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规矩固然重要,但决不能超越孩子的年龄。因为宝贝此时还不具备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等待”对他们来说,如同自己穿衣服一样困难。

孩子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习守规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父母为孩子立规矩,首先应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知肚明;而对其言行的规范,也应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有所调整。

立规矩也有预备阶段

那么,宝宝多大开始学规矩?相信不少父母把这项内容安排在3岁以后,理由是:到了这个年龄,宝宝就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了。但是,如果真的等到3岁以后再把孩子的行为纳入规范,会发现你的教育迟到了半拍,因为他已经“自由”得过了头,并习惯于对你的约束大声说“不”。

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如果树苗已经长成大树,再想修枝就晚了。所以,爸妈们不妨把1~2岁看成宝宝学规矩的“预备阶段”,从1岁起一点一点地把“规矩”有意识地渗透给宝宝,以便日后更容易为孩子的行为

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

试试这样立规矩

划定界限

场景1:插座里有什么

适应年龄:1岁半以上

1岁10个月的桐桐想听故事,妈妈随手把故事机的插头插进插座,再一按键,声音就出来了。桐桐歪头看看故事机、又看看电插座,特别好奇。等故事讲完了,妈妈拔下插头,去拿玩具。就一转眼的工夫,桐桐把他的小手指头伸进插座,接着“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妈妈的做法:

让表情说话

1岁多的宝宝理解力还处于萌芽状态,与他们的认知能力并不同步。所以,让他看懂你的表情,除了告诉孩子哪些是不能做的,还要把你的要求直接演示给他看。比如,应对桐桐的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妈妈用力拍一下他的小手,告诉他插座有危险,并生气地看着他;也可以找

一些被电击伤的孩子的图片,加深印象,让他明白不能这样做。

温故知新

这么小的宝贝就是“没脑子”,你刚刚告诉了他不能摸电源插座、不能去抓刚刚煮熟的鸡蛋,可不出10分钟他就忘得一干二净。耐心地重复同一条规则,是父母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如果你一次指出孩子的错误,而对其他几次视而不见,那孩子心里必定会感到疑惑:我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他会不停地尝试再做一次。所以,给孩子重复“规矩课程”,有助于他“温故而知新”,把一些知识和规则积累下来,慢慢学会避免危险、保护自己。

美妈点评

不要以为孩子答应“知道了”,就真的明白了。1岁多宝宝的理解力还停留在很低的水平,当他以点头的方式做出回应时,实际上他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危险也就不可能因此被完全杜绝,限定游戏区域和行为禁区是个不错的办法。

言出必行

场景2:什么时候吃饭我做主

适应年龄:2岁以上

妈妈叫朵朵吃饭,朵朵只顾玩她的音乐娃娃,头也不抬。妈妈大声说:“快来吃呀。”叫了几遍,朵朵依然专注于她的娃娃,妈妈忍不住端着饭菜坐到朵朵跟前,把半只虾喂进朵朵嘴里。

妈妈的做法

把后果摆在孩子面前

到了就餐时间必须坐在餐桌前吃饭,这是孩子一定要遵守的规矩。做不到会怎样?这个后果在立规矩时就该明确地给宝宝描绘出来。就像朵朵不吃饭,妈妈的警告就是:“再不来吃,我们把大虾全吃光,你今天就吃不到了!”

说到做到

如果朵朵坚持玩娃娃,那么等她想吃时,妈妈就平静地告诉她,因为她没有按时吃饭,大虾被家人吃完了,要想吃,只能等明天做新的了。父母要让宝宝明白,吃饭是自己的事。每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如果宝宝一顿不吃,就必须等到下一顿,切忌稍后用大量零食来补充。这不仅能让宝宝体会一下“饥饿感”,更重要的是让宝宝明白,如果不吃,就真的会饿肚子。

展示优雅的餐桌礼仪

吃饭的时候,为孩子演示优雅的餐桌礼仪,比如嚼东西的时候不发出声音、不在盘子里扒拉来扒拉去,不一边吃一边看报纸……让孩子知道吃饭不仅是为填饱肚子,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还是难得的与家人朋友沟通、表达情感的美好时段。

美妈点评

妈妈们经常抱怨宝宝不听话,实际情况却是自己说话不算数。类似的现象其实随处可见,比如请宝宝收玩具,如果宝宝不听,一些妈妈会一边发牢骚一边自己收。再比如明明说好在小朋友家只玩半个小时,时间到了宝宝一闹,妈妈多半会妥协。

在吃饭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父母总是怕饿着宝宝,像“再不来就不给你吃”这样的话通常只为吓唬孩子。“说到做到”不仅能树立父母在宝宝心中的权威,也教育了孩子:爸爸妈妈尊重宝贝的选择,但宝贝要接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彬彬有礼

场景3:叫大人的名字太好玩了

适应年龄:2岁以上

“我叫豆豆,奶奶叫什么名字呀?”“奶奶叫张蓉。”过了一会儿,奶奶正和爷爷说话,就听见豆豆说:“张蓉,我想吃巧克力!”奶奶没听见,

豆豆就跑过来,又说了一遍:“张蓉,我想吃巧克力!”奶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忍不住大笑起来:“瞧这孩子,怎么叫起奶奶的名字来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豆豆不仅这么称呼奶奶,有时也大叫爷爷的名字。

妈妈的做法

告诉孩子“长幼有序”

《三字经》讲,人要“习礼仪”,“兄则友,弟则恭”,长幼有序。父母在第一时间,让孩子知道,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尊重长辈的行为。父母家人最好能在宝贝刚刚学说话起,就教他见人要打招呼、问好;对长辈要有称呼,即便是比自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应以哥哥姐姐相称。

不打断人家的谈话

发现孩子有这个毛病,妈妈要启发他想一想:“如果宝宝在和妈妈说你觉得重要的事时,奶奶总是过来打断,你会高兴吗?”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这种行为也不礼貌。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你有要求,也要先等爷爷奶奶说完话再说;如果有急事,可以说:“奶奶,先打断一下,我想……”立规矩的时候,父母的态度要严肃、语气坚决,以便他能从你的面部表情中感觉到这些话是必须听的。

美妈点评

宝宝有许多不良习惯其实是大人无意中养成的。比如说觉得好玩,就不去制止小宝宝打人,或者让小宝宝叫大人的名字,而不是礼貌的称呼。大人无原则的宽容,往往使孩子自由得过了头。其实,小宝宝不懂规矩,是大人没给他立规矩。

适可而止

场景4:我就要接着玩iPad

适应年龄:3岁以上

3岁半的嘉嘉从幼儿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iPad玩游戏,1个小时过去了,妈妈端来一盘水果给他吃,顺手拿走了iPad。嘉嘉立刻从沙发上跳下来,去夺妈妈手里的iPad。妈妈不给:“已经玩很长时间了,该让你的眼睛歇歇了。”嘉嘉“哇”地大哭起来:“不,我就要玩!就要玩……”

妈妈的做法

冷处理

对于孩子的哭闹,妈妈可以先安慰或转移其注意力,然后再耐心、简洁地告诉他不能满足的理由。如果孩子任性、继续发脾气,最好的办

法是置之不理,等他自己冷静下来再做解释,目的是不把自己放在与之对立的位置上,避免你们之间的冲突升级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如果宝宝在超市、商场或外面闹着要买东西、耍赖,父母第一时间把宝宝强行抱离现场,让他知道,不能买的东西,无论他怎么无理取闹也得不到。

限定时间

在宝贝玩游戏之前,要限定时间,比如一次只能玩15分钟。如果宝宝不会看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闹钟,告诉他铃声响时就要停止,并在到规定的时间前两三分钟提醒他一次。

美妈点评

幼儿沉溺于电脑游戏有诸多弊端,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对他的无理要求放行。因为,如果你禁不住心软——“就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会断定,当妈妈说“不”时,其实意味着“还有机会”。很多时候,孩子以这种方式“刺探”你的反应,你的妥协只会使孩子得寸进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你节节败退。

越是喜欢的东西,越是要有节制。从小教孩子懂得“自我控制”,长大后才能“自己管住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TIPS:美妈提示

简洁明了

宝宝的理解力不会“拐弯儿”,所以,你立的规矩要直接、明白、简单和容易操作。同时,在保证要求一清二楚的前提下,别忘了用三言两语讲明立规矩的意图,便于孩子理解你的要求。

规矩人人遵守

规矩是全家统一的行为准则,这就意味着父母的行为也不能犯规。如果你要求孩子有礼貌,自己就得把“请”、“谢谢”时常挂在嘴边,遇事谦让、待人温和;规矩也有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一贯性,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或在家一套,在外边又是一套。

别忽略安慰与奖励

为了确保孩子守规矩,父母要细心,随时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给予奖励。事实上,无论对孩子还是我们自己,保证遵守规则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续加深印象。另外,当你教训了不听话的孩子之后,别忘安慰那颗“受伤的小心灵”,告诉他尽管你不喜欢他的行为,但你依然爱他。如今,“熊孩子”一词甚是流行,成了对调皮、不懂礼貌和不规矩、惹人讨厌的孩子的统称。孩子只有懂规矩,才会守规矩。为了让自己的宝宝不成为“熊孩子”,父母要给他们设定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信号,让他知道进退。(我是早教老师每日分享不一样的早教知识,

搜索号码1274630314加我qq或者微信)

规矩固然重要,但决不能超越孩子的年龄。因为宝贝此时还不具备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等待”对他们来说,如同自己穿衣服一样困难。

孩子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习守规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父母为孩子立规矩,首先应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知肚明;而对其言行的规范,也应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有所调整。

立规矩也有预备阶段

那么,宝宝多大开始学规矩?相信不少父母把这项内容安排在3岁以后,理由是:到了这个年龄,宝宝就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了。但是,如果真的等到3岁以后再把孩子的行为纳入规范,会发现你的教育迟到了半拍,因为他已经“自由”得过了头,并习惯于对你的约束大声说“不”。

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如果树苗已经长成大树,再想修枝就晚了。所以,爸妈们不妨把1~2岁看成宝宝学规矩的“预备阶段”,从1岁起一

点一点地把“规矩”有意识地渗透给宝宝,以便日后更容易为孩子的行为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

试试这样立规矩

划定界限

场景1:插座里有什么

适应年龄:1岁半以上

1岁10个月的桐桐想听故事,妈妈随手把故事机的插头插进插座,再一按键,声音就出来了。桐桐歪头看看故事机、又看看电插座,特别好奇。等故事讲完了,妈妈拔下插头,去拿玩具。就一转眼的工夫,桐桐把他的小手指头伸进插座,接着“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妈妈的做法:

让表情说话

1岁多的宝宝理解力还处于萌芽状态,与他们的认知能力并不同步。所以,让他看懂你的表情,除了告诉孩子哪些是不能做的,还要把你的要求直接演示给他看。比如,应对桐桐的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妈妈用力拍一下他的小手,告诉他插座有危险,并生气地看着他;也可以找

一些被电击伤的孩子的图片,加深印象,让他明白不能这样做。

温故知新

这么小的宝贝就是“没脑子”,你刚刚告诉了他不能摸电源插座、不能去抓刚刚煮熟的鸡蛋,可不出10分钟他就忘得一干二净。耐心地重复同一条规则,是父母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如果你一次指出孩子的错误,而对其他几次视而不见,那孩子心里必定会感到疑惑:我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他会不停地尝试再做一次。所以,给孩子重复“规矩课程”,有助于他“温故而知新”,把一些知识和规则积累下来,慢慢学会避免危险、保护自己。

美妈点评

不要以为孩子答应“知道了”,就真的明白了。1岁多宝宝的理解力还停留在很低的水平,当他以点头的方式做出回应时,实际上他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危险也就不可能因此被完全杜绝,限定游戏区域和行为禁区是个不错的办法。

言出必行

场景2:什么时候吃饭我做主

适应年龄:2岁以上

妈妈叫朵朵吃饭,朵朵只顾玩她的音乐娃娃,头也不抬。妈妈大声说:“快来吃呀。”叫了几遍,朵朵依然专注于她的娃娃,妈妈忍不住端着饭菜坐到朵朵跟前,把半只虾喂进朵朵嘴里。

妈妈的做法

把后果摆在孩子面前

到了就餐时间必须坐在餐桌前吃饭,这是孩子一定要遵守的规矩。做不到会怎样?这个后果在立规矩时就该明确地给宝宝描绘出来。就像朵朵不吃饭,妈妈的警告就是:“再不来吃,我们把大虾全吃光,你今天就吃不到了!”

说到做到

如果朵朵坚持玩娃娃,那么等她想吃时,妈妈就平静地告诉她,因为她没有按时吃饭,大虾被家人吃完了,要想吃,只能等明天做新的了。父母要让宝宝明白,吃饭是自己的事。每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如果宝宝一顿不吃,就必须等到下一顿,切忌稍后用大量零食来补充。这不仅能让宝宝体会一下“饥饿感”,更重要的是让宝宝明白,如果不吃,就真的会饿肚子。

展示优雅的餐桌礼仪

吃饭的时候,为孩子演示优雅的餐桌礼仪,比如嚼东西的时候不发出声音、不在盘子里扒拉来扒拉去,不一边吃一边看报纸……让孩子知道吃饭不仅是为填饱肚子,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还是难得的与家人朋友沟通、表达情感的美好时段。

美妈点评

妈妈们经常抱怨宝宝不听话,实际情况却是自己说话不算数。类似的现象其实随处可见,比如请宝宝收玩具,如果宝宝不听,一些妈妈会一边发牢骚一边自己收。再比如明明说好在小朋友家只玩半个小时,时间到了宝宝一闹,妈妈多半会妥协。

在吃饭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父母总是怕饿着宝宝,像“再不来就不给你吃”这样的话通常只为吓唬孩子。“说到做到”不仅能树立父母在宝宝心中的权威,也教育了孩子:爸爸妈妈尊重宝贝的选择,但宝贝要接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彬彬有礼

场景3:叫大人的名字太好玩了

适应年龄:2岁以上

“我叫豆豆,奶奶叫什么名字呀?”“奶奶叫张蓉。”过了一会儿,奶奶正和爷爷说话,就听见豆豆说:“张蓉,我想吃巧克力!”奶奶没听见,

豆豆就跑过来,又说了一遍:“张蓉,我想吃巧克力!”奶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忍不住大笑起来:“瞧这孩子,怎么叫起奶奶的名字来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豆豆不仅这么称呼奶奶,有时也大叫爷爷的名字。

妈妈的做法

告诉孩子“长幼有序”

《三字经》讲,人要“习礼仪”,“兄则友,弟则恭”,长幼有序。父母在第一时间,让孩子知道,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尊重长辈的行为。父母家人最好能在宝贝刚刚学说话起,就教他见人要打招呼、问好;对长辈要有称呼,即便是比自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应以哥哥姐姐相称。

不打断人家的谈话

发现孩子有这个毛病,妈妈要启发他想一想:“如果宝宝在和妈妈说你觉得重要的事时,奶奶总是过来打断,你会高兴吗?”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这种行为也不礼貌。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你有要求,也要先等爷爷奶奶说完话再说;如果有急事,可以说:“奶奶,先打断一下,我想……”立规矩的时候,父母的态度要严肃、语气坚决,以便他能从你的面部表情中感觉到这些话是必须听的。

美妈点评

宝宝有许多不良习惯其实是大人无意中养成的。比如说觉得好玩,就不去制止小宝宝打人,或者让小宝宝叫大人的名字,而不是礼貌的称呼。大人无原则的宽容,往往使孩子自由得过了头。其实,小宝宝不懂规矩,是大人没给他立规矩。

适可而止

场景4:我就要接着玩iPad

适应年龄:3岁以上

3岁半的嘉嘉从幼儿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iPad玩游戏,1个小时过去了,妈妈端来一盘水果给他吃,顺手拿走了iPad。嘉嘉立刻从沙发上跳下来,去夺妈妈手里的iPad。妈妈不给:“已经玩很长时间了,该让你的眼睛歇歇了。”嘉嘉“哇”地大哭起来:“不,我就要玩!就要玩……”

妈妈的做法

冷处理

对于孩子的哭闹,妈妈可以先安慰或转移其注意力,然后再耐心、简洁地告诉他不能满足的理由。如果孩子任性、继续发脾气,最好的办

法是置之不理,等他自己冷静下来再做解释,目的是不把自己放在与之对立的位置上,避免你们之间的冲突升级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如果宝宝在超市、商场或外面闹着要买东西、耍赖,父母第一时间把宝宝强行抱离现场,让他知道,不能买的东西,无论他怎么无理取闹也得不到。

限定时间

在宝贝玩游戏之前,要限定时间,比如一次只能玩15分钟。如果宝宝不会看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闹钟,告诉他铃声响时就要停止,并在到规定的时间前两三分钟提醒他一次。

美妈点评

幼儿沉溺于电脑游戏有诸多弊端,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对他的无理要求放行。因为,如果你禁不住心软——“就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会断定,当妈妈说“不”时,其实意味着“还有机会”。很多时候,孩子以这种方式“刺探”你的反应,你的妥协只会使孩子得寸进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你节节败退。

越是喜欢的东西,越是要有节制。从小教孩子懂得“自我控制”,长大后才能“自己管住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TIPS:美妈提示

简洁明了

宝宝的理解力不会“拐弯儿”,所以,你立的规矩要直接、明白、简单和容易操作。同时,在保证要求一清二楚的前提下,别忘了用三言两语讲明立规矩的意图,便于孩子理解你的要求。

规矩人人遵守

规矩是全家统一的行为准则,这就意味着父母的行为也不能犯规。如果你要求孩子有礼貌,自己就得把“请”、“谢谢”时常挂在嘴边,遇事谦让、待人温和;规矩也有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一贯性,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或在家一套,在外边又是一套。

别忽略安慰与奖励

为了确保孩子守规矩,父母要细心,随时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给予奖励。事实上,无论对孩子还是我们自己,保证遵守规则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续加深印象。另外,当你教训了不听话的孩子之后,别忘安慰那颗“受伤的小心灵”,告诉他尽管你不喜欢他的行为,但你依然爱他。如今,“熊孩子”一词甚是流行,成了对调皮、不懂礼貌和不规矩、惹人讨厌的孩子的统称。孩子只有懂规矩,才会守规矩。为了让自己的宝宝不成为“熊孩子”,父母要给他们设定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信号,让他知道进退。(我是早教老师每日分享不一样的早教知识,

搜索号码1274630314加我qq或者微信)

规矩固然重要,但决不能超越孩子的年龄。因为宝贝此时还不具备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等待”对他们来说,如同自己穿衣服一样困难。

孩子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习守规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父母为孩子立规矩,首先应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知肚明;而对其言行的规范,也应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有所调整。

立规矩也有预备阶段

那么,宝宝多大开始学规矩?相信不少父母把这项内容安排在3岁以后,理由是:到了这个年龄,宝宝就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了。但是,如果真的等到3岁以后再把孩子的行为纳入规范,会发现你的教育迟到了半拍,因为他已经“自由”得过了头,并习惯于对你的约束大声说“不”。

好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如果树苗已经长成大树,再想修枝就晚了。所以,爸妈们不妨把1~2岁看成宝宝学规矩的“预备阶段”,从1岁起一

【读书笔记】给孩子立规矩的建议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winner前一阵子她要求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冰激凌。我对她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她不理解。我就依着她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她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她"难受、不舒服”。我告诉她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她吃青菜,告诉她吃青菜的好处,她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她看着眼馋。有时她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就健康了,没病了,还长高了”。

关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一篇文章

关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一篇文章 一、爱孩子 天下父母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认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让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扬名,因而采取一些条条框框约束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并且还冠冕堂皇地说这么做都是为孩子。作为孩子,他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要他体谅父母的这种苦心并付诸行动未免要求过高。在孩子们的眼中,爱不是训斥,不是因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做错了事导致的拳棒相加;而是一个亲切的拥抱,和风细雨的交谈,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点小小的安慰。这样可以增进你与孩子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对你敬而远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惧怕你;而变得喜欢你,也不会出现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的不单单是修改作业等一些小事,而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与引导,同时更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所谓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把孩子的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现孩子有一点错误的矛头时,就应及时制止,这样做才是对孩子负责任。 另外,爱孩子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在错误中成长。有些家长在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唠叨,快点起床,不然要迟到;认真刷牙,不然要长虫牙;一定要吃鸡蛋,喝牛奶,不然营养不良。孩子放学一回来,又开始唠叨:这手、衣服怎么这么脏,快点洗手,快去做作业;快点吃;快点睡觉。无数个快点,无数个不对,无数个指责,成堆的禁止出错的语言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于是,有的孩子开始紧张怕出错,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做。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管不住了,对于这种情况,你不妨试试换一种方法与他交谈,比如说: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钟,这是你今天表现最好的地方,妈妈奖励你一杯牛奶。我想,这样的话语孩子比较愿意接受。再如,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很少的作业也要很长时间完成,你可以说:今天你已经能够主动地写作业了,有进步,既然有进步,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点作业还难吗?小孩子都喜欢表扬,尽管有一些话语对于我们来说是谎言,但我们出于良好的目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

家庭教育:给孩子“立规矩”的方法

很多人也提倡“不走寻常路”,觉得循规蹈矩的人简直蠢透了。 的确,“循规蹈矩”容易跟“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等现代社会不推崇的理念连在一起。但对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守规矩≠循规蹈矩。 守规矩≠循规蹈矩 社会本身就是有秩序的,而孩子们还缺乏自制力,家长需要帮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如何学会守规矩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当孩子年龄越大,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越强,也就越能够意识到规则给他带来的好处。他会发现,当他按照规则去游戏的时候,通常会获益更多,如果没有规则,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所以你会发现,四岁左右的孩子,特别在乎自己有没有赢,有没有得第一。 当然,这个守规矩的过程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会长,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会短——守规矩其实也跟孩子脾气秉性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脾气可大呢,你要跟他说点啥事,他根本不听。” 不愿意遵守规矩?那孩子脾气大,不愿意遵守规矩,可能说明了什么呢? 可能我们立的这个规则不合适;

就是我们在立规则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自主选择性; 就是立下的规则一旦被孩子打破,我们会觉得受不了——我都跟你说了,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呢?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 我们可以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和孩子共同讨论和修正规则。很多时候,规则不是和孩子讨论一次就制定好了,而可能是一个充满反复和波折的过程。 不过,经历了波折之后建立起来的规则,往往会让孩子铭刻在心,孩子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成长。 6个方法给孩子“立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不要让你的规矩成为“黄灯”。交通信号灯上的黄灯亮了,意味着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所以给孩子立规矩,一定是要么是“红灯”要么是“绿灯”,可以就是可以,不行就是不行。告诉他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 在游戏中践行 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规则的意义,知道不守规则,就会被淘汰出局,懂得一个游戏如果没有规则作保证,就没办法顺利进行。这样,

给孩子立规矩的二十条规范标准

-------2012年4月4日 近年来,很多父母接触到“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并付诸实施。有些父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扰:给孩子自由,是不是意味着不“管”孩子?如果约束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孩子受到约束后,哭闹得厉害,我是不是伤害他了?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自由,没有和父母以及他人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疆界,所以当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爱和自由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简而言之,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爱和自由不意味着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立刻乖乖“投降”,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不是自由,而是娇宠,这样“惯”出来的孩子散漫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真爱需要我们保护孩子,保护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孩子过上有规律、有规则的生活。 自由不是放纵,而是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自由就要担负多大责任。大自然的安排是合理的,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他的“破坏力”成正比:孩子很小的时候,力量薄弱,不能对他的环境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恰是他到处爬到处摸的探索时期,我们在保护他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自由探索。孩子大一些,“破坏力”提高了,相应的规则也需要逐步引进,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儿童需要成年人树立规则,因为规则给儿童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以下两个测试,生动地说明儿童对规则的需求。 例子: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 规则。他们需要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和别人怎么相处。他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需 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他们“学习—发现”的 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 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第二,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事实是, 也许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如果这样,就等于说了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甚至,也许孩子还巴不得她呆在家里呢!我儿子小时候最盼的几乎就是我不上班,被开除在家带他。所以,明明的妈妈如果估计出一个合理 的时间,比如30分钟,让明明吃饭,吃不完,就不让吃。这可能比说“我被开除”要好。 第三,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四,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再告诉配偶。明明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明明的妈妈作为一个成半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她把这件事告诉明明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只交给老师,我就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小学阶段父母们该如何教育孩子,我认为家长要记住六个字,抓住三个关键阶段,做好三件事。你就算得上是称职的爸爸妈妈。 这六个字是:耐心、询问、鼓励 耐心 家长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要接受这个现实: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动作快,一下子养成各种好习惯,一下子什么都做好——否则这个家长也太好当了。询问 孩子放学回家,要和孩子聊聊天,问问昨晚的作业有没有错的、上课的内容会不会、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询问很重要。有的爸爸妈妈回到家就自己玩手机、看电视,从来不和孩子沟通。如果平时确实很忙,抽时间就要多陪伴孩子。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偷懒。 鼓励 对孩子一定要多鼓励,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这样只会打击孩子。 这六个字说起来容易,真的要一直做好却很难。 学生家长要做好的三件事 第一件重要的事----- 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才有后劲,对学习没兴趣就完了。这个兴趣,既包括学习兴趣,也包括学习之外的兴趣。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孩子培养起一两种兴趣爱好。就是希望能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什么都可以接触到,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喜欢的。 第二件重要的事---- 习惯 进入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幼儿园以养育为主,小学开始以学习为主——学习生活正式开始了。 有家长问孩子做作业要不要陪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父母是有必要陪的,直到帮助孩子把习惯培养好了之后才可以放手。比如毛润德,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每晚写作业我都会陪在旁边,看他的一举一动,有错及时纠正。现在好的学习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但也有我忽视的地方,毛润德握筷子和写字的动作都不正确,我现在一直在帮他纠正。 第三件重要的事------- 性格 父母的感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会非常有帮助。父母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爸爸妈妈责任最大,但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或者自

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孩子在学校没有规矩,家长对此非常头疼。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规范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孩子的独立性,会让孩子产生负担。那么应该怎么理解对孩子的规范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框架的自由,孩子容易迷失,而且没有安全感。规矩的培养,也是心智成熟的过程。没有规矩和爱,孩子会失去感恩的能力,会对任何事情都失去敬畏,学不会谦卑和自信。所以孩子应该学会以现实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家长也需要用合适的方法给孩子立规矩。 对于如何规范孩子: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规范尽量一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很正常,但是父母在孩子执行规则面前要保持一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可以事后再做沟通。 第二,规矩应该是事先说定的。孩子经常通过家长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的反应来判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如果家长只是根据情况和心情来把握尺度,或者家长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就会使孩子产生混乱。如果这种混乱重复下去,孩子就会错过了熟悉规则的时期,进而养成一些不利于成长的坏习惯。 第三,对孩子的规范也要体现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不要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觉得父母不爱他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孩子爱抚,在他情绪不好或者哭闹反抗时,父母不要为了威严而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第四,规范不能等同于专制。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渐给孩子立规矩,了解社会规则、道德原则、风俗习惯以及行为规范。适当的规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希望给孩子“相对的自由”,也就是说在行为上给予孩子“框架内的自由”。 第五,表率非常重要。规范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父母更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父母不能单方面地要求孩子,自己却做了违背已经制定的规范的事情,这样在孩子面前就丧失了信誉度和权威感。家长不要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情绪好坏来对待孩子是否遵守规则。好的效果在于坚持,家长更不能在监督的过程中不坚持原则,使规范变了质,这样规范仅仅流于形式。

初中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初中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先一起听听故事吧: 从前有个小和尚,出家不久就觉得整天清扫院落、熬粥做饭、外出化缘没什么意思,便 请求师父教他点儿技术。师父说:"那你就学剃光头吧。"他告诉小和尚,剃光头不是件容易的事。刮重了,要刮出血来;刮轻了,头发刮不下来。小和尚非常有信心地说:"徒儿听懂了,一定按师父的要求做。"老和尚让他先拿冬瓜练习。小和尚每天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地练,技艺越来越有长进了。就是有个习惯不好,他每次刮完后,总是将剃刀"噌"地插在冬瓜 上。师父叫小和尚别这样做,告诉他,这种习惯不好。可是小和尚不以为然,想:这不是练习吗?又不是真人的脑袋!每次背着老和尚,他还是这么做。后来,小和尚的手艺越来越高。一天,师傅叫他给剃头,小和尚剃得又快又好。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他剃完,要去取水 给老和尚洗头时,便顺手将剃刀"嘈"地一下插了下去,师傅"哎呀"一声,小和尚猛然惊醒: 这不再是冬瓜了。悔不该当初不听老和尚的话呀!看着师傅满头流血的痛苦样子,小和尚哭了。 不知道听完这个故事,孩子的表情是笑了还是静静的思考,其实孩子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我们简单的举一些我学生的例子: 1、平时做数学简单试题时总是不写过程,等到家长和老师说的时候总是说:平时省电时间嘛,一到考试的时候我一定写好。最后结果:过程扣分! 2、平时做作业总是一边做一边听歌或者干别的事情。最后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做好。 等等。。。 那么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哪些学习好习惯呢? 1、课堂学习习惯:预习-专心听讲-记好笔记-大胆发言-善于提问-回家复习-巩固。 2、作业习惯:书写整齐-独立完成作业-整理错题。 3、分散记忆:中考英语词汇要求1617个,三年共1096天,平均每天1.4个,有谁记不住吗? 4、阅读习惯:有人说孩子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就等于在孩子的心灵中装上了一台 成长的发动机。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读书快乐第一,在快乐的基础上对孩子正确引导。 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参考):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在家聚众打牌,不在孩子做功课的时候看电视,总之,在家尽 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的事。 2、孩子放学以后,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时间规定,一般不随意更改。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 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教育学术报告 两河口镇中心学校周源立 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直都是家长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她们在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底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小学生家庭教育观念呢?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

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

学会正确的给孩子立规矩

学会正确的给孩子立规矩 一招出天下太平 可能在快要吃晚饭之前,孩子偏偏要吃饼干,想着孩子一会因 为吃了零食而不吃饭的情景,妈妈拒绝了孩子的请求。接下来就是哭闹、纠缠不休,妈妈没了耐心,一气之下,以暴力结束了这场闹剧。 孩子哭哭泣泣地去饭桌那吃饭了,看似被立了规矩。但其实呢? 很多爸爸妈妈常常认为“给孩子立规矩,他又不听,有什么用,只有一招最灵验,那就是打!”打孩子是万万要不得的,暴力会摧毁 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愤怒和仇恨的种子,也在暗示 孩子一切问题都能够使用暴力来解决。还有一些其他的惩罚手段也不 可多用,尤其要注意,行为和惩罚之间一定要有通顺的逻辑关系,比如,“你要是把子弹对着别人发射,我就必须没收它,不让你玩儿, 以免你伤害别人。”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而不是 威胁了又威胁,雷声大雨点小,让孩子觉得你仅仅在吓唬他,次数多 了他也就不把你当回事了。比如孩子闹着在吃晚饭之前吃甜食,妈妈 能够对他说,如果他现在吃甜食,就没有晚饭吃,一直到第二天早上 起来才能够吃东西。孩子可能马上不吭声了,因为他知道,妈妈绝对 说话算数,为了一口甜食而损失晚饭,实在不划算。 不一致导致混乱 孩子犯了错误后,爸爸妈妈也许会立场坚定地要给予处罚,但 是爷爷奶奶往往就会替孩子求情了,甚至会用自己的来压制爸爸妈妈。这种情况是最要不得的。 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 态度都应一致,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 否则的话,孩子很快会找到家长之间的“空子”,会因为有老人的撑

腰,变得不明是非、不讲道理,难以教育,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想要扭 转就难了。 坏规则目的不明 我们给孩子立规矩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学会心 中有规矩,但是爸妈回想一下,自己的做法对吗?给孩子立的规矩对吗? 比如说这个规矩其实无关紧要,但是在爸妈看来是很重要的, 于是就用自己的意愿去强加给孩子,这样到最后只会让孩子迷茫,到 底这种规矩是该立还是不该立?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之间为了所谓的“面子”常常给孩子树立一 些自相矛盾的规矩。最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的就是两家孩子在一起玩, 抢玩具。小孩往往觉的很困惑,为什么自己的玩具被抢走了要去抢回来,大人却不让“让别人玩一会儿嘛,不要那么小气”等到自己去抢 别人的玩具时,大人又说“不许抢”,反正怎么做都不对。碰到这种 情况该怎么办?的就是尽量把他们分开,如果他们不能轮流玩,都要 同时抢同一个玩具的时候,就把那个玩具收起来,干脆谁也别玩了。 做过头过犹不及 给孩子树立规矩时,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不要 太严苛。小孩子的理解水平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水平也不强,树 立十分复杂、艰难、严格的规矩,不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 糊涂。不要制定太严格的规矩或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 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 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如果大的规矩有了,小处不妨能够宽松一些,不能过度苛求完美。爸妈想想我们自己还不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经常“违规”吗?有时,也能够在孩子的要求下,偶尔放宽一下“政策”,比如中午看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 ——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仅仅讲道理,有时适当能够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实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理解,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持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度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度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度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如何帮助孩子立规矩

父母该如何帮孩子立规矩? 家长来信: 我的儿子是爷爷奶奶的命根子,属多代单传的男丁。刚生下来时,他由4个保姆轮流照顾着,六年来,他一直都在绝对溺爱和宠护中长大。他出门从不走路,凡事都要照顾,眼看快到上小学的年龄,却毫无规矩和能力可言。 每天面对这个孩子,身为母亲,我非常着急,却不知从哪里下手。请问:如何才能改变这个状况?您愿意帮助我吗? 专家: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爱不只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与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判断以及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然而,这些年您们给予孩子的爱,是一种近似于病态的爱。我之所以这样说,其根据来源于您信中所反映的各种现象,比如:孩子有脚不肯走路,有手不愿干活,没有照顾自己的本领,无法离开家长和家庭的庇护。这不能说这不是一种爱的失败和爱的悲哀! 您的家人高度重视这个男孩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个孩子是您家多代单传男丁,他很宝贵。但我要提醒您别忘了一个事实,即:只要他走出您的家门,这个宝贝就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所有的特殊照顾都不存在,一切事情都必须靠他亲力亲为。如果按照您现在的抚养方式继续下去,我可以很诚实地告诉您,这个孩子将成为一个缺乏基本素质,基本品德,基本规矩的低能儿。

建议这位家长朋友: 1、必须彻底改变您家全体成年人的育子观念和爱孩子的方法。因为你们是家庭的领导,你们是孩子一切毛病的制造者,如果你们不变,孩子的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 2、针对孩子的现状,全体家庭成员可以反躬自问一下,为什么爱了6年后的结果会如此不理想?这究竟是谁之错?谁之过?希望通过这种问责制,使你们清醒地认识到:娇惯溺爱,包办代替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不仅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摧残儿童的创造力,还束缚儿童的思想发育。 3、请勇敢地告诉孩子,是由于你们的教育方法不正确,才导致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在你们向孩子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请求原谅的同时,还要积极动员孩子赶快行动起来,和家长携手,制订出纠正不良习惯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4、请你们尽快统一爱孩子、教育孩子、管理孩子的标准和尺度,请用残酷的现实,让每个家庭成员真正明白:爱,是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首要任务的。孩子是独立的人,是社会的人,他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里,不可能永远依靠父母。一个不懂规矩,没有能力的孩子,是无法走出家门,无法适应社会,无法生存下去的。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 然而,现在有许多家长一味强调孩子的自由发展,对他们的各种物质要求,言听计从,出手大方,但却相当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这些家长的行动,导致孩子错误的以为,家庭、学校、社会、父母、外人统统都是没有区别的。 这样一个从小不受约束,没有规矩的孩子,在人群中更容易受到挫折,比如:他可能在幼儿园因抢玩具受到同伴攻击;在小学因上课讲话屡受批评;在工作中因无视制度而受到处罚……而这些,往往不是因为他不了解规则或故意违反规则,而是由于他没有规则意识造成的。 因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仅仅是一条经济定理、社会规范,更是一个人生的铁律。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没有规矩、没有制度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个人如果没了规矩,就有可能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综上所述,我认为,规矩就是规则。规则对人类而言,既是行为的准则,也是保护自己的准绳。

给孩子立规矩课件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

家长应如何培养与教育孩子

谈谈家长应如何培养与教育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圆心、祖国的未来,但是面对目前独生子女的培养与教育问题却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难题。每一个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寻得自己的位置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为此,作为父母的我们总在乐死不疲、孜孜不倦地为你孩子的发展与未来呕心沥血地工作着,以雄厚的经济为基础,来给心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然而,不是所为付出就都能得到收获的,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父母面对自己心爱的孩子在学习中显得茫然与无奈而无奈与悲哀,因此如何培养与教育孩子,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心中永远一道深深的坎,也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话题。 孩子也是一本书,很多家长只顾往后翻,但真正读懂却十分不容易。作为家长我们要与孩子勤交流,以好朋友的身份去关注、帮助孩子。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读懂了这个世界,这样一来,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我们要多与孩子交流,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骂,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我们才能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灌输给孩子,有效地防止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 当家长的在听孩子发言时应该要有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不要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自己把话讲完,避免随意指责引起双方不快。当孩子充分

地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姿态,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但如果能够在改进一点或更完善就更好,家长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使孩子的心情变得愉快,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交流。 不要让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其它孩子的长处比,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适适度地肯定孩子的长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是父母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慧眼,对孩子的考试成绩要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允许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喜欢通过强化自己的知识,也有的喜欢独立学习、静静思考,这些都应该给予尊重。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让孩子知道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对于孩子坏的学习习惯,不能一味地加以指责,而应去引导他改正,让他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要教育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习惯。教孩子学习知识要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对人的一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氛围中才能茁壮成长。其次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求知欲的一种反映,我们不但要尊重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要主动挖掘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确切、简单地给予答复,并引导孩子通过读书、思考,去寻找完美的答案。随着知识的积累,孩子就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才好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才好 三字经中古人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家长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打,不打不成器。但是这样会对孩子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心灵造成影响,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们不能认为只要打了孩子,孩子就会听话。我可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经常打孩子的话。你觉得是对他好,让他长记性。可有些孩子偏偏就是逆向思维,认为你对他不好,严重的可能会对你造成仇视。 首先家长们应该多和孩子在一起处的时间要久点,多和孩子在一起玩耍,不能让他缺爱,尤其是父母爱。不论怎样,父母都要多和孩子待在一起。一家人吃过晚餐,出去到公园散步。父亲和孩子在足球场上踢足球。一家人在假期里出去旅游,都是不错的选择。 家长们应该和孩子多谈谈心,了解孩子真正的在想什么,走到孩子内心的深出。要把孩子不能当做孩子,要当成朋友。也要让孩子把你当成朋友,无忌惮的去聊天。多和孩子说说话,否则会造成孩子自闭、内向。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和教师都要听听孩子们内心最真切的想法。要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不能把他们当做笼子里的小鸟,娇生惯养。要让他们知道挣钱不容易,不能乱花钱。教育孩子一些知识

或生存本领,不能生灌硬塞。这样反而没效果,他们会厌烦。要让他们自己主动的去接受,这样才是最好的。 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学习压力,课外辅导、特长班这些要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孩子们学习已经够累了,家长们要给孩子自己的时间,不能占有他们的时间。孩子们建议学武术之类的,防身。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学习中玩,在大脑放松的时候,知识很容易就记住了。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们应该和孩子打成一片,互相指点。可又有家长说,孩子反倒教育起家长来了,那是大不孝!没错,这就是大不孝。可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他会觉得你做的是对的,就会学你。把你的坏习惯学过来了,家长们请想一想:孩子变坏是因为自己,你又会怎样想? 父亲教育孩子的建议一、尊重孩子的意愿与选择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位老师,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孩子的内在兴趣。但是我们今天家庭的教育体制、学校的教育体制,正是扼杀了孩子内心普遍存在的兴趣和动机;;强迫孩子做什么,而不管孩子内心的想法,不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而是去设计蓝图,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二、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要想成为孩子的玩伴并不难,只需挤出少许时间,放下家长的架子,积极参加孩子的活动。父亲经常参加孩子们的活动,聆听孩子的心声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亲必须给孩子提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学习家庭教育以来,感觉到在生活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宽严有度,宽就是爱,严就是规矩。真正做到宽严有度就是儒家讲的“中庸”,孔老夫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意思是中庸已经是 最高的智慧了,人民很少有能做到中庸的人。所以这对我们来说绝 对是最重要的课程,如何做到宽严有度,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最近看到了一个蒙迪驯马的故事,深受启发,看来我们人类真的需 要向动物学习了。 蒙迪出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牛仔家庭,他的父亲是 当地非常有名气的驯马师,并且办了一所培训学校,专门培训牛仔 如何驯马。我们想像驯马很容易,其实每一匹马都要接受很长的训 练才能让马鞍放在马背上。那时的驯马方式都是经过祖祖辈辈传下来,它不叫驯马,而叫碎马。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过程充满着 残忍和暴力的气息,就是击碎马本能的意志,让马驯服。在实际过 程中,牛仔们先把马拴在一根柱子上,然后把马的一条后腿用绳子 吊离地面,这样马很容易失去平衡。每当马出现反抗行为时,马就 会重重的摔在地面上。这样残酷的训练一般要持续两到三周,马才 会被驯服。蒙迪从小对马特别有感情,看到父辈们驯马的过程很内

疚也很难受,他总是默默的对这些马说:“我知道这对你是不公平的,我实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我们无法交流。但是我一定要找 到一个人道的驯马方法让你明白我的意思,让你自己愿意来接纳和 顺服这一切。” 小小的蒙迪因为这样一份深深地同情和爱,开始认真观察野马,看马与马之间如何交流。他惊奇的发现,在野马群中,领头的竟然 是一匹母马。最让蒙迪感到惊讶的是,母马如何教育小马的过程。 小马有不好的行为时,母马就会把小马赶出马群,让它单独在离马 群四五十米的地方待上一个小时。然后母马会走到小马身边用各种 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此时小马就开始绝对的服从。蒙迪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母马用这种方式惩罚小马呢?他翻阅了很多资料后才发现,原来远离马群是一种极其严厉的惩罚。因为在自然界中,马和 其它合群动物一样,只有群居生活,它才会有安全感。一旦离群就 很容易成为猛兽的捕猎对象。所以当小马被赶出马群后,它本能中 的恐惧就会笼罩全省。一旦看到母马接近自己,就会非常驯服。明 白这个道理后,蒙迪就幻想自己能用马的肢体语言和野马进行交流。一年后,他进入野马群,先分离一只野马,随后在旷野中追逐了将 近24个小时,野马开始停下来。蒙迪就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它进行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家长必看!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1、放学回家该如何做 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马上要喝点水、上上卫生间,然后马上学习,开始写作业,控制住喝水、上卫生间或是吃点东西的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十分钟以后立即写作业。做不到的要给予一定的惩戒,如磨蹭了几分钟晚饭比其他人晚吃几分钟。 2、写作业该如何做 写作业要创造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最好是为他们准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小屋子,父母可以有一位进到这间小屋子去监督他做作业,你可以在小屋子里看看书,即使看不进去,为了孩子装一装也是有必要的,孩子看你总爱捧一本书看,长期下去,会被你熏陶的也开始爱看书了! 另外,孩子在写作业时,在屋里陪着他的家长一定要不时地观察一下孩子精力集中吗?等他写完作业,要先让他自己检查,检查完了你帮他再检查一下,有问题的话,告诉他,让他继续检查,直到检查出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让孩子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有的孩子实在检查不出来,家长要教他如果检查作业,从头至尾,一点点地看, 按顺序检查,还是检查不出来的话,家长最后再告诉他,并要让孩子按你的要求改正错误。

在孩子写作业期间,不准他干别的事情,有的孩子一会说渴了、 一会又说饿了……在这期间,家长绝对不可以同意让他去干别的,还有,作为家长也不能中途打扰孩子,即使是监督的那位家长,也不要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突然跟他说说与写作业无关的话题!如果孩子精力不集中,作为监督的那位家长是要时刻提醒孩子做作业要专心的!让他养成做什么事都十分专注的习惯。 切忌!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另一位不监督孩子的家长一定不要开电视,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更不能让孩子在有电视的屋子里写作业。如果孩子在房间里写作业,家长的其中一位实在想开电视,那么一定要给孩子关上门,你在外面开电视时要把声音调小了,决不能声音过大,在屋子里的孩子写作业会分心的。 另外说说,对于写作业磨蹭的孩子,你们一定给他们规定时间写作业,如在规定时间内写不完就不要让他再写下去了,第二天老师一定会批评他!他一定能记住教训!或者先依着他,看他磨蹭到什么时候,等他写完后,你再慢条斯理地把他的作业撕了,让他重做,写不好不让睡觉,就像我前面文章中提到的我当年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父母对我的那种方式!也能让孩子记住教训! 记住!让孩子记住教训,一定是让他们印象很深的教训,有的家长就觉得打孩子两、三下,骂一顿会管用,其实根本不起作用,孩子是你唯一的孩子,你真忍心打吗?有些家长口中所谓的打,其实就是不是很重地拍打,孩子不痛不痒的,又怎么能记住教训!像是我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