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矩阵论文献翻译--5000字

矩阵论文献翻译--5000字

矩阵论文献翻译--5000字
矩阵论文献翻译--5000字

矩阵相关文献翻译: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Using Random Matrix Theory

Leonardo S. Cardoso and Merouane Debbah and Pascal Bianchi

FROM IEEE

字数:5000字

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协作频谱感知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这个算法既适用于AWGN,也适用于衰落信道。不像先前的研究工作,新算法并不需要噪声统计和方差,并且与随机矩阵的最大和最小特征值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方便随时间变化的拓扑结构,其性能明显优于典型的能量检测算法。

一、前言

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频谱政策专责小组[1]的报告中显示,无论是由于稀疏用户访问还是系统的固有缺陷,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并没有充分利用可用的频谱,这已经成为共识。可以预见,未来的系统将能够有机会利用这些频谱,通过认知环境的能力的相关知识,以适应相应的无线电参数[2]。由于微电子和计算机系统的最新进展,这种无线电的时代已经不远,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发出很好的感知技术。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频谱检测手段是在一个给定的有噪声的频段下寻找频带中的信号在(也可能包括进行分类的信号)。这个问题以前得到广泛的研究,如今由于认知无线电研究的部分原因重获关注。为此,有几个经典的技术,如能量检测(ED)(文献[3] - [5]),匹配滤波器(文献[6])和循环平稳特征检测(文献[7] - [9])。这些技术有自身的优缺点,而且都是适合于非常特殊的应用场合。

然而,从认知无线电的角度来看,频谱感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和限制的问题,例如:

?没有信号结构的先验知识(统计、噪音方差值,等等);

?在最短的时间内的信号检测;需要具有在严重衰落信道的环境下可靠检测的能力。

Cabric等人的工作[7]、Akyildiz等人的工作[10]、和Haykin[11]提供了从认知网络的角度对这些经典技术进行了汇总。从这些工作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应付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所有需求。

在简单的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经典的方法效果非常好。然而,在快衰落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无法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隐藏节点问题[12]。为此,[13]- [16]几部文献已经研究认知无线电的协作频谱感知的情况。这些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增加额外的冗余感知方法降低错误概率。他们还旨在通过减少收集的样本数量,来使用并行测量装置估计次数。不过,即使人们可以高效的利用空间维度,这些工作也都是是基于相同的基本技术,都需要一个信号的先验信息。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引入一个不需要先验信息的频谱感知方法。这种方法依赖于多个接收器采用随机矩阵理论(RMT)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结构推断。随机矩阵理论(RMT)是研究大维随机矩阵的经验谱分布函数在一定条件下特殊

收敛性质的相关理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中,如无线信道容量、阵列信号处理、接收机性能分析、通信系统设计等的各个方面。基于RMT 的频

谱感知算法具有能够在噪声统计特性未知的情况下成功感知的优点。实验表明,我们可以用所收到的少量可靠取样对频谱占用进行估算。

本文的其余部分作如下划分。在第二节,我们提出了频谱感知的问题。在第三节中,我们从随机矩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方法。在第四节中,我们拿出一些实际结果,证实在少量取样下的假设。然后,在第五节中,我们对所提出的方法显示了性能测试结果。最后,第六节中,我们得出主要结论,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

二、问题提出

频谱感知的基本问题是在有噪声情况下的信号检测。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在由于路径损耗或衰减造成接收到的信号功率非常低的情况下,频谱的盲检测是未知的。这个问题可以构成假设检验,如[3]:

其中y(k)是样品在k时刻接收的向量,n(k)是噪声方差(不一定是高斯的),h(k)是衰落分量,s(k)是我们要检测的信号,这样的话,E[s(k)2]=0,上式H0和H1分别只有噪声和信号假设。我们还假设在N个信道上(K = 1.. N)的h保持不变。

基于能量频谱感知的经典技术检测是将信号能量与已知的阈值相比较,此阈值由V T[3] - [5]中的噪声和信道的统计所得。下面的式子被公认为判定规则:

其中,E[| y(k)|2]是信号能量,V T通常认为是噪声方差。这种做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噪音/通道的分配和V T都不是已知先验的。在现实环境中的V T取决于无线的特点,这很难正确估计。此外,在衰落和路径损耗的情况下,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可能是噪音序列,使其很难检测,因而使检测到的取样数量N更加有限。事实上,E[| Y(K)|2]由下式估计得到:

这不是一个少量取样情况下的估计公式。

下面,我们在认知网络下提供了一种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来从原始系统中检测信号而无需噪声方差。.

三、频谱感知的随机矩阵理论

考虑图1中描绘的场景,其中用户(用白色表示)与他们的专用(主)基站通信。二级基站{BS1,BS2,BS3,……,BS k}协作感知信道,以定位白色区域,并利用这些媒介。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让我们假设以下情况:

? K 个基站的二级系统,它们之间的共享信息。这可以通过有线高速骨干传输实现。

? 各个基站分析的频谱相同的部分。

让我们考虑以下的K×N 矩阵,此矩阵由所有的K 二级基站接收到的取样组成(y i (K )是基站i 在k 时刻的取样)。

随机矩阵理论方法的目标是检验测试不同基站接受到信号之间的独立性。事实上,在信号的存在的情况下(以H1为例),所有收到的取样之间都是相关的,而当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以H0为例的情况下),无论衰落情况如何,取样之间都是不相关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固定值K ,当N→∞,样本协方差矩阵N

1YY H 收敛于σ2I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N 可以是与K 有着相同数量级的序列,因此不能直接推断N

1YY H 中取样的独立性。这可以使用随机矩阵理论工具[17]。在以下渐近随机矩阵理论结果状态的情况下,Y 的各项都是独立的(统一具体的概率分布,与没有信号传输,即H0的情况对应):

定理。考虑K×N 矩阵W ,它的的各项是独立的复杂(或实际)的均值为零且随机变量方差为N

2

并且时刻4序列为O (21N )。当K ,N→∞且K/N→α,根据经验,分布WW H 几乎肯定会收敛到一个非随机的极限分布。

有趣的是,当没有信号,样本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如图2,由MP表示)是有限的,无论是否有噪音存在。因此,Marchenko-Pastur定理,是在假设矩阵是“所有噪声”的假设下的一个理论预测。也就是说,从这个特征值分布理论极限的偏差上可以显示出在无噪声的情况下的有关矩阵的信息。

在一信号是(H1)的情况下,矩阵Y可以改写为:

其中s(i)和z k(i)=σn k(i)分别是在时刻i和基站k的独立的信号和噪声。让我们用T表示矩阵:

TT H有一个明显特征值λ1= |h i|2+ σ2,,其他所有的等于σ2,。N1YY H的特征值与大数据量的人口模型样本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的研究有关[18]。让我们在这项工作中定义信号信噪比(SNR)ρ :

Baik等人最近的工作(文献[18][19])表明:

(这显然满足的假设,当取样数量N 足够高时),

N 1YY H 的最大特征值几乎肯定收敛于:

这在是优于b =σ2(1+ )2 H0情况下得到的。 因此,不论何时当矩阵

N

1YY H 特征值的分布不符合背离Marchenko-Pastur 定理(图3)时,探测器知道信号是否存在。因此,可以使用这个有趣的特征感

知频谱。令λi 为N

1YY H 特征值且G= [a ,b],协作感知算法的工作原理如下: A. 噪声分布未知,方差已知。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以下准则:

请注意,这种算法的改进(在非渐近情况下考虑出错概率)可以在文献[20]中找到。这是在H0和H1的情况下,渐近最大的特征值分布的计算结果。

B. 两个噪声分布和方差未知。请注意,在H0假设的情况下最大和最小特征值的比值不依赖于噪声方差。因此,为了避免需要噪声的信息,用于以下准则:

应该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较高的取样数量N ,使得条件 式(2)得到满足。换句话说,取样数的平方与与信噪比的倒数成比例。此外,

请注意测试H1还提供一个很好的估计信噪比ρ。事实上,

N

1YY H 的最大的特征值(b')和最小(a )特征值的比仅与ρ和α有关:

据我们所知,这SNR 估计从未在文献中提出。

四、性能分析

前面的理论结果显示,我们可以只用取样的协方差矩阵的最大和最小特征值的比值就可以从噪声中区分出信号。对于有限维数,这样的算法的操作区域仍然是一个问题,这与缩放因子的比例的渐近分布[20]有关。这节通过分析各种大小不同的矩阵的之间N

1YY H 的λmax 和λmin 的比值,说明了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些特性。

图4和图5显示了在α=1 / 2和α= 1 / 10下,各种矩阵在纯噪声的情况下Y 的λmax/λmin 值。从这些数字中,我们看到,即使矩阵较小,这两种情况下也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近似渐近比例。如果有需要,例如,N = 100(K= 50,α= 1 / 2;K = 10,α= 1 /10),可以看出,在α=1 / 2和α= 1 / 10的情况下,模拟结果分别等于81%和83%的渐近。正如预期的那样,对于一个较大的Y 矩阵,图中的比值接近相同的渐近值。

图6和图7显示了α=1 / 2和α= 1 / 10且信号加噪声的情况下,λmax/λmin

的取值。在这两种情况下,σ2=1/ρ(-5分贝ρ)且 |h i|2=1(运行在表达式(2)的准则下)。在纯信号的情况下,λmax/λmin=b'/a。有趣的是,当N = 100(K= 50,α= 1 / 2;K = 10,α= 1 /10),可以看出,在α=1 / 2和α= 1 / 10的情况下,模拟结果分别等于70%和83%的渐近。正如预期的那样,Y矩阵越大,图中的比值越接近渐近值。N的一个很好的近似值可低至100。

五、结果

基于文献[15][16],我们将随机矩阵探测器的方案和能量协作方案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对性能进行了对比。能量探测器的框架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提到过,用h(k) 瑞利多径衰落方差1/ K进行建模。造成的差异被归一化,因为考虑到由于路径损耗的缘故,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加,能量不会没有边界的无限增大。共对十个二级基站进行了模拟。基于投票方案,判定准则为以下几点:一是认为整体频谱占用情况判定需要由绝大多数的二级基站选择。阈值V T为σ2(在噪声方差已知的情况下)。对于随机矩阵理论为基础的方案,一个固定的总(K = 10)基站被采纳。请注意,该算法可通过判定边距优化投票和随机矩阵理论[20]。

图8描述了在随机矩阵理论中N ={10,20,...,60}取样,已知的噪声方差σ2在信噪比等于- 5DB的情况下的能量探测器方案的性能。需要强调的是,由于K是固定的,α是与上一部分相比不再是常数。结果清楚地表明,由于取样固有的鲁棒性,在所有样品数量的情况下,随机矩阵理论的方案优于能量检测的情况。

图9中显示了在噪声方差未知的情况下的随机矩阵理论的性能(投票方法无法比较,因为它需要有噪声方差的信息)。事实上,人们可以看到,即使没有噪声方差的信息,在取样大小大于30的情况下,仍然是有非常不错的性能。

六、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频谱感知算法,并且,在噪声方差已知和未知两种条件下分别将其与协作能量检测算法在性能上进行了比较。这是一种新的在多认知用户环境中基于大维随机矩阵理论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既克服了ED 等算法在噪声信息无法获得的情况下将不能工作的缺点,又克服了LSC算法必须工作在大样本情况下的缺点。实现了感知算法在

不需要噪声信息且只能获得小样本情况下的高性能检测。在瑞利衰落环境中的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性能明显优于同类算法和典型的能量检测算法。该算法还具有一定普遍性,也可以应用到其它信号检测或相关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新技术是相当健壮,并不需要的信号或噪声统计信息。此外,即使在维数非常低的情况下,渐近结果也是有效的。考虑到通过取样值最大和最小特征值比的极限值推导出出错概率,该方法可以通过调整阈值判定来提高性能。

答谢

这项工作是由阿尔卡特朗讯主持的无线项目。作者想感谢Walid Hachem教授,因为在这个话题上他有着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Spectrum Efficiency Working Group. Report of the Spectrum Efficiency Working Group. Technical report, FCC, November 2002.

[2] J. Mitola. Cognitive Radio An Integrated Agent Architecture for Software De?ned Radio. PhD thesis,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 May 2000.

[3] H. Urkowitz. Energy detection of unknown deterministic signal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55:523–531, 1967.

[4] V. I. Kostylev. Energy detection of a signal with random amplitude. 2002.

[5] F. F. Digham, M. S. Alouini, and M. K. Simon. On the energy detection of unknown signals over fading channels. 2003.

[6] A. Sahai, N. Hoven, and R. Tandra. Some fundamental limits on cognitive radio. Allerton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Computing, 2003.

[7] D. Cabric, S. M. Mishra, and R. W. Brodersen. Implementation issues in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s. In Signals, Systems and Computers, 2004. 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Thirty-Eighth Asilomar Conference on, volume 1, pages 772–776 Vol.1, 2004.

[8] A. Fehske, J. Gaeddert, and JH Reed. A new approach to signal classi?cation using spectral correlation and neural networks. Proc. IEEE Int. Symp. New Frontiers Dynamic Spectr. Access Networks, 1:144–150.

[9] H. Tang. Some physical layer issues of wide-band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Proc. IEEE Int. Symp. New Frontiers Dynamic Spectr. Access Networks, 1:151–159.

[10] I. F. Akyildiz, W. Y. Lee, M.C. Vuran, and S. Mohanty. NeXt generation/dynamic spectrum access/cognitive radio wireless networks: asurvey. Comput. Networks, 50(13):2127–2159, 2006.

[11] S. Haykin. Cognitive radio: brain-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IEEE Journal on, 23(2):201–220, 2005.

[12] C.L. Fullmer and JJ Garcia-Luna-Aceves. Solutions to hidden terminal problems in wireless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ACM SIGCOMM’97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s, technologies, architectures, and protocols for computer communication, pages 39–49, 1997.

[13] S. M. Mishra, A. Sahai, and R. W. Brodersen. Cooperative sensing among cognitive radios. In Communications, 2006. ICC ’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lume 4, pages 1658–1663, 2006.

[14] G. Ganesan and Y. Li.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In New Frontiers i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s,2005. Dy SPAN 2005. 2005 First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pages 137–143, 2005.

[15] A. Ghasemi and E. S. Sousa. Collaborative spectrum sensing for opportunistic access in fading environments. New Frontiers i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s, 2005. Dy SPAN 2005. 2005 First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ages 131–136, 2005.

[16] A. Ghasemi and E. S. Sousa.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the cooperation-processing trade of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and Mobile Computing - WILEY, 2007., pages 1049–1060, 2007.

[17] V. A. Marchenko and L. A. Pastur. Distributions of eigenvalues for some sets of random matrices. Math USSR-Sbornik, 1:457–483, 1967.

[18] J. Baik, G. B. Arous, and S. Peche.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largest eigenvalue for non null complex sample covariance matrices. Ann.Probab, 33(5):1643–1697, 2005.

[19] J. Baik and J. W. Silverstein. Eigenvalues of large sample covariance matrices of spiked population models. J. Multivar. Anal., 97(6):1382–1408, 2006.

[20] L. S. Cardoso, M. Debbah, P. Bianchi, J. Najim, and W. Hachem.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for Opportunistic Wireless Access Using Random Matrix Theory (under preparation). 2008.

企业风险管理外文文献翻译2014年译文5000字

文献出处:Bedard J C, Hoitash R,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4, 30(4): 64-95. (声明:本译文归百度文库所有,完整译文请到百度文库。) 原文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 Bedard J C, Hoitash R Abstract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s an important field of risk management disciplines, in more than 50 year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spersing from multiple areas of research to the integration of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evolution, the theory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audit and control theory are two major theoretical sources of risk management theory has experienced from the traditional risk management, financial volatil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audit and control theory went through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and 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 to the evolution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the above two points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inally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 t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indispensable. Keywords: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audit the internal control 1 The first theory source, evolution of the theory of risk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as a kind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dea, has a long history: thousands of years ago in the west have "don't put all eggs in one basket" the proverb, the ancient Chinese famous "product valley hunger" allusions and "yicang ("

五分钟搞定5000字-外文文献翻译【你想要的工具都在这里】-2

五分钟搞定5000字-外文文献翻译 工具大全 建议收藏 在科研过程中阅读翻译外文文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许多领域高水平的文献都是外文文献,借鉴一些外文文献翻译的经验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特殊原因我翻译外文文献的机会比较多,慢慢地就发现了外文文献翻译过程中的三大利器:G oogle“翻译”频道、金山词霸(完整版本)和CNKI“翻译助手"。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先打开金山词霸自动取词功能,然后阅读文献; 2.遇到无法理解的长句时,可以交给Google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猛一看,不堪入目,可是经过大脑的再处理后句子的意思基本就明了了; 3.如果通过Google仍然无法理解,感觉就是不同,那肯定是对其中某个“常用单词”理解有误,因为某些单词看似很简单,但是在文献中有特殊的意思,这时就可以通过CNKI的“翻译助手”来查询相关单词的意思,由于CNKI的单词意思都是来源与大量的文献,所以它的吻合率很高。 另外,在翻译过程中最好以“段落”或者“长句”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这样才不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导。 注: 1、Google翻译: google,众所周知,谷歌里面的英文文献和资料还算是比较详实的。我利用它是这样的。一方面可以用它查询英文论文,当然这方面的帖子很多,大家可以搜索,在此不赘述。回到我自己说的翻译上来。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用

吧 比如说“电磁感应透明效应”这个词汇你不知道他怎么翻译, 首先你可以在CNKI里查中文的,根据它们的关键词中英文对照来做,一般比较准确。 在此主要是说在google里怎么知道这个翻译意思。大家应该都有词典吧,按中国人的办法,把一个一个词分着查出来,敲到google里,你的这种翻译一般不太准,当然你需要验证是否准确了,这下看着吧,把你的那支离破碎的翻译在g oogle里搜索,你能看到许多相关的文献或资料,大家都不是笨蛋,看看,也就能找到最精确的翻译了,纯西式的!我就是这么用的。 2、CNKI翻译: CNKI翻译助手,这个网站不需要介绍太多,可能有些人也知道的。主要说说它的有点,你进去看看就能发现:搜索的肯定是专业词汇,而且它翻译结果下面有文章与之对应(因为它是CNKI检索提供的,它的翻译是从文献里抽出来的),很实用的一个网站。估计别的写文章的人不是傻子吧,它们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当然省事了。网址告诉大家,有兴趣的进去看看,你们就会发现其乐无穷!还是很值得用的。 3、网路版金山词霸(不到1M): 翻译时的速度: 这里我谈的是电子版和打印版的翻译速度,按个人翻译速度看,打印版的快些,因为看电子版本一是费眼睛,二是如果我们用电脑,可能还经常时不时玩点游戏,或者整点别的,导致最终SPPEED变慢,再之电脑上一些词典(金山词霸等)在专业翻译方面也不是特别好,所以翻译效果不佳。在此本人建议大家购买清华

毕业设计英文论文翻译,五千字,翻译原文

毕业设计英文论文翻译,五千字,翻译原文 如果您想找到原文wordl版本的,请您文库中搜索 ——毕业设计英文论文翻译,五千字,翻译原文,自己翻译,模 具类—— 精密注射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 介绍聚合物材料的精密注射成型技术,论述影响精密注射成型的因素,包括模具的精度、注塑机的控制精度、精密注射工艺控制和其它一些计算机控制技术。分别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一些先进的模塑成型技术。 关键词:精密注射;注塑机;精密注射工艺;精密注射模具近年来,随着电子、电信、医疗、汽车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塑料制品的高精度、高性能要求与日俱增,促使精密成型技术不断地进步,新的技术不断地涌现。精密注射成型要求制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较低的翘曲变形、优良的转写性,而且还应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等[ 1 ]。注射成型是最重要的塑料成型方法之一,包括塑料的塑化、注射、保压、冷却等几个基本的过程,因此影响精密注射成型的因素也很多。 1精密模具要制造出精密的制品,精密模具是必不可少的。模具的精度一般受模具的温度控制、模具的精密制造和模具设计时对塑料收缩率选用等影响。 1. 1模具温度的精密控制在一般精度零件的注射成型中,控制模具温度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率。然而模具温度控制对精密注射成型的

影响极大[ 2 ] ,它影响制件的收缩、形状、结晶、内应力等,因此设计模具冷热回路时要求温度分布合理,控制精度精确,最好采用模温机和冷水机控制。模具温度控制和冷却时间对制品性能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如下[ 3 ] : (1)塑料熔体注入和模具开模的循环时间二者会在模具中产生温度差的波动,因此应该尽量减小这种波动差峰。 (2)模具内的热量转移模具的热量是通过模具体和模具内的媒体传递出去的,模具是不变的,因此对媒体的控制是关键,一般其冷却水出入口温度差小于1℃,应用平均温度理论来计算[ 4 ] ,这样能够保证热量传递的稳定性。媒体的流量和热量转移是相互联系的,可以用模具表面温度传感器来控制媒体流量,以补偿因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模具温度变化。 (3)模具稳定状态为使模具所吸收和散发的热量保持平衡,注塑机注射出的熔体要严格保持稳定的温度。模具周围的温度对模具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会影响到模具内媒体对流系数的变化,因此最好在模具表面设置温度传感器,随时观察模具表面温度,并使其保持稳定。 (4)热交换效率的变化模具用久后,在冷却水管道中会出现锈斑和水垢,这时交界面的热导率降低,应对水垢及时清除。 1. 2精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的好坏是保证塑料制件尺寸精度的前提,为了提高精密注塑模的精度,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对浇注系统的流动行为和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热量分布的分析等。应尽可能地应用分析模拟软件并利用接近实际

外文翻译五分钟搞定5000字

五分钟搞定5000字-外文文献翻译,你想要的工具都在这里。【大四的时候写毕业论文老师就要求得翻译外文文献并写入论文】来源:董绪的日志 五分钟搞定5000字-外文文献翻译 工具大全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node/2151 建议收藏 在科研过程中阅读翻译外文文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许多领域高水平的文献都是外文文献,借鉴一些外文文献翻译的经验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特殊原因我翻译外文文献的机会比较多,慢慢地就发现了外文文献翻译过程中的三大利器:G oogle“翻译”频道、金山词霸(完整版本)和CNKI“翻译助手"。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先打开金山词霸自动取词功能,然后阅读文献; 2.遇到无法理解的长句时,可以交给Google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猛一看,不堪入目,可是经过大脑的再处理后句子的意思基本就明了了; 3.如果通过Google仍然无法理解,感觉就是不同,那肯定是对其中某个“常用单词”理解有误,因为某些单词看似很简单,但是在文献中有特殊的意思,这时就可以通过CNKI的“翻译助手”来查询相关单词的意思,由于CNKI的单词意思都是来源与大量的文献,所以它的吻合率很高。 另外,在翻译过程中最好以“段落”或者“长句”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这样才不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导。 注: 1、Google翻译: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language_tools google,众所周知,谷歌里面的英文文献和资料还算是比较详实的。我利用它是这样的。一方面可以用它查询英文论文,当然这方面的帖子很多,大家可以搜

索,在此不赘述。回到我自己说的翻译上来。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用吧 比如说“电磁感应透明效应”这个词汇你不知道他怎么翻译, 首先你可以在CNKI里查中文的,根据它们的关键词中英文对照来做,一般比较准确。 在此主要是说在google里怎么知道这个翻译意思。大家应该都有词典吧,按中国人的办法,把一个一个词分着查出来,敲到google里,你的这种翻译一般不太准,当然你需要验证是否准确了,这下看着吧,把你的那支离破碎的翻译在g oogle里搜索,你能看到许多相关的文献或资料,大家都不是笨蛋,看看,也就能找到最精确的翻译了,纯西式的!我就是这么用的。 2、CNKI翻译: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 CNKI翻译助手,这个网站不需要介绍太多,可能有些人也知道的。主要说说它的有点,你进去看看就能发现:搜索的肯定是专业词汇,而且它翻译结果下面有文章与之对应(因为它是CNKI检索提供的,它的翻译是从文献里抽出来的),很实用的一个网站。估计别的写文章的人不是傻子吧,它们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当然省事了。网址告诉大家,有兴趣的进去看看,你们就会发现其乐无穷!还是很值得用的。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 3、网路版金山词霸(不到1M):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694690163794 4806 翻译时的速度: 这里我谈的是电子版和打印版的翻译速度,按个人翻译速度看,打印版的快些,因为看电子版本一是费眼睛,二是如果我们用电脑,可能还经常时不时玩点游戏,

如何看英文文献的方法-----总结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 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 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如何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5000字外文翻译

附录 外文文献原文 1.Introduction Marketing continues to be a mystery to those who create it and to those who sponsor it. Often, the ad that generates record-breaking volume for a retail store one month is repeated the following month and bombs. A campaign designed by the best Madison Avenue ad agency may elicit mediocre response. The same item sells like hotcakes after a 30-word classified ad, with abominable grammar, appears on page 35 of an all-advertising shopper tossed on the front stoops of homes during a rainstorm! The mystery eludes solution but demands attention. The success of an enterprise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depends to a large extent on whether or not they have advanced, meet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marketing strategy. For Marketing is the definition, The well-known American scholar Philips marketing of the core marketing concept of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 : "Marketing is individuals or groups to create, provide and exchange with other valuable products, to satisfy their own needs and desires of a social activities and management process. " In the core concept contains a number of elements: needs, desires and needs; Products or provide; Value and satisfaction; exchange and transactions; and networking; market; Marketing and sales were a series of concept. This article is devoted to the idea that your marketing result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your customers. This approach usually is referred to as the marketing concept. Putting the customer first is probably the most popular phrase used by firms ranging from giant conglomerates to the corner barber shop, but the slogan zing is often just lip service. The business continues to operate under the classic approach -- "Come buy this great product if you dedicate your activities exclusively to solving your customer's problems.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and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and can create enterprise value. Any marketing program has a better chance of being productive if it is timed, designed and written to solve a problem for potential customers and is carried out in a way that the customer understands and trusts. The pages that follow will present the marketing concept of putting the customer first. Marketing is a very complex subject; it deals with all the steps between determining customer needs and supplying them at a profit. In addition to some introductory material on marketing, this publication includes practical material on the marketing approaches to budgeting, layout design, and headline writing, copywriting and media analysis. So tha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s of enterprises. 2.The marketing concept

驱动桥5000字外文翻译文献

As the bearing cage rotates, read the value 7. indicated on the scale. Preload normally is specified as torque re-8. quired to rotate the pinion bearing cage, so take a reading only when the cage is rotating. Starting torque will give a false reading. To calculate the preload torque, measure the 9. diameter of the bearing cage where the cord was wound. Divide this dimension in half to get the radius. 10. U se the following procedure to calculate the bearing preload torque:Standard. Pull (lb) 3 radius (inches) 5 preload (lb-in.)or Preload (lb-in.) 3 0.113 (a conversion constant) 5 preload (N .m) Install the yoke, flat washer, and nut. Tighten 6. the nut snugly. Tap the end of the input shaft lightly to seat the bearings. Measure the input shaft endplay again with 7. the dial indicator. If endplay is still incorrect, repeat steps 3 through 7. With the endplay correct, seal the shim pack 8. to prevent lube leakage. Then torque the i nput shaft nut and cover capscrews to the correct value. 24.5 A XLE ADJUSTMENTS AND CHECKS This section introduces the differential carrier adjust-ments, checks, and tests that the truck technician must be capable of performing; some have been r eferred to previously in the text. For the most part, the procedures described here are general in nature. The truck technician should refer to OEM service l iterature for specific procedures.PINION BEARING PRELOAD Most differential carriers are provided with a press-fit outer bearing on the drive pinion gear. Some older rear drive axles use an outer bearing, which slips over the drive pinion. The procedures for adjusting both types follow. Press-Fit Method Adjustment To adjust the pinion bearing preload using the press-fit method, use the following procedure: Assemble the pinion bearing cage, bearings, 1. spacer, and spacer washer (without drive pin-ion or oil seal). Center the bearing spacer and spacer washer between the two bearing cones (Figure 24–49). When a new gear set or pinion bearings are 2. used, select a nominal size spacer based on OEM specifications. If original parts are used, use a spacer removed during disassembly of the drive. Place the drive pinion and cage assembly in a 3. press, with the gear teeth toward the bottom.Apply and hold the press load to the pinion 4. bearing. As pressure is applied, rotate the bearing cage several times so that the bear-ings make normal contact. While pressure is held against the assembly, wind 5. a cord around the bearing cage several times.Attach a spring scale to the end of the cord 6. (Figure 24–50). Pull the cord with the scale on a horizontal line. FIGURE 24–49 Assembly of the pinion bearing cage. (Courtesy of Dana Corporation) FIGURE 24–50 Cage in press to check bearing p reload. Sleeve must apply

英文论文规范格式

论文规范格局 一 1、标题。应能归纳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要言不烦,有目共睹,通常不宜超越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要害字。 论文摘要应论述学位论文的首要观念。阐明本论文的意图、研讨办法、作用和定论。尽可能保存原论文的基本信息,杰出论文的发明性作用和新见地。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略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要害字是能反映论文宗旨最要害的词句,通常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有些的小标题,应标示相应页码。 4、导言(或序文)。内容应包含本研讨范畴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处理的疑问及这项研讨作业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含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定论。论文定论需求明晰、精粹、完好,应阐明自个的发明性作用或新见地,以及在本范畴的含义。 7、参阅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证文献或注释编号的次第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阅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有必要注明来历和出处。 (参阅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局为: [编号]、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阅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局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书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含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别人阅览便利所需的辅助性数学东西、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运用的符号含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阐明等。 二 1、本科毕业论文格局需求: 装订次第: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阅文献--写作进程状况表--辅导教员评议表 参阅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类型: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陈述、学习心得):一概需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校园一致供给。(或听教员的组织) 3、论文格局的字体:各类标题(包含“参阅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名字、辅导教员名字、摘要、要害字、图表名、参阅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4、字体需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名字、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英文翻译及文献综述要求

英文翻译及文献综述要求 1.翻译一篇与设计内容相关的英文文献,英文原文要求是正式发表的,标明了期、卷、出版社等信息的pdf文档,译文要求4000左右汉字。 2.文献综述要求2000字以上。 附加 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内容 文献综述是大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目前的研究或设计水平,特别是一些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献综述是在对搜集了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的大量文献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而写成的。“综”,就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一般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主要是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诸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应包含以下四部分:概述、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先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概述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正文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进行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一般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是进行毕业设计和研究的基础,撰写文献综述的依据,列出这些参考文献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格式规范,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文献综述的要求 1.每个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均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字数1000-1500字。 2.为了使毕业论文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先完成文献综述。 3.文献综述应包括概述、综述正文、总结、参考文献等几方面内容。 4.在写文献综述时,学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以论文选题后所列为准)。 5.在文献综述中,学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6.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7.资料运用要恰当、合理。 8.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指导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

【参考文档】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怎么样的,如果你对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不是太了解的话就赶紧阅读下文吧!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 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X(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J].高等理科教育,201X(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非常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 文献、资料英文题目:Extreme ASP.NE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外文出处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价: 1.翻译内容与课题的结合度:□优□良□中□差2.翻译内容的准确、流畅:□优□良□中□差3.专业词汇翻译的准确性:□优□良□中□差4.翻译字符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符合□不符合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非常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 1.1Web 部署项目 当ASP 第一次发布时,Web 编程还比较困难,因为需要 IIS 来处理 ASP 页。后来,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 2.0 和 Visual Studio? 2005 通过引入网站开发模型使一切工作都变得容易了。借助该网站模型,您不必在 Visual Studio 中创建新项目,而是可以指向一个目录并开始编写网页和代码。此外,您还可以使用内置的 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 Development Server 快速测试站点,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 Development Server 将 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 寄宿在一个本地进程中,并消除了必须安装 IIS 才能进行开发这一先决条件。该网站模型的魅力在于您在开发 Web 应用程序时无需考虑打包和部署。需要其他类时怎么办?向 App_Code 目录添加一个 .cs 文件即可开始编写。希望将可本地化的字符串存储在资源文件中时怎么办?向 App_GlobalResources 目录添加一个 .resx 文件并键入字符串。一切都顺顺当当;您根本就不必考虑编译和部署方面的事情。 在准备进行部署时,您有多种可选方案。最简单的方案是将文件复制到主运行服务器并按要求编译每一个文件(和在测试环境中一样)。第二种方案是使用 aspnet_compiler.exe 实用工具将应用程序预编译为二进制版本,之后将只剩下要放到服务器上的一组程序集、静态内容和配置文件。第三种方案也使用 aspnet_compiler.exe,但要创建一个可更新的二进制部署,其中 .as*x 文件保持不变(并且可修改),而所有代码文件都编译为二进制程序集。 这似乎涵盖了每一种可能的情况,开发人员可以一心一意地编写 Web 应用程序,而在以后实际部署时再作打包和部署决定。不过,此模型也遭到了相当大的反对,特别是那些习惯了自己开发的 Web 项目是在实际项目文件中指定的实际项目的开发人员的反对,这些项目允许注入生成前和生成后函数、从生成过程排除文件以及使用命令行开关在调试和发布版本之间进行切换等操作。有鉴于此,Microsoft 迅速推出了 Web 应用程序项目(即 WAP),最初它是作为 Visual Studio 2005 的插件发布的,现在包含在 Visual Studio 2005 Service Pack 1 (SP1) 中,Visual Studio 2005 Service Pack 1 (SP1) 可从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vstudio/support/vs2005sp1 下载。 WAP 可替代与 Visual Studio .NET 2005 Web 项目模型非常接近的网站模型。新的WAP 模型会在生成过程中编译所有源代码文件,并在本地的 /bin 目录中生成一个用于部署的程序集。WAP 还使得增量采用 https://www.sodocs.net/doc/3a1205559.html, 2.0 引入的新的分部类代码隐藏模型变得更

免费外文文献网站

免费外文文献网站 电脑技术2008-05-28 13:23:58 阅读4334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 免费外文文献网站。 (SupFree52004年国家获奖论文集) 国外大学免费硕博全文数据库以及部分期刊全文Universitatsbibliothek Munchen ( Germany ) University of Campinas Faculty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University of Georgia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Summer 1999 to present) ... on=search&_cc=1 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Mayaguez Campus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 University Utrecht(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W Electronic Thesis Database Uppsala Universitiet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s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Archives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The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Electronic Theses & Dissertations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Theses 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