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等著作。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影响。自20 世纪80 年代初, 我国也开始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电教界开始把这一理论引入电化教育。南国农先生在1981 年《电化教育研究》第二期发表的《谈谈电化教育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一文中, 把“电化教育和教学与教学过程最优化”列入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之一。1985 年7 月出版的由他主编的《电化教育学》一书中把“实现教育最优化”引入电化教育的定义:“运用现

代教育媒体, 并与传统教育媒体结合, 传递教育信息, 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并指出:“教育最优化:包括选择与确定最优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设计最优的教育过程。它要求在同样的时间内,能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 能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也就是要提高教育效率, 提高教育质量, 扩大教育规模, 取得更有时效的教育效果。教育最优化的标准主要有两个: 一是最大效果; 二是最少时间。”很明显, 南国农先生等发展了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对我国教育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肖树滋先生在1988 年 1 月出版的《电化教育概论》一书中把电化教育定义为“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并且提出:“实现教育最优化既是电化教育追求的目标,又是电化教育的过程。”教育最优化的理论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991 年 5 月至1995 年9 月原国家教委组织了“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课题研究, 由中央电教馆主管, 全国的31 个省、市、自治区82 所中小学近千名教师参加了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二十多年来,许多同志对教育最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推广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媒体选用最优化、教育效果最优化的基础上,对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教学设计最优化和教学技术最优化作了大量研究探讨,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

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 规律性的结论。 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巴班斯基认为,上述控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他人文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本身的深入,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也会有所进展,相应的教学原则和规则都会有所更新。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指“从一定看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效果标准指每个学生于某个时间,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水平;时间标准指师生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文件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为使教学过程符合上述标准,他根据辩证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因素进行了新的划分,包括社会(目的、内容),心理(动机、意志等)和

巴班斯基的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理论 尤·康·巴班斯基(1927-1987)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育科学博士、院士,曾任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是前苏联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出生于罗斯托夫州基辅区的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毕业于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并留校工作,1955年和1974年先后获得了教育科学副博士和博士学位。在师范学院工作的二十多年中,他担任过教师、团委书记、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和副院长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组织能力,并开始萌发了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 1975年,巴班斯基调往莫斯科工作,担任前苏联教育科学院直属高等院校的教育科学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不久还担任了教育科学院教育史和教育理论研究所书记。1981年起就任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并且是前苏联部长会议下属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教育科学评审会议主席。巴班斯基虽然担任了较高的教育领导职务,但仍然保持了平易近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前苏联教师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由于巴班斯基杰出的组织工作和学术研究成果,他获得了前苏联教育科学界的最高奖励乌申斯基奖章和克鲁普斯卡娅奖章,并获得了政府颁布的劳动红旗勋章和各族人民友谊勋章。 巴班斯基一生孜孜不倦地工作,写出了四百多部(篇)著作,涉及教育科学的众多领域,有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中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成果占了最大的比重。1977年出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棗一般教学论方面》是全面论述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奠基性著作。此后的10年中,巴班斯基又继续联系实际改进和充实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写作了《怎样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1978)、《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棗方法论原理》(1982)、《提高教育学研究的效率问题》(1982)、《教育学》(1983)等著作,并发表了大量有关最优化的论文。 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并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思想依据。 首先,20世纪60年代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虽然为各国培养了一批尖子人才,但是大多数学校却因文化知识教学的任务过重而走向反面。前苏联60年代后期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1976年苏共25大要求进一步认真改善普通教育系统的状况,特别强调用综合的观点对待教育,保证学生既能独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又能在蜂拥而来的科学和政治情报的洪流中辨别方向。在这之前,前苏联各地已开展不少教育实验研究,此后的教育改革实验更蓬勃发展起来。但众多实验也引起教学实际中无所适从的问题,有的人因为一味赶时髦而顾此失彼。因此,怎样从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中选定一些最适合于具体教学环境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法,就成为摆在学校实际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巴班斯基认为教育科学有责任为教师们提供选择最优教学形式和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尤•克•巴班斯基(1927 ―― 1987)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副院长、教育科学博士。也是苏联当代教育理论界的权威之一。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方法论基础与众不同,即他首次尝试性地使用了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他指出,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结构方法论来研究教学过程。在他的这个系统结构方法论之下,还包括如下一些具体观点:整体观,联系观,矛盾观,综合观,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划出系统中主要环节的原理等等。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概述 (一)教学最优化的定义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 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 巴班斯基在不同场合对“教学过程最优化”或“教学最优化方案”作了与上述定义基本一致的解释: 1 、所谓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所可能最大的效果。 2、教学过程最优化指的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3、当代学校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4、最优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对现有条件来说,对现阶段来说,从其效果和师生的时耗角度看,为最佳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最优化的标准 通过上述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教学结果和教学时耗量,是评定、选 择、实施最优化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就涉及教学最优化的标准 问题。 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在教养、教育、发展上达到 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这里强调的不是现有的实际 学习可能性,而是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其教养水平可以用 五级记分制来作定量评估,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可采用高、中、低三级评 定制。 教学最优化的第二个标准是,教师和学生均遵守卫生学为之规定的用 于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这种定额在当时苏联统一颁发的《学校章 程》中作了具体规定。 巴班斯基对此作了两点补充说明;第一,不仅可按两个标准,而且可按三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