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欧盟发展历程

欧盟发展历程

欧盟发展历程
欧盟发展历程

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

欧盟风雨半世纪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在半个多世纪中,欧盟5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最近一次扩大是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这10国多属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

欧盟,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50多年来,欧盟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盟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奉行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强调各国都应该尊重国际法,主张尊重世界多元文明,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单极战略和一国的价值观主宰世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不”。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屈尊飞往欧洲,企图同欧盟弥合分歧,修补裂痕。但布什的欧洲修好之行成果有限,双方在对待国际事务的理念和如何解决当前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依旧。欧盟联合自强,追求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出强大声音,对抑制世界力量对比失衡,阻碍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欧盟发展历程

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 欧盟风雨半世纪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在半个多世纪中,欧盟5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最近一次扩大是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这10国多属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 欧盟,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50多年来,欧盟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盟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奉行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强调各国都应该尊重国际法,主张尊重世界多元文明,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单极战略和一国的价值观主宰世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不”。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屈尊飞往欧洲,企图同欧盟弥合分歧,修补裂痕。但布什的欧洲修好之行成果有限,双方在对待国际事务的理念和如何解决当前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依旧。欧盟联合自强,追求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出强大声音,对抑制世界力量对比失衡,阻碍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欧盟简介 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 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圆圈,象征着欧共体12个成员国,袁泉中间为各个成员国国名 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欧盟的铭言:“多元一体” 欧洲日:每年5月9日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1992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成立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 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

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越意识到西欧联合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 原因: 第一,欧洲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战后的欧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其位置被美国与苏联代替。与这两个超级大国相比,欧洲是一个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分割的小国集合。 第二,反对战争的信念。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认识到必须保证安全和稳定,不能再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第三,把欧洲变得更自由、更富裕。面对美苏与欧洲的对峙,西欧国家深感联合的必要性,拟通过一体化建立一个“经济上发展,军事上强大,政治上稳定统一的欧洲”。

欧盟的历史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 1952年7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上述10国的入盟谈判是从1998年3月开始的,2002年10月结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入盟协议签署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以往的扩大都是向西方国家开放,而这次入盟的10国多为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此次扩大后的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大欧盟催生新宪法过去的欧共体如今成为大欧盟。但现行的决策机制和机构还是为过去6国共同体“量体定作”的,已经难以保证现在的大欧盟的有效运转,不适应欧盟向更高层次一体化的发展。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4月6日,意大利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从而使意大利成为第五个批准该条约的欧盟成员国。此前,2月20日,西班牙就《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76%以上的民众投了赞成票。但是,《欧盟宪法条约》要生效实施,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到目前为止,还有20个成员国或举行全民公决或进行议会表决,履行对这部宪法条约的批准程序。让宪法条约顺利地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是欧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从最初的6国发展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不”。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简介 ●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 市场)发展而来的 ●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圆圈,象征着欧共体 12个成员国,袁泉中间为各个成员国国名 ●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欧盟的铭言:“多元一体” ●欧洲日:每年5月9日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1992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成立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

欧盟发展历程研究探析

欧洲联盟(英文:European Union;法文: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大量事实证明,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独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欧盟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内外整合后,以一体化的形式,积厚而发,通过一整套战略理念和行动参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一、欧盟成立的背景及原因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越意识到西欧联合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原因如下:第一,欧洲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战后的欧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其位置被美国与苏联代替。与这两个超级大国相比,欧洲是一个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分割的小国集合。第二,反对战争的信念。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认识到必须保证安全和稳定,不能再成为战争的策源地。第三,把欧洲变得更自由、更富裕。面对美苏与欧洲的对峙,西欧国家深感联合的必要性,拟通过一体化建立一个“经济上发展,军事上强大,政治上稳定统一的欧洲”。 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1、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百待废兴。昔日的一流世界帝国变成了屈居美、苏之后的二流国家。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大国地位,欧洲主要大国都有了重新联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的思想。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1951 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设计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强调了欧洲统一的前景。从1951年开始至今,欧洲演绎着不断扩张和深化的历史。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定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该条约于1952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又签定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该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是欧洲共同体的前身,也是欧共体成立的前期准备阶段。 2、欧共体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67年~1993年) 从1967年起,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定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但《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才开始生效,欧共体才在真正意义上的成立。在其成立以后到1993年,欧共体

欧盟竞争法的发展历程与现行欧盟竞争法体系

一、欧盟竞争法的简介 (一)欧盟竞争法的产生与组成 欧盟竞争法即我们所说的反垄断法,而将反不正当竞争法排除在外。自20 世纪50 年代伴随欧洲一体化进程诞生以来,《欧盟竞争法》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反垄断法。欧盟反垄断执法的状况及其措施、方式,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监管,尤其是反垄断的理念、模式、方法及方向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欧盟竞争法的产生与组成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竞争法最早体现在《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中,在此条约中主要涉及限制竞争、企业集中、不当价格惯例等内容。 后来,在为建立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所签订的《罗马条约》中,保护竞争的法律规定已经成为了该条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条约主要包括对限制性商业做法以及滥用优势地位等行为所做的原则性规定以及特别禁止行为。 而后,欧共体又根据需要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竞争方面的单行法令以及实施细则。最后,长期以来,处理竞争纠纷的司法判例又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了竞争法律制度的内容。以上四个部分,即组成了现代欧盟的竞争法及其竞争的主干。 (二)欧盟竞争法的特点 欧盟竞争法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1、欧盟的竞争法是以保护欧盟共同市场的公平竞争为主旨。 欧盟从成立以来,一直都在谋求建立共同的经济市场,也就是将各国市场逐步变成超国界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排除因国界及经济组织对贸易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商品、经济、人员、劳务和资本在成员国之间的流通。欧盟目前已经实现了关税同盟、经济和货币同盟及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了一系列的共同市场。既然有了共同的市场,就要制定相关的竞争法来维护共同市场整体利益。所以竞争法从开始形成到后来的发展,都是讲制止各种反竞争行为作为维护欧盟共同市场利益的重要的手段。 2、欧盟竞争法将企业作为重要的主体。 欧盟的竞争法所禁止的比如:限制性商业做法、滥用优势地位、企业兼并,不当价格惯例等反竞争行为多属于企业行为,执法机构也多是将企业或企业组织作为其调查和处罚的对象,反竞争行为的责任直接由实施这一行为的特定企业或企业组织来承担。 3、实行域内和域外双重效力原则。 即一方面,欧盟的竞争规则是适用于整个共同市场的,同时成员国是可以直接在其国内运用的,若国内法与欧盟竞争法在规定上相抵触,应优先适用欧盟竞争法;另一方面,欧盟竞争法具有一定的域外效力,即尽管一方非欧盟成员国企业,仍应对其享有管辖权。 4、侧重对垄断及限制竞争行为的调整 这与《巴黎公约》中的竞争法律制度主要调整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情形不同。欧盟竞争法中的“竞争”它指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它强调的是“垄断以及可能造成垄断”的行为,换句话说,欧盟竞争立法的目的,是要保护竞争,保护市场,进而最终保护消费者。 (三)欧盟竞争法的内容 1、限制性商业做法 根据《罗马条约》的规定,限制性商业做法是指凡是影响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以阻碍、限制过破坏共同市场内部竞争的产生或产生此项结果的一切企业的嫌孩子竞争协议,企业联合组织的决定和联合一致的行为,由于限制性商业的做法影响或成员国之间的正常贸易与欧共体的共同市场相抵触,因而为《罗马条约》所禁止。 根据欧共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限制性商业做法具有四个构成要件:一是若干个企业之

欧盟成立的历史背景

最近,有关欧债危机事件愈演愈烈,在这场危机中,法德两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为什么是法德而不是其他国家出面张罗呢?这就用从欧盟成立的背景谈起了。 欧洲联盟EU(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出现。中世纪时期的法兰克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都将欧洲许多地区统一在其疆域之内。1453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破后,波西米亚国王就于1646建议,欧洲基督教国家应该组成联盟,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扩张。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当时就有欧洲人设想欧洲仿效美利坚合众国,建立欧洲合众国。19世纪初,拿破仑·波拿巴在大陆封锁期间实行关税同盟,该关税同盟对今天欧盟的建立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思潮进入高潮。1946年9月,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即舒曼计划),旨在约束德国。1951年4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六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六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6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 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入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2003年7月,欧盟制宪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就欧盟的盟旗、盟歌、铭言与庆典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根据宪法草案:欧盟的盟旗仍为现行的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这12颗星不代表12国,而是代表圣母玛利亚的守护),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铭言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洲日”。 欧元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开始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

欧盟的发展历程

欧盟发展历程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6国又共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正式改名为欧洲联盟。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的几次扩大欧盟自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6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目前的27国。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上述10国的入盟谈判是从1998年3月开始的,2002年10月结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入盟协议签署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以往的扩大都是向西方国家开放,而这次入盟的10国多为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此次扩大后的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2005年4月,欧盟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署入盟条约,并于同年10月启动了与土耳其和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同年12月,马其顿被欧盟接纳为入盟候选国。另外,欧盟还于2005年启动了同波黑、塞黑(现为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国家)关于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的谈判。2006年6月,阿尔巴尼亚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签署这一协议是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塞黑和马其顿5个西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第一步)。>>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第六次扩大。欧盟目前已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入盟后,两国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两国经济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罗、保两国入盟后也需履行诸多承诺,按要求定期向欧盟委员会报告其在各领域改革的进展情况。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4月6日,意大利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从而使意大利成为第五个批准该条约的欧盟成员国。此前,2月20日,西班牙就《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76%以上的民众投了赞成票。但是,《欧盟宪法条约》要生效实施,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到目前为止,还有20个成员国或举行全民公决或进行议会表决,履行对这部宪法条约的批准程序。让宪法条约顺利地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是欧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欧盟及各成员国正在为此而在民众中造势。欧盟风雨半世纪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在半个多世纪中,欧盟5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最近一次扩大是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这10国多属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大欧盟催生新宪法过去的欧共体如今成为大欧盟。现行的决策机制和机构还是为过去6国共同体“量体定作”的,已经难以保证现在的大欧盟的有效运转,不适应欧盟向更高层次一体化的发展。另外,据统计,目前欧盟的各类条约和法律、法规已达10万页之多,不仅庞杂,且不系统、不完备。欧盟的发展亟

欧盟经济的“板块”特征与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的“板块”特征与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搜集、整理和归类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剖析欧盟经济发展的“板块”特征。文章第一次把欧盟经济划分为5个类型同时分析了这五种经济类型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欧盟经济模式的讨论可以上追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德国由于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敌不过英国工业品的强力竞争。而经济学论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以英国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观点德国学者李斯特从德国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观点具有世界主义的根本缺陷以及不重视各个特定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倾向从而必然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为了给本国指明发展民族工业和取得权力的道路李斯特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同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相对抗用德国的实际来同英国的理论相对抗。由此初步形成了实行保护主张的德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模式。二战结束后受马歇尔计划的推动欧盟经济进入了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的30年“黄金时期”(“trente glorieuses”, 1945年至1975年)。一般来说政界和学界通过回顾欧盟经济成功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两种经济模式即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和英国、爱尔兰为代表的“盎格鲁模

式”。[1]“大陆模式”在主张市场竞争的同时强调有序竞争和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盎格鲁模式”则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不主张国家过多干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或者说两种经济模式回归到经济学的主题之一即公平与效率(equity and efficiency)孰为先的问题。“大陆模式”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而“盎格鲁模式”则更多地看重市场效率。意大利学者Tito Boeri、比利时学者André Sapir、英国金融时报经济评论员Martin Wolf等西方学者对“大陆模式”又进行了具体细分即“大陆模式”包括“日耳曼模式”(Nordic)、“莱茵河流域模式”(Rhineland)和“地中海模式”(Mediterranean)[1] [2] [3]。如果加上上述的“盎格鲁模式”欧盟经济则可以划分为四种模式即“日耳曼模式”、“莱茵河流域模式”、“地中海模式”和“盎格鲁模式”。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20__年欧盟东扩后如果作为一个整体“国家”来看欧盟25国疆域面积为397万平方公里列世界第七位;国内生产总值为12.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1%;欧盟拥有4.5亿人口列世界第3位占世界总人口的7%。与此同时20__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2,173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提前8年实现中欧领导人20__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累计最大技术供应方地位同时还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方。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欧盟25国经济划分为

欧盟史

欧盟一体化—周边治理中的睦邻政策 摘要睦邻政策是对原有欧盟周边治理机制的综合提高和发展,其目标就是与邻国分享欧盟不断扩大的益处,与所有相关国家一起加强稳定、安全和福利。这个政策力求避免在扩大的欧盟与其邻国之间出现新的界线,试图为这些邻国提供机会,使他们通过政治、安全、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更广泛的参与欧盟的活动。 关键词一体化周边治理睦邻政策 伴随着欧盟扩大进程,欧盟边界不断向东向南扩大,其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有学者指出:“欧盟与其邻国,尤其是位于欧洲大陆上的邻国可被视为一个安全共同体,基本的安全考虑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与此同时,欧盟东扩后所接纳的成员国与老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欧盟内部不再轻易接纳新的成员国。有鉴于此,欧盟更加明确了维持周边地区的稳定、安全与繁荣是其最主要的利益所在,同时也意识到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塑造稳定的周边环境。因此,欧盟的周边治理政策重心从扩大逐渐转变为睦邻。 一、睦邻政策的提出。 2004 年, 欧盟正式提出以促进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与地区安全为宗旨的“欧洲睦邻政策”(the European Neig hborhood Policy , 简称ENP), 以加强对周边包括中东、北非、外高加索、东欧的16 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社会等多领域的援助和干预,与邻国分享欧盟2004 年扩大的益处, 包括经济的一体化, 但是不提供入盟的前景。这项政策的 目的是与欧盟东部和南部的邻国加强合作, 共同分享这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进而为扩大后的欧盟创造一个友邦圈(a ring of

friends)。睦邻政策是欧盟外部治理的新方式, 具有经济、政治和安全三方面的诉求:1 、通过支持周边国家经济改革进程和提供重大的经济一体化以促进周边繁荣;2 、通过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利益基础上的深化政治合作, 推进周边国家的自由和民主;3 、通过与邻国共同解决欧洲安全战略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核不扩散和反恐问题, 促进安全和稳定。鉴于欧盟目前内部整合和其行动能力的诸多困境以及欧盟东扩后的复杂的安全环境, 欧盟将周边外交的重心已从扩大 转向睦邻政策, 给予邻国“比成员国少但比伙伴国多的”待遇。 欧洲睦邻政策国家一共有16 个, 东部邻国: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南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地中海国家: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睦邻政策以欧盟与这些国家原有的合作关系为基础, 涵盖了之前的双边或多边协议。虽然俄罗斯也是一个邻国, 但是俄罗斯拒绝被纳入睦邻政策体系, 欧盟与之关系是通过涉及四个“共同空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得以发展的。 睦邻政策框架下双方关系的关键词是:伙伴关系(partnership)、共赢(mutual g ains)、共识性的目标(mutually ag reed g oals)以及共享(joint ownership)。每一个睦邻政策对象国都需要就有关国家的需要与欧盟签订一份“量身定做”的协定, 共同划定具体行动计划中改革的优先领域。对每一个周边国家而言, 每一项行动计划都具有指向性, 主要针对那些旨在增加与欧盟接近的具体政策领域和结构改革。作为一个不断在扩大和深化之间寻求平衡的区域组织, 欧盟宛如一块在经济

欧盟发展历程(1)

欧盟发展历程 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6国又共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共体正式改名为欧洲联盟。 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欧盟的几次扩大 欧盟自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6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目前的27国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

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及其性质

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及其性质 首先我们得谈谈欧盟的形成原因:欧盟的形成包括很多原因、 1、地理的角度,欧洲国家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互为邻国,交通便利,往来方便。 2、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作为主战场,社会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战后需要恢复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实力,促成各国关系愈加密切。 3、历史因素:自古以来欧洲人就有一种实现全欧洲统一的心里共同感。 4、欧盟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政治因素。二战后,美苏形成两极格局,冷战也因此开始。欧洲不甘心被美国操纵,也为了应对国际共产主义(苏联)的威胁,限制联邦德国的再次崛起,于是由法国带头,经过一系列努力,在1965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欧共体),这就是如今欧盟的前身。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共体改名为欧盟。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现有15个成员国,分别为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5月1日后,欧盟将新增10个成员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欧盟扩大到25国后,面积将达到400万平方公里,人口增至4.5亿,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万亿美元。 下面我们嫩谈谈欧盟的发展及其组织结构 一、历史演变 欧洲一体化是在二战后起步的,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德总理阿登纳提议将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管理之下,并将该机构向其他国家开放,这项建议得到了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响应。1951年4月18日,6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正式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25日,6国在罗马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于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1967年7月1日,6国正式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的部长理事会及委员会等主要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9日,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特别首脑会议,签订了《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及《欧洲政治联盟条约》,通称为《马约》,1993年11月1日,该条约在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后正式生效,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盟。 欧盟在其历史上共进行了5次扩大:1973年1月1日吸纳英国、丹 麦和爱尔兰;1981年1月1日接纳希腊;1986年1月1日吸收西班牙和葡萄牙;1995年1月1日,欧盟进行了第4次扩大,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2002年12月,欧盟与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结束入盟谈判,确定上述10国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2003年4月16日,10个中东欧候选国在希腊雅典与欧盟签署入盟条约,从法律上确保了10国按期入盟。 二、组织机构 欧盟共有5个主要机构,欧洲理事会、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其

相关主题