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和治疗原则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和治疗原则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和治疗原则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和治疗原则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

骨折不连接的定义:凡骨折8个月后骨折两端未能达到骨性连接的骨折,称为骨不连。区分骨折愈合与骨不连,主要决定于骨折间物质是否已骨化,也有学者提出,6个月骨折未能达到骨折愈合时为骨不连。

骨折延迟连接的定义: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一般为4个月内),仍未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称为骨延迟连接。

一、骨不连接与延迟连接的原因(Causes of Delayed Union and Nonunion)

骨不连与延迟连接的原因虽多,但大致相同。大多数因素的程度不同,其后果各异,有的只产生延迟连接,愈合时间虽长,但还可连接;有的形成骨不连,如成骨因子缺乏,先天性胫骨骨不连等。其原因可分为三类:技术性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联合因素。

(一)技术性因素

技术因素所致的骨不连与延迟连接其生物学过程是正常的,骨愈合异常主要是由于治疗方法不当引起的。

1. 感染:感染使骨折端坏死以及营养血管闭塞,破坏骨痂形成的正常进程,导致骨不连。

2. 治疗不当

(1)过度牵引:可使骨折端分离。

(2)固定不当:不能消除骨折端不利的异常活动及应力。

(3)肌肉收缩力:可使骨折断端间隙增大,如尺骨鹰嘴骨折,膑骨骨折等。

(4)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去除碎骨片造成骨缺损。

(5)骨折端对位不好:常有间隙存在或间隙中嵌有软组织。

3. 血运障碍:严重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大,骨折周围软组织与血管损伤,影响骨折端血运。因而,开放性骨折愈合较闭合性骨折愈合慢,骨不连发生率也较高,可达5%~17%。

手术切开复位,也因骨膜剥离过多,骨不连发生率可高于闭合复位的4倍。骨膜对成骨有很大的作用,是骨皮质营养血管的主要来源。

在美国和加拿大,技术因素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占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总数的70%~80%,且皮质骨发病率高于松质骨。一般认为,肥大性骨不连(X线表现为骨折端分离、假关节形成和过多的骨痂生长),植骨治疗效果好。此外,固定、预防感染和良好的复位通常效果亦佳。如果骨折端形成滑膜连接,必须切除其软骨覆盖部分,因为这种特殊组织具有闸门—屏障作用(gating-barrier effect),在骨愈合的钙化过程中夹杂被滑液分割的软骨层出现。

(二) 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其治疗方法是得当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是由于生物学过程异常造成的,包括骨痂形成障碍、骨痂钙化障碍、区域性加速现象(reginal acceleratory phenomenon,RAP)低下、异常分化、骨改建异常、骨塑形异常和力学对骨塑形的影响。生物学因素可单独,也可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影响骨愈合。在美国和加拿大,单独由于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不连占骨不连的20%左右,合并技术性因素的另占20%左右。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大多发生在皮质骨,很少发生在松质骨。

1. 骨痂形成障碍:对于长管骨骨折来说,如果骨痂形成量不足或根本不出现骨痂,说明局部多细胞介质活性产生异常,也说明正常骨愈合过程中的骨折初期细胞致敏-刺激-增殖-分化-机化等环节上出了障碍。在美国和加拿大,骨痂形成障碍占所有生物学因素的80%。临床表现为长骨骨折2月以上,X线摄片显示骨折端没有足够骨痂形成。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其骨折间隙很少有新的骨组织产生,而取代它们的是大量的纤维组织。临床上采用X线和细胞毒药物治疗肿瘤时可发生这种情况。此外,也可发生于局部神经阻断和非甾体消炎镇痛剂的应用。

2. 骨痂钙化障碍:骨痂钙化障碍可发生在各种类型的软骨病(但很少发生在抗维生素D型佝偻病),从而导致假性骨折和创伤性骨不连。一旦全身代谢障碍纠正,骨痂就能正常钙化,并

可使骨愈合趋向正常。随后的骨改建和骨塑形必须等到骨痂完全钙化后开始。骨痂钙化障碍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在美国只占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病因的3%以下。

3. 区域性加速现象(RAP)低下:骨的原发损伤具有促进正常骨愈合的作用,这种正常骨愈合的促进作用即称为RAP。它可使骨愈合的各个时期缩短。使骨愈合加速2~10倍。RAP低下可导致骨折端骨痂形成减少和板层骨取代编织骨机能低下。一般认为RAP低下约占所有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和不连接的3%以下,但占由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75%左右,且皮质骨发生率高于松质骨。骨折3个月以后,临床X线可清楚地显示RAP低下,表现为局部密质骨纵向遂道样改变缺失或邻近干骺端骨小梁稀少、骨质疏松。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说明骨改建将遭受严重影响,并使骨改建范围缩小。当RAP低下或缺失时,闪烁摄影显示局部冷相;当RAP明显、骨痂形成增加、骨改建增加或局部血流量增加时,骨扫描显示局部同位素吸收增加。如果骨折2个月以上,骨扫描显示局部冷相说明RAP低下或缺失,预示骨愈合过程变慢。但是RAP明显并不说明有足够的骨痂形成,有时骨痂形成和RAP可彼此分离。此外,临床上某些疾病可使RAP低下,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包括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各种原因引起的区域性主要感觉丧失、二磷酸中毒、严重放射性损伤和营养不良等。尽管如此,临床上70%的RAP低下原因都不清楚。有趣的是RAP低下很少发生在小儿、健康动物和松质骨骨折。

4. 异常分化:异常分化是指尽管骨折早期局部组织细胞致敏-刺激-增殖反应是正常的,但如果这种早期产生的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被成纤维细胞或成脂肪细胞替代,那么骨折端间隙将被瘢痕组织或脂肪组织所填充,而不是骨痂。临床上导致异常分化的常见原因包括某些转移性肿瘤和骨折不适当治疗;不常见的原因包括慢性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神经纤维瘤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局部神经完全切除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在美国和加拿大,由于组织分化异常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约占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接的10%以下,占技术因素的50%以上。

5. 骨改建异常:现在已知骨改建是以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为基础的,而基本多细胞单位是由许多类型的细胞、细胞间质和毛细血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特异机化组织。骨改建异常可导致板层骨取代骨痂的进程延缓。众所周知,骨痂不具有生物力学相关性结构特征,只有板层骨才具有这些特征。因此,骨改建延缓可导致负重骨痂变形和骨畸形愈合。Frost在40年行医生涯中只遇见7例,其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骨改建异常与某些药物、生物化学和内分泌因素有关。

6. 骨塑形异常:骨塑形异常大多发生在小儿的成骨不全,其板层骨替代编织骨或塑造骨的能力接近完全或完全丧失。骨塑形异常也可发生在软骨病和各种佝偻病,从而导致胫骨或股骨弯曲,这可能是由于新生板层骨钙化障碍,从而导致未钙化的板层骨基质堆积。此外,也可能是由于骨改建过程中的“闸门-屏障作用”丧失,从而使堆积的未钙化板层骨基质修正受阻。众所周知,骨成熟后骨塑形能力就基本丧失,但成人骨折愈合后若干年X线片仍可显示内、外膜骨皮质表面的某些赋形作用。

力学对骨塑形的影响:骨塑形的刺激主要来源于局部机械力学的作用,在骨愈合过程中存在着“机械刺激窗口(mechanical usage window)效应”,即过强或过弱的机械刺激均不利于骨愈合,只有适当范围的机械刺激才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肌肉收缩和肢体负重可增强RAP,从而加速骨塑形。

二、机理(Mechanism)

在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成骨细胞本身,而且要考虑到成骨细胞的形成过程是否正常。正常骨愈合受到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骨和邻近软组织的相互作用。全身性因素包括激素、药物、年龄、性别、人种、营养和其他因素等,它们对骨的作用特征是连续的、长期的和全身性的。局部因素至少有二类,一类是损伤初期局部组织产生的生物性物质,它们可充当骨愈合过程中局部和全身性的信使作用,且骨折部位不同其性质也不同,这

些生物性物质的异常可导致骨愈合异常。此外,局部去神经和严重放射线损伤也可导致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另一类局部因素是损伤早期组织释放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性信使物质。一般认为局部信使物质半衰期较短,作用时间在数秒至数分钟,且释放量极小。由于局部细胞和细胞间质均可产生或释放这些信使物质,所以它们的作用范围限制在它们的周围细胞,只有极微量外溢进入循环。

三、治疗(Treatment)

(一)技术性因素 技术性因素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只要治疗方法的错误一旦得到纠正,即可获得良好的骨愈合,一般不主张采用电刺激治疗。

(二)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愈合异常一般可采用电刺激、植骨、固定和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等治疗,现分别阐述如下。

1. 骨痂形成不足:骨痂形成不足可导致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除了治疗方法正确外,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或细胞激动素(如BMP、丝裂原、IL-1、生长因子和分化因子等)的局部使用可促进骨痂形成。也可采用新鲜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因为它含有各种生物活性信使物质。如果骨改建正常,坚硬和切实固定可使骨折端紧密接触,这可使骨折端骨单位连接柱和骨改建连接柱发生交叉。此外,适当手术包括接骨板和髓内针固定也可促进骨痂形成。具有骨改建过程的骨连接称Ⅱ期骨愈合,而不具有骨改建过程的骨连接则称为Ⅰ期骨愈合,一般认为骨改建过程需要5~8个月时间。

过去人们将骨痂形成不足归咎于局部血供不佳,现在认为这并不完全正确,至少有以下三条理由:①骨折端骨扫描显示温或热相,提示局部血流量是增加的;②如果局部血供不足,必定导致低氧分压,而低氧分压可刺激局部组织生长,可实际上局部组织生长是停止的;③如果局部血供不足,那么手术将使血供情况恶化,但实际上适当的手术操作有利于骨愈合。临床上应区别以下两种情况,即骨折前局部血供就不足和骨折后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能力丧失,前者大多发生在

糖尿病和血管性病变患者,后者除了糖尿病和血管性病变外,局部接受大剂量X线照射也可引起。

2. RAP低下:RAP低下可导致骨愈合延缓,但最终还能恢复正常,从而使骨愈合进入正常序列。因此许多作者认为延长固定时间最终可导致骨愈合。电刺激通常能激发RAP,手术创伤可激发产生新的RAP。此外,生物力学的作用可增强RAP。某些研究显示,PGE2具有RAP 促进作用。

3. 骨改建受损:延长正常骨愈合固定时间的2~4倍可促进骨改建。在小儿,植骨端固定时间为正常二倍时,植骨块可完全吸收,局部可形成大量骨痂。骨改建异常时局部软组织愈合大多正常,这可能是由于局部生物活性物质的异常作用所致,并非全身性因素所致,因为全身性因素对骨和软组织的作用是一致的。

4. 骨痂和RAP形成低下:骨痂和RAP形成低下可引起一系列后果,即使骨折固定和复位良好,骨愈合时间仍将延长半年,否则骨折大多不愈合。骨痂和RAP形成低下病例大多出现伤口延迟愈合、伤口崩裂、慢性顽固性溃疡、慢性浅表性伤口感染和局部骨感染等,尤其在下肢和前臂。此外,有人认为骨痂和RAP形成低下还可引起局部血管形成迟缓。治疗包括术中使用抗生素,术后卧床10~20d,术后抬高患肢,骨折端准确复位和坚强固定,延长患肢免负重时间和防止内固定器材松动,可望在6~14个月内达到满意的骨愈合。

5. 二次损伤现象(the second injury phenomenon):二次损伤现象是指骨折一周以后施行切开复位手术具有的骨愈合加速现象。从理论上讲,骨折延迟切开复位就意味着骨痂再骨折,可促进细胞介质的释放。胫骨骨折后采用行走石膏固定后骨折端可释放成骨信号物质和PGE2。骨折外支架固定,骨折端的反复微动可反复地导致骨折早期反应,但这种微动应出现在骨折后1~3周。动物实验显示渐进性骨延长可导致高浓度成骨因子释放,加速骨愈合。有人认为,下列两种情况二次损伤可促进骨愈合:①首次损伤后发生了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愈合不良;②二次

损伤应发生在首次损伤的几天以后,且不应超过首次损伤后的2~3个月。总之,目前对于二次损伤的生物学基础和精确的时间窗口尚不清楚。

开关现象(an on-off phenomenon):骨折后数月或一年,由于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愈合不良,采用植骨或内固定方法可促进、有时可加速骨愈合,术前和术后X线摄片显示骨折对二次损伤的反应完全不同,这可能是第二次损伤清除了骨愈合的障碍所致。因为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愈合障碍可表现为暂时的局部正常骨愈合能力丧失,局部细胞介质作用处于停止状态,这时,如果施行某些手术治疗,可以重新激活这种停止状态,这就是骨愈合过程中的“开关”现象。“开关”现象首先在1960~1964年被认识,1985年Hori等采用组织时间标记(tissue time-marking)实验证明这一点,1986年正式提出。临床研究提示,在同一时期,机体某些部分的细胞介质作用是关闭的,另外部分则是开放的。

医疗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

医疗不良事件定义及分类 所谓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卫生部将医疗不良事件分为四类:一类为警告事件,是指患者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二类为不良后果事件,指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三类是未造成后果的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四是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结合我国当前医院的实际情况,按照SH9分类法将不良事件分为四级更合理,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是指将有无过错事实、是否产生后果作为当前医疗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则,适合当前医疗不良事件的一种分类方法。 I 级——有过错事实并且造成后果,如果两者有因果关系,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在不良事件中级别应属最高。例:患者王íí因病情需要到íí医院急诊科就诊,因该医院病床已满无法收治病人,接诊医师将

此情况告知患者并建议转诊,但没有对患者及时诊疗和积极跟进,没有及时请专科会诊,没有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科主任,亦未报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病床。导致患者病情急剧加重抢救无效死亡。

II级——无过错事实但造成后果的事件:医疗行为无过错,主要由药物、医疗器械、植入物等造成的医疗意外,或不可避免的医疗并发症和疾病的自然转归,其后果可能比较严重,但一般不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例:某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在íí医院行前列腺手术治疗,术后使用止血药物引发患者急性脑梗塞。 III级——有过错事实但未造成后果的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指错误的行为已实施在患者身上),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例:标本送检过程延误,未影响检验结果事件。 IV级——无过错事实也未造成后果的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医疗行为的过错事实,其级别最低。例:患者黄í于2012年í月í日住院检查治疗,检验科于入院第二天下午出具检验报告为“B”型血。入院第二天晚因患者手术需要输血,手术医生开具输血医嘱及申请单(红细胞2单位,血浆2000ml),申请单记录血型为“B”型,血库配血时查血型发现该患者血型为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和治疗原则

骨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定义分类 骨折不连接的定义:凡骨折8个月后骨折两端未能达到骨性连接的骨折,称为骨不连。区分骨折愈合与骨不连,主要决定于骨折间物质是否已骨化,也有学者提出,6个月骨折未能达到骨折愈合时为骨不连。 骨折延迟连接的定义: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一般为4个月内),仍未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称为骨延迟连接。 一、骨不连接与延迟连接的原因(Causes of Delayed Union and Nonunion) 骨不连与延迟连接的原因虽多,但大致相同。大多数因素的程度不同,其后果各异,有的只产生延迟连接,愈合时间虽长,但还可连接;有的形成骨不连,如成骨因子缺乏,先天性胫骨骨不连等。其原因可分为三类:技术性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联合因素。 (一)技术性因素 技术因素所致的骨不连与延迟连接其生物学过程是正常的,骨愈合异常主要是由于治疗方法不当引起的。 1. 感染:感染使骨折端坏死以及营养血管闭塞,破坏骨痂形成的正常进程,导致骨不连。 2. 治疗不当 (1)过度牵引:可使骨折端分离。 (2)固定不当:不能消除骨折端不利的异常活动及应力。 (3)肌肉收缩力:可使骨折断端间隙增大,如尺骨鹰嘴骨折,膑骨骨折等。 (4)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清创时过多地去除碎骨片造成骨缺损。 (5)骨折端对位不好:常有间隙存在或间隙中嵌有软组织。 3. 血运障碍:严重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大,骨折周围软组织与血管损伤,影响骨折端血运。因而,开放性骨折愈合较闭合性骨折愈合慢,骨不连发生率也较高,可达5%~17%。

手术切开复位,也因骨膜剥离过多,骨不连发生率可高于闭合复位的4倍。骨膜对成骨有很大的作用,是骨皮质营养血管的主要来源。 在美国和加拿大,技术因素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占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总数的70%~80%,且皮质骨发病率高于松质骨。一般认为,肥大性骨不连(X线表现为骨折端分离、假关节形成和过多的骨痂生长),植骨治疗效果好。此外,固定、预防感染和良好的复位通常效果亦佳。如果骨折端形成滑膜连接,必须切除其软骨覆盖部分,因为这种特殊组织具有闸门—屏障作用(gating-barrier effect),在骨愈合的钙化过程中夹杂被滑液分割的软骨层出现。 (二) 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其治疗方法是得当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是由于生物学过程异常造成的,包括骨痂形成障碍、骨痂钙化障碍、区域性加速现象(reginal acceleratory phenomenon,RAP)低下、异常分化、骨改建异常、骨塑形异常和力学对骨塑形的影响。生物学因素可单独,也可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影响骨愈合。在美国和加拿大,单独由于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不连占骨不连的20%左右,合并技术性因素的另占20%左右。生物学因素所致的骨延迟连接和骨不连接大多发生在皮质骨,很少发生在松质骨。 1. 骨痂形成障碍:对于长管骨骨折来说,如果骨痂形成量不足或根本不出现骨痂,说明局部多细胞介质活性产生异常,也说明正常骨愈合过程中的骨折初期细胞致敏-刺激-增殖-分化-机化等环节上出了障碍。在美国和加拿大,骨痂形成障碍占所有生物学因素的80%。临床表现为长骨骨折2月以上,X线摄片显示骨折端没有足够骨痂形成。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其骨折间隙很少有新的骨组织产生,而取代它们的是大量的纤维组织。临床上采用X线和细胞毒药物治疗肿瘤时可发生这种情况。此外,也可发生于局部神经阻断和非甾体消炎镇痛剂的应用。 2. 骨痂钙化障碍:骨痂钙化障碍可发生在各种类型的软骨病(但很少发生在抗维生素D型佝偻病),从而导致假性骨折和创伤性骨不连。一旦全身代谢障碍纠正,骨痂就能正常钙化,并

医学学科分类及代码全

医学学科分类及代码 180 生物学 180.11 生物数学(包括生物统计学等) 180.14 生物物理学 180.17 生物化学 180.1710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180.1715 核酸生物化学 180.1720 多糖生物化学 180.1725 脂类生物化学 180.1730 酶学 180.1735 膜生物化学 180.1740 激素生物化学 180.1745 生殖生物化学 180.1750 免疫生物化学 180.1755 毒理生物化学 180.1760 比较生物化学 180.1765 应用生物化学 180.1799 生物化学其他学科 180.21 细胞生物学 180.2110 细胞生物物理学 180.2120 细胞结构与形态学

180.2130 细胞生理学 180.2140 细胞进化学 180.2150 细胞免疫学 180.2160 细胞病理学 180.2199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180.24 生理学 180.2411 形态生理学 180.2414 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180.2417 心血管生理学 180.2421 呼吸生理学 180.2424 消化生理学 180.2427 血液生理学 180.2431 泌尿生理学 180.2434 内分泌生理学 180.2437 感官生理学 180.2441 生殖生理学 180.2444 骨骼生理学 180.2447 肌肉生理学 180.2451 皮肤生理学 180.2454 循环生理学 180.2457 比较生理学 180.2461 年龄生理学

180.2464 特殊环境生理学 180.2467 语言生理学 180.2499 生理学其他学科 180.27 发育生物学 180.31 遗传学 180.3110 数量遗传学 180.3115 生化遗传学 180.3120 细胞遗传学 180.3125 体细胞遗传学 180.3130 发育遗传学(亦称发生遗传学) 180.3135 分子遗传学 180.3140 辐射遗传学 180.3145 进化遗传学 180.3150 生态遗传学 180.3155 免疫遗传学 180.3160 毒理遗传学 180.3165 行为遗传学 180.3170 群体遗传学 180.3199 遗传学其他学科 180.34 放射生物学 180.3410 放射生物物理学 180.3420 细胞放射生物学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pdf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110数学 110.11数学史 110.14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数论 110.21代数学 110.24代数几何学 110.27几何学 110.31拓扑学 110.34数学分析 110.37非标准分析 110.41函数论 110.44常微分方程 110.47偏微分方程 110.51动力系统 110.54积分方程 110.57泛函分析 110.61计算数学 110.64概率论 110.67数理统计学 110.71应用统计数学 110.74运筹学 110.77组合数学 110.81离散数学 110.84模糊数学 110.87应用数学 110.99数学其他学科 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20系统学 120.30控制理论 120.40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20.50系统工程方法论 120.60系统工程 120.99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130力学 130.10基础力学 130.15固体力学 130.20振动与波 130.25流体力学 130.30流变学 130.35爆炸力学 130.40物理力学 130.45统计力学 130.50应用力学 130.99力学其他学科 140物理学 140.10物理学史 140.15理论物理学 140.20声学 140.25热学 140.30光学 140.35电磁学 140.40无线电物理 140.45电子物理学 140.50凝聚态物理学 140.55等离子体物理学140.60原子分子物理学140.65原子核物理学 140.70高能物理学 140.75计算物理学 140.80应用物理学 140.99物理学其他学科 150化学 150.10化学史 150.15无机化学 150.20有机化学 150.25分析化学 150.30物理化学 150.35化学物理学 150.40高分子物理 150.45高分子化学 150.50核化学 150.55应用化学 150.99化学其他学科180.24生理学 180.27发育生物学 180.31遗传学 180.34放射生物学 180.37分子生物学 180.41生物进化论

不良事件分类分级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 一、不良事件定义: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伤害、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出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如:跌倒,用药错误,走失,烫伤,压疮等。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是与护理活动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纠纷或事故的事件。参照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文件的有关要求,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六类五种性质。根据对病人的损伤程度和不良结果分为五度五级。 (一)、临床常见不良事件分类: 1类:治疗性的不良事件,如: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输液错误、输液液体渗出、注射部位感染,应做皮试的抗生素或换批号后未做皮试,特殊治疗身份识别错误、术前准备不足等。 2类:护理服务不良事件,如:饮食、皮肤护理、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约束损伤、管道滑脱、病人自拔管道输液

针等。 3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如:病人出走、身份识别错误、危险物品进入病房、噎食、自残、自杀、烫伤、伤人、被伤等。 4类:医患沟通不良事件,如: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不理解,护患争吵、病家不满、投诉等。 5类:意外不良事件,如:无障碍病人跌倒、坠床,烧伤、误吸、突发冲动、猝死等。 6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如:医疗设备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要求等。 (二)、不良事件性质:责任、技术、疏忽、意外、及其他1、责任原因:工作人员消极怠慢,无责任心,违反技术操作规程,不按规章制度、规范、护理常规做事。交接班不严格,工作走过场,不履行岗位职责,擅离职守、脱岗离岗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2、技术原因: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由于技术能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3、工作疏忽:因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粗疏,可预见、能防范的而未采取积极的有力的干预措施。如:肢体功能障碍病人跌倒,医嘱、记录遗

什么是不确定度

什么是不确定度 在测量过程中,各项误差合成后得到的总极限误差称为测量的不确定度,他是表示由于测量过程中各项误差影响而使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误差范围。 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测量值>真值,为正差;测量值<真值,为负差。 由于我们习惯了测量误差这个概念,现在提出测量不确定度,确实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测量不确定度目前在各种资料上给出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本质都是相同的。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测量误差为一个确定值(尽管被测量真值是一个未知量),而不确定度是被测量真值所处一个范围的评定或由于测量误差致使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这是我个人理解所得,上课的时候也是这样教学生的) 由ISO、IEC、BIPM、IFCC、IUPAC、IUPAP、OIML七个国际组织共同组成国际测量不确定度工作组,在1NC-1(1980)建议书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1993年,GUM以7个国际组织的名义正式由ISO颁布实施,并在1995年作了修订。为了贯彻GUM在我国的实施,由全国法制计量委员会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起草制定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该规范原则上等同GUM的基本内容,作为我国统一准则对测量结果及其质量进行评定、表示和比较。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中,对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此参数可以是标准差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其值恒为正值。 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这个定义中的“合理”,意指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做的修正,特别是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的状态下,即处于随机控制过程中。也就是说,测量是在重复性条件(见JJG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5 6条,本文××条均指该规范的条款号)或复现性条件(见5 7条)下进行的,此时对同一被测量做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可按5 8条的贝塞尔公式算出,并用重复性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学科分类与代码 共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并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且赋予代码的一种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 相关术语: 3.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 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不良事件分级3958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0目的 为增强医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防范风险能力,最终实现保障患者健康和医疗安全的目标, 根据《河南省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不良事件或潜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 3.0报告制度 3.1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及等级‘ 3.1.1本制度所称医疗不良事件为由于医疗干预而不是患者疾病本身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损害的事件。不良事件具体类别附后。 3.1.2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一级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级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级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级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3.2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范围 3.2.1可能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的事件。 3.2.2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 3.2.3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 3.2.4有助于预防严重医疗差错发生的事件。 3.2.5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隐患。 3.3接收报告单位 3.3.1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医教部。 3.3.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3.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感染管理科。 3.3.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3.3.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3.3.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行管处。 3.4报告流程 3.4.1一般不良事件(二、三、四级事件)的报告处理 1.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先立即口头报告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损害减至最低。 2.当事人24小时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3.接收报告单位在收到报告表后及时调查、核实、积极指导制定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3.5.2严重不良事件(一级事件)的报告处理 1.一级事件应立即口头报告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及

(完整版)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不确定的表达

1.2 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不确定的表达 由于误差的存在,使得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为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1996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国际权威文件《测量不确定度表达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的《测量不确定度规范》。从此,物理实验的不确定度评定有了国际公认的准则。下面将结合对测量结果的评定对不确定度的概念、分类、合成等问题进行讨论。 1.2.1 不确定度的概念 不确定度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新概念,是表达测量结果具有分散性的一个参数,它是被测量的真值在某个量值范围内的一个评定。不确定度反映了可能存在的误差分布范围,是误差的数字指标。不确定度愈小,测量结果可信赖程度愈高;不确定度愈大,测量结果可信赖程度愈低。在实验和测量工作中,不确定度是作为估计而言的,因为误差是未知的,不可能用指出误差的方法去说明可信赖程度,而只能用误差的某种可能的数值去说明可信赖程度,所以不确定度更能表示测量结果的性质和测量的质量。用不确定度评定实验结果的误差,其中包含了各种来源不同的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而它们的计算又反映了这些误差所服从的分布规律,这是更准确地表述了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因而有必要采用不确定度的概念。 1.2.2 测量结果的表示和合成不确定度 在做物理实验时,要求表示出测量的最终结果。在这个结果中既要包含待测量的近似真实值x,又要包含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σ,还要反映出物理量的单位。因此,要写成物理含意深刻的标准表达形式,即 σ± =x x(单位)(1—4)式中x为待测量;x是测量的近似真实值,σ是合成不确定度,一般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若首数是1或2时可取2位。这种表达形式反应了三个基本要素:测量值、合成不确定度和单位。 在物理实验中,直接测量时若不需要对被测量进行系统误差的修正,一般就取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x作为近似真实值;若在实验中有时只需测一次或只能测一次,该次测量值就为被测量的近似真实值。如果要求对被测量进行一定系统误差的修正,通常是将一定系统误差(即绝对值和符号都确定的可估计出的误差分量)从算术平均值x或一次测量值中减去,从而求得被修正后的直接测量结果的近似真实值。 在上述的标准式中,近似真实值、合成不确定度、单位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全面表达测量结果。同时,近似真实值x的末尾数应该与不确定度的所在位数对齐,近似真实值x与不确定度σ的数量级、单位要相同。在开始实验中,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是一个难点,要引起重视,从开始就注意纠正,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逐步克服难点,正确书写测量结果的标准形式。 由于误差的来源很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般包含几个分量。在修正了可定系统误差之后,把余下的全部误差归为A、B两类不确定度分量。 ①A类分量(A类不确定度): S—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时,用统计分析 A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研究进展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9年10月第19卷第5期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October.2019,Vol.19No.5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仍然是骨科中的一个难题,5%~10%的骨折最终演变为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其中舟状骨(16%)、胫骨(14%)和股骨(14%)骨折的骨不连率较高[1]。骨不连病人患肢的疼痛和功能的下降,会影响病人日常生活,降低 生活质量。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总体上是相当成功的,据报道术后骨折愈合率在74%~95%[2]。但术后的并发症仍然无法避免,如感染(5%)、神经血管损 伤(7%)等,同时要考虑植入物取出的问题。体外冲击波在临床中最早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其疗效明显、无创和并发症少,目前已成为泌尿系结石的标准疗法,ESWT 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中也取得良好疗效[3]。1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机制 1.1微骨折重新启动骨折愈合程序 冲击波是一种携带能量并能在低声阻介质中传播的快速、短时声波,当冲击波穿越低声阻的软 组织遇到高声阻的骨组织后,会产生应力作用,将所携带的能量释放,使靶点部位骨组织形成微骨折,将硬化骨分裂为细小骨碎屑(0.1~3.0mm 3)[4],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PH006)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56600*通讯作者:刘明廷,Email :doctlmt@https://www.sodocs.net/doc/38671409.html,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研 究进展 张成年,刘明廷*,李健,徐闯,杜长岭 [摘要]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5%~10%,目前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黄金标 准”,主要包括清理骨折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骨移植及更换固定方式,但骨不连的手术治疗存在 创伤大、感染以及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 )因其无创、高 效、低廉等优势在骨肌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面取 得良好疗效,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折骨不连的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 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疗法;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 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19.05.028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delayed union and nonunion ZHANG Chengnian ,LIU Mingting ,LI Jian ,XU Chuang ,DU Changling Department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2566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Mingting ,octlmt@https://www.sodocs.net/doc/38671409.html, [Abstract ]5%-10%of all fractures evolve into a delayed union or nonunion.Surgery is still consid? ered as the “ golden standard ”for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nonunion and usually requires debriding the non?union gap ,reopeningthe bone marrow cavity and bone grafting.However ,surgery has the problems of large trauma ,infection and implant related problems requiring an additional surgery. In recent years ,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and muscle diseases ,especially in the treat? ment of delayed union and nonunion of fractur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nonunion ,hoping to be useful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delayed union ;nonunion 628

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27例疗效观察

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27例疗效观察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瑞 士EMS 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2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能量3.0~4.0 bar(0.35~0.55 mJ/mm2),冲击频率6 Hz,冲击4000次。根据患者情况治疗4次,每次间隔7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l2~l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7例中20例有明显骨痂生成并最终愈合,另7例无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l8.4周,l2个月后有效率74.1%,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仅发现有局部皮肤水肿。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经济的方法。 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临床骨科常见的治疗难题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仍不能完全避免。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再次手术切除硬化骨,打通髓腔,植骨加内固定或加用石膏固定,疗效比较确切,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存在各种手术并发症。而体外冲击波(ESW)疗法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其副作用小、并发症少,为临床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9月-2009年1O月,采用瑞士ESM 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2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进行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7年9月以来笔者所在医院骨科门诊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患者27例,均为骨折术后,术后平均7.6个月。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58岁,平均43.1岁。骨不连18例,骨折延迟愈合9例。骨不连病例中,股骨干6例,均有内固定;胫骨8例,6例有内固定,2例有外支架固定;尺桡骨3例(其中1例为双桡骨);肱骨1例,均有内固定。依据Weber-Cech骨不连诊断分型标准[1]:肥大型14例(反应性不愈合),萎缩型4例(非反应性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中,股骨干5例,胫骨3例,桡骨1例,均有内固定。 1.2 治疗方法采用瑞士EMS 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治疗前先用X线摄片定位骨折部位并标记于体表,根据骨折范围及局部皮肤条件选定至少4个冲击点。患者平卧于治疗床,治疗前局部使用扶他林乳剂以减轻局部疼痛,提高患者耐受度。使用耦合剂涂敷治疗位置,使用大能量power+15 mm冲击治疗头垂直对准治疗部位,抹匀耦合剂使之结合紧密,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向上调整冲击能量,一般冲击能量3.0~4.0 bar(0.35~0.55 mJ/mm2)[2],冲击频率6 Hz,冲击次数共4000次,每个冲击点≤1000次,以免局部皮肤水肿加剧并产生水泡或表皮破损。再根据病位调整冲击能量,通常下肢為3.5~4.0 bar,冲击4000次;上肢为3.0~3.5 bar,冲击2000~4000次,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适当减少;有内固定的患者应尽量从没有固定物的一侧治疗,同时避开大血管及神经密集区。治疗4次,两次治疗间隔1周(6~8 d)。 1.3 疗效评定标准随访中按下列标准评定骨折临床愈合良好:(1)局部无肿胀及压痛;(2)局部无纵向叩击痛;(3)肢体局部无异常活动;(4)X线片示骨折线

高压氧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

高压氧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 四肢骨折经过治疗,超过平均愈合时间仍未形成骨性愈合称骨折延迟愈合,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约5%—10%的骨折可因各种原因发生延迟愈合。一旦发生,常需二次手术行切开植骨、重新内固定,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很多,包括全身因素: ①年龄: 一般老年人骨折愈合需要时间较长,而儿童需要时间则相对较短;②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欠佳者如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则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局部因素: ①骨折的类型和数量,骨折断面接触面小或者是多处骨折愈合慢,反之则较快;②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这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③软组织损伤程度,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特别是破坏了其周围血管、肌肉、骨膜,从而影响其周围的血供;④软组织的嵌入或者感染,影响断端的接触影响其愈合。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时切除骨膜过多也会影响血液供应,骨折固定不牢固、过早或不当的功能练习等也影响骨折愈合。虽然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众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骨折断端的血液供应情况,从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方法中可以看出,高压氧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临床治疗骨折延迟。 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原因 ①血供因素,骨折的愈合机制启动的根本因素在于局部的血液供应,Melnyk等研究表明骨折软组织损伤或过度剥离可明显增加骨不连的发生;②固定问题:不正确的固定方式及

内固定术后不正确的功能锻炼,可导致内固定松动或移位而造成骨不连的发生;③感染:感染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骨不连的发生,但感染通过改变骨折端的局部内环境及微生物以及其分泌物对骨及周围软组织的直接破坏,是导致骨不连的主要原因;④全身因素,如高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酗酒、营养不良、恶病质等因素的存在会延迟骨折愈合,甚至造成骨不连的发生;⑤早期手术:潘治军等对280例骨不连患者进行分析得出,早期手术与骨痂生长能力存在较大相关性。 高压氧的治疗机制 高压氧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机制: ①减轻局部肿胀、改善症状: 高压氧治疗可以收缩血管、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并可使骨折局部软组织出血、肿胀减轻,改善局部症状。②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PaO2和毛细血管内氧气弥散半径,改善骨折区域特别是骨痂内、髓腔内的PO2。由于骨折后软组织、骨膜损伤,血管破裂,血肿形成,创伤性炎症和骨折愈合过程中需氧量增加,使得骨痂内组织氧分压低至0 ~10 mmHg。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局部病灶的PO2,改善缺血缺氧状态。因此,在高压氧条件下可以加速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增殖以及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更好地形成纤维组织达到纤维愈合,为骨痂形成创造条件。加速骨膜下骨样组织、软骨组织的生成。目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证实了其可以加速骨痂的生成。 ③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骨痂内的PO2。病灶区域巨噬细胞在氧充足的环境中吞噬清除异物的能力增强,这样可以加速病灶的清除,为肉芽组织的生长创造条件。本研究表明: 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骨折部位的供血,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高压氧治疗一方面提高了清除异物及坏死组织,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另一方面改善组织学供应,加快了修复能力。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高压氧治疗组疗效远远优于常规治疗组,证实了高压氧在治疗骨折延迟

(推荐)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分级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分级 1.1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 不良事件定义: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伤害、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出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为了便于对不同事件的处理,我院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9类39种情况。 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医嘱执行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应做皮试的抗生素或换批号后未做皮试、特殊药品的外渗外漏、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3类,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等;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约束损伤; 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 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 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

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不是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 1.2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 根据不良事件的损伤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后果分为五级: 1、一级(极重度伤害):永久性功能丧失或造成死亡。 2、二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3、三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如:外出检查、缝合、冰敷、抽血检查、包扎等治疗手段。 4、四级(轻度伤害):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5、预警级(无伤害):隐患事件,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定义及比较

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定义及比较 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这三个名词在计量研究报告、测试报告及仪器性能说明中经常出现,许多人对这些常见的计量测试名词含义不清,出现错用的现象,搞清这些专业术语,了解其本质含义及区别,对从事计量测试的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基本含义 1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定义为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它可以是标准偏差,也可以是说明了置信水平的区间半宽度,经常用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来表示。 2准确度 测量准确度定义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真值在实际测量中是较难得到的,故准确度只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所谓定性意味着可以用准确度的高低、准确度为0.25级、准确度为3级、准确度符号XX标准等说法定性地表示测量质量。 3精度 精度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反映的是在规定条件下各独立测量结果间的分散性。在测量误差理论中,精度或精确度常出现,我国长时间以来一直习惯用精度这一名词,如在仪器性能表示中经常出现这一名词,它有时指精密度,有时指准确度,比较混乱,在计量测试报告中尽量回避精度这一提法。 二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相互之间的区别 1不确定度、准确度、精度的内涵不同 准确度或精度是与测量误差相关联的,表示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偏离量,因此是一个确定的值,在数轴上表示为一个点。测量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它是以分布区间的半宽度表示的,因此在数轴上是一个区间。 严格来说,准确度与精(密)度是有区别的,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是一个定性的概念,而精度是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大小。一个仪器的精度高,不能就说它的准确度一定高,精度高只说明其测量的随机误差小,但是准确度高必须使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都小。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在重复性或复现性条件下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其大小只与测量方法有关,即测量原理、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条件、测量程序、测量人员、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有关,而准确度或精度是与测量误差有关,而误差仅与测量结果及真值有关,而与测量方法无关。

不确定度概念及评定

不确定度概念及评定 1. 不确定度概念 不确定度就是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它是对测量结果受测量误差影响不确定程度的科学描述。具体地说,不确定度定量地表示了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的综合分布范围,它可以近似地理解为一定置信概率下的误差限值。 分类:一是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A u ,它可以用实验标准误差来 表征;另一类是其它非统计学方法(或者说经验的方法)评定的B 类标准不确定度B u 。 2.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考虑正态分布,有 )()(112 --==∑=n n x x S u N I i X A 3/A u B = (A 为仪器的仪器误差限,并认为它是均匀分布) 上式称为贝塞尔公式。 >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A 类和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用方和根方法合成,得到直接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即 22B A c u u u += 4. 扩展不确定度U 在工程技术中,置信概率P 通常取较大值,此时的不确定度称为扩展不确定度。常用标准不确定度的倍数表达,即 c ku U = (32、=k ) 当k 取2,且对应不确定度分布为正态分布时,置信概率P 约为95%。而当不确定度分布不明确时,我们不具体说它的置信概率是多少。 在实验教学中,统一用c u U 2=(我们认定总的不确定度符合正态分布)来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在此我们约定,用x x B A U u x u x u 、)、()、(分别表示某被测量的标准A 类、B 类、合成和扩展不确定度。一般情况若我们不特别指明,不确定度均指扩展不确定度。

三、测量结果的表达 1. 单次测量 单次测量在实验中经常遇到,很显然,A 类不确定度无法由贝塞尔公式计算,但并不表示它不存在。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可认为A u <<B u ,从而得到 ' 3/A u u B c =≈ 其中A 为仪器误差限。 A 一般取仪器最小分度值。对于电工仪表有两种情况: 电表: A =量程×准确度等级(%) 电阻箱、电桥、电势差计等可以近似取 A =示值×准确度等级(%) 因此,测量结果可表达为 c u x x 3±= 2. 多次直接测量 设测量值分别为.,......,,21n x x x ,则 ∑==n i i x n x 1 1 、 )()(112--==∑=n n x x S u N I i X A 3/A u B = 22B A c u u u += 测量结果表示为: c u x x 2±= x u E c =(用百分数表示)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及上报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及上报流程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负担,并引发护理纠纷,包含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及护理缺陷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防范措施的重要环节。 一、目的:明确护理不良事件分级管理范筹,界定不同类别的护理 不良事件讨论需参与的人员及讨论分析形式与上报时限要求,实施非惩罚与问责制相结合,更好地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保障护理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 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为了便于不同事件的处理,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10类42种情况。 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2类,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约束不良; 3类,医患沟通事件:包括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 4类,饮食、皮肤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

5类,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含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 6类,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含管道滑脱、病人自拔; 7类,职业暴露:含针刺伤、割伤; 8类,公共设施事件:包括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 9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包括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 10类,供应室不良事件:包括消毒物品未达到要求、热原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清洁不彻底,器械包漏消毒或灭菌不合格影响科室运转、延误手术时间等。 不是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 三、护理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根据事件造成的后果,将护理不 良事件的伤害分为: ①无伤害:事件发生在患者身上,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②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 察;如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③中度伤害:需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 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④重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外,还需要住院 或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到特别处理; ⑤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永久残障或永久功能障碍。

不确定度概念及评定

不确定度概念及评定 1. 不确定度概念 不确定度就是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它是对测量结果受测量误差影响不确定程度的科学描述。具体地说,不确定度定量地表示了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的综合分布范围,它可以近似地理解为一定置信概率下的误差限值。 分类:一是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的A 类标准不确定度A u ,它可以用实验标准误差来 表征;另一类是其它非统计学方法(或者说经验的方法)评定的B 类标准不确定度B u 。 2.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考虑正态分布,有 )()(112--==∑=n n x x S u N I i X A 3/A u B = (A 为仪器的仪器误差限,并认为它是均匀分布) 上式称为贝塞尔公式。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A 类和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用方和根方法合成,得到直接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 u ,即 22B A c u u u += 4. 扩展不确定度U 在工程技术中,置信概率P 通常取较大值,此时的不确定度称为扩展不确定度。常用标准不确定度的倍数表达,即 c ku U = (32、=k ) 当k 取2,且对应不确定度分布为正态分布时,置信概率P 约为95%。而当不确定度分布不明确时,我们不具体说它的置信概率是多少。 在实验教学中,统一用c u U 2=(我们认定总的不确定度符合正态分布)来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在此我们约定,用x x B A U u x u x u 、)、()、(分别表示某被测量的标准A 类、B 类、合成和扩展不确定度。一般情况若我们不特别指明,不确定度均指扩展不确定度。

三、测量结果的表达 1. 单次测量 单次测量在实验中经常遇到,很显然,A 类不确定度无法由贝塞尔公式计算,但并不表示它不存在。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可认为A u <<B u ,从而得到 3/A u u B c =≈ 其中A 为仪器误差限。 A 一般取仪器最小分度值。对于电工仪表有两种情况: 电表: A =量程×准确度等级(%) 电阻箱、电桥、电势差计等可以近似取 A =示值×准确度等级(%) 因此,测量结果可表达为 c u x x 3±= 2. 多次直接测量 设测量值分别为.,......,,21n x x x ,则 ∑==n i i x n x 1 1 )()(112--==∑=n n x x S u N I i X A 3/A u B = 22B A c u u u += 测量结果表示为: c u x x 2±= x u E c =(用百分数表示) 试求其不确定度 ∑==10 1 101I I D D =18.000 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