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唐朝的染织技术介绍

唐朝的染织技术介绍

唐朝的染织技术介绍
唐朝的染织技术介绍

唐朝的染织技术介绍

现如今的日本政府对传统染织技术仍非常重视,这一切自唐朝时

期日本入唐学习开始。唐朝时,我们的染织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主要有夹缬、绞缬、蜡缬。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唐朝的染织技术介绍,希望你喜欢。

唐朝的夹缬技术夹缬盛行于隋唐,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唐朝时期,朝廷颁布贵族等级的用色制度以便分尊卑(以紫为贵,皇室对国家有功的臣民实行“赐紫” 制度),由于当时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色彩的多样化使得印染工艺难度越来越难,印制出“夹缬”的工艺品色彩更为绚丽斑斓,从而得到皇室贵族的喜爱,在当时几乎成为皇家贵族妇女专用服饰,有皇家不惜成本的金钱支持和开发新样式,“夹缬”的花样繁华似锦,不断推出,以至后来官兵的军服有时也用不容易仿制的“夹缬”来做标识。唐代诗人们也留下“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的诗句,夹缬艺术在唐代达到了颠峰。《唐语林》引《因语录》云:"玄宗时柳婕妤有才学,上甚重之。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之象而为夹缬。因婕妤生日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这说明早期夹缬工艺是来自民间的,由于其染织技术的复杂,而产量又特别低,一般平民百姓是用不起的,只是皇家及贵族妇女向平民百姓炫耀

其高贵身分的特殊用品。

“羊木臈缬屏风”,为对称夹染的一半,亦即一扇屏风。花纹染

印在淡黄色的丝织物上,用茶黄和淡绿两色印染。构图分上中下三段,上中两段稍有交错。上段是一棵大树,盛满花朵,花叶均为绿色。有两只小猴子在树上攀援,一只在上,似去采摘花叶;另一只在下,拉住一段枯枝玩耍,很有生活情趣。中间一段是一头昂首健步的山羊,也是本图的主体,羊的造形神态生动,尤其是一对弯曲的犄角,不仅有所夸张,并且作了平面而对称的处理,显得特别有神;四腿之间的小草,有意摆得很整齐,好像是踏着节奏的律动。“绀地花树双鸟纹夹缬”。夹染红、黄、蓝、绿等色,色彩绚丽。纹饰以花树鸳鸯组成大团花,花树下两只鸳鸯展翅对舞。团花外下有花边作沿,丝质地,纹饰以花树鸳鸯组成大团花,花树下两只鸳鸯展翅对舞。

夹缬印染必须先雕作镂空型版双面板,图样设计以传统吉祥纹样或以皇家专用纹样进行设计创作。将锦帛夹持于两块镂空版之间用线绳加以紧固,不使织物移动,于镂空处以天然燃料入染一定时间,然后解开型版花纹即现。如涂刷防白浆,则经干燥染色后,搓去白浆就能制得色底白花织物。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版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

唐朝的绞缬技术绞缬,又称“撮缬”、“撮晕缬”。是我国古代纺织品的一种“防染法”染花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成疙瘩形

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色效

隋唐时期,绞缬由于皇家的喜好,更是风靡一时,史料记载的绞缬名称就有“大撮晕缬、玛瑙缬、醉眼缬、方胜缬、团宫缬”等。现在绝大多数已经失传。而日本却将这种染织方法沿袭了下来。

唐朝的蜡缬技术蜡缬又称臈缬、蜡染。用蜡在织物上画出图案(古制:用各种各样的金属花样模具粘上融蜡在衣物上“烫”出“蜡花” 样),然后以天然燃料入染,最后沸煮去蜡,则成为色底白花的印染品。由于蜡凝结收缩或加以揉搓,产生许多裂纹,染料渗入裂缝,成品花纹往往产生一丝丝不规则纹理,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蜡缬有单色染和复色染两种。复色染有套色到四五色的(用色越多难度越大),色彩自然而丰富。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唐朝的染织技术介绍

传统染织纹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染织纹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传统染织纹样作为我国传统艺术设计中十分重要且突出的元素之一,展现出了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为平面设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资源。本文在阐述传统染织纹样与当代平面设计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平面设计案例,探讨了当代平面设计中传统染织纹样的表现方式和具体应用。为当代平面设计实务拓展理论视角和经验启示。 关键词:染织;纹样;平面设计;应用 1 引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纹样一直贯穿了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个流程,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人们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从远古原始社会简单粗犷的甲骨记事纹样,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纹饰。再到封建时代精美、复杂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龙凤狮虎及各类吉祥图案。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非凡的文化、艺术审美观。 在设计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传承文化并从民间纹样中吸取营养的重要性,只有原始和经典的东西,穿越千年文明,才能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平面设计作品中不乏运用中国传统染织纹样作为图形色彩元素的优秀范例,为受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感受。 2传统染织纹样与当代平面设计的关系 平面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受众能够从作品的图形方式以及文字信息中了解并且领悟到设计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传统染织纹样中很多是以传统文化元素呈现的,比如吉祥物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到平面设计当中,人们认为把吉祥物图案应用到当代平面设计当中代表着美好的寓意,并且蕴藏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提升人们的审美观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代平面设计当中,传承传统染织纹样,将其应用到当代平面设计当中,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纹样研究

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人物图案中出现了“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对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艺美术的门类也空前发展。绝妙的唐三彩、宋瓷、丝绸、金银制品等等上的装饰图案也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唐代纹样丰盛饱满,富丽豪华。宋代纹样秀丽,灵巧。常用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相结合的图案,采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构成方法)、海石榴、花鸟纹、华盖纹、联珠纹、绶带纹、人物纹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还有茱萸(中药)纹、柿蒂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写实的、

中外染织纹样认知复习提纲

《中外染织纹样认知》复习提纲 1、古代埃及纺织品图案特征:平面的装饰技艺,强调精神上的作用。 静穆、庄严,形象饱满;用色浑厚,多用黄色、桔色、不同的绿色;几何形和几何体的运用蕴含着现代审美意识和工艺要素。 生命树纹样存在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罗马等文明发源地。前印加织物的图案特征:1.动物的多样性 2.几何图案,极度直线化的形象3.人与动物的结合4.无植物纹样 5.黑白图案 4、拜占庭染织纹样的特征 拜占庭即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拜占庭艺术的本质是基督教艺术,是宗教艺术。拜占庭丝绸织物大多为教堂宗教仪式所用。开始丝绸以波斯为中转站从中国进口,后来发展成为丝绸工业中心。拜占庭时代的服装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那种流动的、自然悬垂的衣褶之美,造型变得呆板、僵硬。6世纪中叶以前,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进行着频繁的交流,进口了大量中国丝绸。随着染织业的不断发达,从而产生了珍贵华美绣着花纹的丝织品,这更加增添纺织品的绚丽色彩,出现了服饰衣料丰瞻华美、几近奢华的特点。色彩变得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 5、从总体上说,西方有三大徽章: 1、英国狮子徽章:英国王室徽章。 2、法国百合徽章:法兰西王室徽章。 3、拜占庭徽章:

最早拜占庭帝国作为军旗用,其后在俄罗斯、阿尔巴尼亚、波兰诸国流行,现在美国的国徽图案就是白头鹫。 6、伊斯兰帝国的文化和艺术在保存其原有的美的形态的同时也产生了“埃及式的伊斯兰”、“西班牙式的伊斯兰”、“摩洛哥式的伊斯兰”等各形态的艺术样式。 7、伊斯兰织物中织入古兰经经文或祝福词语。古兰经戒律规定,只有阿拉伸参与创造万物,人类不准描绘动物,因此伊斯兰织物图案中没有动物形象。伊斯兰图案特有的八角形、六角形几何图形和编带纹。 8、文艺复兴:14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移居意大利。一批批拜占庭学者携带古希腊手稿、拉丁文手抄本以及古希腊的艺术珍品陆续来到意大利,在那里开办学校,讲授古希腊的哲学、历史和文学。一时间在意大利形成一股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则以研究古代文化为借口,首先在思想上展开了对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统治的斗争,这就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个性解放和人文主义世界观得到了尊重。 9、威尼斯染织图案具有安静沉稳的神韵,构图弥漫着哥特精神。 10、壁毯的诞生和发展:壁毯也称壁挂,用织锦法织造。壁毯的经线用结实的麻或棉线,纬线用粗毛色线。壁毯的作用:防潮、防寒和保暖、美化、房间的隔断。壁毯的主要题材:基督教圣经故事、传说,悠闲的贵族生活最常见的题材,自然风光最常见

唐朝服饰传统图案的研究结题

三、结题报告 正文(研究过程,内容,成果,如何研究的) 唐朝服饰中传统图案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前段时间我和同学们讨论热播的古装剧,由古装剧讨论到唐朝的传统服装,同学们总是说古装剧服饰怎么怎么唯美,还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唐装是不是唐朝人民所穿的?为什么旗袍这些又叫做唐装?4、唐朝服饰的图案都代表什么意思啊?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和同学们在网上找到一些唐朝服饰图片,并且开始搜集相关资料,开始课题研究。 二、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阶段时间活动内容方式 一、选题阶段6月10日—6月20日成立研究小组,与指导教师确 立选题 二、搜集资料阶段6月20日—7月20日1、实施研究方案,查阅文献, 并搜集相关资料。 2、编写问卷 3、在本校不同年级做调查问 卷、访谈。 4、进行观察、访谈。 三、分析整理资料阶段,并着手进行撰写工作。7月20日—7月25日对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和进行 问卷分析, 四、结题阶段7月25日—9月10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结 题。 五、总结阶段9月10日—10月10日回顾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总 结。 (二)、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 1、资料查阅法:我们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查询. 2、访谈法:我们将对有关老师进行一次访谈,请他们向我们介绍一下唐朝的时代特点及那时候人们穿着的风格. 以学校的教师为被试,采取了个别访谈的方法,问题提纲如下: (1)、您对唐服有哪些认识? (2)、您认为唐朝服饰图案有什么特点? (3)、您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吗? (4)、您认为该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服饰文化?

唐代染织纹样

唐代染织纹样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前言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鼎盛时期,也是染织工艺高度发达的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一般又把它分成四个阶段,开过带睿宗先天(618-712年)为初唐,自玄宗开元到代宗永泰(713-765年)为盛唐,自代宗大历到宪宗元和(766-820年)为中唐,自穆宗长庆到唐朝灭亡(821-907)为晚唐。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各个民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时代,有事一个在当时世界上文明先进的国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对外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使唐王朝成为国内各个民族遗迹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在交流中,染织工艺起着重大作用,一方面影响到许多兄弟民族染织工艺的发展,还影响到邻邦,特别是朝鲜,日本,印度和中亚各国,另一方面有吸取了各个兄弟民族以及外来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族形式,使染织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朝时期,社会思想方面,佛教仍居显着的重要地位,但是这个时期,儒家思想有了太有,入世的思想战胜了过去出世的幻想注意,这就使得艺术更加现实主义化,一扫南北朝时期不统一,民族形式不强的面目。 隋唐时期,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给染织工艺提供了原料等物质基础,促进了染织工艺的提高。丝织品的产量更有了空前的扩大,缫丝技术有很大的改进,由原来的简单缫丝框,发展成比较完善的手摇缫丝车。(摘自《中国染织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唐代染织工艺的发展 隋唐的染织,虽然民间有较为普遍的发展,但是主要的生产仍操纵在封建统治者手里。但是曾设有专门机构来管理染织生产。 丝织物的遗物,在新疆吐鲁番古墓曾有出图,联珠小花锦,大红地黄色联珠圈中装饰八瓣小花图案,这应该是唐代最为盛行的联珠纹锦图案的滥觞。棋局锦,是红白两色相间的方格纹。彩条锦,是用采绿和淡黄两色织成的彩条纹。这些锦图案明快大方,别具一种艺术风格。同时还出土绮多种,色彩复杂,有紫,绿,大红,茄紫等颜色,织成回纹图案。 唐代的丝织工艺很发达。生产的有官营和私营两种作坊。宫廷作坊产量大,当时需要生产大量的丝织品,才能满足他们的挥霍和消费。 除了宫廷作坊之外,唐代的的丝织工艺生产,遍布于全国各地。其中着名的有:剑南,河北的梭罗,江南的纱,彭越二州的缎,宋毫二州的绢,常州的釉,润州的绫,益州的锦。 唐代前期,丝织品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吴越本来是以产麻葛丝驰名,但是入唐以后,丝织业也逐渐发达起来,并且成为当时上贡丝织品的主要地区之一。浙西出产一种盘涤绫,有玄鹅,天马等多种花样,罗娟也很精致 蜀锦历史悠久,在唐代时候仍旧有名,代宗时期,贡品里就有大张锦,软锦以及盘龙,双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芝草等花样繁多的品种。 二唐代的服饰图案

染织与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国家染织文化 伊斯兰文化作为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的具有浓郁伊斯兰特色的新文化,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及罗马文化并称世界五大文化体系,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此我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伊斯兰文化与染织的发展。 默罕默德的后继人建立了强大的伊斯兰帝国,635年,伊斯兰占领了叙利亚,随后又占领了了巴勒斯坦、埃及、波斯。伊斯兰帝国东起中亚西亚,南到埃及,西到西班牙,形成了辽阔的帝国版图。染织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既有伊斯兰原有的纹样,色彩,也有与被征服国家传统织物融为一体的东西。织物中织如古兰经文或祝福词语,古兰经规定,只有阿拉神参与创造万物,人类不准描绘动物。因此伊斯兰织物中没有动物的形象。伊斯兰织物图案特有八角形、六角形几何形编带文。 伊斯兰丝绸并非自成一类,作为位于中国和欧洲之间地区出产的丝绸反映了这两者的影响。伊斯兰丝绸在许多方面都直接继承了拜占庭风格,保留了许多宫廷手工艺。在土耳其的工艺品中看到他们使用了当地生产的花卉郁金香、石竹和风信子,此外,还出现了伊斯兰的象征性纹饰“新月”、“虎纹”、以及帖木儿(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征服者)标志有关的三个水晶球。17世纪初的土耳其已经有了鲜明的纺织特点:植物纹样极为粗犷,大花边上饰以小花边,在图案中造成一种纹样动感。 西班牙丝绸纹样称为“西班牙—伊斯兰样式”,这是西班牙原有的美术样式和阿拉伯风格巧妙地合二为一,反映东方意识的纹样和阿拉伯锐角几何图案混合的样式。由于遵循古兰经“造物之主唯阿拉真神”的思想教诲,纹样忌讳表现生命体,只能使用毫无情感的几何图形。1248年阿拉罕布宫时期的作品,由华纹和伊斯兰铭文组成,13世纪还出现了各种形状的八角星纹样,流行于整个西班牙。15世纪格林纳达生产的多角星和铭文图案,以编带花、小花、松果纹与库菲文字“仁慈”二字巧妙地结合,色彩华丽,具有伊斯兰人严谨冷峻的性格。 许多地毯的设计都受到伊斯兰教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跪毯往往有一个朝向圣地麦加的拱形图案,反应伊斯兰教天国观念的庭院地毯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还存在这样一种习惯,即从很早起优质的绒面地毯就不是供当地人使用的就不是供当地人使用的。17世纪初,在伊斯法罕和卡香制作的“普隆奈斯”金丝地毯似乎都是准备作馈赠重要外国客人的礼物。 在八角形图案中坠有风格化动物并带有明显东方风格的地毯,从14世纪中叶起就出现在欧洲的绘画作品当中了。有一两块幸存的样品也能确定其年代约为15世纪。这种特殊的设计是个很好的例子,它可以表面地毯制作工艺基本上是保守的,因为这种设计出现在不同的地毯样式中,其年代跨度超过几百年。 直到最近才被西方人士欣赏的“双面无绒地毯头地毯”、平纹织锦地毯和挂毯都与绒面地毯相反,纯粹是为本地消费而制作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是贸易商品,而是在家庭中制作以供自用的。 阿拉伯人对于几何纹样的偏爱无疑是收到了伊斯兰教神秘主义哲学观念的影响。在他们认为,几何纹样不同于普通植物纹样,它是一种完美的,接近于精神境界的形式,与神的感觉相联系。阿拉伯式的植物纹,不依自然界的真实植物为表现对象,而是由曲线几何纹变化而来。如棕叶卷草纹,虽源于希腊的非常写

唐代纹样研究

唐代装饰纹样呈现出了以下特征: 在风格上,开启了一代新风尚,呈现出色彩浓艳、华美、雍容饱满、繁复的特征; 在形式上,吸收包容了外来纹样的新造型,把以前以神话为中心的装饰思想转化为面向自然生活,描写现实景象,使人们的思想彻底解放和审美转变,如卷草纹、宝相花、瑞锦花纹、花树对鹿等是唐代的主要装饰图案。 这一时期纹样,对外来纹样吸收包容,又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给人们呈现一种繁荣景象,富有生活气息。 纹样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有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而花草瑞兽在植物纹里占有重要部分,大胆变化,构思新颖,通过形式化夸张表现出一种带有意向性的装饰形式,体现出了唐代装饰艺术。唐代流行的纹样,大量的使用在织锦、金银器等器物上,无不展示出丰满华丽、饱满的特色,体现我们独有的中国文化。 大唐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一体化,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喜欢表现外来题材还有外国的神和圣者,并吸收着他们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手法。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因其水平之高,与同时代的唐诗、书法绘画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

唐代典型植物纹样的种类 1、宝相花 宝相花纹不是自然界中单一的某一种自然植物的花舟纹样,而是莲花、石權、牡 丹、等多种自然形态的花朵揉合在一起并且以四向对称放射或多向对称放射的形式经 过艺术处理,使之趋于理想化、图案化、具有独特装饰性而形成的一种纹样,就像鸟 中之凤或神异的龙纹一样集众美于一身。也是一种独具我国民族特色、应用范围广泛 的吉祥植物纹样,多用于铜镜、金银器、织锦、壁画、陶瓷装饰之中就是宝相花纹在不同载体上的应用。宝相花可称得上是中国与西方意匠的经典之作,是唐代花齐纹样的代表之一,花丼纹样中的佼佼者之一。它在雍容广阔的唐朝气派的背景下产生,拥有汉朝铜镜中适合造型的严谨,而且还拥有中国古老的神蒂纹样中花形的某些特征,还拥有来自罗马繁复的风格特征。总体来说唐代的宝相花遵循着“十”字基准圆形福射这一结构规律,但此花在唐朝一代千变万化,絢丽多彩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花中多留有空地,纹样较为简洁大方、衡称、形象秀丽活拨。布局结构严谨细腻,布局与空间保持规整、等量的状态,稳定中又可见流动。构图均衡而稳定,所以显得细密精致、井然有序。 2、唐卷草

染织艺术__

传统染织艺术授课教案 发出日期:2005-09-09 传统染织艺术第一部分:传统编织工艺 (一)、课程要求: 将传统染织工艺(编织工艺)的知识、技能、艺术、实践等密切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制作能力,从设计、选材、染色、制作等全过程中,体会工艺特点、艺术规律、功能要求,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的互动作用。 坚持严格的基础训练,重视深入生活,保持艺术教学特色。掌握传统染织艺术(交织、编结、针织)等工艺的基本技法和艺术特征,开拓思维,增强想象力、创作力,丰富设计手段与创作方法。(二)、授课内容: 1、传统染织艺术(编织工艺)的种类与特征。 介绍中国民族民间传统编织工艺的种类与方法; 分析中国民族民间传统编织艺术的特征与功用; 同时将其进行艺术比较,找出各民族艺术创作的规律与特征。(附图讲解,便于理解与掌握) 2、传统染织艺术(编织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讲解中国传统染织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变化; 分析中国各历史时期典型传统染织艺术品种与风格; 同时将传统染织艺术与民间染织艺术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风格;与国外进行比较;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将传统染织艺术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其悠久的历史,璀璨的艺术,独特的风格都为世人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因此,传承、研究与发展中国传统染织艺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职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

3、传统染织艺术(编织创作)的设计与表达。 总结传统染织艺术创作的方法与形式,并结合编织工艺的特点进行创作设计,强调民族性与时代性;强调编织艺术的创作方法与表达形式;掌握编织艺术的创作语言与技巧。(实物分析) 4、传统染织艺术(编织材料)的染色与方法。 介绍染料的性能与应用; 讲解染色的方法与程序; 分析染色与编织的关系等。 5、传统染织艺术(交织工艺)的组织与结构。 介绍古老的编织技艺与结构特征; 人字纹组织、联珠纹组织、品字纹组织、起绒组织等(实际示范操作)。 6、传统染织艺术(编结工艺)的组织与寓意。 讲解古老的编结技艺与寓意内涵; 基础结、寓意结、装饰结等(现场演示讲解)。 7、传统染织艺术(针织工艺)的组织与肌理。 讲解传统手工针织组织,空花、绞花、提花等;并介绍针织横机操作方法; 通过上机实际操作,感受、体会针织组织与肌理外观。 通过以上不同传统古老编织艺术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对传统编织艺术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同时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更便于理解、感受不同工艺的艺术特征与要求。 传统染织艺术第二部分:编织艺术设计 (一)、授课目的: 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染织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应用于创作设计之中,在实践中体会材质美、工艺美、装饰美,感受民族文化与社会需求,掌握科学的创作方法与个性化的编织语言表达形式,培养高水准的染织艺术设计

[面料知识]唐代织锦装饰纹样

[面料知识]唐代织锦装饰纹样 2012-4-19 10:18:33 锦是以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现称为缎子织),质地厚重,是丝绸中最为鲜艳华美的产品。唐代的锦,在艺术上有经锦、纬锦的区别。经锦是汉魏以来的传统技法,是用二层或三层经线夹纬的织法,形成一种经畦纹组织。纬锦是唐代从西方纺织技术吸收过来的,大约开始于武则天当政前后,是利用多重多色的纬线织出花纹,虽然织机比较复杂,但操作方便,且纬线可以随时改换,因此能织出比经锦更繁复的花纹及宽幅的织品。而且能充分显示丝线的光泽,使唐代丝绸更为灵活多变的纹样、更加丰富多彩的色调与丝线美丽的光泽交相辉映,创造出如琵琶袋牡丹锦(图1)这样富丽堂皇的织物。 图1 一、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造型特征 联珠纹(图2)是萨珊波斯朝最流行的纹样,在西方艺术东进的大潮中被唐代接纳为装饰艺术元素,成为唐代织锦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非常盛行。它由连续的圆珠构成,时而成条带状,排列在主纹或织物的边缘,时而做菱格形,其内填以花卉,更常见的是围成珠圈环绕主纹。主纹多系适合于圆的图形,常有鸟、鹿、猪头、花朵、鸭、鸳鸯等等。其形象往往相当程式化、抽象化。在唐织锦中,联珠纹代替了汉锦中那种卷云和各种鸟兽横贯全幅、前后连续的布局法,而以联珠圆圈分隔成各个花纹单元。

图2 团窠纹,就是现在所称的团花,唐代丝织中的一种新产品。是把单位纹样组合成圆形,并按米字格(或井字)骨骼作规则散点排列的纹样形式。通常在四个团窠纹之间的空间,缀饰以忍冬纹向四面伸展,所以被称为“四出忍冬”。纹样风格受波斯纹饰影响较大,样式十分丰富。它常以宝相花为团花的主题,其中宝相花的构成综合了牡丹、菊花等花卉特征,造型富丽堂皇、丰满工整。现存实物有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红地宝相花纹”锦。花瓣重叠繁复,富丽而优美,体现盛唐风采。 对称纹,多用动物组成左右相对的格式,这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花纹。采用的动物有:孔雀、鸟、龙、羊、鹿、狮、熊、天马、骆驼等。动物的身上往往系着飘带,也有用人物题材的,如骑士、狩猎等。唐初的“陵阳公纹样”是对称纹中的典范,它是唐初窦师纶在担任益州大行台兼管修造皇室家用物时,设计的一种上贡瑞锦和宫绫图案样式。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过“:窦师伦,…敕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凡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蜀人至今谓之陵阳公样。…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论述了其样式多采用成双对称法,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影响范围甚广。如唐永徽四年的对马纹锦,和对狮、对羊、对鹿、对凤等纹样,都是其典型代表。 散花,没有固定规则的格式花锦,多用团花和菱形作交替排列,具有圆和方的对比的美,常用牡丹、花草、鸟蝶等组成自由式纹样,也有用一种小蔟花作散点排列的。 几何纹,比较大量应用的一种纹饰。常见有万字、双胜、龟背、锁子、棋格、十字、锯齿、间道等形式。从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和《纨扇仕女图》中所描写的妇女服饰,可以看到织锦上几何形图案的具体形象。不过唐织锦中的几何纹一般纹样单位较小,形象单纯,已退居次要地位。

唐朝历史简介

唐朝历史简介 导读:年号纪年庙号名字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备注武德618高祖李渊(618)53970父李柄,袭封唐国公,隋柱国大将军年七岁袭封唐国公。大业中任岐州辞史,荥阳与楼烦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五月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长安,立杨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恭帝),国号唐,改元武德贞观627太宗李世民(626)282451高祖次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及其诸子,遂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皇帝位,尊高祖为太上皇永徽650高宗李治(649)223556太宗九子即位前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其长兄太子承乾被废而被立为太子,太宗死,嗣位显庆656龙朔661麟德664乾封666总章668咸亨670上元674仪风676调露679永隆680开耀681永淳682弘道683嗣圣684中宗李显684文明684睿宗李旦684武周: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神龙705中宗李显(683) (705) 282,655高宗七子以皇太子嗣位,则天皇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武氏废帝为庐陵王,迁房州。圣历元年(698年)召还东都,复位为皇太子,神另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乘武则天病危,拥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景龙707唐隆710少帝李重茂(710)161个月中

宗幼子,为后宫所生 ,曾被封为温王 710年5月韦皇后毒杀中宗后,秘不发丧,伪造遗诏,立李重茂为太子。三天后即位,由韦后临朝,相王李旦执政。710年6月,李隆基杀韦后,与太平公主、内苑总监钟绍京等策划拥李旦复位,李重茂毫无知觉。甲辰日,李重茂照例早朝,登上宝位。待大臣到齐,太平公主大声说道:“嗣君准备让位给叔父,各位大臣以为如何”。大臣们事先早已通气,齐声赞成,说理应立长君。太平公主走到李重茂面前高声说道:“人心已经都归向相王,这已经不是你这小孩子的座位了,快下来吧”李重茂木然呆着不知所措。太平公主上前一把将他拖下皇座。李旦走上皇座坐下,李重茂只得含泪到下首站着,被降封温王,又改封楚王。史称唐殇帝(唐少帝)。不久,李重茂兄,谯王李重福拥兵据洛阳,不服李旦而自行称帝,封殇帝为皇太弟。未几,李重福兵败身死,殇帝不知所终。景云710睿宗李旦(684) (710) 237,355高宗八子684年,武后废中宗,立李旦为帝,武后称帝,降李旦为皇嗣。中宗复位后,封旦为相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临朝摄政,临淄王李隆基(李旦之子)诛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旦让位于太子隆基,自称太上皇太极712延和712先天712玄宗李隆基(712)284578睿宗三子即位前封楚王,后封临淄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李隆基等诛韦后,拥李旦为帝,隆基被立为皇太子,712年,受禅即位开元713天宝742至德756肃宗李亨(756)46752玄宗三子初封陕王,蓰封忠王,开元二十五年太

印花、染织图案的历史与发展

印花、染织图案的历史与发展 传说公元前三千年,黄帝的妃子-嫘祖,发明了“育蚕治丝”的方法,把蚕丝作为纺织的原料。这说明蚕丝的应用在我国已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了。全世界公认我国最早发明养蚕治丝,欧洲称我国为“丝国”。 染织手工艺,在周时代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周出土文物。有方格纹和菱形织纹的残绢出现。这证明了殷代的织物有平纹也有斜纹。从长沙木梆墓中出土的丝织品,则证明了周代末年已美丽的锦绣织物。 春秋战国时代,襄邑的美锦,齐都、临淄的薄绸和绣花,已!全国闻名。当时丝织图案有这样一种纹样[展了二千多年,其来源与铜器时期的纹样是分不开的。我国刺绣手绣历史悠久,《左传》上便有“衣必文绣”的记载。 到了秦汉时代,染织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王廷设[东织室和西织室,并有“纺织场”专供帝室服用。这时,染织工艺最有名的是襄邑、蜀群、陈留等地,而成都有“锦城”之织物的花纹图案多种多样,有车马纹锦、宜字双禽锦、韩仁乙无极锦、云纹绣花锦、龙纹锦、山形鸟纹锦、神灵云纹锦、:芝纹锦、双鱼纹绮、豹纹锦、朱雀纹刺绣等等,非常优美:秦汉时代织物上已逐步采用了山云狩猎等来组织图案,有很生I的狩猎生活,有云中的鸟的图案,也有龙的图案,但后者只是·种四条脚的走虫,多是用线条来表现的。 中国的“莲花”图案出现于汉代。当时是用水仙花图案,后用两朵水仙花重叠起来而变成了莲花的造型,其色彩多用白地:花。还有“葡萄”图案,是张骞由西域带回来的,汉代开始有葡萄纹样,其组织多用对称的方法。 此外,汉代的民间染织品也很有发展,如西南夷出产的班、蓝干布、白越布、黎单等都较有名。 至隋唐时代,。在艺术创作上可称为最兴盛、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当然,染织工艺也不例外。初唐武则天时代,朝廷没有绫锦坊,其中巧儿(织工)就有三百六十多人。盛唐时代,仅杨贵妃一人就用了织绣工人七百名。在织锦上的花纹图案也很多,常见的雁卸绶带”、“鹊唧瑞草”、“鹤唧方胜”、“盘龙”、“对凤”、“孔雀”、“仙鹤”、“芝草”、“万字”以及其它折枝散花等。当时,织物图案不仅有织绣,而且发展采用夹染,蜡染、绞染、广金等四种方法。夹染,当时所谓“夹缬”,就是夹板染印,采用两块雕刻空花的版,两块版雕同样的花纹,中间夹住帛浸染。蜡染,当时已经有了我国最早的一种防染印花,是根据所需要描绘的花纹,用蜡涂在白布上,染上颜色,然后把蜡洗去,而显出美丽的花纹图案。绞染,当时所谓“绞缬”,则是札束布帛成绺,染后放开,使自然成花纹。可见印染工艺技术在我国一千多年前已有相当高度的发展。 到了宋代,政府设有许多官局,北宋时汴京有绫锦院,苏州有绣局,成都有锦院;南宋时有茶马司锦院等。其花纹和色彩富丽而繁多。以牡月为图案资料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宋代开始的。

中国唐代敦煌传统图案特点的分析

关于唐朝时期敦煌传统图案特点的分析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作精巧,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中国古代传统图案遍布中国工艺美术之中,有其特殊的文化特色,只有了解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及形成因素,才能对其继承和创新,并应用到现代图案中,进一步提高现代文化。唐代是敦煌传统图案发展的成熟期,本文将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时期敦煌传统图案的特点进行分析! 唐代的纹样特征 唐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 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 (一)在瓷器方面。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纹样的创造,极大

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

。 (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一 (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2.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理想美感的装饰造型。 3.富丽饱满和灵活多样的装饰风格。 如许多唐代的卷草纹构成形式,并非是按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规律排列,而是任由其随意的翻卷,花叶造型前后相连,根据形势灵活变幻,绝不重复出现。这就在形式上更加利于抒发气势和情感,在审美情趣上更加迎合了唐人追求自然生机的审美态度。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敦煌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由于唐代较以前朝代思想解放,是当时国际化的城市,频繁的国际交流对我国当时的图案装饰内容、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唐代图案不但能博取众家之长,延续和发展历代装饰图案的风格特点,使得唐代的装饰艺术更加丰富、丰满、富丽、华贵,而且由于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很多与佛教有关的图案开始盛行,这一特点在敦煌石窟中得到充分体现。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欢迎共阅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连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称“李杜”2俗淳”我牺牲。3年(800815),(846 4、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

唐朝皇帝顺序简介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

-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 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

中国染织纹样史 ——试论唐代染织纹样设计艺术 一、概括 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文化表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代表引领那个时代的艺术潮流,而在我国的唐朝时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染织工艺高度发达的时期。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一般又把它分成四个阶段,开过带睿宗先天(618-712年)为初唐,自玄宗开元到代宗永泰(713-765年)为盛唐,自代宗大历到宪宗元和(766-820年)为中唐,自穆宗长庆到唐朝灭亡(821-907)为晚唐。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和科学的进步,陶瓷生产呈现出新的局面。染织纹样装饰艺术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了成熟阶段。 二、发展条件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 大唐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一体化,唐王朝成为国内各个民族遗迹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喜欢表现外来题材还有外国的神和圣者,并吸收着他们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手法。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因其水平之高,与同时代的唐诗、书法绘画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在交流中,染织工艺起着重大作用,一方面影响到许多兄弟民族染织工艺的发展,还影响到邻邦,特别是朝鲜,日本,印度和中亚各国,另一方面有吸取了各个兄弟民族以及外来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族形式,使染织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社会思想方面,佛教仍居显著的重要地位,佛教莲花纹传入以后,很快就与中国这种爱莲的审美倾向相结合并发展起来,而且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在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作品中体现最为突出。 但是这个时期,儒家思想有了太有,入世的思想战胜了过去出世的幻想注意,这就使得艺术更加现实主义化,一扫南北朝时期不统一,民族形式不强的面目。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给染织工艺提供了原料等物质基础,促进了染织工艺的提高。

唐朝长安城简介(导游版)

唐朝长安城简介(导游版) 大家好: 我是唐玄宗的宰相姚崇,欢迎大家来到长安城。今天,由我带领各位游览宏伟壮观的长安城,使大家来领略这个繁华大都市的美丽风采。 长安城是由隋文帝君臣始建,我们大唐王朝建立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多方的补葺与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化。整个城市是一个抽象的龙,龙首是大明宫,龙尾是曲江池,首尾呼应,地理位置高亢而优越。站在龙首,可以俯瞰全城,更显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 长安城的龙身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从东墙的春明门到西墙的金光门之间,东西宽为9721米。从南墙的明德门到北墙的玄武门偏东处之间,南北长为8651米。周长约35.5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宫城位于全城北部中心,皇城在宫城之南,外郭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展开。宫城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皇城为各部官署,外郭城是平民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 长安城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全城以朱雀大街为南北中轴线,将南城分为东西两半。城内所有街道均作南北、东西向排列,相互垂直,笔直端正,宽畅豁达。南北纵列的大街11条,东西横

列的大街14条,由这些大街把外郭城切成109个长方形的坊和东西二市,二市各占两坊之地。长安城的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西市是长安城商业集中之地,也是长安城经济活动的中心。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正反映了这种整齐划一的棋盘式格局。全城街道两旁都有排水沟,并栽种槐榆,大道笔直,绿树成荫,市容十分壮观。 长安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全国各地的商人以及外国商人云集长安城,兴贩贸易,使长安东西两市商业兴隆繁盛。特别是崇仁坊昼夜喧呼,灯火不绝,繁华热闹程度为京中诸坊之冠。 怎么样,各位,听了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长安城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整体印象,是不是也向往到这个美丽、富饶的都市居住。那好,我代表大唐王朝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一起努力,让长安城更加繁盛!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唐朝皇帝列表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 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67,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