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效教学行为_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

-----有效教学行为_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

-----有效教学行为_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
-----有效教学行为_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

有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

作者简介]陈晓端(1958-),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建华(1976-)

,女,山东乳山人,硕士,助理研究员。陈晓端1 马建华2

(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23

)[摘 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成长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选择与实践无疑是关键的因素。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行为是体现教学理念、落实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质性行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

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的高低和好坏。因此,课堂环境中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有效教学行为为前提的。

[关键词]有效教学行为;有效学习;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 G

42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2-1477(2011)06-0009-04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成长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体现教学哲学和教学决策、落实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质性行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的高低和好坏。可以说,课堂环境中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在相当程度上是以教师有效教学行为为前提的。

一、有效教学行为———体现稳定操作规范与教师个体艺术统一的行为

教学行为的选择和确定并不是随意的,要依据儿童认知与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要依据一个社会的文化、制度、历史传统等对教育的基本诉求。儿童的认知与思维发展规律要求教学行为必须包含一定的操作步骤,例如,课堂提问一般包括引入(

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陈述问题、提示与追索答案、评价等基本环节。这些总是相对稳定地按一定程序予以完成的动作,使得教学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周期性。[1]

一种教学行为形成后很少会因时空和

情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其核心的特征是稳

定性,即其行动序列是相对稳固的。我们不曾见到过一位教师使用的提问行为是另一位教师的讨论行为,也不曾发现陈述行为随着千百年的时间的推移而具备了其他教学行为的特征。因此,对一种教学行为是否为有效教学行为进行评判,必须依据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推演出的相对稳固的标准化的技术指标。

社会的文化、制度、历史传统等对教育的基本诉求要求教学行为能够渗透一定的价值观念,能够把社会要求转化成为儿童的观念和行为。社会诉求总是通常以国家教育方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教学法规等为表现形式,从各个层次和角度对教学行为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了阐释和规范,

也间接地规定了教师必须依据这些内容对其教学行为进行规划和设计。教学行为的这种计划性在教学活动中是十分明显的,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而提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而做演示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示范等等。在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性评判时,这些要求总是直接物化为一些行为操作指标,

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影

响,并且这种影响比儿童认知与思维发展规律对教学行为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

但是,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要求选择和设计的教学行为不一定都是有效教学行为。实践中的有效教学行为总是千姿百态的,同样的教学行为在不同课堂中也表现出不同的有效性形态。这是因为,教学行为作为人类的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事先的计划与真实的情境总是有一定的距离,其微妙的平衡要依靠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教师———来实现。教师要依据情境需要对教学行为的操作进行情境化改造,或省略某些环节,或增加某些环节,或变动操作程序等,有时甚至必须随机创生出大量的教学行为来弥合计划与真实之间的差距。由于教师个性特征、能力水平、成长经历、文化背景、对教育教学的理解的不同,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改造就烙上了其个性的印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现在中小学教师之间广泛开展的同课异构最能够体现这一点。因此,有效教学行为总是经由教师个性化改造的教学行为,是相对稳定的操作规范与教师个体艺术化改造的统一。这一对有效教学行为的解读,也可以从目前教育学者对预设教学与生成教学之间关系的论述中找到依据。

二、有效教学行为———体现外部价值判断与教师自我判断统一的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展现出的特殊行为,在构成教学系统的诸多要素中,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策略等都不是有形的存在物,只有教学行为是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是真实可见且具有能动性的。教学行为作为教学的核心,是教师自觉发起的职业行为,但教学行为乃至教育系统都不是为教师而存在的。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系统和系统内各种人、事、物存在的基础,教学行为固然是教师自身价值实现的手段,但对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不是基于教师,而是以学生的成长为依据。也就是说,教学行为的目标在行为之外。

从根本上说,教学行为目标是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由国家制定,它通过课程目标、学科教学目标等渗透到教学中,规范着个体教师教学行为目标的确定,从而使教学行为目标比教学行为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教育目的只是一种外在的规范,教师将教育目的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目的并付诸于实践只是促使教育目的实现的条件。在现实的教学中,虽然教师个体对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等的理解总是带有个体特色,但是受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无法抗拒外部力量对教学行为目标的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就行为方式而不是行为目标进行选择。教学行为目标的外部决定性特征直接决定了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判断并不以教师个体的意志为转移,外部社会的价值判断是真正的有决定性作用的力量。一名教师,无论其自认为教学有多么成功,若是依据社会提供的外部价值标准来判断,人们判定他的教学行为是无效的,其教学行为也只能被判断为无效教学行为。

那么,对有效教学行为价值判断的外部决定性是否意味着教师无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与否进行判断呢?在教学中,教师是自己课堂的专家,没有任何人比教师更了解自己的课堂中发生的一切了。尽管我们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学生是主体性发展尚在进行中的个体,教学行为的发起和维持主要依赖教师,学生对此几乎不负任何责任。即使学生对教学行为没有任何理解、对教学行为没做出任何回应,教师仍然可以继续其教学行为,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原因即在于师生主体发展的不对等。所以,仅仅用外部价值框架来评判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片面的。

事实上,在课堂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与否进行判断。课堂是一个复杂而且快速变化的情境,在教学活动过程的一个时间片断内,教学行为发生在其中的每时每刻。针对某个问题或知识点,教师会发出某种教学行为,而这种教学行为会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行为,当学生的学习行为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后,教师就会针对新的问题和知识点发出新的教学行为,并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行为。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问题的解决通常不是线性的,教师需要通过发出一系列的教学行为,逐步引导学生产生期望的学习行为,促使问题解决。实践的而非理论上的教学活动就是由教师连绵不断教

学行为序列和学生的相应的学习行为序列构成。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有序进行,教师必须能够知觉自身的行为并对之进行调控。尽管不同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知觉水平差异很大,但无论是有效教师还是无效教师,其知觉的行为乃至知觉的努力是一直贯穿课堂整个活动过程中。依据知觉的信息,教师不断对自己发起的教学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并依次决定下一步的行为,有效教学即诞生于教师的不断进行的判断和调整之中,所谓生成与预设的平衡在通过教师的判断与调整得以实现。

由此看来,有效教学是外部价值判断与教师个体自我价值判断的统一。外部价值判断常常是宏观的、整体性的,带有终结性评价的意味;教师的自我判断通常是微观的、即时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其教学行为与外部评判标准达成一致,成为外部标准所判定的客观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行为。

三、有效教学行为———体现教学效率、效果与效益有机统一的行为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成长所给予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感是最有价值的满足感,尽管诸如主管部门的嘉奖、较高的社会声誉等也能使教师获得满足感,但由于这些途径都是建立在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所以教师既得利益的维持和增进从根本上是依赖于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学校与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获得学术进步或人格成长,有效教学和有效教学行为因此也就应成为学校工作与课堂教师的必然追求。

判断教学行为有效与否可以选取不同的标准,教学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学生的学习进步与人格成长应该是判断教学以及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根本标准[2]。但学生的成长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不仅教学,学校中的其他力量以及家庭和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这导致我们在短时间内很难以学生的成长作为判断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标准。由于教学目标是人们对学生成长质量和规格的表述[2],实现了教学目标就是促进了学生发展,所以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判断应依据教学目标,凡是有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学行为都是有效教学行为。因此,有效教学行为首先必须是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教学行为。行为与目的一致是实现目的的基本条件,与教学目标相左的教学行为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就不能被称为有效教学行为。行为同目的的一致性要求行为在实质上和实际效果上同目的一致,而不是表面形式上的一致。[3]当然,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

教学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学期目标、课时目标,其中课时目标是判断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依据。因为学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实现不是某一具体的行为的结果,是各种教学行为综合的、长期的作用的结果,我们很难说出前一时间阶段内的哪种教学行为造成了儿童今天的发展状态。而课时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化,是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其较小的时间跨度使得各种干扰因素被降到最低水平。所以,我们认为,有助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都有助于完成教学的长期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判断主要依据对课时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即课堂教学的效果。

从教学发展历程看,它是蕴涵着价值追求的实践性活动,人们要求教学必须有好的效果。以教学目标的方式表达教学价值追求最终必须体现在其结果上,否则教学以及教学行为存在的合理性就会受到质疑。有效教学行为是人们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结果,凡是判断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必然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取得预期的结果,否则就是低效或者无效的教学行为。那么,作为一种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的教学实体部分,有效教学行为必然能够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借助于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行为不仅确证了自身有效性,也确证了教师以及整个教育系统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

有效教学行为必须是高效率的教学行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总是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成就,如果教育机构培养人的效率低于社会实践的培养效率,那么教育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教学行为的效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例,教学投入包括精神投入和物质投入,教学产出直观表现为

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相对量。教学的时间有限但内容繁多,如何保持高效率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为取得一定效果而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较小的效果都是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有效教学行为。[4]因此,高效率是有效教学行为不可缺少的成分,没有效率指标的制约,仅依赖教学效果来判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时间的膨胀,从而剥夺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引起学生厌学。[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之所以被一些人看成是理想化的非制度化学习模式,是因为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是无法为学生提供无限制的学习时间的。近年来,美国在强调培养高素质教师之后,又特别强调高效率课堂的趋势以及我国对高效课堂实践的普遍关注,均已经表明人们对有效教学效果的高度期望。

有效教学行为还应该是有效益的行为。效益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所以有效教学行为必须是总体上有效的教学行为,不是只对个别学生有效的教学行为,它要体现着教学的效率并实现着教学的公平,为追求教学效率而出现的仅对个别学生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不公平的。[2]在教学发展的历史中,古代社会的教学相对公平但缺乏效率,近代以来出现的班级授课制是工业社会追求效率的产物,其统一化、标准化和同步化的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牺牲了教学公平,而目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解决了效率问题的基础上已经将“公平”提到议事日程,[5]人们对有效教学行为的认识也从最初的效率至上转为效益中心。有效教学行为的效益包括个体收益和社会收益,由于教学生活由师生的共同活动构成,所以教学行为的个体效益不仅包括学生的成长,还包括它所带来教师的满足感和进一步自我完善的欲望;社会收益是由学生的成长所带来的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间接的收益。[2]

四、有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

从根本上说,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行为的质量,有效学习行为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得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成功,如此不停反复,形成教与学之间的良性循环[2],教学即成为有效教学。这一解读,可以从史密斯关于教学的成功说中找到依据。他把教学定义为一种行为,即甲学习乙教授的内容。如果甲未学,则乙未教。故此,他认为,“教学”不仅是一个互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要获取教授内容的过程。[6]当然,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不是依靠强迫获得,是依靠“诱导”获得,其关键在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追求真理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其中获得精神的满足,自觉地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可以说,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有效教学行为是学习环境中的主动性的因素,可以创设出有效学习发生所需要的课堂文化环境,使得师生之间就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成功等达成协议,并指导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有效教学行为中负载的除学术信息外,还有教师对知识、对学生的态度和观念等方面的正向信息,所以能够创设出积极的课堂文化,从而引发出有效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认为:课堂环境中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有效教学行为为条件的。实际中,有效的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教学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课堂环境中表现出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有效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6-7.

[2]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3-105.

[3]杨玉洁.目的性行为刍议[J].学术交流,1997(6):90-91.

[4]陈佑清.教学效率刍议[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1):30-33.

[5]彭钢.整体研究视野下教学论的主要问题[J].教育评论,2000(1):18-21.

[6]B O Smith.Definitions of Teaching in Michael J Dunkin.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1987:12.

[责任编辑:黄晓娜]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试行)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执业行为规范准则》和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望全体教师严格遵照执行。第一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习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应把课堂作为神圣的育人殿堂,做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用科学精神、精湛专业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条教师应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坚持每堂课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和讲义,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模型等有关教学准备工作。 第三条教师在课堂内应保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言行文明、站立讲授。教师进课堂禁止带通讯工具,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上课期间不得随意外出,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不得自行更改上课时间等。第四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流程、基本模式进行教学,体现学科特点,做到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缜密、重点与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条教师在课堂讲课时,要坚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更不得以各种形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原则,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做到课堂“教”与“学”双向互动。 第六条自觉执行课程计划,任何人不能私自调课、停课、占课、拖堂,不能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影响下一节课教师上课。要确保上课时间,教师在上课铃响前,必须提前进入教室,做好教学准备,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组织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第七条教师必须注重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饮水吃零食、讲小话、打闹等不当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教育,同时要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工作,对上课迟到、早退或旷课学生要及时批评。 第八条积极发挥功能室作用,专业课教学如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体育和理、化、生、科学实验课尽量在专用教室(场地)授课。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爱护设施,维护场地卫生。要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启动和关闭设备,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第九条各学科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无论课堂随机练习或是练习课、测试课、书法课、晨读课等都要重视对学生的坐姿、书写等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同时,要确保学生书法课的练习,不得擅自更改书法课内容和晨读内容。 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对授课内容要熟练掌握,力求做到能

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一、课前准备: 1、每堂课上课前,要提前5分钟以上到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在上课铃响前调试准备完毕。 2. 上课铃声停止后,随即立于讲台前,宣布“上课”,待学生起立后,鞠躬并要求学生“请坐”。 3、对迟到学生,必须要求学生从前门喊报告后,方可允许进入教室,对擅自进入的学生,要责令去重新按规定进入教室。 4、教师不允许携带食物进入教师。 二、教师自身要求: 1、衣着要端庄整齐,得体大方。严禁穿着背心、运动短裤、拖鞋;不得蓬头垢面,奇装异服。 2、保持师者风貌与和蔼的态度。严禁使用不尊重学生的言词;严禁传递个人的消极观点;不准同其他教师叙闲聊。 3、举止要严谨、自然、大方。严禁坐着讲课(因故经过批准除外);严禁使用手机;不得乱扔杂物,保持讲台清洁。 三、课堂中管理: 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管理责任人。因疏忽管理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或出现严重后果者,追究任课教师的责任。 1、维持课堂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违反课堂正常秩序的行为,必须立即制止;严禁指派学生上课期间办理与本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有权抵制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调动上课学生。 2、及时阻止学生使用手机、玩电脑游戏、聊天等非学习行为;及时提醒学生不要睡觉,保持学习状态。 3、保持教室环境,及时阻止学生乱扔、乱画、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课间及时清理出个人垃圾。 4、体育课堂,要在室外活动前制定活动安全、技术、环保操作规程,并传达到每个学生;活动过程中,必须随时巡查不安全因素并及时处理,严禁带隐患工作。 5、活动课堂,教师必须保证在场指导,不得脱离课堂和学生。 四、下课管理: (1)临下课前,教师必须清理讲台和多媒体工作台。 (2)实验课教师必须责令学生清理仪器、工具、材料,并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归位摆放;组织学生检查关闭水、电、门窗等。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凳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要求学生检查抽斗,桌面杂物,并带出教室;提醒学生带走个人物品。 (3)宣布“下课”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 五、课程实施: (1)严格执行授课计划和教案。 (2)严禁无手续擅自停课、调课、代课。 2018.9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精选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教人[201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科文卫体(教育)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工会,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并实施《规范》,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规范》是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学习贯彻《规范》作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一要认真抓好《规范》学习宣传。各地各校要组织宣讲会、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规范》的热潮。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规范》精神,努力营造重德养德的浓厚氛围。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认识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认识 华东师大夏志芳 一、教学行为的界定 行为是在社会、个人及具体场景共同作用下人的心理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一个复杂的整合系统。狭义的行为是指人的外显行为,即可观察或可测量的个体活动。教学行为也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教师的个人素质与观念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观是决定其教学行为的关键,而教学观又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与发展的,因而不同的教学理论影响下的教师往往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对于教学行为理论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形成不同的界定: .《教育大辞典》将教学行为定义为: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所采取的行为,它不仅包括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教师、学生与整个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i[]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时的表现,是在特定的外在教学情境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素养选择教学模式及自己的角色,然后进行教学,这就产生了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教“的行为,即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可观察的外显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指向教学内容的各种行为,二是为了使上述行为得以顺利实施而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组织管理的行为。ii[].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活动或表现。教学行为是外显的,是可以观察与记录的。iii[]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经验与教学内部关系,对实施的可操作因素的选择、组合、运用与控制的工作行为。它包括对各种教学要素的专业化理解与教学运行中的设计、程序、手段、方式和方法。iv[] 对教学行为的不同定义从一定的层面反映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质。尽管各种定义表述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几个方面:①教学行为从广义上包括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狭义上看仅限于教师教的教学行为。②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即具有目的性。③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重要影响。④教学行为是受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是在一定情境中可观察的,它与教师所处的实践情境密切相关,是随时变化的。 本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概念界定为,主要在课堂时空范围内,教师基于一定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与过程中,采取的有教学目的指向的一系列外化表现。 二、教学行为的特征 教学行为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外显性

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邢台第二十四中学 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为优化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凸显我校“养成教育”和“细节管理”的特色,特制定以下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一、课前: 1、? 按课程表把下节课所用的课本、学具等整齐平放于课桌右上角,横竖皆成行。 2、? 下午预备铃响后,学生停止一切活动,自然成一队走进教室,由科代表领读或齐读,课前一支歌等。 3、? 上课铃响后,由班长喊“起立”,倡导问候语“老师您好!”。口号响亮,要有精神。起立、落座时做到凳不动,桌不响。 二、课中 1、? 面向讲台,目随老师,专心听讲。坐姿端正,双手曲臂平放课桌上,两脚平开。 2、? 积极发言,声音响亮,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语速适中。不随便插话,不做小动作,发言举左手,肘放桌面。待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 3、? 站姿标准:手放身体两侧,两脚展开平放地面,抬头展胸,目视前方,身体微侧面向多数同学。 4、? 读书标准:(1)端坐朗读,双手端书,立于桌面,拇指扣压课本,与眼保持35厘米的距离。(2)站立朗读:左手捧书,右手拇指和小指扣压课本。(3)默读批注:边默读边写批注时,课本平放展开于桌面,左手轻按课本,右手圈点勾画。 5、?书写要标准:(1)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2)执姿:一尺、一寸、一拳头。 6、??能速记教师讲课内容和同学发言,做到既不影响听课,也能做好课堂笔记。 7、上课期间需用学具、教材、练习本时要轻拿轻放,以不打扰别人为准。 8、??上课期间,需要离开自己的座位时,应举手请求,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方可轻轻离开。? 9、??上课迟到时,应轻轻推开门,喊“报告”,待老师同意后,轻声慢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三、课后 1、? 下课铃响后,教师结课并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倡导“谢谢老师”的口号。 2、? 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有需要记录的重点内容和疑问以符号的形式做简单、快速的处理。 3、? 本节课所用的教材、教具简单整理后,放回桌斗规定的位置,拿出下节课所用的教本、练习本、学具放在指定位置。 4、? 把自己的凳子靠左边的桌腿放到课桌下,成一队走出教室活动。

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

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和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重庆文理学院(以下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有效推动学校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有关规定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和管理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的原则。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本科学生(以下称学生)的管理。 第二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第一节学生一日作息规范 第四条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合理安排一日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参与学术科研、创新创业、社会育人和个性化发展活动等,做文明的大学生。 第五条学校作息时间安排: (一)起床:6:40。整理内务,杜绝赖床; (二)早操:7:00。集合迅速,整齐划一; (三)自习:早自习(晨读)7:20-8:00,晚自习(晚练)

19:20-21:00。准时到场,大声朗读;提前预习,做好练习; (四)用餐:早餐7:30,午餐12:00。晚餐18:00。排队就餐,文明有序; (五)行课时间:上午8:10-12:00,下午14:30-18:00,晚间19:20-21:55。按时上课,认真听讲; (七)就寝:23:00。及时就寝,严禁晚归。 第六条学校作息时间安排每年新生入学时通过《学生手册》及时告知学生,确保每位学生知晓并要求其自觉遵守。积极引导没课的学生应主动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不得在寝室玩游戏或校外无故逗留。 第二节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第七条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学生课堂(含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实习实训场地等,下同)的管理规定,规范言行举止。 第八条学生在课堂上须严格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一)自觉维护正常课堂秩序,带齐专业书籍、笔记本及相关学习用具,提前10分钟到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二)认真听讲,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与任课教师互动,做好课堂笔记; (三)上课时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提前请假。因故迟到应敲门,经任课教师同意后方可进入,课后说明原因; (四)遵守课堂纪律,自觉关闭手机或调为静音。课堂上不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如睡觉、吃东西、玩手机、交头接耳、 - 2 -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归纳为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

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从未有时经常总是 1.开始讲授新课的方法不对………………………………………( )( )( )( ) 2.口头语言表达流畅、清楚、准确………………………………( )( )( )( ) 3.将新授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 )( )( ) 4.教学生死记硬背而非理解、掌握………………………………( )( )( )( ) 5.明确规定讨论的主题和提出讨论的目的………………………( )( )( )( ) 6.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思考正确回答的……………( )( )( )( ) 7.准备上课或开始上新课的开场白占用了过多时间……………( )( )( )( ) 8.教师和学生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 )( )( )( ) 9.向学生提出既使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学要求……………………………………………………………………( )( )( )( ) 10.不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水平、能力、需要及兴趣 ……………………………………………………………………( )( )( )( ) 11.创设没有恐吓、威胁的课堂教学环境…………………………( )( )( )( ) 12.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堂规则………………………………………( )( )( )( ) 13.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 )( )( ) 14.自然、恰当地运用注视、凝视、监视等眼神辅助教学………( )( )( )( ) 15.布置太难或太容易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 )( )( ) 16.简述教学目的、任务及重要性…………………………………( )( )( )( ) 17.模糊、含混地讲授教学内容……………………………………( )( )( )( ) 18.将新知识置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内………………………………( )( )( )( ) 19.重视教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而非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 )( )( )( ) 20.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保证讨论围绕主题和有明确的方向…( )( )( )( )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教育法基本原理 1、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①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原则;②教育的公共性原则;③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2、试述教育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纵向和横向结构 3、试述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4、我国有哪些现行有效的教育法律? 七部 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最新修改 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教育法制与教育管理 1、如何理解教育法制。 三种含义: 1)、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和制度,是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的总合。 2)、指有关教育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活动过程。 3)、将其理解为依法治教,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和方式来管理和规范各种教育活动。 2、试述教育法制的特征。(P36) 1)能保障国家教育权的有效行使;2)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3)能保障学校自主办学;4)有完善的立法制度和法规体系;5)有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6)有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7)有与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文化。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业。具体而言,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有关教育的治理活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从事办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 依法执教包括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1)加强制度建设。2)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3)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第三章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1、简述教育立法的程序。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3)教育法律的通过;4)教育法律的公布。

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让课堂变得和谐幸福。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虽然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量的练习,会产生两个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即产生练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烟台理工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为规范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特制定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希望全体教师严格遵守执行。 一、课前规范 1. 课前准备 (1)教师上课前,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写好教案、实训任务书 或工作页(要有不少于2课时的提前量),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实验实训材料的准备和情绪调控工作。做好教学活动场地、设备安全检查工作。禁止教师备课不充分上课现象的发生。 (2)注意教师形象,重视课堂仪表,上课要精神饱满,衣着要干净整洁、朴素大方,不允许穿奇装异服和拖鞋进教室,男教师不允许穿背心进课堂,女教师不宜画浓妆。 2. 课前组织 (1)文化理论课教师应在上课前2-5分钟进入教室,督促、检查学生课前学具准备情况,及时督交手机,及早纠正各种问题。 (2)实训课(上机课、体育课等)上课,任课教师必须在预备铃指导学生在教学楼前列队,上课铃响前整齐、安静的进入场地。 (3)上课铃响后,师生间互行问候礼,行礼过程中,气氛应庄重,感情要亲切。 二、课中规范 1. 教学内容 (1)教师应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规定,上足、开齐学校设置

的学科和内容,全面地把握好课程深度、广度、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恰当安排教学内容。 (2)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教学任务,无特殊情况,不得挪为他用。不得随意在课堂教学时数内,安排学生长时间预习、复习或自习。对于教学大纲要求的习题课或讨论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演练和讨论。 (3)不得散布违背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民族分裂、封建迷信以及淫秽等其他思想内容不健康的言论或进行传销、推销等营利活动。 2.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做到图、文、声、像、实物并茂,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尽量米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驱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严禁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 (2)课堂讲授应当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交代清楚,教学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逻辑性强,条理分明,重点、难点突出;既要注重基础,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态。 3. 课堂管理 (1)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时刻关注学生 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注意听讲、说话、睡觉、搞小动作、使用通讯工具等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要坚决制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中学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违规处理意见(模板)

中学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违规处理意见(模板)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中学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违规处理意见(模板)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第一条:课前备课。教师要研究教材、学生,认真编写教学方案,进入课堂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应带齐基本的教学要件,做到“三有”:有教材、有教学设计、有教学备件。第二条:课前候课。小预备铃响后,教师应到教室门口面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候课情况,督促未进教室的学生迅速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第三条: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课堂走上讲台,巡视全体学生,说:“上课”,班长喊“起

立!”,全体学生起立,学生齐说“老师好”后,教师鞠躬后说:“同学们好”,学生在班长“坐下”声中入座。第四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每个同学的听课状态。提问时要照顾到好、中、差。问题要有梯度,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生。第五条: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不得使用繁体字,简化字及其他不规范字),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要求学生无论练习还是考试都要使用规范字,如果学生不讲普通话、不使用规范字答题,教师有义务及时纠正。第六条:教师必须既管教又管导,严格管理课堂纪律,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对任教课内的常规纪律负全责。对学生违犯课堂常规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体育、阅读、信技课要确保全班所有学生到堂上课。第七条:教师在课堂上不准拨打和接听手机,不准玩手机。第八条:教师要做到上课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称高等学校或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高职)学生的管理。 第二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学籍管理 第一节入学与注册 第八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应当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应当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十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十一条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考核不合格的课程是否重修或者补考,由学校规定。 第十三条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要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 第十四条学生学期或者学年所修课程或者应修学分数以及升级、跳级、留级、降级、重修等要求,由学校规定。 第十五条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辅修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从有经总 未时常是1.开始讲授新课的方法不对………………………………………( )( )( )( ) 2.口头语言表达流畅、清楚、准确………………………………( )( )( )( ) 3.将新授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 )( )( ) 4.教学生死记硬背而非理解、掌握………………………………( )( )( )( ) 5.明确规定讨论的主题和提出讨论的目的………………………( )( )( )( ) 6.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思考正确回答的……………( )( )( )( ) 7.准备上课或开始上新课的开场白占用了过多时间……………( )( )( )( ) 8.教师和学生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 )( )( )( ) 9.向学生提出既使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学要求……………………………………………………………………( )( )( )( ) 10.不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水平、能力、需要及兴趣 ……………………………………………………………………( )( )( )( ) 11.创设没有恐吓、威胁的课堂教学环境…………………………( )( )( )( ) 12.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堂规则………………………………………( )( )( )( ) 13.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 )( )( ) 14.自然、恰当地运用注视、凝视、监视等眼神辅助教学………( )( )( )( ) 15.布置太难或太容易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 )( )( ) 16.简述教学目的、任务及重要性…………………………………( )( )( )( ) 17.模糊、含混地讲授教学内容……………………………………( )( )( )( ) 18.将新知识置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内………………………………( )( )( )( ) 19.重视教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而非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 )( )( )( ) 20.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保证讨论围绕主题和有明确的方向…( )( )( )( ) 21.提问后3~5秒再叫学生回答…………………………………( )( )( )( ) 22.让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教学内容………………………………( )( )( )( ) 23.教学活动几乎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全部时间……………………( )( )( )( ) 24.提供有趣和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 )( )( )

高等学校规章制度

高等学校规章制度 篇一: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 高校实验室规章制度 1.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 2.大学实验室研究生管理制度 3.大学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4.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规章制度 1、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凡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不得擅自动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安全设施,不准在实验室吸烟,就食,不准随地吐痰。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参加实验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安全条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三、实验室内安全设施、标志必须齐全有效。 四、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安装必须符合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五、实验室要做好防火、防触电等工作,要配备灭火机等消防器材。 六、实验室要采取防盗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非实验室工作人员

不得进入仪器保管室内。 七、每日最后离室人员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有关设施的关闭情况,确认安全无误,方可离室。节假日前各室人员应进行安全检查,并作好记录。 八、对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整改,若发生安全事故,应在采取补救措施的同时如实报有关部门,对造成安全事故者,应根据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九、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当然责任者,应随时随地按照本制度进行检 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院领导要经常督促检查。 十、实验中如发生事故,应有急救措施,同时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学校保卫处电话:********、学校医务室电话:********) 2、大学实验室研究生管理制度 为保证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有效和有序发展,创造良好工作与学习环境,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制定本管理制度。进入实验室学习工作的研究生,除遵守学校有关文件要求外,应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是科研的重要基地,进入实验室学习工作的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严谨求实,积极向上的作风,实验室要保持整洁和肃静。 二、研究生需按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到实验室学习工作,因事因病不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四、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

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范本

江太院[2010]42号 关于印发《XX大学XX学院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的通知 各系、各处室(中心): 现将《XX大学XX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XX大学XX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 XX大学XX学院 2010年11月28日主题词:学生行为规范通知 学院办公室 2010年11月28日印发 (共印32份)

XX大学XX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全面进步需要的合格大学生,现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学院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维护广大学生利益的基本依据,是对学生学习、生活及从事其它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行为指南。 第二章思想表现 第三条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关心时事政治。 第四条热爱祖国和人民,弘扬民族精神,自觉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学院稳定。 第五条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第六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参加非法组织,不组织或参加非法活动。 第七条热爱学院,恪守校训。 第三章品德修养 第八条自尊自爱,自重自信,自立自强。 第九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第十条诚实守信,为人正直,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 第四章学习

第十一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实践。 第十二条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干扰课堂秩序;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课堂上不随意走动和出入教室;课堂上应关闭通信工具。不带食品进教室、图书馆,不带饮料进实验室。 第十三条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杜绝考试作弊行为。 第十四条积极参加实验、实习、专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章校园生活 第十五条自觉遵守学院规章制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学院管理人员,自觉服从学院管理人员的正常管理。 第十六条男女学生交往以“自尊、自重、自爱”为原则,以道德为基础,以国家法律、校纪校规为准绳。男女交往举止文明、行为端庄。 第十七条着装文明得体,语言文明礼貌。 第十八条讲究个人卫生,遵守公共道德,自觉保持寝室及公共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楼道或向楼下泼水、抛掷杂物,不在宿舍或楼道内焚烧杂物。 第十九条爱护公物,维护校园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第二十条维护公共秩序,就餐、借还图书、购票购物文明有序,观看演出、比赛及参加集体活动不起哄滋事。 第二十一条遵守公寓宿舍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不违章使用电器或明火,不留宿他人,不迟归晚归,按时就寝,不影响他人。 第二十二条遵守计算机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不沉溺于电子游戏,文明上网,不观看、传播有害信息,不影响他人学习、休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