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一、定义

所谓关系型话题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另外,注意偷换概念。换词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并列共存关系: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自由与纪律”

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或“扬此抑彼式”。

“偏见与关爱”

“自信?自满?自卑”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

不能自负”;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

“痛苦与成功”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

“成人与成才”

“和而不同”

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

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练习】

1、明确关系类型并进行简单审题(必做题)。

作文话题1:“平凡与伟大”

作文话题2:“向前看与向钱看”

作文话题3:“名师与高徒”

作文话题4:“人不可貌相”与“人靠衣装马靠鞍”

作文话题1:“平凡与伟大”;

对立统一: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作文话题2:“向前看与向钱看”;

是非取舍:则要理解为“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作文话题3:“名师与高徒”;

并非绝对型: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作文话题4:

并列共存型:既要加强内在修养,也应注意必要的修饰。

材料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而且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与现实。有的同学可能抓住“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这句来立意,那就应该想想,缪塞为什么这样比喻生活。他之所以把生活比作玫瑰,那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梦想,有现实;梦想像玫瑰花瓣,现实如玫瑰花刺。因此,可从整体上作如下立意: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依托现实)。

若抓住“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这句,可侧重“梦想”作如下立意

让梦想照亮(改变)现实。

要知道越是现实如刺,越需要有梦想来激励自己指引自己。

或者说,现实难免让人沉沦,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拥有一个美丽人生;

或者说,之所以感到生活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有梦想

若抓住“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这句,可侧重“现实”作如下立意

立足现实或依托现实,才能实现梦想。

梦想再美好,如不立足现实,梦想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或者说,人只有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之华。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揭示二者的关系:

①如梦想与现实让人奋进;梦想与现实让人成功;②中心论点:梦想与现实;

分论点(坚守梦想,执着前行;面对困难,永不言败;坚守梦想,勇于挑战)

2、只偏重一方去写,而一点没涉及另一面,如只谈梦想,或只谈现实;

3、把现实等同于困难挫折失意来写;

4、标题拟设不当:

如何拟一个好标题?

一. 好文题的标准:

(一)准确、鲜明

标题应紧扣文章内容,一目了然。标题决不能作摆设,更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应紧扣话题、有的放矢。在给材料的作文中,文题须切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标题的准确与否,与审题正确与否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映。如果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有感于……”等。

(二)新颖、生动

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激起阅读兴趣。

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反之亦然。所谓“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

(三)简洁、凝练

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广阔的联想空间。

可引用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如《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等。

(四)含蓄、隽永

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

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如《人生离不开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风帆》,《谈理解》可换成《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走出自卑》可修饰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走出自卑》。

二、拟题的要求:

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如果标题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标题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8个字,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比较好的标题

1、梦想如花,现实如刺

2、怀揣梦想,正视现实

3、梦想以现实为基础

4、认清现实,方能成就梦想

5、残酷现实铸就美丽梦想

6、让梦想照亮现实

7、用梦想的力量打败现实的苦难

8、梦想在现实中绽放

9、接受现实,成就梦想

10、触摸现实,让梦想开花

11、立足现实,坚守梦想

12、摘掉现实之刺,绽放梦想之花

5、结构不美观:段落过长,三、四段式;一句两句一段式;大头式,长尾式

等;

6、中途易辙,写作思路混乱:

开头写了理想与现实,写着写着转移到成功与失败,如何战胜困难等方面;

7、卷面字迹字数等不合要求;

8、偏题跑题很严重

(1)成功需要付出

(2)勇于拼搏,实现梦想;

(3)脚踏实地,永不言弃;(4)梦想的力量;

(5)梦想要苦难来凝练;(6)为梦想而活;

(7)奋斗成就梦想;(8)梦想与困难同在;

(9)生活因梦想而美丽;

(10)走向成功,坚强面对挑战;

(11)风雨过后的彩虹;

(12)脚踏实地,才能成功;

将叙议进行到底

-----作文材料的运用

段落构成

论点+材料提引句+事例(叙述+议论分析)

一、议论文材料运用的原则

高度概括

宁用一百字写三个材料,也决不用一百字写一个材料。

二、议论文材料运用的方法

一)、会安排

(二)、会叙述

(三)、会议论

一)会安排

善于使用材料提引句聪明的考生,在提出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之后,常从整体入手设计并列的材料提引句,从而将相关材料整合成一个整体。

论点+材料提引句+事例(叙述+分析)

论点+翻开历史的卷帙,风云人物纷至沓来+事例

放眼现实的世界,杰出青年济济一堂+事例

遥望未来的天空,灿烂群星魅力四射+事例

论点+这是历史的诗+事例----

这是现实的画+事例---

这是高雅的乐+事例----

温馨提示

1、要按一定的条理去设计提引语(按逻辑顺序,不可重复)

2、要按一定的条理去安排事例

自然社会

古今

中外

个体集体

特殊一般

(二)、会叙述

A、剪裁舍弃法

B、挖掘增补法

C.概括排比法

剪裁舍弃法

根据论证的需要,对典型事例进行剪裁处理,舍弃次要信息,添加和主题有关的信息。

材料

要善于抓住机遇

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材料提引句)他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时,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材料)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必须抓住它。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能抓住那次机遇。(扣题)

练习1:

报载:19 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实验人员把一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之际,奋力跃出锅外安然逃生!可半小时后,他们把这只死里逃生的青蛙丢进放满冷水的大锅里,并在锅底偷偷地加热,把青蛙置于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中,青蛙开始还悠悠地享受“温暖”,等到它意识到危险时,却全身无力,欲跃不能,终于葬身锅底。

以“逆境与顺境”为话题进行裁剪舍弃

(材料提引句)逆境可以激发斗志,而顺境则会使人在安乐中沉沦。(材料)一只青蛙被突然丢进滚沸的油锅中竟然能奋力跃出,安然逃生;然而却在慢慢加热升温的水中葬身

锅底。(分析扣题)我们如果把滚沸的油锅看成“逆境”,那么微温的水锅便是“顺境”。面对逆境,青蛙奋力一跃,化险为夷;身处顺境,青蛙得意忘形,终至丧命。两种不同的结果实在发人深省。

练习2:

材料:一万多次的“失败”

爱迪生为了电灯的发明,投入了难以想象的精力和时间,进行了一万多次实验。但白炽灯发明之后,性能仍然不够稳定,因为灯丝的使用寿命短。爱迪生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可谓绞尽脑汁,几乎实验了他所能接触的一切植物纤维材料:稻草、纱纸、线、麻绳、马鬃、钓鱼线、硬橡皮、藤条,甚至是人的胡须、头发都被他用作实验材料,各种纤维材料达到了6000多种。但结果还是不能让爱迪生满意,总觉得灯丝的发光不够理想。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以竹子为原料制做的灯丝效果比任何材料都好,于是他马上下决心,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竹子。可是全世界共有1200种左右的竹子,哪一种最好呢?爱迪生出人意料地作出决定,组织了一支20人的调查队,拨款

10万美元,到世界各地寻找各种竹子。爱迪生本人也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苍天不负有心人”,数以千计的竹子被搜集到爱迪生的实验室。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筛选、比较,爱迪生发现日本竹子性能最佳,用这种竹子制成的碳丝作灯丝,可持续工作l000多个小时。

试验灯丝的故事告诉我们,恒心能使人经受住失败的考验。正是因为恒心,才使一切失败富有意义。有一位年轻记者曾问爱迪生:“爱迪生先生,你目前的发明曾失败过一万次,你对此有何感想?”爱迪生回答说:“年轻人,因为你的人生旅程才起步,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你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我并没有失败过一万次,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以“恒心”为话题进行裁剪舍弃

(材料提引句)恒心能使人经受住失败的考验。正是因为恒心,才使一切失败富有意义。(材料)“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寻找寿命更长的灯丝,他在全世界寻找可供使用的竹子,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在饱尝失败痛苦的情况下,继续埋头工作。终于,他找到了钨丝。(分析扣题)正是因为恒心,才使一切失败富有意义。此时,他心中的苦涩,定化作了清甜的泉水,滋润他疲惫的心田。

挖掘增补法

a.深挖掘

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间接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意义挖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才能直接证明论点。

b.善增补

另外,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因此,我们要注意从论点的需要出发,注意对论据进行灵活剪裁,挖掘增补,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

根据表达中心论点的需要,选择、处理论据

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是在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中,不幸

被一辆马车的车轮轧死的,这沉重的打击,使居里夫人陷入

深深的静默孤寂之中。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被痛苦所压倒,

而以惊人的毅力一个人做着两个人的工作,继续向科学的顶

峰挺进,终于在1911年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金。居里夫人成

年累月埋头在实验室里苦干,成天和镭、铀之类放射性元素

打交道,由于长时间受其照射,终于患恶性贫血而死。居里

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许多

病人,而她自己却死于镭的手掌。

1.坚持

2.恒心

3.直面挫折

4.理想

5.奋斗拼搏

6.淡泊

居里夫人的丈夫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在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中不幸丧生,这沉重的打击,使得她深陷于丧夫的痛苦之中。但居里夫人却仍以惊人的毅力继续科学研究,在1911年第二次荣获了诺贝尔奖,创造出了科学史上的奇迹。假如居里夫人没有坚韧的毅力,她又如何能够走出悲痛,不断攀跃科学的高峰呢?所以,人贵有毅力。

居里夫人的丈夫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在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中不幸丧生,这沉重的打击,使得她陷入深深的静默孤寂之中。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被痛苦所压倒,反而直面痛苦,化悲痛为力量,以惊人的毅力继续科学研究,在1911年第二次荣获了诺贝尔奖。

正是因为居里夫人能够直面痛苦,而不是为痛苦所缠绕,停留在一味的悲伤中,她才能够战胜痛苦,以坚韧的毅力创造出科学史上的奇迹。人生难免遭遇痛苦,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是直面痛苦,还是屈服于痛苦,答案其实是不言而喻的。

指向“直面痛苦,战胜痛苦”。

?

概括排比法

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列出一组事例(这些事例是大家熟知的),一般用一个句子表述,句子内涵要相当丰富,且一针见血,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

其一,事实叠加。

穿越时空,用整饬的句子荟萃名人典例。

练习:以包容为话题对下列名人典例进行叙述。蔺相如、廉颇;鲍叔牙、管仲;李世民、魏征;宋朝君主、士子学人。

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其二,句式辅助。

经常用到的句式有:

“从……到……”

“当…… 时……”;

“假如……那么……”

“正因为…… 所以……”

例一: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求安之路的断绝。

例二: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人应具有反抗精神;当白朗

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

例三:假如海明威在人生的大海上握紧自己理想的大桨,那么枪口怎会放进自己的嘴巴?

假如普希金在爱情的天平上放缓自己情感的脚步,那么子弹怎会射进自己的胸膛?

假如川端康成在花未眠的晚上扼住命运女神的咽喉,那么煤气又怎会窒息一个文学的天才?

假如海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面朝社会的大海,那么锃亮的铁轨上哪会横卧疲惫的冤魂?

练习1:用“当------时-------”的句式,以把握命运为话题,荟萃名人典例,写一段话。

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时候,当李白准备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时候,当曹雪芹痛洒一把辛酸泪的时候,当龚自珍默念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时候,他们知道,命运女神正在听候自己的召唤。

练习2:用“从------到-------”的句式,以把握命运为话题,荟萃名人典例,写一段话。

从贝多芬到奥斯特洛夫斯基,从海伦·凯勒到张海迪,从史铁生到北京奥运会女子无腿游泳健将,他们无不以自己生命的辉煌奏响了命运交响曲:这支曲子的主旋律是: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

(三)、会议例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同学们写议论文往往喜欢犯“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毛病,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例文一: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例文二: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书……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你看看,仅仅是光秃秃的几个例子,跟多了对于事例的分析相比,你觉得效果有什么变化?是不是多了分析,说服力就更强了?议论文,议论文,你要议论,才成为文章。

如何对事例进行议论?

1、“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1、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

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练习: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示例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打压,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2、“假设分析法”:

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例1.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

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

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

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会怎样”“为什么”“假如”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2:

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然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

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株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

假如杜甫在那个世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练习: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是可否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3、意义分析法:

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还记得赵括“纸上谈兵”和马谡“痛失街亭”的故事吗?它象两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请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在我们中国,这方面的格言警句更是俯拾皆是,举不胜举。象“谦受益,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无一例外,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有这样一则故事:五只青蛙比赛爬高,面对高墙,围观的青蛙不停地说:“太高了!太高了!”结果四只青蛙“知难而退”,只有一只耳聋的青蛙爬到了顶点。第二次爬更高的墙,围观的青蛙不停地打气,四只青蛙获得了成功,而那只耳聋的青蛙却面对遥远的目标摔了下来。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能否战胜困难,我们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因素。

4、比较分析法

论点: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论据: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在这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这类知识贫乏,对数学、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恰恰是渔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自已的长处来攻击他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被渔夫反唇相讥。

5、内涵分析法:

深刻地揭示了事例的内涵,让读者明了你的事例和结果的关联。

示例

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闪现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而心灰意懒的年青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之。但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轻人饮后觉无一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年轻人满载而归。从此奋发向上。

分析:上述语段中年轻人的“喝茶”行为与其最后“满载而归,奋发向上”的结果,语意上有较大的跳跃。年轻人“喝的是茶”,但为什么会“满载而归,奋发向上”?这中间年轻人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而这心理活动我们如果能填补解说出来,不但文气贯通了,而且年轻人从消沉到发奋的原因也揭示出来了。这样,“理”就透了,读者也就“信服”了。

改文如下:……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的醉人浓香,年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冲泡”次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泡”的次数不也就须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脸上】,从此奋发向上。

6.引申分析法

引申分析法指在叙例以后,以已知论据为基础,展开联想,推测分析与之有关的种种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情况,也就是把论据合理地引申。如:

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不因他出身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相如推荐给了赵王,出使秦国。要知道,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王夺走,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人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依然把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小结

以上说的是几种常见的议例方法。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

议的目的,是为了使事例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突出,更具说服力,因此,议,必须紧紧围绕论点,决不能偏离论点

比喻型命题(话题)作文审题指导

* * * * * 比喻型命题(话题)作文审题指要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有一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自尽前,他号啕大哭,哭述自己遭遇的种种挫折。悬崖石缝里长着一棵低矮的树,听完他的哭诉,也忍不住留下了眼泪。“难道你也有不幸,还是同情我的……”那人问道。树说:“我是世界上最苦命的树,生在岩石的缝隙间,营养不足,环境恶劣,枝干不能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我看似坚强无比,其实生不如死。”那人又说:“既然如此,为何苟活?”树说:“你看到我头上那个鸟巢了吗?这巢是两只喜鹊筑的,一直以来,他们就在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树顿了顿,“我要是不在了,那个家怎么办呢?”那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再渺小、再卑微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请以“我是一棵伟岸的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命题作文“比喻型”命题作文我是一棵伟岸的树,即使风再狂,雨再大,我也要勇敢面对!人生之路崎岖不平,行走在上面,也许要攀山涉水,披荆斩棘,也许要经受风吹雨大,历经考验。但是,我们要告诉自己:我不怕,因为我是一棵伟岸的树。而且,我们深知,逃避不能解决问题,轻易放弃人生,否定整个生命的意义,是软弱的表现,会愧对父母,愧对爱我们的每一个人。也许我们一事无成,但对于父母、朋友来说,却是一棵伟岸的树。文段示例: 我是一棵伟岸的树,承受着困难不放弃。身为一名高三学生,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而无奈;无边的题海中奋笔疾书,头晕脑涨也不能停歇。老师三天两头来给我们鼓劲、加油,作心理辅导,然而,这些心理安慰,依然不及试卷上红红的一片大叉叉来得奏效,接连几次边军心溃散。不及格的分数,每况愈下的名次,侵蚀着我仅存的一点自信心。可是,我仍然不放弃!我依然相信,十分耕耘,总会有一分收获!况且,纵使自己不开心,我依然会努力呈现一个微笑在人们面前。只因,有人对我说过,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我的笑容曾经给他们带来了动力,他们感谢我。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也是我坚持下去,重拾信心的动力啊。纵然自己不快乐,也可以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我是一棵伟岸的树,承受困难不放弃!也许卑微,

高考复习策略之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辨明关系准确立意 ——关系型话题作文备考策略 关系型话题作文从20XX年诞生以来,就备受大家的关注和好评。在2004的高考备考复习中,各地的模拟试卷上就不时出现关系型话题作文,如三月广州一模的“和而不同”和五月深圳二模“主动与被动”。到20XX年高考中,全国十五套考题就有十套选用关系型话题作文。20XX年选用这种作文题型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有五套以上作文题目选用这种题型,其中全国卷三套都选用关系型话题作文形式。由此可见,关系型话题作文是近年考试的热点。对此,我们在备考作文时,对这类作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关系型话题作文,不少考生倍感头痛,心存畏惧,认为如此话题写作太难,主要原因是立意容易跑题、偏题。这都是因为不了解关系型话题作文及其关系的缘故。 关系型话题,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由这种话题构成的作文题目就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问关系。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铭记与忘记”等。就拿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说,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话题,行文过程中作者就很好地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由于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关系的开放性、多维性,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那么,该怎样辨明关系,作到准确立意呢?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亦称“无此无彼式”。如“平凡与伟大”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再如20XX年全国卷一的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细加审题,不难发现:话题的两个要素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又是互为因果联系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要我们能正确透析出两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难构建出符合话题的作文来。 2.是非取舍关系 就是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并作出选择。亦称“有此无彼式”。如“自尊与虚荣”这个话题,可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保定市第三中学王建文 近几年话题作文增强了限制性,审题显得尤为关键,审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立意的过程,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之又慎。 审准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的理解文题所有涵义。一般来说,材料起个由头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个故事,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将考生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境界。提示语是这个材料作解释说明,或补充介绍,帮助考生理解材料,扩展思维。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 审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提示、限制成份 大部分话题作文都有提示、限制成份,可抓住这些迅速、准确把握话题的题旨。 话题一: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扩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审准此篇话题作文的题意,需抓住话题提示语中的“保持”、“打破”、“扩展”、“开创”,进行相关联想,任选其中一个角度构思。而话题“我与空间”又起到限制作用,必须写“我与空间的关系”或“我对空间的认识”等内容。 话题二:心理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动物,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 请以“表现自己”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此话题的提示语大部分交待了表现自己的原因,而于光远先生所认为的“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这句话。则交待了表现自己的原则,这恰恰是使此文写作更加深刻、严密的关键。 二、找准切入点,选择恰当的立意角度 有些话题所给材料涉及多个角度,这就需要审题时找准切入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立意。(南郭先生如从齐宣王角度立意就新颖) 话题一 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傅辞行:“师傅,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傅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傅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没溢出来。“满了吗?”师傅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傅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溢出。“满了吗?”师傅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傅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满了吗?”师傅又问。徒弟无言以对。 以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很多同学都很容易从材料中得出“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立意。这只是从材料中徒弟角度挖掘的,其实材料中还有一个角度——师父,也应成为立意的角度。分析师父教育徒弟的做法,我们可以得出“教育要讲求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立意。而这个立意就远比第一个要新颖。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初探]

作文可以称得上是语文考试中的半壁江山,如何把作文写好成为学生的一大难题,本文就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谈一下笔者的看法。一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的审题中心是话题,因此审题的重点是吃透话题的内涵。我们应该全面理解材料,揣摩命题者意图;善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抓住关键语句,确立自己的观点。话题作文又分单纯话题作文和材料型话题作文。 1.单纯话题作文审题立意 第一,关系型话题。重点放在把握话题内部的逻辑关系上,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抓住了审题的关键。例如,“完美是残酷的”,就要把完美和残酷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追求完美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只有付出一定的代价之后才有可能达到自己完美的境界。又如,“清流与活源”,首先,明确二者的关系,“清流”是果,“活源”是因,要使流清,必须源活;其次,化形象为具体,如要使个人的思想端正(清流),就必须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活源)作保证,要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循环(清流),必须要有改革的措施(活源)等。 第二,概念型话题。认真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任何一个概念给我们的起始印象都是单一的。作文时,要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如诚信、合作。 第三,比喻型话题。要充分把握喻体的特点,并据此展开联想,找到本体,

即准确把握比喻型话题的寓意。如“人生没有草稿”,既然没有草稿,那么我们的人生怎么办?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办”上,人生就是一张有限的纸,如何在这张纸上写出最好的字,这才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这说明一个人首先要看重自己,要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美好的人生,这样才会认真对待它。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把握现在,从现在做起。 2.材料型话题的审题立意 有引题材料的话题作文,既要领会材料的指向,又要紧扣话题的意图。例如,一位科学家对两只老鼠进行了“精神压力”实验他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被全部抽取出来,另外一只则维持原样。那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天天兴奋异常,大摇大摆地在仿真环境中乱跑,有时竟爬上陡峭的假山。而另外一只则“胆小如鼠”,走路小心翼翼,遇上风吹草动,便警觉起来,唯恐避之不及。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压力的小白鼠在登上13米高的假山时摔死了,而另一只却鲜活地生存着。以“压力”为话题,展开作文。此题看似开放,如可写什么是压力;压力有什么作用;如何对待压力;一个人有了压力将非常可怕;人们需要压力,没有压力是可怕的。但结合材料,抓住失去压力的小白鼠最后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只有第五个审题才是准确的。 二话题作文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用话题做作文标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谭文淼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从信息论角度看,审题就是要求我们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和把握。这种信息无非是两类:提示和限制。提示,是告诉你应该写什么;限制,是告诉你不该写什么。我们在审题阶段掌握好这两大信息,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一、准确地获取作文题目的信息 ㈠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这是审题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没有走好,很可能会“满盘皆输”。对作文题目中的概念一定要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尝试”是指“一次有目的、有意义、带试验性质的实践活动”,它不等同于“体验”、“经历”、“实践”。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中“脆弱”不等同于“怯懦”、“虚弱”、“羞怯”。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不少考生用“克隆”代替“移植”,用“记忆力”代替“记忆”等等,是丢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是有感情色彩上的区别,“丰富多彩”是一个褒义词。 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诚信”,其中“信”是守“信用”的意思,不仅仅是“诚实”的问题。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一词的理解一定要弄清楚,它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神圣的对待,是具有严肃意义的。 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中“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亲疏”二宇可以说是题眼。 因此,要搞清词语的真正含义,不管是基本义、引申义还是比喻义,都要对其准确把握,不能亦彼亦此,似是而非。 ㈡正确对待题目的范围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一般来说,题目都会有一定范围的限制,我们一定要辨清,不要超越这个范围。例如有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

话题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是考试作文的最基础性的工作之一。话题作文的命题者在出题时常常运用宏博思维,使拟出的话题大而化之,范围非常宽泛,意义也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应试者审题时有一个“化大为小,化意为象”的过程,运用精细思维,对话题进行限制、切分、细化等技术处理,点燃思想火花,拓展审题思路,然后从一个较细的角度切入,拟出题目,开始作文。那么话题作文审题时如何“化大为小,化意为象”呢?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1.分类 分类是区分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一个概念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逐层划分,概念的外延越小,则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这种外延和内涵的反变关系为概念型的话题审题细化提供了可能。 如以“美”为话题作文,审题时,对“美”进行分类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什么是美或许见仁见智,难得统一,但关于美的分类则无论美学界还是一般社会公众则容易形成共识。“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自然美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美,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常表现在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综合美等几个方面。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美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美,如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如进一步细化“人的美”又可分为人体美、人的语言美、人的思想(品格、情操、才华)美等几个小类。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动作美、肌肤色彩美等。“艺术美”是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如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美等等。如此分类,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感角度众多,切入容易,写好作文已具备一个良好的开端。 2.限制 限制是指概念型话题作文审题时,通过在概念前加上修饰限制成分来不断丰富和扩大概念内涵、细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法。 如以“起点”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话题作文,就可在“起点”前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成份的方式来达到细化切入的目的。如“旅行的起点”“人生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学习的起点”“长跑的起点”......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深入下去,便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如“车站、码头、空港是旅行的起点,出生是人生的起点,参加工作是事业的起点,入学发蒙是学习的起点,起跑线是长跑的起点......” 再如“面对缺陷”这一话题,审题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缺陷”从何而来,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细想一下,可写的东西可谓多矣,如“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性格的缺陷”“面对文化基础方面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等等。3.交叉 对话题作文而言,分类和限制等方法,常常是在话题的最大外延之内进行审题,这样做固然能够保证审题时不偏离题意,最大限度地保证切题和合题,但仅仅依靠这些方法,思维空间还不够广阔,通过交叉的方式,突破话题外延这一范围,将视线扩展到话题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角度考虑,习作者将会有更优裕的选择余地。交叉的基本形式是“A与X”,其中A即话题,作为不变的因素,它相当于代数中的常量,X为别的与话题相关的事物,它是可以更换的,相当于代数中的变量。“A”与“X”各有其独立的外延,用“A与X”方式构成子话题,就是要寻求两个概念外延的交叉部分,将其作为作文切入的角度。 如以“读书”为题作文,可利用这一方式拟出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如“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审美”“读书与作文”“读书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读书与工作”“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等。 4.置换 话题作文除话题外,一般还包括材料、提示语和要求等几个部分,材料是话题的来源,同时也常常包孕和蕴含某一写作角度。而提示语则是命题人为启迪习作者审题时思考所作的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是限制和开放的结合,是束缚与自由的统一。这种形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选材范围,易于考生动笔,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写好半命题作文,看似容易,但要彰显个性,显示才情,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准确审题,立意求深 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半命题作文因其给出一半的题目,审题时,要紧扣题眼,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举例来看,200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试题“有时,我也想_________”前面有这样的提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细读提示语,我们会发现:文题是要求考生写出自我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体验,是自我的“真情流露”,而且,这样的想法是“不曾付诸行动的”。其次 是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制性词语。文题在“也”字上加了着重号,作了特别强调,“有时”“也”这两个词语强调了所写的自我想 法与平时一贯的想法应该是不相一致,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如在紧张中,产生放松自己,获取自由的想法;在顺境产生,产生想经历一次磨砺自己的想法。准确审题之后,我们还要深入思考:所写的内容是否符合审题要

求?是否正确鲜明?是否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意义?如果答 案是否定的,应该继续寻求更佳的立意角度。只有这样,你的文章的立意才会正确鲜明,才会高远而独特深刻。 二、精心补题,材料求新 写作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谨慎补题于前,方能潇洒成文于后。考场上,一般怕动脑筋的同学往往会从后面的提示中选一词,因为这样最省事,又最保险。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出现很多“撞车现象”。要想在众多相同题目中脱颖而出,难度系数就会增大。我们应打破惯有的思维顶事,运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进行补题,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同学的区分度就越高,内容就越能独树一帜。如湖南益阳2007年中考作文题“以…那一双_________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几篇满分作文分别填写的是“忧郁”“温暖而有 诗意”“无助”“流浪”“坚毅”等,都是巧妙补题,以新颖取胜。 在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另辟蹊径,在材料的“新”上下工夫,它会让你的作文格外引人注目。 三、精选文体,形式求新 为了方便学生,中考作文大多要求“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要文体,我们还是要按各类文体的特征和要求去作文。是记叙文就要有必要的记叙要素;是议论文就要观点明确,摆事实讲道理,而不能文体杂糅。作为考生必须有文体意识,

话题作文审题四步

话题作文审题四步 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不得不审,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认真揣摩命题的四个方面,各有各的用处。 1.审材料 (1)材料帮助理解话题的。 如“和而不同”有人就不理解,这就需要材料和提示语。 如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纪念”话题: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这些材料或提示语“是什么……”“不同于……”“真正的……”在帮助你、告诉你对话题意思的理解,对话题近义词的分辩…… (2)材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常规的话题作文命题里的材料只是举一些例子,作一点提示,给一点启发……考生行文时是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如: 苏格拉底让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造一条大木船,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其中有苏格拉底一句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 考生如果用这则材料,无论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立意,或是将材料作为议论论据,构思行文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材料中苏格拉底所言,只是一种为我们少见而难以论述的寻找快乐的方式,而寻找快乐是有很多常见而又易于论述的方式的。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可以说,在弄准了话题之后,材料和提示语的任务基本完成。 2.审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用处是对话题构思行文思路的开拓,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作文提示的方向,指引的范围,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3.审话题 (1)话题才是核心。 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在《谈话题作文》中说:“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四论”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四论” 一、两点论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审题时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即“两点论”。有的考生审题时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例1:在非洲,野牛对穷追不舍的非洲豹会突然转身,与猎豹争斗,以期能战胜豹子事实上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面对野牛的争斗非洲豹也无可奈何。大自然中常有这样的现象,面对强大的天敌,有的动物跪地求饶,任凭天敌吃掉,也有的动物去勇敢地战斗,直到死去或偶然逃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请以“勇敢和妥协”为话题,写篇文章。 [审题] 审题时必须注意分析“勇敢”和“妥协”两个方面,不可只抓住其中一点。不仅要谈“面对强大的对手,只有勇敢对待,才有可能绝处逢生甚或成功”,而且要运用正反对比法论证“妥协”行为造成的结果(失败或灭亡)。 二、重点论 关系型作文话题,审题时除了要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外,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即“重点论”。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切不可各个要素泛泛而谈,平均用力,不见重点。 例2:请以“模仿与创新”为话题写篇文章。 [审题] 一般考生认为“模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往往提出的论点是“既要模仿,又要创新”,两者并重,泛泛而论。但是如果联系现实,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就可提出“要模仿,更要创新”的论点,重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立意就更具现实性,更深刻。行文时也要突出“创新”。 例3:一个人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在撑伞走过。这人说:“大师,普渡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请以“助人与自助”为话题写篇文章。 [审题] 如果仅从“两点论”角度立意,为“既要助人,又要自助”,但立意平平,不见重点,又没有扣紧材料,有失偏颇。从“重点论”角度立意,为“既要助人,更要自助”或“既要自助,更要助人”。最后从材料看,从关键句“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可看出“ 现代人不能一味地接受别人的帮助,而应自立,自强,它才是我们走向成功实现理想最可靠的保证”。这才是此话题的最佳立意。 三:关系论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就是在于理顺话题中的种种关系,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即“关系论”。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 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共存关系: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

关系型作文(议论文)

关系类议论文导学案 高二语文编写:李小静审稿:陈鹏日期:2009-10-29 序号:1 【学习目标】(能力层级D级) 1、能记住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 2、掌握审题技巧 3、关系式话题或文题编写论点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1、审题,确定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2、确定论点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高考链接部分内容,掌握关系式作文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论题的表现形式。 2、总结关系类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并完成“达标检测”。 【高考链接】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2005年全国卷一:话题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细加审题,便能领悟:话题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又是互为因果联系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可以运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透析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出符合话题的文章来。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2005年全国卷三: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进行作文。细加审题,便能领悟:这道题目教育人们要用正确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和现实,教育人们要把关爱铭刻在心,让怨恨随风而去。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奏响创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取舍统一,彰显辨证,什么该记,什么该忘,要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主题。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或辩证关系式。这种类型话题,概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写作时要注意从物质、运动、实践等角度切入,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写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如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正误”之间,就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可以分为:①正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②负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所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衰亡也”。③零影响——写一个人秉公办事,不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所谓“宫中府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也”。④“反影响”——认知的正误反过来影响感情的亲疏。所以这个文题的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的。“感情”一词的含义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指亲情,也可以指友情、爱情。这个话题又可以放到不同的领域,针对不同的对象去谈;放在家庭生活领域,可以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关系等;放到学校教育领域,可以写师德、德育教育艺术、学生成长等,放到政治领域,可以写执法公私、情义矛盾等,还可以写教练和运动员、观众与演员、顾客和商家等等。只要有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有文化的积淀和融会,有较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来。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2005年江苏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细加审题,便能领悟:“凤头”不能理解为华美的外表,而应理解为良好的开头;“猪肚”应理解为人生充实富有,切忌浮躁虚华;生命需要丰富多彩,精神需要内蕴丰厚;“豹尾”应理解为在“凤头”“猪肚”的基础上,来一个有声有色的总结。可以有序地表达人生三境界、事业三部曲等。再如2005年浙江卷:以“一叶一枝一世界”为话题作文。细加审题,便能领悟:从狭义的“一叶一枝一世界”拓展开去,透视芸芸众生,俯瞰大千世界,阐发感悟,抒发情怀。在写作技巧上,可类比烘托,可以点代面,可象征隐喻,可以小见大等。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 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四、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审题时要注意点。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枪射击一只狐狸,但是不够准,让狐狸逃跑了。于是猎狗朝着狐狸逃跑的方向猛追过去。 狐狸蹿进了森林,森林里树木丛生,道路弯曲,狐狸对路径非常熟悉。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狐狸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擦伤了皮,顿时感到有点疼痛。 “唉!我为什么要追得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肚子呀!”刚刚有念头闪过,它的速度就已经慢下来了。 狐狸就在这个空隙又跑远了。 “算了,反正现在早已经脱离了主人的视线,主人又看不到。”猎狗跑着跑着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更加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摆脱了猎狗的追捕,猎狗也又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确定你的观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4.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一、材料作文【审题点拨】 1.本次作文命题极力模仿2006年全国卷,命题形式按照2006年全国卷试题分析的话来讲,应称为“材料范围作文”。从材料来看,我们可选择多角度、多侧面来审题立意。 从狐狸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生命竞赛,为了生存,不敢有一丁点儿的懈怠,于是用尽所有的力气进行抗争,发挥出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一、定义 所谓关系型话题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另外,注意偷换概念。换词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并列共存关系: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自由与纪律” 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或“扬此抑彼式”。 “偏见与关爱” “自信?自满?自卑”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

话题作文审题十法

话题作文审题十法 导读:一、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 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指导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指导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都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跟以前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 作文在审题上难度较小,作文偏题的考生减少了许多。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 心审题了。从这几年高考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因审题不用心而导致不同程度偏题的作文 仍然有一定的比例。此外,审题解决的也不仅仅是切题的问题,它也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 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话题材料、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审题时,对写作要求主要 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的规定自然要看清,并严格按要求去做;而更要紧的是要细读话题 材料与话题,思考文章的立意、取材乃至布局安排,这是审题要下的主要功夫。 指导一、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 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 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 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 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 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 再看下面的题目: 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 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02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 组,伊朗、沙特在A组 这个题目的话题材料中说中国足球队出线是靠运气,显然有失片面。因此,话题材料 中的问题:"你认为是这样吗?"就隐含着一个"不是这样"的答案。看出了这一点,就知道 要在辩证立论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运气的作用,也不可把成败的根本原因归于运气,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主观努力和实力。如果写这个题目时,以"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立论,就与命题者的意图相悖了。 指导二、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 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重点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 或浅或偏。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教案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教学目标:明确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写话题 作文的水平。 教学设想:①本节课以话题作文写作为中心,引导学生 正确审题,防止离题、准确立意。 ②设计思路: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讨论,教师点拔;达到教学目的。 ③教学组织:体现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互敬互爱 的氛围,突出对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 动手充分参与。 一、导入 师:每年高考刚结束,人们首先关注是是哪一科的哪一 道题? 生:语文科高考作文题。 师:对,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作文写得好与坏, 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应重视作文的强 化训练。但是训练要有一个目标。据了解去年16套高考语 文卷中话题作文有8套,占了一半。本期我参加了多次高考 备考研讨会,得到的信息是:今年广东卷作文在很大程度上 也是话题作文,这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本节课我想同大家 共同探讨的是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问题。希望大家共同参与。

首先同大家探讨一下话题作文的审题要素。 请看2005年全国卷(一)作文题,思考题后的问题。 (投影2005年全国卷(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科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问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提问思考:1、从这道话题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话题作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有什么作用? 明确:话题作文一般由话料(玻尔教授的故事),话引(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似的情况),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以及话框(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攻之内)等四个部分组成。 教师讲授:下面共同讨论四个部分的作用,明确审题要素。 1、话科有可作用?(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推荐同学

十四个常见话题作文审题及写作指导

十四个常见话题作文审题及写作指导 1、话题 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人的一生谁没有和门打过交道呢?幼年时,家门曾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长大一些后,校门曾是伴随我们读书学习的最忠实的朋友;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工厂的门、商店的门、医院的门又勾起我们多少美丽的憧憬和遐想啊……也许有人将会走出国门,也许有人会走进监狱的大门,人生将会为我、为你、为他打开一扇怎样的门呢?请你以“门”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 门可以是指一扇具体的门,也可以把它比喻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隔膜、人为制造的一种障碍,门还可以是一种封闭的象征。“开门”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的沟通,或打破某种封闭,或打开国门;“关门”就可理解为自我封闭或人为制造隔膜和障碍。有了以上几种理解,写作思路就可以打开了。你可以由一扇具体的门为线索,叙写一件事,描述一个人,自编一则童话或寓言故事;也可以就门的多种比喻义和象征义展开联想,写成抒情散文或议论文。你还可以用拟人化手法,以小品的形式写一篇介绍有关“门”的知识的说明文,如说说门的起源、门的种类、门的功用等等。 2、话题二:

人的一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时,我们往往要从中作出某种选择,此时此刻,你是果断抉择呢,还是进退两难呢?你是自己拿定主意呢,还是顺从别人的意愿呢?你选对了,还是选错了?你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吗?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 审题指导]: 根据话题的提示,我们可以记叙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如何选择的一件事。既可以写成因选择正确而获得成功的一件事,也可以写因选择不当而失败的一件事,甚至可以写自己在选择面前进退两难而错失时机的一件事。你可以对如何作出人生的正确选择发表看法,写成议论文;你还可以通过写童话、寓言、小品文等文体,来表现人们面对选择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心态,从而揭示某种人生的哲理。你的立足点可以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选择,也可把目光放远大一点,写写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3、话题三: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良的人,眼睛里闪烁的是慈爱的光芒;卑鄙的人,眼睛里放射出的是邪恶的寒光;坚强勇敢的人,眼睛里充满执着和自信;懦弱胆小的人,眼睛里流露的是畏惧和胆怯。透过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请以“眼睛”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